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1200字以上

马陵之战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战国中期,魏国的实力要胜过齐国一筹,其军队也比齐军强大,所以荀子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然而齐军终竟在桂陵之战中重创了魏军。原因无他,就是齐国战略方针的正确和孙膑作战指挥艺术的高明。魏军虽在桂陵之战中严重失利,但是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而仍具有蔚为可观的实力。到了公元前342年,它又穷兵黩武,发兵攻打比它弱小的兄弟之邦--韩国。韩国自然不是魏的对手,危急中遣使奉书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一如当年那样,召集大臣商议此事。邹忌依然充当反对派,不主张出兵,而田忌则主张发兵救韩。齐威王征求孙膑的意见,孙膑便侃侃谈了自己的看法:既不同意不救,也不赞成早救,而是主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即首先向韩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韩国竭力抗魏。当韩处于危亡之际,再发兵救援,从而“尊名”“重利”一举两得。他的这一计策为齐威王所接受。

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疲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齐军直趋大梁。孙膑在齐军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战时那样:充任军师,居中调度。

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其恼怒愤懑自不必多说。于是决定放过韩国,将兵锋指向齐军。其含义不言而喻:好好教训一下齐国,省得它日后再同自己捣乱。

魏惠王待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即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雄师10万之众,气势汹汹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

这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魏军尾随而来,一场鏖战是无可避免了。仗该怎么打,孙膑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他针对魏兵强悍善战,素来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正确判断魏军一定会骄傲轻敌、急于求战、轻兵冒进。根据这一分析,孙膑认为战胜貌似强大的魏军完全是有把握的。其方法不是别的,就是要巧妙利用敌人的轻敌心理,示形误敌,诱其深入,尔后予以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他的想法,受到主将田忌的完全赞同。于是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

战争的进程完全按照齐军的预定计划展开。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就立即佯败后撤。为了诱使魏军进行追击,齐军按孙膑预先的部署,施展了“减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灶,第三天又减少为3万灶,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庞涓虽然曾与孙膑受业于同一位老师--鬼谷子先生,可是水平却要相差孙膑一大截。接连3天追下来以后,他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便不禁得意忘形起来,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进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马陵一带道路狭窄,树木茂盛,地势险阻,实在是打伏击战的绝好处所。于是孙膑就利用这一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的骑兵,果真于孙膑预计的时间进入齐军预先设伏区域。庞涓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马陵之战以魏军惨败而告终结。

马陵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场典型的“示假隐真”、欺敌误敌、设伏聚歼的成功战例。齐军取得作战胜利,除了把握救韩时机得当,将帅之间密切合作,正确预测战场和作战时间以外,善于“示形”、巧设埋伏乃是关键性的因素。所谓的“减灶”就是这场战争中“示形”的主要方式。它实际上就是孙武“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诡道”原则的实战体现。

齐国在桂陵之战,尤其是随后的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从根本上削弱了魏国的军事实力。从此,魏国一步步走下坡路,失去了中原的霸权。而齐国则趁战胜之威,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马鞍山游记

1200字 初二 记叙文

11月末,正是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文学社去朱然墓、采石矶和林散之纪念馆进行了采风。

   第一站:朱然墓

雨轻轻地下着,仿佛不愿大煞周围的风景。我和其他几位文学社成员漫步在朱然墓公园里。

朱然墓于1984 年在安徽省马鞍山雨山乡发掘,是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的陵墓。而且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对研究东吴的埋葬制度甚有价值。

听导游讲:陈列馆为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由南京工学院古建筑研究所刘叙杰教授设计。馆以墓体为基础,古朴凝重。馆内大厅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陈列有墓中出土的文物和有关朱然墓研究的图片、中外文献资料等。朱然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140多件,有漆木器、瓷器、陶器、铜器等,其中漆木器约占57%。许多漆器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动植物纹图案。正当我欣赏着这些其中的青瓷器时,导游突然喊我们集合了,我只得意犹未尽地离开了。

 第二站: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庄,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因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采石矶分为翠螺山、太白楼和三元祠三个景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游览了翠螺山上的三元祠。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我们因时间有限就只游览了一个小时左右就走了。

    第三站:林散之纪念馆

“草圣”林散之先生是江浦县林山乡人,他一生潜心艺道,不倦求索,在诗、书、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赵朴初先生誉其为“三绝”。特别是他的草书气势奔放,独步当今,启功先生赞叹“林老写字真如大鹏展翅”;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访华时称“草圣遗法在此翁”。“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热爱祖国,情系家乡,亲自将书画珍品210幅捐赠给江浦。林散之艺术馆是中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草圣”林散之纪念馆在山林之间,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米的纪念馆在翠绿的竹海中,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曲径通幽,花香阵阵,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这是主展厅,陈列着“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400多幅。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整张丈二宣纸,45平方尺,通篇用枯笔写成,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我们游览至一点左右便随着冬风回家了。

窗外,冬风依然在吹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