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败,谁之过?_1500字1200字以上

甲午之败,谁之过?_15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甲午之败,谁之过?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纳尔逊将军曾经说过“世界上每一场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的确,中日甲午战争后,昔日强大的中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被称为“中国的学生”的日本,从此却渐渐强大起来,导致这个结果的不仅仅是因为日本的强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内部,更准确的说是大清王朝的内部。皇帝的鸡蛋十两银子一个,而平民百姓的鸡蛋却要一两银子800个,同样的鸡蛋,怎么会有如此的差别,这清楚的说明了一个现象—贪污。

1894年9月15日,,威海卫的海面上,发生了一件件直接导致甲午战争格局的主要因素:每艘舰上仅有的几颗炮弹从炮口带着中国人的愤怒飞向日本舰船后竟然穿而不炸,这是为什么,当时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每天可以制造上千枚炮弹,为什么等真正用上了的时候,却没有一颗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呢?官员拿着朝廷拨给他们的白花花的银子,去花天酒地。而我们英勇的海军士兵,却只能抱着炮管,高喊着“誓与战舰共存亡”然后带着“炮弹穿而不炸”的遗憾与自己心爱的战舰永远葬身海底,而那些官员却浑然不知,贪污,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

其次就是慈溪传达的“闭关锁国”的愚昧想法,本来,中国的购舰程序一帆风顺,但是由于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一级铁甲舰后,清政府开始自以为是,不再购置舰艇,仅仅依靠国内的造船业来打造战舰,没想到,日本却利用这几年时间,飞速从国外定制新型战舰,并在国内借鉴外国技术,提高自己的造船能力,使其不再依赖外国,靠自己发展。日本在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后开始向西方的先进国家学习,就连“穿的衣服”、“吃饭的工具、样子”、“住宅的外观”……。都无不模仿,从这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努力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中国也经历了一次类似于“明治维新”的活动—“戊戌变法”但是由于慈溪的“闭关锁国”的想法已经深深扎固在百姓心中,这次运动失败了,中国丧失了一次可以从根本上超越日本的好机会。

我觉得,甲午海战的失败,不仅取决于政治方面,兵源方面,更在与将领的指挥方面。我国三国时期着名军事家曹操曾经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将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怎样重要!

济远舰舰长方伯谦,在危机时刻,并没有指挥着战舰与敌人战斗,而是主动升上白旗投降,这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北洋鱼雷艇舰队队长王平趁北洋水师交战时逃跑,作为一名军人,。大敌当前,他没有主动请缨,去战场上和敌人杀个痛快,而是偷偷摸摸地离开了战场,他还算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吗?不是的。

在大清朝长达数十年的“闭关锁国”中,完全放松了对士兵的训练,对将官人才的培养,使得在甲午海战中,清方士兵素质差,不了解战舰性能,从而导致不会良好的运用战舰的长处,清军“傲视九重天”地概念依然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扎固,可是,时代变了,清国长达几十年的不思进取已经导致自己国家的士兵完全落后于他国士兵,从而导致在甲午战争中清方彻底失败。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李鸿章抖动着拿起了手中的毛笔,在写满屈辱的《马关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马关条约》清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同时也是日本暗示各国列强来瓜分中国的行为,中国龙从此萎靡不振。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难道应该记这段屈辱的旧史吗,不。我们不能忘,我们要以它为动力,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这段屈辱的历史成为过去,让阳光迎接我们崭新的未来,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甲午”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初一:王雪腾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安全教育》有感_650字

650字 初一 读后感

父母纵矣吾生,天赐我美之世,此世界亦以生而弥佳,宝生为安业恒之言。

人生惟一,生此地脆,须精之呵,无安,则无生、当我于静中之教室听课时,其或意安在我之脑海里荡,则体不安之重。而每分每秒皆有人生或横死,时可轮回,而生之逝而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无返。

生谓每人也都一,皆可我去与爱惜。生非画在纸上之图,误矣,可更画过;生非一长青树,不可久立风雨中,不可纵横。正以生如,我则尤加意安,自爱健康,强者不能以金买卖之。此臣闻安教之大感。

在我之左右演着一场场血淋淋的训:车祸、火、坠楼。,一个个美之命遂潜殒失。何独当事至方思行治?防患未然,其遗我者非独思。

一则事使我没齿不忘:在一次通宣传课上,放映了许多实事车祸,其中有一个七岁的女子在一车祸中失去双腿,两手杖屐之板蜗行缘索,对记者采访时,她却笑得天真无邪,言其志则再要一阴城,闻者莫不动容一人,泪如泉涌,教室里一片欷泣,心酸。

恨耳,我何不见!看汝父母,其待汝龙成凤有一明之来,为己亦为之——世上最爱汝者,谨守其法而善存乎通。其为我倾竭,我或可于将来报其区一部。汝必不愿以汝之性而成难,而使之生皆能生暗伤下之;汝亦必不欲以汝之惰而送你的花样时与父母则多则多者?。那时或君之父母得以余年与你——其尝或今或后直至最爱者——你。其子,汝。

“安责,重于泰山矣”听了此番讲,吾谓宜修自保识,学御奸害,能自保,以我之命惟一,不可以再来过。是故,安于我甚要,自然,在生活中他安问亦不容忽。使我好生,意安,共成一美之明日!

生于我唯一,我无缘不爱身,为企业中一员,宜执安识,高安?当时记,全为我,我为安,安责,重于泰山矣。

初一:李鑫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