家乡的习俗800字

家乡的习俗

800字 初一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 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 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 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 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 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 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 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 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 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 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 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拜年

600字 初一

窗外银星点点,屋内灯光闪闪,只听见鞭炮此起彼伏。泡一杯香茗,任碧绿的小叶在沸水中翻腾,听父亲讲拜年的习俗。

父亲告诉我:“中国各地有许多节日虽各不相同,但传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肃宁的拜年也有自己的习俗。

接着父亲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去拜年的事情。

父亲在十六岁那年与爷爷一同走在街上,鞭炮声此起彼伏,爷爷对父亲说:“拜年也是有规矩的,辈分小的给辈分长的拜年,同辈分年龄小的给年龄大的拜年,小孩子一般跟在家长的后面,次序分明。”

父亲还告诉我,拜年一般从近到远,随着一声“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大哥嫂子,给你们拜年了”这家主人便热情地迎客人们进来,并说着:“不用拜,快起来。”拜年的人一般先给这家辈分最大的磕头,然后按辈分大小依次磕头。

拜年的人络绎不绝,还没有坐下,另一拨就又来了,只能急匆匆地辞别又去下一家,所以,拜年时没有几个人能坐下来与主人平静的说说话的。

拜年也是一种化解仇恨、恩怨的好时机。有时一句拜年时的温情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像去年我家对门的钱家和对门楼上的李家,这两家总是闹矛盾,去年过年时,李家主动去给钱家拜年,钱家很热情地请李家进去,他们谈得其乐融融。过年让他们重拾友谊,正如王安石所说:“人生乐在相知心”。

父亲告诉我,明天会有人来拜年,要我去开门,并且一定要说话,用笑脸相迎。会收压岁钱,压岁钱可不能花,这是用来压岁的。我兴奋地点点头。

鞭炮声远去了,年去了又来,我渐渐长大了。童稚一天天褪去,但无法尘封的是拜年的记忆,不能忘怀的是对这一习俗的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