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房子
如果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的建筑物再多,也是苍白的。上海的老房子是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上海老房子随着城市的辟路、建地铁、造桥、盖新楼、造各种商场等一批批消失了,存下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
一个老房子里可以有什么?一段往事,一段童年的回忆?还是长大的无奈?
走进富有上海气息的弄堂里,眼前的小路使我不经意间产生几许凄凉之感。四处湿嗒嗒的,墙角长了不少的青苔,斑驳,剥落的墙面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我也曾想过,如果老房子知道它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会不会也躲在黑暗里默默地哭泣呢?好在现在老房子里住的人还不少,更多的是一些老人不愿意搬出来,毕竟这里有几代人留下的回忆。
走过略微阴暗的弄堂,再来就进入人们住的老房子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结构。
首先是石库门和天井最先映入眼帘,然后便是客堂间,旁边是厢房。跨过窄小的过道就是楼梯间。底楼的房子后面会设置一个灶间,年代久远点的时候里面会有很多只灯泡用来照明。每户人家备一只灯泡,这么多家住户把灯泡放在一起,像极了一串会发光的葡萄。灶间的旁边还有个大水槽,是水泥砌成的,大约有半腰高,大家都依靠它来做最基本的洗漱。伴随人居增多,水龙头密布。
灶间往上就是亭子间了,亭子间设在底楼与二楼或二楼与三楼之间,大多处在厨房上面和楼梯折处,也有在顶层,室内低矮局促。所谓“亭子间”,原意是储藏室,近乎阁楼的性质,大多为佣人仆人的栖身之处,冬受风欺,夏为日逼,只有一边墙上开窗,面积绝对小于十平方米。这种狭小的环境换了现代人更本就住不下去!很多作家都写过关于亭子间的小说,把它描绘的如梦幻场景一样。但在我看来即使狭小凌乱这也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沿着亭子间旁的楼梯往上走,就是为数不多的正房,那是一栋石库门中最好的居住环境了。随后要说到阁楼。随着人口的增加,有许多孩子睡觉其实是在阁楼上的,相比之下阁楼的空间也不大,但是不得不提的还是老虎天窗。在夏日炎热的晚上,睡不着的孩子们是有多无聊多难耐啊,他们掰着手指头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数着星星,那份少年时纯真的情感多让人动容!
顶楼的后面还有晒台,夏天的傍晚时这绝对是个纳凉聊天的好去处!老老少少,在夏日余晖中的那点光亮里,老人摇着蒲扇讲故事,孩子托着腮帮听故事,不远处甚至还传来老式收音机里那悠悠的戏曲唱腔和说词对白。这份惬意这段画面,实在是永生难忘!
老房子的历史悠久,建筑结构独特。承载了一代又代人的童年和美好的记忆。总而言之,那些有着自己独特风格而非现代化钢架混凝土工艺,无论怎样都有无法比拟的意义不是么?我觉得老房子不该拆,它应该切实的存在着……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
-
老房子周末,与爱人一起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幽静的乡村公路,远在省城读书的弟弟妹妹也一起回家了,在浙江打工的姐姐,也特地赶了回来,都只为看一眼我们的老房子。多少次,梦里都是老房子的模样。孩提里捉迷藏的呼叫声、追赶声再次拂过耳畔,接着,渐渐清晰的缕缕回忆便弥漫了整个房子…。。小时候,家境贫穷。有一次我刚从梦中醒过来,朦胧之中窗前闪过一道亮光,顷刻间,轰隆轰隆响彻整个上空。我固执地认为是雷声敲穿了屋顶,要不,怎么外面哗啦哗啦,家里叮咚叮咚地响呢。不一会儿,缸儿、碗儿、盆儿就都盛满了雨水。床上的被褥开始湿了,父亲母亲连忙扯起了平时下雨天上山干活披在身上的塑料布,安排我和姐姐帮他们固定,指挥弟弟妹妹去搬凳子找钉子,转眼功夫,天花板上的“保护层”就挡住了雨水的进攻。虽然很累,我们却都很高兴。没有瓦,有杉木皮盖就挺好,木皮破了漏了,有胶布挡起,这不是也不错嘛?天花板是修好了。四面的墙壁在年长日久的烟火重熏下黑得发亮,在年年岁岁的的风吹雨打中裂了一道道缝隙儿。母亲说要是有些旧报纸来糊一下会暖和许多,年幼的我无法从别处弄来报纸,但能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换得一张张奖状。我的奖状最多,弟弟妹妹的也多,大姐却一张也没有,而她会用勤劳和汗水来补偿,她上山砍来一堆堆柴草,从房子外面靠墙壁一放,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凛冽的寒风。房子旧了,破了,可有了我们全家的经营与照顾,它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温暖。老房子的确老了,又小,黑了点儿。上初中时,我的成绩还可以,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当时我最喜爱也最关心我的是教英语的凌娜老师(现在贵州黎平二中任教),与我最要好的是杨艳(现在贵州工业大学任教)同学,那时,在我的学习生活生命里,她俩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我经常向母亲提起她们俩,每次母亲都说:“把她们叫到家里来吧,我蒸了糯米饭,开了腌鱼(这是我们家里待客的高标准伙食)等你们。”而我,却因为老房子过分简陋和寒碜迟迟没有勇气向我尊贵的客人发出邀请……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愿望成了永远的遗憾。老房子虽小,却无法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因为自己房子的寒酸而感到自卑,而是对它寄托着一份依恋和思念之情。记得我上师范的时候弟弟妹妹相继地读了书,同去乡中学的村里还有十几个孩子,每到周日回学校时,大家都在我们这个老房子里集中,等人到齐了才一起出发。弟弟妹妹上高中时村里还有五六个孩子一起,每次还是从我们这老房子启程。节日抑或平常的时候,母亲的馍饼,糍粑瓜瓜豆豆大家都曾经分享过。弟弟妹妹十分争气,都考上了大学,两次庆功宴都是在这老房子摆的席,尽管桌上只有粗茶淡饭。弄文学的妹妹最机灵,套用刘禹锡的思路,把我们这老房子称作“漏室”。往事一幕幕地从脑海里浮起,看母亲把一张张奖状小心翼翼地从墙上揭下来,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尘封的岁月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牵挂,这老房子已无法承载了。祖国在一日千里飞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已吹遍大江南北,吹到咱们山寨了,就让这老房子定格在记忆的岁月中吧……1200字 初三 书信
-
老房子老屋座落在老城区的中心,西边挨着邻里的旧舍。随着岁月的流逝,周边的其他房子都追随时代节拍装修一新显得很洋气,独有那幢老屋却面貌依旧,说好听叫“粉墙黛瓦”,其实都是上个世纪,甚至可追溯到多个世纪之前的风格。为什么不翻修?我问过外公,心想蒙了灰的土墙恐怕不会好看吧,他总会幽幽地看着身后的老房子,淡淡的一句:“孩子你不懂,人老了,哪有那番力气折腾……”我不懂?当初我无心深究外公说的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来,我不懂的真有好多,包括身后那幢老房子里藏着的许多老旧的故事。“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是一家子里最顽皮最机灵的一个……”外公讲起他的故事,总有说不完的话。晚饭浊酒一杯,老房子里更热闹了。“那时候在我们老家农村里住的都是草房子,一家有五六个孩子,为了挣工分只得下地干活,也常常忍饥挨饿……”“那这个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好奇来源于未知的憧憬,我听得入神。“这个房子,那是后来的事了。那些年我刚认识你外婆,家里穷,谈不上砌房子,后来白手起家办企业,带动一批人勤劳致富,生活条件改变了,但还是不忘省吃俭用。1973年我和你外婆结了婚,张罗着垒起了这幢房子……”如今他讲得那么轻松自如,其实故事里饱含着多少辛劳。直到上个月,老房子小规模翻修了一次,据外公说有多重原因才下了决心。老房子外墙整修后,重新上了一层涂料。看!精神多了。仔细观瞻,确有苏州园林的古色古香之气,朝晖映照下尤其令人惊羡。一段诗文可以显露作者的思想品格;一幅画图可以彰显画家的精神世界;同样的道理,老房子实实在在反映了建造者的初衷,即使后来重新刷墙涂漆,也不会泯灭房主甚至整个家庭的风格和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真是人居相融,屋如其人。古朴的老房子在一个个四季轮回中屹立着,粉墙黛瓦如同外公智慧的头脑,雕花飞檐透着外公非凡的思想,一套套红木家具映衬着外公卓越大气的风采,精心设计的花圃庭院,展现了外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后代的美好期愿。不知外公看了我的文章,会否点头会心一笑,还是依旧透出神秘的眼神深情欣赏这身后的老屋。随着岁月渐逝,我似乎慢慢领悟了外公全部的心思。那些上一代,上上代人的欢乐与辛酸、守候与期盼,应该会与老房子一起刻在我的心里,带向下一代,让他们明白、铭记!900字 初三
-
老房子澄澈的蓝色天空点缀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同样干净的阳光向大地轻洒而下,老屋房顶上的瓦片熠熠生辉,折射出无限光华。老屋与旁边两栋二层楼房用两扇小门连通在一起,属于我们家族。而三栋房子并排两侧崭新,中间陈旧,却总显得格格不入。先前几个月听父亲说家里的老房子在装修,完事之后,过年回家住得就舒服多了。可是为什么只专门装修了旁边的呢?父亲在忙,我只好将内心的疑惑向奶奶询问。而她一回忆起来,就滔滔不绝了。原来中间的老房子是曾爷爷那一辈盖起来的,用的是土砖与黄泥,地方开阔。尤其特别的是正堂呈凸字形,像是族嗣,又在中间挖了一个槽,安装了一个打井水的水泵,好方便打水,别有一番野趣。“那时吃大锅饭,他们还在这里聚过一次哩!”奶奶语气中满是骄傲,“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后来人多,地皮就那点,爷爷他们又在老房子各加盖了一栋二层楼房,用的是红砖。“那时候啊,没钱买好砖建房,又不想用回土砖,就去四处打听有谁装修好,有砖剩的……”奶奶讲的起劲,“后来听说镇上有家酒店门口多了很多砖可以用,可是很远,叫人帮忙用车拉要出几百块钱。那时男的都很忙,家里又没车,我就叫了几个姐妹来帮忙……”她们用箩筐装了砖,用扁担挑着走了十多里地回来,中途休息了好多次,从早到晚一天来回最多搬三趟。几天后奶奶的姐妹都不来搬了,不过只剩下一半的砖,奶奶自己搬了一个多星期才完全搬完。之后她又帮着装修,太过劳累,当时倒没什么,现在却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到了父亲这一辈,旁边两栋房因主人经济与居住条件的提高而抹上了水泥,贴上了瓷片,里里外外都全面翻新了。而老房子仍保留着原有的瓦片与土砖,是由于它的主人——我的曾爷爷,因高龄被接进城而荒废着,不过旁边两栋房子没有水泵,它就只起连通和打水的作用了。因此没有必要重新装修。我走进它,沉重的木门敞开着,上面的红漆布满了灰尘,见证了历史的进程;一阵陈朽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说,它是时间的证人。750字 初三
-
老房子已经无法再承受梦境的折磨,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童年的老房子……其实距离并不远,离我所工作的这座城市,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直没能成行,只因每每想起,就是一阵锥心的痛;而这种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的叠加,愈加深入骨髓。老房子只是中原一座普通乡村中的几间普通砖瓦房,房子四壁从地基起是砖砌的,上面一半是土胚墙,有山墙,有横梁,屋顶是蓝色青瓦;两间砖瓦房后面是两间草房。所谓的厨房,是凑着瓦房和草房搭的一个棚子……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但就是能够攫住人的内心,让你在欢笑中疼痛,在疼痛中难受,在难受中向往,在向往中遗憾,在遗憾中升华,纠集成一种无法释怀的情绪!父母亲都是有学问的人,听人说是“下放”到这里的。村子并不太闭塞,门前就是集镇(隔天逢集),在那个不算小的村子里,父母亲也算是了不起的“人物”了。因为贫寒,使得他们的“博闻广识”更招人缘。记得很清楚:只要父亲在家,晚上便会有很多人到家里听他讲“外面的世界”,这时候屋子就显得特别狭小,父亲就会说:“走!到院子里去……”父亲海阔天空,乡人便吧嗒着旱烟袋,或蹲或站,或干脆坐在玉米秆,柴火垛上,津津有味地听着,不时发出“嘿嘿嘿”的笑声。而我此时最是自豪,看看一院子的听者,都那么入迷,感觉自己的父亲最了不起。在众目睽睽下(也许乡人根本没注意我,只是自我的良好感觉而已),进屋为父亲冲一杯柳尖茶(那可是我清明节时亲自爬树捋下来的),父亲顺手接过茶缸,呷一口继续他的高论……自小记性就好的我,也就把这些“见闻”当作资本,第二天讲给村里其他孩子听,看他们屁颠屁颠围着我转,那份小小的得意就满满地占据了我幼时的心。自然也会在父亲闲时添枝加叶地讲给他听,比父亲讲的还带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那个夸张啊!父亲常常眼睛盯着我,神情严肃地听一阵子,然后就憋不住开怀大笑:“我女儿不简单,将来没准能当个作家呢!”可惜父亲不在家的日子太多了,又去世得太早,他的很多知识我没能学到……老房子是父亲设计的。最独特的地方应该是房子开了“过道门”,北墙和南墙正对着各开一扇门,这样夏天即便没有风扇,两道门敞开,穿堂风呼呼的,凉爽啊!于是就不用把席子摊在院子里,来躲避炎热了。只是到了冬天,北墙的那扇破门,就会钻进嗖嗖的寒风,屋里就像冰窖一样。母亲就拿了破布塞那缝隙,实在没招了,就把麦秸编成的垫子钉在墙上封门。然后就在屋子里生一堆火,在火堆下面埋上小红薯,把黄豆放在火堆里,给我们崩豆子吃,但听得“噗”一声响,姊妹几个就开始从火堆里扒找豆子,有些豆子会蹦出火堆,大家就欢呼猴跳地扑上去,母亲脾气不好,但这个时候,绝不会阻止我们的“疯癫”。一阵子闹腾,小手热了,小脸蛋红了,嘴巴吃得黑乎乎,也全然不顾: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快乐呢?夜晚,躺在屋子里,被子里一点都不暖和,外面的风吹过树梢,带着嘲弄的呼哨,拐着弯儿地扑打在窗户的塑料纸上。牙齿冻得直打架,母亲一边一个搂紧我和妹妹,最后还是挡不住寒,就起身,从床腿处取出一瓶“老白干”说:“这酒是给你爸留的……谁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呢!来!咱一人一口御御寒!”于是,“滋溜”一口,啊!好辣!突觉一股热流自喉咙滑向肚子,一边伸出舌头哈气,一边感受着那股热辣,于是晕乎乎,在母亲的故事声里进入了梦乡。老房子的另一特点是在房顶有一块一尺长半尺宽的亮瓦,这样屋子就显得亮堂多了。不知何时在亮瓦下面,有了一张做工精巧的蜘蛛网,“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单捉飞来将。”哈哈!谜底不就是这蜘蛛吗?母亲看我觊觎这蜘蛛,就告诫我:“那蜘蛛可以治病,不准打它的主意!”可我偏偏好奇:想知道蜘蛛肚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邻居狗蛋儿说要是把它肚子割开,里面的丝线可以粘知了;对了,我要是把它捉住,在门口有蚊子的地方张一张网,晚上就没有蚊子咬了……好处既然这么多,逮住它!主意已定,立刻行动!叠桌子摞椅子,高度有了,我拿一广口瓶子,小心翼翼对准亮瓦处的还在梦中的蜘蛛迎上去,“砰”一声,瓶子撞响了亮瓦,同时大蜘蛛跌进广口瓶,我一高兴,脚底一空,跟头流水地栽下来,好在是小孩子,只蹭破点皮儿,无关紧要。兴高采烈招呼一群小伙伴,看我解剖蜘蛛,有点怕,但心里说:只当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小刀子割开蜘蛛肚子,一股浑浊的水儿冒出来,蜘蛛八条腿乱蹬,我手一哆嗦,蜘蛛就飞快地爬开,我大喝一声:“哪里跑!”一脚上去……哎!怎么踩这么准!懊悔不已!悻悻地回家,还好母亲没发现,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但没过多久,母亲给村人说的土方子里用到蜘蛛,回来一看,蜘蛛没了……最后这顿打还是没逃过。母亲拎着擀面杖围着老房子追了我好几圈,最后还是爬上门前的楝树才少挨了几杖。老房子后面是我家后院子,非常大,鸡笼盖在院子西墙边。大公鸡被阉了,领了一群小鸡雏,母亲吩咐我看管鸡,由于贪玩,就没留意,晚上清点,少了一只,遍寻无着,母亲给了一耳光;第二天,又丢一只,这次领到一阵无影脚;这下我生气了,死死盯着鸡群……一只大个儿老鼠鬼鬼祟祟靠近鸡崽儿,咬住就跑,我冲上去时还是迟了一步,老鼠进洞了……洞口就在老房子东边墙角处。我顺手操起砍柴刀,架在洞口之上,等老鼠出洞劈之方解心头之怨气。胳膊酸了,忍着;眼睛酸了,泪水都流出来了,还是不眨眼!我等!我等!我等等等!终于,老鼠探头了,“啊!”我大叫一声,手起刀落,老鼠被拦腰斩断!母亲回来后,看着血淋淋的大老鼠,惊得半天没吭声,她跟邻居讲起这事,不无感慨地说:“你听说过《李寄斩蛇》,还没听说过《玉儿斩鼠》吧!”——现在如果让我斩鼠,还不如要了我的命!也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胆量!老房子旁边种了一棵桃树,是毛桃,结的桃子虽然不大,但很甜。我喜欢这棵桃树,主要是因为春天来时,满树粉红,像九天彩霞飘落在我家院子,东风吹,花纷飞。记得那时的我刚读了《黛玉葬花》,就也裹了条被单子当裙子,拿根竹竿一头系上一个小篮子,“袅袅婷婷”(其实是扭扭捏捏学着戏台子上小姐的样子)碎步移到树下,叽叽哝哝一通,就拾起花瓣来,手脚利索,一会儿就捡拾了很多,开始葬花了,葬在哪里呢?对!葬在枣树下,这样来年结出的枣就有股桃花味啦!到时候母亲就会夸我太聪明了!事实上,来年的枣只有我能吃出桃花味,哎!这帮傻瓜!我只能对他们叹息。老房子后院还有棵枣树,年年都硕果累累。从青蛋蛋儿到红通通,这段时间都让我兴奋着,青了没关系,煮着吃肚子就不发胀;红了就晒干,过年包枣包馍吃,平时熬米粥时放几个,都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以说,这棵枣树是大功臣,让我们在吃的方面略微丰盛了些。院子后面,是大片的槐树、椿树,四月来临,槐花香甜的滋味飘进了梦里,冬季椿树的叶柄收集起来,烤火时叭叭地响,多么悦耳!还有我喂养的那只叫“虎子”的叭儿狗,成天围着我转悠,除了看家护院,悠闲时就蜷在老屋的房檐下,慵懒地眯着眼睛;我若是给它挠挠痒,它会一动不动,把眼睛全闭上,享受着我的亲昵和爱抚。在老房子里消逝了的日日夜夜,好像复苏了的亲人,接二连三地扑到我面前……我刻意要躲避,它们就挤进我的梦里,拿一把时光的锤子来敲击我的胸膛,一下,两下,三下……只敲到我的全身都随之颤抖,抖到我不能呼吸——为什么年纪大了,回忆到的都是儿时的镜头!那年冬天,一辆大卡车拉上了老房子里所有的东西,离开了那座村庄……我记得院子里那棵桃树已经光秃秃赤裸在那里,枣树枝子上有一个个突起的疙瘩,也已经是赤条条了,在风中摇颤着它们的干瘦和彷徨;我的“虎子”从开始装车就烦躁不安,紧紧跟着我,时而哼咛一声……我那时六七岁,围着老房子里里外外看个不止——我不想到什么城市,不想!卡车启动!虎子突然意识到了:撒开四条腿,向着卡车扬起的尘土追来……“虎子——我要虎子——”我终于大哭起来,起身就往车下跳。母亲像缚小鸡一样抓牢我。虎子在跑,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我只是大哭……等我醒来时,已经到了这座城市!我的虎子,这只跟我形影不离两年的叭儿狗,这只调皮勇敢淘气的叭儿狗,在我走后被亲戚牵走了。据说在一次“狗斗”中,一狗勇挡四敌,耳朵被咬掉也不屈服,最后力竭而亡,被亲戚葬在一个叫张营的地方了……是啊!如今我的确是住在了城市,脚不沾泥,鼻子里嗅不到草叶的香味,闻不到老房子里的泥土气息,举目一望,到处是一幢幢“蜂巢”,一条条僵直的大街和小巷。某夜我突然惊醒,瞬间我不知身在何处?好久才明白,我是到了城市里了。从此我再也听不到雨滴沿屋檐落下的呖呖啦啦的声音了,我再也望不到风摇桃花纷纷飘坠的风景了,我甚至再也听不到蟋蟀或者蚯蚓的草间吟唱了,还有小蚂蚁雨前排起“长龙”队伍搬家的壮观画面了……夜!静得可怕!静,是需要衬托的,不然就是死寂!我这才明白,当我离开某些美好的东西时,我随之失掉了我无穷的生活情趣——那原本是大自然对我的厚赠啊!老房子,墙上那斑驳的痕迹,像饱经沧桑的老人,无言地慈祥着它的笑脸,等待着我的归期——可我竟然一去二十多年没再回来。而今我终于回来了,可是,可是,老房子在哪里呢?在老房子的原址上,分明矗立着一栋小楼——这地方已经低价卖给别人了!我伫立着,内心疼疼地颤抖着:那个曾经装满笑声的小院子是多么可爱!儿时的我,喜欢种上一大片指甲花,喜欢把手指甲和脚趾甲包得红艳艳的;我喜欢院子的墙头上开满丝瓜金黄金黄的花儿,还有紫薇薇的牵牛花总是和丝瓜比赛着开花,葡萄藤尽管也结果,但从来都没在成熟的季节捧出熟了的葡萄,都被馋嘴的孩子们在青涩的时候就摘干净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来年葡萄的期盼。还有那翩飞的蝴蝶,常常挑逗着我的爱慕,见了就追,总也追不到;还有蜜蜂,嗡嗡着,那声音真是世界上最美的了……偶尔一声狗吠,啊!虎子?我惊疑地四处观望,却不是我的那个“心爱”!那样的景物,我到哪里去寻?我为何要离开它搬到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匣子里?理由当然有,在距离这座城市百里之外的那座村庄,夏天蚊虫就像小型轰炸机;一下雨,地上的泥巴跟你特别亲;挑水要到村西头……然而如今回想起来,这些又特具魅力,因为它们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铭刻着我的生活经历,我怀念着老房子里的童年!呵,我可爱的指甲花啊,你们就在我梦境里生长繁衍吧,在你繁茂的汁液里,有我对你的呵护;我那美丽的桃树啊,你也在我梦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吧,你的乳浆里保留着我的记忆;葡萄啊,就尽情结出一串串的玉珍琼珠,我会耐心等到成熟;在月白风清的夜晚,秋虫啊,浅吟低唱吧!只要偶尔有一回让我听到,我就会欣慰心醉的!我知道,人不能只生活在过去。只要你前进,总会有东西被抛弃!舍不得告别过去,就无法开辟新天地。老房子消失了,老房子里的童年却成了永恒!我会在心灵辟出一块田地来安置你,让我在每个梦转峰回时,深深地凝望你!我会把爱意和真情融进土里,去温存地滋养你;我会把我的血脉和你相连,嵌在你的砖瓦缝隙中,只要在我想你的时候,你会敞开胸怀接纳我…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
老房子母亲打来电话,说是乡里有人来,要求村里设置防火线。规划后,我们家的老房子在拆迁之列,马上就要动工了,问我们当儿女的可否有时间回来看一看。周末,与爱人一起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幽静的乡村公路,远在省城读书的弟弟妹妹也一起回家了,在浙江打工的姐姐,也特地赶了回来,都只为看一眼我们的老房子。多少次,梦里都是老房子的模样。孩提里捉迷藏的呼叫声、追赶声再次拂过耳畔,接着,渐渐清晰的缕缕回忆便弥漫了整个房子…。。小时候,家境贫穷。有一次我刚从梦中醒过来,朦胧之中窗前闪过一道亮光,顷刻间,轰隆轰隆响彻整个上空。我固执地认为是雷声敲穿了屋顶,要不,怎么外面哗啦哗啦,家里叮咚叮咚地响呢。不一会儿,缸儿、碗儿、盆儿就都盛满了雨水。床上的被褥开始湿了,父亲母亲连忙扯起了平时下雨天上山干活披在身上的塑料布,安排我和姐姐帮他们固定,指挥弟弟妹妹去搬凳子找钉子,眼功夫,天花板上的“保护层”就挡住了雨水的进攻。虽然很累,我们却都很高兴。没有瓦,有杉木皮盖就挺好,木皮破了漏了,有胶布挡起,这不是也不错嘛?天花板是修好了。四面的墙壁在年长日久的烟火重熏下黑得发亮,在年年岁岁的的风吹雨打中裂了一道道缝隙儿。母亲说要是有些旧报纸来糊一下会暖和许多,年幼的我无法从别处弄来报纸,但能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换得一张张奖状。我的奖状最多,弟弟妹妹的也多,大姐却一张也没有,而她会用勤劳和汗水来补偿,她上山砍来一堆堆柴草,从房子外面靠墙壁一放,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凛冽的寒风。房子旧了,破了,可有了我们全家的经营与照顾,它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温暖。老房子的确老了,又小,黑了点儿。上初中时,我的成绩还可以,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当时我最喜爱也最关心我的是教英语的凌娜老师(现在贵州黎平二中任教),与我最要好的是杨艳(现在贵州工业大学任教)同学,那时,在我的学习生活生命里,她俩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我经常向母亲提起她们俩,每次母亲都说:“把她们叫到家里来吧,我蒸了糯米饭,开了腌鱼(这是我们家里待客的高标准伙食)等你们。”而我,却因为老房子过分简陋和寒碜迟迟没有勇气向我尊贵的客人发出邀请……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愿望成了永远的遗憾。老房子虽小,却无法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因为自己房子的寒酸而感到自卑,而是对它寄托着一份依恋和思念之情。记得我上师范的时候弟弟妹妹相继地读了书,同去乡中学的村里还有十几个孩子,每到周日回学校时,大家都在我们这个老房子里集中,等人到齐了才一起出发。弟弟妹妹上高中时村里还有五六个孩子一起,每次还是从我们这老房子启程。节日抑或平常的时候,母亲的馍饼,糍粑瓜瓜豆豆大家都曾经分享过。弟弟妹妹十分争气,都考上了大学,两次庆功宴都是在这老房子摆的席,尽管桌上只有粗茶淡饭。弄文学的妹妹最机灵,套用刘禹锡的思路,把我们这老房子称作“漏室”。往事一幕幕地从脑海里浮起,看母亲把一张张奖状小心翼翼地从墙上揭下来,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尘封的岁月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牵挂,这老房子已无法承载了。祖国在一日千里飞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已吹遍大江南北,吹到咱们山寨了,就让这老房子定格在记忆的岁月中吧……1200字 初三 散文
-
老房子我家的老房子很是清冷,如今只有奶奶与爷爷住在里面。因为老房子在农村,人少地多,家的附近都是极其空旷的。屋前和西边是小菜园,没有小城镇的喧哗和污浊,又得到河水辛勤的灌溉和滋养,因此这片菜园得天独厚,长势颇好。那灌溉菜园的小河,常年流水,从我记事起就从未停歇过。家中多日都是两个人居住,摆设十分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爷爷奶奶就再也不会多买些什么。可是,香却是家中必备的。爷爷奶奶都很信佛,家里虽无佛像,台上却有四五个香台,每个香台里堆满了香灰。拿起香灰闻闻,弥弥之中有着不易察觉的香气。香粉很是细腻,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香灰,在我们家被奶奶赋予了不凡的用途。洒在老案下,以此来除去虫子和阴气。于是老案那封闭的气息也会被香粉所替代。每每进家门,都会被这香气所弥绕,令人神清气爽,足以大赞!家里还有一把老式躺椅,是竹编的,十分陈旧。它放在电视机前,冬天奶奶会铺上毯子,温暖十足,夏天不加饰物,尽显丝凉。躺在上面十分惬意,时而发出那“???rdquo;的响声,就仿佛一直沉淀在时空外,时间里,令人神往,令人遐想……我家屋前的田地也是独具一格,爷爷刨地时总会刨到几枚古时钱币,我们都很欢喜。这些铜钱满载时间、满载智慧令我无比倾慕。我家的老房子,别具风格!无论身处哪里,都抵不过我这让人向往的家。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600字 四年级 叙事
-
老房子雨已经停了,太阳却迟迟不肯露面。老房子的墙上沾满了泥点,还有些泛黄。曾经的老房子青瓦白墙,乌色的门框。门前有一条青色的石板路。现在的老房子黑瓦黄墙,门框上漆已脱落,而青石板路仍是青石板路,却多了一份岁月的沧桑。老房子后面曾有一条河,现在这河里的水已经没了。 老房子作文600字在老房子的前面新造了一排新房子,样式与老房子一样。站在青石板路上,一边是饱经风雨的老房子,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新房子。老房子里的人是老的,新房子里的人是新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老房子的曾经也是这么的新,可是三十年了,即使刷过了几遍漆,仍是改变不了岁月侵蚀的痕迹。老房子沉默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的叹息。青石板路和老房子年龄一般大,它也见证了这许多年的变化。老房子的墙上贴满了小广告,新房子没有;老房子的墙角在发霉,新房子没有。直到有一天早上-- 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老房子里已空无一人。人们都搬离了老房子,离开了青石板路。水泥路上,一边是嘈杂的新房子,一边是寂寞的老房子。老房子门前少了些“铃铃”的自行车,多了些“嘀嘀”的小汽车。老房子突兀地站在这里:深锁的庭院大门,泛黄的墙面,深黑色的瓦檐,长满青苔的角落……老房子的现在已是如此的渺小,过路的人已不屑一顾。老房子依然站在那儿,它一直等待着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人会把水泥路变成青石板路,把新房子变成老房子,把房后的干河变成小河,继续着以前快活的日子……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6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老房子这是一排面容憔悴的老房子。它并不引人注目,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谁会注意到这低层、陈旧的老楼房呢?说起来它也不算老,只是它浅蓝色的“衣服”上满是乱七八糟的画,上面有些地方褪了色,又染上了其它的颜色,还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古桐色的砖,让人觉得它已经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每天,我都能见到这排楼房,因为我们就是住在这里的一户人家。从小,我就非常讨厌这些房子,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搬出去,远离这里。因为在我看来,这里是个很不美观的地方。没有漂亮的亭子、没有健身器、没有宽敞的院子......时间飞逝,一眨眼我已在这里渡过了五个年头。今年,我们也要走了,到那个依着繁华的大街,傍着可爱的湖的地方。可是,我的心却犹豫了。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让我怎么忍心安然离去呢?唉!我可爱的老房子!一夜之间,小时的记忆一幕幕闪过:可亲可敬的邻居,在妈妈忙碌的时候,留我吃饭;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与我渡过了一个个欢乐的日子……这时,我才猛然发现,这老房子,我从来就没有讨厌过它。那朴实的老房子里,每天何尝不是充满了欢声笑语?顿时,我的心黯然了。400字 小学 状物
-
老房子在某个仲夏的早上,我独自漫步在一条缓和的山坡路,发现了一个既老旧又吸引人的砖块屋。砖块屋呈现泛红,旁边堆着废木材,铁窗被漆成白色和蓝色,看起来还挺新颖的。屋顶早已斑驳,是长年风雨和天灾所造成。砖屋门前高陡的水泥路,旁边堆着零乱不堪的生锈铁器,可见此处已经年代久远,待人发掘。这种情景,好像我小时候曾经拥有过的,令我触景生情,真希望我可以在那儿待久一点。作者虽然写得很短,却颇动人,将老旧砖屋勾勒得很生动!200字 小学 抒情
-
老房子田静瑶我是在六岁是开始上的学,教室在老大队的办公房里,七岁上大班的时候,我们就转到了老学校了。一年级时,是一个代课的老师叫王文芳的教的我们。所以到现在我们的语文基础还没有追上其他的班级。那时,我们的同学们都说刘老师教学很严厉,可教学质量非常好。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刘老师果然来教我们了。这时她已经是四十多岁的老教师了,可从幼儿园到一年级我们都没有这样的老教师。那年的六一节,我们班的女生和男生还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呢!我们在比赛前练习了很多天,有人会说,拔河有什么可练的呀?因为我们还有台词。刘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读课文的自然段时,声音要大,读的通顺。三年级,孙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由于我们班换的老师太多了,我们要一个一个的熟悉他们的教学方式,加上我们班的男生多,班里的成绩不好,没有老师愿意教我们。那年又来了一个周老师,在他来的第一天,就让我当英语课代表,王洁霞当语文课代表。可是一个星期后他又被调走了,他走时我们哭了两节课。很久以后,我们才把他忘掉。四年级我们盖了一所新的学校,搬进新学校,是张其英老师叫我们。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她不好,两个学期以后,她走了。我们才知道她那是为我们好。现在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周老师又回来了。可是他回来后变的厉害了,变的唠叨了,我多想让周老师回到以前啊!今年我们的村子有建了很多的工厂。许多的土地也改成了砖道和柏油马路。爸爸的场子前面也要修路,我们村的几条马路是以前修的,拉砖的车辆这几年就把道路砸轧的一个坑一个坑的了。以前我们村有许多的土房子,我老老家有一处土房,因为要建砖道,把房子给扒了,我非常先年那处土房子。爷爷是代表,他说:“现在的土房子也要改建成广场,老学校的前面也要改为二层的楼房区。我们家的门前是一条土道,如今已经改成了装到了。可是我却是多么的回到以前,因为我的死去的老太太和老太爷就住在那老房子里过。我如今又思念起那时的情景来,有一次,在老太太种的园子里边,我曾经被一阵突然刮来的风把沙子吹进眼睛里去过----如今要扒这座房子了,我实在是舍不得,因为那里有我的童年时代,站在即将失去的老房子里边,我可以会议我的童年的脚步,回想我和老太太和太爷在一起时的快乐来呀!现在无论怎么说我是都不想扒掉那间老房子的,我不希望把我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压在下面。9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老房子-早上,阳光从窗户开进来,把我从逆行的梦中撞醒。十七年前的今天早上,阳光从眼皮开进来,把我从逆行的梦中惊醒。十七岁的生日这天,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将是:老房子------那个见证了我出生的纪念品------要被拆掉了。老房子比母亲都老,我降生在这屋子里的时候,它的墙就是红的了,因为墙皮斑斑驳驳地掉了很多块,露出里面的红砖。现在的墙是灰色的,待会儿它就要躺下休息去了,终于。我学走路的时候,就扶着老房子的墙,一边走,一边剥着墙皮。墙根儿有蚂蚁洞,我小时候喜欢的蹲在那儿看蚂蚁进进出出地忙活,没事干就把可乐瓶盖扎个眼儿往洞里滋水,但从没有灌满过,也没见淹死过蚂蚁,可见蚂蚁洞是很深很宽阔的。屋檐上有漏水槽,一下雨的时候,我喜欢打一把伞站在那下面,听着水在伞面上溅起的声音直笑,然后把伞转开,水滑下来的时候就像旋转木马一样。我睡觉的时候喜欢张着嘴,母亲说她喜欢每天早上拉开窗帘的时候,看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嘴里,我的舌头反射阳光,一点一点地闪,像照在鱼脊上,那一刻,不知是阳光在抚慰我,还是我在舔砥阳光;就像我不知道是母亲一直指引着我,还是我一直在牵引着她。那么多回忆,关于老房子的,有些是我能记起来的,有些是母亲谈到的,这个屋子,承载着我和母亲的太多回忆。由于一些原因,生产时母亲没去医院,就在老房子里。她失血很多,伤了元气,人家坐月子,她坐了半年,是老房子把她养回来的。直到我们搬走。老房子一直悉心照拂着母亲,母亲一直悉心照拂着我。老房子的墙壁,老房子的窗户,老房子的水池,老房子的水龙头,灶台,老爷钟……都印着我的童年和母亲的指纹。老房子的老物什们,一件件都刻录这我无杂质的快乐和母亲无怨言的艰辛。现在,它就要被推倒了。这一切承载回忆的物件都要消失了。这是我和母亲在今生相遇的第一阶段的坍塌。匆匆的,过了这十七个春秋,老房子不在了。我只能透过回忆来寻找回忆了。站在老房子的废墟前,回忆又像老房子的水管里流出的水一样苦涩。当下,我想的是为什么越是快乐的曾经,回忆起来就越是痛苦呢?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没有水的茶是苦的,失去载体的回忆也是苦的。也许,当承载母爱的那具肉体也失去以后,今天我感到的这种痛苦甚至会加倍。心里希望思念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这样就能将它打乱,重组,只剩下快乐。十七年了,从我出生起就一直在母亲的单行道上逆行,而她又一直忙着转弯,顺着我逆行。老房子被推倒的瞬间,光洒在墙壁上,漫不经心地反射,像照在鱼脊上,一点一点地闪着,老房子用它的舌头最后舔了舔它的阳光。1000字 高二
-
老房子爷爷奶奶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说习惯,说方便。这个暑假,我不时地去看望爷爷奶奶,路经所见的老房子,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穿过曾经无比繁华的老街,被岁月腐蚀的店面招牌摇摇欲坠,大大小小的电线在头顶横穿,把天空分成无数块,走进村里的小道,只见几座塌败的泥房里生满了杂草。往一座无人的石头房望去,窗口里黑洞洞的,如同无尽的深渊在报以斑驳岁月的回视,偶尔某户人家门口坐着白发佝偻的老人,摇着蒲扇,静静地看着偶尔经过的人,或注视着对面瓦片上长的很旺盛的一棵草,眼里是岁月的安详?或是年老的孤寂?我读不懂。小道拐弯处是一座戏台,寂寞地处在四边低矮的老房子的中央。恍惚中……锣鼓声声在此响起,各家各户的人搬着长条的木凳,等着装扮得姹紫嫣红的角色粉墨登场,梳着两撮小辫儿的我坐在奶奶的大腿上看着台上台下的热闹,那时,一头黑发的奶奶正兴高采烈地和周边的阿婆们谈论着剧情的或喜或悲。那时,戏台好大,人好多,卖东西的各种吆喝声好响亮……离开荒凉孤寂的戏台,我来到了老家的老房子前,发黄的石头里镶着一扇落漆的红铁门,“吱吜”推开门,一如既往地听到了奶奶喊的家乡话,从院子里传来“谁呀?”我笑着回应着“我来啦!”房顶上老旧的电灯泡散发着昏黄的灯光,弱弱地照着陈旧的红地砖,墙壁上还挂着奶奶年轻时用的斗笠,大门口左边的石槽依旧干干净净地守在那里,爷爷笑脸吟吟地剥着豆角,我便搬来我的小木凳,和爷爷一起剥。奶奶一手摸着我的头,一边问我近况,隔着头发我竟能感受到那只手上厚厚的老茧。我看到爷爷浑浊似秋月笼烟的眼里藏着无尽笑意地低垂着,仔细地剥着豆角,深色的老人斑沉淀在他松弛的皮肤里,奶奶在院子里的井边打水,那边残破的铁皮井盖歪歪扭扭地垂掉一边,这口似一只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天空的井和奶奶那头灰白的头发一样在诉说着岁月的远去……夜幕降临,我站在院子里,仰望满天星河,飘渺云纱下,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寂静的夜风习习,在老房子的院子里,我骑着小小的摇摆车在院子里穿梭;爷爷拉着二胡,悠扬的旋律回荡在院子里,散入静谧的远空;从上海回来过年的叔叔和婶婶依偎在爷爷奶奶身边;爸爸妈妈笑呵呵的注视着我的自娱自乐……曾经这个房子里装满了温暖,装满了天伦之乐,装满了其乐融融,而今天我推开落满灰尘的褪了色的木窗,吱呀一声却只能看到沉寂的庭院,老去的房子,和老去的人。纵使岁月老去,这片老房子永远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年华,美好记忆,承载着无数人的酸甜苦辣,默默地诠释着成长,老去!成长,老去……1000字 初一
-
老房子以前,过年前后我都会和爸妈一起回到老家。那时,老家的那个村子非常热闹,小孩在放鞭炮,大人在忙碌,公鸡在不断的叫唤。我们一家人回老家后,都住在老房子里。只有在那里,我才觉得是过年。那栋房子是外公外婆的,平时他们也并没有回来老房子住,老房子只有过年时才是欢快热闹的。记得我五岁的时候,外公外婆带着一家人坐火车转汽车,经过长途的跋涉,回到家里。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开始忙碌,先是打扫了房子里满是灰的各个角落,大家用扫把抹布一起动手,将房子里的家具窗户都擦得光可鉴人。“打点水来”,“你把抹布再拧一下”,“那个水桶放到边上去”……那热闹的吆喝搅得老房子的空气热腾腾的。之后,大人们开始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外公生火,外婆杀鸡,一直忙的没有消停。隔壁邻居、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拜访。老房子到处贴上了“福”字和春联,变得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屋子里大人们聊得热闹,我兴高采烈把外公送了我一大堆玩具抱出去,外面就是我玩耍的天地。遥控飞机,“嗖”的飞上天,我控制它在老房子边飞翔,犹如一只自由飞翔的喜鹊;遥控赛车在院子里乱窜,像一只敏捷的小松鼠;还有我喜欢的陀螺,发出五颜六色的彩光,播放着动感的音乐。许多小朋友争着和我一起玩,小孩子追啊闹啊,将春节的气氛推向高潮。时间总是无情的,我还未好好的享受童年的天真,就已长大。后来,我们一家人都定居在城里,外公外婆年纪也大了,渐渐觉得每年火车倒汽车地回老家好麻烦,好多年没有回去了,老房子就不可避免的沉寂了下去。去年我们一家人终于又回了老房子。当时是晚上,天气太冷,我和妈妈都缩成一团。东北风呼啸,门口吊着的大灯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推开门,许多尘埃“籁簌”落下。房子里面黑咕隆咚,感觉进入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妈妈打开了手电筒,我们摸到了灯的开关,“啪达”那盏白炽灯缓缓亮起,那微弱的橙黄的光线不足以照亮漆黑的环境,只是让稍觉好受一点。上了二楼,老旧的床和垫子上铺满了灰,抽屉里放的金属制品也生锈了。玩具的两节电池的包装已经脱落,里面完全锈住,露出一层厚厚红色粘稠的东西。阳台上几盆花草已经枯死,还有几盆连渣都不剩。原来喜庆热闹的春节,也因为看到老房子的破败,有一点哀伤。城里的生活是现代的,高楼里的电梯、马路上的汽车、光鲜艳丽的服饰都让人感觉更加舒适。人们似乎再不愿回到那偏僻的小乡村,乡村里破败的老房子也越来越多。尽管曾经的那些热闹还在眼前,但老房子的大门已经关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打开。1000字 初二
-
老房子的回忆“吱——”一辆客车停在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前,从车里走出一位少年。他面容清秀,衣衫整洁,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小村来。他叫日新。村里人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他则用微笑来回应他们。日新一直往前走,房屋越来越少。到了村子尽头的一座红瓦房前,他停了下来。这座房子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加上七八年无人居住,这座房子显得更加老旧。这座看似古老的房子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它原是清代一—文学家的宅邸,后因革命时期家主遇刺,这幢房子便荒废了,直到七年前日新一家搬进来。红瓦房因长时间与文学家共处而有了灵性。简单说就是跟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好久不见呢,日新。”老房子招呼道。“是啊,”日新拿出报纸铺在地上,坐了下去。“但让我郁闷的是这儿的人都不认识我了,也就过了三年而已嘛,唉。”他叹了口气。一阵沉默。“聊点什么吧,老房子。”“呵呵,那就说说你小时候的事情吧。”“不说!”“说!”“不说!”······最后,日新摆阵了下来,老房子便开始聊起日新的童年。“小时候的你,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呢。”老房子一副陷入沉思的样子。“小时候吗?都忘得差不多了。”日新努力地想着儿时的事。“记得最开始,你老是惹事。每次被父母教训之后都用石头砸我发泄。直到有一次,你和别人打架被你妈妈打了一顿后,因太气愤而用菜刀向我扔去时······”“我想起来了!”日新接过话茬“然后你痛得大叫一声,我被你吓呆了!没说错吧。”“嗯。”“然后,然后——”日新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后面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老房子接着说。“我还经常教你各种知识呢。”“后来啊,你教我学习,教我做人的道理。我变得非常优秀,考取了市里的重点中学,爸妈便带我搬走了。”说到这儿,日新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忧伤。“我直到现在还在想,如果当初我没考取重点中学,没有离开这儿,是不是仍然和你每天如此聊呢?”“或许吧,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人生吧!”老房子感慨道。······就这样,他们从童年聊到理想,从家庭琐事聊到风景名胜。直到夕阳西下,日新不得不回家。“再见了,老房子,我期望下次来时你没被铲平。”日新用幽默努力掩盖自己的不舍。“放心,我可不是一般的房子。”老房子打趣道,“不管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是朋友。”“嗯!”尽管有所不舍,但日新还是离去了。夕阳将他和老房子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深圳市龙华新区清湖小学六(1)班 余景 指导老师:郑银联系邮箱:1000字 六年级
-
老房子的家红日西沉,倾斜的阳光,穿射云层。那黄昏的霞彩,总像是红日跌落西天之下的苍山而溅起的。黄昏像是一盏路灯,照亮了心中家的记忆,那个老房子的家。那是一天傍晚,我从学校赶回家,路上下起了细雨。天黑压压地一片,路灯纷纷睁开了眼镜,为行人照亮前行的方向。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一根根金黄色的针扎入大地。皮肤似也跟着疼痛起来,心已泛起一片潮湿。在学校接到电话,爷爷重病住院,妹妹独自一人在家。我请假提前回去,可周五是放学高峰期,等了好久,才有一班公交停战。我急忙挤上去,不曾在意,手上拎着的袋子已被划破,书哗啦落了一地。下了站,雨依然下着,似乎要把心里所有的委屈全都宣泄出来一般。我拿起书包,遮住头顶,一路小跑地跑回家。那个家,是砖石瓦砾砌成的老房子。有些破,有些陋,却异常坚固,伴我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日日夜夜。瓦上的雨,顺着瓦垄流下,滴滴答答敲打着我的心弦,我似乎听到了落泪的声音。用力推开带着古老旧式铁锁的大门,“兹啦—”里面空无一人,我叫了几声,妹妹应声下了楼。换下衣服,穿上旧时的干衣服,身上的凉意似乎逐渐驱散了一些。妹妹给我递了杯热水,喝了后心酸地摸摸她的头,问:“饿了没有?”她点了点头,有些儿不好意思地冲我一笑。我翻了翻冰箱,没有剩菜剩饭,只有些生菜茄子和几个鸡蛋。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耳边犹响起爷爷的话—“这么一个大姑娘了,可以学做菜了。”“不学,不有你在嘛,反正我饿不死。”我笑眯眯地说道,然后嘻嘻哈哈地跑出厨房。唉——爷爷不在身边了。最终,我还是要进厨房。拿起锅铲,烧起柴禾,手忙脚乱地做了两盘菜—茄子和鸡蛋汤。面对厨房的一片狼藉,我有些酸楚。我边打扫边招呼妹妹洗手,准备开放。坐在木制的餐桌上,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茄子。呃—好像有点咸了。抬头看了看妹妹,早已狼吞虎咽地大口吃了起来。我便问:“你不觉得咸吗?”“没有啊,我觉得可好吃了。”说着,有埋头吃了。我又吃了口饭,好像水又放太多了。然后听到妹妹说:“姐,这饭可真好吃,就喜欢吃这软软黏黏的饭。”我抬头望向门外,雨已经停了,可我的心依然潮湿地下着雨,下得越来越大。如今,爷爷已经去世,我也学会了做菜。时间总是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又获得一些东西。后来我随父母来到城里,离开了夜夜与我相伴的老房子。而现在,长大的我即将奔赴远方—大学。在离开之前,我又回到乡下的老房子,想着和他告个别,告诉他我要去远方,告诉他我未曾忘记他,告诉他我很想他。傍晚时分,西边的云彩泛起一抹橘红。一切都像是被笼罩在橘红色的灯光之中,隐隐约约,似乎看到了老房子,像是被镀了层金色的锡箔,熠熠生辉。那是,老房子的家。1000字 高三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