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一出世,就引得士林惊叹,争相诵读。杜牧秉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使用散体笔调,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经纶世务,针砭时弊,突破了六朝以来赋文日益骈俪化、声律化、形式化的趋势,开创了我国古代赋体的新体式——散赋。《阿房宫赋》文句奇偶错落,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述、描写、议论于一体,全文洋溢着史论的理性风采,又焕发着诗画灵动的光芒。纵观全文,以下三点作者独具匠心,历来被人们所景仰,所称道。
首先,文章对阿房宫的铺陈描写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首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用韵急峻,先声夺人,突兀有力,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不仅简捷地交代了阿房宫的背景,并把全文置于一个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的视角与高度。接着,作者采用了现今所谓的“摄像”技术,多角度地带动读者的视觉去感受阿房宫建构的宏大与精致之美。“覆压”“骊山”两句高空俯瞰,极绘阿房宫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廊腰”一句属仰观,重楼叠阁,长廊高檐,气势非凡;“盘盘焉”一句把镜头拉长、拉阔,以宏观的角度去远看一组组的亭台楼阁;“长桥”“复道”两句则让读者的视野随镜头而推转,把读者直接带入缤纷画图之中。这里,作者先总后细,由远及近,虚实结合,逐一展示了阿房宫的宏伟豪华,内外奇观与丰姿盛态。
其次,本文观照现实,立意高远,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代,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怀抱着中兴唐王朝的理想。《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本文是借古讽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统治者应充分认识到荒淫无度必然导致民怨沸腾,国亡族灭的道理,表现出了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旷世济俗的情怀。本文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描写与铺陈,分别从宫室建筑、宫中美女和宫中珍宝三个方面详细叙写了秦朝统治者奢靡荒淫的生活。后一部分着重说理与议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更是犹如巨钹洪钟,永远响彻在历史的天空,回荡在人们的耳际,警醒着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
第三,多种修辞手法的纵横交错运用,更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为“散赋”的开山之作,本文突破了骈文的四言句式,全文句式长短不一,骈散结合,句与句之间有相当的跳跃性,具有散文的意脉,有时又参用纯散文句式,使文章带上了散文、散文诗灵动多变的特点。特别是在修辞上,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比喻、比较等多种手法,而且常常是把几种修辞纵横交错糅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语言显得凝练简洁,新颖奇特,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长桥”“复道”两句整体上看用了对偶,单句看又用了比喻中的“诘喻”,对偶使前后句子整齐划一,诘喻则婉曲而形象地描绘出了桥梁与复道的奇丽壮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六句整体上看用了排比,单句看用了比喻中的“强喻”,强喻中又暗含比较、夸张修辞;这一段正是因为把排比、比喻、比较、夸张等几种手法综合起来交错运用,才有力地突出了阿房宫内供统治者享用的各种物品之多,从而说明了秦统治者的生活是极其奢靡的,封建帝王的奢侈享乐是建筑在人民痛苦的生活之上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五句,也是兼用了排比、比喻(暗喻)、夸张等多种修辞,特别是使用暗喻手法,把喻体放在本体前边,突出喻体,先给人鲜明、生动的画面,然后出现本体,唤起读者的丰富想像,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渲染了阿房宫美女之多,间接地揭露了秦统治者的荒淫无道。
杜牧的《阿房宫赋》在艺术风格上摆脱了纤细、绮靡的文风,一扫六朝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借古讽今,寄意遥深,《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是恰如其分的。
茫然点点
虽说,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很幸运的,但是你的出身就意味着你要接受一定的打击,来补偿那些未可来到这个世上参观的人。能来这个人生游乐场游玩的人是许多灵魂中的少数。既然来了,便肯定要体会一下它的特色——悲欢离合。当然,一般的人会先全部玩一遍,然后再挑好玩的玩。可是,你能说因为你体验的都是开心的就没有一个痛苦会去侵扰你吗?
那是不能的,即使你再幸运,也是逃不过劫难的。与其来到这个世界上体会还不如就在静静地观察别人地生活。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享受,为什么我们却何乐而不为呢?或许是因为有些人仍然是有那点点的不解,那若是如此,便还是活一番试试看的好啦。
我对人生见解也是那么茫茫然的一点,既不透彻,也不深奥,只是心中透着少许知道的渴望,再多活几年吧,再体验一下再说吧!
相关推荐
-
赋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篇赋,这篇赋特别著名,是唐代诗人王勃14岁时写的,篇名叫《滕王阁序》。在学这篇赋之前爸爸先给我讲了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故事开始拉!话说王勃来到南昌,大家早就听说王勃的文章写得很好,都督阎公想:一个14岁的小孩怎能比上我?真是笑话!于是他叫人拿来纸和笔,王勃也不客气,看到纸和笔就飞快地写起来。他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说:“唉,一般般”。王勃接着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又说:“嗯,不错,不错”。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鹬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一蹦三尺高,说:“真是天才,佩服!佩服”!当他又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全场参加宴会的人都鼓起了掌。随后,爸爸教我朗读了整篇赋。我读了这篇赋,感到很生动,非常有文采,我很快就能背出第一段了。300字 初二 记叙文
-
烟花赋福利来了!史上最全写作模板!万能模板在手,写作永远不愁!点击领取 世上何花最美却最短暂? 不是沙漠中的依米,不是高山中的雪莲,而是烟花。 我固执地认为烟花是一种绚烂又脆弱的生命,它能为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却转瞬间无力地凋谢,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生命的怯懦么?但今夜,我改变了看法,我从烟花升空绽放的美丽中读出了属于它的执着与力量…… 站在城市的最高处,置身于一片漆黑。一团蓬勃的火光突然从地面蹿起,伴随着一声尖锐的响,傲然绽开一张热烈的笑脸,给如墨的夜抹上一道瑰丽的魅影。它摇曳在半空中,”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珍珠撒向人间,它拖着长长的尾巴恋恋不舍地从空中滑过,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谁为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也许烟花就是天堂中的一挂瀑布呢,看到绽放的烟花,仿佛置身于天堂中,璀璨而富有层次感,还来不及在脑中印下花魂,她已迅速地消逝。而眼前恍若还在晃动着的花影,更让人增添几分痴迷。人们纷纷驻足,抬头仰视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火树银花,看烟火漾出了一丝丝涟漪,一圈圈四溢,相信他们此刻心中一定充盈着快乐,在心中许下最美的祝福。 当看到烟花绽放的一瞬间,在抬起头的一瞬间,那一朵朵璀璨的烟花给心灵带来了震撼和感动。它的使命便是这绚丽的一刻----仅仅是这一秒!没有未来,没有长久,只这一秒,便倾注了它生命的所有;只这一秒,便定格成永恒。“烟花烟花满天飞,你为谁流泪?”烟花,是青春绽放的旋律。在燃烧后的那一刹那化为入土的尘埃,一丝丝伤感,一份份惬意,在燃烧后变成永恒的泪。这恐怕是世上最无私的奉献了---它像短暂的人生,盛装而来,用尽毕生为他人制造一场视觉的盛宴,然后在人们如痴的陶醉中含笑静静地化为尘土,零落成泥。天亮了,看不到烟花笑过的痕迹,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恍若人们只是做了一个梦,醒来还是尘世的那般繁华,如一条条街道的车水马龙。也许,就是那黑黑的苍穹,给了烟花华丽的生命,让她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夜宴,载着人们无尽的希望,引吭高歌…… 倘若是你,一生只有一秒的辉煌,你会用这唯一的一秒为他人构造一个繁华的天堂或者只是一个唯美的梦? 烟花,烟花,你腾空而起的刹那,是谁将它谱成永恒的记忆;又是谁,片刻就将你忘记,你却甘之如饴。 因为短暂,所以美;抑或因为美,所以短暂。 持一杯美酒,在你的绚烂下月色也黯然。我愿与你相伴,将你在心中镌刻成永恒。我更愿变成你,在自己仅存的时间里,奉献出最美的风景。1000字 初二 叙事
-
赋作文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篇赋,这篇赋特别著名,是唐代诗人王勃14岁时写的,篇名叫《滕王阁序》。在学这篇赋之前爸爸先给我讲了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故事开始拉!话说王勃来到南昌,大家早就听说王勃的文章写得很好,都督阎公想:一个14岁的小孩怎能比上我?真是笑话!于是他叫人拿来纸和笔,王勃也不客气,看到纸和笔就飞快地写起来。他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说:“唉,一般般”。王勃接着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又说:“嗯,不错,不错”。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鹬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一蹦三尺高,说:“真是天才,佩服!佩服”!当他又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全场参加宴会的人都鼓起了掌。随后,爸爸教我朗读了整篇赋。我读了这篇赋,感到很生动,非常有文采,我很快就能背出第一段了。350字 初二 叙事
-
梅花赋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芍药的妖娆鲜艳,没有茉莉的洁白清香,没有桃花的粉嫩柔美,没有菊花的闲情雅致,没有莲花的高洁端庄。但我唯独喜爱它——梅花。爱它的迎霜傲雪,爱它的坚贞不屈。寒冬腊月,大雪飘扬,大地银装素裹,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争芳斗艳的花这时都不见了踪影。咦,那白茫茫的世界中竟然有一抹红,红的绚烂,红的耀眼,在这个白雪世界中显得尤为突出。走进一看,竟是一株红梅。亭亭地立在那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添了些许生意。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地落下。它却无动于衷,仍然坚挺在那里,不曾动摇。不管风雪如何残暴的摧残它,不论狂风如何狠心的打压它,它仍然如故,仍然昂首挺胸的立在那里,给冬天添了一抹生意。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我们的苦命烈士们,他们便如同这梅花一样,迎风傲雪,坚韧不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战乱不断,是他们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浴血抗敌,为了给人们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不管条件有多么艰苦,有多么困难,他们都没有放弃,因为他们有着顽强的精神,有着梅花一样的品质。他们才能成功,才能给人们一个和平的社会。我喜爱梅花,因为它坚贞不屈,不畏风寒,我更敬佩有着梅花品质的人,他们是我的榜样。500字 初二
-
离家赋地球的两边无际的地平线你我却在两边透明的镜子里面照出了我对你的思念窗外的飘雪亲吻着我的脸诉说着我对你的依恋思念这根线拨动着我的心弦再见再也不见冰冷的话语里面读不出你对我的丝毫留恋白天黑夜重现泪水再次出现好想再回到你的身边走出阴霾却不能摆脱对你的依赖挥手BYE-BYE只留下一句再见再不相见1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读杜牧的《阿房宫赋》(节选)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凡,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读了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的开端。想一想,如果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这四句话,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独立。气魄多么雄伟,意义多么重大!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这四句是帽子,扣得紧紧的,然而卷轴展开了宏伟壮丽的画图。规模这么大的一座宫殿,怎样去写它,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类似“宏伟”、“壮丽”、“巍峨”、“高耸”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相反地,如果仔细描绘,又难免繁琐,失之于罗列现象。《阿房宫赋》作者的艺术概括力就从这里表现出来,他既不作自然主义的铺陈,又不流于空疏,笔墨不多,却把阿房宫的形象、规模、气魄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了出来,给读者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请看他的描写是如何的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是概括全貌的写法,读者会从这六句中,想象到这座宫殿的高度和它幅员之广大。先给人一个雄伟的感觉,然后作者就展开具体的描写,参差错落,用十个句子写出了阿房宫里楼阁之胜:“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接下去,作者凭他的如椽大笔,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极尽描绘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两句连接,一连写了六句。……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颖,音调铿锵,就像流着的泉水一样淙淙作响。在这里,作者分别用两句话状写一个景,而写法又都是第一句写实,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来写,以加强第一句的印象。最后两句还以感叹抒情的意味对前四句作了一个小结。再往下当我们读到“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这样的一些句子的时候,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一齐涌来,令人心胸开阔,精神爽快,忍不住要为它拍手叫好。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秋声赋读后感生命因乐观而美丽如是我闻:“除了自身的病患或亲友离去的痛苦是真实的,其他的痛苦都是你自己的价值观带给你的。”社会没有那么复杂,复杂的是人心罢了。在《秋声赋》中欧阳修慨自然而叹人生,其中可以看出作者渴望实现自我超脱的愿望。欧阳修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泊名利。《秋声赋》是欧阳修晚年所作,从“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中可看出,作者认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这领悟使得诗人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在《秋声赋》中让我感受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欧阳修。与其改变不了他人或物,不如先改变自己。欧阳修超凡脱俗的品质正是如此,正是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选择了退一步去改变自己。他的改变不是为了迎合别人,也不是为了向别人献媚和屈膝,而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让自己与世无争,能以更加愉快的心身更好地活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价值观中给他所带来的痛苦。但其中不免有些消愁的情感。欧阳修借秋抒己悲,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和人生艰难的不幸遭遇,让人感受到一丝丝的悲伤情调,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而指责他们的消极情绪。在古代的封建文人墨客中,因为受时代的局限和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束缚,因秋而生悲的伤感情绪是必然的。的确,在不断奔赴理想的彼岸中,会有或大或小的烦恼,也许你因景而倍增伤感,也许你心态端正,砥砺前行,从而造就更好的自我。不得不说,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是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有莫大作用的垫脚石。少些忧伤,多些乐观,也就少了许多痛苦。《秋声赋》虽包含了诗人丝丝消极的情绪,但他也感悟出了“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种乐观的人生哲学,总体上还是偏向乐观豁达的。我们在对待传统古典文化时应要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不应该受古人消极情绪的影响,而是学习古人那种超然物外、自我超脱的品质,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现在起,对生活微笑吧!这样,你能察觉它的美!800字 读后感
-
《前赤壁赋》读后感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尽事,多少骚客留情。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以简极的笔墨跃然生辉,意境悠长,令我陶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月色水光,天宇合一。是实景还是幻象?苏轼写的是常景,但却叫我也不禁“羽化登仙”了。夜游赤壁,虽怡然但因苦闷。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而东坡毕竟是个胸怀旷达之人,他放情山水,随缘自适,令人钦佩。文中此情此景,令人赏心悦目。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扣弦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为惆怅。借景生情,情由景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客”由曹操之口抒发感情:赤壁一带,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鱼樵江渚之上!江水无穷,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若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骤得”。赋写客之生悲,实为苏子开导之关合。他针对“客人”之言有感而发,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佛老思想的随遇而安,唯我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但他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在当时是难能可贵了!此赋中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值得受到我们感染,不愧为名作!合卷闭目,坐思己过。现代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远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有?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赋《山楂树之恋》真情爱,现文革,混沌映衬动人情;怒苍天,不易老,欢喜不敌苦宿命。山楂矗,山楂侧,玉女含泪叙不公,楂叶落,揸叶覆,墓碑指天怒无情。一场欢喜,几多离愁;宿命不联,执意逆天;事到最终,悲苦联心。吴家山中学高一:张琦100字 高一 读后感
-
《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这是季羡林先生写的《赋得永久的悔》。 在我的眼里,我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从季羡林写的文章中,我体会到他对母亲的爱意,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歉疚。 作者的母亲多么盼望远离家人的他回来呵!不管有多少个日夜,她依旧眼望远方,等待着儿子的归来。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来,一直等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作者立下了誓愿,但是当作者有能力赡养父母时,父母却已离去。季羡林先生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就会痛不欲生。当他赶回清平奔丧时,看到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是多么想随母亲于地下呀! 当母亲离开季羡林先生时,他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错的事情。他错在不该离开故乡,更不该离开母亲,他宁愿没有名誉,没有地位,没有幸福,没有尊荣,不管每天吃的好不好他也愿意待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养老送终。 季羡林先生对母亲的爱,如同一望无垠的大海,是深情的,是崇高的!虽然她与母亲相处的时间仅有六年,但这六年的爱却好比别人的六十年 母爱,像那诗歌,悠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像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温暖情怀......五年级:李灵涵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花赋十五日晚,某兄搬宿舍,众兄弟碍于情面极不情愿的相助了一臂。待到曲终舍定,月已上柳梢,众兄弟抽烟闲聊于阳台之上。其时,月华如练,楼下庭院真若覆水空积,又疑或是银河空坠。不远处薄雾弥漫,静声似可闻雾中情侣轻轻呢语声,间或隐见远处灯火若星火闪烁其中,如雾如幻,宛如仙境。不禁幽性大发,题意饮酒月下花前以贺某兄“侨居”之喜,众兄弟哄然应好。月凉如水,沭身其中不禁心旷神怡,身轻似燕,迈步如飞,飘飘乎若冯虚御风,恍若成仙归去,不胜逍遥。极痴时,真以为飘身水上,低首看足下涟漪是否绽放若莲花。待悟自己之痴时,不觉油然洒笑。绕树列次而做,猜拳自娱。斑驳月光下,微风偶过,花瓣翩飞若轻舞,置身其中几疑图画中人。环顾四周,高朋满坐,觥筹交错,不禁心满意足,举杯邀月,直觉此生不复他求。突见某弟低首不语,怅然饮酒,于欢乐之中格外寂寥。不觉很是诧异,举杯相问。“还记得《赤壁赋》吗?这样的良辰美景令我也动了那位客的愁思啊。的确哀吾生之须臾,长江之无穷,而你我皆是沧海之一粟啊。行,别虚伪的用苏子的答辩来回答我。你我皆风华正茂,多的是意气风发,而我们都是同学少年,怎么可能学得来苏子的胸襟呢?常念起人生在以有生之涯求无生之涯,不由的意兴阑珊。”他举杯一饮而尽,指着西风中翩翩而落的花瓣接着说:“你们看这花,开得那么绚丽、那么灿烂,可又如何?当一阵清风,它还不得应声而落。虽然还能以一个优美的姿势归去,可相较于永恒,它是多么可怜的一瞬,人生也大约如此吧。是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入世。可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徊,谁不会对着高深的星空无助的落泪呢。西方哲人所说的,人不过是上帝手中玩具,这时候恐怕都是与我心戚戚也。就拿我们离我们最近的毕业来说,不真有可能成为人家比喻的那样成为一只贴在玻璃上的苍蝇,看得见光明却找不到出口呢。哎,白驹过隙的弹指几十年我们该用什么的态度去过呢?难道真的要像纳兰氏所云的那样:睡也无聊,醉也无聊吗?”言罢,又将刚满上飘着花瓣的就一饮而尽。斑驳的月影投在他的脸上,分外萧索。诸兄皆不由黯然。某兄突然洒然而笑:“你说的不错,人生确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要接受什么,可是能选择怎样接受它们。与其啼啼哭哭的混迹尘世,不如开开心心的过完这弹指人生。我们可能学不来苏子的坐看云起云落的洒脱胸襟,可我们能够高歌:‘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我只想对酒当歌快活到老’。”讲到动情处,某兄放下酒杯,和着月光轻声而歌。我莞尔挺杯:“你们岂不闻拂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的永恒,什么是一瞬?何必去哀什么吾生须臾,说什么快活到老,空色为一啊。你们看这花绚丽的盛开、优美的翩舞,又何曾想到永恒与虚无、起始和归去。某兄虽已接近苏子‘一任烟雨蓑平生’了,但毕竟没有这种心怀若谷的超脱。”“好了。花非花,树非树;来非来,去非去。你我兄弟还是一杯酾花月吧。”于是,欢乐如故。月上中天,众兄弟兴尽踏歌相扶而返。“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我只想……”“错了,错了。风非风,花非花,哈哈……”……身后,雾气氤氲,空月蒙胧。文/沧海流萤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茶花赋杨朔是有一篇同名的赋,然此文的庚齿比我父母还大,我是不堪比的,好在梁实秋书中带言“‘老子爱花成癖’这话我不敢说。爱花则有之,成癖则谈何容易。”既然如此,我便写这一回,大方之家莫要取笑。莳花之事,我也做得,君子兰、太子参、橘、梅、五针松,都非娇柔纤细。且不说养,对付也得了,茶花也是对付不得的。年末里,我请过一座山茶,品相不错,就是不知名讳花骨朵近乎舔饱了枝间,留得些空敝,颇懂留白之美。茶末色的蕊头羞绽出些红艳。心中暗自得意,想些花开之时,也能“春深似海”,就料闭门家中坐,“花从天上来”,得了个“花谢花飞花满天”,三个晚上,含冤之花去了九成。之后竟未有全放者。校院里一样高的山茶已怒放开来,就连楼下的不足手臂高的茶花也不慌不忙地挤出两朵紧拳大小的红花。花未开,地先红,果真奇了。奇也不奇,查问行家,扣询典籍,方知山茶不宜家中三寸瓦盆侍养。应种在厚实圃园,如今哪有立雅之地。我只得将其种在楼下。土虽不肥实,倒也深厚。花不求艳,但求有之。花植西墙下,有空便浇些鱼缸的旧水以肥埂。过了近百个天头,花不负我,终有起色。碧叶葳蕤,红花闹枝。若说金蜡约三分淡,那丹茶闹叶九日红便是了。茶花不比常花,莫说得如李易安词中“白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那样神乎。李笠翁说得着实可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乎?”茶花的树干光滑,树皮也厚,耐冬,树叶呈梭形,同金桂树叶,只是叶齿更密。牡丹花好似从花心处翻折出来,太平俗;水仙花五瓣平铺,太普通;兰花形如倒插,太牵强;安石榴花如裂嘴,太心急;桂花心乱如麻,太多心;香茗臭囊,太娇媚,西府海棠风摇欲坠,太贪杯;而山茶花则似从花心处卷出,真可谓“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花大不压枝,花小不乱心。山茶花色繁多,“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之看。”依我之言,红山茶既最普通却又是最耐看,红得出彩作羞时,似抿了抿红泥纸的薄唇;慵懒时,似未睡足的美人;尽兴时,似烧滚了的腥红;忘己时,似贵妃时醪糟泛红时醑浆酩酊大醉。梁实秋先生还说过“凡是花,若是紧贴在梗上,便无姿态,例如茶花,好的品种都是花朵挺出的。”这花说得不全,茶花的花托很大,龙鳞参差,即便无花丝也不乏姿态,“挺”倒是在理。宋人姚宽《西溪丛语》载“三十客之说,品藻花之风格”。其说曰“牡丹,贵客。梅,清客。李,幽客。桃,妖客。杏,艳客。莲,溪客。……”竞无山茶。若依我之言,山茶,地客。踯躅生山间谓山客,安石榴生村野谓村客,鼓子花生田圃谓田客,山茶吸地气且性喜阴,天地地为阴,故可谓地客。吸摄大地之气方可存活,舍其予谁?有人问茶花之叶可作吗?怕路人也要怕路人也要捧腹。但若问为何带个茶字呢?这便无从回答了。我只能说山茶又名海石榴,海石榴与安石榴差得远。安石榴与山石榴差得远。取名只怕顺口而已。若此解在理,作数;倘不在,作废罢了。山茶倒可入药,这不假。“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杨朔至滇池看到春韵满园却不禁生出思国之愁,看到茶花更是千头万绪,山茶开得山坳却开不进三寸青瓦盆,不止是汲取地气吧,那便是要将自己的根须深深拓进黄土,无论地底下是否松软还是磐石如割,都要抓紧。1200字以上
-
茶花赋杨朔是有一篇同名的赋,然此文的庚齿比我父母还大,我是不堪此的,好在梁实秋书中带言“‘老子爱花成癖’这话我不敢说。爱花则有之,成癖则谈何容易。”既然如此,我便写这一回,大方之家莫要取笑。莳花之事,我也做得,君子兰、太子参、橘、梅、五针松,都非娇柔纤细。且不说养,对付也得了,茶花也是对付不得的。年末里,我请过一座山茶,品相不错,就是不知名讳花骨朵近乎舔饱了枝间,留得些空敝,颇懂留白之美。茶末色的蕊头羞绽出些红艳。心中暗自得意,想些花开之时,也能“春深似海”,就料闭门家中坐,“花从天上来”,得了个“花谢花飞花满天”,三个晚上,含冤之花去了九成。之后竟未有全放者。校院里一样高的山茶已怒放开来,就连楼下的不足手臂高的茶花也不慌不忙地挤出两朵紧拳大小的红花。花未开,地先红,果真奇了。奇也不奇,查问行家,扣询典籍,方知山茶不宜家中三寸瓦盆侍养。应种在厚实圃园,如今哪有立雅之地。我只得将其种在楼下。土虽不肥实,倒也深厚。花不求艳,但求有之。花植西墙下,有空便浇些鱼缸的旧水以肥埂。过了近百个天头,花不负我,终有起色。碧叶葳蕤,红花闹枝。若说金蜡约三分淡,那丹茶闹叶九日红便是了。茶花不比常花,莫说得如李易安词中“白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那样神乎。李笠翁说得着实可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乎?”茶花的树干光滑,树皮也厚,耐冬,树叶呈梭形,同金桂树叶,只是叶齿更密。牡丹花好似从花心处翻折出来,太平俗;水仙花五瓣平铺,太普通;兰花形如倒插,太牵强;安石榴花如裂嘴,太心急;桂花心乱如麻,太多心;香茗臭囊,太娇媚,西府海棠风摇欲坠,太贪杯;而山茶花则似从花心处卷出,真可谓“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花大不压枝,花小不乱心。山茶花色繁多,“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之看。”依我之言,红山茶既最普通却又是最耐看,红得出彩作羞时,似抿了抿红泥纸的薄唇;慵懒时,似未睡足的美人;尽兴时,似烧滚了的腥红;忘己时,似贵妃时醪糟泛红时醑浆酩酊大醉。梁实秋先生还说过“凡是花,若是紧贴在梗上,便无姿态,例如茶花,好的品种都是花朵挺出的。”这花说得不全,茶花的花托很大,龙鳞参差,即便无花丝也不乏姿态,“挺”倒是在理。宋人姚宽《西溪丛语》载“三十客之说,品藻花之风格”。其说曰“牡丹,贵客。梅,清客。李,幽客。桃,妖客。杏,艳客。莲,溪客。……”竞无山茶。若依我之言,山茶,地客。踯躅生山间谓山客,安石榴生村野谓村客,鼓子花生田圃谓田客,山茶吸地气且性喜阴,天地地为阴,故可谓地客。吸摄大地之气方可存活,舍其予谁?有人问茶花之叶可作吗?怕路人也要怕路人也要捧腹。但若问为何带个茶字呢?这便无从回答了。我只能说山茶又名海石榴,海石榴与安石榴差得远。安石榴与山石榴差得远。取名只怕顺口而已。若此解在理,作数;倘不在,作废罢了。山茶倒可入药,这不假。“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杨朔至滇池看到春韵满园却不禁生出思国之愁,看到茶花更是千头万绪,山茶开得山坳却开不进三寸青瓦盆,不止是汲取地气吧,那便是要将自己的根须深深拓进黄土,无论地底下是否松软还是磐石如割,都要抓紧。三年级:2853846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200字以上 三年级 叙事
-
荆江赋倚一长廊的遗梦,那梦中,有片片落花;摇一橹岁月的扁舟,那浪中,有丝丝情韵。特地绕一绕道来看您——荆江,只为吟诵那梦中的诗赋。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改变它,荆江就这样不动声色却又铁面无私地记下了荆江人的真实生活,包括全部细节。岁月的阴霾,时空的沉淀,加上人类易于自负的天性,有时会使经济的车轮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然而荆河在这里流淌着,它承载着荆江人对往昔的追忆,对未来的祈盼,面临着翻卷自如的经济浪潮。他无言地裸露着真实,时时刻刻,激励着荆江人奋发图强,努力发展,让这颗闽南的明星更加灿烂、辉煌。是哪条河与九龙江的野合,孕生了这个“漳州的骄子”?一定有过惊骇般的交汇,一定有过怒吼般幸福的吟唱,而后在漫天豪雨与祈盼中,定格成如此超凡脱俗的“这一个”。“十五”奠定了他的基础,“十一五”传播了他的希望。千千万万个日子他不阿天,不媚世,骄傲地屹立于八闽的南面,正如“众人皆醉我独醒”般清高,正如诗一般幽远,歌一般辽亢。春风拂漾的日子,他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浪琴,让古桥谱曲,让霓虹弹奏:“广陵散”——回望“十五”期间的荆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荆江照,清流桥下过。独自伫立于兰陵桥上向远方眺望,波光粼粼的江面泛着座座翠亭。灯光迷离把翠亭遮掩了,只在迷蒙里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似蝶般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飘飞于“十五”的诗情画意中。突然远处的迷茫里,有古筝的余音萦绕,正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十五”改革发巨变,荆江春心托杜鹃。荆河月明广陵散,萧瑟曲声调古音。幽静照亮着憧憬,古典孕育着童话,荆河滋养着荆城,古蕴收留着老街。闲暇的时候,我总爱漫步荆城街,看古楼的没落,品荆江那“广陵散”般诗意;独坐茶坊内,看片片昨日黄花,抒荆江那“广陵散”般惆怅。这就是荆江!在“十五”春风的感召下,它如“广陵散”般古意盎然,让我有道不尽的感慨,抒不尽的情怀。“十五”的春风已悄然远逝,留给荆江的是那“广陵散”般古香古色的诗意。如今那“十一五”的春风也风驰电掣般赶到。那古桥诗蕴,“广陵散”依存,而霓虹灯闪烁,却奏出:“交响乐”——展望“十一五”后的荆江春风荡漾着希望,激情抒写着辉煌,霓虹闪烁着光芒,荆江收留着“十一五”的春风。在那人影舞乱的兰陵广场,正在举行着 “茶文化”晚会,那飘香的茶韵,成为指挥棒,成为乐手,奏响了荆江明天辉煌的乐章。紫荆山上白云飞,游人乘风下翠微。登云紫云游一次,红霞万朵百重衣。紫气东来捎福泽,荆江人来富家园。紫荆山似一阕天然隽永的诗篇,是一轴风骨独特的画卷。它的开放,给荆江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十一五”的春天,洒下了浓浓的春意,恰似眉梢痣一点。“春晖开紫苑,淑景眉兰场。映廷含浅色,凝露泫浮光,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那江滨河畔慈祥安稳的古树和乖巧的石头成为建筑、成为雕塑、成为最独特的风景,共同演奏着“十一五”富强的交响乐。荆河,日渐丰腴,流动着希望,也流动着荆江人的企盼;石头,由绿草轻抚,柔软呢喃;茶香,由飘逸而凝结;古树,仿佛将前尘的往事悄然吞下,守望着未来。鸟在倾诉与聆听,虫在鸣唱与呼应,一对对干净又安闲的蝴蝶的翅膀在“十一五”春风拂荡的希望中飞翔,还有那来来往往taxi的喇叭声共同演奏了荆江春风拂荡的交响乐。这就是荆江,让我魂牵梦绕的荆江。流淌着的荆河,如同开启的门窗,让所有的希望进驻,让改革的春风拂首,让翘首以待的雷雨和自由飞翔的鸟儿进入,让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波里。当“十一五”的春风拂过,浩荡的阳光和丰沛的生命已纷至沓来。在落英缤纷处,不见任何遗弃的悲伤和疼痛,不见无助的身影,只有弥漫的宁静和鲜艳的清爽,只有充满希望的日子。啊!荆江,我为你骄傲!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
秋赋告别了夏天,我们送走了生命中繁华的季节,火热不再,晨昏渐沁凉意,夜雨暗涨秋池,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也是一个让人们沉静下来厘清生命轨迹的容平之秋。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凉”,“天凉好个秋”,这哪能一个“凉”字了得?这分明是一个让人们冷静思考的季节。其实,秋天就好比人到中年,这可收敛内省,反思前半生的荣辱得失,沉寂一下淡定的心态,收获一份人生的达观和睿智,以飨后半生的天伦喜乐。当然,也只有学会这种秋天般的冷静和容平,我们才知道怎样面对接下来的冬三月。顾往过去,在我们的先人当中,对秋天的评价可谓是怨气多于赞美。这又多体现于那些文人骚客,见证于那些传之后世的诗文典作。什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朱颜辞镜花辞树”、“悲哉秋之为气也”,似乎人之进入了老境,秋之悲凉,古井无波,只等哨音结束,这场人生的表演就要下课了。相反,对于代表着希望和未来的春天,人们总是作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代名词,被热烈地歌颂和赞美。是的,与春的张扬和激情相比,秋似乎是太过低调了,“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但是,如果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或者作为一个不热爱自然而远离自然的人,你又怎能看得到“层林尽染”的磅礴?又怎能看得到“硕果压枝”的丰足?更不会体会到“容平之秋”的淡定通达。他只能独居在四壁之内哀叹着“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悲戚,把秋天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大加哀怨了。当然,从我们传统的中医理论来说,秋,性燥,而肺虚导致对刺激适应度下降,极易产生悲忧情绪,这也可能是人们吝啬于秋天赞美之词的原因所在罢。不论人们对秋天如何地评价,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没有人不这么认为的。之所以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就在于她把人们“春华秋实”的这种期待回馈给了人们,对人们来说这种收获必定是喜悦的,而喜悦是该分享的,这种分享总是会给人一种快乐和感恩。所以秋风起,黄英开的时刻,也是人们思念和怀旧的时刻,故人千里外,真情心中念。因此,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感恩的季节,更是一个感知亲情而又怀念故人的季节,这才是秋天的深层内涵。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秋天又是碧蓝清澈,宁静致远的季节。她是历练后沉淀的冰晶玉洁般地明亮,即便是空中飘来的一朵云也是那样地洁白纯净,以致我们经常地发出“秋高气爽”的感慨。不是吗?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灿烂雍容的金黄树叶,这是多么地让人惬意?她的成熟从容,她的豁达明亮,又怎不叫人心底坦荡,胸怀高远?尤其,当今时世,浮华无尽,当今之人浮躁难宁,整日里忙忙碌碌,晕晕乎乎,似乎心无定所,在这个时候,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会让人们浮躁的心渐渐地沉静下来,她的一丝清凉就是秋天赠给人们的一份人生难得的大礼,让人们清醒、淡定和从容。日月轮回,四季交替,犹如人生。秋天,好比人进中年,她是人生里的至高境界的体现,她收获着春天的希望,她感悟着夏天的火热,她又收藏着冬日里的幸福。让我们感恩秋天,让我们赞美秋天!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