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相关推荐
-
古诗中的春“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春天是充满绿意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伴着和谐的春风,万物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破土而出,却淡淡的,犹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的毛发,一派朦胧的清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发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变的一片绿色。“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天绿的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是无渲染的绿,那是天然装饰纯真的绿,感动了人的心灵,浸透了人的思想。春天是朦胧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到来引起了一场绵绵细雨。他半(这个字不准确)着朦胧的天际如一根根晶莹剔透的银线,把春天连到了大地,把春天连到了人间。“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春天的雨是朦胧的,没有暴风雨之前的乌云那么低沉,没有大雾的那么迷茫,没有闪电,也无雷声。只是朦胧的天际迷乱着人的眼睛,只有晶莹的露珠浸透着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间。春天是活泼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明媚的春天里,鱼儿跃出水塘,燕子顺着微风,双翅滑破天际。“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副万花筒,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么富有生机,表现在千物万物。小草努力的将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翠绿的身姿。“老树着花无丑枝。”大树发出新芽长出茁壮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绿叶,小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呼吸着春天的空气。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副多彩画呀!“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池塘边的垂丝海棠开出了粉艳艳的花,一束,一撇,一枝,犹如满树绯红的云,轻巧可人,那么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来观看。风过无痕,可是却吹落了许些花瓣,随风飘落,打着一阵轻旋巧落进碧波中,散入池塘,像个粉色的小船,飘呀飘,摇啊摇。春天的空气是美丽的,虽说好像不太合适,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词语能够形容它,这就是所谓的“只可会意不能言传”吧。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春天是绿的,春天是朦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机勃勃的,她绿的鲜明,朦胧幽美活力中显出几分生气共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画,多么美的春!这就是春,朦胧而又清晰。这就是春,给人清爽和愉悦。这就是春,隐约充满了希冀。900字 高三 散文
-
古诗中的思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着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作文炼字炼句一~重视炼字在指导学生作文的备考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因为文章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如果在写作的时候,用错了词,或者用词不准确,那么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就无法表达出来,于是,自己所写的文章就不能把自己的情感或思想传递给读者了。要想用准字或词,就应该了解字或词的意义或特点,乃至真正的用法;要想熟悉非常多字词,就要多多查看字典词典。因此,在高三上学期,我就要求每个同学购买一本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并且要求学生在两个月之内,通读一遍或两遍;同时每周举行一次,堂上背诵常用的字词比赛,获奖者除了在精神上得到鼓励之外,老师给以物质上的奖励,而排名在全班最后一名,要得到惩罚:重背词典两遍。经过一个学期的背诵字词的训练或比赛之后,同学们的语言词汇丰富了,所有参与背诵字词典的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丰厚了。如此同时,我还以同步的形式,设计两种炼字的练习题,配合炼字,学生在参与炼字的过程中,既不厌烦,又获得趣味无穷之感,乃至达到百炼不厌之境界。练习一:关于改错字练习。教师设计一套大概三十小题的改错字练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内,把全部的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完成练习之后,各自交换评改,打分,获得高分者,同样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以及微薄的物质奖励。这一练习的好处: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汉字,少用或不用错字和别字。此题设计还针对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考试的作文错别字的扣分问题: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无扣。好处:减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出现错字别字。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与比赛,结果在全班同学作文的中,要想找到错字或别字,也是非常难的。练习二:关于一百个单字演讲练习。教师设计一百个单字,要求大家在十分钟里,用口头讲出一段有自己观点或者看法的讲话比赛,这一段话必须要用到老师已经给出的一百个字单,可以重复,但是不能漏掉一个,否则就算输家。除了月考或其他考试耽误之外,一般一个星期举行一次“一百个单字练习或演讲比赛。好处: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几千个常用的汉字,在小学与初中的识字量的基础之上,扩大高中生的识字量,让他们熟练地运用常用的汉字。经过一个学期的单字演讲训练后,在学生的作文里,单字多了,而词语也多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丰富了。二、重视学生的炼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词语同时,也为学生营造炼句环境。炼句重点是:炼“主旨句”、炼“中心句”、炼“过渡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句子衔接的过渡句。);炼“修辞句”(如炼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等)炼“主旨句”、炼“中心句”和炼“过渡句”的方法与操作程序一样。其一,老师提供现成的练习性材料,一般是层进式地给学生材料:从一个小段,到四五小段开始,或者材料的字数,从一百到五百二步步增加而进行。其二,并在材料的下面提出具体要求:如①请用10个子概括下面所给文字的中心意思。②请用一个成语归纳下面文字的中心意思。③用一个比喻句概括下列文字的主旨。其三,每个星期用一节课进行训练。其四,以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师除了提前提供具体的材料之外,在训练的过程中只充当裁判员,别的工作让学生自己去策划与操作。而炼“过渡句”也以相同的方法进行。这样训练的好处:训练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严格的训练之后,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经常看到很多富有哲理性中心句、主旨句或过渡句。由于学生所的文章里头有适当中心句、主旨句或过渡句的提挈,结果学生的作文,总是表现出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段落分明等好的作文情形。炼“修辞句”。我们知道正确而适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是写好文质彬彬,富有文采的文章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鉴于此,我在接管高三语文的第一个学期之时,就开始训练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能力。具体操作方法:从训练学生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开始,到训练学生在一段话里,至少要运用三到五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并且把这种作业当作小作文来完成,不过学生可以写一百字到三百字不等,但是不能超过三百五十字。因为高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而学习的时间也需要很多,要写三百字以上的“炼句”文段,对于学生来,所占用的时间相对其他科目来也会多些。在每个星期里,我都要求至少写两次,如果有某个学生由于时间比较紧,来不及写第二次,老师也不强求,但是每个学生在一个星期里面,一定要写一次。我把学生交来的炼“修辞句”的文段,细致阅读之后,把比较精彩的,主题思想,运用修辞比较正确且有比较规范的,让学生本人抄写出来在教室里的墙报栏里,让大家互相鉴赏,交流。训练学生炼“修辞句”好处:让学生写出有文采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写出有文采的应试作文来。经过一个学期的炼“修辞句”的训练,学生对于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或特点,就自然而然地熟练得多,到了高三第二个学期时,学生的作文的文采气息很浓。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在古诗中沉醉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诗,是我们身边的古诗,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诗中。(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报国。(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诗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600字 高三 散文
-
古诗钓台思纵观天下钓鱼翁皆愿再当姜太公怎奈天公不作美直钩万年定水中50字 高三 散文
-
古诗中的音韵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文化的精髓,同样也是音乐的灵魂,所以,文化中的核心最具音乐之韵。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词,一首首婉转悠扬的曲,一个个活泼跳动的符,这一切都是由古诗奠定的,其中宋词最具代表性。从五代十国到北宋,作词极为盛行,后人也将宋词谱成曲,添上符。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水调歌头》,这首诗谱成曲就会与音乐的本之浑然一体,人欣赏之际心灵就被韵瓦解了。尤其是最后结尾,更是触动了人们那根久未摇变的神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人们长时间到处奔波,心中却牵挂亲人,思念家乡的鲜明写照。诗人身处于长安城内的繁华之间,但这一切似乎充满了落魄和失意。对于来说,他不愿意被遗弃,却又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即使有路也无法与亲人团聚。后人将它谱成曲,添上符,为的是给自己一个精神寄托,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正如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人们沉陷于迷茫之中,身体日渐发福,无法忘记过去的内心凝固了悲伤,只有思念,愈发瘦骨如柴。宋词中除了思念还有伤时,李煜的《相见欢》也被配成曲子,广为流传。音乐的韵加上南唐李后主的悲,简直就是天作地和,能使人即可潸然泪下。其高潮‘‘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让人的心灵与身体都被隔离一般,与周围的喧嚣完全失去了联系,人们只知道与李煜一同感受那亡国之苦和那无尽的离愁。音乐传达的东西一旦与词的内涵碰撞在一起,摩擦出的就是古诗中的音韵。它使人的神经末梢随之颤动,就如灵魂被洗涤般的感觉。故事中的韵律,无一不给世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古诗是联系古与今的桥梁,也是承载人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古诗,这么一个令现代人无法揣测的东西,其中的情感,被音乐携带着旋律,飘向远方并一直回荡在人们的耳畔。600字 初二 议论文
-
炼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晏殊《临江仙》中极为着名的一句,我曾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将其引申为“落花孤人立,微雨比燕飞。”因为“比”在古意中亦有“双”之含义,但仔细推敲,还是不如原句,结合原词,它烘托出的是极为惆怅、低沉的气氛,“比”字一经表现,便略显欢欣,显然,与原意则大相径庭。因此,我不得不敬佩于词人用字之精妙了。古人写文章诗赋,重在字句的推敲斟酌,以求意备。汉字是极其玄妙的,诗中不同的字眼,有时立意完全不同,当然,表达的情感亦不一样,所以,一字的得当,必然影响全篇的成败,或画龙点睛,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苦吟诗人贾岛,曾在街上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斟酌是否将“敲”字换为“推”字,无意之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于是有了“推敲”一字的由来。再比如宋朝着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先后改了十几次,最终“千锤百炼为一绿”。文字的凝练,充分展现了千古以来汉字的灵活性与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底及得当之笔法。好的诗词,不光是具有和谐的韵律美,其中更不乏传神之字词。由此,才能有雄奇豪迈的想象,才能催生出浪漫主义的伟大诗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想来,轻云何能“闭”月,流风何能“回”雪,然而,这些看似难懂却唯美的诗句,才是曹植在《洛神赋》中展现的真正智慧与才华,真正在平庸的文字中领略出的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树为静态,安能随天变化?其实,作通过“低”字,表现的是一种主观的心态,一种“天阔云清”的旷达,一种以天为参照物而放大自我开阔胸襟的“一览众山小”的情怀。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又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淡淡着烟浓着月,深深笼水浅笼沙。”之流,在文字的华美背后,更要体味字眼的精妙得当与作者的良苦用心。——这便是一个字眼在千锤百炼之后告诉世人的含义,炼字,不光是讲究文句的工整精炼,或许,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古人对于文学严谨而一丝不苟的态度,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文学艺术中的怪象在我们的课本中和平日所涉猎的杂志中,里边的选文可大致分二类:文章与文学。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杂文等。文学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而在这儿所谈的就是诗歌。诗歌起源于中国。在唐代时发展到鼎盛时期。那时的文人无不吟诗作赋。凡是做学问的人,都要学写诗歌。所以,当时诗歌在社会上流行甚广,乃中华之国粹。读书人不会做几首诗是会被人耻笑的。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本上所学诗大抵都是从古代的优秀诗赋中选来的,而现代诗极少。诗歌的发展为什么会随着我们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倒退?几近封杀。这种精练,感情强烈,节奏感强,语言优美的文学艺术。为什么会在文坛中淡化?值得我们深思。作者队伍在缩小。文坛中的诗人,在不断减少,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此类作诗大家。人们不重视诗歌,没人去专业地作诗。试想若诗仙李白迄今在世,他的生活会怎样?整日烂醉如泥,写诗发牢骚,恐怕要处于现今社会的低层了,哪里有他适己容身之处?现代在变革,中华国粹在被人们淡忘,文学艺术在抖动,在碰撞,变为文明的碎片。蒙昧---野蛮—文明,人类演变三部曲依旧上演。心不在诗,岂能作诗?国家不重视诗的发展。大家可以发现,在我们的语文考试中,都有习作,但习作的要求是,一行刺眼的大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多么冷酷的命题?多么无情的命题老师?多么干涸的作文?5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艺术艺术充满着美,艺术充满着汗水。而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便是艺术的存在。在学习艺术之路上,我们可以体味到辛酸时的放弃,也有成功时的喜悦,而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就是十字绣了。去年秋天,我和妈妈精心挑选了一个小一些的刺绣,准备让我试一试。第二天,我将需要的物品全部准备好,从容不迫地拿起布,开始了“穿针引线”。我原本以为这项工作很简单,没想到却让我吃尽了苦头。穿针的时候,不是错开了,就是刚穿上又掉了下来,这让我花费了好长时间才弄好的,这时,我早已经筋疲力尽了,没想到,妈妈却看见了我的狼狈样,忍不住笑出了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连声恳求下,妈妈终于答应了帮我一把。接着,妈妈教我该怎样绣,怎样在十字绣上绣出弯度。看着妈妈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我却只有看着的份。于是,我在旁边蠢蠢欲动,等待时机,终于,我看妈妈去喝水了,便迫不及待的拿到手中,开始独自“工作”,一针一针的绣起来。当然,十字绣的过程中被扎到手也是难免的。一次,我正聚精会神的“工作”,那根不听话的针扎到了我的食指,顿时,鲜红的血液涌了出来,我连忙擦了擦,脑海中闪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但很快被我否决了,我要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我七天的努力,一个心形的十字绣就做好了,我看着它,心里无比喜悦,它比外面卖的还要漂亮,因为它是我用汗与血的代价换来的。并且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我体会到了那些靠十字绣为生的人的苦头,尝到辛酸的滋味。对我来说它蕴含着非凡的意义。时至今日,我依然保留着那件十字绣,它蕴含着艺术的美,拥有非凡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心中最喜爱的一门艺术。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艺术艺术对于人们特别重要,那些前人留下的宝贵的艺术作品,至今让我们得到许多享受。记得在我上五年级时,语文课上学过一篇叫做《月光曲》的文章,讲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同学们便向老师提出要听听这首曲子的请求。老师盛情难却,就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等老师带着录音机来到教室时,同学们都很激动,我当然也不例外。这可是我第一次欣赏大师的作品呀!随着老师的手指按下播放键,一阵优美的钢琴声便从录音机中传出。一开始,音乐很柔和,我慢慢闭上眼,那音乐就如同海面上有一轮圆月,一半在天上,一半被海水遮住一般,海面上平静的很,时不时还有几阵轻风吹过,泛起了几丝涟漪,月亮的倒影浸显得模糊不定,更增添了几分浪漫。慢慢地,琴声渐渐变得激昂,仿佛月亮在慢慢升起,而海面上风也更大了,风让海水跳跃起来,浪花卷着月光舞蹈,时不时还碰了碰沉睡中的礁石。突然,琴声放慢了脚步,好像月亮已经升到了当空,静静地看着下面平静下来的海面,那月光洒在海面上,如同慈母的手轻抚着儿女的脸颊,那样温和,那样亲切。琴声渐渐退去,但我们却还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之中,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人陶醉!小时候只知道音乐好听,却不知道用语言该如何形容它,但此刻我知道了,那叫“天籁之音”。六年级:梦幻20135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例说合格家教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五大误区。一是望子成龙型。这类父母非常主观固执,自以为是,从小就帮孩子规划了未来,孩子只能在父母的规划圈内成长为“书呆子”。二是无私奉献型。这类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不惜代价,孩子要啥买啥,宁愿自己受苦受累,日夜工作,甚至卖血筹钱,也要送子女读书,他们奉信的是:“只要他(她)有出息,叫干什么都行”。三是金钱万能型。这类父母有的是钱,送孩子去贵族学校上学,大把大把地送钱给孩子花,以为钱可以替代家庭教育,以为钱可以替代家庭的爱。四是放任自流型。这类父母自以为高明,对孩子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由成长,殊不知,孩子在还没成型、不懂事之前,是需要家长引导教育的。五是脱缰野马型。这类父母软弱无力,或上梁不正下梁歪,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成了脱缰的野马,成了社会的害群之马。改善家庭教育的对策。一要正确引导。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犯错误是要受到惩罚的等等,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多表扬少批评。小孩好胜心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成绩,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以激励他(她)再接再厉。对孩子犯的每一个错误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应该给予明确指出,但应以说教为主,引导为主,不应过多责怪,甚至打骂,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形成破罐破摔的局面。三是要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孩子一般在上高中之前,进行管教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使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对于孩子的前途,我认为作父母的没有必要去给他规划。上大学之前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学好本领。要给孩子必要的自由度和兴趣选择。只要孩子没有出现不良习惯,就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自由。四要做好榜样。上头不正下头歪。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学习榜样,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建立和谐家庭十分关键。父母都是打麻将的,小孩肯定也是牌中高手;父母如果整天都是打打闹闹的,孩子哪有心思学习,怎么能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的家长并不缺乏热情,缺乏的是科学发展观;也并不缺乏爱,缺乏的是理智。所以,要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和关键所在,“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是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900字 六年级 状物
-
古诗中的四季有诗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初春时节,细雨在夜里静悄悄的降落,睡梦中的人儿无知无觉。次日出门,惊喜地发现地上已长出绿茸茸的细草。描写的是大自然的无言独化,表现的却是诗人心灵无所牵挂的安详与淡泊,暗喻着这世间的不求名利从容宁静的那一群体。春来草自青,与人无关。春天来了,草儿就葱茏起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世间万物,自生自长,循环往复,与人毫不相干。重要的是人心也不会执着于草青不青,草何时青。草,该青时自然便青了;春,该来时自然便来了,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其实,只要人们能以寻常无事的恬淡之心关照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从“春来草自青”中体会出人生的情趣,心灵境界一经拓展,整个人便极具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就不会睡时不肯睡,吃时不肯吃,百般需索了。人既然能领悟时序代换万物荣枯的道理,那么又有什么放不下甩不脱的呢?一切都不系于心的人,又怎会固执拘泥,胸襟狭窄呢?只不过是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罢了。人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享受春光,沐浴春色,在顺应季节的变化中编织梦想的花篮,在淡淡的日子里以宁静的心灵领略生命的灿烂。人这一生,就是自然界中一个生命的流程,无论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得经历。哪怕你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里,哪怕你走着一段寸草不生的路,那也没关系,就当是在走一段夜路,拐弯时亮着的路灯突然灭了,你的眼前一片昏暗。此时你可以短暂停留,闭眼片刻,让你的眼睛做好暗适应的准备,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黑暗中的一切依然清晰可辨。你是不是就不会再感到慌张无助了呢?那就继续走吧!当日子钻出黑漆漆的时空隧道,阳光依旧明媚,而你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此时,你哪有时间去在意那些对你生活意义不大的东西?你哪有精力去管顾那些你势必要经历的苦痛和磨难?该来的就来,想去的就去,任由一切严寒霜雪奔生命而来,也任凭所有的和风细雨离生命而去。你只顾去快乐地读书,开心地助人,去把微笑送给爱你的每一个人吧!嫩色宜新雨,春来草自青。平静地接受生命的赐予,一定会有什么融入你的内心,一定会有什么在滋润你的生命,也一定没有什么能再次挡住你的去路。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不用刻意安排,不要执意等待,也如春暖花开一般,春的温馨会暖人的心,让爱在春天延续……900字 初一 散文
-
例谈中文学常识的复习阅读测试材料中,除“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作品”的文章,均为文学作品。本文例谈高考中文学常识的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摘 要:高考中,文学常识的考查占据一定比例,作为高三学生在应考过程中应该谨慎应对,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夺取高考的胜利。关键词:高考;文学常识;复习方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作为一名高三的老教师,应该注重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其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在这里我简要分析一下:所谓重要作家,就是指那些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家,而这也是高考考查作家作品和考生的唯一依据。具体而言,对于中国的就是要了解他们所处的朝代和作家的姓名、字号、谥号、作品集、文学主张、文学流派、成就贡献,还有主要作品及其体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名言佳句等;对于外国的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和典型形象等。文学体裁在这里不再赘述。在今后的高考中应该注意:第一,试题选材主要侧重于课本;难度会逐渐降低;复习时既要注意全方位的复习又要重点突出;还要注意新大纲中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文学常识,命题者在编拟文学常识题时,面对那么多的材料,究竟会做怎样的取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揣摩,即揣摩出题老师的意图。从过去的命题规律来看,小说发展的其他阶段的情况,如,作为小说原始形态的神话,发展阶段的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成熟阶段的唐传奇,还有章回体小说,谴责、讽刺小说,在高考文学常识题中均极有可能出现,复习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湖北卷)填空: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 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简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最基本的名人名句和文学常识的基础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认真记忆就能回答,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写错别字。以上只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教学反思,希望能为同仁和广大考生提供部分帮助和借鉴。900字
-
艺术爱的艺术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的一个同学,心地善良,感觉细腻,但性格内向,羞涩胆小。他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女孩,相处三年之久,但由于吐不出心中的爱,最终眼看着心上人bàn zhèng出国,离己而去。女朋友和着泪在飞机上给他写信说“……哪怕是你在送我上飞机的最后时刻能说一声”我爱你“,我都会立马退票跟你回去,但你没有……”同学十分懊悔地说“爱是一门艺术,我不懂,所以我失败了”。从此他的床头就多了一本弗洛姆所着的《爱的艺术》。但是他潜心研究数年,仍然徘徊在爱的门外。直到有一天,一个有点阳刚之气女孩闯入了他的生活,并告诉他:“你并不缺少爱的艺术,而是缺少爱的勇气。”他才走出误区,悟出了实质,有了真爱。我有一个朋友,为人机敏,是属哪种“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有一点坏的哪种男孩。他看上了一个女孩,对她献足了情后,就单刀直入地邀请她去喝咖啡,女孩问他为什么要请她,他说“一个男孩单独约一个女孩去喝咖啡,接下来是什么,你应该知道!”女孩被他“坏劲儿”所打动,很快就成了他的俘虏。接下来就是鲜花、蛋糕、金戒指和很入耳的爱的箴言……在爱的艺术中他们进入了围城。但不久朋友便对我说,他为了这爱的艺术,挖空心思,常常是黔驴技穷,其实爱得很累。再过一段时间,就传来了他们“协议”了的消息。最后见到朋友,他无不感慨地说“真爱只能出乎自然,发自内心,其实,它并不需要艺术!”我的楼下住着一对摆水果摊的夫妻。每天黄昏,辛劳了一天的他们,终于踏上了归程。一架三轮车载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和一家三口,瘦小的男人伸长脖子吃力地拉着车,遇到上坡还得屁股离开车座站起来,如牛负重,但男人雄纠纠、气昂昂,一脸阳光。女人则盘坐在车厢里泰然自若。她间或逗一逗孩子,时不时地发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她不会嫌弃自己男人的瘦弱,也不想下车助男人一臂之力,她把她全部的爱寄托在丈夫托起家庭重担的嵴背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牵手走着人生的坎坷。有人问她爱的艺术,女人说“你只要把爱的醇味浸入柴米油盐、生儿育女、养家煳口的琐琐碎碎之中,你就能生活得有滋有味,就会一生满足。这也许就是爱的艺术吧!”是的,真爱,没有甜言蜜语,也无须披上“艺术”的包装。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婚姻中追求浪漫的人终将失去它,而忘记浪漫、安分守己、乐观向上的人终将得到它。”艺术900字
-
那些古诗文中的豁达政治失意,仕途受阻,成为文人墨客千古不绝的浩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从来就不曾潇洒过。但一些人是幸运的。李白、刘禹锡和苏东坡的诗文里,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并没有消磨于壮志难酬的扼腕之中,反倒是一种豁达开朗的情怀跃然纸上。天宝元年,李白离都当官,唐玄宗并未重用李白,加之受到佞臣的谗言污蔑,他难忍其辱,恳请唐玄祖放他还山。与其说是自愿退仕,毋宁说是被皇帝赐金放还,排挤到朝廷之外。于是,李白背上行囊,出走庙堂。李白二十年来的入世之梦瞬时灰飞烟灭,其中的艰辛又怎能轻易释怀?李白凭天纵之才谋得小吏之职,顿感行路之难。一腔意气化作茫然,他便著下《行路难》一诗。宝剑出鞘,挥向何方?杜甫曾评价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说他归隐避世也是徒劳。就这样,在处处逢难,举步维艰之际,李白的仕途生涯决定再续。希望重燃,仰天一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锋陡然一转,铮铮铁骨在久居暇荒之后,再次让世人看到了骨子里就有的豁达乐观之情怀。刘禹锡在政治上失意后,感慨时事之变迁,依旧旷达逍遥。时值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刘禹锡遭贬。路经扬州城,遇到了老友白居易,宦海生涯如风吹草蓬,他乡相遇,该当畅叙别情。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刘禹锡自然应作诗答谢,于是诞生了传世佳作《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里,温暖了无数人。当政治抱负无处施展,蒙受不白之冤时,我更偏爱刘禹锡的愤世嫉俗、泰然处之。千帆过尽,万木逢春,如同寒冬的一抹斜晖,即使不炽热,却也让人相信身后的艳阳天,一代诗豪终究是在文坛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也终是一身浩然正气,活得洒脱自在!苏东坡在世人眼中,亦是几分豪气几分侠义。他一生宦海浮沉,数次被贬,奔走四方。那一夜,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正值中秋。当时他被贬密州,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与弟弟子由数年未见,甚是想念。面对明月,苏轼心潮汹涌,由矛盾苦闷,力求超脱到积极达观,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展现于世人面前。词中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几乎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苏轼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居然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真正是: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斯人已去,此三人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他们的诗文,穷尽了旷达的风骨,穷尽了豁达的情怀。只愿字斟句酌,随他们一起游走其间。900字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