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风_1200字1200字

拯救中国风_1200字

1200字 高二 议论文

物欲横流的21世纪10年代,一群孩子们开始了踏上了“崇洋路线”。我回想起了那些时光,记忆里所显示的,是超级女生翻唱歌曲的存在,是哈韩哈日们红头绿发的浮现。这些人潜意识里的知识Ρ,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消退。应该是在这时候,在我的视觉和听觉厌烦了周围的一切的时候,让我此刻不禁大吼:“拯救中国风”。

我们这群80后(抑或90后),对传统文化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打开记忆的匣子,随着韵动的回忆旋律,我们诧异了:当老师讲到强秦蚕食六国,一统天下的霸气;或是公元前三世纪九十年代整整十年的楚汉相争,又或是儒家思想经受各朝各代的吐纳。涂鸦。点缀。年迈的老师绘声绘色的仿佛已沉浸在历史当中,我们却也跟着品位。感受---只是在属于自己的奇幻的梦里。从小种下的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很难化解得开。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一是恨鲫鱼无刺,二是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或许我下意识地认为应当是“流行文化太强势了”。几首被称为“渲染意境”的歌曲,几种被誉为“引领时尚”的发型,短短若干年,便把我们接受十几年的传统教育淡视。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理解这种强势,它们的精髓全在于“炫自己”,“做自己”,所以,这群人便云集响应,“装酷”。“韩流”袭卷开来,把自己的脊骨扔在地底下不管。庄严地说,这种态势发展下去,以后的大街小巷全是套上虚浮框架。丢失了自我的洋杂碎。

我所处的环境,大概与许多人类似。无论是白天的学校环境,又或是晚上的人行街道,都有着这样的三层空气:第一层空气是秀发水的芳香,每个人都好象被“华山剑法”施展过一样,那发型形态各异。我告诉自己权当见识了现代版的“颜筋柳骨”;第二层是mp3 mp4的电热气,大抵是电池发出的,每个人都被下了符咒--没有音乐无法行走。我规劝自己也许是孔仲尼“六经”中的《乐》被我们找回了,且每个人都掌握了教本中的精华。

第三层空气是那衣着散射的,倒不是说大家不爱干净,而是“无机”的色彩组合与“鸡立鹤群”的形态相互融合,让人看完便无意识地皱一下眉。我安慰自己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将迎来“威胁”。但无论哪一种空气,都无处不在地渗透着。如果柳公权能说话,说出来的一定是“后生可畏”;如果孔仲尼见到后做梦,那梦也会是黄河断流的凄景。这三种空气组合在一起,我来不及被告知,迅速撤退……

但我不能撤退,我努力沉思,而且回忆历史,回忆盘古开天辟地,回忆秦风汉雨,回忆魏晋纷争,回忆北魏汉化,回忆贞观之治,回忆晚唐暮景,回忆鸦片战争……只有存在两股相对的力量互相抵抗,才能缔结又一个时代。不能再沉默了,没有人想消亡,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人志士们,发出怒吼吧!拯救中国风!

我站稳了脚跟,开始怒视它们,蓄势待发,准备“起义”……我很欣慰看到王绪男的《感念与思绪》,也很快意读到嘉絮的《文之色》,一定有人与我同在,我可不想感受关云长单骑闯关的滋味……

让传统文化扫除附着在它身上的灰尘,重铸辉煌1

让复古不再装上流行的翅膀,而成为一种习惯!

拯救中国风!

后记;也许华丽的词藻会让文章表达得更优美,但我认为与主题不配套;也许这是一种食古不化,但纵观今日形势,不回忆过去,不找回自己,不行了……拯救中国风!

论教辅日益泛滥的隐忧_1200字

1200字 高二 议论文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书店迎来了销售旺季。书廊间,人潮涌动;书架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参考书完全占了上风,真正可以静心品味、玩味的“闲书”少之又少。莫非我们已经被逼迫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的境遇?

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作用日益突出,确实可喜,但是,当把文化推向市场,把文化产品当成商品去销售时,不得不注意到的是,不管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是就学压力的趋势,教辅变了味,甚至变了性。细看某种配套推销的同步、听力、阅读、辅导练习书籍、磁带和VCD等“教辅”资料就多达十几种,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如果经济价值已经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优劣的关键,各出版商打著名校名师的旗号,精心打造精美的封面,有的不惜出资打广告的各种举措,也不难理解。这时,教辅不再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工具书,而是一份包装精美的商品,以博得光顾率。自然,其他即使有意义的却在当下不适应应考潮流的书籍将受到冷落、排挤。这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商业性的弊端所在。

同时,也可以说是形势所逼。学校之间的排名、升学率,以及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让学校和学生都是扛不住的。正是这这种社会共同的需求,给“教辅”的日益泛滥提供了生长壮大的温床。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不良的风气也导致他们。书上知识点的精讲、总结、题目都有,这必然导致过分依赖参考书的大部分学生缺乏自己动脑思考、归纳的过程,甚至忽视了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而且扭曲了对学习、成绩的理解,以为多做题就一定成绩好,久而久之,这必然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成为学生精神和思维的桎梏。而教育,甚至是当今宣扬的素质教育必然失去生机和活力。这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力度不够的结果。

如今的现象实在让人担忧。教育改革的路可以走多远?学生依赖教辅,题海战术的日子还有多久?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本应该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制造考试机器,导致人们思维的模式化。

教育是批判的过程,我们应认清现状,有所选择地购买参考书,使之适当地辅助我们的学习,转被动为主动,做教辅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教育是实践的过程。我们应多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教化来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所以阅读优秀文化作品,以其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可以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传承、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时间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可见,其重要性之所在。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关措施净化社会的学习风气,当然,还应有所作为地把改革进行到底,使之真正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当今人才的培育。

给“教辅”赋予太多“责任”,往往会忽略它的主要责任;给学校强加太多指标,反而认识不清学校,甚至是教育的真实目的,本意。

席勒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完美是在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而我觉得,教辅的完美、实质在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适当教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