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的糄米
糄米是生活在河谷地带的傣家种植的一种传统水稻作物,属糯谷科。是傣家人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馈赠宾客的土特产品之一。以其味细软、回甜、口感好,深受傣家人和其他各民族的喜爱。
每年农历五、六月,是糄米成熟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采收糄米。收糄米的季节性(时间性)很强,它不像其他谷物一样要等到完全成熟才收,而是在谷穗青绿,米粒基本成型还带有米浆的时候采收为最佳,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做出来的糄米就不再细软,口感也就欠佳许多。采收糄米的季节,妇女们为收取糄米,都起得很早,大清早吃过饭就背上背箩到田里采收。采收糄米是很讲究的,不能乱采乱收,在田里,妇女们会根据糄米的成熟状况,一穗一穗的挑拣,一穗一穗的采收,可谓是精挑细拣。每到采收的日子,田园成了歌的海洋,妇女们唱起丰收的歌谣,歌词大意为:
火热的六月
是糄米成熟的季节
上苍赋予傣家人的勤劳
稻田一条一条长又长
溪水清清鱼儿肥
三天不吃狗肉眼会花
河谷热啊米酒甘甜
河谷热啊糄米飘香
远方的客人
请你到傣家来做客
……啊……
妇女们经过精心采收,背回家中后用破碗将谷穗上的谷粒刮下,俗称“脱穗”,这是一道简单而富有乐趣的工序。记得小时候,我的祖母从田里将谷穗背回家后,我会搬一个小凳子,坐在祖母身旁与她一道“脱穗”,在碗口与谷穗的摩擦下,发出“喳、喳、喳”的响声,你一唱我一和的,好似一首生活协奏曲。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平生钟爱做的一桩劳动。
脱穗之后,将谷粒放入清水中洗涤,洗去杂物和尘埃,滤去秕谷,只收取“饱满”谷粒,俗称“滤谷”。“滤谷”之后,将谷粒放入锅中焙炒,要把水分焙干,直到将谷粒焙熟直至微黄,以便于脱粒,焙炒这道工序与其它工序相比要复杂得多,也是最讲究的一道工序。首先火要用温火,不能用急火,用急火容易焙糊,如火候不够会浪费很多时间。常言道:“增一分则过之,减一分则不足”,要掌握好火候,并用锅铲来回地翻炒,直到将谷粒焙熟焙黄,以达到脱粒的目的。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是焙炒糄米的好手,只要她经手的,准能焙出上好的糄米。每当看见祖母额头上涔出的一滴滴汗珠,我就知道这是一道多么费劲的工序,祖母经常告诫我“糄米好吃,但要付出艰辛劳动的,不要浪费劳动成果,要懂得节约。”我也时常谨遵祖母的教诲,处处留心,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以上讲的几道工序,一般都是妇女们做的,男人很少参与。
接下来是最后的一道工序是——脱粒,这是最具生活情趣的,男女老少皆可以参与。等到焙好出锅后,稍加晾冷,就要用当地传统的工具——碓(对谷物进行加工,脱去皮壳的工具。其构造利用杠杆原理,用一根长的木杠杆,架设于支点上,杠杆一头装有石制或木制的杵头,人以脚踏杠杆的另一头时,杵头抬起,当脚松开时,杵头即借重力自动舂下,使臼内的粮食得到加工。),来帮助脱粒,俗称“踩糄米”。“脱粒”是较为费劲的,舂了要用簸箕簸,簸好又再次放到臼内不断的舂,要反复的舂上好几次,簸上好几次,直到将谷糠滤尽,方可吃到可口的糄米,此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糄米了。每到糄米成熟的季节,整个村寨响起了踩碓的声音,从寨子头到寨子脚,弥散着欢快、祥和的气氛。而此时,歌声、碓声、笑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空,组成了一幕美妙、和谐的生活协奏曲,伴随着糄米的清香,在村子的上空飘荡……撩动了年轻的傣家姑娘的情愫,那婉转嘹亮的歌声悠然而起,歌中唱到:
狭长的河谷
金黄千里
空气弥散着稻谷的芳香
傣家人从远古迁徙到此
是因为
肥沃的田野吸引了他们
果树成林
四季花果飘香
牛羊满圈
五谷丰登装满仓
溪河清清
酸鱼满罐
男人有酒啊!耕田犁地不会累
女人手巧啊!缝衣刺绣夺天工
……哎……
在这样收获的日子里,傣家男女老少有说有笑,一齐上阵,踩碓舂“糄米”,你踩累了换上我,我踩累了换上他,一家舂好了就接着舂另一家,直到把所有参与的人家都舂完为止。这是何等的和谐的场面,折射着邻里之间的友爱,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那些天真的孩子们,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灿烂的阳光下追逐着、打闹着,用童年的欢笑堆积着天真地童年。年迈的老人,手持水烟筒,蹲在和熙的阳光下,悠闲地吸着烟,留下掉了两颗门牙的灿烂笑容,人们的心里充满了喜庆。
糄米是傣家人接待贵宾的上乘特产。在那段时间里,随便到那家窜门,都能吃到“考毛”(傣语:糄米)。糄米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炖吃,也可以熬成稀粥喝。我最爱吃的是炖糄米,这是我平生最难以忘怀的吃法,炖的方法很简单,在碗中盛半碗糄米,再加点温水或者冷开水,然后将碗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待水涨后炖上15至20分钟,便可食用。其味香甜、柔软、可口,是世间难得寻觅的上好美食。只要到傣家来做客的人,傣家人都要用芭蕉叶包上一包糄米送给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是祝愿客人百事顺利,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果有远房亲友,傣家人都要亲自送到门下,与亲友们一道分享口福。这天,不管送到哪一家,也要杀鸡宰鸭宴请傣家朋友,回谢傣家人的祝福。真实再现了我国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的和谐,它不仅承传着时代的文明,更是以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与团结。
时间是流动的,向前的。二十年前我还是无知的孩子,参与着我能参与的劳动,分享着我该享受的劳动果实。而今我已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繁杂的事务,每每会想起童年的旧时光,想起家乡的糄米,想起那段充满收获的季节。那些日子赋予我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道插曲,它如同影子,无时无刻不在伴随我左右,为我的生活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放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这些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成为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
北京延庆县第四小学六年级:李翔宇
相关推荐
-
写给离开光棍班的米米叶子的离开是对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理科班,我们11班是理科班,文科生离开,理科生留下。我们班有多少是文科生?——大概是22个吧。——哦,那不是ta们就要离开了?分班前,班上放着恐怖片,我戴着耳机,开着最大的声音,将那尖叫声拒之耳外,我不想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怕,我怕我会哭,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一起看电影了,离别的音乐快要唱起。离分班还有5分钟,我们在教室焦急的等着,害怕自己会离开,可毕竟还是会走的,曾听某某说过:“留下的人,是最痛苦的。”这个光棍班,每一件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熟悉,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有过争吵,有过太多快乐,有过太多不快乐,也许,忘记开心的,就不会不开心了吧!分班了,老班拿着一张纸在讲台上站着,底下一片嘈杂声。分班了,离开了,也许这次真的离开了。分班后,泪水从每个人脸上划过,滴落在衣角的一处,开始出满兴奋的空间,顿时被泪水与不舍填满,看着那一张纸熟悉的面孔,哭得都快认不出谁是谁,想起以前的11班,被我们填得满满的,想起以前的65个人组成了11班,想起以前的6+5=11,6+5+1+1=13,2013级11班有65个同学,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有我们的口号:we’re the best!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一起喊出: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一起唱出:因为“明天会更好”所以选择“站起来”。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会因为一句话,全班一起嬉笑,我们会一起疯,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拥有太多感动,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有他太多误会,想起以前的11班,太多的眼泪,太多的快乐,太多的梦凝结在这里,想起以前的11班,我们会在那么短的时间,拥有那么多友情,想起以前的11班,那些点点滴滴,变成眼泪从我们眼角划出,我们都会痛,我们都会难过,离别的那一刻,才发现,所有的不解与误会,都变成眼泪,蒸发了,即使有他的不舍,也留不下来了,又想起句歌词“我不哭,不代表我不失望,只是让你走得不那么牵强——”泪水反射的光,刺痛了我的瞳孔,我慢慢转过身去,害怕别人看见我的泪水。曾经在塑胶运动场上洒下的泪水,都被我好好的收藏在了记忆的口袋中,曾经一起唱出的每个音符,都被我好好的记录在了日记本上,曾经的那些曾经,都是那么那么感动。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个冬天,都是记忆最美好的部分。几年后,我们和韩老师一起再见——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高一:『半夏微凉』900字 高一 叙事
-
依米花依米的花语便是顽强、神圣。——题记依米,一朵仅仅开放三两天的四色鲜花,又有谁知道它美丽背后的辛酸?小小的根系,挣扎在非洲荒漠上,五个春秋艰难地根茎蓄养,等的便是第六年春的吐绿绽翠。它用一种独特的生命方式诠释自己美丽的价值。昙花的美丽在于瞬间,它的灿然怒放,是以漫长的沉默为代价的,这期间就是寂寞。我想依米也是如此,但比起昙花,它多了一份顽强,多了一份神圣。干旱的荒漠让它不再脆弱,纵使寂寞,也要赢得一个透彻的美,哪管最终叶落英残,也无怨无悔。花的凋谢可以让我们唤起生命无常、人生短促的觉醒,花的开放也可以让我们体会生命的美好与人生的庄严。花开花谢是一个过程,生命荣枯也是一个过程,不必在过程中奢求太多,更不需要要求结果如何完美,因为在我们生命中拥有过的东西,对于我们都是美丽的。我时常觉得自然界充满了教化,那最美丽的依米只开瞬间,那奔腾的潮水退潮最快。我们生活的追求也是这样的,激情难以持久,但激情总有激情的美,我们以平淡宁静的心去凝视生命,多少坎坷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恒心,拥有顽强的毅力,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就可以成功!唯有经过地狱的洗礼才能炼就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唯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最美的乐章。不去在乎结果的好与坏,只求过程中自己拚搏奋斗过。我们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岛屿暗礁,难以激起最美的浪花!就让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细细品味生命激流中那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小小的依米花用它短暂的生命演绎着悲壮的舞蹈,开放时倾宇宙之力于美丽的瞬间,凋谢时无声无息,不失去内在的温柔。那簇小花,深深地吸引着我,学着在沙漠中欣赏它的美丽。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宽度,而不在于它的长度。那簇小花这样告诉我,无论命运如何残忍,依米花依然演绎属于它的幸福。700字 高一 散文
-
一米阳光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完美,但并不代表他不美。美或不美,均在你的一念之差。——题记当依米花在沙漠中绽放,即使一瞬,却是它永恒的记忆。当溪水向大海奔跑,即使遥遥无期,却是她快乐的源泉。当一束金色之光照耀在皑皑白雪之上,即使细小微弱,却也能让我在冰天雪地间感受到阳关的温暖。幸福的人并不是因他有多么幸运,而是它能将别人眼中的不幸转化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快乐。就在几天前,一条鲜红,充满朝气的生命在大家的关注中逝去。一名叫“走饭”的网友因无法战胜忧郁症的折磨,终驶向了那一个方向。我翻看了几条微博,其中一条“世上最悲惨的就是坐地铁坐反后还做到底站,现在痛苦地想死,都别跟我说话。”我苦笑,能欣赏到下一站的风景,至于痛苦地想死吗?这种苦与司马迁的受辱之苦,与邱少云的焚身之苦,与伊拉克人民的妻离子散之苦相比,孰苦?你这应该算孙悟空的毛,不值一提吧!如若你当时能把它当做一场特殊的旅行,就不会感到痛苦了吧。人的心就如一个无底洞,不论你用什么东西,都填不了他的欲望。这不叫上进,这叫贪婪。总想什么都得到,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人的双手只有那么大,即使再怎么张开,也握不住高楼大厦。人的需求就像一把沙子,手张得越大,沙子流走的就越多,最后只剩下手掌里的那点沙子。沙滩上的沙子太多了,你是抓不完的,你唯一能抓住的就是你手中拥有的沙子。不要总是低头寻找更好的沙子,也看看你手中拥有的沙子,怎么不让它们流走是让你感到幸福的前提。就算不能天长地久,也要记得曾经拥有。太阳不是你的床前灯,你说开就开,你说关就关。世间万事也是如此,你不能期待幸运之神就呆在你的身旁。万物均有轮回。幸运与不幸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你现在的幸运还有可能就是你明天不幸的源头。所以,不要埋怨你的不幸,也不要庆幸你的幸运,人不会永远幸福或不幸的。如同在一辆拥挤的公车上,不要总是羡慕坐在舒适位子上的人,因为还有没挤上公车的人。不要觉得只有太阳的天才是春天,只要有了一米阳光,即使微弱,那也是春日的预报。800字 高一 散文
-
三袋米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孩子每晚在油灯下学习,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长大。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娘讨来的三袋米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这位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叮叮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反问,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气呼呼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10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3年的学费与生活费。3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3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3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3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
我们家的家风“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还点着通明的大亮灯,在辛勤地为家操劳,使家而明亮?是我们的家!这盏黑夜中的明灯,在社区,不,在温州,是一束最闪耀的光芒。告诉你,我们可是这社区里少有名气的勤劳之家。四代祖传,代代勤勉!要说,就从奶奶说起。我奶奶这把年纪,也是忙个不停。在我们各自外出学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时间,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我起床目视奶奶的一举一动,她拖地时声音十分轻,似乎生怕打扰我的睡眠。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干体力活过久,对身体有些许的影响。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们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单位认真工作,正因为这种态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妈妈下班后,我总能听到她匆匆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声。妈妈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为我们准备晚餐的菜。她表现得没有特别的夸张,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声喘气。晚饭后,妈妈放弃了娱乐项目,也没有倒头休息,而是帮着家里做家务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妈妈抢着干,让奶奶休息。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闪着微弱的灯光,妈妈还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不愧是我们的勤劳榜样!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在学校我可是卫生大组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一次,林老师布置作业,很少。但要求我们认真完成。是的,只有两项,一项是常规作业,另一项是作文。那次我写了两个小时!作文写了五面。完成的很认真。也许是平时课外书看得多,拿起笔来,我的灵感就会突发,越写越有劲。那次作文,我被当众表扬,那是勤劳的结果呀!我们家的家风——勤劳之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勤劳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900字 高一 记叙文
-
绿荫中的傣家竹楼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中华民居采风将展示我国民居的源远流长和它的独特魅力。黎明时分的傣族村寨,看上去很像一幅迷朦淡雅的水墨画:一抹淡淡的晨雾萦绕在村寨四周,田野、树木和房舍隐约可见,偶有三两个穿着长长的筒裙、担着箩筐的傣族妇女从雾中走来,那红、黄、绿、蓝的长裙便似一个个精灵,跳跃出点缀画面的色彩。当雾霭慢慢散去时,傣族村寨也渐渐显露出它的轮廓。一棵棵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一片片香蕉林、灌木丛,特别是寨子周围的那些挺拔的竹林,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簇拥着一座座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远远看去,仿佛一座绿色的小岛。傣家人的竹楼,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圈牲口。从竹楼前面的楼梯爬上楼。上面的地板是一条条竹板拼成的,缝隙里透出光亮,隐约可以看到楼下的东西。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楼上有一条不算窄的通道,前面是一个一半露天一半有顶的平台,上面放着不少坛坛罐罐,每个傣族人家都有这样的坛坛罐罐,用来存水。傣家竹楼的房间很大。一般正中为客厅和灶房,两侧隔开若干小房间为卧室。客厅显得很空。每个寨子里都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缅寺。缅寺一般座落在寨子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大殿香烟缭绕,经幡高悬,透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西双版纳,有很多花一样的傣族姑娘。特别是星期天,他们更是要穿起鲜艳的筒裙,成群结伙地进城赶集。傣族姑娘的筒裙其实不过是一块大布,往身上一围,简单得很。可是,这裙子长及脚裸,又紧紧裹在身上,再配一件短短的上衣,使姑娘们婀娜的身姿显得更加纤细修长。傣族姑娘喜欢穿筒裙,无论是在家做饭洗衣,还是在外面锄草收割,她们都穿筒裙。夕阳映照的河水泛起点点红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洒在她们的欢声笑语里,也洒在她们身后的那片绿荫里……8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米家中缺米,即买。傍晚到批发市场老地方,挑最好的米,本想买两种米10公斤的各一袋,因缺小包装的,就买了15公斤的一袋。付了钱,算一算也就一块五一斤的价。米是上好的米,颗粒饱满,几乎没有碎的,而且晶莹透亮一般,看上去爽滑得很,差不多的米,在超市里起码要2元多一斤。吃惯了这样的米,就不再习惯吃其他的米了,学校的或者是饭店里的饭,吃起来总没有那样松软合口,没有那种酥糯的感觉。喜欢这样的米,更觉得这样买米吃很方便,每次买的、吃的总是最新鲜的。想到米,就想到了自己种的粮食,如果吃过了这样的好米,要再吃自己种出来的米是很难的。不知是这里的水土关系,还是我们照料得不当,反正吃到嘴里,不觉着其香四溢,而只是淡而无味,甚至觉得空落的味道,全没有那种自己的劳动果实吃起来分外甜美的感觉,要有的话,那也只是辛酸的味道吧。因为说起种粮食来,着实是辛苦的很,尽管四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不觉得如何辛苦,或是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倘若是偶而为之的话,则是相当不容易的,李绅笔下的“粒粒皆辛苦”是完全写实的,毫无夸张之意。载着米回去时,还想着这米的来历。或许它也是那样的农民收割的?但一想不对,不可能有如此匀称吧?我们这里的农民交粮时,可是各种品种都有的,谷子的品种五花八门,那么碾出来的米也定是各种形状都有的,指不定还颜色深浅各异呢。那样的话必定不会是农民个人承包户的粮食,而是大户的农庄似的粮食了。于是我又展开他们机械化栽种与收割时样子的想象,一幅现代化的农业场景在我的脑海里铺开,那种丰收的颗粒归仓的喜庆场面也出现了。我于是不再想到农民的苦,想必那些农民早已另谋副业去了,也不再是陷在泥里拔不出来的农民了。我这样想着时,觉得米的份量也不再那么重了。不过,米毕竟是米,一颗颗鲜活着,仿佛每一颗都是生命,都在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那里有骄阳的气息,有清风的抚摸,有雨露的滋润,有泥土的亲吻。它们是自然的精灵。尽管我们买的时候不会在意――相对而言便宜得很,吃的时候并不顾忌――吃不完的剩饭也会倒掉,钱与米等价起来,明显地让米贱得很,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很少会想到那是汗水的结晶,这种在从小就树立起来的节俭意识正在淡出,但是它们却又都这么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看到每一粒中一颗种子的完整生命,每一口中这包含着英华的自然芬芳。工业、商业把传统农业逼得无路可退,浙江新闻里说,青菜三分钱一斤,农民们丰收又歉收,种得越多,亏得越大,很多菜不如烂在地里了谁叫咱是真正的农民呢?(时900字 初三 散文
-
我和米米去年,我从宠物市场买了一只小兔子,我给它取名——米米。米米周身洁白,像裹着一件白袍子,蜷缩起来像个绒球。它长着一双圆溜溜、红钻石一般的眼睛,像两颗红色的玛瑙镶嵌在白玉上。耳朵长长的、尖尖的,一有动静,就机警地转动。它三瓣嘴中隐藏着洁白的牙齿。小而短巧的尾巴毛茸茸的,微微向上翅,但被自己的长长白毛掩盖着,若不留心,你真看不出来它长着尾巴呢!怪不得人们都说兔子尾巴长不了!走起路来一蹦一跳,远远望去,像是一个白茸球在滚动,真逗人。记得是我刚把米米买回家,米米对这里的环境很陌生,我微笑着向它走去,可它却不接纳我,一个劲地四处乱窜,眼中还流露出一种惊恐的神色,好像在说:“你想干什么?你可别过来呀!”我心想:“大概是米米不熟悉这里的环境,才会这样的。不如,我用胡萝卜来引诱它吧!”于是,我拿来一根胡萝卜,向它走去。可能是它饿了,也可能是它感受到了我的善意,这次它没有选择躲避。我把胡萝卜放到它跟前,它用它的三瓣嘴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隐隐地从米米的嘴中看到了两颗洁白的门牙,真好玩。渐渐地,我与米米熟悉了起来,它每一次见到我,都会向我蹦来打“招呼”。每当这时我都十分开心,心中的烦恼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个小馋鬼每当给它胡萝卜以后,它只顾吃,却忘了我,看着它的样子,我只好无奈地笑一笑。有一段时间,米米得了种怪病,吃不下东西,也不愿意出来活动。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无效。没过几天,米米去世了。我流下了晶莹的泪水,我把米米埋在了我家楼下的花园中。米米虽然死了,可是我与它美好的回忆永存我心。55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米的一生沾满油污的砧板上粘着一粒米。米粒黄中嵌着白。笔直地树立在木板的裂缝中。这米好象站在仅有的一小块地盘上不是一天两天了。它的身上附着班驳的细丝条纹,从头顶伸向底部,似乎有人拿着微型斧头就能把它剁成两半。第一天。有人在砧板上切水果,果上的汁液流进了米缝中,颜色好象鲜丽了,晶莹富有光泽。切果的人,眼里全是果子了,顺手将切好的果肉揽入了盘子里,头也不回地走了。日复一日的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忙忙。偶尔在清晨的阳光里,米还能晒晒太阳,温暖的阳光均匀地铺在米的肩头,给予它一点温度。然而米终究还是不能摆脱私混在油污的下场。没有人注意到它。它的身子深深地陷在木缝里了!陪伴它的是一堆清水也难以冲净的油污。不知哪一天,几只蚂蚁爬了过来。大概只有它们会对它有一丝关注。可是蚂蚁的气力再大都是徒劳的。米是已经陷进去了,如同淌进泥潭的人,拉不出了,费力很大。最后连蚂蚁也放弃了。砧板旁的墙壁上印有一朵盛放的野花称着几只金灿灿的麦穗。米每日除了接受阳光的灼洗外,就天天看着那些麦穗出神。“当年我还未出生的时候,也该是这般光景吧。金黄的外衣,饱满又美丽。还不时赢来一堆弄人黝黑的大手的抚摸”,它想,“这该是多么幸福啊。”当初进入收割机的时候就注定要经历着人生的起承合。经历人生的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伴着同类钻进了米袋,第一次进入省城,第一次作为礼物送给那个已有家室的儿,第一次进入米锅……原以为经历这么多,总该有个结束了吧。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被盛入了米碗的时候却混着油星子粘在了碗的边缘,这也是第一次经历着和着抹布停驻在砧板的开始,碰巧的是米锅出现了问题,自己如今还落个半生不熟的下场。米的一生就这样被糟践了。难道只能这样存在,没有任何希望了?记得曾经的松花江畔的那腾腾的清水,冰凉彻骨,自己的身子裹着一层衣,不会冷到哪里去。且能喝到甘甜的雨水,阳光该是比南方的要暖呢。那个裹着头巾,满脸皱纹的女人,心里想着城里的儿,用手摩挲着米身的景仿佛还是昨天的一幕。米似乎注定要承载住一辈子的债的。它生生死死的人生岁月,往往消磨在这些撩人的时光中,那份情,那种盼,寄托了一个女人或男人的全部思念。米的一生该是辉煌的,它生生代代流传下来,见着无数的人,无数的事,留给自己的却只有给,给别人。米的一生。也许注定要结束在短暂的岁月中。人民中学高二:周木900字 高二 散文
-
梦米米哭了梦米米是掌管环境的精灵。她拥有白暂的脸,和一对粉红色透明的翅膀。梦米米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枝繁叶茂的大树,絮絮谈心的野草和野花,清澈的小溪溪水哗啦啦地流淌,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有一天,梦米米的爸爸把她叫到跟前,亲切地说:“梦儿,从今天起,你要接替爸爸的职务,掌管地球的环境。”说着,梦米米的头上出现了一道银色的光环。她好奇地睁大眼睛,问:“掌管环境就是管那些小花小草吗?”爸爸微笑着点点头。梦米米兴奋地在地上转了一圈。爸爸用时光转换器把梦米米送到了地球上。梦米米走过了茂密的大森林,飞过了无垠的大海,她拍着手,高兴地叫:“太迷人了!太迷人了!”因为梦米米喜欢大森林,所以就住在了森林里。时间慢慢走过,梦米米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两年。有一天,梦米米想是该回去看看父母了。可是,她在城市的上空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垃圾堆成了小山,可人们还在不停地生产着垃圾,森林里的树木已经砍伐光了,人类的欲望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梦米米伤心的哭了……山东省茌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吴惜4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傣家竹楼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是另一种杆栏式住宅。下文是关于傣家竹楼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傣家竹楼导游词_1大家好,我是导游陈炫晖,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傣族竹楼。这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名的建筑吧。这个竹楼的构造非常的好,首先呢它是双层结构,第一层是用来关家禽的。第二层是用来居住的,傣族人非常友好,你可以参观他们的居住的地方。但是有一点你需要注意,你不能擅自参观傣族人的居住卧室。因为这是地方的习俗,外人擅自参观卧室,是代表着不吉利。只有不是外人,或者这家主人同意你参观,你才能去参观他们的卧室。其次,这个竹楼外面围了一圈的竹篱笆。除去盖房子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用来种植花草树木的。在闲暇的时候你可以去打理一下花园,摘一些果子。其次这个竹楼的优点非常的多。第一是空气会很清新,首先是因为房子本来就是用竹子建的。竹子是所有植物中净化空气最好的一种植物。然后呢院子里也有很多的植物。第二是因为竹楼是依水而建的。在这里获得水源是食物也非常的方便。第三水的湿气通过竹子的净化,在竹楼里会非常的凉爽,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他曾经旅游的时候在这里住过一次。然后非常的舒适,比开空调好多了。(因为空调会释放少量的PM2.5)在竹楼里,呆一会,就会忘记这里是亚热地带,属于非常炎热的地方。特别是在早上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风景美不胜收。会令你久久不愿意离开。然后关于竹楼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一家人建竹楼全村人帮忙。建好竹楼后,会有一个仪式。非常的隆重。和我们所过的春节不相上下。傣族人还要请赞哈来演唱(赞哈指的是民间歌手)。这就是关于傣家竹楼的介绍。傣家竹楼导游词_2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今天就由我来带你们开开眼界,欣赏一些独一无二的楼房吧。现在映入眼帘的是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名字也很朴素,叫傣家竹楼。只要你们踏进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充满绿色的世界。瞧!远远望去,到处都是那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的深处呀,还时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呢,给我们这片绿色增添了许多生机。竹楼的建筑形式十分传统。他们居住在亚热带,气温高得很。据说竹楼呢,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呀,他们有一个习惯,依旧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这里的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你们看!这村边还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还可以按个人的喜好,种植一些花木果树,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呢。这些竹楼,一般是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屋顶是用一些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现在已经有所改善了,大多数都改用瓦片来建造屋顶。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都会跑过来搭把手呢。当竹楼建好了,大家举行一个仪式,叫做“架竹楼。”这时全村就像过节一样热闹,一样喜气。同时还会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我们随着歌声,结束了这次旅行。傣家竹楼导游词_3大家好!我叫刘倩彤.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傣家竹楼导游词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傣家竹楼导游词傣家竹楼导游词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傣家竹楼导游词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傣家竹楼导游词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 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傣家竹楼导游词好!我们现在一起去傣家做客,有几点要注意一下,我们就在大堂观赏,拍照留念,千万记住不要去他们的卧室哦!这样不礼貌,别人隐私不希望被看到,对吧?傣家竹楼导游词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当竹楼建好,大家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像过节一样,同时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我们随着歌声,结束了这次旅行。1200字以上
-
傣家竹楼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今天,yuwenmi小编为大家提供傣家竹楼导游词400字,欢迎阅读借鉴!傣家竹楼导游词_1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今天就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让我们共同去参观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我们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你们看,这里到处都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铺天盖地的油棕林。再听一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你们现在一定十分疑惑,这傣家竹楼到底在哪里呀?你们被这假象所迷惑了吧?其实这傣家竹楼就藏在这浓绿的竹林中了。好了,我们闲言少叙,大家随我一起去看一看吧!你们看,这就是傣家竹楼。傣家人居住在亚热带地区,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放热和湿气,因此,傣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再往里走我们便来到了傣家村寨。这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每家都用篱围着,篱内种着各种花草树木,真是“树满寨,花满园”。来到竹楼内部,我们便看见用篱隔成了两个房间,内间我们外人是不可以进入的。建造竹楼对傣家人来说可是一件大事。他们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好了,我不多说了,下面请大家各自参观。望大家玩得开心,过得愉快!傣家竹楼导游词_2各位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夏梦月,大家可以叫我小月哟!走我们一起去傣家的竹楼看看吧!哇眼前一片绿,那就是傣族的一丛丛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松林。在这绿色世界的之中,藏着今天咱们要参观的——傣家竹楼。竹楼是傣族人的传统建筑形式,这种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竹楼分上下两层,一层住人,一层关牲口,堆柴禾。主楼是由柱子支撑着。屋内的柱子,有的还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呢!不信?那走,我们一起到楼上去看看。现在,我们登上梯子,便来到了门外的走廊。看走廊多么干净呀!现在我们走进了屋子,这是一件宽大的堂屋。看到那一大块席子了吧!那是招待客人和全家人的活动中心。这两侧是卧室,哎!可不敢进去呀!好了我们来休息一会吧!坐在这里,是不是感到清风徐来,有花果的味道呢?建造竹楼,那可是大家的一件大事哟!傣族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他们还要举行家住楼仪式,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好了,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自由活动吧!记得一小时后集合哟!傣家竹楼导游词_3hello,大家好,今天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马,大家可以叫我“马导”,今天由我带你们进入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走进竹林,竹林里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傣家的竹楼吧!傣家的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主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接下来,我们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件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好了,我们暂时先参观到这里,大家可以随便参观,一个小时在这里集合,拜,希望大家可以来到傣家的竹楼哦!傣家竹楼导游词_4大家好,我就是今天带你们游览傣家竹楼的导游,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傣家竹楼的基本情况。傣家竹楼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看,你们眼前的那一栋栋的竹楼就是傣家竹楼,这一栋就是我们要参观的,请看竹楼的周围,有很多凤尾竹,环境是不是非常好?进了竹楼后我们首先会看见一些关牲口的笼子,和一些杂物。傣族人习惯一层放牲口,自己住在二楼。现在上楼,进去是一个大堂屋,中间铺着一个毯子,那是他们全家人的活动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这傣家竹楼中柱是最主要的,一般是八根。傣家还有一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一个小时后,在村门口集合,我们一起去吃饭。下面大家就开始自由活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进傣家人的卧室。1200字以上
-
最新傣家竹楼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下文是关于傣家竹楼导游词。欢迎参考借鉴!傣家竹楼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傣家竹楼。我是你们的导游——冯茜,冯导。话不多说,你们看那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你们现在一定很疑惑,再仔细看看那婆娑的树影中是否有一栋栋朦胧的竹屋的轮廓呢?因为傣族人居住在亚热带地区,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正方形的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柴。竹楼有20至24根柱子支撑,而最重要的是8根中柱。让我们走进竹楼的堂屋。是否觉得有夹着花香和果香的清风徐来呢?相比较 这种古朴典雅的竹楼,现有许多已经改为木楼或竹木结构的楼房,加上现代化的家具也别有一番风味。好了,除了主人的卧室,其他的房间请大家随意参观。12点在这儿集中。傣家竹楼导游词【2】傣家竹楼导游词: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旅游社团的导游,我叫范文迪,大家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也可以叫我的小名“youyou”,接下来我将带着大家领略傣家竹楼的美景。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 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有很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才能看出雕刻着什么花纹!我们现在一起去傣家做客,有几点要注意一下,我们就在大堂观赏,拍照留念,千万记住不要去他们的卧室哦!这样不礼貌,别人隐私不希望被看到。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当竹楼建好,大家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像过节一样,同时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家道兴旺。好了,youyou的解说就到这里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活动,请大家务必在一点前回到这里集合。傣家竹楼导游词【3】大家好,我就是今天带你们游览傣家竹楼的导游,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傣家竹楼的基本情况。傣家竹楼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看,你们眼前的那一栋栋的竹楼就是傣家竹楼,这一栋就是我们要参观的,请看竹楼的周围,有很多凤尾竹,环境是不是非常好?进了竹楼后我们首先会看见一些关牲口的笼子,和一些杂物。傣族人习惯一层放牲口,自己住在二楼。现在上楼,进去是一个大堂屋,中间铺着一个毯子,那是他们全家人的活动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这傣家竹楼中柱是最主要的,一般是八根。傣家还有一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一个小时后,在村门口集合,我们一起去吃饭。下面大家就开始自由活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进傣家人的卧室。傣家竹楼导游词【4】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王培源。今天,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到傣族人的居住地——傣家竹楼。当我们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走出油棕林,时不时会传来鸡犬之声。在这里,我要为大家先介绍这漂亮的傣家竹楼——因为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处于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家竹楼一般都“傍水而居”。傣族村寨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一幢竹楼都呈正方形,分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是由20根柱子支撑。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2楼。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块大的竹席,这儿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在傣族,建造竹楼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盖成后,还要举行“驾竹楼”仪式。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好了,现在大家自己参观傣家竹楼。3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傣家竹楼导游词【5】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小刘。今天呢我带大家参观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我们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大家向远处望一望,到处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仔细听一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傣家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每栋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管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仔细看,上面还有花纹呢。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成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傣族人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盖好时,还有举行“架竹楼”仪式,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也就是民间歌手来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我就带大家浏览到这,下面请大家自行浏览。对了,大家可千万不能进入人家的卧室哦。1200字以上
-
松米在我 9 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曾经给我带回来一对仓鼠,以解我平时独处的日子。他们平时特别的忙,三天两头地出差,常常留我和外婆在家里,日子久了,我也习惯了,见到它们有一些惊喜。我分别叫它们松果和黑米。因为它们的毛啊,就像松果的颜色一样,小小的个头一眼望过去,还真像个小松果呢。那小小的眼睛就像两颗小黑米似的,不叫黑米,又叫什么呢?而且啊,它们就那样整天傻呆呆地望着我,也不知是想向我倾诉什么,还是暗恋我什么,总之,就是那么傻。为了节省我的口舌,后来我就干脆统一叫起它们松米来。“松米,饿了没有啊!”、“松米啊,今天想不想滑滑梯啊!”、“松米啊……”说来也奇怪了,自从它们来了我家之后,每天不逗逗它们,心里就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但你也别指望着这两个表面傻傻的小东西会那么听话哦。每当我坐在电脑前玩起游戏来的时候,它们都会立马跑到笼子边儿上来,歪着个头,一左一右,就那样傻傻地盯着我看。“啪啪啪”,只要键盘声一响起来,它们那两个歪着的脑袋才正常起来,“咔”一下,全正了,像是在做着什么头部运动似的,那么整齐,那么富有节奏,我有时也被这一幕逗得忍俊不禁。一次,我实在不知他们那样傻傻的眼神里到底是乞求还是羡慕,就干脆放它们出来了,看看它们的反映。刚开始,它们还会像个绅士一样,支着后面两条小短腿直站在那儿,前腿相互摩擦着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啪啪啪”可当我按起键盘打起游戏时,它俩就像出了牢房的犯人,兴奋地不得了。突然一下子冲过来,跳到键盘上,欢蹦乱跳起来。直弄到电脑屏幕上一个大大的 gameover 出来,它们才拖着仿佛是疲惫的小身子慢慢地爬下来,留我一行清泪,独自神伤。真是太会装了,原来傻傻的外表下,住着一位躁动的魔鬼,哼!是的,松米就是两个会装的魔鬼,你看,它们还会耍伎俩呢。每次吃完饭,我都要给它们喂食。它们可会吃了,每次都要吃很多,有时我在想,这小小的身体里是有多少个小松米的胃在里面啊,为什么胃口可以这么大!记得有一次,我吃好饭,又像往常那样,拿出仓鼠粮,去给他们喂食。两只小家伙正盯着我手里的食物呢,傻呆呆,又是这样一副表情,哼,真是,给给给,让你们吃个饱,我没好气地一边掏出食物扔在它们面前,一边说着。可是奇怪,它们今天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来抢,只有黑米懒洋洋爬过来,慢慢地吃,时不时地抬起头,还望我一望,似是在夸奖着好吃的呢。看着它那么享受,我也不禁放下手里的食物袋,仔细地看起它来。它吃的样子真好笑,猫着身子,撑着一条小前腿,另一只则不停地抓着食物往嘴里送,眠一眠,吐一吐,然后又重复如上的动作,活脱脱一潇洒的公子哥啊。等它吃完,我才想起松果,便连忙找它,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回头一看,好小子!它那小小的身体正在我的仓鼠粮袋里蠕动呢!拎起一倒,碎碎的渣子沫散在桌子上,已经吃了个空!真是一调虎离山之计的高招啊,何时被它们给耍得这么惨!最好玩的,是与它们玩时。到了下午,是它们活动的时间了,有时它们会在自己的滑梯上,一上一下地滑着,乐此不彼,像两个淘气的小孩;有时又会躲进笼里的草料堆中,突然“哗”地一下蹿出来,吓你一跳。有时,我会把它们俩放出来,舒展舒展筋骨。刚吃好饭的它们,脸圆鼓鼓的,像个球一样,真好玩!我将它拿在手里,可这个可恶的小东西竟一下子蹦到我身上,开始捣起乱来。它们一会儿跑我肩上,一会儿爬到我头上,有时“咻”的一下从我的颈下溜进我的衣服里,在我的肚皮上抓来抓去,痒得我哈哈大笑,气都喘不上来。可它们倒好,“咕噜咕噜”顺溜地爬出来后,露出一嘴大白牙,好像在笑我呢。“松米,你们现在过的还好吗?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我的梦里,让我和你们再来玩耍一次?”是的,那段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有松米的陪伴。大概我们人都需要有感情的寄托,都需要一些真正的陪伴吧,而正是松米的这种没有压力的陪伴让我变得阳光,变得开朗,如今,松米早已不在我的身边,每每想起来,心中总是酸涩涩的,苦楚楚的……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
米酒我老家在福建东部的一座高山县,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种水稻,其中有一种就叫糯稻。糯稻是一种米粒富于黏性的稻子。糯稻碾出的米,可以做糕点。也可以酿酒,也叫江米。老家的乡亲因糯稻的价格高都愿意在自家的田地上插上糯稻苗。因此在山坡上,向远处梯田望去,隐隐的能看到一排排稻苗随风飘展,似乎在夸耀新生命的诞生。此时你顺着风的方向,闭上双眼,屏住呼吸,静静的品位夹杂于空气中的稻香,我想你不得不启服于大自然的创造力。农人在烈日下,弯着腰娴熟得插着稻苗。新手乍一看,觉得插秧也不过尔尔,谁都能学谁都能学得会。农人见了憨厚的笑笑,递根烟,说:“来试试,这活计顶新鲜,不是老手怕插不好。”新手一听,扎起裤管,踩着田地,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回头一看却一片狼籍。稻苗不是漂浮于水面,就是萎了腰,抬不起精神,俺然打了一场败战。新手无奈得垂腰说道:“这活计学问大着哩,赶明儿得拜你为师,学学地里的新技巧。”农人巴几口烟,点点头,盘算今年糯稻该涨该降,涨了可好,指不定能换台液晶彩电,降了也没有关系,干脆把糯稻辗成糯米制成米酒好填饱自己的肚皮,做回真正的醉翁。临近中午在田埂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妇女孩子,提着保温盒喊道:“该吃饭了,歇会。”做父亲的定会把沾了泥巴的手涮涮,回道:“带米酒没,大热天,把人都晒昏了。”小孩似有所悟,回道:“娘说干活时,不让你沾酒,沾了酒臭脾气来了,非得糟蹋好一块稻苗,弄不好今晚回家娘又要和你打嘴杖”“这兔崽子,竟听你娘的话,你爹不是人啦!在家你爹最大,我说的算,懂吗?”“娘说谁糟蹋糯稻苗,谁就得遭罪,大也没用。”农人低头嘀咕道:“还让不让人活啊!嘴谗得直流口水,下午打不起精神啦!晚上非得喝上两斤过过瘾,发发酒疯。”“不吃拉倒,谁你便。”男孩说完转身与泥土混成一片。干一天活的农人一般都会脱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喝上几碗米酒解解乏。把一天的疲劳毫无拘束的和盘托出,遇到争论点,大伙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直到面红耳赤,大打出手,这才被赶来的家人连拖带拉往家里赶。第二天两人见了面,略带着羞说:“喝了酒不闹酒疯那就不叫喝。”相视一笑全当没事。农人觉得在农村哪家不酿米酒,就不叫山里人,没米酒哪能品出山里的甜味,没有米酒哪能发酒疯做一回真正的大哩。酒是好东西,米酒又是酒里的极品。逢年过节倒一碗透红透红的米酒递给客人预示一年福到财到好运连连。结婚办喜事新郎新娘必定拿起米酒喝起交杯酒,伴着客人的哄闹声来一记重重的吻,那吻分明带着米酒香。醉得旁观的光棍发誓快点找个伴也来个吻。米酒在那刻似乎深深隐现于农人的潜意识。大伙一致认为自己无论多穷也得酿上一二缸米酒。因此家家户户在秋收季节便纷纷挑起新出的糯谷排成行等候碾家出糯米,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品评对方的糯谷:“新出的种吧!颗粒饱满,油亮啊!这酿出的米酒该多秀人啊!你家老头有福啊!”“可不,一入秋,那老不死的就嚷嚷要酿米酒,说不酿,下半年非得谗的废了身子,我一想,也是,累了半年哪?也该让他尝尝鲜。”一听到要酿米酒不单爱喝的老头高兴,连那野性的孩子也跟着狂疯,不等家庭主妇盘好熟了的糯米。便用带了污逅的手迫不及待得盘碗糯米沾着糖吃。吓得大人喊道:“没出息,狼吞虎咽,别噎着。”小孩早没影了,可能正在门口朝女生炫耀,摆酷呢?我想可能大多数农村孩子的初吻都得留下那团糯米香呢?酿米酒的过程也增进邻里间关系,无论哪家酿米酒,总会盘一碗糯米送给邻居尝鲜,我记得小时候自家不种田,很少酿米酒,邻居知道后总会在酿米酒时送上一碗糯米。我和我姐一见喷着稻香的糯米,急得眼红,忍不住用手直接抓了往嘴里塞,奶奶看见说:“来年无论如何也得买些糯米酿酒”糯米在酒糟里要熬三个月才能凝成米酒。小孩经常会在一个月左右的酒缸里勺碗糯米连带酒曲一股脑儿嚼进肚皮。一种清甜夹带甘苦袭满全身,不够瘾,再来一碗,捣得酒缸里的糯米像蜂窝似的。大人发现后责骂是免不了,只不过爱喝酒的那位老人定会嚷道:“兔崽子,偷食偷到酒缸里来,下次被我发现非拧断你的腿不可”真的碰到下次只得在重复一次威胁的言语不了了之。※作者:晚竹※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