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读书
教育家最近杨叔子说他的学生如果过不了《论语》和《老子》的关就不能从他那里毕业,因为他希望学生应该多读人文书籍。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也不敢妄加推测,姑且断章取义胡诌一番。
我心有疑惑,为什么非得要过《论语》和《老子》呢?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人文着作何其之多,难道非得是这两本不可吗?倘使学生读了《庄子》、《孟子》、《韩非子》等等,可偏偏不愿意读《老子》,过不了《老子》的考试,难道也不能毕业吗?这自然是比较偏激的假设,但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学生没有读书的自由行,至少得被迫去读一些书。然而,我认为,即便是经典作品也不应强迫学生去阅读,更不能以考试来作为硬性规则,须知,中国学生向来是擅长考试的,设置几道题目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效果甚微,反而可能引发学生对经典的反感,适得其反。
之所以对读书有话要说,不单是因为杨教授一句话,更是因为屡屡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类似的言论,专家们纷纷发言担忧学生阅读现状,然而话说到最后无非是一句号召之类,毫无意义。
前面提到学生读书没有自由兴许在某些地方有些夸张,但,我想,在初中和高中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初中高中的老师之前是以学习的名义禁止学生阅读“闲书”,而后又有语文老师以作文的名义号召学生多背诵唐诗宋词,所以十七岁以前,除了j教参,我所看之书甚少,对书的概念了解甚浅,根本就没有什么读书的兴趣,为何?我所看的书不是教科书上几篇严肃深奥的文章,就是很多我无法理解美在何处的诗文,如此下来,我何以爱上读书?当然,这只是最初,我更开始从心底立反感阅读老师专家所推荐的经典作品,比如“中学生必读书目”,“必读”?为何必读?我偏偏不读!
这样的想法自然是不妥当,但是,如果站在人的思维的角度来看,形成这样的思维是没有任何过错的,而且,存在这样心理的人数众多,如果非得追究这种心理的问题,那只能说此人太不“人性”。
林语堂曾在《论读书》一文中提到“读书万不可强读,强读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义”,他也说明了理由:人之气质各有不同,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迟来可能是毒质,硬着头皮读书自然无效。这大概是解放之前的文章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专家们似乎忘却了研究这一点。在这篇文章立,林语堂引用了萧伯纳的一句话:“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知识因为学生时代被强迫背诵留下的恶果。”如此看来,我反对阅读经典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唐诗宋词不是学生的错,至少主要不是学生的错。打个简单的比方,旅游的人走错了路,是怪追究导游的责任还是游客的责任?
其实,读什么书本是个人的事情,可偏僻那有人怀着善意想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少走弯路,然而又忘记了“好书”的概念是不确定了,一些书在自己看来是好的,在他人看来兴许就不是了,毕竟阅读需要性格、年龄、阅历、心智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如果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种善意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在萌芽上看到王岱老师(山东省实验中学教研主张,中国教师写作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自己教导学生,对喜欢经济的推荐《新经济》、《南风窗》、《战略与管理》等,对哲学感兴趣的推荐《苏菲的世界》、《顾准文集》……推荐学生既喜欢看又看得懂,而且有一定作用的书,这才是真正的善意。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但,这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教育的问题已经拖沓了几十年了,比如林语堂在民国时期就提到了背诵的问题,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如此,而今,连教育体制维护者的老师也常常说教育制度如何如何有问题,可是问题仍然存在,故而说明,最重要的还是人的问题。
当然,我只是个学生。
我家的“虫”爷爷
网虫
我的爷爷是一条虫,可不是大自然里的虫虫,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大网虫。爷爷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下棋、打牌。有一次,我们都吃饭了,爷爷还在网上下棋,嘴里还喊着:“又走了一步臭棋。”我大声地喊:“爷爷,爷爷,吃饭了。”喊了三四声,爷爷像没有听到一样,还在玩电脑。
瞌睡虫
每天吃完饭后,爷爷就打开电视机,坐在藤椅上呼呼大睡。有一回,我看见他睡得正香,趁机抢了遥控器,刚换了自己喜欢看的金鹰卡通。爷爷就立刻坐了起来,气呼呼地问:“谁动了我的电视?”等他调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后,又呼呼大睡了。真不知道是爷爷看电视,还是电视看爷爷。爸爸笑爷爷把电视当成催眠曲了,我们笑着点点头。
这就是我的“虫”爷爷,你们喜欢吗?
相关推荐
-
也说“中庸”中国人是一定得说“中庸”的,因为“中庸”是国人历来信奉的立身处世之道。一般认为,做人做事不求最好,也不求落在最后,中不溜即可。大家好像已经达成默契和共识,共同追求一种其乐融融的盛世太平。从本质上说,这样只求其表的理解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小农小市民意识。说严重点,就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精致利己主义思想,是一种没有敢为天下先和开拓进取精神的无稽扯淡。如果一味追求“不出乱子”地“中庸”下去也就罢了但国人们有时又不“中庸”,甚至义愤填膺起来,尤其是当未关系却又关系到自身利益时,键盘侠和喷子们跳将出来,指手画脚,口诛笔伐。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是从不缺新闻秦材的。范冰冰“偷税事件”全国瞩目,自然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且不说冯小刚和崔永元的恩恩怨怨,单说数字“8个亿”,就够人们掰起手指头和脚趾头、启动毕生数学知识算上好几个月的了,从而得出一-连串骇人听闻的结论并街头巷尾热议起来。当再深挖出明星们的天价出场费和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时,人们就更不“中庸”了,坐不住了,吵嚷起来,骂娘起来,一个个成了侠客,成了义士。再对比了自己的工资收入之后,陡升万念俱灰、看破红尘之意,对自己的平凡和卑微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恨自己不是“赵冰冰钱冰冰孙冰冰李冰冰”。如若真换成了自己,也不一定能抵挡得了范冰冰的美艳和成百上千亿金钱的诱惑吧。我若为王,情势或许更甚。这是一种畸形的“中庸”,变态的“中庸”,是一种心理扭曲极度不平衡的自私自利表现。何为“中庸”?字典解释为“中不偏,庸不易”,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还解释为“中正、平和”,指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还解释为“中,好;庸同用,中用”指人不仅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论语庸也》也有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可见,我们严重曲解了先人的思想,甚至在南辕北辙的道路上背道而驰很远了。以求其表,不求其内核的浅尝辄止的平庸之态,甚至以己昏昏亦使人昏昏了。蒋介石,名中正。成王败寇其是非尚且不谈,其名“中正”,足见其立身处世之原则,有“中庸”遗风。当南京沦陷,多数国民党主和,中正力排众议:“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当日军攻打到重庆,在外国使馆都准备彻底撤侨的情况下,中正表示“死守重庆,和重庆共存亡”,拒绝再迁都。当准备借外;力反攻大陆时,中正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中国事自可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当毛泽东决策的最后一仗一-解放军南征西沙群岛时,中正默许解放军顺利通过台湾海峡。连毛泽东都笑谈:“蒋先生还是讲民族大义的!”蒋毛二人虽未能‘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笑泯恩仇”,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上,却表现得惊人一致。反观当今世风日下,为一“利”字萦绕而曲解传统精髓,对自身权益所受的侵害却茫然不觉,混混沌沌。还是拿“税”来说事吧。税收是任何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人问:那关我什么事?楼倒了桥塌了路陷了,油有毒奶粉有毒疫苗有毒,也与我不相干,我没有碰到呀?甚至还会疑惑“我交税了吗”。殊不知,我们的工资是交税的,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住的房子、开的车子、吃的粮食,所买的商品和消费的东西都是含税的:我们都是纳税人和当事人啊!而当我们的权益如此这般受到损害时,更多的国人却选择“中庸”,保持沉默,心里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自有人出来解决问题的。长此以往,最后只会落得恶人当道、好人遭殃而万马齐喑的局面了。不要再痴迷于讨论范冰冰是“漏税”还是“漏睡”而幸灾乐祸或是落井下石了,坚守中正,尤其是权利机关和公职人员,秉正直正义之心,有位而有为,秦位而行。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不再单靠民间个人和媒体的力量来揭露社会不公和黑暗了。否则,表面一团和气的虚假繁荣,终究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坚守中正正义,民方可富,国方能昌。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也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上任要“烧”出“三把火”,从古“烧”到今。据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时,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短时期内,连续三次用火攻占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当时,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为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泛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新老交替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规律。新干部终究要变老,老干部终究要被新一代所取代。随着县、乡两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结束,一部分新当选的领导干部怀揣着自己的为官之道和群众的希望开始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履行新的职责。新班子带来新气象,这是新形势的要求,也是老百姓的期盼。应该说,换届后的领导班子希望快出政绩、多出政绩无可厚非,希望树立形象,尽快得到群众的认可也属正常。的确,新干部有新策略,新规划,不可避免的要取缔一些陈习陋规,颁布一些新措施。此外,一些干部认为要想做出成绩就必须标新立异,走出自己独特的一条路。当前,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该不该烧“三把火”、怎样才能烧好“三把火”呢?这“头三把火”意义非凡,旨在号召我们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要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树立领导权威。要有“火烧博望”的勇气,对一切不利于集体发展和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坚决制止,举火烧出隔断;要有“火烧赤壁”的才气,集中智慧,巧借东风,用头脑风暴去助力工作的推行,以严苛不苟的态度去做好下属的管理;要有“薪火相传”的大气,对于前任遗留下来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要敢于沿袭,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要继续重用。只有观点鲜明的烧这“三把火”才能熔炼出精华,焚尽其糟粕。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做好以下几点:一、把握好工作热情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搞好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拿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该不该烧“三把火”,要从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要从时代发展的现实机遇出发,要从当地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要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握住客观实际,就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因此,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思考,备好“点火”的“燃料,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合理分析形势,找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践行自己为官的承诺,才能做到进入角色快、熟悉情况深、把握重点准、突破难点巧,只有对具体工作和班子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才能找好以后工作的方向,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二、把握好改革创新和一脉相承的关系,敢于“有所不为”。在理论上,我们既坚持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勇于开拓、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又要谋划长远、一以贯之、安定民心。我们不仅要敢于突破常规、突破前人、敢为天下先,又要敢于继承前人、敢于向前人学习、敢于“有所不为”。三、把握好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密切联系群众。勇于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固然必要,但为了“烧火”而“烧火”、刻意标新立异、盲目另起炉灶,损害的必将是老百姓的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像接力跑,必须一代一代传、一棒一棒接。党和人民的事业正是在新老交替中传递延续、兴盛发展的。因此,新任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一切以事业发展为重、以群众利益为先,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唯有好的经验做法不断积累沉淀,党的事业才会在继承中不断向前。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剩余17%未读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也说交流现在有许多人,许多单位,缺乏交流。毋庸讳言,与人交流也好,与社会相处也罢,我们应大声疾呼:理应交流,加强交流。英国南部有两种鸟——山雀、知更鸟。它们生活的特点不同,山雀喜欢群居,资源共享,会啄破牛奶瓶的铅箔盖吸食送奶工人送的牛奶,且相互交流,传授技巧,共同吸食,因而其同类不断发展壮大;而知更鸟喜欢独居,互不交流,面对奶瓶盖子,啄其不破,便离去,却结果同类数量渐渐减少…由这个简单的事例可以看出,那些闭关自守,把自己或单位同外界隔绝的人,难道从中不受到启发和有所感悟吗?诚然,形如知更鸟的人,或许有其一套理论:现在是竞争时代,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交流给他人,岂不是助别人来战胜自己吗?或许缺乏一定的大度,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担心自己的“秘”不成“秘”。或许,持一井蛙之见,自认为高人一等,与他人无交流可言,如此等等。其实,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增强交流,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再者,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担心别人胜过自己,难道不等于催己奋发,对自己是一种鞭策激励吗?正如山雀重视交流而使其群体壮大,知更鸟怕交流而灭绝是同样道理吗?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昌盛,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各民族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我们应在交流上求得并达成共识,加强交流、学习和探讨,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族振兴建设才会极目千里、更上层楼。5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也说“拿来主义”我们中国人向来崇尚礼尚往来,但是,近百年来,我国从世界上拿来了什么?有为世界奉献了什么?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的法杖远远落后于世界。我国的经济文化都无法与欧美相提并论。建国以后,我们的国家建设曾依赖前苏联的技术支持。建国以后,毛主席倡导我们独立自主自里根生,但是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世界上学到了不上东西,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我们建立的自己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的导弹技术、核技术的奠基人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海归派,他们从国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使我们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一句话,中国的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的帮助。我们靠“拿来主义”走向了富强。我们从世界上拿来了不少东西,可是我们为世界奉献了什么呢?回顾历史,我国的近代史上贡献给世界的东西,微乎其微。唐代,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可千百年之后,我们大大落后于世界。我们的社会赖以发展的东西大多都是来自西方。欧洲北美的技术领先于世界,我们只好用自己的血汗钱去购买别人的技术,我们用几吨的小麦换日本的一架小小的照相机,我们一直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一个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民族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能不感到羞愧吗?为了贡献于世界,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注重发展创新,让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创新的名族,让我们的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让世界到我们这里来拿最先进的技术。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宗,无愧于世界。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自豪的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高三:汝宗兴6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也说“拿来主义”作文我们中国人向来崇尚礼尚往来,但是,近百年来,我国从世界上拿来了什么?有为世界奉献了什么?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的法杖远远落后于世界。我国的经济文化都无法与欧美相提并论。建国以后,我们的国家建设曾依赖前苏联的技术支持。建国以后,毛主席倡导我们独立自主自里根生,但是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世界上学到了不上东西,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我们建立的自己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的导弹技术、核技术的奠基人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海归派,他们从国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使我们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一句话,中国的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的帮助。我们靠“拿来主义”走向了富强。我们从世界上拿来了不少东西,可是我们为世界奉献了什么呢?回顾历史,我国的近代史上贡献给世界的东西,微乎其微。唐代,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可千百年之后,我们大大落后于世界。我们的社会赖以发展的东西大多都是来自西方。欧洲北美的技术领先于世界,我们只好用自己的血汗钱去购买别人的技术,我们用几吨的小麦换日本的一架小小的照相机,我们一直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一个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民族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能不感到羞愧吗?为了贡献于世界,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注重发展创新,让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创新的名族,让我们的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让世界到我们这里来拿最先进的技术。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宗,无愧于世界。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自豪的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高三:汝宗兴650字 高三 议论文
-
说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曾发出如此深体会的感受。“多读好书还不好,什么好?”这是冰心话后我的感受。确实,读书是好。我个人认为,生活中,人五岁认知,八岁读故事,十二岁有些许感受,二十岁则深有体会,中年更不用说。读书,可陶冶情操,培养毅力,增加知识面。在读《水浒传》时,我就想像自己就是那统领水泊梁山的宋江,呵,多威武。想像自己是那足智多谋、可比孔明的吴用,呵,多聪明……身临其境能体会更深,读得更彻。多读书,前提是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卡通?漫画?网络里无聊的言情小说?好书,不能光指文学类的。我同意文学类确是第一类好书,可好书也有对你自己有益的书。别看《聊斋》表面只是介绍一些神神鬼鬼,可读得再透彻一些,作者蒲松龄其实是借现实生活作手笔写下了这部“荒唐言”,使读者已猜到当时社会风气,八九不离十。多读书也是十分关键的。纵使你背下三国全篇,不知其他,也只是空背一场,一本书根本体现不出什么。我家书橱虽说储资丰富,也是些有用之书,但对于不想看的书,早闲置一边,而买回这样的书,只是摆摆样子,逢年过节朋友来作客,看到了这么多的书,总不忘夸上两句,弄得心里也甜蜜。总之,读书是很重要的,读书也有乐趣。人不读书,枉活!450字 初一 议论文
-
也谈读书许多文化人曾表示,会同时阅读好几本书。譬如我所见过较为夸张的,某位作家同时阅读26本书的轶事。也有许多反对的意见,指出“饭要一口一口吃,书要一本一本看”。他们的理由是:同时阅读多本书籍,内容之间会互相干扰,不利于对每一本书的宏旨的把控。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矛盾。可以说,一次阅读多本书籍,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读书心态,兴致所起,随手翻阅,兴致所归,换书续读。舒国治先生在《理想的下午》中谈及,理想的下午,其一乃是去书店信手翻阅书籍,不宜抱着一本书啃读,倒是更宜左右逢源,徜徉书海。在浪漫主义视角上,同时阅读多本书籍是合宜的。但即便在学术研究上,左右参阅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许面临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知识板块需要掌握。在网上下载了许多论文,看看摘要,看看主体的内容。然后便是按图索骥,看看参考文献中所列书目。阅读这些书目的时候,往往也是摘其精要;许多书目的精要,好比一棵树的树枝脉络。树干则是所研究的课题所对应的提纲。如是,寻得了许多方面的材料,便可把握大体的方向。而在树干的每个分支处,又有许多更加细小的分支,分支上又有树叶,树叶上又有脉络。如是,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将问题分解下去,不断地寻觅相关材料,便大体构建出了一棵树的形象。但这还是不够的。树与树之间是不同的,但成其为树的,是那不变的性质。性质需从许多树中归纳寻得。因此做研究的关键是比较阅读不同的观点。把相同主题的材料加以归拢,找出其观点的差异,逆溯寻求其预设的差异,再考察现实的情况更接近哪种预设,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严谨的学术研究,许多时候也是需要“同时阅读许多书籍”的。但所谓“并行处理”,很可能又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真的可能在同一时点上阅读两本及以上的书籍吗?显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同时阅读”的“同时”,指的是“同一个时段”。人的生命也是一个时段,时段有长有短,何必纠结到底是否同时阅读了几本书呢?不同的情境,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结果了。譬如,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时候,笔者几乎没有阅读其他名著。但究竟孰是孰非,并无定论。在读书中得到触动,形成自己的观点是最重要的。8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也谈读书读书,除了为特定的“功利”目的,更理想的状态是随心所欲。记得有位文人曾说过:读书,兴致所至,拿起书就读最好。达到这样的心态与状态,是一个读书人的不错境界。这一系列的文章,想就近年来的读书心得,谈谈以下几点: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以及读书的价值等等。读什么书,在逻辑上是起点,但准备放到后面来谈。先谈怎么读书——这也加入了这几天自己的思考以及与友人的讨论结果。世界上书籍之多,林林总总;分类之细,又难免令人望而却步。多年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被传授知识,被勒令如何思考,遵循一定的思维范式进行推演,从而得到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如何跳出这个阅读模式,真正自由地选择书籍阅读,又成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情”。这体现在,许多朋友在面临浩瀚的书海时,难免会苦于如何选择书籍加以阅读。这一点上,我比较赞同唐诺先生的观点,即:下一本书,在你现在阅读的这本书里。其实这句话已经涉及到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读什么书(如何挑选书来读),二是怎么读书。读书要善于在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延伸材料。譬如杨照先生在阅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时,会调动一系列的想象与考查之脑力。这样的读法,让杨照先生思考到村上春树的《1Q84》和奥威尔的小说《1984》的诸多联系,这之中的关键点在于,前者的日文发音同后者是相同的。那么是否面对每一部作品,我们都应采取这样的读法呢。显然,针对这个全称命题,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全称的科学命题,必定是可证伪性很强的。可证伪并不代表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我的答案是:否定。一方面原因是人的精力有限——但这仅是最不靠谱的借口,用以否定细读文本的重要性;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对阅读书目加以选择的这个行为本身,已经从逻辑前件上排除掉了不适合精读的作品,甚至也会排除一些不值得泛读的作品。当然,这是纯粹逻辑层面的考察。事实层面的考察,相信无需多言。培根说得好,有些书值得精读咀嚼,有些书翻翻就行;有些书不值得细读,看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即可。放置于当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阅读一些专业的书评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不要过度依赖书评。面临浩瀚的书海,我们的策略很多,譬如:针对某些作品,可以选择性精读,可以泛读,更可以二者结合。但不变的应该是,拿起一本书,我们的兴致。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也说平等别人告诉我,有一本书你看完后会不懂。别人告诉我,有一本书你看完后会难过。我做了,也如他们所说,领悟到了不懂、难过。不过,似乎里面还少了一种骨子里的评价,我想这可能是平等。历史老师说我们中国人大多都很喜欢悟空,毕竟我们在王权的巨大阴影之下弯腰弯得太久,似乎成了一种遗传病。鼓励站直了,许多人可能一时反而不习惯,感受不自然。精神上的依靠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于是有了悟空,有了唐僧。不过阴影的效力太大,他们仍旧脱离不了皈依佛门的结局。我为他们感到遗憾。心里急切地希望有一本描写我们心中那样英雄的书出现,所以我看到了《悟空传》。面对着一个为争取自由,率百万群妖与天庭抗衡的悟空,面对着因失忆一次又一次被愚弄的大圣。我理解到梦想对一个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而悟空的梦想就是想要一个平等,一个仙与妖的平等。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天空,有一片黑暗,在那片黑暗的深处,会有一片水面,里面映出他心的影子,灵魂就居住在那里,可是当一个人决定变成一个神,他就必须抛弃这些,他就让那水面里什么也没有,什么也看不见,一片空寂之时,他就成了仙。可是心里是空空的,那是什么滋味?所以当一个人成了仙之后,为的就是舍弃至亲至爱的一切,得到那长生不老,飘逸自如的不平等。他们得不到的,他们就阻止别人得到;他们得到的,也会增添种种难度让别人无法得到。所以他们容不得比他们更自由的一切。仙与仙之间如此,仙与妖之间更是如此。于是有了牛郎织女,有了三圣母,有了悟空。原来像这样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悟空在我心里是一个英雄,他敢于和道貌岸然的天庭去斗,他敢于为仙妖的不公去争。每当他手拿金棒,遥指天空,向其宣战时,我都会想起他最初的誓言:我想起飞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仙诸神,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难过的是,他妥协了,为了花果山的再一次重青,为了群妖们不再受战火的蹂躏。他去了天庭,做了心中最不愿意做的事。可惜的是,他错了,当他越来越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仙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是妖的事实却从没有从任何人心中抹去。他永远等不到仙们的平等待遇,换句话说,他永远没有平等,就是因为他曾经是妖,并且永远是。就这样子,大闹天宫,力战众仙,被伏五指山,失忆,取经,又是一个轮回。可怜的悟空,他尽力了,为了梦想,为了平等。我不知道,在五指山下的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可能是这样的:“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这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们在叫好,但我很孤独,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那里只有神与人,没有妖,没有为妖的一切琐碎,却有一切你想像不到的东西。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又孤独。”因为我是一个妖。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
说读书作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曾发出如此深体会的感受。“多读好书还不好,什么好?”这是冰心话后我的感受。确实,读书是好。我个人认为,生活中,人五岁认知,八岁读故事,十二岁有些许感受,二十岁则深有体会,中年更不用说。读书,可陶冶情操,培养毅力,增加知识面。在读水浒传时,我就想像自己就是那统领水泊梁山的宋江,呵,多威武。想像自己是那足智多谋、可比孔明的吴用,呵,多聪明……身临其境能体会更深,读得更彻。多读书,前提是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卡通?漫画?网络里无聊的言情小说?好书,不能光指文学类的。我同意文学类确是第一类好书,可好书也有对你自己有益的书。别看聊斋表面只是介绍一些神神鬼鬼,可读得再透彻一些,作者蒲松龄其实是借现实生活作手笔写下了这部“荒唐言”,使读者已猜到当时社会风气,八九不离十。多读书也是十分关键的。纵使你背下三国全篇,不知其他,也只是空背一场,一本书根本体现不出什么。我家书橱虽说储资丰富,也是些有用之书,但对于不想看的书,早闲置一边,而买回这样的书,只是摆摆样子,逢年过节朋友来作客,看到了这么多的书,总不忘夸上两句,弄得心里也甜蜜。总之,读书是很重要的,读书也有乐趣。人不读书,枉活!500字 初一 议论文
-
也说感恩前一段时间,很多商家又开始炒作感恩节了。商家的炒作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他们的本质就是经商做买卖的,所组织或参与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商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数不清的这样那样的节日在他们那里又都转换成了商机,确确实实、实实在在地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和实惠。想说的是,感恩不一定要过“节”。其实,在诸多传统节日包括那些国际性的节日或是那些舶来品都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特定内涵的,但目的却无非是要通过这一特定的载体纪念或传承一种精神。国有国情,家有家事,国人大可不必人云亦云,逢节必过,逢节必享,不无牵强地去过人家的节日或是去替人家过节。说起感恩,很少有人不知道;说到感恩节,或许对有些人而言就是新鲜事儿了。其实,感恩节是由美国先人们为了感谢当年遇到极端困境时印第安人的竭力帮助而首创的。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自1941年起,感恩节被确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上班的人要休假两天,和自己的家人团聚,由此可见一斑。话又说回来,有“节”过毕竟是一件好事。就中国而言,传统的节日往往发端于民间,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能够通过法定的程序把这些发端于民间、生长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的传统节日确定下来,这就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态度、政府的担当,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在保护中华民族自己的家园,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再如重大历史性节日和纪念日,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不论是国际性的还是本土的,也都是通过节日、纪念日这一载体传播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公众崇尚文明、崇尚劳动、饮水思源、鉴往昭来。美国的感恩节,一定意义上说就起到了一种机制的作用,告诉人们政府在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它就是政府为公众搭建的一个感恩平台,提示和警示懂得感恩或淡忘感恩的人们增强感恩意识,践行感恩行为,传播感恩精神。其实,目前我国设立和认定的很多节日、纪念日,大多也都融入了感恩的元素,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感恩载体和平台,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人的感恩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间文化;中华民族的感恩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感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例举不胜举,千古流芳,在史书甚至教科书中随处可见,为人们所耳熟能详。但我在这里想说的不是这些灿烂与辉煌,也不是那千古流芳,而是发生在我身边、我亲身经历的两件让我感动至深的普通小事。一件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尽管是父辈经历的事情,但我却成了一以贯之的见证人。事情很简单也很普通,当时还没有离休的爸爸偶然的机会帮助本系统一位老同事的孩子安排了工作。那年月不像现在,一是某个单位调入一个人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需要,用谁不是用呢;二是即便是帮助人办了这么一件事也不像现在找工作那样要过五关斩六将,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甚至要花上多少钱。可偏偏这老同事的女孩从参加工作那年开始,几乎每年春节时都要来我家看看帮她调转工作的这个叔叔。记得她那时也才二十四五岁,每次来时总要拎着两盒水果,或是两盒饮料;就这样来着、拎着、看着。起初,或许是她的爸妈嘱咐她:过年了,拿点礼物去看看你×叔。可到如今,我的老爸已经89岁了,爸老同事的女儿也早已经成为了孩子妈妈,并已接近退休年龄了,仍然是几乎每年一次,坚持不懈地来着,将近30年的时间,这让我慢慢对她开始刮目相看,通过她持之以恒的行为我也由衷感受到了来自心灵上的震撼。老爸小脑萎缩,不知多少事情都已没有了记忆;可无论怎样的糊涂,怎样的不记事儿,偏偏每当那老同事女儿来时,老爸都会发自内心地露出微笑,并含混不清地说出她是谁谁的姑娘,还会在人家走时艰难地抬起那只不灵活的手臂不规则地晃动着。无独有偶,和老父亲经历的事情几乎一样,在06年前后,我在省委党校读在职研究生时也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省外办工作的一位同学闲聊时说起她单位一位同事女儿的个人问题,问我有没有合适的小伙。于是有一天,在我的办公室,在我和我那同学的撮合下,我引荐的小伙和那女孩怀揣着试试看的心情见面了,之后自是有了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感觉,再下去就不言而喻了。想我这大半生只试着为人做过这一次月下牵线人,就临场经验而言连见习生都够不上,偏偏一次性地成就了两个孩子的美满姻缘,从此了却了长期缠绕两家父母的烦心事。这件事我自己倒没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可他们两家却是由衷地感激。之后,小两口成家立业,到现在女儿都也已经上学了。偏偏这小伙也是那懂得感恩的人,每年春节都要来我家看看我;说是看看我其实也不是看我,来时不论谁在家,坐也不坐,就是捧两盒水果,或是拿两盒红酒什么的,但意思表达清楚了——感恩。但就是这年年的看望,这点东西是小事,现在都不缺,可这份情谊让我由衷地感动,甚至慢慢地不自在了起来,就这点事情至于让人家年年来看你么?每每他来时,我又都要说上一句:“明年不要来了,你爸妈身体也不好,多看看他们”。我讲这两件事,并不是渲染为人做好事会得到无尽的感激和报答。其实,他们都是普通的人,是比我还要普通的普通人;他们之所以年年要来看看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或许就是出于一种普通人才会有的朴实的感恩想法。事情过去很多年,他们不管忘却了什么事情,曾受人滴水之恩则牢牢印在了心中。我讲这两件事情,更不想诱导人们效仿他们的做法。人生在世,穷其所有经历,应该感谢的人很多,接受别人感谢的机会也很多,如果都以这样的方式或精力去感恩,或许很多人是做不到或承受不了的。现身说法,我本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既帮助过很多人,也求人帮过很多忙,包括我的婚姻也是经人介绍而成的,自己也知道感恩,但多是当时感谢感谢,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慢慢淡忘了,比较起来,多有惭愧之感,但似乎也属于常理。说到底,感恩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胸怀、一种精神,它应该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我敬畏他们的知恩图报,景仰他们秉承的这种感恩精神,赞叹他们胸中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在我眼里他们是高大的。由此我想到了,人生可以没有辉煌,没有精彩,但不能没有感恩的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恩人,都有值得自己感恩的人和事。生而为人,要感谢大众的恩惠,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没有大众的助益,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的爱护,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常怀感恩之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你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去生活,你一定会收获很多,一定会感觉心胸的广阔、视野的宽敞、空气的清新、阳光的明媚。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去工作、生活吧,你会获取最大的满足和成功。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说读书作文读书这件大事,在开始之前是需要静心沐手,做好前提准备的。带着崇敬的态度,沉浸于哲思之中。这是我对读书最大的误解,但也可能是最纯净的误解吧。大学之前,阅读除了课文之外最多的就属言情小说了,但我向来不把这类文体组成的本子当做书,认为书就该是鲁迅,杨绛先生这类文人笔下的作品。在大学的开始我将看书当成一项任务,因为选择了中文这个专业,老师们几乎每堂课都会说到多看书这个话题。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常会眼神涣散,有些字段必须重复地看,有时还需要读出声来那些文字才能有秩序地进入我的脑袋里。就这样一本两本艰难地看着,读着。在不知道是第几本的时候终于不用艰涩地强迫自己去阅读了,而是一拿起书眼神就像是长了腿似的自己跑向上次停下来的地方。那本书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这本书的起因是写作老师让写一份读后感,而我刚好买了它。读它的第一感受是人真多,人名真长。为了能够清楚不混沌地读懂书的内容,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所有人物找了出来,分配了位置关系。在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把它和我以及我身边的人联系了起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乌尔苏拉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的色彩。”它让我突然想起了奶奶,好像我在某一瞬间叹气的时候发出的叹气的音调和她相同,想起了她在早饭后拿着韭菜坐在窑门口边晒太阳边摘菜的场景,而在想起那幅画面的时候我坐在她以前常坐的地方看书。上周清明假,姑姑来家里替奶奶守夜的时候也让我有浓郁的相同的感觉。姑姑教我做菜时的手法,盘腿坐在床上时的姿势、体型、晚上十一点左右打出长长哈欠时带的“哎咻”的尾音,都让我有一种厚重的奶奶的感觉。让我觉得习惯似乎有一种传承性,又或者是叫做传染性,影响着或是传递给下一代,身边人。《百年孤独》的结尾是马孔多在飓风中随着羊皮卷一同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在此后的人世间马孔多不曾存在过,马孔多的居民不曾出现在历史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我一直在为这个结局纠结,既觉得作者给的结尾无可厚非,并无错误,但又有些不满,觉的凭什么从无到有,经历了大灾大难的马孔多就这样被不动声色地被抹去了存在的痕迹。直到我读了马尔克斯的另一部作品《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种不满才消逝。《凶杀案》中有这样一句话:“佩特罗尼奥·圣罗曼将军是上世纪内战中的英雄,因为他在图库林卡事件中击败了奥雷里亚诺上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兴奋,为有人记得奥雷里亚诺上校而兴奋。看到的瞬间也很温暖,在《百年孤独》的世界里奥雷里亚诺上校消失在了飓风中,而在《凶杀案》的世界里他过去存在过的生命又被赋予了意义。他依旧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上个世纪的内战里。人们不曾遗忘,马孔多不曾消失。这和“你在楼上看风景,殊不知楼上的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给人的感觉很相似,在你以为你自己的世界里暴雨如骤的时候,远方另一个世界里的你也许正在沐浴春风。所有的事情都有相对性,换一面暴雨也许就是春风。读书不是一件大事,不需要沐手作揖做很多前提准备,只需要一颗不躁动的心和一双不涣散的眼睛,来接受一个世界在你的面前演绎。1200字以上
-
《师说》读书笔记作文有三件事促使我决定重新细读高中语文课上学过的韩愈的古文名篇:《师说》。一是几年前在南校区返回本部的班车上,正值下班高峰,人群拥挤。一位同学给我让座后,又对我说:“老师,其实我们并不是给所有的老师让座的。”闻之,心中一沉,师道尊严不再是金身佛雕,我们正被学生放在天平上一一称量;二是去年我校举办的加强师德建设名师报告会,会上四位教学名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禁令人见贤思齐,要为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奉献终生;三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美国耶鲁大学公开课视频,英俊儒雅的美国大学教授、纯正地道的英文发音、丰富翔实的图片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本以为会让学生叹为观止,没想到不满20分钟,就有十来个同学低头耷脑,表情涣然。当我及时关上视频,用自己的中国英语讲课时,他们又抬起了亮闪闪的眼睛。对此,一喜一忧,喜的是电脑网络无论如何方便,学生永远需要你,需要与你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忧的是自己何时才能达到耶鲁大学教授的水平。古圣先贤有很多谈师论教的名言警句,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韩愈为抨击唐朝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而作的短短549言的《师说》,从“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就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做了言简意赅而又振聋发聩的论述,至今读来,仍是字字珠玑,沁人心脾。此番重读,是以生活在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下的一个在岗教师的身份,着重思考学习韩愈所论述的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吾师道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韩愈则说道就是我的老师,我追求的是道,道在哪里我的老师就在哪里,无论贵贱,无论长幼。现代汉语译文将韩愈的“道”简化为“道理”,道理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事实上,“道”是我国最复杂、最具民族特色和最具包容性的一个词。“道”字,本训道路。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天道,指自然法则,人道,指伦理法则。因此道之含义,从道路引申到人所当行的路、当做的事,以及自然界一切现象和法则,统括一切事物的原理和方法,其中蕴含了自然和人文界的一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传道”就是激发学生先天固有的善的德性,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养吾浩然之气,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有创造有革新,最后达到身心和谐的完美境界。由此,为人师者必须首先具有广博的科学和人文的知识,知往古,述来者,有高度的道德和哲学修养。道德感、历史感、责任感和前瞻性无疑是传道者的必备品质。在目前高度国际化的时代,跨国际、跨文明的视野和胸襟应该也是“道”之一部分。在549言的《师说》中,“道”字重复出现11次,“业”2次,“惑”7次,传道之为师者的重要职责由此可见一斑。句读之师非师《师说》其实可以说是《大师说》,韩愈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照本宣科、帮助学生断句、为学生讲解词义的授业之师,而是能够传道解惑的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给孩子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虽然,韩愈在此批评的是那些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的学生,但是,我们在岗教师可以理解为对为人师者的告诫:照本宣科,只圉于课本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授术业不讲使命,只能成为童子之师、句读之师,将不会是合格的大学教师,何况大师。《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封建士族制度下,看重门庭出身、鄙视学问的不良社会风气的抨击和辩驳,抗颜为师,嘉行古道。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尊师重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作为担负着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性拔尖人才的大学教师,重读《师说》,仅仅是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第一步。1200字以上 高中
-
《说岳全传》读书笔记《说岳全传》读书笔记500字提起岳飞,大家一定读过他那首《满江红》,熟知岳母刺字,更会被他那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精忠报国的气魄所征服。而《说岳全传》更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充满忠孝仁义的岳将军《说岳全传》是一部清代长篇历史小说,岳将军精忠报国的故事大家一定都有了解,而本部小说在包含岳传正史的精彩部分的同时,又增加许多民间的传说,虽与历史有许多不合,却有很强的故事性,突出表现了岳飞及其部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这部小说以一个神话为开头,话说岳飞前世为佛顶大鹏,秦桧为虬龙,秦桧妻王氏为女土蝠,万俟卨为团鱼精,因大鹏啄死女土蝠和团鱼精,啄瞎虬龙左眼,遂结下前世冤仇。岳飞在母亲严教下长大,又从周侗学艺,少年时即文武双全。不料正赶金兵南犯,岳飞应招入伍,屡获奇功,就在金兵溃不成军,岳将军准备直捣黄龙府之时,却被12道金牌召集回京。已被金兀术收买的秦桧夫妇则以“莫须有”的罪名屈杀了岳将军。高宗驾崩,孝宗即位,秦桧夫妇暴死,此冤情才得已昭雪。而“东窗事发”的典故也出于此。小说以岳飞之灵由佛爷启迪顿悟因果,遂复为佛顶大鹏,而忠臣烈士均得封赠为结尾,虽反映着群众“幻将奇语慰忠魂”的愿望,却不免有些俗套.《说岳全传》实际上写了以岳飞为首的人民的抗战,其部队的主要战将都是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这是本小说不同以往的地方,也是他最主要的特点。,而此小说以叙述为主,粗线条描写,使得其未免有些美中不足。但仍描绘出一位在国难当头时,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我仿佛又看到一位武艺高强,韬略精通的统帅驰骋沙场,继续着他未完成的梦想。《说岳全传》读书笔记500字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说岳全传》,讲的是岳飞的一生。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传奇故事。岳飞出生三天,家乡汤阴县就遭遇洪灾,父亲遇难,母亲抱着他坐在花缸中逃生。漂流至内黄县,被王明收留。岳飞在母亲严教下读书识字,又与王贵等从周侗学艺,少年时即文武双全。岳飞与王贵,牛皋等结义兄弟赴京考武举,因枪挑小梁王闯下大祸,逃回乡里。不久,金邦四太子兀术兴兵南犯,掳走徽,钦二帝。康王逃回即位,召岳飞抗金。岳飞在牛头山上一战,大败金兀术。接着又挥师北上,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正当岳飞准备直到兀术老巢黄龙府时,兀术派去的内奸秦桧用12到金牌召岳飞回京。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屈杀岳飞,岳云和张宪于风波亭。不久,秦桧暴死,高宗驾崩。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岳雷率"岳家军"打破金兵。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件事情不太理解:岳飞被12道金牌召回,甘愿落下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他还是忠于朝廷,没有违抗。我觉得这样并不好,他死了,就没有像他那样有勇有谋的忠臣良将去抵抗金兵。他这样做,不但没有忠于朝廷,还对不起天下老百姓。因为,这个朝廷就是老百姓的,只是有奸人在贻害朝廷。他不去抵抗金兵,只会让老百姓受苦。要是我,就不会回去受死,我会与金兵抵抗到底,宁可自己落下一个不忠之名,我相信老百姓会谅解的。《说岳全传》读书笔记500字岳飞,一位抗金英雄。书名为《说岳全传》,全称为《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我是多么敬佩岳飞呀!岳飞出生才三天,家乡汤阴县遭受洪灾,父亲遇难,母亲抱着他坐花缸逃生。漂流至内黄县,被王明收留。岳飞在母亲严教下读书识字,又与王贵等从周侗学艺,少年时即文武双全。岳飞与王贵、牛皋等结兄弟赴京考武举,因枪挑小梁王闯下大祸,逃回乡里。不久,金兀术兴兵南犯,掳走微、钦二帝。后大败金兵,兀术便派内奸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京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屈杀岳飞和岳云、张宪于风波亭。不久,秦桧暴死,高宗驾崩。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岳雷率岳家军小将大败金兵。我非常喜欢《说岳全传》。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便拿起《说岳全传》来看。奶奶叫我吃饭,我却不肯。她趁我不小心,拿了《说岳全传》去,我便大哭起来,奶奶无奈,只好把《说岳全传》还给我。姐姐也趁我不小心,拿了《说岳全传》去,我猛地去抢。我东一抢西一拿,姐姐不小心,被我抢了过来。奶奶和蔼地说“智华,别看了,来吃饭了,吃完再看。”“不,看完再吃。”我倔强的说。姐姐只好用最后一招:打电话给妈妈。我急忙跑去吃饭了。还有一次,爸爸妈妈们准备一起出去玩,我不肯去。便在家里看《说岳全传》。《说岳全传》这本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课外知识和历史知识。1200字以上 六年级
-
读书书籍传授知识给我们的工具,那么有关于读书的作文怎么写呢?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读书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读书作文一书,大家都见过,书里面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书中,我可以和动物们谈话,与古人见面,到南极去参观。我读过鲁迅的小说,安徒生的童话,李白的诗,苏轼的词。我及早地结识了那么多文学大师,也认识了王安石等小有名气的诗人。多少次,我和作者一起悲伤,一起欢乐。我曾被无数优秀人物所感动,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留下了同情的眼泪,为骄傲的小白兔而脸红,也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还记得那次看《花木兰扫北》,我为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而感动,为花木兰立功而乐,花木兰太勇敢了!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乐。我从书中吸取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懂得了什么是真、美、善。什么是假、丑、恶。书,给我打开了知识的窗户,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陶治了我的情趣,请看我的妙词佳句录,像一个美丽神奇的大花园,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每当写作文的时候,那些美丽的花朵都会悄悄帮忙,把我作文的装饰一番……有悲有喜,有笑有泪,既陶治性情,又增长知识,这就是读书的乐趣。三年级读书作文二我爱书,更爱读书,书中的内容使人充实,使人快乐。古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我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灰姑娘与白雪公主的故事,童话的结局永远是美好的,坏人得到了惩罚,好人则永远幸福的生活在童话中,世界的一切那么美好,使人情不自禁的说:“童话要是能成为现实,那该有多好呀!”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书中有快乐相伴。我喜欢读古诗文我喜欢与朋友一起分享欢乐;遍游徐州,与徐霞客一起周游列国,看奇山异石,与古代学者一起看朝代兴盛衰败。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想读书,一心只想玩,更本没有在乎读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白理解读书的乐趣,当他们明白理解读书的乐趣时,可能已经后悔不已了,所以现在拥有眼前的一事一物一分一秒的人都要懂得去珍惜他们,不要让他们从我们的眼前悄悄溜走。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因为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且使人充实,使人快乐。所以我们要像冰心所说的:“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三年级读书作文三我爱书,更爱读书,书中的内容使人充实,使人快乐。古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我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灰姑娘与白雪公主的故事,童话的结局永远是美好的,坏人得到了惩罚,好人则永远幸福的生活在童话中,世界的一切那么美好,使人情不自禁的说:“童话要是能成为现实,那该有多好呀!”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书中有快乐相伴。我喜欢读古诗文我喜欢与朋友一起分享欢乐;遍游徐州,与徐霞客一起周游列国,看奇山异石,与古代学者一起看朝代兴盛衰败。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想读书,一心只想玩,更本没有在乎读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白理解读书的乐趣,当他们明白理解读书的乐趣时,可能已经后悔不已了,所以现在拥有眼前的一事一物一分一秒的人都要懂得去珍惜他们,不要让他们从我们的眼前悄悄溜走。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因为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且使人充实,使人快乐。所以我们要像冰心所说的:“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三年级读书作文四书,在普通人的。中只是一本传授知识给我们的工具。可是只要你仔细的读,细细的去体会,你会发现书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东西。一本好书可以让你读得津津有味,终身不忘。一个好词好句可以让你常常用到它。这是什么?这就是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只要手中有书,我便感觉又两匹神奇的骏马把我带到另一个世界去。那里又童话故事。又感人的个人经历,有天才般的少儿侦探……这就是读书的乐趣!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的书会让你你感到快乐。感到高兴!一本好书就像一个蛋糕,怎么吃也吃不完。在一本书里,你可以找到以前不知道的问题。在一本书里,你可以找到公斤中外感人的故事和文学。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成为睁眼瞎吧!只要你读到一本好书,这就时你最大的乐趣!因为从一本书里总能找到以前没学过的东西。一本书可以让人读得如痴如醉。常常读得可以让自己的作文进步很多,写作文不像以前一样千篇一律了。这就时常常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你拥有乐趣!1200字以上 三年级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