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质上的“贫”与“富”
世界主要分为两种人:穷人和富人。人们用穷与富来衡量一个人,作为判断这个人的标准。人们很片面地去理解“穷”与“富”,导致世界陷入了一片金钱主宰的状况。
学校里,走廊上。一个女生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MP4,打开听了起来。这个举动,吸引了众多的同学,这个女生立刻被团团包围起来。“你听什么歌的中国话。”这个女生装做不在意的样子,把头向别处。“多少啊?什么牌子的?”“索爱。七八百吧!”“哇!借我听听!”周围响起了许多声音。
这种情况在学校每天都有。我们还是孩子,就以物质上的财富来衡量别人,这是极其可悲的。我们的思想以被金钱紧紧包围住,解脱不了了。
许多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却遭到了同学的歧视。这都是因为大家把金钱看得很重。
做一个富人,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事。为什么大家那么卖力地工作、费神地学习?都是为了物质上的财富。做一个富人当然比做衣不遮体的穷人好。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忽略了精神上的“贫”与”富”。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很详细地写出了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金钱的贪欲。“贫”与“富”二字的范围很广大,但人们只在乎物质上的富有。
穷人越多,富有的人也就越多;富人越多,贫苦的人也就越多。只有有穷,才能体现富有;只有富有,才能看出贫穷,穷人和富人在世界上一直是相互依赖的。为什么要分穷人和富人?才能表现自身的价值。人们选择不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有物质上的追求,不再分金钱的贫与富,那么天地间,将会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独处的滋味
摁下闹铃的开关,揉揉朦胧睡眼,起身下床。推开窗,一股冷风夹杂着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秋风果真是萧瑟呢,边想边穿戴好了衣物,下楼去开始清晨漫长的秋跑。
清晨的北京,静静的,一个人也没有。独自一个人,慢慢地踱着步子,大口吸入冰冷的空气,仿佛整个人都清爽多了。就这样不急不忙地向前跑着,享受着与这个聒噪世界相反的慢节奏,感受着独处的静寂。
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仰望上空,漫无边际的黑转变成了青墨色的蓝,而自己也来到了两边满是阔叶林的街道。就在这时,耳边充盈了风声。头顶的树叶打破了沉默,发出一片有节奏的簌簌声响。接着一片,两片,三片……叶子依依飘落,悠然而又恬静,像身着着金衣的小仙子,在泥土的芬芳中找回了归属。归属吗?我笑了笑,吐出一圈圈白雾。原来无论你身陷何种浮躁,独处总能助你找回内心的归属,还心灵一片静沃的土壤。
跑出那片叶林,道旁便是马路。总有人喜好破坏清晨的景致,鸣几声车笛,便使我心中难得的静谧打破。不禁皱了皱眉,脚步也愈加没有节奏,不一会儿便有些疲倦了。没有缘由,心中开始充满燥火。我停下脚步,闭上眼,回想着之前所见的宁静安详的画面,那正是我要寻求的画面。我想,只要静下来思索,让凌乱的心独处与浮夸世界之外,尼总能失而复得淡定恬然的心境。
东方的天空愈加明朗,我独处的旅行也已过大半。这时,我绕到马路的另一侧,一片古朴的四合院群旁。途径一名扫着落叶的老人,穿着清洁工的服装,只是提了个大黑口袋。我朝他笑了笑,他也报了我一个灿烂的笑容。心中倍感温暖。其实,在独处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总会让恬静的心收获满满的幸福。
在这个快节奏而又浮躁的世界中,我们总是去追寻不知疲倦的加速度,生怕回落后与他人。但独处与静思,沉下心想一想,我们苦苦追索的意义何在?是学历、地位亦或是成就?到头来不过是自己的所愿。没有什么事情是停不下来的,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用最好的时光去换。如果再某一个时刻,你想抛开尘世的喧嚣,坐在阳光下,静静聆听花开的声音,那么就去做好了。最后你会发现,或许你不很羡慕那些跑的飞快的人,重要的是你渴望过着的安逸宁静的生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我想,这便是独处带给我的滋味罢了。
高一:田艳峥
相关推荐
-
“富”与“贫”问题是这样的,有一天让你选一种家庭,第一种是:这个家庭只够温饱但是有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和美美。第二种是:这个家里爸爸妈妈都是富翁,但你却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护,爸爸妈妈不常回家忙于工作。两者之间必须选择一者,你要选谁?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一种,因为我知道,如果一家人能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就算像松鼠一样生活在树洞里,也是最幸福的。可是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关心的家庭,这种家庭是冷漠的。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是第二种情况,小女孩最终离家出走了,一走,就再也没回来。我选择了第一种,那么你呢?200字 五年级 叙事
-
闲谈贫与富为什么会有贫与富---我想你一定会注意这一点。想必,一些学生作者拥挤的供车回家,而有些却坐着豪华的私家车上学;一些孩子产破衣服,而又一些却穿着名牌;也许你很想买一代飞机模型,但是父母却不给你买,应该是你的父母买不起吧?我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我们完全感受不到贫困潦倒的人们生活。一次磨练。去了贵州某个贫困山区。那里很穷。没有电,没有很干净的水,没有很舒适的屋子,没有很卫生的诊所,没有很大的操场给学生们锻炼。只有凹凸不平的坑脏的水泥地,只有一些破烂的屋子,只有一双双粗糙的手,只有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出身,他们也会捡垃圾维持生活。他们不稀罕大富大贵,他们不喜欢大鱼大肉,他们不中意富人们的生活。他们讨厌富人们的生活,天天都打高尔夫,天天坐飞机,天天参加酒会,天天要别人伺候-----他们觉得坏败品性。一辆完整的自行车队与他们来说很奢侈,一件没有破的衣裳他们觉得很奢侈。他们觉得平凡就很快,很幸福。也学你会为穷与富感到伤心或者头痛,也许你们觉得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凭什么他买的东西那么贵那么漂亮,我得却稀巴烂?在这点我同意你们的看法,对,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就是这么回事,我知道这种事是很难接受,但是千万千万不要 自欺欺人,不公平是世界的消极面。5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贫与贪美国纽约的铁站的墙角有几个乞丐,默默地跪在哪里,等待人们施舍一些东西给他们。有个人在等地铁,地铁迟迟不来,他便到旁边的电话亭去买份报纸,以便打发时间。可是当他把钱交给店主的时候,一阵风吹来,钱被风刮跑了。钱飘呀飘,结果飘到了乞丐那里,那人心想:这钱肯定找不回来了。可是这时,乞丐缓缓地走过来,把钱又递给了那个人。“贫”和“贪”这两个字看起来很像,意义却迥然不同。《小鬼当家》是人人都知道的一部电影,上面的小男孩非常机灵可爱,现在,他已经长大了,名字叫麦考利。原先他们家一共有九口人,生活很贫穷,他们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子虽然小,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后来,他们有了一幢大房子,各有各的房间,但从这以后,一家人就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欢乐也比以前少了。他的爸爸是自己的经济人,他的片筹要比别人高很多,所以,麦考利身价百万。最终,父母因钱而离异,麦考利也成了钱的奴隶,并因此而荒废了学业。麦考利因钱变的更加放肆,他不好好学习,经常叫朋友到自己家里喝酒,他也不在出名,身价也降低了许多。最终,麦考利走上了歧途,他因藏毒,被警察逮捕。我们不要被金钱所迷惑,不要光看结果,真正重要的是过程。要用平淡的目光去看世界。“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贫穷既不是一种荣耀,也不是一种耻辱。虽然你贫穷,但是你很快乐;虽然你贫穷,但是你幸福;虽然你贫穷,但是你善良……如果你把贫穷看作耻辱的话,你就会生活在痛苦之中,即便你是富翁,你没有幸福快乐,也就等于失去了一大笔财富!55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王子与贫儿》。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它讲述了一个贫民窟的孩子汤姆。康蒂,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戏剧性的与长相相同的王子爱德华调换身份,当上了英国国王。心地善良的汤姆当上了国王后做了不少好事,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就在民间流浪,当起了乞丐。他尝遍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弊端。他深切的感触到英国法律的残酷与社会阶层的矛盾。最后爱德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又坐回王位了。我认识到:环境能影响和改变一个人。在贫民窟长大的穷孩子,更能体会到民间的疾苦,感受人间的人情冷暖,所以汤姆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且造福于更多的苦命百姓。而在王宫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和锦衣玉食的王子爱德华,经过在民间流浪当乞丐的那些日子,终于知道了如何用自己拥有的权力给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王子与贫儿》这本书告诉了我,不管在多么艰辛的环境下,都不能失去一颗坚定、善良的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在你小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闪过想当王子的念头?《王子与贫儿》中的主人公汤姆就是这样一个爱幻想的人。他出生在伦敦的垃圾大院,家境贫穷的他,时刻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风度翩翩的王子,在干净的食堂吃饭,在优美的环境学习……他想当王子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连和伙伴们玩的游戏都是假扮王子。一天,他在玩游戏时不知不觉中走到了皇宫前。卫兵以为他是个叫花子就威吓他。这一情景恰好被真正的王子爱德华看见了,他立刻责问了卫兵,并将汤姆带到王宫款待了一番。饭后,他们觉得对方的衣服十分有趣,就把衣服脱下来给对方穿上。这时爱德华发现汤姆手臂上有道伤痕二话没说就气冲冲地去找守卫算帐了。到了门口,守卫以为他是汤姆就把他赶了出去并关进了监狱。在狱中,爱德华发现很多人都是小错就判死刑,更多的人是因为误会才进来的。爱德华十分震惊,他发誓一定不让他们白白吃苦受罪,回去就修改宪法,使无辜的人洗清罪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他终于在国王加冕的最后一刻赶到了王宫,并成为了新的国王,而汤姆也成了他的左肩右膀。汤姆和爱德华,这两个不同的孩子,却同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段特殊的安排使贫儿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使王子体会到了人间疾苦。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一完小五年级:马驰5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谈贫与富透过玻璃,能看到其他。涂上一层薄薄的银,成了镜子,看到的就只是自己。兴许有钱真能使鬼推磨。不敢撒谎,我素爱钱,却也不至于死心塌地,沉溺其中。常听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这是一种对钱大气凛然的态度。可钱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起吸引力固然存在。古往今来,富贵不能淫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可现今却流行一句: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足见金钱的力量。如今在很多人腰包鼓起来的时候,精神世界也随之空虚。大抵真到了穷得只剩下钱了。金钱的欲望,有如大雾,迷蔽了双眼,让人在迷失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金钱的欲望,滴水石穿般蚕食着内心那些道德底线。在金钱下,人是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记得赵本山有割小品叫《心病》。在摇晃中,赵本山终被金钱所击倒。笑料之余,不得不承认这种社会现实。金钱已不仅是“敲门砖”,金钱已不仅是“礼尚往来”。“穷得只剩下钱了”,是一种态度。“我不穷,我只是没钱,也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米卢的名言。在我看来简直是真理。富了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富了钱财贫了灵魂。贫穷并不可喜,可喜的是贫穷却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马克思很穷,可他是精神领域不可否认的富人;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毛浙东“粪土当年万户侯”。无不是对脱离精神的富贵嗤之以鼻。我并不反对富,毕竟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条件。但我也不认同一贫如洗的人会有多大的幸福。浑浊的天空也会有一米阳光的透亮。龟裂的大地也会有一涓细流的清澈。立于镜钱,我愿拭去那层薄薄的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绿地。600字 六年级 散文
-
何为贫何为富?一天,有位富翁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农场最穷的人家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儿子回答。“这下你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吧?”父亲对儿子说,言下之意是告诉儿子,我们家很富有,希望儿子好好珍惜。可意想不到的是:“我发现咱家只有一条狗,可他们家却有四条狗;咱家里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只有四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光;还有,我们的院子中有这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又整个农场那么大!”孩子单纯的心最容易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发现世俗之外的美丽天堂。何为富?何为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富人身边是摇尾乞怜的宠物犬,而穷人充耳都是柴门犬吠;富人能坐拥喷泉,但且看乡村小河悠悠;富人满屋灯火通明,又怎比得上满天星光;富人也许退守到自己的豪宅之中,却不知门外的满片土地。在生活中,常听人抱怨,生来为何不在富贵之家,可我们却不知道,贫富的差距并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物质是身上的华服,而精神则是一颗心的高度。佛曰:唯心而已。一生匆匆,披星戴月。也许能换得金玉满堂,但换不来嘴边淡淡的微笑。钱为戈,引起这世上所有的烦恼。免去为金钱算计,也许你会有时间捧一本好书,品一杯好茶,听一首名曲,沐浴一天的阳光,这岂不是贫富的差距?陶渊明正是明白了这点,所以才会舍去功名,当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而退出官场,归隐田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贫穷与富有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贫与富的差距是在纵向拓展的。纵是衣衫褴褛,也可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便道是:何为贫?何为富?这,便是“贫”!这,便是“富”!贫与富的差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贫富的差距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唉!可惜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前者。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650字 高一 散文
-
物质当我们饿了,我们会选择食物。但我们所喜爱的并不是食物,仅仅是因为饿了。当我们困了,我们会选择睡眠。但我们所钟情的并不是睡眠,仅仅是因为困了。物质的存在,从来都不能引起人的任何兴趣。一块饼干,存在这个世界上,没人会喜欢它。只有人们的食欲发作时,饼干才有了存在的价值。我试图去寻找一种解释,饼干为什么会作为饼干而存在,难道真的只是在有人饿的时候需要它而存在么。我想当它还在超市货架上的时候,兴许根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人选上,然而物质本身是否具备意识都不能确定,遑论它是如何想的。我不想陷入一种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圈套,所以及时抽身。欲望的存在,抑或是欲望是否存在,我却也不得而知。只是人们饿了就先吃东西,困了就想睡觉,我以为这算不得欲望存在的证据。可大抵欲望是存在的罢,只是一个新的问题:欲望存在的价值若何。人,也只单论人,并无动植物在内。欲望产生之初,便是为了成长,就得消费世间之物质,以达自身强健之目的。然而我始终觉得这种成长是一种攫取,其实算进动植物亦不过如此,这是否属于罪恶。倘使以此类推,则可知:欲望之价值在于罪恶。我不能忽略一个问题,欲望之种类繁多,食欲乃是为自身成长而对外界物质的攫取。那么睡觉,性,又是因为什么而存在呢?我终于是想通了。罪恶的进行式需要耗费精力的,睡眠的需求仅仅是为了对这种罪恶的形式的一种休整;而性,则是极大的恐怖,传宗接代,所为者乃是罪恶之延续。每个人都是原罪者,每个人所作的都是对外界的罪恶的链子的一部分,而真正的阴谋是对物质的不屑和对自我的夸大。人,能称之为物质么?大抵是可以这样称呼的。欲望之恐怖,非人所能想象,世间表面之平静,遮盖了大多数人的眼睛。在极度饥荒时期,人,便被当成一种物质被攫取,而攫取者与被攫取者都是人,只是强者与弱者之差别。凡我见之观点,皆认为人并无罪,吃饭,睡觉,性,都是正常需求。我试图接受一些人吃人之情有可原,饿之已极,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换做是我,必定自戕以求不为这等欲望所奴隶。以上所说人之可为物质,实则有恐慌之心,倘使我自戕了,在极饿之态下,被人当成物质攫取了,我大抵也是不会有什么感觉和想法罢。文明发达如今世,人被当成食物这等骇人之事大抵是不会再有了。然而人,至少是部分人还是免不了要掉入物质的陷阱。社会的构成始终不会成为一条直线,有人最终会成为攫取者,有人却只能做被攫取者,而被攫取者尚且过的很幸福。这在上帝面前,是不公平的,也是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世界上有一种秩序,是暗线,维持这个世界表面的平衡,不为大多数人所察。因为人活一世,大多不问为什么,只求日子舒心。而对于自身存在之价值,即便是创造了骄人的成就,到头来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惑和骗局——教徒所谓上帝开的玩笑。可即便有人能当面质问上帝——一种维持世界的秩序——也是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的。如果说,欲望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魔鬼,那么人类或者说世间万物就是被上帝遗弃的原罪者。我似乎可以理解为世界是最大的炼狱,生活在其中的万物都是罪恶的灵魂,而上帝给予我们的只有欲望这个魔鬼的不断诱惑和一堆不断被攫取的物质。也许有另一个世界,就是死后,任何人死后都会完成一种救赎,也就是告诉我们“生”就是一种救赎,而万物的一生,则是救赎自身灵魂的一个过程而已,我想大概是这样的罢。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穷与富《圣经》有言:凡有的,叫他多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说法在心理学上,人们叫他马太效应。放在心理学领域里,就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穷人总是倒霉连连,富人总是好运重重。原因就在于那些累加的优势和劣势,最终良性或恶性循环成最大的结果差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呆愣许久。有人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穷穷不过三代,富富不过三代,可是那是从前。现在的社会,有钱就是资本,拼爹也是本事。所以,在人生发财致富的道路上,敢不敢冒险,孤注一掷,又是一码事。如果想要避免穷人的马太效应,就要多积极一点,因为好运多是降临在乐观,积极,坚韧的人身上的。我们或许没有多么有钱,但是我们有快乐健康的心态,我们就把握了生活。我之所以喜欢历史老师,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对学生的要求,从来都不是以第一来判断学生,他认为,学生的努力在于投入,在于专注。太多时候,我们的追求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更快乐。所以贫富的差距,跟快乐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350字 高二 散文
-
穷与富纵观古今,无论举于士的管夷吾,还是举于市的百里奚,或是举于海的孙叔敖,不难得出:富贵之人名声大噪因其人生经历精彩,人生经历之所以精彩,大凡归功于其白手起家,由贫到富。原因何在?我谓其有三:其一,一个穷困之人,往往更容易接受一些先进的,创新的思想,往往更能够主动虚心地学习他人的经验积累和教训。这也就归功于他们穷困,内心空荡,思想简单,往往能避免了复杂外因的干扰,直击问题本质,以最有效简单的方式行事。其二,穷困之时,因己穷极,更无后顾之忧,做事不需考虑自己的既得利益,患得患失,畏手畏脚。因其穷极,没有退路,背水一战,无所顾忌,不被外物以及多余的如名誉,地位,声望束缚住手脚,行动起来大刀阔斧,快斩乱麻。其三,贫穷困窘之人,须得从头做起,事必躬亲。从贫穷慢慢到富有,切实地体会了每个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对商品,社会的看法,这些都是他日后经营的一手宝贵的资料。贫穷之人所以胜过富人,在于他们放低姿态,摒弃杂念,实干实践。且多是客观造成的,也就是被迫的,因为他们贫穷,没有立场,所以广泛地学习,“广开言路”,听取意见,所以事必躬亲,重视实践,所以心无杂念,一心追求成功。非得沦落贫穷之境才得如此吗?非也!无论学术或是经营,甚至是对我们的人生。在不至于如此落魄困窘之境之时,若我们也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做到主动虚心请教,重视实践,心无杂念这三点,岂不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反观当今社会,由贫到富不在少数,其白手起家的事迹也被人津津乐道。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事业的成功却成为了对自己精神的束缚。事业成功前,人们大都是切实履行三条定律,致其成功。待其功成名就之后,自信心爆满,全然忘记努力的初衷,尽情挥霍自己的名誉,地位,无下限地消费自己的底线,渐渐地在精神上成为了贫穷者。这并不可怕,但我们一定要能及时提高自己的境界,放下自己事业上强者的姿态,接受精神贫穷的现象。在精神上从贫做起,再次至富至贵,难道不是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吗?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常常保持贫穷的状态,那么穷者不易穷,富者更富,不再是梦。800字 初二 散文
-
谈“掌上明珠”当今社会,有很多独生子女,都倍受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但如果是过度关爱,就变了质。大多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少爷小姐,父母便像奴婢。不信,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掌上明珠”们会做些什么。突有一日,一同学来我家做客,父母焖了几只虾给她吃。她拣起一只虾,连壳咬下去,我忙叫了起来:“小绚,你还没剥壳呢!”可晚了,她吐了出来:“哎呀,硬邦邦的,噎死我了!”小绚眼圈红红的,尖叫着。我只好又说了一遍:“你还没剥壳的啊。”“剥壳?”她疑惑地望了我一眼,又说:“我们家的虾跟这不一样的!我还以为一样呢。”“虾不都一样嘛!”我嘀咕。她没理睬,继续说:“我们家的虾软软的,香香的,可好吃了。也不用剥壳。”她补充说。原来,小绚每次吃虾时父母总先给她剥好壳,留下鲜美的虾肉给她吃。日复一日,她便竟不知道吃虾还得剥壳。哎哟,这些掌上明珠哟!还有一次,我带妹妹去游乐园玩,却看见一个小男孩被妈妈抱在怀里,爸爸、爷爷和奶奶在周围拥护。那小男孩手舞足蹈,似乎心情很好,看起来,他俨然一个“小皇帝”。他的父母好像很疲惫,大概折腾了很久吧。而他的爷爷奶奶在旁边嘘寒问暖,又给小男孩买玩具,又给他买冰淇淋,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化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暗自偷笑。这时,小男孩要玩碰碰车,便挣脱妈妈的怀抱,却摔倒在地。“哇——”小男孩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奶奶见了,忙跑过去抱起他,边逗他边看看他摔着了哪里;妈妈又赶忙跑去买了一面鼓安慰他;爸爸和爷爷又去排队买玩碰碰车的票……天下父母们,你们对孩子只是一种单纯的疼爱,但你们何曾想过,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猫,还再捕老鼠吗?5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谈快乐与悲哀钱钟书说:“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很多人,看了这句话,绽放出如猪般慵懒的笑容。而我生硬的感觉到这样的幽默充满了凄凉的黑色。我开始沉溺于自己的臆想,想像着先生在写下这些字句时脸上堆满的笑容,想像着先生大鸣大放背后的无奈和眼泪。这并不是我们看后慵懒一笑便可以宣布告结的笑话,而是一片布满了尖锐棱角却空灵的镜子,它反射出我们的惰性,让我们得以自审反思,然后改过自新。而世上的人往往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笑话,当作他们茶余饭后消遣寻乐的玩物,所以他们只是拥有这令人心寒的快乐。这看似轻盈实则沉重的字句所凝注的沉重感被彻底的瓦解了。一个喜欢行走的人不用花时间去考虑方向自然是一种快乐,一个只求过活的人不用花精力去考虑方式价值也自然只有快乐。叔本华说,天才所以伴随由于的缘故,就一般来说,那是因为智慧之光愈明亮,便愈看透生存意志的原形。那时,便会了解我们人类竟是一副可怜相,便油然而生悲哀之念。且不说尼采一生踽踽独行不为人所理解的悲哀,也不谈布鲁诺选择火刑柱的孤独,就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近代中国,定格在南海圣人康有为,定格在他雄劲书法和学贯中西所伴随的潦倒凄凉。康有为一生不为人所接受,因接触西学,关心民众,国家而倡导维新,做了先知;而后又因“不愿流苍生百姓之血,只愿流一己之血”执意改良而拒绝革命,又被嘲弄为后知。550字 高一 议论文
-
浅谈“中学生上网”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上网成为了当今时尚,电脑也随着潮流步入了各家各户。走在社会前端的青少年很快的融入了这个信息时代。中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我认为利大于弊。上网,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上网,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让我们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上网,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最快最准的新闻,了解更广泛的信息。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范围。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们大都对孩子娇生惯养,不让他们太多的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就使他们享受不到与朋友交往的乐趣,养成内向的性格。但是通过网络聊天,也可以一方面的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而且,交友的渠道会更多,范围会更广。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通过网络,可以听听音乐,陶冶一下情操。或者,晚一些益智游戏,发展一下另类思维,即可以调节大脑,又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使思维更加敏捷。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学习、研究和创新。但是,无论何事,好坏都只有一线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限便是弊。有些中学生,利用网络玩一些不良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过分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因为网络,他们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青少年,没有把电脑当作一种工具,而看做是一个纯粹用于娱乐的玩具,最后荒废了学业。网络,就如同一个浩荡宽广的海洋。在这里,有美丽的鱼儿和燕鸥,也有凶猛的波涛和漩涡。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方向,驾驶好我们的生命之舰,切不可淹没在波浪之下!550字 高二 议论文
-
仇富现象在现在中国,有一种正在畸形发展的现象就是仇富现象。何谓仇富现象,我们估计都在不经意之间都流露过。比如说你身边有一个人突然变得很富有,你会去真诚的祝福他,还是会忍不住的来一句:“自己有什么能耐,还不是靠山比较好。”我想,若是扪心自问,很难有人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比自己富有的人,尤其是暴发户。在我们的心底,我们会有一种瞧不起这样的人的心理,但是,在表面上我们要装得很好,一点也不表露自己的讨厌,因为有时他还是对我们有用的。为什么明明知道仇富也是一种变相的嫉妒,还是有那么多的人陷入了仇富的怪圈,而且是自以为自己没有错的沉浸在里面。我们在仇恨别人的富有的时候,是否有反观自身了,为什么我就无法像她们一样富有起来了呢?又或者,我为什么要去仇恨她们呢?若是你能够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仇富现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会越来越少的仇富。你为何不能富起来,而又在这里被她人左右自己的情绪。一个是因为你想要富有的心还不够强大,都说一个人若想得到一样东西,那他就会竭尽全力,你还没有竭尽全力。你会仇富,就是因为你自己还无法有那个能力达到富人所拥有的,你觉得这是上天的不公,从而心态失去了平衡,进而越发导致你丧失了全力来奋斗的能力,因为你的心,分割了一般给仇富,那还能有全力来为了自己成为富人而奋斗呢?仇富现象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酿成的悲剧现象,它越繁荣,你越无法成功。550字 高二 记叙文
-
浅谈刘邦与项羽项羽该当是真英雄的。自少时领兵八千从江东起事,到终了被兵围垓下自刎而亡,他不长的生命里无一片段不是酣畅淋漓地杀得痛快,就连最后走投无路的败亡,也留给了青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瑰丽与悲壮。昙花一现,只求开得尽兴便是。项羽是简单的,简单到眼里容不下半分不是。在这一点上,他倒是更像个孩子,黑白善恶太分明,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就是这样,他竟对自己最大的敌人产生了愧疚之心,被二三言语捧得飘飘然失了头脑。他的败亡,该当是他自己注定的。不过正是这样,项羽留给我们印象才比刘邦更加鲜明吧。反观刘邦,此人绝非是真君子。先不论那几句虚实相伴的辩白之言,先不管那实是遮掩的“鲰生说我”,但就凭那几句“为之奈何”以及从君到公的称呼变更,就能把这只老奸巨滑的狐狸看清个一二。刘邦绝担不起真英雄之名,但却定然撑得起真枭雄的门脸。他听得进下属的进言,并能始终如一的贯彻下去,而非如项羽一般,反复无常,举棋不定。更可贵的是,刘邦精通随机应变之道。这令他不论是笼络人心还是临阵对敌都不会落了下风。他的兴盛,可说是他一路行来最终蜕变的结果。鸿门一宴,生生扭转了历史乾坤的天平,也非是没有前兆可言的。项羽与刘邦各自征伐天下的道路在鸿门宴上出现了拐点,也因这拐点有了汉朝绵延百年的兴盛不衰,有了乌江边上瑟瑟风中的千古绝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550字 初三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