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教学用书》有感1200字以上

读《教师教学用书》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心里有数

成师附小陈科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们备课组教师根据本组确立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处理有效性研究"的小专题开展了读书交流."主题图"是"北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怎样理解主题图的用意为教学服务呢在实践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一定要会读《教师教学用书》.

在教学用书中谈到,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第三版实验教材,由多位数学家,教育家和特级教师编写而成.所以,教材中的每一个主题图都是经过他们潜心研究积极实践而定的,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这让我想起了,以前也埋怨主题图产生的歧义和不合适,而不深入的去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盲目地进行改编,结果适得其反,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理解"主题图"的用意,把握教学目标.

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达不到教学目的,浪费时间.所以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材"主题图"提供的情景与学生原有的哪一种生活经验有关,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个角度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一些数学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再创造,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九册《动手做》一课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动手做"的情境,"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旨在让学生知道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锯开,再平移到另一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初看,这个问题很简单.再想,要让学生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尽可能大,否则学生的做法千奇百怪,达不到教学目标.

所以现在每次上课前,我们备课组教师都会先通过读教师用书对"主题图"议一议,然后梳理本课教学目标,从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发现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如果一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这样的主题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

例如,在《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中,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主题图展示的是三个同学拿出各自所有铅笔的,其中有两个小朋友拿出的铅笔数同样多.这时,第四个小朋友问:"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呢"教学时,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结果第一个学生就准确地指出了原因,全班同学赞成.袁老师一愣,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愣了,原本的预设和对活动的分析已显得无太大的价值了.

课后,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对此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首先是低估了学生的水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对主题图的用意,理解不够深入.主题图中第四个小朋友的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说你发现了什么,而是让学生尝试提问题.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分数再认识的探索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材在呈现主题图中,并没有先让孩子说说发现了什么,而是先让孩子提出问题.

所以教师一定要读透教材挖掘主题图的隐含内容,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三,"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体现三维目标.

"主题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一特点.

如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时,"主题图"设计了让学生从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和2的倍数并观察特征的活动.5和2的倍数特征只要学生多举几个例子,就能发现,为什么书上还要以表格为载体呢通过阅读教师用书,我们发现其意图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特征.当学生将多种探索方法进行比较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列表的优越性,既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教材注意结合"主题图"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锻炼身体等.这就是"主题图"教学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想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

总之,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就从教师用书读起,做到心中有数.

读《教师的管理智慧》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浅谈班主任的管理技巧

--------读《教师的管理智慧》有感

钱岗小学   孙勇进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最基本的要素,是班级品德教育过程中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要素,对社会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的家庭美满了,这个社会就比较美满;对学校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班级有生机了,这个学校就有生机了。通过阅读《教师成长》之《教师的管理智慧》,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和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动之以情,情感互动”是师生交流的捷径。

现在常常听到老师们感慨“如今的学生真难教”,确实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早熟的快,接受了许多社会信息,甚至形成了不少成人化的思想,不象以前的学生那样对老师的教诲洗耳恭听,相反越来越个性张扬。对这种现象我发现采取强硬的措施,如罚站、罚抄、晚放学等等,只会引发更大的抵触情绪,拉大与学生心灵距离,结果收效甚微。后来总结出进行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是利器:多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时伸出温暖之手,发现有学习困难的同学,有厌学情绪的,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无学习积极性的,我不是采取直接的体罚方式,而是多花点时间关注督促鼓励他;在课余时间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我无拘无束地相处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多与其父母交流他的近况,让该生知道老师是真诚的关爱他而不是冷落他,使他们成绩有所提高。 

二、发挥班干部角色作用,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

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其他集体成员,这是形成班集体的关键。因此我及时发现,考查和配备班干部,使用并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在班务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干部,这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还要通过班级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要求全班同学参加班级的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为班级管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班级的每项活动中尽量不冷落每个人,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快班级的整体发展。 

三、掌握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教育的技能。

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配合诚意,会大大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农村小学尤显突出,关系更紧密:常常碰到一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表达出对子女教育敷衍、轻视的态度,甚至出现学生家长连自己的子女读几年级都不清楚的现象……因此要正视这一现象和问题,多花精力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上,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解释引导,使家长摆正了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并且在课外严格管教子女,以便于班主任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四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的境界。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五、正确运用批评,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批评能唤醒学生的警觉,从而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的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具有道德素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表扬,因此,班主任要慎用批评。(1)批评要有“导”。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多采用一些开导式、启发式的语言和语气,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批评。最好少用一些否定的指令式的语言。(2)批评要有“理”。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且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和蔼。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接受批评。(3)批评要“活”。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他自己去思、去想、去悟,使其自觉改正;对于内向、反应慢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并要非常注意措辞,避免伤其自尊心;对爱耍小聪明的学生,多采用提醒、暗示的方法;对错误较严重,但仍不知悔改的学生,则要用严肃的态度批评,但切忌偏激。(4)批评要有“技巧”。有些班主任习惯用反问的语气来批评学生,学生也一时难以反驳,但学生心里都不太乐意接受。例如,一位学生不会“主动”打人,偶尔有一次还手把对方打了。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这样处理:“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打人的,可如果你当时能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和他交手,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从老师的话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诚恳地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又如,有些学生上课经常分心,教师可以说:“你看小明同学多么认真,上课一点儿也不分心。”分心的同学一听便明白他自己没做到这一点,便马上改正了。这样的批评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他积极改正了错误。

批评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当,就会使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状况,甚至会发生一些意外。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掌握批评的技巧。

总之,我认为班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善于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和技巧,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 重视 学生 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 的 培养 以及 个性 的 充分发展 ,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