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风采1200字以上

乌镇风采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大自然的绝妙之处在于造就环境之美,环境的杰作在于塑造杰出人物。江南水乡乌镇就是造就文学巨匠茅盾的古老城镇。

我最早认识乌镇是早年上高中时读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那水乡的秀美以及小桥流水的韵致,本身就是一首婉约诗;老通宝的古朴勤劳,和多多头的倔强叛逆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阳春3月,趁到杭州公干之余,在浙江《家庭教育》杂志社沈社长等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乌镇。乌镇已非想象中的乌镇。这里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汽车来往,人声嘈杂,已嗅到现代化城镇的气息。然而,沿河两岸还保留了镇中心古老街道的旧貌,依稀还能看出昔日的风采。

乌镇已有两千年历史。春秋是吴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吴国驻兵防越,故名“乌戍”。后来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乌余氏封于此,故改称“乌镇”。乌镇座落京杭大运河之旁江浙两省交汇处,俨然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这里尽管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但令人遗憾的是,乌镇被遗忘而名不见经传,自从一百多年前诞生了文字巨匠茅盾,乌镇才蜚声海内外。

我们去乌镇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整个乌镇笼罩在薄薄的烟霭中,显得愈发古朴、典雅,略带朦胧和神秘。

走近乌镇,我们逐渐看清“乌镇真面目”。我们沿着河岸,这河岸是青石板铺的道路,宽约2-3米;这河叫东市河,河宽约10几米,河水绵绵的、悠悠的样子。青瓦白墙典型江南水乡房舍倒映水中,临河几根石柱子顶着犹似北方阳台的房间,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那神情似乎对远方的来客表现出一种自豪的样子,那是一种对文学巨匠茅盾的景仰而产生的豪情。

我们在河埠头看到一条练武船。船上几位年轻的后生持枪刀对打,在铿锵锣鼓的催动下,愈打愈烈;隔河观众越来越多,且不时地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据说这是乌镇传统的节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体现这一带蚕乡农民尚武精神。街两旁是刀削般木板房,赭石色的油漆斑驳,我感受到百年沧桑;石板路坑坑洼洼,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是近百名进士举人留下的足迹,还是文学巨匠茅盾履痕,实际已无从辨认。我看着看着,仿佛从历史的尘封中走来了一位浓眉大眼,宽额头高鼻梁,西服革履的中年汉子,他在漫步,他在思索那不是30年代的茅盾吗他也许正在构思长篇巨着《子夜》呢。

我急看门牌,那不是观前街17号吗由陈云同志书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赫然悬挂在一个黑漆大门上方。那是一座清代建筑,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据说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在武汉经商赚了钱购置的房产。楼房二层坐北朝南,面临观前街。茅盾1896年7月出生在这里,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的生活。

茅盾老房后面是块园子年茅盾用自己的稿费,在这里亲自设计盖了三间平房作为书斋。他的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在茅盾故居对面是一爿商店,那是《林家铺子》的原型。其实,何止是《林家铺子》,茅盾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都是以乌镇为背景创作的作品。

乌镇孕育了伟大作家,作家又创作出伟大作品。

走出茅盾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坐在东市河弓形桥上,望着古朴典雅、高高低低楼房(二层与平房相间),看着河边绿色的柔柔的柳条像纤秀的少女在边歌边舞;桥下软软的河水闪着粼粼波光。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塑造了文学巨子茅盾。

乌镇孕育了茅盾,茅盾塑造了乌镇。对吧

乌镇,痴人呓语

600字 六年级 散文

去过江南后,便被那里淳朴的气息所吸引住了。后来,从人们的闲言碎语中才得知,原来没有去过江南乌镇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江南,亦是,白来一趟。我方才恨起自己的唐突。于是便思念起了乌镇来,这个承载了我多少痴梦的地方。

乌镇同其它水乡小镇一样,也是透明的水,古老的桥。初次来到乌镇,我没了一路上颠簸的疲惫,没了初来乍道的陌生。这种熟悉感,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乌镇的距离。我甚至想在这里长久住下,学着当地的人们每天品一杯茶,每天在心头浇上一份清淡的惬意。

果真,光影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热忱。乌镇,虽然有着清淡美食,有着上好茶叶,有着新鲜空气。可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仍是那一座座沿河立起的民居,同之前所了解到的不同。我看见的民居,古老,饱经沧桑,好像风在吹大一点,他们就倒了一般。可是他们就在世人的不解中屹立百年,却仍然堪比新宅。

乌镇的民居,带着一种历史的陈旧。早上,那些晾晒的布料伴随微风,涌上心头的一阵清香。沿河的民居甚至有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上,仅仅几个石柱隐在河床中,上架横梁,便构成了人们口中的‘水阁’。

好像是再自然不过了。可是几个石凳,一张石桌,再加上几棵古树,几串火红色的灯笼,就构成了一副平日里当地人生活的画卷。如若说这画卷非要添些什么,那应该就是孩子们在一起欢笑的童谣了吧。我想那应该是当地人眼中在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那却是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我最向往的一切。

如今,已再回不去那稚气的年代,去好好欣赏乌镇那种纯净的美感。只能在一次次后悔中深叹儿时不懂珍惜。可惜的是,我的文采还写不出乌镇到底有多美,或许,只有人们亲自去了,才会感受到那份天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