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一个文人
你是一个文人,彻头彻尾的文人,不论后世如何评说,你终究是个文人。可你永远也不会明白,在汉政府,在那个英明神武的汉武帝统治的朝野,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史官,你的责任是记录历史,可是你必须记录好的一面,你做了史官,就休想再做真正的文人。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召集百官商讨李陵投降匈奴一事。与其说是商讨,还不如说是定罪。他刘彻此番召开会议的目的,不过是想让群臣心服口服,同时也是杀鸡儆猴,让那些个将领好好看看:投降匈奴,背叛汉廷,背叛我刘彻是什么后果,他李陵让我颜面尽失,我要让他全家都不得好死!群臣只是唯唯。而在这时,汉武帝却要你,一个小小的史官,来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不论他刘彻出于什么动机,按照当时的舆论走向,你就应该说,李陵投降匈奴,罪该万死。这就完事了,可你偏不,你说的话使这个不可一世的皇帝觉得:你司马迁这分明就是在指责我,我用人不当,就算李广利的援兵没有及时赶到,他李陵为什么就不能像他爷爷那样,拔剑自刎,那样才叫有气节!投降匈奴,苟且偷生,算什么英雄好汉!你司马迁居然还敢为他辩护,这根本就是没把我刘彻放在眼里!就这样,你成了封建王朝专制皇权统治下的一个牺牲品,也成了李陵事件的一个陪葬品。
当你话还没说完,就被莫名其妙拖下大殿的时候,你肯定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你的言辞中,没有半句冲撞武帝的话,可是为什么惹得龙颜大怒?你只是看不惯满朝文武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你只是在就事论事。这有何错?是的,这完全没错。错就错在你是一个文人,不懂得察言观色,也不懂政治。你只知道一味地横冲直撞,从古到今,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容忍自己的臣民为一个叛徒,一个投降的败将说话。更不能容忍你指桑骂槐。统治者就算有错,他们十有八九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们是九五之尊,他们自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专制独裁。更何况你顶撞的还是这样一个功勋卓着,不可一世的皇帝。你不懂得明哲保身。趋炎附势那套,你学不来,也不想学。可这就是在朝为官的生存手段,你只是一个区区的太史令。他刘彻不用你,还可以用别人。我不知道你当时在大殿上是否面有惧色,你可曾退却?我想没有,如果有,你就不必受此大辱。
你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知道,你在受刑之后的心理一定非常矛盾。命运把你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从某种角度来讲,你已不能算真正的男人,但也不是女人。而从当时汉政府的官僚机构来讲,你既不是纯粹的宦官,也不能再算是士大夫一类。上天和你开了一个荒谬绝伦的玩笑。你肯定想到过死,可是,就这样死了,算什么呢?顶多被人家认为是不堪屈辱而死的。那么,就等写完《史记》再死吧,这是父亲的遗命,轰轰烈烈的死,还不如孤独寂寞的生,那样起码能够死而无憾。于是,你活了下来,以坚强的意志完成了这部宏伟的历史巨着。
简陋的居室里,你笔耕不辍,你不想再去迎合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自己已经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不能再失去作为一个文人的尊严!你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一个史官的良心,日以继夜,不辞辛劳的工作着,最终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后人不得不为你傲然的气节所折服。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你和武帝的一场真正的较量,最终你还是赢了。他刘彻掌控的不过是一个时期,而你却获得了千秋万代的文人的尊重,你的肉体早已覆灭,而你的精神却获得了永生。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企及的境界,也是他们作为统治者最深的悲哀!他们的历史功过,无可奈何的要被后人评说,他们一世辉煌,当被埋进坟墓之后,只是过眼云烟。而《史记》,将作为永久的历史和文学着作,不断地流传下去!
我想,我作为后人,可能无法真正的读懂你,因为我们之间横亘着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你已经披上了历史的尘埃,长眠多日,而我,只是一个中学生,我没有资格说我已经读懂你了。但我明白,你是一个文人,在脱去了文学家、史学家等一切华丽的外衣之后,你只是一个文人,你骨子里流淌的,是文人的血。所以,你学不了官场的阿谀奉承,你也不需要矫揉造作,来以此获得皇帝的宠幸和更高的官位。你的所作所为,都因为你是一个文人,赤裸裸的文人!
笔,是你尖锐的武器;《史记》是你为自己谱写的一曲旷世长歌!
迷恋追星的教训
现在,许多学生都迷恋追星,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
追星族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追逐明星的一族人群了,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现在大概是因为“超女们”的出现追星族有了另外一种称号,那就是粉丝,“粉丝”据说是一个英语单词“fans”的谐音。“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 的意思。所以,“film fan ”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fans”是“fan”的复数就是追星族的意思吧。粤语里“追星族”有另外一种称号“拥趸”。过度追星,乃至上瘾,这种现象,轻者倾家荡产;重者走火入魔,不能自拔直至自杀,有不少的实例可以证明,例如:大连,一名正处于青春期,富有活力的少女,因其母亲没有给她买自己崇拜的偶像张国荣的cd碟,因为过渡悲伤而自杀;温州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四川13岁的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自贡市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一年级女生代某“偷走”家里的1000元巨额后,突然失踪;19日下午6点至昨日中午1点,其家人发动100多人,在自贡和成都到处寻找。原来,代某失踪是为了送价值200元的花瓶给在成都演唱的f4。几天不吃早点攒钱去看某“星”的演出等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都是追星族中走火入魔而不能自拔的典型,据统计在100名中学生中,有83名追星,其他人不追星。可见,追星正是从这是起挂起狂潮的,若不能有效节制的追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个走火入魔的教训:在读高三的小秦,她和好朋友小丹从小学开始就喜欢梁朝伟,小丹显得很痴迷,一遍又一遍地看梁朝伟演的电影、电视剧。读高中后,两人不在一个学校,但经常交换偶像的消息。 几个月前,听说偶像梁朝伟要结婚了,小丹觉得梦想破灭了,整天神情恍惚茶饭不思,对着偶像的照片发呆。好朋友小秦担心要是梁朝伟真的结婚了,不知道小丹会怎么样。
后来,小秦接到小丹妈妈的电话,说小丹为了梁朝伟的事整天神情恍惚,干什么都没有心思,让她去劝劝。到小丹家时,见她坐在桌前,对着电脑上梁朝伟的照片发呆。见到小秦时,小丹如梦初醒,“哇”地哭出声来,说从网上看到梁朝伟可能结婚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几年自己满脑子都是梁朝伟,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和他相遇相恋,曾经在脑海里编了许多浪漫故事,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要是梁朝伟真的结婚了,她觉得生活没了希望,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小秦给她讲了很多道理,甚至帮她列举了不理智追星的例子,说为偶像不值得这样,但小丹始终不能释怀。几天后,网上又传出梁朝伟结婚的消息是假的,小丹的心情才好起来。小秦很担心,临近高考了,小丹目前这个状态怎么参加考试,而且要是哪一天梁朝伟真的结婚,不知道小丹会怎么样。
看,迷恋追星的教训这么多,你也该懂了迷恋追星的教训了吧!追星要正确地追,不要盲目地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推荐
-
水系文人中国的文人,有鲁迅犀利如刀枪剑戟,有张爱玲冷冽道破人心凉薄,有莫言扎根土地绵密朴厚,有王小波嬉笑怒骂特立独行……他们或像金或像木或像土或像火,而汪曾祺,通透澄澈,氤氲着江南灵秀的水气。他和许多作家不同,执着于那些日常的小情趣。一朵花,一道菜,一座古寺,一个过客,他都用自己的感情去描绘,不强行赋予意义,只追求本真。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手不可握,石不可挡。汪曾祺不喜规矩束缚,喜欢自然纯净。昔年月白风清之夜,他在槐树旁吹笛至半夜,惹得同学评价“这家伙是个疯子!”。他曾言,小说的结构,随便;写文章,不着急。随便得像水,在碗中就是碗的形状,在瓶中就是瓶的形状。不过,这也造就了他文字独特的魅力。古人言:上善若水。水至柔,不与世俗相争,胸襟宽广,滋润万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汪先生曾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农场,和农民一起刨冻粪,给果树洒波尔多液。对于这段经历,他居然还挺得意,在文中写道:“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不然我这一生更加平淡了。”如此调侃,何等豁达!然而这世俗仍不放过他,因为曾被江青调到北京京剧团写了著名的《沙家浜》,在四人帮倒台后,先生还被贴大字报,被怀疑和江青等人的关系。“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诚然,先生从未批斗揭发过任何人。“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这是他用来评价老师沈从文的,而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最无味最有味,最平淡最浓烈,水如此,生活如此,他如此。人事浮沉,他看到了所有苦难,咽下了所有酸甜苦辣,把它们化成淡云轻风,借文字仿佛老朋友一般同你唠家常,写文章,只思甜,不忆苦。他是针对生活针对美的侦探,多少旁人不在意不在乎的美被他发现被他记录。又想起马一浮那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750字 初三
-
文人命苦本来今天我的心情还是很阳光的,但是当到中午2点天还是那么阴暗时,我也便没那么阳光了...豆走了有一个星期了吧,也没来什么消息.小时候啊,天天有大人在耳边说:"好好学习,考好大学,那样就能前途一片光明...在读初中以前,我一直对这句话不抱怀疑,可能也是不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原因吧.后来呢,吃了很多苦,认识了很多人,看到别人说话做事,我猛得发现,原来,考一所好大学,并不能彻底改变什么...这个社会总是现实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历史,在旧社会,读书人的如果不能为官是没什么出路的,诗人们看似潇洒,可他们露宿街头时又有谁知道呢?云游四方也是需要钱滴,钱不是问题,但没有钱就有问题了...现在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其实和旧社会的读书人没什么区别,靠读书能够颇有成就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在50年代,识字的便算是文化人了,待遇高;70年代的初中生也不错;80年代中专生很吃香;90年代大学生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了;21世纪的今天,据说本科生很难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我不知道,当我读大学时,大学生是不是和小学生没区别...这个时代更新太快了,读书的速度比不了发展的速度,寒窗苦读十几载换来的真的是一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改变的是什么...450字 初三 书信
-
你是哪一个你是哪一个有没有发现,一个完整的班集体,总有那么几号人物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天天受到老师的表扬,典型的学霸相反的,就有学渣,天天上课捣蛋,下课不见人影,成绩一塌糊涂当然,还有种学渣,明明看着整日不听课的玩,却每次考试都挺不错也有一种学霸,天天在那里起早摸黑的看书,可成绩一直没起色总有一个很娘的男生,也总有一个长得很像男生的女生有天天爬不起来的懒虫,每次都在出现在量化分的迟到栏总有一个老师的眼线,同学们嘴里的“打报告大王”自然还有一个百事通的八卦角色,感觉是什么小道消息都知道另外还有地下工作者,偷偷的尝试着禁果,还不敢让人知道有了这些才像一个完整的集体,你是哪一个呢250字 初三 记叙文
-
桥,文人,文化赞山之险峻者,心中定有凌云壮志。观海之无崖者,心中已有广阔天地。得浮云于目者,必有淡薄名利之情。爱花之人,定赞花之妖娆;追鹰之人,心定慕起自由;慕桥之人,定向往桥之清闲。雨丝如弦,与月儿弹奏出伤感的音符,郑板桥忧愁的眼神在桥上徘徊。终于在朦胧的雨中,桥上穿来朦胧的低吟“鸡声毛店月,人际板桥霜。”血红的黄昏,映照在清澈的水中,一座座被夕阳染红的小桥沉睡在清闲里,乌鸦凄凉的一叫,打破了这种沉寂,落日的苍凉背影中,马致远低声吟唱“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尘笼罩着咸阳附近的独桥,一对对士兵加快了脚步无声无息的载入死亡。一个销售的身影站在一旁黯然神伤,眼里含着泪水。看着这些壮丁奔赴前线,知道是送死,却非去不可的悲凉像一根一根的银针一样,深深的刺伤了杜甫,于是《兵车行》都了一句话“尘埃不见咸阳桥”。……康河上康桥的妩媚,蛟河上赵洲桥的华丽,永定河上泸沟桥的自然,西湖断桥的忧郁……时常想起这些桥的名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桥给了我清逸的心情。清逸中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去寻访这些早已被历史风化的桥梁,仅仅因为它们美丽?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在寻诗,寻找文化的历程,寻觅古代文人那褪色的青衫。童年时候我们自己把这些桥想象得过于完美,我们便利用这些桥梁返回远古,去感悟文人墨客的心境。桥与文人的魔力,竟然能把那些冷僻的角落,变成人们梦幻的对象。那是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艰难,它有着诉不尽的苦,无人倾听,只有默默的流泪。一滴,两滴……文人们便把这些泪珠,铭刻在心底,然后铭刻在桥上。这些桥,这些诗句,蕴涵着中华文化的见证。去走,去品,就像对那一部分文化的实地探访。600字 初三 书信
-
文人与政治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大批文人趋向于考取功名,至于是否真的“兼济天下”,也真难说。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君王枉把平陈乐,换的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诗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政治家因为种种原因囿于政党立场、时势使然为了政治生涯的继续纵然博古通今也难免“顾全大局”。所谓“大局”为了统治阶级、所在朋党牟利的,也自然不在少数了。说到文人,就不得不提文学。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一种风度。”我以为,文学也是一种风度。更广义而言,是一种气象。这并不在于太白写了多少诗歌亦或退之写了什么篇章,更不在于作协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与保证。而在于社会民生,在与老一辈人口耳相传中。而文人,也正是文学的传播者、发扬光大者。文学是文化的积淀,因为纯粹文人的不可行性,文化则成了更现实的点。随性二字,在文人身上得到很大程度的一个体现。柳七可为众名姬春风而吊之,谓“上风流家”,陶潜可归隐南山东篱采菊自此不问世事纷扰。其实本质都是随性,饥则食思则歌,怡然自得,羽化而登仙。在政治家身上体现更多的,李宗吾先生一言蔽之曰“厚黑”。所谓“厚”,即“面厚”,“黑”,即“心黑”。着实不契合随行一词。文人泼墨挥毫肆意不顾“乌台诗案”,政治家连喉舌都是机械麻木——为了权衡势力,为了争权夺利在政坛占据主导地位。文学只是他们手上的选票。其实古往今来,文人与政治家的界限也日趋模糊,甚至聊胜于无。今天也不乏学者教授登上政治舞台,政治家写书传播所谓“正能量”。更早的是在春秋,孔子提出“王道”的思想,尽管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王道,可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是支配着控制着大批的中国文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入朝为官的学说更是深入人心,履被仿效。做政治家搞朝政的文人可是多之又多,这非但没有为政治镀上一层浪漫主义的光晕,还拉低的文学的“格”。在当今物欲横流、波诡云涌的社会更是普遍存在。一个领导人,写了几句诗,变成了“著名文学家”连闲扯也都“寄寓着旷古忧思,抒发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向往。”可笑矣,亦可悲。在此,我谨呼吁文人专心治学,莫谈政治。让文学单纯一点,让文学不再政治化。800字 初三 散文
-
你只是一个神经病。真的很可惜,你不是什么大人物。是的。你够悲剧的了。好像是个神经病。清晨,打开窗户,一阵清新的空气吹了进来,在空调间里待久了的我们会感到崩溃,甚至窒息于其中。难以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自己没有想得那么多,有时自己还想得那么那么封建。我的思想够白痴的。自己生的很早也。是的,现在科技哪有多么的发达啊,那么早就活了下来,那我还想看看以后的发展,就像机器人全操控,而自己可以舒舒服服的,那样岂不是更加好吗。我有点像是做白日梦,可是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也不能确定2012是否发生,但是最开始我是相信的,他们说圣经里面有听到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半信半疑,地球离爆炸的时间还远着呢。貌似还有几亿年,那自己为何又那么的担心呢,应该想着还早还早,那么长的时间中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岁月催人老。小时候的事情历历在目。还记得自己跟着奶奶在院子里喂牛。还记得自己跟着爷爷在路边上种树。还记得自己跟着妈妈在麦田里待兔。这些事情都是真的,还有印象呢。只能说明咱的记忆力太好了。哈哈。这三个事情里面最让我难忘的是最后一个。就好像还有一幅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和姐姐,妈妈在那块麦田中,妈妈在收割着,我和姐姐在旁边的树下歇凉呢。可是过了一会儿,有一个灰色兔子蹦蹦跳跳地跑到了树的下面,我和姐姐一激动就跑过去追它了,后来更加的激动了,我拿着衣服去笼住他,现在发现自己很傻,因为兔子毕竟都那么大,衣服小小的,怎么会拿得下呢。妈妈笑着说我很可爱。囧了。就是这样。哎呀。自己仿佛真的有病。或许可以排泄出来一些什么东西吧。真的。你就只是一个神经病罢了。650字 初一 叙事
-
文人我如何也无法想像,一个生活并不宽裕的人,如何能够写出一千五百多首诗句,并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具有史诗意义的巨作,我更想像不出,当年的大诗人怎样生活在成都郊外的草堂里,秋风秋雨中,吟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在当世之时,地位并不高贵,声名并不显赫,生活的压力对于诗人而言,是个大问题,他是现实的,他不能像达官显贵那样悠闲地在自家的庭院里散步,也不能像太白那样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也许并没有想到用自己的诗歌去换点什么,不能像自己的祖父那样恃才狂傲,他面对的只是不间冷冰冰的草堂,一所简简单单的茅屋。我们并不因为他的穷困潦倒去反衬他的伟大,更不必说伟大的艺术家多是穷困的、清高的,我想我们应该去赞美的是那样的一个时代,国力强盛的唐帝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皆的作诗的习惯,诗人不是一种职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青莲的诗句中体验到了唐人的浪漫,又从子美的诗句中感受到了生活中无限的苍凉,一个伟大的时代浓缩在二个人的诗句中,更准确地说,浓缩在唐诗三百首中,而杜甫,无疑是其中最为浓重的一笔。一场安史之乱,唐帝国的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诗从从盛唐中一路走来,历经三代,饱经苍桑,生活的无奈与寂落溢于诗表,而从这些诗句中,我们更看到了诗人伟大的人格,穷困潦倒而心系天下,中国文人向来有心系天下的宏愿,但生活困苦而依旧可以守此志愿,少之又少,或许只有子美与陶子了吧,而这也正是他引起后世文人共鸣的原因之一,后世像尊崇圣人一样推宠杜甫,其伟大的人格精神是其中重要原因,理学宗师朱熹更是将之与诸葛亮、范仲淹、颜真卿、韩愈并称为中国五君子,尽管在中国传统思想领域,人人皆可以为圣贤,但真正可成为圣贤的民间人士除了子美估计找不出别的人了吧。中国人自古喜欢诗歌,从诗经到汉赋,从汉赋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哪个不是文学史上的奇葩,在诗的世界里,我们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推崇的仙人、圣人。现在成都的杜甫草堂是经过数次重建、多次修复后的现状,包括解放后的大规模扩建,到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博务馆,但是当年的草堂也许根不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现在的草堂早不是当年的草堂了,现在的草堂或许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能让我们无限联想的纪念堂,而最为真实的是这块地方,这个当年杜甫生活过的地方,因为诗人的许多作品都出自这个地方,诗人在这里生活了五年之久,相对于漂泊的诗人而言,这已是相当长了,于是后人,尤其是文人更将这个地方奉为“圣地”。900字 高一 叙事
-
文人杀鸡文人杀鸡特别让武夫耻笑,刀提在半空里,哆嗦着,磨蹭着,迟迟下不了手,对鸡和自己都是一种折磨。文人常被讥为妇人之仁,杀鸡大概是最好的佐证。前几日,家里的一只母鸡暴死,母亲说要立刻放血,时间一长就吃不了了,我最爱吃鸡肉,杀鸡却是头一次,心里惴惴的。由鸡窝里取鸡的死尸,旁边一只大公鸡不答应,脖颈的毛立起来,直啄我的手,我猜想着,那死的一定是他的“妻”吧,他心情一定悲痛之至,就自己先心虚了,好象我是刽子手似的,杀了他的妻,还要吃他的妻的肉,啃他的妻的骨头。后来一想,鸡终究是鸡,是鸡就得被人杀、被人吃,人吃鸡是天经地义的,何况我历来是最爱吃鸡的。于是胆子大了,由鸡笼里扯出它来,大公鸡疯了似的,从鸡窝里飞出,扇着一对大翅膀朝我扑过来,我急忙扔掉手里的鸡,它才停下来,眼睛死死地盯着我的手,我不敢动。母亲过来帮我,提着小木棍拦在公鸡和我之间,公鸡跳起来,立刻遭到小木棍的袭击,我则飞快地提了死鸡离开,倒了一大盆开水,将它扔在了冒着热气的开水里。我心跳的利害,怕她的“丈夫”会再反扑过来,但他终于没再过来,远远地立在那,看着我将他的“妻”褪去毛,剖开肚皮,挖出内脏……我的手颤抖着,心狂跳,不敢再看他的眼睛。鸡做熟了之后,我一点味口也没有。过了一个月,一次喂鸡时,发现大公鸡双脚鲜血淋淋,以为是与其他的鸡斗耍时被啄的,没在意,谁知第二天回来,母亲就告诉我:“那一只大公鸡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不知怎么就死了。”我跑到鸡舍旁,母亲已经把它的尸体由鸡舍里取出,放在地上,它的头软软地耷拉在地面上,硕大的身体还有微热,两只腿健壮有力,爪子上还留着血的斑痕,我不敢再看它,悲伤笼罩了我的全身。我用一只袋子装了它的尸体,等到天完全黑了,带上铁锹,在外面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掩土埋了。回来的路上,我想对一只鸡已经仁至义尽了,谁知更加放不下,不知道他是真得了什么怪病,还是因他的“妻”的死,悲愤交加,郁郁而终。我总是愿意相信后者,那是一个多么有情义的大公鸡啊。唉,这就是文人杀鸡,总觉得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800字 高三 叙事
-
只.你鼠标茫然地敲击着,浏览着我的文,看着我的作文本从薄到厚,一点一滴全都在这个作文本中,这里有我的泪水,曾经的曾经,欢笑与泪水编织的花篮,承载了我的点点滴滴,每一点都是我最珍贵的宝贝……眼睛注视着电脑屏幕,一篇篇文章,仔细地读下去,好像觉得我变了,从原来的乖乖女,变成叛逆的大“刺猬”(^_^),真的变了,从雪变成了冰,更硬了,好像什么都不怕。…… 不经心地点开了“j,生日快乐”这篇文,心中不由得泛起一层层伤感的微波。曾经的他,我好像真的忘记了,脑袋里关于他的梦完全醒了,而且是大梦初醒一般。 看到了那时幼稚的我,真的好幼稚,现在才明白,他对我真的没有那个重要,失去了他,好像并没有迷失了自我,也许我把他想得对我太重要了吧,他或许只是我人生道路中的一个让我铭记最深的人吧,也或许明天我就把他忘了吧,反正,在我心灵最深的记忆里,有过这个人,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就会将忘记吧 当我泪水纵横时,他是快乐的 但我快乐时,也许他是泪水纵横吧 反正,现在的我,只属于咔咔 我只爱他啊400字 初一 叙事
-
去的只是你吗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活着每天要面对很多繁琐的事情,今天有不愉快的事情,说不定明天跟糟糕,那既然活着这么累,那干嘛要活着……有时候,我又想,一个人有繁琐的事情有亲人和你分担,有再大的困难,有朋友和你一起承担,那还会有什么不愉快呢,但是,如果你真的选择了通向天国的路,你会后悔吗?答案是“会”,是绝对会,你在临死的边缘徘徊时,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死,这样你就会解脱了,你就不用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了,你就不用再为以后的事在烦恼了,可是,你的亲人呢,你的朋友呢,和你一起上过学的同学呢,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呢,你的父母要怎么活下去,这些你根本没有想过,还好只是想,如果你因为又无法承受的压力而学则结束自己生命的话,那只能证明你是个自私自立的混蛋。这样和你说吧,我有一个小学的同学,一个女同学,很开朗,现在毕业两年了,我们一次面都没见过,就这样一个清清纯纯的女孩,在人人都高高兴兴过节的时候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自尽,走了,不知道还沉你心里是则样想的,总之我听到后心里第一感觉就是难过,除了难过就是难过,等我冷静下来,我的感觉就是:混蛋,不值得人同情,你是走了,走得那么洒脱,可是你知不知道你把你父母包括我的心都带走了你凭什么让我们觉得亏欠你,又凭什么浪费我们的眼泪,我们的感情来为你难过,你不配,眼泪过后你只会受到我们的责骂,这是你应该得到的,为你所做的事情应承受的后果……但最后,其实我还是会为她难过,为她流眼泪,我还是会想她,觉得亏欠她,这样是因为我爱她,所有关心他的人,我们都爱他,我们愿意给予她这种爱,可是,事实证明,她已经再也得不带这种爱了,因为她的一时冲动,在也得不到了。所以你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别人负责,你在选择死亡的同时你要想一想,你在,你的亲情友情都在,你要是走了,即使是和你关系不好的同学也要比你在走向死亡前的痛苦还要痛苦,因为去的不只是你自己还有他们的心。750字 六年级 叙事
-
中国文人我们,都很悲哀。近期,一年一度的高考伴着风声雨声又匆匆向我们走来。十年寒窗,千声哀叹。记不起多少个日日夜夜,台灯、几案,伏案疾书,睡眼朦胧;也记不起多少次低头抬头,推算、草稿,工整做答,斗志昂扬。而现在,或许是一切都该结束了,有或许一个新的开始在等待。站在这繁忙的年月间,让沧桑的目光穿过喧嚣的街市间拥挤的肩头,穿过百年来一台台已经凝固的悲剧和戏剧,一声声已经蒸发的低吟和高喊。搭乘着历史奔袭的列车,直接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儿,一群长袍青衫的失意文人还在高谈阔论,仰天悲嚎。想着这种考试的选拔制度,不过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不就是评测一点能力技巧。竟然能炒得这么热,闹得这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然而,那些曾经失意的文人们,纵然是屡战屡败,却依然执着地,一生穿行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一次次的科考,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重来。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有人”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那些高中的自然是一举成名,飞黄腾达。而热闹之后,繁忙之后,谁来记忆那些落地的考生,他们心里的悲凉,谁又知道。当得意的马蹄在身边窜过,喧天的鼓乐在耳畔鸣响,得胜者的名字在街市间哄传,轻视的目光在四周游荡,他们不得不低头叹息了。他们颓唐地回到旅舍,旅舍里,昨天还客气地拱手相向的邻居成了新科进士,仆役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点行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不悲哀。于是,他们无奈地把自己关在房里,提笔欲抒,却只写下一串苦涩的字眼“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赵嘏)”。李频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王建说“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考生们总是或多或少的被寄托着家族使命和责任,因此科举得失也就成为一种牵连家庭、亲族、故乡、姓氏荣辱的宏大社会命题,远不是个人的事了。而一个落第者要回家,不管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家属,在心里上都是千难万难的。今天,多少考生,一届又一届,多少复读生,一次又一次,不也正有意无意中延续了古代文人们的悲哀吗?我们的课本里还保留着《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些悲惨文人的故事,各地的戏曲舞台上也还有《琵琶记》和《秦香莲》,虽然是在批判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但又何曾没有在影射今天的应试考试呢?这些种种的悲剧和滑稽,我们不能不说:由一代又一代中国古代政治家们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科举制度,由于展开方式的严重失度,从一开始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恶果。这种恶果比其他恶果更关及民族的命运,因为这里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急剧退化。科举制度实行之后,中国的任何一个男孩子从发蒙识字开始就知道要把科举考试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除了不多的少年及第外,他们都将为这种考试度过漫长的年月。不知道当年升沉于落第和及第狂潮中的书生,有几个曾突然领悟到科举对自己的人格损害?但一定有人曾觉醒过。只是这种由巨大的政治权力所支撑的国家行为,怎么会被少数明白人的抱怨所阻遏呢?而这少数明白人的明白,又能到什么程度呢?科举制度在人格构建上的诸多弊端,至少不可能被当时的决策者彻底洞悉。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从科举的路途而踏上高位的,无法看透自己和同道们身上的根本性隐疾,但是他们却感到了科举制度所遇到的麻烦。就像一屋子喝醉的人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喝醉了,只感到桌面的倾斜、杯盘的摇晃。他们开始整治科举制度,只在具体操作规程上着眼,出了很多新点子,又遇到很多新障碍,消消停停千余年,终于没有走通。现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不得不寻着先辈们曾经的足迹,默默望一眼不到头的峰顶,只得又低下了头,继续无奈地向上攀爬。……窗外又开始下雨了,在这个高考的季节,或许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罢。那稀疏的雨滴,是奋斗挥洒的汗水,还是失意感慨的泪水,只有考生们自己能体会罢。“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寻着那条古老的路,我也将去走走罢,只不知踏上那条路的我,又当是怎样一番体验。还是在这里祝愿那些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祝你们好运!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
中国文人中国是一位理智的巨人,因此我们有了悠久的历史和光明的未来;中国是一位略带偏激的文人,因此我们总可以在中国历史的角落里找到一些被人有意或无意遗忘的东西,让后人一次次的评论。有人说这是一种悲哀,是的,说着话的一定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他热情,猛烈,有着几分怀才不遇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一种魅力,因为这样,中国才显得与众不同,才配得起“包罗万象”这样的成语,说这话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文人,他聪明,机警,有着几分把酒临风的得意。在中国做文人是一件辛苦的事,他们必不可少,但永远不会是高贵一族;他们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主导。真正高贵的主导者往往轻蔑地称之为“家伙”。“中国的社会里永远都不缺少泼冷水或唱高调的家伙”,既然是被称为“家伙”,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特点,也有几分鲁迅所说的“民族劣根”。中国人喜欢歌功颂德,喜欢歌舞升平。中国的文人得意时自诩为“国之精华”,失意时的逃避也粉饰为“寄情山水”。他们是中国群体中最幸运也最委屈的人,这也应该是余秋雨笔下文人“自卫和自慰”的原因。中国的文坛从不寂寞,即使是文人们被统治者仇视时,也能留下一些故事让后人传说。前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后有乾隆帝的文字狱。那些坑中的遗灰已冷,被拖出的尸体已化为黄土,人们只能在记忆中思考……当然,中国文人也有过快乐的记忆。宋朝时的士大夫们都是出色的文人,他们的文章不但有着深邃的思想,也拥有着华丽的辞藻;他们即使在一株花草前低吟时也兼顾着一颗富有哲理的心。这是文人最快乐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坛最流光溢彩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可当我们仔细回望那段历史时,是不是有一股悲哀的凉意从脚底窜起――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出身优渥的官宦人家,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为了仕途而致力于文,那么那个时代还会让后世的文人有一种快乐的怀念吗?华丽的辞藻是为了衬托深邃思想的,清丽诗篇是为了思考仕途疑惑的。后世留下“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的感叹时,我们是应该得意于前人创作的逐步成熟,还是悲哀于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中国的文人似乎永远也逃不出政治的桎梏,一半是社会的的现实,一半是文人的自愿。没有人会舍弃功名利禄,连出身草莽的西楚霸王也懂得“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道理,更何况是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呢?中国的儒学讲究的是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无权批判。有人说,中国的文坛里也有只寄情山水的人物,也有只羡慕闲云野鹤的文人,单单一个林和靖,就足有隐逸的风骨了。聪明的文人听到这话多半是会微笑的,且不论余秋雨先生早已回驳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单单看到人们都晓得这位姓林的先生,就知道他还是没有逃开“功名利禄”的一个“名”字,只不过是晚些许年罢了。我有时真的很想知道林先生对于他后世留名的想法,也不知他是否还可以心无二物的调弄素琴。坦白的说,中国的文人大都是不够坦白的,张爱玲是个例外。“出名要趁早。”这是张说的,她的坦白可见一般,作为文人,更是难得。可正是这个敢于承认自己从小就自认为是“天才”的女人,她的写作才华却从未得到过“文人们”的认可,以至于在后世的眼中她只是一个高级“琼瑶”。这是文人的失误,还是文人的妒忌?没有一个文人象张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寂静;能让自己的作品被人称赞的文人很多,但能让自己也如此传奇的文人似乎都躲不过被张的光芒掩盖的结局――只要他想和张比。文人自古就相轻,这是文人的可爱之处,也是文人的可笑之源。文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如果是为了生存而弄文的话,这样的文人是最不幸的,但无疑也是最才华横溢的。这样的文人,外国有克拉赫伯,中国有古龙。但古龙似乎更不幸,因为克拉赫伯被公认为伟大的小说家,而古龙只是一个通俗作家。他不是通俗大师,金庸是,因为古龙弄文是为了生存,而金庸不需要。古龙迷们感到痛心吗?没关系,古龙已经为自己的可悲苦笑过了。斯人已逝,只留下楚留香,谢晓风,西门吹雪等名字延续弄文生存的文人的光彩。“中国如今的文坛已经市场化了。”这是中国文人的希望,还是更深一次的泥足深陷?韩寒许久没了消息,那个自诩为天才也被世人公认为天才的少年已被人忘记了名字,留下来的只有不断“尝试”的郭靖明和喜欢无痛呻吟的张悦然。已经找到自己风格的慕容难道只看见人生中的黑暗?余秋雨退隐了,王朔也许久没“开骂”了,如今的文坛不知是热闹还是冷清。这就是如今的中国文人吗?我们是喜是悲?中国的文人,笑过,哭过;坚定过,彷徨过……那接下来,该做些什么?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你只是妓女第二天,女孩子来到学校,得知有一个新生要转来,她没有多大的反映,只是眼中闪过一丝嘲讽:看来她的敌人又来了一个。当那个新生进来是,她却楞了,是,是晰,昨天那个干净的男孩子。晰同时也发现了她,但是没有多大的反映,只是点了点头。老师要晰做她的后面,当晰经过她的旁边时,听见了一声小的不能再小的声音:“昨天,谢谢你。”晰走了过去,没有反映,但是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柔和。晰一到班级,就引起了女生的注意,并且迅速获得了好人缘。晰并不多话,但总是浅浅的笑着,可是她却发现,晰的笑意没有到达他自己的眼睛里。她想:这个男孩子的背后可能和自己一样有故事把。放学了,她做好值日背起书包准备回家,看见晰也准备回家了,见教室里空无一人,她鼓起勇气来到晰的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句:“一起回去把?”晰楞了一下,答应了。他们走在林间的小道上,她一直看着地面,不敢看晰的脸,两个人都很沉默。“桃花很漂亮呢。”晰淡淡地说。她猛地抬头,说了句:“是吗,还好吧。即使再美丽的花也会枯萎,到那时候你大概就不会这么说了。”她的眼睛里闪过嘲讽,怨恨。晰看了看她,说:“别这样好吗?”“嗯?”她很诧异“总是让自己生活在仇恨之中,你快乐吗?”晰说“仇恨,为什么这么说?”她有一点激动,但更多的是不懂。晰解释:“从见到你开始,没有见过你笑呢。”“那你呢,过分压抑自己又快乐到哪里去呢?”她冷冷地说,她好讨厌,好讨厌这种被人看穿了的感觉。“我,呵?!!!!!”晰冷笑:“我,我的生命快要结束了!”“什么,晰,你在看玩笑吗?”她一脸关心焦急的模样。“没有,我从小就有先天性心脏病,昨天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我活不过这个学期!”晰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是眼中一闪而过的痛楚却被她捕捉到了。她哭了,她在喃喃自语:“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为什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啊,不可能的,5555555555,晰,你骗我吗?”晰扶住她,轻轻的说:“不要这样子,我在有生之年可以交到你这个好朋友,我真的好欣慰,我们快乐一点好吗?就算我求你,不要这么悲观,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好朋友流泪,我们都要幸福快乐!”“晰,你骗人的,你人这么好啊?!!!!!!!!”女孩泪流满面。“别哭了,我们要快乐,我都不哭,你为什么哭呢?”晰急得团团转,他平时接触的人不多,不会安慰人,他嘻嘻一笑,说了句:“这个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吗?”“你!”女孩子不哭了,她瞪着晰。晰轻轻一笑,说:“答应我,我们都要快乐,幸福好吗?”女孩浅浅一笑,说了句“好”在那个晴天,夕阳那淡淡的余晖总算照进了女孩的信访。隔日,在班队会上,女孩请求老师给她15分钟,老师答应了。女孩在晰的眼神鼓励下上了讲台,台下有一点轰动。她清了清嗓子,说到:“同学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知道我家境不好。可是就算家境不好的人也需要朋友啊。我好想和大家一起玩,一起笑,可是大家总是排斥我,我很伤心,我不会说话,我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可是我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朋友。所以请大家不要排斥我好吗?不要让我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也变成奢求好吗?”女孩流泪了,她向大家鞠了一个躬。台下所有的嬉笑声都没有了,大家都沉默着,许久,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同学们都在卖力地鼓着掌了,也都流下眼泪。小K班长站了起来,说:“欢迎你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还有,我代表同学向你道歉,对不起。”她笑了,这是有史以来她最开心的一天。但是随后,她说:“各位同学,晰是我交的第一个好朋友。可是他得病了,绝症。我希望大家能在他有生之年让他开心,幸福好吗?”大家都愣了,随后传出了一声声的抽泣声音,大家一下子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还是答应了。接下来的这半个学期,她还有晰跟班级里的同学关系都十分融洽,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就在六月十九日那天,她接到晰的电话,晰要她马上到当初那个林荫小道来一趟。她赶了过去,晰坐在地上,脸色苍白,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水。她连忙跑过去,让晰靠在她的怀里,好让晰舒服一点:“时间到了吗?”“嗯,时间到了,我该走了!”晰咬了咬嘴唇,好让嘴唇看起来有血色一点。。“那,你还有什么愿望吗?”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一些颤抖。晰惨淡一笑:“没有了。如果还有的话……那就是……你……你要幸福哦……”她哭了,泪水落在晰的唇上,晰尝了一下,咸咸的。晰笑笑说:“乖哦。我……我们来一个约定,每当……每当晴天时,你见到太阳就是见到我,就到阳光落在你身上,那……那就是我在向你打招呼哦……”晰说完,手垂了下来在那个夏天,阳光洒落在他们的身上,晰化成天使在天上默默祝福着她……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
文人的怪癖乾隆年间,一个小镇上有个叫苏一凡的文人。这个苏一凡,不只是诗文好,更擅长鉴赏古董。任何古董到手,他一摸一敲,哪朝哪代,什么来历,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但是,大家渐渐发现苏一凡有个怪癖:再好的古董,他说出年代后,绝不看第二眼,更不会露出艳羡的神色。这不合乎鉴赏者的习惯啊。一般的鉴赏者都是古董爱好者,他们见了珍品,一定会鉴赏再三,才依依不舍地放手。一次,苏一凡去茶馆喝茶,有人认出他来,特意上前询问其中的原因。苏一凡听了,品了口茶,长声吟诵:“天机不可泄露啊。”大家互相望望,不懂其中的意思,还想继续问。苏一凡已经站起来,双手一揖,飘然离去了。大家带着一肚皮的疑问,猜测着苏一凡的意思。恰好,苏一凡的朋友曾复也在茶馆喝茶,他听了议论,淡淡一笑道:“大家别猜了,就是猜破脑袋,也难得其中奥妙。”大家听话听音,知道曾复知道内情,就忙请教:“曾兄难道知道其中的奥妙?”曾复品着茶告诉大家,自己当然知道,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大家一愣,忙问为什么。曾复说,苏一凡曾反复告诫自己,这事只有他们两人知道,千万别告诉第三个人,不然的话,两人就绝交。大家听了,更是大张着嘴,急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曾复就是摇头不说。其中一个人呵呵一笑说:“我看曾兄是在说谎,恐怕你自己也不知道真实原因吧?”曾复是有名的君子,从不说谎,听了这话,顿时急红了脸:“我什么时候说过谎?”那人一乐,继续激他:“你现在就在说谎啊,不然,你就说出来啊。”曾复显然中了那人的激将法,他神神秘秘地告诉大家,自己说出来可以,但是大家必须保密。大家一听,纷纷答应了。曾复问大家,是否知道苏一凡为什么隐居在此小镇。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曾复看了看左右,轻声地说:“因为苏一凡收藏着一件绝世古董,引起了家乡一个恶霸的觊觎,迫于无奈,只好逃到此地。”大家看曾复不像在说谎,便追问他苏一凡藏了什么宝贝,如此贵重。曾复再次左右望望,用手拢在嘴上告诉大家,是一尊瓷瓶,东坡先生烧制的瓷瓶。这些人都是读书人,都知道东坡先生的大名,他是大学者,才华横溢,但没听说他会烧制瓷器啊。曾复一笑,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先生被贬谪后,和他的儿子苏迈一起烧制瓷器解闷,由于烧制成功的极少,因此不曾见于记载,但还是流传下来了那么几件。苏一凡是他的后人,因此保留了一件。”大家都有点不相信,大家和苏一凡相处很久,没听说他是东坡先生的后人啊。曾复说,人家本来就想保密啊,哪会到处宣扬。看大家不信,曾复又说:“我亲眼见过这尊瓷瓶,上有东坡先生手笔——大苏烧制。”大家一听,都啧啧赞叹。随后,有人找到苏一凡,希望欣赏一下东坡先生的瓷瓶。苏一凡一听,忙连连摇头说:“绝无此瓷,都是曾复谎言欺众。”他气得写信和曾复绝交,说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不配做自己的朋友。曾复接到信,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把信撕得粉碎。第二天一早,苏一凡正在家里饮茶,本县周县令坐着轿子来访。一杯茶后,周县令直接说明来意:“听说先生有一件古董,能不能让本官鉴赏一番?”他见苏一凡摇头否认,又略带深意地说,“先生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宝物放在家中,并不是好事。”苏一凡淡淡地回答道:“没有宝物,又何来好坏之说呢?”周县令不再多说,一拂袖子走了。当晚,一群差役气势汹汹地冲进苏一凡家,不容分说,捆上他就走。到了县衙,苏一凡才清楚,自己被人告了。告状人声称,自己家最近遭贼偷窃,丢失一尊东坡手制瓷瓶。周县令说完,拿出状纸扔在苏一凡面前。苏一凡一看字迹,大叫道:“是曾复写的,他在诬告我。”周县令冷冷一笑:“拿出瓷瓶便放了你,不然的话,就以盗贼论处。”苏一凡望着周县令嘿嘿冷笑,一言不发。无奈之下,周县令一挥手,带着一群差役亲自去苏一凡家搜索,但掘地三尺也没找到那件古董。就在周县令垂头丧气,准备打道回府时,曾复来了,他带着周县令他们来到书斋,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前,朝画旁一枚钉子上轻轻一按,那幅画缓缓移开,后面竟然出现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个精巧的檀木盒子。打开盒子,一尊瓷瓶赫然在目,莹润如玉。周县令急忙拿起瓷瓶一看,瓶底果然有“大苏烧制”的字样,不由得大喜,对曾复道:“当今皇上十分喜爱东坡先生的遗物,如果得到这尊瓷瓶,定会龙颜大悦的。”曾复满脸堆笑,说:“大人献上瓷瓶,一定会平步青云的,到时,千万要提携学生啊。”周县令乐得哈哈大笑,连连说:“一定,一定!”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抱着瓷瓶,坐上轿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后来,大家都传开了,苏一凡入狱之事,是他的好朋友曾复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巴结那个爱搜刮民脂民膏的周县令,为自己出仕做准备。一时间,大家都咒骂曾复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曾复却得意洋洋的,整天去茶馆喝茶,等着自己的喜讯。几天后,曾复正在茶馆饮早茶,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周县令被打入大牢了。原来,周县令献给乾隆的并不是什么东坡手制瓷,而是一件赝品。乾隆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准备秋后问斩。人们听了,纷纷奔走相告。周县令入狱后,苏一凡被放了出来。大家料定,这次苏一凡一出来,一定会去找曾复算账。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苏一凡出狱那天,曾复居然主动去迎接他。两人见面后,曾复对苏一凡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苏兄,受苦了。“苏一凡一笑,摇着头道:“为百姓除去贪官,我受点苦又何足挂齿?倒是曾兄背负一身骂名,你受委屈了。”说完,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大家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朝他们赞赏地说:“高,实在是高!”1200字以上
-
文人的美文人有大美,墨赠灵珠妹。人在世上走,风雨一程霜雪又一程,踏过生命的经途,总会有几段难忘的美丽让我们铭记。这种美可以是自然美、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与伤怀美。若说美是上天厚赠的礼物,我们且把文人称作是这些美的记录者。文人与美有着数不清的纠葛。文人爱写作,善美心中藏,偶尔文思兴起时,总会忍不住挥毫指点;情至沉醉处,也会忍不住的忘我流连。古时,文人驱车采风、踏青策马,诗情喷涌下便能成就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如今,文人端坐书案、屏观天下,方寸空间中也会有鲤鱼过江般的驰骋纵横。悲悯感怀,谱《楚辞》、《史记》是文人引类譬喻孤苦忧愤的伤怀美;临水而歌,咏《诗经》、《汉赋》是文人情致脱俗铺陈推新的艺术美;安枕而卧,诵《论语》、《春秋》是文人之乎者也褒贬世俗的生活美;意浮天外,窥《老子》、《庄子》是文人意象旷达清静无为的自然美。无美则难立文,无文则难济天下。纵观历史潮流,每一个年代的崛起都离不开文字的恣行,每一个时期的烙印都离不开文字的框架,若说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必备条件,那么文人与文字的通行则是一个时代繁盛的象征。循规蹈矩也好,文思怪诞也罢,没有哪个文人会置美于不顾,立文者心必存美,反之岂不成了画饼充饥的痛苦……唯存大美乃可慈悲,无习九思不以君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讲究五行八卦,其间错综复杂深奥难明,不作详说。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对文人而言,只有先参五行方可立文。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即是万物之母,也即是美之源。这是个需要阐明,并且谨记的问题。文至此句,也许有人心里将要发问,你写的是文人的美,扯到君子干什么?这算什么事儿呢?君可知,最是书香怡神啊,古来多少奇葩,现下几多豪杰,你是独领风潮的鳌头,他是一枝独秀的骚客,不尽数的总是掌舵前行的先驱者。闲话莫说,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文人的生平呢?而文人与君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看官莫急,放眼瀚海滔滔,苍茫渊深,中华典籍滚如狼烟,且待在下慢慢道来,以求沧海掬水,取之点滴。这君子不一定就是文人,但文人一定得是君子。隋朝著名诗人杨素,有让却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佳话,时下有金岳霖舍爱林徽因,甘愿孤身终老寂寞一生的美传。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文人何逊乎?要做文人,先做君子,君子所具备的品格与操节,文人当一丝不落,反而要更加完善并修持自身的品性。敢称自己是文人,那你就要经得住世人考盘的眼光,那你就要经得起世俗暗礁的拷打,过得了这斩马关,你,就是最美的。三国时期,魏曹丕曾言:“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人醉墨留香的前提下,必有一颗认识美、欣赏美及追求美的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美,继而创造美。但是,文人知道,对于美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见解与诠释,而真正的文人是不会排除异己,唯我而尊的。文人对于美的品味各有不同。君可见,蒲松龄浸淫鬼诞,郑板桥善画兰竹,曹雪芹大旨谈情,王国维人间词话;君可见,油盐酱醋皆是料,风霜雨雪尽其妙,春花秋月俱美景,梅兰竹菊各娉婷。一切来源于美的思想都不应该打击,一切纯洁的物事都不应该玷污,不拘一格出真知,百花争艳才是春呐。以己之准,苛世人同则者,心中并无大美;以自我感知的美,令百家同尊者,不是真正的文人。心存此念者,与假酸儒,伪道学何异?作为文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偏爱与执着追求,而对于另类风格下的另类内涵,是否应该在“求同”的前提下而“存异”呢?区区不才,只喜搬弄几本典籍,闲来翻阅。每当走进文人留下的墨香中,读着那些各有千秋,刚柔并济般的文字,便似与多位充满智慧的圣贤隔空对话,体味人生百态,尘世冷暖,让人感觉到那么的亲切与儒雅。若说文人如云片片,何事晓言分说,待化雨滴落,润紫尘灿烂,那么文人的心则是一颗沉默的水晶。初念学堂时,我也就五岁。我不知道母亲要把我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弱小的心湖像几只点水的蜻蜓在闹,扑腾扑腾地不安分起来。母亲拉着我,拿着小书包向前面走去,我则在后面用手指缠绕着衣角不知所措地跟随着。我知道今后我将在这个地方度过一段很长远的时光,伴着郎朗的读书声,开始我的求知路。先生在讲台念一句,我跟着读一句,渐渐地,我知晓了文字,渐渐地,我了解了人文。懵懵懂懂的我,意识懵懵懂懂的清晰,我知道,书本中记载的东西离我很远很远,但我不知道,写东西的人去了何处,会不会被我惊醒。只有这些如汲甘露、开胸启智的文字,如一颗沉默的水晶般,照亮了我年少的梦……文人心中的美是寂寞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四季的风雨也在不断的更迭。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文人的了解也从最初的表象渐渐深入到了内涵。文人的一生都有着寂寞的经历,相对漫长的岁月来说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心却寂寞了一辈子。我知道,这种寂寞可以令文人用生花妙笔写意尘世的种种,但是心中会有很多话,却又无从诉说。随着岁月的迁流,文人心中的寂寞便会尤为厚重。天色正浓,风声入耳。萧条的季节里,文人总是会站在一旁,呆呆地眺望着天空远去的雁影,直至日落西山残红,直至夜来凉月初升。文人与美,长话短说;文人与我,不说也罢。当岁月飘落了花满径,当时光消退了人事休,还有文人的笔墨,可以在寂寞的回望中相得益彰已然足够。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