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矛和盾的集合》有感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讲了发明家在比赛中发现了矛的缺点和盾的缺点,然后把盾的优点和矛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就发明了坦克的故事。矛可以进攻,但不能自卫,盾可以自卫,但不能进攻,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结合在一起,发明了既能进攻,又能自卫的坦克,所以在战争中大显神威。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加一加”的方法,比如铅笔和橡皮加起来就组成了带铅笔的橡皮,电风扇和取暖器的功能组成了空调等。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我要把爸爸妈妈的优点集于一身,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妈妈的优点是认真,无论做什么事她都认真负责。爸爸的优点是聪明,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冷静想办法。我要学习妈妈认真的做事态度,把它用到学习上,改掉马虎的习惯。我还要学习爸爸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读《神奇校车之奇妙的蜂巢》有感
读《神奇校车之奇妙的蜂巢》有感
临汾市尧都区实验小学三(1)班 周屹杨
指导老师:卫海平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神奇校车之奇妙的蜂巢》。
《奇妙的蜂巢》的作者是乔安娜·柯尔。读完这本书,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乔安娜,她又没有亲身体验过当小蜜蜂的感受,怎么还写的那么真实?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主人公是弗瑞丝老师。弗瑞丝老师的裙子、鞋子、耳环都很古怪,她的性格跟她的衣服一样古怪。因为她的学生每次上完课,都能亲身体验一次教学内容。不管有多么可怕,多么离奇,他们都会很安全的回来。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蜜蜂的知识,如:蜂王是怎样诞生的、工蜂的任务是什么、蜜蜂的敌人是那些动物等,收获真不少!
在这本书中,我还积累了很多好词,比如:蜂拥而上、周到、黑压压、一山二虎、东倒西歪等,这本书的好词真多啊,它会让我受益一生的!
读完这本书,我还有很多问题:社会性昆虫的巢里都有“国王”、“王后”或“女王”吗?蜂蜜面包怎么做?分了巢的老蜂王还会产卵吗?……
我真想去蜂巢看看,去探索蜜蜂的世界,去解开这些困扰我的谜题啊!
欢迎
投稿.
相关推荐
-
《矛和盾的集合矛是古代的武器,盾是古代的挡剑牌。它们集合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矛和盾的集合》里说了发明家拿着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造一个铁屋子,发明家从铁屋子想到要发明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2年,英军的坦克冲上战场。德国士兵见到这庞然大物,哇哇大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位发明家可真聪明!他会让矛和盾的长处来合二为一,就造了坦克。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品可以合二为一。比如:墨水加笔的外壳就成了钢笔;房子加家具就成了温暖的家;种子跟泥土结合使种子发芽……凡是能合二为一的东西做出来的一定与众不同,只是把某一个物品的长处集于一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都有缺点,金子也不都是纯金。如果这个人学人的长处,它一定不会失败,而是“更进一步”,比别人都了一步。这篇《矛和盾的集合》,让我知道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350字 三年级
-
矛和盾的集合今天我们学了《矛和盾的集合》,里面讲的是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防守合二为一,发明出坦克的故事。我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使胜利者。”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正在用这句话不断地完善自己。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上课总是不敢发言。开学一个月了,我发现红花榜上我的红花都是作业得A+或A换来的,而其他同学大部分都是靠积极发言换来的。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你既然发现了别人的长处,就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让它也变成自己的长处。”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的话,上课时发言越来越多,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渐渐地,我的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楚,老师也越来越重视我了。我在这件事上尝到了甜头,更加留意别人的优点了。在个性作业展览会上,我发现郑一鸣的作业不但字很漂亮,而且小插图特别美观。我照着她画的插图画在我的作业本上给妈妈看。妈妈不仅夸我画得漂亮,而且夸我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但妈妈又告诉我不能只会模仿别人,要有自己的风格。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每次写作业都要根据所写的内容画插图,还给各个栏目写上稀奇古怪的名字,结果我的作业都能得到A+。三年级:孟凡浩楠450字 三年级 叙事
-
读《矛与盾》有感今天,我再一次读了《矛与盾》这则寓言故事,读完后我不禁觉得那人十分可笑。《矛与盾》,这篇寓言讲的是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与盾,因自相矛盾,而不能自圆其说的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而自相抵触。这个人最可笑的是他同时夸耀自己的矛与盾,才会破绽百出,被人问道;用您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呢?这样一来矛与盾岂不是自相抵触吗? 那个人自然是不能自圆其说了。这虽然是一篇寓言,但却反映了生活中的一些事,就像有些香烟制招商一样,一边在香烟上写吸烟有害健康,却一边又在买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看了这个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可言过其实自相矛盾。2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学习《矛和盾的集合》的感受学习《矛和盾的集合》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学了这篇课文,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谁把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优点和二为一,谁最终就会取得胜利。课文中的发明家就是用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做成了坦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谦虚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善于向别人请教,懂得取长补短,努力追求上进,才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同时,也要会欣赏自己,给自己自信和力量,这样才会取得成功。25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矛和盾》续集自从经历了上期的教训之后,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很苦恼。这几年一直在想方法,什么,想什么办法?想怎么把矛和盾卖出去呗!他苦思冥想了许多年,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不,今天,他把当年的那把矛和那个盾搬到市场了。他举着毛说:“看这把矛,除了这个盾,它什么盾都能穿透!”说着指了指那个盾。他又举起那个盾,放下矛,说:“看这个盾,除了这把矛,他什么矛都能防住!”说着又指了指那把矛。有人说了:“那这把矛既能穿透这个盾,这个盾又能防住这把矛,这部还是矛盾吗?”大伙都说:“就是就是!”那个人听到这话,便垂头丧气的回家了。唉,这个人可真够“聪明”的,行了,不说了,你看,那个人又来了,我得好好看看去。拜拜!300字 三年级 写人
-
矛与盾读后感矛与盾讲的是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而《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200字 小学 读后感
-
读《说和做》有感在七年级的课本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和做》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闻一多先生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当我读到:“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我感到很惭愧。上个星期五,我跟老师保证说我周末一定会把历史专题复习三的考点全部背出来。可我回到家里只顾着玩,把要背诵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历史考点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背。后来,我本来想晚上抽点时间出来背。来到学校看到其他同学在背诵了,我这才想起历史的考点没有背。我心里很是焦急,只怪可我看电视看得太入迷了,玩得太疯狂了。现在看到闻一多先生写得这一句话,又回想起今天自己所做的事,实在是不该这样做。想到这我才感觉以后我一定会像闻一多先生这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自己说过的话要自己负责,自己承诺的事要自己去实现。“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证明了他的做不是空话。这让我想到了上周星期二即将测试时,我对我的好朋友小芹说这次学校检测我的语文成绩一定要达到100分以上。小芹也没有怀疑地点了点头,因为她太了解我的实力啦!到了考试那时,我也觉得这次语文考试很容易,于是我放慢了速度。后来,当我发现检测时间所剩不多了,我才急急忙忙加快了速度,可是,还是来不及了,到了下课还差一些题目没有写完,我想达到100分以上希望也许要破灭了。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只得了94分。通过这件事,我以后都会用行动证明我说的话不是空话。“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一定要讲个痛快!”看到这句话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在我们班上有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我们班有些同学经常拿他开玩笑说:“残疾不是他想有的,如果是你们身有残疾,别人这样说你,拿你开玩笑,你们乐意吗?”有同学不服气地说。是啊!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谁都会有不足之处。作为幸运者我们应该关爱不幸者,不应该取笑不幸者。有些同学终于不好意思了,“同学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取笑你,不应该拿你开玩笑。”同学们也都原谅他了。“这位同学谢谢你帮我解围”。“没有什么,我只是看不惯这做法罢了,不用谢的,再说了我们不是应该关爱残疾人士吗?”同学们终于有了认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闻一多先生说的很对,有一张嘴就要讲得痛快。“这是为民主争取,反对独载,他起读《说和做》有感搞的一张政治传单。”闻一多先生写起稿政治传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优秀品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敢于说出真理。他在“说”和“做”上为我们树立光辉的榜样。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件事。这一周的星期四晚上我、小玉和诗诗被英语老师叫到外面批评。由于我们上课不听课,经常开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为班干部的我们没能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还和同学说话。经过老师的批评我决定要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人,以后要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优秀的品质和那种大无畏的精神。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读《说和做》有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他却锲而不舍,依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依然是那样的心会神凝,成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说”了,跟着是“做”了。他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在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先生的信号多次出现后,他仍大无畏的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声震天地!在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昂首挺胸,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他的“行”!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闻一多先生虽然早已牺牲,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向闻一多先生致敬!5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说和做》有感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释放,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的特务杀害了,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难和易》有感《难和易》一文篇幅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我读了此文细细品味体会出这样一个道理:天下的事虽有难易之分做了"难"能转化成"易";不做就是再容"易"的事也会变"难"。四川南海相隔千里穷和尚去了而富和尚却没去成。可见做与不做大不一样。富和尚虽然比穷和尚具备较优裕的条件但不去"做"所以云游南海一事终未能成也。我想这"做"与"不做"的道理对我们的学习不也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纵观历史长河凡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正确对待"做"与"不做"这一关系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是近代力学和天文学的奠基人。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被老师认为是个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顿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勤勤恳恳的"做"科学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别人用一倍的时间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的时间去做。"他终于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家。如果牛顿因老师说他是不可造就的人而自暴自弃从此什么也不做那么我们还能看见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吗又如:我国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之所以能闻名中外和他一生辛勤的"做"是密不可分的传说他把门前的池塘中的水都染黑了。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重视"做"是何等的重要。但是也有看不到"做"的必要性而埋没自己才干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做"得不够或者放松了"做"。我国古代有一个秀才叫江淹他很有才气他的诗赋也曾名动一时但由于后来做了官耽与官场的勾心斗角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放松了学习松懈了"做"最终使自己的才干衰退到和常人无异的地步这就是所谓的"江郎才尽"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些人成材的条件比别人好他们虽然也想取得好的成绩但却往往缺乏"做"的精神而功亏一篑。《难和易》一文不是对这些人的一剂很好的清醒剂吗 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虽然条件比别人差一点但因为他们能持之以恒的"做"终于在逆境中发奋成材这中人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700字 初一 读后感
-
扩写矛与盾在楚国一条热闹的大街,人来人往,在大街的集市上,一个小贩挑着一担兵器——矛和盾过来,叫卖起来。他拿着起了矛“呼呼”地抡起来,吆喝着:“我的矛锋利极了,枪头是上好的铁炼成的,无论是钢炼的,铁做的东西都可以穿透,可谓是无坚不催啊。”接着,他放下矛,又拿起了盾,使劲地拍了拍,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夸耀道:“我的盾是精钢历练九九八十一天而炼成的,无论是多么锋利的刀、剑都不可摧毁,可谓是坚不可摧啊!”就这样,顾客越来越多,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高大威武的男子,他手持矛,边使边说:“说得对,说得对,的确是好矛。”说完,放下矛,又举起盾,拍了两下,又赞叹:“恩,好盾、好盾。”可是他搔了搔后脑勺,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他顿了顿说:“如果用您锋利的矛去刺您坚固的盾,是您的矛锋利,还是盾坚固呢?”那个小贩一听,顿时目瞪口呆,一句话也答不上来。点评:语言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小作者用词准确、通顺,描写小贩的动作“抡”“拍”等动词,描写小贩的语言都符合小贩的特点,真好!六年级:狼道3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改写《矛与盾》(二)_350字在楚国一条热闹的大街,人来人往,在大街的集市上,一个小贩挑着一担兵器——矛和盾过来,叫卖起来。 他拿着起了矛“呼呼”地抡起来,吆喝着:“我的矛锋利极了,枪头是上好的铁炼成的,无论是钢炼的,铁做的东西都可以穿透,可谓是无坚不催啊。” 接着,他放下矛,又拿起了盾,使劲地拍了拍,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夸耀道:“我的盾是精钢历练九九八十一天而炼成的,无论是多么锋利的刀、剑都不可摧毁,可谓是坚不可摧啊!”就这样,顾客越来越多,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高大威武的男子,他手持矛,边使边说:“说得对,说得对,的确是好矛。”说完,放下矛,又举起盾,拍了两下,又赞叹:“恩,好盾、好盾。” 可是他搔了搔后脑勺,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他顿了顿说:“如果用您锋利的矛去刺您坚固的盾,是您的矛锋利,还是盾坚固呢?”350字 初二 续写改写缩写
-
船和车的集合一天,发明者开车去郊游。他们开到一条河边,河上没有桥,水也不浅。由于汽车的车门和排气管很低,遇水后会让汽车无法发动,再说车子自身浮力也不大,所以根本无法过河。结果郊游被迫取消,大家垂头丧气地回去了。回家的路上,发明者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汽车虽然很方便,但是不能在水上航行!如果把几块浮力很大的板放在车底,在汽车尾部装上螺旋桨,再把车门封闭,把排气管放在车顶,这样汽车就能在水上开了!”可是,这样固然能在水上航行,可要是河面刮起大风,车子失去平衡,很可能会翻车!对了,在后备箱装上两块浮力,重量相等的板,做个通道,有风时,只要按一个按纽,它就可以保持平衡了。于是,发明者发明了水陆两用车。水陆两用车把船能航行、车能行使的功能合二为一,让郊游更方便。第二次,发明者去郊游,他们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他们的水陆两用车就解决了问题,郊游很顺利。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体,谁就能解决问题。350字 五年级
-
读《铁匠和木匠》有感《铁匠和木匠》讲的是:一个富翁请木匠做家具。一个木匠忘了带锤子,就找铁匠做了一把锤子。其他木匠觉得铁匠做的锤子好,都找铁匠做锤子。包工头也要铁匠做两把更好的锤子,铁匠做不出来,因为,铁匠做的每一把锤子,都是最好的,并不会因为他是谁。铁匠贵就贵在他是以诚信待人。无论顾客的贵贱,人人平等,这就是他认为的诚信。诚信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也是铁匠人格品质的闪光点所在。这文中的铁匠,待人讲究诚实,无论是包工头还是普通的木匠,他都平等相待,用自己最好的手艺去打造顾客需要的东西。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文中的包工头就有所不同了,他想得到比别人更好的东西,还是两份,说明文中的包工头很贪心、自私。《铁匠和木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待人要讲究诚实,不能因为贵贱之分,而对富人热情,对穷人冷漠。人人平等,这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最需要的法则和规定。要用相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350字 五年级 叙事
-
读《风和火柴》有感《风和火柴》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一根火柴被主人划着了,它十分高兴。风不忍心看到火柴的生命即将完结,就一口气将它吹灭。火柴被主人扔在了地上,它怅然地对风说:“唉,风婆婆,其实我生命的价值在于燃烧啊!”风是出于爱才吹灭火柴的。但是风没想到,这样做,其实是扼杀了火柴的生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事情吗?有的家长十分爱孩子,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不让孩子经受一丁点挫折。孩子学习中遇到难题,家长就急忙告之以答案。这种爱,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许多的锻炼机会。比如要举行长跑比赛了,家长怕孩子累坏了,就不肯让孩子参加:竞选班干部了,孩子本来有能力当选……孩子长大了,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由家长解决,应该从小培养他们自理和自立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限度,溺爱会还来孩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不计一切地爱往往是种伤害。350字 小学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