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乎?
好像最近李清照的文字越来越吃得开了,不知为什么一眨眼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充斥了李清照式文学,俗称“小女子”文学。大概是切合新兴白领一族的胃口罢,总之,感情细腻,文字典雅,篇幅也往往“绵绵无绝期”的这种文学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安妮宝贝,郭敬明,张悦然,这些新人足有“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架势。
对上面这样的文学形式我不敢妄加评论,一来没读过多少这些“大人物”的书,二来对敏感话题小生不希望混入口水战,落进“发迹于乱世中”的嫌疑。我只想就事论事,说说对李清照诗词的看法。
其实对李的最初印象倒不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而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印象颇深,因为这诗很早就背到,篇幅又如此短小。给我的感觉是李清照可能是一位英气十足的女中豪杰,否则怎么作出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这种错误的整体印象扎根心中,直到后来接触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才知道李清照留名青史的原因是词,作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有《醉花阴》之“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之“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终树立了“正确的认知”,李清照的忧愁,或者换了时髦的用法“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是我认同的一种观点。
在众多媒体中,李清照始终以古典美女的形象示人,用GOOGLE和“百度”搜到几幅图片,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与西施、林黛玉大概没两样。然而西施、林黛玉多少算是艺术形象,人们不看重西施的历史作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同时也别管某人考证的什么林妹妹是曹先生的丫环还是小老婆的说法。李清照能经得起这折腾吗?不久前听一位叫费玉清的《一剪梅》,很好啊,一字未改地遵从原着,咋一听还像模像样。不好意思俺音盲,不太懂音乐,但不知怎么越听越不地道。下载到MP3放来放去,最后猛一醒,拍拍我音乐细胞有待发扬光大的脑袋:这哪还是《一剪梅》所要表达的风格,分明是一个摩登女郎在T型台上卖骚(抱歉不得不用这个不雅的词语)。
现在,什么“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经典文化的方式”,诚然流行音乐还是故事新编都可以试试,不过凡是有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保守不保守要看后果。在“重温经典”成为一种潮流被提上案头之际,要坚持的是经典还是经典,臭豆腐还是臭豆腐,千万不要香的变成臭的,臭的变成香的,失去了原滋原味,最终败于“市场的考验”。
最后说我的题目,批评它“挂羊头卖狗肉”不无道理,拿这么诗意的文字糊弄人实际上写了篇“观点偏颇”的杂文。在此,我只好也狡辩,我这是“引导读者了解正确理念”,嘻,权为一讽。
雁落不惊寒
“岁月如歌”的词已经不适用了,听过雁悲鸣的声音吗?我觉得这是歌的精华,至少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有谁敢说再面对一张又一张试卷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不想大叫三声,我想那一定像极了雁悲鸣的声音吧!值得庆幸的是试卷是白色的,而我也喜欢白色。不过我想如果没有那些黑色的东西的话会更完美,至少可以用来作草稿。
班主任老师说:“这段时间各科都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说:“何止是白热化,简直是要接近烤焦了。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凭什么理科生只需为一科文科作准备,而我们则要垂死为三科理科挣扎,用文科生的唯物辩证思维去记一些化学方程式,物理公式,最搞笑的是要记住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染色体的变异,我想我们记住这些最多也就是在这几天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因为我们不会蠢到当别人问起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哪个阶段时能理直气壮的回答,而问你鸦片战争几几年发生时,则心虚的说是1804年。我想如果不是为了拿到毕业证的话,才不会有谁去记住这些我们可能会全部忘掉的东西。
试卷一张一张的满天飞,会考之前最后的这几节课,我很怀疑各科任老师在上完课后是否都要喝掉两杯水。拿郭敬明的话来说就是,老师把车当飞机开,我们则把飞机当飞碟开。其实值得欣慰的是,这张试卷上出现过的题,在另一张上又会重复出现,次数多了之后以至于我们都不需要看题目,只要看一眼ABCD就知道是哪个选项了。我想我们还是挺厉害的。
而我觉得语文很离谱的就是判断病句,去句子中找出大的问题也就罢了,可是还得去发现一些极细微的毛病,我想我们不可能说以后在别人的话或文章中仔细的发现语病,然后纠正吧!不过老师说会考中有两分,高考中有五分,为此还特意讲了整整两节课,我们还能怎样呢?
她们说:”会考之后就轻松多了”,而她们又说:“会考之后我们的负担就更重了。”听完之后,我只觉得她们的认识论学得很好,懂得发现矛盾,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矛盾。
谁叫我们现在还是一群“孤”飞的雁呢?实在郁闷的时候也就来一句“雁阵惊寒”解愤吧!
很多人说:“再苦你也得给我再苦三年。”我妥协了,谁叫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遵循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呢?
现在的岁月如“悲鸣”。但愿以后的岁月真的会如“歌”,也但愿“雁落”之时不会再是“惊寒”。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我默默的这样祈祷着。
相关推荐
-
望月满西楼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没有人说过你唤作何,也没有人诉过唤我作何。在月满西楼中,所有人在自己绘成的天空里化作蝶,却又在自己的天空中迷失。杨柳岸,不再是晓风残月,空留一片乱红痴舞。痴舞,谁舞?自是雨落天涯蝶茫茫。茶霏,湖畔怅惘的心香茗,碧螺春的香气弥漫在夕阳残红下的湖畔凉亭中。古人爱品茶。我只是喜欢在无人时一个人喝着古人似乎认为高雅的水,却不懂何为品茶。别误会,湖畔的心依旧年轻如朝阳东升,只是太爱思考,哦不,太爱欣赏。是啊,多喜欢欣赏古词的婉约,常常在凉亭中怀揣一本词,看湖中烟波漫漫,望夕阳余辉西斜。然后闭目,意境如潮水心中长流,那时,只是希望融进一片湖蓝中,静谧的叹起春花秋月,叹起胭脂泪醉,叹起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湖畔谁见怅惘的我,怅惘的心满怀一切天空在湖畔清吟一曲《浪淘沙》?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好多次梦见那只蝶,坠落天涯,只剩一缕青灰。心向往之,蝶却碎。碎蝶,过往月下旧事一件一件的旧事,一段一段的回忆,就像一场电影,切换镜头后映在月下一只蝶的世界中。那只是一只蝶,无言痴痴地望着月满西楼。这只蝶自由烂漫,却又孤寂难当,它太喜欢在崖边追逐太阳东升西落,最后落在故乡的云层后。然后一只蝶识了另一只蝶,她们一起在崖边追逐太阳。我喜欢月,如古人般偏爱它,似乎月华如水的夜晚总有回忆的影子倒映。亦或虚无飘渺如心事,亦或真实如斯。那是,一个旅者的心事。月在黑暗与零星中扬面,清寒与冷傲占据了一切。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月在我的面前像一个朋友,会是如何?“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未免可笑了些,也许有一天月与我近在咫尺,却因它的清寒,让它距我远如天涯。怅惘心,月下事,还有那破碎的蝶,不知这些,算不算心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迷离中蝶的世界与天空,便是心事草丛生的原始土地。月色正朦胧,月下的怅惘,湖畔的寂寞,破碎的蝶与清风把酒相送。你是蝶,我是蝶,无数的蝶在清风中来去自如。是谁?采下那株心事草,望月满西楼?800字 初三 书信
-
轮回几度,何时月满西楼冷月寂然,夜不能寐,轻捻灯花,独守一纸灯楣,浅唱一曲《相思曲》,在流烟袅袅的一声叹息中,聆听着风儿的说话,缱绻着月色迷离,书一卷靑笺,落寞下款款深情,行吟在李煜的诗端,在千年的彼岸守候中,拈起唐风的遗韵,编织屡屡清浅的思绪。乱世劫难,烟雨江南李煜,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死于乱世。乱世是一个孵化英雄的温床,于是有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烛影斧声的事迹。而李煜这个文弱书生般的君王却格格不入地在乱世中吟赋作乐。谁料得那年少时期为赋新词的离愁别恨,如今却一语成谶。北行的马队中,耳边尽是些寒蝉凄切,南朝四百庙堂间,敲响的无不是烟雨楼台。无欲天下,意外君王我们习惯了玄武门下的故事,也数清了曹子建的那七步,面对着金銮殿和万里河山,这些故事就如样板戏一样,换个人物换个背景。不断地重复上演,知道李煜恍惚地接过玉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也有卧在龙榻上寝食难安,因为他骨子里撑着的,是一根渔夫未用过的鱼竿,这样的帝王,着实少见。陶潜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家长国恨,河山梦魇亡国之恨,将旧日的春花秋月悉数击碎。山河梦断,身若浮萍,江南已然是梦中瑶池,昨日柔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乱世只不过是一股逆流,不论南唐,抑或后蜀,这些蝼蚁小国至多不过是长河里偶尔翻滚的浪花。在泛黄的书卷中看到这页文字,千年之后必然鼓荡着锤击着世人心中的那片柔软。我不能说清楚,这其中有多少离愁别绪,那些痛彻心扉的苦楚已经在岁月中淡化为模糊的影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词,带着太多太多的感慨,拥有着太沉重太浓厚的情怀,我想,每个人在读她的时候,都应该有一点心灵上的触动吧!“一重山,两重山,天高水远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年年的梧桐都为你而落,年年的枫叶都为你而红。650字 初三 散文
-
西楼伤校园的小青草一片片的黄了,留不住藏在那个深秋的思绪;听着《大城小爱》,心就无主的痛;在这个我曾有着动人记忆的校园我已将我在课桌上划地自掘了坟茔,用书作土,我的遗孀是我的文才,笔杆撑起我小人骨架;用你容貌为我生花,到我恨如倩女之冤魂时,校园的兰花一片片的黄了也就黄了!我总爱将我校园唤为“西楼”,个人习惯的脚气,也为我的才气!心是散的,写的文也就太怨散,我还记的那片水泥板,因为那是有两人彼此两腮红的“西楼”,两人的不能说的秘密!那不是你心中的爱怜,而是深深的郎恨。我在这个季节我不想“飞”,我翅被汝折断,只能哭!西楼满目蚕阴,天黑就怕,我就谁也不写,为你写诗!最恨别人的风流话,说什么不可能?!说去吧,我忍守在这西楼,任花开花落,任雨打风萍,就死在我的坟茔哪怕孤独守侯。我痛心疾首也换不来往日的逍遥快活,一滴泪心就死!人就是从痛中来,在世面也要痛100年,以后生生死死,恨就无止!往昔是挽不住的少年史,轻描淡写也就几笔,哪有欢乐?淡雅去死吧,爱是自私的,是债,是一辈的一笔又一笔的心灾,爱就要真,虚实之间,那是斩不断的思恋,是人世最毒的恨!我象午夜幽魂踏着轻步走在西楼头,泪满过我的脸,一身迷迭香!我哭!看看西楼,想想西楼。我在今夜为楼哭泣,泪一滴滴,西楼还是这西楼啊,可心变形,也就物是人非!男人多是痴情郎,痴这的男人,却不是贱女人,痴这的物,这的青青草,这的兰花。楼啊多情是坏事实。楼边的青苔黄了又青了,一摸就垂,就脆,这也就太虚伪,年年如此,如此,娇柔!原本的闺女气派全无,也就不男人!青苔的情态在女宿舍尤为不少,有一年有一脸的初期的气息之病态!有的在边的野草也太野,让人决恨一地,没点真点样,全装一副病入膏肓之黜形。这地时常有蛇,不知是白蛇还是青蛇;蝎子也常有的是,像潘桥老街的女乞丐咬你痛一口就跑;蚊子像我的文字形形密密密密麻麻,来一首蚊子曲,你就等着数包包吧!这都是女生惹的祸,我下辈子不做女人。锈铁窗一男,望着女舍4楼,一片流星飞过!西楼什么也青不了,也就把一切飘在西楼边泛黄,我是死在癍巢地的伤者,心就无主的痛;在这个我曾有着动人记忆的校园我已将我在课桌上划地自掘了坟茔,用书作土,我的遗孀是我的文才,笔杆撑起我小人骨架;用你容貌为我生花,到我恨如倩女之冤魂时,校园的兰花一片片的黄了也就黄了!我在第二年,下了雪!900字 初三 书信
-
时月五岁时,依偎在奶奶怀里,伸手去摸透过葡萄架泻下来的月光,清凉中却渗着一丝温暖,听奶奶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带着新奇,跑去小河边摸着水中那轮清凉的月,看着它化为一圈圈水波。七岁时,端着课本跟老师读“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晚上躺在床上的我,透过窗户看着弯弯的月亮,呆呆的想着,我何时能去那弯弯的月亮上荡荡秋千。十二岁时,读着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突然有了种男孩子才拥有的的梦想--我长大也要当一名宇航员,我也要踏上月球,也许,我看到的并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现在的我,正值美丽的青春年华,十五岁,多么美啊,站在阳台上静静的望着月亮,清冷,孤寂,淡淡的忧伤从心底轻轻划过,小时侯的那种感受早已被时间冲走。青春,纵然美丽,纵有欢欣,却始终有一股忧伤轻轻流过。淡淡无音。300字 初三 叙事
-
西楼愁作文远处传来了悠长的钟声,已是二更。又一次想起故国,可怜南唐亡在我手!一国之君成了阶下囚,被禁于此,愁!独自一人登上西楼,抬头望,天空中一轮残月,月光幽幽,清冷如钩。回想从前侍从如云,而今却孤苦伶仃,深院锁寂寞,梧桐相厮守,孤零零空对凉秋。树叶枯黄,落英缤纷,好似故国在风雨飘摇中消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为赵匡胤赢来一抹辉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剪不断,梳理更烦乱的还是那千丝万缕的无奈愁呵!千千万万无形的愁丝,缠绕着我,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终日伴我,何时是头?想那开宝八年,宋军破金陵,我肉袒出降,虚封违命侯,实为阶下囚!呜呼,江山社稷葬于我手,愧对祖宗啊!更有一番亡国之君的感受,直涌上我心头!于是乎,我挥笔大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350字 初三 写景
-
月满西楼,人倚楼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亡国恨,商之女。一曲毕,她放下琵琶,轻轻抿了抿嘴唇,回到后台。-换下舞服,装上一身洁白的罗裙,黑发轻轻搭在背上,垂至腰间。倚在楼阁边,眺望明月。“琵琶。”一个青衣男子站在隔层的楼梯上,轻轻呼唤她。“哥哥。”她回过神,嘴角有一个淡淡的梨涡,“你要走了么?”“嗯,明天一早就进京了。”青衣男子走到他身旁,轻轻摸了摸她的头,“琵琶,这么多年来,是哥哥太没用,让你卖艺维生……这次,哥哥一定会高中的……”-“哥哥…不管你是高中还是落榜,我都会等你回来…”琵琶望着哥哥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一年后,她的哥哥高中了,当上了状元,还迎娶了公主,接她进了宫。-每晚,月明星稀,她总会在亭子里面边弹边唱。以为哥哥高中,她们的生活会更好,会更开心,更幸福。可是现在,她最寂寞…嘴角再也没有开放过梨花。-月光慢慢的洒在阁楼上,洒在西宫。她紧紧抱着琵琶,蜷缩在楼角。“呀,小姐,快起来!”一个丫鬟跑过来,扶起她上了楼。再一次,她倚在楼阁边,望着皎洁而又苍白的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哥哥。若是当初,娘没有收养我们两个流浪的孩子,我也不会认识你,也不会……喜欢上你吧。--2009年11月2日总觉得自己写得好变态啊==500字 初二 议论文
-
秦楼月龙御九霄乘风舞,铜雀乱箭逝流火。把盏笑看前尘缈,鹤影仙踪自逍遥。秋岚点碎寒花葬,氤氲烟起夜未央。青锋冷彻凝寒雪,鸣镝破空惊夜月。安得壮士行弘纲,再平水土犀奔茫。星坠孤城天有泪,月映瀚海碎无痕。小楼一夜凝香雪,不知花红是血红。玉碎昆山起惊雷,烟横华岳朔风摧。君为卿故正岑寂,尘掩玉筝画堂空。志向九重天,叶未断。尔应飞矣,让懦冰逝天空。与否?1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无言独上西楼独自一个人走上西边的那座巍巍高耸的危楼,一轮皓月似钓鱼的金钩;在孤独的霄宇之上独着闪着微白的银光。秋天是悲凉的,让人触境生情,孤独、寂寞的梧桐,在这深宫广阔的庭院中似乎也按捺不主内心的寂寞,是否也在寻找自己的知心伴侣?秋风悄悄,一阵阵悲凉与痛心缠绕着他。枯叶飘飘,五代残唐的亡国之君的头衔一直缠饶着、、弥漫着他枯干的心灵。国土沦丧,让他缠绵悱恻。亡国之痛,让他久治不愈。怀古伤今,咏叹其生世复杂情感。一直萦绕在他啊的心头之上的痛楚,是剪也剪剪不断,理也理不顺畅,是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复杂别离之感。”国土沦桑、亡国之痛是魔障幻影,这些如千斤重担,重压在他心头之上让他喘息困难、度日如年。于是写下了那篇矗立于世的不朽的篇章: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郑重其事的记下了这首发自肺腑的力作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记住了这位五代残唐的亡国之君--李煜,历史上有无数的明智君主都不曾多留下一首诗,而唯独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哪首发自肺腑的不朽的诗篇却得以警立于世。有人或许会有不解,一味贪图享乐、柔糜的亡国之君也有立名于世的机会。一个贪图享乐的无能君主却得以留下了那篇不朽的篇章。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李煜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它决定改过自新既然做不了明君,但至少也可以做那留下不朽诗篇的诗人,所以在南唐灭亡之后他填的诗词多流露出怀古伤今、咏叹其生世复杂之绪。多感伤之语他的词不论题材、境意均突出花间词派的范围,感情真实,形象栩栩如生;语言清晰、精炼多富感染力。李煜算不上明君,但他也算是个诗人。懂得纠正自己错误的人,是不会走上绝路的。真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650字 高三 议论文
-
运气乎?实力乎?测运气一次作文比赛之前,某班语文教师再三叮嘱自己的一位得意门生要好好发挥,争取夺魁。然而那女生却忧心忡忡,信 心全无。原来昨天她吃河鱼时扔鱼骨测运气、连扔六次,鱼 骨却一次也没竖起来。她感到这是出师不利的预兆,于是就 垂头丧气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范文】看了这段故事,大家一定会觉得那位女同学的作法,实 在可笑,然而这并非个别的现象,而是一股不小的潜流。不 信?只要你略加留心就可以发现,许多男同学在考试前不理 发,女同学在考试前不洗头,有的则凭某种颜色的衣服“给 自己带来好运气”.据说,以上做法是好灵好灵的。看到这种现象,我不禁想说:要是我,根本就不会去扔 鱼骨。我们知道,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信运气不如靠实力。相信无形的运气,相信一些无必然联系的禁忌,用不科 学的方法解决矛盾,本来就是人格不完善的表现,甚至可以 说是一种无知。它与社会上算命、看相、测字等迷信之举是 一样的。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世上就没有运气吗?不错,大千世 界充满着偶然,当然也少不了机遇。西方有句格言说,成功 的秘诀在于抓住每一个机会。倘若坐等运气从天而降,那与 守株待兔又有什么两样?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是万物之炅.而把整个 客观世界看作是不断求索、不断进取.从而不断征服的对象。先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曰新月异的科学进步,不仅使人类 在物质上睥睨一切,而且开始从无知,迷信的精神奴役中解 放出来。如果说,古人面对未知会感到惶惑与敬畏,那么,未 知世界对现代人来说却意味着一种激动人心的诱惑和挑战。 这是现代人的气魄.现代人的自豪。有人会问,既然你并不否定运气的存在,那么,对之采 取“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态度,不是更稳妥吗?也许 是这样,但切不可忘记,问题不在于是否承认运气的存在,而 在于你看问题、做事情的角度和出发点。试想,如果你在考 试前抱着这种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去扔鱼骨,当然希 望它能竖起来、倘若如愿,固然好;倘若没有呢?你那“不 可不信”的阴影会不会影响你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呢?鲁迅先生曾讥笑过那些一定要看到百分之百的“吉兆”之 后,才雄赳赳地去“革命”的人.认为他们连赌徒都不如,因 为即便是赌徒也不会在稳操胜券之后才去下赌的。这个比喻, 也许会对竖鱼骨的同学有所启发。指望鱼骨显灵,即使碰巧 成功一次,它也终究不会长久;而一遇失敗,不是先问自己 是否尽心尽力,而是怨天怨地。这就容易本末倒置,导致放 弃自身努力,越不努力越不会有好成绩,形成恶性循环。运气救不了你,如同守株待免救不了猎人一样。如果现 代中学生还用此类举动来自我捉弄,岂不是个苦涩的幽默?同学们!抛弃那些神经衰弱的幻想吧,只要扎扎实实把 基础打牢,你就会从心里说,信运气不如靠实力!1200字 议论文
-
孤傲乎?孤独乎?没想到,到了这里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五章:开始认识小月第一节:小W和小月的第一天小月是小W在哥哥东口中得到,她经常去的那个网吧的一个网管拿着小W的QQ号找东去,问他认不认识这个女孩,说想和她在一起。东一看,这不是他妹妹小W的QQ吗?当时东感觉他俩也算是哥们,小月一定会对小W好的,就答应了。第二天正好是周六,小W放假,经过爸爸同意后,没有回家,去舅舅家找表姐瑶去。说是这麽说,其实,小W早在网上和小月约好第二天九点在东那见面。第二天,小W到了那里,没等几分钟,小月就来了。和小月一起来的,还有他的3个哥们,几个人在那里坐着,实在无聊得很,于是就说出去玩会。哎~~,今天天真的很热,几人出去一小会就出了很多汗。没想到,小月还挺会关心人,那片纸在那给小W不停的扇,还拿着纸巾不停的给小W擦汗。哇~~小月还真会关心人啊,小W认为他人不错,也就答应了。他们玩了一天,真的好开心啊。一天就这麽不知不觉得过去了,今天的时间过得好快啊!!!第二节: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东在晚上给小W打电话。说不要小W和小月在一起了。具体原因也没有说,只是说东听他哥们说小月人不太好。但小W没同意,毕竟习惯有小月了。就这样一直僵持着。第三节:风波又平静不久,小W开学了,东去学校找她。但小W知道,小月把这事和他妈妈说了,他妈妈也同意了。就把这是和东说了,东没有理由再不同意了,但说有时间找小月去,说他要敢对小W不好东饶不了他。小月当然会对小W好了。朋友们,其实文中小W就是我,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运气乎?实力乎?一次作文比赛之前,某班语文教师 再三叮嘱自己的一位得意门生要好好发挥,争取夺魁。然而那女生却忧心忡忡,信心全无。原来昨天她吃河鱼时扔鱼骨测运气、连扔六次,鱼骨却一次也没竖起来。她感到这是出师不利的预兆,于是就垂头丧气了。看了这段故事,大家一定会觉得那位女同学的作法,实在可笑,然而这并非个别的现象,而是一股不小的潜流。不信?只要你略加留心就可以发现,许多男同学在考试前不理发,女同学在考试前不洗头,有的则凭某种颜色的衣服“给自己带来好运气”.据说,以上做法是好灵好灵的。看到这种现象,我不禁想说:要是我,根本就不会去扔鱼骨。我们知道,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信运气不如靠实力。相信无形的运气,相信一些无必然联系的禁忌,用不科 学的方法解决矛盾,本来就是人格不完善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知。它与社会上算命、看相、测字等迷信之举是 一样的。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世上就没有运气吗?不错,大千世界充满着偶然,当然也少不了机遇。西方有句格言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抓住每一个机会。倘若坐等运气从天而降,那与守株待兔又有什么两样?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是万物之炅.而把整个客观世界看作是不断求索、不断进取.从而不断征服的对象。先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曰新月异的科学进步,不仅使人类在物质上睥睨一切,而且开始从无知,迷信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如果说,古人面对未知会感到惶惑与敬畏,那么,未知世界对现代人来说却意味着一种激动人心的诱惑和挑战。 这是现代人的气魄.现代人的自豪。有人会问,既然你并不否定运气的存在,那么,对之采取“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态度,不是更稳妥吗?也许是这样,但切不可忘记,问题不在于是否承认运气的存在,而 在于你看问题、做事情的角度和出发点。试想,如果你在考试前抱着这种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去扔鱼骨,当然希望它能竖起来、倘若如愿,固然好;倘若没有呢?你那“不 可不信”的阴影会不会影响你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呢?鲁迅先生曾讥笑过那些一定要看到百分之百的“吉兆”之 后,才雄赳赳地去“革命”的人.认为他们连赌徒都不如,因为即便是赌徒也不会在稳操胜券之后才去下赌的。这个比喻, 也许会对竖鱼骨的同学有所启发。指望鱼骨显灵,即使碰巧成功一次,它也终究不会长久;而一遇失敗,不是先问自己是否尽心尽力,而是怨天怨地。这就容易本末倒置,导致放 弃自身努力,越不努力越不会有好成绩,形成恶性循环。运气救不了你,如同守株待免救不了猎人一样。如果现代中学生还用此类举动来自我捉弄,岂不是个苦涩的幽默?同学们!抛弃那些神经衰弱的幻想吧,只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打牢,你就会从心里说,信运气不如靠实力!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
前进乎?后退乎?“前进”与“后退”相对而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前进”代表进步,代表胜利,是一个绝对理想的状态;“后退”代表退步,代表妥协,甚至代表失败。然而,我认为,“前进”固然重要,但“后退”有时也必不可少。古今中外,以“退”为“进”而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举不胜数。在军事战争中,“后退”有着同样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退需要理智,更需要勇气,明智地退,是为了更大的进步与胜利。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出九十里,然后从小路包抄,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二战时期,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虽损失大量物资军需,却保存了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这次撤退果真成为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在现实的生活里,“退”也未尝不是一种谋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由于脚伤不得不退出比赛,刘翔的这一“退”,虽然为有的人所不解,遭到了当时许多人的唏吁,有的人替他惋惜,有的人甚至抨击他没有毅力不懂得坚持,但实践证明他当时的“退”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一“退”,他没有让伤势更进一步加重,才能在现在的比赛中大放异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至理名言。如果他当时不退出,伤势加重,可能造成终身残疾而不得不提前退役,那才真是无法挽回的后果。可有些人偏不懂“后退”的深远意义,不愿意主动“后退”也不敢甚至不懂“后退”。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典型代表,他宁肯自刎以谢天下,也“不肯过江东”。他的这一举动,留给后人的是发人深省地思考!是应该赞赏项羽的所谓英雄气慨,视死如归?还是应该为他的江湖义气用事,不知“以退为进”因小失大而惋惜?提及项羽,古往自今恐怕是惋惜之声俱多。项羽如果当时能放下面子,懂得舍身一“退”,在江东再发展壮大,也许历史就将重写了。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懂得“以退为进”。当然,当我们具备条件“前进”时,要毫不犹豫,勇往直前,绝不后退。我们要懂得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取得胜利。有条件“前进”而借口困难“后退”,那是弱夫,是不义之举!中国是不甘落后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民族,中国人从来都是不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不畏强敌,赢得“小米加步枪”的胜利。中国人民才能赶走一切列强,平息内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建设成为独立自主,日益强大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才会在短时间内创造“由温饱到小康”的奇迹。所以,我们应当牢记国歌当中的那句最强音“前进,前进,前进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立不败之地。作为中华民族之青少年,我们要把握机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但我们也要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必然有进有退,那是克服因难的策略,那是分清主次的谋略,那是另辟蹊径的前进,但那决不是怯弱和逃兵!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爱乎?害乎?作文爱是人类纯真美好的情感,而害则是人们厌恶唾弃的行径,两者可谓泾渭分明。然而有时人们却往往难以把握其中的界限,分辨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什么才是真正的害。在电视专题片《动物世界》中,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成鸟精心哺育雏鸟,十分疼爱自己的宝贝。可当小鸟长到一定大的时候,成年便不让小鸟躺在窝里避风躲雨过舒适的生活,而是迫使小鸟自立。一些胆小的小鸟经常是被成鸟啄出窝的。目睹此景,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对小鸟的爱,还是害?从表面上看,似乎过于残忍,太缺乏爱心。不是吗?小鸟还是那么幼嫩,就被赶出温暖的“家” 门,,在弱肉强食的艰难环境中谋生存。然而,大自然也是一个竞争的世界,适者生存。没有当初成鸟的“狠心”,哪有日后小鸟坚硬的翅膀,强健的身躯?可见,成鸟的做法是深谋远虑的,他不是对小鸟的害,而是深沉的爱,更高层次的爱,这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相形之下,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许多做长辈的却缺乏成鸟的远见卓识,他们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去正确的爱她们,错误的以为一味的满足就是爱,周到服务便是情。其结果往往是由原先的爱不知不觉的变成了最终的害,事与愿违。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得到的却是“失望”的苦果。只要你留心,长辈对孩子溺爱娇惯的现象是随处可见的,阳光里怕孩子晒着,风雨中又怕他们淋着,稍稍一点劳动却又怕宝贝累着,真是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说有多爱有多爱,说有多疼有多疼,殊不知这一切不是真正的爱,而是的的确确的害。因为这样无形中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实践的权力。他们会因此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难而上的毅力,如同温室里的花卉,经受不住风雨的考验;也像笼养的鹦鹉,一旦飞出鸟笼就不会觅食筑巢。我记得有这样一格言:“溺爱是一盆浊水,它污染孩子的心灵;严爱是一座熔炉,他把孩子冶炼成才。”据专家调查分析,许多少年犯之所以“失足”,“沉沦”,除了自身的主观原因外,重要的客观原因常常是他们的父母亲友的宠爱,溺爱。百般疼爱孩子,却让他们在爱的海洋里翻船沉没,其教训是何等深刻啊!这就要求我们做长辈的,在对晚辈倾注爱心的时候,必须永远铭记:要严爱而不要溺爱。我们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年轻人多闯荡,多磨砺,对他们不要溺爱,不骄纵,学一点成鸟的“聪明”及爱与害的辩证法;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强意识,自立能力,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鞭策自己,拼搏进取,做勇于在暴风雨中搏击长空的雄鹰,不做会飞飞不远,只能望空兴叹的家鸡,在改革大潮中,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1000字 小学 议论文
-
烟雨春花满楼色12楼的楼顶的风非常得凉,夜空如同一个倒扣的碗将我们笼罩在内,没有星星,没有月亮,这些东西早在很久以前就不曾见到,曾经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早已不在,早已没有指着空中大谈梦想的人了,就连中秋也不过我独自,默默痴语,不知道夜空是否会感受到寂寞?我来楼顶是被两个损友拉上来烧试卷,几百张纸卷摆在地上,火熊熊燃烧,带起些许温暖,一个学期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慢慢,慢慢地化为灰烬,最后,他只是带来些许亮光与温度。“嘭,嘭!”未曾想到,今天新开张的超市开始打起了烟花,五颜六色的烟火带着巨大的声响来到了空中,给今天的旅行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空无一物的夜空终于迎来了新的伙伴,虽然只是小小的,仅仅一瞬的烟火,但夜空保持着一波不起的状态接受着烟火们的去去离离。我为了看烟花看的更清楚些,爬上护墙,坐在上面,两只脚放在下面晃晃悠悠,不知道是冷风还是我的恐高症又犯了,身子不断得颤抖着,但眼睛却不舍得从那片烟火中撤去。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五颜六色的烟花带着巨大的声响,升上空中,然后化作无数火星向四处飞去,没有童话剧情里的成为字体,没有神话故事里的英雄像,什么都没有,只是成为四散的火星,但还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灿烂。眼神渐渐朦胧,思绪渐渐放空,仿佛灵魂出窍般,飞上了天空。曾经…钟表声滴滴答答得逝去,我快遗忘了曾经,未曾拥有未来,如何回忆回去?我看到了曾经的小学的照片,曾经的同学说,那是相识到分离的地方,我说,我只有相识,没有分离,因为四年级我便走。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我的称呼,我的模样。我看到了冷清的武林吧,我想到了曾经热闹的它,不是萌主的离开让它变成那样,而是我们的不愿接触,让它在时间中慢慢老去,衰弱。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那个一串数字的ID,那个职业坑蒙拐骗的少林主持。我看到了,我曾经常驻的站,许多人在不知不觉离去,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记得云涛梦笔这个ID,那个小说连载了十几章,竟然都没有碰到主题的人。我看到了生吧,热闹,热情,爱吐槽,嘴上天天喊着黑菊,卖队友的坑爹货们都变得忧愁,生吧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畏惧的写下东西。回忆,我的青春,我的梦想,何时偷偷的坠落,只在人海红漂泊,当故事逝去,我们便失去了联络,曾经无数次的想过如果,你还在这里,是不是,会跟我一起。这一刻独自望着天空,从来,也从未变过,寂寞是一种享受,享受仅有的拥有,那一年,望着星空,有那么多灿烂的梦,至少回忆会永久,像这片天空陪着我,我也,只不过剩下它而已。细数烟花点点,细数此生一切,原来,一直看着我的,只是眼前天空。。微风,葬了过去。…1000字 初一 散文
-
楼我是一幢高楼,矗立在一座小城市里。在这座城市中,有我无数的兄弟姐妹,但我是至高无上的女皇——我最高也最漂亮。老人的感叹,大人的赞美,孩子的惊讶,让我心花怒放。在这之前,我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每天都很愉快,但随着赞美越来越多,我越发的有些飘飘然了,我开始鄙视其他的兄弟姐妹。“你们这些丑八怪,有什么资格和我在一起,瞧瞧你们都是什么样子!”听了我这番话,他们有的低下了头,有的惊奇的望着我(毕竟我以前不是这样的)。突然一个细细的声音喊道:“你是比我们高.比我们漂亮,但又不是凭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你的主人啊!而且你更不应该鄙视我们!”“哼,瞧瞧你们的主人啊,个个都是乡巴佬,我的主人,那可是个体面的人物噢!”他们没有再反驳我,而是把头扭向一边,泪水默默地流淌。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咯噔一下,有些伤感。其实我并不想这样做,但虚荣心却让我坚持自己的言行。在以后的日子里,欢声笑语远离了我,人们的赞美依旧,但我并不是很快乐。我成了骄傲的独行者……兄弟姐妹们接二连三的消失了,只剩下两三个姐妹,她们很想和我说话,但我依然冷漠。一天,正当我闭目养神,一阵欢快的掌声将我吵醒,我懒洋洋的睁开双眼,发现不远处人们在热烈的庆祝着什么——原来是几幢高楼竣工了。仔细一瞧,咦?他们怎么都比我高啊!?我心里酸溜溜的。然而,我依旧把自己当作女皇,尽管我很想和他们成为朋友。接下来的几天中,仅剩下的几个姐妹也都消失了,人们的赞美也无影无踪,我更孤独了……一天夜里,我正在呼呼大睡,突然听到几个声音在议论着什么,我仔细一听,原来是那几幢新楼,我侧耳静听。“你们知道吗?今天早上我听到几个工人要拆了她呢!”她?她是谁呀?我有些疑惑。“对,早该拆了,看看她那模样,还站在那里当风景。”说完,他们用厌恶的眼光看着我。“她”难道是指我?怎么可能,我可是高贵的女皇啊!我的衣服这么漂亮,怎么会拆我呢?我自豪的看看自己,却大吃一惊——这些年来,我只想着自己是女皇,却从没想起去看看自己,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已经破烂不堪了。我心情忐忑的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起床时我感到阵阵疼痛,我往身上疼痛的地方看去,发现一群工人正七手八脚的从我身上拆下砖瓦。红色的砖块,灰色的水泥一起落下,我的眼泪随风而逝。而那几幢新楼,正用嘲弄的眼光看着我。这一霎那,我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格外的思念他们,我重复了他们的命运。我在心里默默地向他们道歉,恳求他们的原谅……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