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_10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清明诗句,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又叫食寒节在唐朝的时候很是重视,对于介子推典故,更成为清明节的重要内涵。“它告诉后人,为人做官应如介子推一样清正廉明,每到清明节,人们也应在缅怀故人的同时多反省自己。”
姜城中学初三四班初三:徐斌
快乐的儿童节
中国有许多的节日,有六一儿童节、端午节、春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六一儿童节,接下来听我讲一讲吧。
妈妈带我去秦皇岛和北京。在秦皇岛,我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和沙滩,沙滩让太阳照射的就像金子一样。在那里玩了我最喜欢的赛车,开始时我心里很着急,不过我开得很好,妈妈说:“我的宝贝儿真厉害!”之后妈妈带我去北京欢乐谷玩,可是我只玩了过山车,不过我依然很开心。
六一好快乐啊!要是再过个快乐的六一就好了。
相关推荐
-
清明节故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杜牧写的诗大家一定都会背吧?清明节了,应该去坟前向各位前辈去祭拜,这都是我们晚辈的礼节嘛。星期六下午就出发向。妈妈、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买好了祭拜的食物准备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这座山说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说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这一座山看起来斜面很斜。虽然说每年来这里一次,但是感觉上并不是很陌生。我们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坟墓,仔细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个五角心,上面的颜色已经淡化了。后来我问奶奶才清楚了,原来这代表曾经为国家捐躯过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为时间有限,没有许多的时间在这里耗,所以这个梦想只好作为泡影。到了,终于到了。我们摆好了祭拜的仪式,开始烧黄纸等扫墓必备的。我拜好之后就开始在附近逗留,这附近有好多的茶叶,嫩嫩的,绿绿的,虽然说旁边有许多的坟墓不景气,可是,加上这春天的鸟叫声很茶叶的清香,好象旁边是隐身的。我只顾自己差一点被他们落下。到了最后的一站的时候,大家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我们来的目标也渐渐好象不是在扫墓,而是在采茶叶,我们采了满满的一戴子茶叶。这次去扫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浅。450字 初三 记叙文
-
清明节_1200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今年的清明节竟然奇迹般地并没有下雨,只是风飒飒而起,广阔的天空的一边微微有些水粉晕开的墨色。寻了处人少又是高处的地方站住,举目四望,巍巍青山,一览无余。我把目光投向我脚下的半山腰,那里林木青葱。空气不知怎么总带着些闷热,让人胸闷气短,幸好春风如飒飒秋风。我看着他将木叶不断翻转,扶着林木的枝条,像一位绅士一般脚踩一个中心,温柔起舞。其实,这样的天气,正好扫墓,正好祭祖。我想。虽然,少了阳春三月烟雨迷离的朦胧美,但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总不至于被雨淋得太狼狈。清明,清明。这两个字,我在心里每念一次,便深刻一分。似乎遥遥有人在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有些好笑,哪里来的雨纷纷?不由来地在心底里便冒出白居易的两句诗:“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思绪如潮水,慢慢涌起。回想起很久之前清明节,每一次都是庄重。长辈们挑着一只烧猪,带着锄头在前面带路,年幼的便提着一袋纸钱和香火跟在后面。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把一切都从头到尾润了一遍。大家却都不打伞,冒雨前进,在泥泞的山路上留下深一个浅一个的脚印。停在祖先的坟头前,用锄头除掉那些杂乱不堪的草,上香,烧纸钱,跪拜。来来回回,将所有的坟头的草除尽,所有的坟头都已一一拜过,才算结束。再将那只大红烧猪抬回来,做成晚饭。此时,小孩子便是最欢喜了。我已经几年未曾过过清明节,已经几年未曾见到故乡,已经几年未曾去触到过故乡的熟悉感,如今回想,似乎我已经开始淡忘故乡的模样。连回想故乡的清明节,竟有些模糊与恍惚。心中模模糊糊一座城的模样,淡淡的轮廓,河边一棵老杨柳,柳枝已能垂到河面上,流水涓涓,似乎还有远处的青山。以及------翻滚的稻浪。年少不懂清明节,只是欢喜又忧愁。欢喜能吃上那只好吃的烧猪,忧愁为什么清明节这样折腾,这样麻烦。如今长大,终于明白,那是一种对自己祖先的虔诚,对故乡的羁绊。不打伞,冒着雨,拿着一大堆东西,攀爬着上那陡峭又泥泞的山路,忙忙碌碌,整整一天,不管多累多折腾多麻烦,也只为表达一种虔诚,一种对故乡斩不断的羁绊。因为叶落,终究要归根。我已经学会虔诚,可是故乡啊,我的先祖啊,我身在异乡,该怎么表达我的虔诚与思念?人说青山无数,何处不是英魂?那么,这一个清明节,请让我在朗朗天空下,对着青山上萦绕不去的魂灵,将一腔虔诚抛付!耳边又萦绕起杜牧的诗句,是一群稚嫩的孩童在齐声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老师在讲台前讲解,这是诗人清明节在异乡的愁苦……闭上眼,我知道,这是我的回忆开口,在我耳边轻吟。初三:修竹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初三 散文
-
学生时代的爱情故事_1000字E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儿时,你小巧玲珑我玉树临风。那年,你7岁我6岁半。羞答答的你约我到山坡上放风筝。天真无邪的我无情地拒绝了你:妈妈说,山上有坏人有巫婆有大灰狼……见你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不慌不忙地吐出两个字:除非……你喜出望外,赶紧问:除非什么啊?我拽过你的耳朵小声地对你说:除非你把你哥哥那张《新8龙珠》录象碟借给我咯!于是,你把我的要求告诉了你那虎背熊腰的哥哥。结果,我愁眉苦脸地跟兴高采烈的你一块去放风筝。只是你并没有把那张我梦寐已久的碟子借给我看。而我的左眼睛也不知为何地青肿了一大块……那学期,你6年级我5年级{我留级}。准备期末考试的钟声响起了。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下楼,来到我的教室拉着我的小手对我说:下个学期我就要离开这个校园了……表错情加会错意的我以为你是在炫耀什么,赌气地交叉双手嘟起小嘴大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总有一天我会“追”上你的……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上初一而你已经读初二了。这一天,我把家里珍藏数年的唯一一件古董文物“凤凰牌自行车”擦拭得焕然一新。骑着单车哼着歌:17岁的单车和我,圆舞周期很莫扎特……一路轻车小调,很快地就来到你家楼下。一场出乎意料之外的突发意外事故发生了:你正与一哥哥{后得知是你表哥}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有说有笑地一直步进校园……从此,我的成绩就仿佛我的心一般,呈垂直线迅速下降。我开始堕落:抽烟喝酒旷课逃学上网抽机看三级……这年,你以优异的成绩{所就读该校}落榜了{省重点高中}。今年,轮到我考高中了。成绩突出的我令父母老师紧张不已。在一次母亲与老师的撮合下,你答应辅导我复习!你总是孜孜不倦地为我讲解,我却总爱目不转盯地望着讲解中的你!很快,需要选择报考学校了。你鼓励我投考“哈佛”,我只好满口地答应。在有自知之明的情况下,我悄悄地报考了你现所就读的校园!终于,成绩出来了。我以只差0。5的分数与“重点”挥手。但是却是机缘巧合般地恰恰成为你校新生中的新科状元……今天,你已远去不知在何方我却还有许多话不曾讲……狮岭中学初三:冯晓明800字 初三 想像作文
-
清明节清洁明净万物新,暖阳和风喜踏青。新坟旧墓祭亡灵,香烟袅袅燃真情。50字 初三 诗歌
-
清明节一年一度一哀节,一人一坟一烟灭。从此浪迹天涯走,梦里回头亲未别。50字 初三 诗歌
-
清明节_650字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初一:22650字 初一 说明文
-
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初一400字 初一 说明文
-
清明节又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我们的先辈,他们的事迹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也令人振奋!清明节给人的印象总是湿漉漉的,不管是烟雨弥漫的山野中,还是陡峭难行的小路上,总有一些冒着风雨上山祭祀、扫墓的人,他们有的一个人跚跚独行,有的三五成群,还有的扶老携幼真是一幅凄惨而悲伤的画面!清明节又有扫坟节、鬼节、冥节之称,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人们除了给先人祭祀,也有一些少先队员用鲜花和真情为那些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祭奠着他们的心灵,我虽没能去祭祀他们,可是我在心里也衷心的祝福他们,我想告诉他们:“你们那宝贵的生命没有白费,史册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祖国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动人心弦的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啊!烈士们,你们用血肉之躯,唤醒了中国人们的愤怒与斗志。你们用灼热的鲜血,唤起了中华人民的反抗。面对日本人的严刑拷打,你们不动声色,面对日本人的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你们毫不动心,即使只剩下一滴血,你们也要与鬼子斗争到底!你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振奋,你们英勇坚强的毅力值得我学习。烈士是伟大的,他们发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坚强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6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清明节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1200字以上 初二 说明文
-
压力_1000字压力就像一只砂轮,它能砥砺能勇进者奋斗的利刃,也能磨去怯懦者不多的棱角。——题记压力,这个词的定义有很多,有物理的诠释也有心理的诠释,我认真仔细的去看,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因为理论太多了,我看的头晕眼花,虽然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压力这个词的,但我找到了我的看法,想知道吗,向下看吧。其实说是看法,不如说是我自己的想法,那天下午我骑着山地车去河边散心,舒适的春风夹杂着淡淡的迎春花的香气,真的很舒服,于是我想骑得慢一些,应该很多人知道山地车是可以变档的,变低档会很轻松但是速度会很慢,需要要骑很多圈速度才能跟平常的自行车一样快,变高档是需要使出比较大的力气让速度变快,可以骑一圈就比平常的自行车快好多,于是我就变低档,确实很轻松,但我却要骑很多圈才能赶上别人,不过散心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卸下负担,给自己放个“假”吗,于是我就一边观赏着春意盎然的景色一边骑着我的小单车,渐渐的有些贪恋这散心的时间来,不过时间没有给我继续贪恋下去的机会,因为天色慢慢有些暗了下来,家里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早些回家,看了一眼夕阳,那如一瞬即逝的火花,在坠落之时也要用最后的光芒照亮这个世界的景色,很美,如果有时间当时也许真的会看着夕阳落下吧。为了早点到家,我就把山地车的档位提高了些,有了速度但同时身体也开始慢慢的有些力不从心,就像在大海中逆着翻腾的海浪游泳一样,很累,但仍要坚持因为要赶快赶回家,如果是个孩子的话谁也不想被家长批评不是嘛,终于,已经看到离家比较近的路口了,夕阳也渐渐地落下了它最后的光辉,我有些腿酸的停下了跺了跺脚,如果继续这个速度下去势必会很累,如果稍微把档调低一些就不会这么累了,于是我选择了第二种,卸掉一些“压力”慢慢的向前走,路上还碰到了好朋友约定好了第二天一起去学校,而我也在父母发火之前到了家。而我们的生活就跟骑山地车一样,你想走的快你就必须要把“档次”提高,这时候你就有了压力,就会很累,但是却会超越很多人,但是如果你想轻松的走,把“档次”也调低了,你没有了压力,获得轻松的同时你也走不了多快,甚至可能落后了很多人,所以压力也是一样,有了压力是好事它可以让你前进,不要把它看做疲惫的象征,它让你辛苦的同时也会让你获得进步与成功后的荣誉,但是如果一点压力都没有了,你在获得轻松的同时也落后了很多因为有了压力而努力的人。就像我题记里写的,压力就像一只砂轮,它能砥砺能勇进者奋斗的利刃,也能磨去怯懦者不多的棱角,所以不要烦恼与惧怕你此刻的压力,把压力化为动力吧,等你达到目标可以卸下这些压力的时候你会感谢现在坚强的自己,所以请加油。1000字 高三 说明文
-
清明节_1000字又是清明时节,又是纷纷细雨,又是面对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到长大后问自己,可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宗就有了一个很着名的偈语: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细雨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了一抔黄土中。而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后,给这个永世永存的时空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除了一段为时不会太长的名声,让亲友和后辈存念怀想,再就是这“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坟茔,让同样不会延续太久时间的后人们来祭奠。但是,就是这种总会被淡忘的祭奠,却以不出三代的亲情怀念和环环相扣的链接方式,在血缘亲情的怀念与哀思中,让中华民族子孙的血亲世代相传,并产生了巨大的认祖归宗的情感凝聚力——这就是中华血统与炎黄子孙的后裔,这就是百家姓赋予每个姓氏的族群意识或家谱情缘。而这种认祖归宗的亲情意识和情缘,在清明时节便得到最极致的张扬与宣泄。清明节,它是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属于怀想先辈恩德与功绩的节日。当飘飘洒洒的细雨淋湿了原野青草,洒落在冰凉无言的墓碑,润泽着祖先的黄土坟茔之时,这片在平时并不会进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并不会左右我们的苦乐情感的清寂之地,顿时就被淅沥淅沥的如丝细雨牵进了我们的生活,绵延在我们哀惋悱恻的心灵,并且让我们再一次回想逝去的亲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别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也别太在意了那些不应该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间的愉悦,也珍惜生命对于尘世的依恋。伫立在清明细雨中,沉思在逝去亲人的坟茔前,让纯洁得只剩下亲情与生命意识的哀思伴随清泪,淡淡地和着雨珠轻轻流淌。也许,它能清洗沉积太久的红尘世俗的纷杂无奈,给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给远去的亲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拥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么,我们民族的清明节就在面对亲人在天之灵的忏悔中,真正成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清明雨在飘洒,人生思绪在轻扬。对冥冥之中的祖先或亲人的景仰与怀念,重温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也许我们能再次从心灵深处感受一种人生的超越,体会一份血缘亲情的真纯,在祖先血脉依存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中,梦寻一段娇花照水、杨柳临风的美好境界…六年级:李昱熳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六年级
-
清明节杂记_1000字又是一年清明到了。我们缅怀先烈英雄的故事,热泪盈眶,祭奠英魂。是啊,让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缅怀英烈,祭奠忠魂。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黄继光、董存瑞、江竹筠、刘胡兰这样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也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我还记得邱少云,当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时。他只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这些革命先烈,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洒下了最后一滴热血。他们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向我们课本上学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受尽敌人的苦刑也不说出革命的秘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坚持工作。先烈们,您们安息吧,您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湖南长沙开福区三角塘小学六年级:周佳栋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六年级
-
落花飞絮清明节_1000字躺在草坪上数着身旁星星点点的满天星,朵朵洁白的梨花又栖满了枝头。风雨梨花清明节,折菊思卿又一年。昔日,与奶奶欢声笑语的场景浮现在眼前。祖孙两坐在庭院里,一簇簇野花开得甚是漂亮,银光洒了一地。我坐在草坪上靠在奶奶怀里抬起小指数星星,听着奶奶给我讲述红军抗日的故事。凉凉的风,银白的月,闪闪的星,永远封存在我的记忆里。如今,惟有我独坐旧庭院,看晚风拂柳诉离愁。我无言让泪长流,放任思念如水奔流。墓还是那个墓,人却不再是那个人。生死定局,阴阳两隔。要走的谁也留不了,生者的日子再怎么难过还是要过下去的。回忆依旧清晰,一切仿佛还在昨日,剪不断的是那三千怀念丝。奶奶总爱给我讲红军的故事。虽然小小的我并不明白这看似十分有趣的故事,背后是怎样辛酸曲折的历史。现在一天天长大,也明白了身上的责任。鲜血染红了残阳,侵虐者残忍的屠杀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彻底根除他们的信仰。但华夏儿女的骨子里的不屈如破竹,纵使解放的道路关山迢递,也砥砺前行。五星红旗为何这么光彩夺目,那是烈士们的鲜血浸染的。并非只有那些抗日战士让我们铭记,平民英雄也一样。他们用平凡的人生,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不会忘记汶川中那些舍弃自己生命救下他人的无名英雄;不会忘记那个洪水中让同学踩着自己身躯逃生的中学生;不会忘记那些除奸斩恶的英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的,没有你们,哪有今天的幸福。复兴之路还在继续,时刻会记住你们,是你们,伸出温暖的手去拯救这冷漠的社会。是你们创造了新中国,才有现在和未来。英雄们的光辉英雄们的光芒辉映着云彩,暮鸦的回归演奏着怀念的哀歌,风牵着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诉每一个人:他们不是传说!人间四月,草长莺飞。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开的正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万华夏儿女在这一天纪念祖先,缅怀先烈,思念逝去的人,寻找着他生前的足迹,慢慢地回忆过去。挑一个好时刻,不顾路途多么遥远。坟前,送上一束新鲜的菊花,深深地鞠一躬;敬上三支香,轻轻地磕个头,献上最虔诚的祝福。如此便是对逝去的人最好的祝福了。有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会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时,那时候他才真正死了。这就是清明的意义吧——当你不能拥有时,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光里,铭记历史,思念亲人,背负着他们身上的愿望更好地生活下去。1000字 初二 叙事
-
清明节的故事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春秋时代,晋国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饥寒交迫之时,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无奈只好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带母亲出来,谁知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禁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清明节的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Day或者PureBrightness。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
清明节的故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清明诗句,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清明节又叫食寒节在唐朝的时候很是重视,对于介子推典故,更成为清明节的重要内涵。“它告诉后人,为人做官应如介子推一样清正廉明,每到清明节,人们也应在缅怀故人的同时多反省自己。”1000字 初一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