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200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200字 高一 散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第一次认识钱学森是在小学的课本里,课文中这么一段话让我始终记忆犹新,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五个师的兵力。”当时的我对此并不热心,只是老师总说他很厉害,于是便有了小孩子所谓的崇拜,但这种崇拜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另一种崇拜所替代了。第二次认识钱学森是在感动中国人物榜上,因为比较喜欢看这一类节目,所以那一次在感动中国上看到了钱学森,知道他是我国导弹之父,知道他为了祖国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

第三次认识钱学森是偶然看到新闻上播报他去世的消息,那时真的很难过,想着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就这么去世了,我想如果当时钱学森没有回来的话,我国的航天事业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吧?当然这是后话,毕竟他回来了,甚至给我们带来了高新技术…

第四次认识钱学森就是这一次了,说实话这一次更触动我的内心,以前看书听老师讲钱学森的事迹,总觉得很玄。毕竟我们这些90后始终也无法了解那些老一辈的艰辛,甚至缺少了一份爱国的热情,一份为国献身的激情,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很多优良品质似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行渐远…

虽然只是一个多小时的电影,给予我的更多的是震撼,是感动,当然还有些许气愤…

当我看到钱学森与众多中国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为中国伟大的建设事业奉献自我,最后终于取得标志性的胜利之时,我真的震撼了!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时期,竟然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又怎能不振奋人心?

当我听到钱学森说,他在美国学习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甚至为了回国放弃美国的优良待遇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了…试问:如今的中国人有多少能为国至此?又有多少那些所谓的“伟人”“能人”早已贴上外国的标签?为什么诺贝尔获奖史上,中国始终是空白?难道中国人就比那些洋人差?NO!NO!NO!世界上如今盛传如此一句话:“美国人的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句话足以证明中国人绝对是智慧的化身,那又为什么中国总是落后于美国呢?那是因为很多原原本本的中国人如今已变成了“美籍”华侨…这是多大的讽刺啊?中国这个伟大的母亲用乳汁认真浇灌的孩子们最后竟然用这种方式回报他们的母亲。你们可曾听到你们可敬的母亲在低泣?

当我看到那些美帝国主义者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将他关押,处处监视他,甚至以非人的方式对待他时,我不自觉地紧握着拳头;而当我看到所谓的“俄罗斯老大哥”以鄙视的态度对待我国渴求技术的“学生”,我感到我的心都凉了一大截,这是何等的凄凉啊?那种被人瞧不起,被人欺凌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受人欺侮的国家,可是为什么,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经济也发展的极其迅速…是精神!是品质!是热情!

或许如今的我们生活太过安逸,所以那些曾经我们极为推崇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早已被我们丢弃,那些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劳动成果正一点点被侵蚀,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东西丢了可以再找回来,心丢了去哪找呢?钱学森的心在中国,所以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可中国人,你们的心到底丢哪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杜威喜欢在闲暇之余漫步于学校的小道,秋风轻缓,却带了几分凉意,远处的桂花暗香浮动,时光静谧,有种慵懒惬意的气息。道边的枫叶,已经被季节染红,踩上去沙沙作响,是他喜欢的声音,细碎、绵延、厚重,像生命的乐章。

找一片安静地地方,一本书,整个午休就这么度过了。大多的时候,杜威是安静的,不同于其他男孩子喜欢篮球,喜欢运动,喜欢玩闹,一首曲子的旋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次独处时的冥想,都可成为他的世界了。有人说他的性子像个女孩子,有着一种独特的恬淡,他也不恼,依然享受着自己的清欢。

当杜威正看的入神时,身边传来了清脆地声音:“您好,能帮我拍一张照片吗?”

杜威抬头,女孩腼腆地朝着他笑,微圆的脸颊带着一点粉红,一袭青色的雪纺裙,手捧着自己的手机,娉婷玉立地站在自己的面前。一个让人看着很舒服地女孩,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杜威这样想着。

礼貌地说道:“当然可以。”

杜威从未见过一个人在特意拍照的情况下,能够展现出那么自然的表情,随性地姿态,风从她发肩走过,枫叶在身边轻舞,裙袂荡漾开的是她宁静的笑靥,与身边的一物一景,恰到其分的融合在一起,自自然然,大大方方,似乎带着一种湿气,可以温润一个人的心情。杜威有一种错觉,似乎他只是一个过路的人,看到美的景物,忍不住拍下来的过客,而不是她特意“相邀”拍照。

如此,算是初见了。只是她们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道谢,离开,似乎只是一阵风过,了无痕。

只是,有些人相遇,注定了匆匆。有些人一旦遇见,就是一段故事的开始,一场心的花事。

再相见,是高二分班了,同班,同桌。只是,在对方的记忆里,似乎没有彼此存在过的痕迹,如同,初见。

简单的自我介绍,微笑着寒暄。

她叫杨蝶,普通的一个名字,那时他不知,以后的日子里,他多么期待将此名冠以他姓。

他喜欢叫她小丫头,不过是在心里。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所谓伊人,不在水一方了,而在心上了。

也许是那片枫树林里的初见,那回眸一笑的刹那,那自然大方的表情,是的,他已经记起来了,曾经,她要他拍过照,他被她惊艳过。

也许是在那个深秋的季节里,他和她,总是不期而遇在一段静谧的时光里,一起倾听林间细风,那声音柔软舒适,肃静饱满,是秋的声音,是寂静的声音。她拾掇她喜爱的枫叶作为书签,他看他爱看的书,偶尔他抬头看她,她自我的笑。阳光微淡,时光宁好,各成世界,又互相牵连。

无涯的时间里,总是会有那么一个人惊艳了你的时光,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只为多看你一眼。

夜越来越深了,连星星都不在说话了,室内响起了轻微地鼾声,同学都已经入睡,杜威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开始发呆,清风还是那么缓,桂花还是那么香,一如初见。

人们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可是他连相爱都不曾拥有,只是一场暗恋,暗恋是一场永无天日的奔跑。

不是胆怯不敢表白,而是高三的节骨眼,他不愿意打扰彼此的清宁,高考,一个可怖又可亲的字眼,成功驾驭了它,就是天堂。若失败,就是地狱。他想,一起奋斗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人说六月的天空是灰色的,也有人说六月的天空是蓝色的,杜威的六月,灰蓝参半。

他和她,都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只是,不在一个城市。

当他踏上一个陌生的城市,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林间小道时,他总是渴望那抹熟悉曼妙的身影出现在她的眼帘,对着他微笑着寒暄。可是没有,桂花开了,开的浓郁,似乎开的有些寂寥了,如同他的心。

他开始喜欢用树叶来做书签,他记得她说过,“将火红魂丽的枫叶一片片拾起,写下我们之间的暖语,细细珍藏为书签,等到在安静的时光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数着清晰的脉络,闻着记忆中熟悉的墨香,暖语叮咚言犹在耳。”

暖语叮咚言犹在耳,只是伊人不在。

是夜,无法搁浅的相思一直萦绕着杜威,无法入眠,翻开书,一片叶子掉落,是她送给他的。上面有着她的笔迹,娟秀,宁静,如同她的性格。

秋风打我发肩走过

月亮哗啦啦地开始笑

折了一枝桂花

用来装饰九月的梦

黑夜,有了双翅膀

带着我飞向,青草依依

若可,杜威多么希望是自己带着她飞往她向往地那片草儿青青的天地,她以前常常说,一个人,行走于红尘,有着太多的牵绊,沿途的风景万千,唯独倾心于一片绿色,那是希望的颜色。

那个巧笑倩兮的女子,心中总是存有一片净土,在那里种草种幸福。何时将我种上呢?

杜威开始伏案抒写,写一封关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书,他不要再暗恋了,暗恋的滋味,如同喝啤酒,入口时满满地苦涩,但是只要看到她恬淡地笑,那酒,就像会在舌尖开花一样,有着丝丝地甜,醉过的人方才懂得其中真味。只是久了,这甜,不够。

他说她是禁果,即便在这样的时代,早恋已经不是稀奇事,但是在杜威的心中,高中喜欢一个人,是不可以的,无法预知的未来,禁果可能变成苦果。但还是尝了,并一发不可收拾,且甘之如饴。

意外地,她答应做他女朋友了。

他欣喜如狂,终于可以喊她小丫头了,他视她如珍宝。会在节假日做几个小时的车去看她,会给她买很多好吃的,会向她的闺蜜们打听她的喜好,她的一切一切。

她对他也极好,心疼他来回奔跑,于是规定轮流互相到各自的城市相聚,知道他做兼职挣钱给她寄好吃的,喜欢看的书籍,她便不再要那些东西,告诉他,她疼惜他,她不许。

杜威常常想,这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有人质疑他们,没有任何以情侣身份相处过的基调,一开始就是异地恋,想要相守相知到永远很难。

但杜威觉得,当幸福来敲门,只想狠狠地拥抱它,享受它。就是不负青春相邀的这场盛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时光荏苒,他们一直这么平平淡淡,相知相守的相处着,四年的时光,感情日益地深厚,他不再需要向别人打听她的爱好,这些,他已经熟知。

只是迫于工作的无奈,大学毕业以后,依然不能在同一个城市,亲戚帮她找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待遇也不错,是国企,只是要南下。他依然坚守在家乡的那片土地,那里有疼爱他的年迈的奶奶需要照顾,他无法放弃这边的一切,与他在那样的城市奋斗。

四年的恋爱,她亦懂他,只是难免有些落寞。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远离了父母的呵护,没有了朋友的嬉闹,依然没有他在身边守护……

她只是一个生于平常百姓家的小女子,在灯红酒绿的城市谋生,心终究是有一点疲惫,渴望累了有个肩膀依靠,倦了可以有人拥她入怀,好好休息。

在唯一较好的同事交了男朋友,整天出双入对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给杜威打了电话。

“我知道你的苦,可是我们异地恋四年,原本盼望毕业了能在一个城市工作,相守一辈子,可如今,又是异地恋,难道我们结婚之后也要这样异地吗?”

杜威沉默许久:“丫头,我在这边刚工作稳定,奶奶最近也是经常生病,我实在无法……”

杨蝶的声音开始哽咽:“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也不可能放弃这边的一切,你要我怎么办,怎么办,我不管,要么你来这里工作,要么分手……”

杜威听着电话嘟嘟地声音,心像针扎似的疼,他何尝不想与他一起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独自吟唱至天明。

生活有太多无奈,原来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这话不假。年少时的爱恋,还是太过青涩,考虑的不够周全。

任性过后,她开始后悔,不该逼杜威的,可是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啊。哪个女孩子不希望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一个城市工作,一起生活?我还等着他带我去看海,让海风轻吻我的小脚丫,在沙滩上拾贝壳,在海风中奔跑,他在我的后面轻轻地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后,杜威还是南下了。他不要快餐式的爱情,他不想这么多年的感情付之流水,他更心疼的是她单身一个人在外地,无人照料。他心疼她被这件事折腾的胃病犯了,于是,在与父母沟通后,他辞掉了现有的工作,南下找工作。

只是对于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土木工程这样一个专业,工作大多时候是需要出差外派的,必须服从上级的调配。好不容易走到一起,如果外派,就又回到了起点。

一个月,两个月,一个个面试,一个个通知,信心与耐心随着风散落了一地。

杜威渐渐才开始明白,有些事,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功。

杨蝶也开始懂得,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相爱容易,相守难。爱情,是需要以生活来支撑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掺杂在一起的。

于是,她妥协了,他为了她,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她为了他,放弃最初的坚持。

似乎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只是,杜威不肯,若坚持,就该坚持到底。这些日子里,他除了面试,就是变着法给她弄好吃的,好不容易看见她脸上没有了初见时的苍白,憔悴,如若回归原点,丫头必不会好好照顾自己。

后来,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有了工作,即便不是很如意,但是杜威相信着,只要他们两个能够相扶相持,多一份体谅,有着爱浇灌的生活,平常的柴米油盐做出来的饭菜也是色香味俱全,一定可以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