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者,曾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怀着对曾国藩的敬仰,我们来到了他的故居。
刚进曾国藩故里,就被眼前一望无际的荷花惊呆了,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让人驻足惊叹。顺着曲曲折折的荷田小道,我们几个小朋友边吹泡泡,边赏风景,其他游客却把我们当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一面硕大的“帅”字旗下,仰望这庄严的旌旗,看着那醒目的“帅”字,我思绪万千,浮想着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当年带兵打仗,叱咤风云的场景。
绕过半月形的大型荷塘,我们从悬挂着“毅勇侯第”的大门口进入院内,这里宽敞明亮、前坪后屋,另有一番天地:古色古香的青砖碧瓦房屋一字排开,像列队的士兵等待我们的到来,两边沿中轴线对称。听说这座侯府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大最完整的乡间侯府。
跟着导游穿行在曾国藩和他家人曾居住过的各个屋子里,看到了皇帝亲笔赐予的“勋高柱石”的牌匾,毛泽东及蒋中正的题词,这些先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还看到了曾国藩写的家书,明白了他们家族百年长盛的原因;听着导游滔滔不绝、津津乐道地讲述往事,我和游客们都啧啧称赞;想着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轶事,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向他学习,几个小朋友的手握得紧紧的。
我怀着崇敬之情端详着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幅画,每一个字。仿佛看到了曾国藩老先生在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皇帝的新装》续写
自从皇帝那次游行后,他觉得很没面子,就问他的手下:“你说我该怎么办呀,你给我想个主意吧!”
那个手下很快想了想,说:“您让每个人都穿一件那样的衣服,这样您就不会觉得没面子了。”
皇帝奖赏了那个手下,并找来了那两个“裁缝”,给了他们很多金银财宝,让他们给这个国家的人每人做一件新装,还让他们必须每天只穿那一件衣服,永远不许换衣服,如果换了,杀无赦!!!!!
那两个假裁缝,跟皇帝要了很多针线,还假惺惺的说:“我们俩好不容易才能做出那么多衣服,您还要再给我们一些金银财宝和针线才行。”皇帝答应了。
终于,过了一个月,做好了全国人民的衣服,获得了十万两黄金和几斤针线。
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结果这个国家禁不住寒冷结果给灭亡了。
四年级:常青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
游茅盾故居你们暑假出去玩了吗?我去了江南水乡——乌镇。它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茅盾故居就在乌镇的观前街与新华路的交叉口。在那里,我听导游说,这个茅盾故居是茅盾爷爷的太公沈焕,在汉口经商时一点一点寄钱回来买的。在故居的临街门口上方,我看到了“茅盾故居”四个大字,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四个字是由陈云亲笔提写的。走进大门,里面分前后两间房,后面的房子是两层楼房,下面一层的前半部分放有一尊白色的茅盾爷爷全身塑像,后面放有他的手稿和生平介绍。楼上面一层放有茅盾爷爷所作的很多文学作品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及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和照片等等。在故居的天进里,留有茅盾爷爷亲手种下的棕榈和天竹,当年那棵小小的棕榈,现在已经超过了七米高的围墙,而那一小丛天竹现在也有上百珠了。而且生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参观完茅盾故居,我印象最深刻是茅盾爷爷的文章手稿,那些手搞上面有茅盾爷爷亲手修改过的许多圈圈与叉叉,可以想象茅盾爷爷写文章是多么的认真,真可谓一丝不苟!我以后写作文时,要茅盾爷爷学习,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450字 四年级
-
游鲁迅故居今天是10月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一走进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原来这里种着两棵茂盛的桂树.所以这里叫挂花明堂.过了桂花明堂就来到了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向四周一看,到处都是房间.东首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到她那儿去聊天.蒋氏常给幼年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东首一间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所以鲁迅对她无爱情可言.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天晒稻谷,但那是儿时的鲁迅的乐园.鲁迅经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才会12岁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所以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就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门内有一方400平方米的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们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假如我能像水中的鱼儿们一样,那该有多好啊!天色已经暗了,而我却还想在游览下去,不过没办法,我只能回家了.不过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名人之家!500字 四年级 日记
-
游茅盾故居今天,我们去了茅盾先生的故居,茅盾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很多都收录在我们的课本里。茅盾是先生的笔名,他的原名叫沈雁冰。先生的家坐落在浙江省一个叫“乌镇”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情韵。清晨,我们踏着小镇上青青的石板路,沿着清清的小溪水,在小镇上漫步,垂柳把小辫子甩到水里,平静的水面荡起片片涟漪;小鸟在枝头清脆的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远处的小拱桥静静地卧在水面,和水里的倒影一起编成一个大大的圆;这里的老房子都是白墙黑瓦马头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宁静而安详。茅盾故居就坐落在老小街中间,走进里面,房子里布置了先生小时候读书写字的课桌、课本,墙上挂着他写的字,柜子里摆着他写的书,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端坐在客厅中间,许多人都在铜像前留影,我也让妈妈给我照了一张,望着先生慈祥的笑脸,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350字 四年级 散文
-
游贾谊故居美丽的古城长沙,湘江穿城而过,岳麓山临江而立。很久很久以前,这片灵秀的土地迎来了一位大才子——贾谊。在这里,贾谊写下了数十篇旷世宏文,在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今天,我来到湘江畔这条安静地小巷,走进古朴的贾谊故居,在宁静中感受它悠久的历史。迎着“贾谊故居”几个黑色的字,走进大门,往左边走,就是长怀井,“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这口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却依然水质清澈,充满活力,静静地走过了数千年的岁月。笔直往前走,上了台阶,就来到了贾太傅祠。走进去,驻足瞻仰,映入眼帘的是贾谊的石像。只见贾谊盘腿坐着,左手放在书案上,右手拿着毛笔,好像正在作诗。贾谊是因为政治上受挫来到长沙,但是他毫不气馁,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追求政治上的抱负,期盼能回到长安继续担负起天子赋予的重任,写下了不少历史名篇,让我更加对他心生崇拜,肃然起敬。走过太傅殿,是碑刻的贾谊名句选,清晰地记录着贾谊生活的一点一滴。虽然句子很简短,但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他的愁苦、惊喜、悲愤、遗憾,给我们留下无尽遐想,贾谊虽有雄心壮志,但生不逢时,最后抑郁而终。我不禁在想,历史的变迁真的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曾经的长沙是一个偏远、落后的荒蛮之地,而如今已变成一个美丽的山水洲城,贾谊当年流落长沙,悲伤不已,时刻盼望回到长安再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如果他能穿越时空,看到长沙城现在的模样,他还会向往长安吗?想着想着,我已走出太傅殿,再次来到古朴的大门。今天的游览真是受益匪浅,贾谊的历史故事及这里的景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600字 四年级
-
游夏衍故居张怡有这么一个人,他甘为人梯,扶携后人,令人敬仰。他就是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夏衍。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祥,1900年10月30日出生在浙江省仁和县严家弄,他是一位革命文艺家曾受到不少人的称赞。他1927年宣誓入党并奉党的指派进入了上海电影界。夏衍在2年时间里完成了11部电影作品,一下轰动了电影界他是中国电影的先驱。 他一生发表的巨著数不胜数,当中有话剧、小说等,这些巨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夏衍的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例如《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再例如《芳草天崖》,描写了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引起了文艺界的强烈争论。此外,还有《泡》、《自由魄》等。我们走过大堂,穿过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亮亮的木桌,其次是些错乱不堪小桌子,高高低低的,很不平整,非常像旧社会学堂里用的课桌。再往里走,就是夏衍的卧室。里面有一张庞大的木床,床四周有一座屏风,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一旁还放着洗脸盆、花盆、书柜和一个大橱柜,很简单、很朴素。就这么几件普通的家具,却养育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真是不可思议呀!450字 四年级 写景
-
曾国藩传道光年间,政局异象,时不则变,变则不通,通则不达,可谓乱世矣。然乱世不乏英豪之烈,特撰文以示知者,循先者之风,行万里长路。国藩者,名子城,字伯函,湘县人氏,清之重臣。世代文者出身,其父麟书,授之以礼,博之以文,固有才子之称。行至八载,亦能诵五经,览周礼,铭史记,虽为一介布衣,然其志远矣,虽无鸿鹄之志哉,亦可后生无畏。道光十二年,举秀才,觅知音,行终生之大事,后累迁侍读,平步青云,遥遥直上,十载七迁,官居二品,可谓仕途光明,无可后忧。常人观之,亦不甚喜,然其心系国之命脉,未曾废离。咸丰三载,其母丧之,遂至故榻,然清之局势动荡,天朝甚是告危,遂颁发团练告之于众,欲倾国之力,兴讨天国。伯涵闻之,动辄而行,因势就利,聚湘之大众,遂成一军,号之“湘军”,兴夜操之,不敢怠慢,试以一军之力,破天京。四载,湘军倾巢之力,撰《讨粤匪檄》一文,告之于天下,举中华数于之诗书典则,陈天国之利弊,兴孔孟之道,以此为戒,喻之世人。不可安生,凡读书识字者,不思一为之所也,何以为人哉?然其多以暴行主事,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及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之处,故又名曰:剃头也。至咸丰十四年,湘军力克天京。天国高危,顺势瓦解,子城深受帝之器重,居一品之高位,然亦不颜矣。其率部击捻军,然百密一疏,错失良机,捻军四窜,帝之大怒,迁之。同治十年,伯涵卒于南京,天朝赠之太傅,谥文正,以表其忠。光绪五年,撰之《曾文正公家书》以表正气。后人视之,亦有感于兴怀,记之。550字 初三 散文
-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曾国藩家训》虽然没读完,但其中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大家想,这样一位名人,肯定是聪明绝顶吧!那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户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时机。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难的。”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每天写日记,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自立、自省、自信、自强”的人!550字 初一 读后感
-
曾国藩的笨干成事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许多挫折与不幸。就像是一盘菜中的佐料,它的确很难吃,但恰好一盘美味的佳肴没有佐料也很难吃,人生亦是如此。曾国藩,被称为“千古第一人。”但平生中的他却并无李白,东坡等人的才华。曾国藩能有这么高的称誉,全都是来源于他的“笨干成事。”其家父在教导他读书的时候,常常叫他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一本书就不睡觉。上天是公平的,但给了他超出常人的毅力。 曾国藩的仕途也颇具有戏剧性,曾国藩考秀才就考了九年,但考中之后,便很顺利的接二连三的考中,而那些早早中了举人的同学最后却一个人也没再中过。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曾说老师太迟儒,曾国藩也说自己本质愚柔。曾国藩带领的湘军也是用围城的方法,常常打仗要用好几年。但人人都言湘军可畏,可见曾国藩的坚韧多么深了。 谈到曾国藩,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家书,古人“立身,立言,立书。”单单他的家书,便知听他的这个“千古第一人”的封号打哪来的了。他曾对弟弟曾国荃写家书,以鼓励弟弟。提到自己的人生多么坎坷,劝诫弟弟不能气馁,应如他一样,有一股坚忍不拔的气势。常常你要将苦难包容,磨砺,它就会成为你身上不可磨灭的光芒。其实,不仅是曾国藩这样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个人都没有聪明才智,但凭借自己坚忍不拔的耐性而走向成功的。像“爱因斯坦,牛顿……”比比皆是。所以,无论生活如何艰苦,如何不幸,都请您想一想你身后的那些伟人们。记得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1.感谢给予你苦难的众生;2.你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但别忘了抓一把沙。可以说的是,曾国藩抓住了。550字 初二 散文
-
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第一个要点是正心诚意。“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决心一辈子同自己心中的贼做斗争,即使心中的贼像鸡冠一样竖起来,也决不安抚。“功可强立,名可强成。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第二个要点是好习惯。在生活学习上,曾国藩给自己定了一系列的规矩,而且一执行就是一辈子。比如,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比如,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比如,读史:“丙申年讲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而且,还强制家人共同营造气氛:“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第三个要点是好心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长期的“抑然”和对名利的向往,会让人疯狂。曾国藩倚靠心理暗示活下来,反复念叨:“花未全开月未圆”“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恬静书味”,“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曾国藩还有物质帮助:“阅陶诗全部,取其太闲适者记出,将钞一册,合之杜、韦、白、苏、陆五家之闲适诗纂成一集,以备朝夕讽诵,洗涤名利争胜之心。”到了真的功成名就了,可以张牙舞爪了,这种心理暗示已经根深蒂固。灭了太平天国,曾国藩马上自销湘军,自树对手淮军。两年后,五十五岁,上书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550字 初一 议论文
-
游夏衍故居有这么一个人,他甘为人梯,扶携后人,令人敬仰。他就是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夏衍。今天,我、詹璐珈、李蒙梦、张瑜婷和陈俊一起去夏衍故居参观。我们先到门口去敲了章,还没走进去,就有一股人流涌了上来。只见夏衍故居里人很多,十分闷热,让人想赶快离开这个闷热的地方。我在去之前了解了夏衍是出生在1900年,死于1995年,他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在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他一生发表的巨著数不胜数,当中有话剧、小说等,这些巨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夏衍创作的剧本最多,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例如《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再例如《芳草天崖》,描写了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引起了文艺界的强烈争论。此外,还有《泡》、《自由魄》等。夏衍爷爷十分伟大。说他伟大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知识与爱国主义情怀。他也受过挫折,1965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身陷囹圄,蒙冤受屈8年7个月,腿被打残,眼睛几近失明。但夏衍爷爷人残志不残,凭借自己的毅力,为事业奋斗,为国家奋斗,不断出版自己的作品。可在1995年2月6日,夏衍爷爷告别人世,与世长辞了。夏衍爷爷,您好伟大!5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