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读后感1200字以上

《致青春》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当郑微对着当年曾经爱得撕心裂肺的陈孝正说出那句“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时候,全片戛然而止。

这样一部片子,是赵导对自己曾经亲历的青春时光的清洗与缅怀,借了辛夷坞的小说还魂到90年代的某所理工类大学,将原本应该枯燥无味充斥着满脸青春痘男生的理工科大学PS得青葱明媚。去掉那些童话梦水晶鞋、通知书满天飞的投射意味太过明显的桥段不说,本片倒也算主副线分明,叙事流畅。除了明显的前重后轻、后半部张力不足的硬伤之外,几位女演员性格各异的诠释,让人很容易就过渡到了那曾经蜗居一室单挑三位室友的年代。

玉面小飞龙这位女主,有点像当年小燕子的鸡血再造版,其憨萌二的神韵融合几位男配的衬托,以及明星龙套的抑扬顿挫,让影片大半部份都充满了让人觉得亲切会心的笑料。女导演的女性视角,让两位男主角变身中国校园版的流川枫、柏原崇。陈孝正同学木讷冷酷的神情、沉默寡言的清高、好成绩的光环、还有过分爱干净的做派,虽然做作,倒也的确是那时候校园女孩的最爱。

郑微追陈孝正的段子,我曾在学生时代目睹过不下一次的现实版。譬如我那横行无忌的女班霸一度让所有男生闻风丧胆,其豪迈的作风施展到语文科代表这一要职上,对所有同学动辄处以罚写100遍的酷刑。直到有一天,她爱上了一位转学而来的插班生,从此剧情开始逆转,冬天送暖水夏天送冻饮,甚至强迫坐在教室风扇开关下的同学与其调换座位,以达到随时为该男同学开关风扇,以及控制风扇档数的目的。当然,我的那位同学,没有像郑微同学那样蛮横中蕴藏了小可爱,并且还长着一张小清新的姣好面孔。她的恋情最后以失败告终,而郑同学却是终于将陈孝正追到了手。

食堂倒饭那场戏风格凌厉的速写,快速勾勒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当郑微为了报复陈孝正,戴着伙管会的袖标,将陈孝正的饭倒掉的时候,她预期中的洋洋自得没有到来,反而是随着陈孝正噙泪讲出“ 你这样真的很令人讨厌,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会和这样的人交朋友”,郑微藏在心底的爱与哀愁崩泻而出,她大声吼道“陈孝正,我讨厌你!”。这出伏笔的设计,让后面的那一段可以在回忆里青春不朽的女追男章节变得妙趣横生。

那时的郑微对陈孝正的喜欢,就是那种蕴含了青春热血和澎湃激情的没有杂念的喜欢,在男生宿舍彻夜打牌装无赖小青年,假装生日捧着蛋糕在露天亭子忍受蚊子叮咬,高唱《红日》时眼神随着那个夺门而出的身影流转,深夜电台对紫鹃姐姐哭诉少女最悲恸的哀伤。这些冲撞鲁莽的表达,正是青春送给每个男孩女孩的最好礼物。当她在草地上,在关键时刻说出那句“是不是太小了”时,人们会发现原来青春的野战竟是这么的单纯美好。

林静的角色应该是一位大叔,他永远离女主角有那么1/4的距离,他远远存在着,不是躲在站台背后,就是躲在自行车棚背后,还非常悲伤的被从天而降的玻璃砸中,于是中了一个500万的头彩被一个美貌的痴情女子爱的死去活来,几乎为其飞跃疯人院。缺乏生活气息的设置,让林静与郑微的感情难以让人有代入感,反而觉得他们一直是从不交叉的平行线,这个人物更像是女主角独白中的画外音。特别是他那句被剪进MV和预告片的“爱情就像一条河,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更像大师指点迷津般,把郑微同学那句“求求你,跟我结婚吧”击落的支离破碎。

最女神的阮莞,为爱情而殒身,她的感情最为彻底命运却也最为悲催;哪里都可以张开的张同学,放浪不羁的老油条形骸下有着不敢暴露于人前的真挚;许开阳和曾毓从不曾输,高富帅就应该跟白富美在一起,不是为了爱情,而是身份最终应该把人推向我们各自应该属于的群体;朱小北是每个学校都会有的曾经的假小子,强大的自尊心让她否认自己的过去并顽强的活在现在;而黎维娟,是我们都不会太喜欢却又一定会遇上的那个拜金的朋友,并且她还一定会显示出很关照你的样子……

一切爱情中梦想与现实的错位,终将在长大之后变得云淡风轻。爱情是死不了人的,曾经再怎么焚心蚀骨的感情,也会在岁月的磨砺下被打磨光滑。我们走过了一些路,爱过一些人,经历过一些事,感到快乐或悲伤,有遗憾或无奈,这就是人生。曾经共同度过青春的那个人,终究变成了路人,但我们谁也不亏欠谁。因为青春终究会逝去,唯有对青春的回忆不会腐朽,而这,就是最圆满的结局。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一 观后感

“像我这样的故事,应该被人彻底遗忘。我的世界充满禁忌,却又异常脆弱。能够延续至今,只因为它太过神秘,我并非天生为艺伎,就像我生命中的其他遭遇一样……一切,都是偶然。”

小千代因为家中无力还债而与姐姐被卖入城市,姐姐成为妓女,千代成为艺伎苗子。

一切,都只是因为偶然。千代偶然走入这个圈子,在年少的桥头偶然地遇见主席,然后,或许是因为偶然,又或许是仅仅想再见他一面努力地生存下去。一个普通女孩儿谱写的一个传奇艺伎的故事,一个关于女孩儿成长为女人的故事。命运长河的一次蜕变,一次不经意的转弯。

对于日本艺伎,在此前一直不太了解,潜意识里,无法明白“伎”与“妓”之间的概念。她们的神秘,如同中国古代宦官、泰国人妖、抑或是埃及木乃伊……带足了神秘主义的色彩。艺伎、樱花、和服成了某种意义上日本古典文化的象征。艺伎是活的,在和服的挥舞之间,在折扇展开间,音容笑貌成了一种流动的艺术。而这一切,苍凉与世故,美丽与哀愁并存,如同三味线的演绎,她们脸上的脂粉,无法掩盖悲哀的本质。

千代的成长时光是在置屋里度过的,她也曾试着反抗于命运,而是什么使她停止了这样的反抗?可能是因为姐姐的独自逃离,父母的死讯……而更多的,可能是在那一刻,当她爬上坁园的屋顶,才切实看清楚了这世界。画面真实还原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屋顶……绵延不绝、重重叠叠,构建着无数的绝望。特写镜头对准了千代天真的脸庞,而她的视野,是一望无垠的浅灰色屋顶。被束缚的,不是坁园的间隔,而是命运的羁绊。后来,在试着逃离中,她从屋顶摔了下来。那一跤,使她跌落谷底,彻底成为命运的奴隶。

影片以千代为第一人称讲述人,从年幼起到剧终,用的,是一种平缓而衰老的语调。使得这样一个讳莫如深的故事,在干涩之中平添了一份苍凉。《艺伎回忆录》本身并不是倒叙型的讲述手法,讲述回忆录的方式,不仅仅使影片拜托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也使《回忆录》在朗诵诗更突显艺伎本身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将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基调,一个平凡人被命运的模具所束缚的压抑基调。

使人难以想象的是,影片中的三个主角艺伎,均是中国演员所饰演。章子怡饰千代,巩俐饰初桃,杨紫琼饰真美羽。三位主角身着日本精美和服,将艺伎的魅力与哀愁表达得尽善尽美,丝丝入扣。诚然,三位中国顶尖女演员的演技是毋庸置疑。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性格完全不相同的女人,同样的具有竞争性 、女人的狭隘性。初桃的嫉妒、对爱情的固执,真美羽的沉稳雍容,千代的姿态万千。

和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女人的地位,在影片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几个等级的和服,其一是粗布单色端庄和服,独具风骚的性感和服,华美雍容的端庄高雅长装和服,单调不失高雅的简易和服。可见其服饰布置得独具匠心。和服的设计与各角色的匹配已恰到好处,千代的素雅,真美羽的端庄,以及初桃的浪荡,皆通过衣着得以呈现得恰到好处。我曾听说,日本女人及其讲究和服的造型与装饰,甚至是衣袖的开和长短,皆体现了一个女人的体面与否。当然,在和服的设计上,不可能还原当时的一种境界,只能说,是一种重塑,一种尽可能的重塑。

看了电影的人,无一不惊叹于唯美精致的日本建筑,不论是木造拱桥,屋檐的红灯,布满樱花的小巷,日式的园林、夕日下的飞檐……使人仿佛步入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

三个女人的宿命如同樱花,盛极一时,挨不过季节交替,终免不了曲终人散的荒芜,这三个被置屋围住的女人。

初桃曾是全城最出名的艺伎,挣脱不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失衡。影片刻画初桃这一角色时,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大胆的行为,带有浓郁甚至是粗野的性格特征。她自始至终展现了一个女人争强好胜的狭隘面。使我稍感遗憾的是,编剧直到最后,夜没有展现她的平和一面。当然,于角色本身而言,这样一种绝望到了纵火的地步,她的行为……也是必然的。美丽到了极致,同时也绝望到了极致。

岁月不饶人,同时也困住了真美羽,这个镇定自若,有着天成母仪风范的女人。不然看出,她是这个圈子里的智慧者,知道如何选择于自己有利的处世方法,懂得思前想后顾及他人,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事自己能做的,懂得如何聪明的活着。不像初桃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然而,战争在她脸上写下了痕迹。她终究不得不选择妥协于命运。如果说,初桃这个角色完全在肢体上符合了西方人的审美观,那么真美羽这一角色则将东方女性的精神面貌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真美羽的竭力帮助下,千代成为了当时最出名的艺伎。章子怡游刃有余地刻画了这样一个角色。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锐利而圆润的角色。她不像初桃那般带刺地喜形于色,也不具备真美羽那般宁适之感。在绝望一开始的铺垫下,人物的轨迹因世事而随之转弯,从一开始的置屋奴仆到后来的角色艺伎,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工,直至最后为了一直爱着的一个男人洗尽铅华重新穿上和服。尽管,重新美丽的意义只在于商业交换。随即又是一波峰回路转……如同导演罗伯·马歇尔说的那样,“《艺伎回忆录》是一部爱情童话,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在起伏无定的人生道路上,千代经历了潮涨潮落,我们可以看到,她周遭的一切,大红大紫、一落千丈。故而,从影片一开始那般深处冷寂的语气也是能够理解的。

从影片最初的基调出发,人人都会以为这出电影最终是个悲剧。绝望的口吻使人认为非死几个人不可。我一度认为初桃会在那场大火里选择自焚,然而没有。我也曾想象着千代在扔掉手帕的同时会纵身跳下悬崖,然而也不是……千代与她一直爱怜地饿男人走到了一起。很多人以为,这个结局背叛了故事的主旨,这个结局,实在太美了。

其实不是,在千代与主席申请用问的同时,我们忘了念白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男人,艺伎只能成为半个妻子,我们是日暮之年的妻子……”她用了“我们”,而不是简单的“我”,她泛指了一群女人,或者说,是一个时代的女人。独白的作用在这一刻真正得以实现。时光已经使艺伎麻木,死亡对于她们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通向死亡的遥远行程。他们终究成为了半个夫妻,她们终究无法摆脱艺伎的宿命。Year after year after year……而对这冰冷的坁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影片以一种美满的表现手法,将故事走向终结,然而,命运并没有终结……&

当然,《艺伎回忆录》在上映之后,负面影响也是有的。女权主义者,东方主义者大加批判,认为这部电影知识好莱坞的东方印象,包括以三个中国女人饰演日本艺妓这一在很多人眼里带有讽刺性的事实。我想说的是,电影是门艺术,如同莫德刚对叶芝所说的,“艺术,就该为艺术而艺术。”正如电影剧组在当代日本再也无法寻觅到当时的日本景致,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的失去,电影亦是如此。

在辗转命途中,经历人生冷暖,她体验了幸福与绝望的本质。可能,这才是这本回忆录的悲剧之所在。有这么一个女人,在日暮的坁园里静坐,她头上落满了晚樱花瓣,她的脸上爬满了苍老的皱纹,用她的皱纹,写下了,这样一本回忆录。

“这不是皇后的,

也不是女王的回忆录,

这是另一种人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