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春天1200字以上

故乡的春天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故乡的春天是不属于古诗的。在古诗里,寻不到故乡的影子,也许有的只是似曾相识的意境。也许山岭重重,诗人的足迹总被延阻,但故乡的春天同样充满了诗意。

家乡的柳树一定和别的地方的柳树是不同的,既是种类的不同,也是风采的迥异。故乡的柳树是乡里萌芽最早而又落叶稍晚的一种树,枝叶向上,不肯低垂,不肯扭捏,那种坚韧,像故乡人的性格:不张扬,质朴而又坚强。

早春的风里,柔柔的柳枝,也许不是纤细修长的,也许不是柔婉婀娜的,但鹅黄的芽子,紧跟着迎春,在料峭春寒里悄然蓬勃,却别有一番铿锵之美。可惜,那时候是不懂得珍惜呵护它的,每在寒食节,我们小孩子总要受大人的安排,去河边折几枝柳枝,回到家里插到磨盘嘴里和屋檐里。风里是否有它的哭泣与疼痛的呻吟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那些来自于柳枝的哨子,我们确是喜欢的。哨声耿直缺乏曲调的变化,但是洪亮清脆,传得远,也许是柳树最纯美的情怀吧。

即使是和别的地方的柳树同类,但又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光照下,经受着不同的风雨,肯定会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摇曳,不同的凄苦。正如故乡早年的贫寒里,爷爷辈父亲辈的人们在贫寒的物质生活条件里倔强地耕作着,收获着薄薄的希望,依旧微笑着燃起炊烟,甩响赶羊鞭,虔诚地在地里挥洒着汗水,洒下希望的种子。

也许故乡的春天是不属于浪漫的。爱情都在寒食节那天明媚的曝光。相亲定下的姑娘,都要去婆家过寒食节,吃鸡蛋,都要去门前的榆树下搭好的秋千架上坐一坐,荡一荡,与大家见见面。尽管秋千架上坐得更多的是小孩子,尽管小孩子也不是为了荡秋千而来,每个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令人难忘的。

记忆中的那些寒食节,给婶子们嫂子们羞红的脸,沉默的染红,染得色彩斑斓,现在想想,那也是一种浪漫,含蓄而娴静,温婉而恬淡。

故乡的春天是不属于浓艳的。田野里没有名贵的花,也没有奇异的草。星星点点的自在地开放着的,有小小的白色的荠菜花,有俏俏的黄黄的伶仃的蒲公英,还有苦菜花,也是小小的朵,淡淡的白。

最耀眼的算是迎春了,挂在崖壁上,曳斜在陡坡上,一串串,一片片,黄灿灿的,摇摇曳曳,捉弄着东风。可惜,花开的时候,故乡的春天也已经过完大半了。

万紫千红是难得一见的。只有杏花的白,桃花的红,李子花的白,漫山遍野摇曳生姿。梨花的白算不得妩媚,但一定是清新脱俗的雅致。浅浅的青叶里,银亮的白嫩,着一夜雨,盈盈欲滴,不显疲态老境,更显丰盈多情。至于青绿的榆钱,淡棕的杨花,自是香味更胜。每天提了篮子摘花拾花的情趣不必赘言,奶奶做的榆钱饭,杨花豆沫虽算不上饕餮盛宴,在饮食崇尚自然无公害的今天,那确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山珍。

故乡的春天也是风的节日。春天一大半的光阴是在风里度过的。粗鲁的风不知疲倦地吼叫着,从山坡上跌倒山谷里,又不甘沉寂地裹着砂砾一阵又一阵地敲打着罩了塑料纸的木窗,“沙沙沙,嗒嗒嗒”,从早晨到黄昏,或者从傍晚到黎明。

莽莽的沙烟不会轻易地消散。所以常常是好几日的烟尘后,蓦地发现柳绿了,田地早已被䦆头新翻了一遍,一扫漫长冬季的萧索,让人眼前一亮。

东风总有平静的时候,在老家是听不到牧童的横笛的。春天的声音是单调的,没有陕北粗犷豪放的信天游,鸟的歌声确是常有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也是南方的春天。李白诗里也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看来他们的确是没来过我的家乡的。在老家,子规改名布谷。可惜,它总是姗姗来迟。杨花落的时候它还没有回来,它回来的时候,春天也是即将落幕的时候。

它每天不停地歌唱着,曲调清幽空濛,东南西北不停歇地吟唱,似是寻觅,似是倾诉,似是欢喜,似是忧愁,歌不尽,啼不倦。

故乡的春天其实是并不短暂的,短暂的只是花开的时间和更久的春寒,并以此给人们带来种种错觉。其实,这种错觉不仅带来了埋怨,也赠予了深沉的美感,它会让人永远铭记,春光短暂,要珍惜,要把自己的力与汗倾泻给荒芜,植下永不凋落的春光。

故乡的月夜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梅兰芳《贵妃醉酒》

夜愈深,月愈明。而今在异乡羁旅,总觉得欠缺些什么。

这个星期,图书馆门前多了一颗绿树。浓荫正密,虽然是刚移植过来的,但也急不可耐的开枝散叶了。从这棵树的身边走过,隐约能够听见一丝声响。夏天到了,西安的夜空云朵稀疏,月亮圆却嫩黄,不同于故乡的月亮,明而皎洁。

悄悄的原野,静谧的风像是在迎接着故乡月夜的到来。

月亮在转眼间挂上树梢,忙碌的人们也已回到家,在饭桌上与亲人唠叨着家常里短。男孩儿们永远也不知道疲倦,三五成群的奔跑在大街小巷,他们很随意,捡起一根木棍,便可作刀剑,吼叫着,咆哮着,像堂吉诃德。有时候,他们也会趁着这月色,躲起猫猫来。而女孩子则是另一种精神面貌,她们不比男孩,相对而言,可选择的游戏少了许多,多半也是被家长留在家里的,不允许外出,说是天黑了,不安全。而她们能做的,只是找来皮筋,系在两棵树之间,一个人跳来跳去,像一位孤独的舞者。跳累了,便很知趣的向床头走去,早早地睡下。

我和那些男孩子们一样,整天晚上,借着月色,疯狂的奔跑,声嘶力竭的尖叫。任风在我耳边划过,淡淡的月光在我脸庞上亲吻。

故乡的月夜,极像一幅飘渺的山水画。月是满满当当的,浸染着葱翠的远山,连远山上的绿树,也留恋着月光的余韵,当月光浸染着后山的小河,月光也就像是掉进了河水里,倒影也分外可人,当月光浸染着寂静的村庄,隐隐约约地,把村庄笼罩起来,不禁产生朦胧的睡意。这时候,安适的躺在床上,透着窗子,望向那轮满当的明月,脑海中浮想联翩,月宫仙子,玉兔,吴刚伐树,也都涌上心头,自然而然地,月宫里也并不是那么的冷清,“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惬意极了。

我喜欢在故乡的小桥上徘徊。夜深时分,河水缓缓地从桥洞流出,借着月色,水纹也明朗了许多,我的心情也会随之平静下来,天空中的风没有一丝的敌意,站在桥上看风景的同时,正好也接受风的洗礼。故乡的风是温馨的,一路欢快的跳着,跑着,带着花草的香味,带着泥土的气息,村子里本来就是绿色盎然,这就更使得村子多了几分清幽,这是我较喜欢的。当然,在小桥上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多的是反反复复的思考一些琐事。去也兰舟,远也红楼,怯深寒,独对勾弦。月儿总是给我无尽的遐想,也影射我沉浸在故乡不眠的梦中。

一个人在外呆久了,每在有月亮的晚上,总会掠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随着年岁的增长,光阴的流逝,愈发觉得自己思乡之情迫切。从十六七岁开始,一个人便背上行囊,远离故乡。先是去了东北,现在又来到西北,两年之后,我也不知道自己将会出现在东南还是西南。我姓马,又出生在马年,两马齐驱,注定我奔波劳碌,加之月支上又是子水鼠,子午相冲,怎么能安逸下来,再说了,我本身就不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人人都有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也不例外。我喜欢来去匆匆,也是为了了无牵挂。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旅行。今天在天涯的这头,明天就在海角的那头。太无定。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个时候置身故乡的月夜,会是另一番感受吧。清幽的夜空悬挂一轮皎洁的圆月,凉风掠过,驻足月光与积水辉映的静谧之中,更显那一份明朗和寂寥,那一份清澈与典雅,那一份藏而不露的诗意般的山水画。在这种时辰,会忘却失意时的苦痛和纷杂,多一份宁静与平和。

我想,今夜的我会与故乡的月夜,与那些无关或有关的物象,或深或浅的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吧。心灵也与故乡是相通的,不然为何,在这如水的月夜里,难以入眠呢?

恁这般西风淡黄昏,

更消残云几片,

闲愁如斯,还是当年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