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一个文人
你是一个文人,彻头彻尾的文人,不论后世如何评说,你终究是个文人。可你永远也不会明白,在汉政府,在那个英明神武的汉武帝统治的朝野,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史官,你的责任是记录历史,可是你必须记录好的一面,你做了史官,就休想再做真正的文人。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召集百官商讨李陵投降匈奴一事。与其说是商讨,还不如说是定罪。他刘彻此番召开会议的目的,不过是想让群臣心服口服,同时也是杀鸡儆猴,让那些个将领好好看看:投降匈奴,背叛汉廷,背叛我刘彻是什么后果,他李陵让我颜面尽失,我要让他全家都不得好死!群臣只是唯唯。而在这时,汉武帝却要你,一个小小的史官,来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不论他刘彻出于什么动机,按照当时的舆论走向,你就应该说,李陵投降匈奴,罪该万死。这就完事了,可你偏不,你说的话使这个不可一世的皇帝觉得:你司马迁这分明就是在指责我,我用人不当,就算李广利的援兵没有及时赶到,他李陵为什么就不能像他爷爷那样,拔剑自刎,那样才叫有气节!投降匈奴,苟且偷生,算什么英雄好汉!你司马迁居然还敢为他辩护,这根本就是没把我刘彻放在眼里!就这样,你成了封建王朝专制皇权统治下的一个牺牲品,也成了李陵事件的一个陪葬品。
当你话还没说完,就被莫名其妙拖下大殿的时候,你肯定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你的言辞中,没有半句冲撞武帝的话,可是为什么惹得龙颜大怒?你只是看不惯满朝文武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你只是在就事论事。这有何错?是的,这完全没错。错就错在你是一个文人,不懂得察言观色,也不懂政治。你只知道一味地横冲直撞,从古到今,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容忍自己的臣民为一个叛徒,一个投降的败将说话。更不能容忍你指桑骂槐。统治者就算有错,他们十有八九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们是九五之尊,他们自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专制独裁。更何况你顶撞的还是这样一个功勋卓着,不可一世的皇帝。你不懂得明哲保身。趋炎附势那套,你学不来,也不想学。可这就是在朝为官的生存手段,你只是一个区区的太史令。他刘彻不用你,还可以用别人。我不知道你当时在大殿上是否面有惧色,你可曾退却?我想没有,如果有,你就不必受此大辱。
你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知道,你在受刑之后的心理一定非常矛盾。命运把你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从某种角度来讲,你已不能算真正的男人,但也不是女人。而从当时汉政府的官僚机构来讲,你既不是纯粹的宦官,也不能再算是士大夫一类。上天和你开了一个荒谬绝伦的玩笑。你肯定想到过死,可是,就这样死了,算什么呢?顶多被人家认为是不堪屈辱而死的。那么,就等写完《史记》再死吧,这是父亲的遗命,轰轰烈烈的死,还不如孤独寂寞的生,那样起码能够死而无憾。于是,你活了下来,以坚强的意志完成了这部宏伟的历史巨着。
简陋的居室里,你笔耕不辍,你不想再去迎合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自己已经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不能再失去作为一个文人的尊严!你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一个史官的良心,日以继夜,不辞辛劳的工作着,最终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后人不得不为你傲然的气节所折服。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你和武帝的一场真正的较量,最终你还是赢了。他刘彻掌控的不过是一个时期,而你却获得了千秋万代的文人的尊重,你的肉体早已覆灭,而你的精神却获得了永生。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企及的境界,也是他们作为统治者最深的悲哀!他们的历史功过,无可奈何的要被后人评说,他们一世辉煌,当被埋进坟墓之后,只是过眼云烟。而《史记》,将作为永久的历史和文学着作,不断地流传下去!
我想,我作为后人,可能无法真正的读懂你,因为我们之间横亘着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你已经披上了历史的尘埃,长眠多日,而我,只是一个中学生,我没有资格说我已经读懂你了。但我明白,你是一个文人,在脱去了文学家、史学家等一切华丽的外衣之后,你只是一个文人,你骨子里流淌的,是文人的血。所以,你学不了官场的阿谀奉承,你也不需要矫揉造作,来以此获得皇帝的宠幸和更高的官位。你的所作所为,都因为你是一个文人,赤裸裸的文人!
笔,是你尖锐的武器;《史记》是你为自己谱写的一曲旷世长歌!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实验中学初三:唐宇昕
你只是让我流泪的那粒沙
曾瀚是顾莫羽“摆摊生涯”的第一位顾客,他带着女朋友在顾莫羽的摊位前仔细挑选着戒指,认真的模样在男生中实属--罕见。顾莫羽盯着他俊美的轮廓,听着他对女朋友温柔的呢喃,花痴毛病瞬间就犯了。要是他是我男朋友该多好啊,又帅又温柔又体贴,简直是熊猫级别的稀有物种,唉,怎么就没被我顾莫羽给捡着?
“这个怎么卖?”要不是曾瀚拿起一款戒指抬头问她价钱,顾莫羽的口水马上就流出来了。
“75。”
“怎么这么贵啊?地摊货还要这么高。”曾瀚的女朋友长得倒是娇美,可是声音尖锐得像是使用年代已久的小号。
“没事,只要你喜欢就好。”说完,曾瀚就爽快地付了钱。
望着小两口恩爱的背影,顾莫羽免不了又要感慨一番。同样是两条胳膊两条腿的姑娘,怎么人家就有那么好的运气,可以把到曾瀚这样的美男?
这一晚的收成不好,到收摊的时候顾莫羽一共只卖了80块,除了被曾瀚挑走的那对戒指,她只卖掉一双毛绒袜。好在,单是一对戒指顾莫羽就净收入70元。收摊前,顾莫羽乐呵呵地把钱点了一遍又一遍,心想曾瀚那个傻子,被人坑了也是心甘情愿。
顾莫羽万万没想到曾瀚会再来找她,要不是腿脚不够麻利说不定顾莫羽就像躲城管一样瞬间闪人了呢。她以为曾瀚是来退戒指的,所以她哆哆嗦嗦又假装理直气壮地说:“我这可没有三包服务哦,已售的东西概不退换。”
曾瀚扬起嘴角笑了笑,“喂,给你单生意接不接?”
“什么生意?杀人放火我可不干,本姑娘只卖艺不卖身。”
曾瀚从上到下快速地瞟了一眼顾莫羽,“我看你也只能卖艺。”
顾莫羽没敢接话,这年头顾客就是上帝,况且发财的买卖谁不干?
“说吧,什么生意?”
原来是小两口吵架了,曾瀚买了一捧玫瑰花准备向“小号”赔罪,但“小号”死活不愿出宿舍见他一面,所以曾瀚给顾莫羽的生意就是替他把玫瑰花送到“小号”宿舍去,酬劳为100元。
多简单的事啊,只要跑一下腿就有一百块赚,何乐而不为?顾莫羽爽快地接过玫瑰花,朝“小号”宿舍飞奔而去。
十多分钟以后,顾莫羽向等在女生楼下的曾瀚交差:“小号”不仅把花全扔在了地上,而且大骂顾莫羽,让她赶紧滚。
顾莫羽边说边抹了把眼泪,“我长这么大,还没有人这么骂过我呢。”
曾瀚一边礼貌性地安慰顾莫羽,一边给“小号”打电话,可是“小号”非常有魄力地关机了。
曾瀚气得快要发疯了,这个女人太不知好歹了,闹到什么时候才有个完?
顾莫羽眼睁睁地看着曾瀚快把手机捏到变形,为了防止曾瀚一气之下把手机摔了,她非常义气地说了一句,“算了,我请你吃鸡米花吧。”
暖橘色的KFC里,顾莫羽表面上安慰着曾瀚心里却一阵狂喜,其实她根本就没有把花送到“小号”宿舍去,而是在楼道里转悠了一圈然后编了谎话骗曾瀚,好在“小号”十分配合地关了机,要不然她还得启动应急预案呢。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啊?”顾莫羽收起狂喜,字正腔圆地回答曾瀚,“顾莫羽,莫离的莫,羽毛的羽。”
“曾瀚,高二九班。你呢?”
“什么你呢?”顾莫羽一头雾水。
“你是哪个班的啊?别告诉我你就是个摆摊的。”
“我就是个摆摊的啊。”顾莫羽继续装无辜。
“可是你的衬衫上还别着校徽。”
顾莫羽低下头一看,校徽不歪不斜地别在她的衬衫一角,没想到曾瀚也不算呆嘛。
周末的时候,顾莫羽顶着炎炎烈日穿着厚重的玩偶服在商场门口招揽顾客,完全密闭的衣服只留出一只眼睛来让她辨别方向。半上午过去了,顾莫羽起初还十分兴奋带劲,乐呵呵地跟前来的小朋友合影,让他们摸她的企鹅尾巴,但随后她就有些虚脱了。就在她蔫得一句话不想说的时候,偏偏又看见了曾瀚。
顾莫羽不想让她喜欢的男孩子看到她这副憨憨的模样,所以她快速地背转过身去,心想只露一双眼睛怎么会被你发现。可是当曾瀚从她身边冷漠地走过去后,顾莫羽又有些莫名的失落。
她只得继续把自己装在玩偶服里,不时地摆一些诙谐的动作来吸引小孩子的目光。她的眼睛干涩,喉咙发痒,难过地快要哭出来了。
“嗨。”顾莫羽笨重地扭过身,透过模糊的衣服罩她看到了曾瀚笑嘻嘻的脸。
他手里拿着一盒冰淇淋,打着手势示意顾莫羽脱下衣服来吃。
原来隔着好远他就看到了顾莫羽,刚才从她身边走过去也只是要到超市里给她买盒冰淇淋。
顾莫羽手捧着那盒六个圈,犹豫着该如何是好。
“怎么啦?你不喜欢吃哦?”男生的口气里明显有失落感。
“不是。”
“那你快吃啊。”
顾莫羽急得手足无措,明明是生理周期的第一天,明明不能吃凉的东西,可是又没有办法跟曾瀚解释。
“那个……我……”这个白痴,他的智商会不会只有负十啊?
“是不是超感动?哈哈,就当是还你上次的人情啦。”
顾莫羽把六个圈还回曾瀚手里,一咬牙说出了真相,“本姑娘今天身子不适。”
曾瀚愣在原地反应了半天,然后结结巴巴地答到:“哦,哦,那你怎么还出来扮企鹅啊?”
顾莫羽没有答他的话,却反过来问他:“你怎么知道企鹅是我?”
“你那双斗鸡眼是个人就能看出来。”
那天下午曾瀚就陪着顾莫羽一起在商场门口扮企鹅,顾莫羽累了他就果断地把玩偶服套到自己身上,但顾莫羽身材娇小,而曾瀚却足足有一米八的个头,所以曾瀚穿上玩偶服更具诙谐感,因为他的半截裤腿还露在外面,滑稽的样子像极了卓别林。
顾莫羽看着他身着企鹅装,想到校园里那么光鲜帅气的他,突然就掉下泪来。
她在心里那么希望他能爱上她。
从那以后,曾瀚常常和顾莫羽待在一起,有时叫她一起吃饭,有时陪她一起摆摊,出双入对的频率宛如夫妻档,怪不得顾莫羽班里的同学都笑称她傍到了富少。
而曾瀚也确实摆出一副富少的姿态,有一次顾莫羽上厕所的间隙,曾瀚就把她高价进回来的镯子以极低的价钱卖出去了,气得顾莫羽直跺脚。
“你干嘛卖得那么便宜啊?”
“人家姑娘当真喜欢,也当真没钱啊。”
听到这番解释,顾莫羽更是两眼发绿,“你怎么不买了送给人家啊?多么一举两得,既帮我解决了经济问题又能把到一个妹。”
曾瀚看顾莫羽气呼呼的样子,心里觉得真是没有必要,不就是几十块钱的事嘛顾莫羽至于吗?
“那我天天在这陪你你还没给我开工资呢,就当我用自己的工资赔偿你好了吧?”
顾莫羽把东西胡乱地归拢起来,一副要收摊的气愤模样。
曾瀚抓着她的胳臂,“顾莫羽,你到底要怎么样啊?”
顾莫羽没有搭理他,收拾好东西就甩手走人了。
她多么希望曾瀚能追上来再哄哄她,可是他没有。
因为她不是他的什么人。
一连好多天,顾莫羽都没有搭理曾瀚,曾瀚也没有主动来找顾莫羽,两个人像水珠似的在彼此的生活里蒸发了。顾莫羽偶尔还在学校门口摆摆摊,却再也不见曾瀚笑嘻嘻地跑过来。
直到她又去商场门口扮玩偶,才得以再见到曾瀚。
那天她穿了一件米奇的衣服,泱泱地和小朋友合影,她没想到曾瀚会突然出现并猝不及防地脱下她笨重的外套套到自己身上,在那一刻顾莫羽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了,阳光下她哭得像个泪人。
后来曾瀚跟她说,顾莫羽哭的样子好像一只被雨淋的米奇。
晚上顾莫羽拿着领到的一百块工资请曾瀚吃了必胜客,即便曾瀚抢着买单,顾莫羽也没能让他得逞,她手一挥,“没事,大爷我有钱。”
相对而坐,起初两人都没有说话。曾瀚看顾莫羽还铁着一张脸,便拿出了爱疯玩游戏,顾莫羽狠狠地踢了他一脚,“你这人有毛病啊?”
“那天你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啊?”曾瀚放下手机,一本正经地问顾莫羽。
“那你后来为什么就让我走了?”
“因为你说我把妹。好像我在你眼里就是个混混。”
听他这么说,顾莫羽的心里瞬间就变得暖暖的,几日来的阴霾烟消云散。
曾瀚把爱疯递给顾莫羽,那上面画了一颗硕大的心。
他的意思昭然若揭,她却仍旧嘴硬,“我为什么要答应你?”
“因为你卖给我廉价的戒指,因为你私吞了我的玫瑰花。”
原来,他都知道。
曾瀚曾经问过顾莫羽为什么要想法设法地赚钱,顾莫羽嘻嘻一笑,“因为我是志愿者协会的啊。”
她这样说,他便不再细问。只是仍旧在空闲的时候下楼来找她一起吃饭,在校园里出双入对。
每次走在曾瀚身边,顾莫羽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他宛若童话里万众瞩目的小王子,有这样的男朋友在身边顾莫羽觉得自己都沾染了曾瀚的光彩,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可是她的闺蜜沈语蒙却给她泼了一身冷水,“幸福来的快,走的也快。”
顾莫羽一点也不恼,乐呵呵地回应道:“尽人事,听天命。”
她在无聊的课堂上发长长的短信给他,像写连载小说一样讲着小白兔开糖果店的故事;她收集各种漂亮的便签纸,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她会突然塞一张到他的口袋里,那上面娟秀地写着徐志摩的情诗或者秦观的诗词。她像打理心爱的花草一样打理着这份爱情,浇水、施肥、修剪无不煞费苦心。
可是曾瀚却常常觉得她天真地可笑,小白兔开糖果店的故事也一直存在在他的收件箱里,除了第一条其余的都未被阅读。
顾莫羽却依旧固执地写着,即便是去商场门口扮玩偶,她都不忘继续讲述小白兔的故事。沈语蒙敲敲顾莫羽的脑袋,“妹纸,看你现在都蹉跎成什么样子了。这根本就不是以前那个飞扬跋扈的你了。”
顾莫羽低下头不说话,手机的草稿箱里还存着很多条没来得及发出去的短信。
她便只能一次次地追问曾瀚他怎么会爱上她,每次曾瀚都只是捏捏她的脸,“傻瓜,因为你扮企鹅的样子很好看,因为你斗鸡眼。”
“还有别的吗?”
“因为你偷走了我的玫瑰花,因为你讹诈我钱财。”
“还有吗?”
“乖,别闹了,我们吃饭去。”
恰好那天他们在餐厅里遇到了“小号”姑娘,“小号”十分不屑地瞟了顾莫羽一眼,那意思似乎是说“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然后她酸不溜秋地问曾瀚:“这就是你的新口味?”
曾瀚浅浅地笑了笑,拉着顾莫羽的手走开了。
餐厅里人群纷杂,顾莫羽偷偷望向曾瀚,他阴着一张脸,看不出情绪。
“你们完全分开了吗?”
“我们没有在一起过。”
顾莫羽听他吐出这句话突然就难过了,她最初爱上他,本就是因为他那么温柔地陪她买戒指,那么卑微地给她送玫瑰花,现如今他盖棺定论地总结了旧恋情,不是过去时,不是现在完成时,是虚无时。
可是曾瀚却完全没有注意到顾莫羽突然抽离的手,他转过头面无表情地问她:“宝贝,你想吃什么?”
阳光透过窗户折射进来,逆光望去,顾莫羽觉得曾瀚离她那样远。
再后来,曾瀚再下楼来找顾莫羽一起去餐厅吃饭,顾莫羽便总找各种借口推脱,次数多了曾瀚便不再来了。
入秋后,顾莫羽常常在摆摊的时候冻得全身直打哆嗦,曾瀚有时劝她别再出来了,安静地在学校呆着,可是顾莫羽依旧坚持。他见劝不动她,一时口快:“你差多少钱我给你还不行吗?”
她抬起头来直视他,:“我不差钱。”
她真的不差钱。顾莫羽的父母都在国外,顾莫羽自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每个月父母从国外汇来的钱足够让祖孙三人不愁吃穿,可是她生性倔强,坚决不愿用父母寄回来的钱,所以便想法设法地自己赚钱。
而这无非是因为父母当初离婚时,没有人愿意带走小小的顾莫羽。
关于年少,顾莫羽很少记起,也不愿对人提及,她像一株野生的向日葵,暗自向阳,暗自绽放。直到遇到曾瀚。
她将年少时代能够给予的爱全部付诸他,他却视之漠然。
冬天到来的时候,顾莫羽系着厚厚的围巾走在校园里,北方的冬天总是来的特别早,而此时距离她和曾瀚分开已经一个多月了。分开?想到这个词,顾莫羽紧了紧衣服,他们是否在一起过?
初见他时,见他温柔俊朗的模样,便将之定义为天下不可多得的少年,当他真的和她在一起,她只顾着幸福却忘记了这幸福是多么猝然;直到幸福溜走了,他身边便也有了新的女孩。
顾莫羽终于不得不承认:她曾以为自己会是他的终点站,而其实不过是青春里的停靠站。
就像沈语蒙说的那样,曾瀚能迅疾地爱上她,便也能迅疾地爱上任何一个女孩。
而所谓的让顾莫羽泪如雨下的那些瞬间,大概也只是曾瀚的心血来潮吧。他爱你时可以为你忍气吞声,可以为你风吹雨淋,他不爱你时,即便是一个转身都是刀山火海。
顾莫羽见过曾瀚后来的女朋友,跟她、跟“小号”都不是一个类型的。曾瀚曾经在漆黑的晚上在女生楼下摆了半宿的蜡烛,蜡烛中央是他新女友的名字缩写。
当时一群人围观,不时有女生发出羡慕之声,顾莫羽挤在人群里,想到他也曾义无反顾地替她扮玩偶,最后一次掉下泪来。
她终于明白,曾瀚只是她青春里的一粒沙,不小心吹进了她的眼睛,让她爱过,让她痛过,风一吹,便也就此散了。
事实上,生活中像曾瀚这样的少年比比皆是,他们俊朗、温和、备受瞩目,女孩缘极佳,偶尔他们会做点令人感动的事,让喜欢他们的女孩越发不可自拔。可是可是,这份博爱,鲜有的会针对一人。
一旦爱上这样的男孩子,便注定是万劫不复。
你幻想能用真心改变他,奢望他会为你停下来,就此停靠,明知这感情是毒草,却甘之若饴。
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纳雍第一小学六年级:陈厚杰
相关推荐
-
水系文人中国的文人,有鲁迅犀利如刀枪剑戟,有张爱玲冷冽道破人心凉薄,有莫言扎根土地绵密朴厚,有王小波嬉笑怒骂特立独行……他们或像金或像木或像土或像火,而汪曾祺,通透澄澈,氤氲着江南灵秀的水气。他和许多作家不同,执着于那些日常的小情趣。一朵花,一道菜,一座古寺,一个过客,他都用自己的感情去描绘,不强行赋予意义,只追求本真。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手不可握,石不可挡。汪曾祺不喜规矩束缚,喜欢自然纯净。昔年月白风清之夜,他在槐树旁吹笛至半夜,惹得同学评价“这家伙是个疯子!”。他曾言,小说的结构,随便;写文章,不着急。随便得像水,在碗中就是碗的形状,在瓶中就是瓶的形状。不过,这也造就了他文字独特的魅力。古人言:上善若水。水至柔,不与世俗相争,胸襟宽广,滋润万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汪先生曾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农场,和农民一起刨冻粪,给果树洒波尔多液。对于这段经历,他居然还挺得意,在文中写道:“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不然我这一生更加平淡了。”如此调侃,何等豁达!然而这世俗仍不放过他,因为曾被江青调到北京京剧团写了著名的《沙家浜》,在四人帮倒台后,先生还被贴大字报,被怀疑和江青等人的关系。“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诚然,先生从未批斗揭发过任何人。“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这是他用来评价老师沈从文的,而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最无味最有味,最平淡最浓烈,水如此,生活如此,他如此。人事浮沉,他看到了所有苦难,咽下了所有酸甜苦辣,把它们化成淡云轻风,借文字仿佛老朋友一般同你唠家常,写文章,只思甜,不忆苦。他是针对生活针对美的侦探,多少旁人不在意不在乎的美被他发现被他记录。又想起马一浮那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750字 初三
-
文人命苦本来今天我的心情还是很阳光的,但是当到中午2点天还是那么阴暗时,我也便没那么阳光了...豆走了有一个星期了吧,也没来什么消息.小时候啊,天天有大人在耳边说:"好好学习,考好大学,那样就能前途一片光明...在读初中以前,我一直对这句话不抱怀疑,可能也是不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原因吧.后来呢,吃了很多苦,认识了很多人,看到别人说话做事,我猛得发现,原来,考一所好大学,并不能彻底改变什么...这个社会总是现实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历史,在旧社会,读书人的如果不能为官是没什么出路的,诗人们看似潇洒,可他们露宿街头时又有谁知道呢?云游四方也是需要钱滴,钱不是问题,但没有钱就有问题了...现在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其实和旧社会的读书人没什么区别,靠读书能够颇有成就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在50年代,识字的便算是文化人了,待遇高;70年代的初中生也不错;80年代中专生很吃香;90年代大学生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了;21世纪的今天,据说本科生很难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我不知道,当我读大学时,大学生是不是和小学生没区别...这个时代更新太快了,读书的速度比不了发展的速度,寒窗苦读十几载换来的真的是一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改变的是什么...450字 初三 书信
-
你是哪一个你是哪一个有没有发现,一个完整的班集体,总有那么几号人物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天天受到老师的表扬,典型的学霸相反的,就有学渣,天天上课捣蛋,下课不见人影,成绩一塌糊涂当然,还有种学渣,明明看着整日不听课的玩,却每次考试都挺不错也有一种学霸,天天在那里起早摸黑的看书,可成绩一直没起色总有一个很娘的男生,也总有一个长得很像男生的女生有天天爬不起来的懒虫,每次都在出现在量化分的迟到栏总有一个老师的眼线,同学们嘴里的“打报告大王”自然还有一个百事通的八卦角色,感觉是什么小道消息都知道另外还有地下工作者,偷偷的尝试着禁果,还不敢让人知道有了这些才像一个完整的集体,你是哪一个呢250字 初三 记叙文
-
桥,文人,文化赞山之险峻者,心中定有凌云壮志。观海之无崖者,心中已有广阔天地。得浮云于目者,必有淡薄名利之情。爱花之人,定赞花之妖娆;追鹰之人,心定慕起自由;慕桥之人,定向往桥之清闲。雨丝如弦,与月儿弹奏出伤感的音符,郑板桥忧愁的眼神在桥上徘徊。终于在朦胧的雨中,桥上穿来朦胧的低吟“鸡声毛店月,人际板桥霜。”血红的黄昏,映照在清澈的水中,一座座被夕阳染红的小桥沉睡在清闲里,乌鸦凄凉的一叫,打破了这种沉寂,落日的苍凉背影中,马致远低声吟唱“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尘笼罩着咸阳附近的独桥,一对对士兵加快了脚步无声无息的载入死亡。一个销售的身影站在一旁黯然神伤,眼里含着泪水。看着这些壮丁奔赴前线,知道是送死,却非去不可的悲凉像一根一根的银针一样,深深的刺伤了杜甫,于是《兵车行》都了一句话“尘埃不见咸阳桥”。……康河上康桥的妩媚,蛟河上赵洲桥的华丽,永定河上泸沟桥的自然,西湖断桥的忧郁……时常想起这些桥的名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桥给了我清逸的心情。清逸中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去寻访这些早已被历史风化的桥梁,仅仅因为它们美丽?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在寻诗,寻找文化的历程,寻觅古代文人那褪色的青衫。童年时候我们自己把这些桥想象得过于完美,我们便利用这些桥梁返回远古,去感悟文人墨客的心境。桥与文人的魔力,竟然能把那些冷僻的角落,变成人们梦幻的对象。那是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艰难,它有着诉不尽的苦,无人倾听,只有默默的流泪。一滴,两滴……文人们便把这些泪珠,铭刻在心底,然后铭刻在桥上。这些桥,这些诗句,蕴涵着中华文化的见证。去走,去品,就像对那一部分文化的实地探访。600字 初三 书信
-
文人与政治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大批文人趋向于考取功名,至于是否真的“兼济天下”,也真难说。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君王枉把平陈乐,换的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诗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政治家因为种种原因囿于政党立场、时势使然为了政治生涯的继续纵然博古通今也难免“顾全大局”。所谓“大局”为了统治阶级、所在朋党牟利的,也自然不在少数了。说到文人,就不得不提文学。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一种风度。”我以为,文学也是一种风度。更广义而言,是一种气象。这并不在于太白写了多少诗歌亦或退之写了什么篇章,更不在于作协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与保证。而在于社会民生,在与老一辈人口耳相传中。而文人,也正是文学的传播者、发扬光大者。文学是文化的积淀,因为纯粹文人的不可行性,文化则成了更现实的点。随性二字,在文人身上得到很大程度的一个体现。柳七可为众名姬春风而吊之,谓“上风流家”,陶潜可归隐南山东篱采菊自此不问世事纷扰。其实本质都是随性,饥则食思则歌,怡然自得,羽化而登仙。在政治家身上体现更多的,李宗吾先生一言蔽之曰“厚黑”。所谓“厚”,即“面厚”,“黑”,即“心黑”。着实不契合随行一词。文人泼墨挥毫肆意不顾“乌台诗案”,政治家连喉舌都是机械麻木——为了权衡势力,为了争权夺利在政坛占据主导地位。文学只是他们手上的选票。其实古往今来,文人与政治家的界限也日趋模糊,甚至聊胜于无。今天也不乏学者教授登上政治舞台,政治家写书传播所谓“正能量”。更早的是在春秋,孔子提出“王道”的思想,尽管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王道,可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是支配着控制着大批的中国文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入朝为官的学说更是深入人心,履被仿效。做政治家搞朝政的文人可是多之又多,这非但没有为政治镀上一层浪漫主义的光晕,还拉低的文学的“格”。在当今物欲横流、波诡云涌的社会更是普遍存在。一个领导人,写了几句诗,变成了“著名文学家”连闲扯也都“寄寓着旷古忧思,抒发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向往。”可笑矣,亦可悲。在此,我谨呼吁文人专心治学,莫谈政治。让文学单纯一点,让文学不再政治化。800字 初三 散文
-
文人文人多不愿自称为“作家”。“作家”“做假”。对老祖宗发明的文字,他们有很大的疑义,想那造字时代的君主定不会有“文字狱”的念头,却苦了后来的老文人们,硬是在百把字的文章里留下了成堆的通假字,用数学老师的话说,就是文字的近似值,说白了,其实就是错别字。文人手中的笔,仿佛不是自己脸上的嘴,丢下的文字,似那没有瞄准器的冲锋枪------乱射出来的。无须顾虑前方是否有靶子,只是为图个痛快。假冒的,走私的,劣质的,只出子弹不吐壳的,连扳机都扣不响的依然妄想能吓死两个文盲。用1。5的眼睛带老花镜去洞察社会。用草纸编印的心得,大泻在文化市场上,去诱骗“处女们”的第一次。笔名的隐身效果大大超过了U17上的钠米氧化锌,或干脆牺牲自己的知识产权,慷慨地让给自己最厌烦的名人。这一招是郭靖射大雕,一来以他人的名声去提高自己的销量,二来以自己肮脏的语言反过来玷污那厮的形象。以子之矛攻子盾,打一枪换一个名字,机动灵敏地游击战术,“绝影”1般地消失速度,让人望尘莫及。文人习文人学人文。文人是拥有智慧语言的泼妇,生存在批判和被批判之间,在这百鸦齐沸的时代里,期待有王者英雄出现,我想那人定是聋哑人,因为只有他才可以做到真正用心去书写!450字 高二 议论文
-
文人文人,一群游离在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精神病患者!他们追求着精神解放的同时,又寄冀于物质带来的享受和灵感,在双重世界里矛盾重重。他们标榜着清高风洁的品格,又不得不在俗尘历经磨难,他们痛苦、迷茫、彷徨、不知所措。他们又在痛苦中不断的追求着理想中的精神高度,在物质世界越痛苦,越沉迷于精神世界。他们是一群不舍不扣的精神病患者。远在春秋战国,就有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按现在的心理学分析,屈原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病患者,只看到自己内心而忽略了世界所存在的根本。这是极度的精神与极度的物质相互的碰撞,在强大的不可动摇的物质世界面前,屈原的精神世界渺小的如同泰山下的蚂蚁那么不堪一击,最后忍受不了精神世界的极度压抑,以跳河自杀来结束生命,来呐喊世人的觉醒!这是悲剧,然而,悲剧不止一次的发生……近代自杀的文人,举其大者有王国维、三毛、海子、老舍、顾城等。当中,海子的自杀给我最大的印象,也是文人在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矛盾的最典型案例。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微查湾人。1964年3月出生,1979年以15岁之年考入北大法律系,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呼啸而过的火车,断裂的身体——和着他的诗,他的梦,破碎在只匆忙走过的26个年头里。这是不舍不扣的悲剧啊!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说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一生向往大海,期望能到海边领略大海的奔高,起静的风范。从诗文里我们能感受到他那对大海强烈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充满了温煦。但恰恰就是这首诗,奠定了他自杀的依据。正是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对向往的大海——想见又不敢见的矛盾,最终让他把希望寄于明天,把绝望留在今天。正是物质极度贫瘠和精神世界高度丰满,让海子不堪折磨,迫使他精神高度分裂,最终走向不归路。死时,抱有的《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在疾风中翻落……悲剧的产生,我们是可以预见的,不管是从前还是以后,这将不断的发生,不断的为文学史上,勾勒一笔又一笔殷红浓墨的悲伤。正是由于文人过于活跃的精神的高于他人的思维深度,让他们离人群愈来愈远,最终不堪忍受与世独群,个个用极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性格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清高风洁,孤寂独行,离人索居,在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不断徘徊里,导至精神分裂!但愿往后的文人,能够清醒一点。900字 高一 议论文
-
文人的莫逆之交刘禹锡贞元六年游学长安,于贞元九年与柳宗元一并进士及第,从此,两人因同道而相识,由相识而相知。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不知是捉弄还是恩赐,将这两位文学巨匠在后来的二十多年的仕途旅程中紧紧地拧在一起。他们同登博学宏辞科,同入二王集团,同时成为朝廷命官,又同时贬为远州司马,同时应诏回京,又同时外放岭外刺史……同升迁,共沦落,命运之神的安排,使这两个萍水相逢的同路人,成了荣辱与共、患难同当、肝胆相照的莫逆之交。“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贬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做刺史,而那里根本不适宜人居住。当时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高龄,若是同去,定会吃尽苦头。念及此,已经确定被贬到柳州的柳宗元立即“请于朝”,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于是,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两人从京城出发,在衡阳分别,情景颇为凄凉。柳宗元于离别的船上作《重别梦得》,感慨万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刘禹锡内心也是同样悲苦,却对柳宗元进行宽慰。获知柳宗元客死柳州的噩耗后,刘禹锡泪如雨下。随后,他一边派仆人前去料理柳宗元的后事,一边含泪给韩愈写信,希望能为柳宗元撰写墓志铭,以昭其冤。刘禹锡还花费了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此外还收养了柳宗元的一个遗子。文人相轻的毛病自古有之,修艺修心,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是由衷的信任,是永远的无私,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从不撒谎的诚实以及不求回报的奉献。柳宗元的“以柳易播”,刘禹锡的抚养遗子,共同诠释了堪比高山流水般的友情,至真至挚。友情如果没有志同道合,只靠名利与金钱来维系,那么就只能是貌合神离,不能久长。600字 初一 议论文
-
文人的风骨文人的风骨是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节操。面对生死决择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很轻松地为自己找一个续命的方法和理由。但是他没有,他准备用自己的陨落唤醒四万万国人沉睡的灵魂。他的那一根骨已不再是他自己的那一根骨,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有了这节操,国人才行得正,坐得直;因为有了这节操,中华民族才在生死存亡中挺起了倔犟的头颅。文人的风骨是海伦·凯勒在严重的生理缺陷下而达到文学巅峰的无畏。尽管她又聋又瞎,但异乎寻常的勇气与毅力,让她在困难面前变得异常强大。而无畏便是这勇气与毅力的载体,是无畏让困难变成了历练,是无畏让她在面对困难时还能发出欢快的笑声。没错,这就是风骨,它能让处于劣势者成功,它能让失败者微笑,它能让成功者继续奋力前行。回首绵延期了五千年的文人风骨,它是岳飞为民族大义舍身忘我的忠义,它是郁达夫身陷孤岛却拒绝与侵略者合作的正直,它是史铁生身患残疾却笔耕不辍的坚强。文人正因为有了风骨,才凸显了才气。曾经,十分羡慕那些有风骨的人。从今以后,我不再羡慕,因为有一天,我也会有那风骨,13亿国人也都会有,而民族的风骨便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4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文人临水五千年的文化荡涤着华夏的历史,文明源于黄河,所以,在文人总与水有着莫大的关联。文人临水,往往是灵感涌动的先引。最早,最伟大的临水者当推孔子。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话。山具有仁者该有的一切品德:坚忍,顽强;而水,更多的是智者的通达,飘逸。“仁”是一种道德,所以山的形象是坚定的,不容改变的;而“智”是一种修养,在百转千绕后不变的是内涵,所以,它以水为承载,一种柔弱无骨却可冲击大浪的文人的气质显露无疑。庄子“长于水而安于水”,则反映了文人的不羁。任由水大浪高,我只安于水中。任由外界环境怎样,文人还是文人,心灵中安静如水。在道家学派中,崇尚“无为而治”,现在说其颓废,然而,有时对待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无谓亦是一种幸福。大海有它的壮阔,浅井有它的宁静,对于那只可怜的青蛙,或许真正适合他的只是浅井,而不是大海。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长于水而安于人。说了伟大的思想家,自然不能忘了诗人。诗人的敏感、善愁、多情很容易把水的东逝,委婉,曲折作为精神的依托。文人多失意,而诗人更是堪怜。孔圣人早就有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诗人在落泊后,往往寄情于水,任由情随水逝,世与时流。唐建中四年,任侠使气的韦应物出任滁洲刺史。在铺天盖地的黄河江浪中,只觉一叶小舟的孤独。“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自己就如伊水岸边孤村里的孤雁,在强劲的北风中向前飞去,不堪回首。同样被贬黄州的苏轼,来到黄鹤楼上,长江、汉水奔流而下,两水交流,颇为壮观,而想到自己的被贬,不由感叹:“江表传,伊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州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埋葬祢衡的鹦鹉洲,而今芦苇萧萧,荻花瑟瑟。既为文人,何必追逐权力,在政治游戏中,文人注定是牺牲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的绝唱,使水成了愁的代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起月落,潮涨潮消,能有多少愁随水而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碧水依旧东流,只是岁岁花相似,年奶奶人不同罢了。在亘古不变的天地间,文人的声音是微弱的,文人的悲哀是巨大的。在悲哀的色调下,有时也会有几缕小小的喜悦挑染。“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多么妩媚,多么撩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么天真,多么幽静。然而,在阴柔的碧波中,阳光永远照不到全部。文人临水,因水有德,因水有情。日日月月的冲刷中,散了他的忧伤,消了他的迷惘,只留下永恒的文字作为见证。记得这里曾有一位文人的眼泪,有一位文人的死亡,有一位文人的呐喊,有一位文人曾经的梦想。然而,一切都已逝去,在滚滚长江的波涛中,有谁听到当年的英雄高吼,在悠悠汉水的细纹里,又有谁听到昔日的怨侣低诉。一切都不复存在,只留下了水,一位智者,缓缓地淌过历史,永不止歇。身后澎湃的泡沫,只会在转眼间涅灭,留下潮湿的回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真实的虚幻,在水的映衬下格外动人。临水的时候,不要忘了身后真实的背影。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中国文人我们,都很悲哀。近期,一年一度的高考伴着风声雨声又匆匆向我们走来。十年寒窗,千声哀叹。记不起多少个日日夜夜,台灯、几案,伏案疾书,睡眼朦胧;也记不起多少次低头抬头,推算、草稿,工整做答,斗志昂扬。而现在,或许是一切都该结束了,有或许一个新的开始在等待。站在这繁忙的年月间,让沧桑的目光穿过喧嚣的街市间拥挤的肩头,穿过百年来一台台已经凝固的悲剧和戏剧,一声声已经蒸发的低吟和高喊。搭乘着历史奔袭的列车,直接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儿,一群长袍青衫的失意文人还在高谈阔论,仰天悲嚎。想着这种考试的选拔制度,不过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不就是评测一点能力技巧。竟然能炒得这么热,闹得这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然而,那些曾经失意的文人们,纵然是屡战屡败,却依然执着地,一生穿行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一次次的科考,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重来。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有人”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那些高中的自然是一举成名,飞黄腾达。而热闹之后,繁忙之后,谁来记忆那些落地的考生,他们心里的悲凉,谁又知道。当得意的马蹄在身边窜过,喧天的鼓乐在耳畔鸣响,得胜者的名字在街市间哄传,轻视的目光在四周游荡,他们不得不低头叹息了。他们颓唐地回到旅舍,旅舍里,昨天还客气地拱手相向的邻居成了新科进士,仆役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点行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不悲哀。于是,他们无奈地把自己关在房里,提笔欲抒,却只写下一串苦涩的字眼“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赵嘏)”。李频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王建说“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考生们总是或多或少的被寄托着家族使命和责任,因此科举得失也就成为一种牵连家庭、亲族、故乡、姓氏荣辱的宏大社会命题,远不是个人的事了。而一个落第者要回家,不管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家属,在心里上都是千难万难的。今天,多少考生,一届又一届,多少复读生,一次又一次,不也正有意无意中延续了古代文人们的悲哀吗?我们的课本里还保留着《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些悲惨文人的故事,各地的戏曲舞台上也还有《琵琶记》和《秦香莲》,虽然是在批判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但又何曾没有在影射今天的应试考试呢?这些种种的悲剧和滑稽,我们不能不说:由一代又一代中国古代政治家们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科举制度,由于展开方式的严重失度,从一开始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恶果。这种恶果比其他恶果更关及民族的命运,因为这里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急剧退化。科举制度实行之后,中国的任何一个男孩子从发蒙识字开始就知道要把科举考试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除了不多的少年及第外,他们都将为这种考试度过漫长的年月。不知道当年升沉于落第和及第狂潮中的书生,有几个曾突然领悟到科举对自己的人格损害?但一定有人曾觉醒过。只是这种由巨大的政治权力所支撑的国家行为,怎么会被少数明白人的抱怨所阻遏呢?而这少数明白人的明白,又能到什么程度呢?科举制度在人格构建上的诸多弊端,至少不可能被当时的决策者彻底洞悉。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从科举的路途而踏上高位的,无法看透自己和同道们身上的根本性隐疾,但是他们却感到了科举制度所遇到的麻烦。就像一屋子喝醉的人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喝醉了,只感到桌面的倾斜、杯盘的摇晃。他们开始整治科举制度,只在具体操作规程上着眼,出了很多新点子,又遇到很多新障碍,消消停停千余年,终于没有走通。现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不得不寻着先辈们曾经的足迹,默默望一眼不到头的峰顶,只得又低下了头,继续无奈地向上攀爬。……窗外又开始下雨了,在这个高考的季节,或许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罢。那稀疏的雨滴,是奋斗挥洒的汗水,还是失意感慨的泪水,只有考生们自己能体会罢。“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寻着那条古老的路,我也将去走走罢,只不知踏上那条路的我,又当是怎样一番体验。还是在这里祝愿那些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祝你们好运!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
中国文人中国是一位理智的巨人,因此我们有了悠久的历史和光明的未来;中国是一位略带偏激的文人,因此我们总可以在中国历史的角落里找到一些被人有意或无意遗忘的东西,让后人一次次的评论。有人说这是一种悲哀,是的,说着话的一定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他热情,猛烈,有着几分怀才不遇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一种魅力,因为这样,中国才显得与众不同,才配得起“包罗万象”这样的成语,说这话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文人,他聪明,机警,有着几分把酒临风的得意。在中国做文人是一件辛苦的事,他们必不可少,但永远不会是高贵一族;他们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主导。真正高贵的主导者往往轻蔑地称之为“家伙”。“中国的社会里永远都不缺少泼冷水或唱高调的家伙”,既然是被称为“家伙”,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特点,也有几分鲁迅所说的“民族劣根”。中国人喜欢歌功颂德,喜欢歌舞升平。中国的文人得意时自诩为“国之精华”,失意时的逃避也粉饰为“寄情山水”。他们是中国群体中最幸运也最委屈的人,这也应该是余秋雨笔下文人“自卫和自慰”的原因。中国的文坛从不寂寞,即使是文人们被统治者仇视时,也能留下一些故事让后人传说。前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后有乾隆帝的文字狱。那些坑中的遗灰已冷,被拖出的尸体已化为黄土,人们只能在记忆中思考……当然,中国文人也有过快乐的记忆。宋朝时的士大夫们都是出色的文人,他们的文章不但有着深邃的思想,也拥有着华丽的辞藻;他们即使在一株花草前低吟时也兼顾着一颗富有哲理的心。这是文人最快乐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坛最流光溢彩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可当我们仔细回望那段历史时,是不是有一股悲哀的凉意从脚底窜起――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出身优渥的官宦人家,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为了仕途而致力于文,那么那个时代还会让后世的文人有一种快乐的怀念吗?华丽的辞藻是为了衬托深邃思想的,清丽诗篇是为了思考仕途疑惑的。后世留下“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的感叹时,我们是应该得意于前人创作的逐步成熟,还是悲哀于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中国的文人似乎永远也逃不出政治的桎梏,一半是社会的的现实,一半是文人的自愿。没有人会舍弃功名利禄,连出身草莽的西楚霸王也懂得“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道理,更何况是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呢?中国的儒学讲究的是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无权批判。有人说,中国的文坛里也有只寄情山水的人物,也有只羡慕闲云野鹤的文人,单单一个林和靖,就足有隐逸的风骨了。聪明的文人听到这话多半是会微笑的,且不论余秋雨先生早已回驳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单单看到人们都晓得这位姓林的先生,就知道他还是没有逃开“功名利禄”的一个“名”字,只不过是晚些许年罢了。我有时真的很想知道林先生对于他后世留名的想法,也不知他是否还可以心无二物的调弄素琴。坦白的说,中国的文人大都是不够坦白的,张爱玲是个例外。“出名要趁早。”这是张说的,她的坦白可见一般,作为文人,更是难得。可正是这个敢于承认自己从小就自认为是“天才”的女人,她的写作才华却从未得到过“文人们”的认可,以至于在后世的眼中她只是一个高级“琼瑶”。这是文人的失误,还是文人的妒忌?没有一个文人象张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寂静;能让自己的作品被人称赞的文人很多,但能让自己也如此传奇的文人似乎都躲不过被张的光芒掩盖的结局――只要他想和张比。文人自古就相轻,这是文人的可爱之处,也是文人的可笑之源。文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如果是为了生存而弄文的话,这样的文人是最不幸的,但无疑也是最才华横溢的。这样的文人,外国有克拉赫伯,中国有古龙。但古龙似乎更不幸,因为克拉赫伯被公认为伟大的小说家,而古龙只是一个通俗作家。他不是通俗大师,金庸是,因为古龙弄文是为了生存,而金庸不需要。古龙迷们感到痛心吗?没关系,古龙已经为自己的可悲苦笑过了。斯人已逝,只留下楚留香,谢晓风,西门吹雪等名字延续弄文生存的文人的光彩。“中国如今的文坛已经市场化了。”这是中国文人的希望,还是更深一次的泥足深陷?韩寒许久没了消息,那个自诩为天才也被世人公认为天才的少年已被人忘记了名字,留下来的只有不断“尝试”的郭靖明和喜欢无痛呻吟的张悦然。已经找到自己风格的慕容难道只看见人生中的黑暗?余秋雨退隐了,王朔也许久没“开骂”了,如今的文坛不知是热闹还是冷清。这就是如今的中国文人吗?我们是喜是悲?中国的文人,笑过,哭过;坚定过,彷徨过……那接下来,该做些什么?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你只是妓女第二天,女孩子来到学校,得知有一个新生要转来,她没有多大的反映,只是眼中闪过一丝嘲讽:看来她的敌人又来了一个。当那个新生进来是,她却楞了,是,是晰,昨天那个干净的男孩子。晰同时也发现了她,但是没有多大的反映,只是点了点头。老师要晰做她的后面,当晰经过她的旁边时,听见了一声小的不能再小的声音:“昨天,谢谢你。”晰走了过去,没有反映,但是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柔和。晰一到班级,就引起了女生的注意,并且迅速获得了好人缘。晰并不多话,但总是浅浅的笑着,可是她却发现,晰的笑意没有到达他自己的眼睛里。她想:这个男孩子的背后可能和自己一样有故事把。放学了,她做好值日背起书包准备回家,看见晰也准备回家了,见教室里空无一人,她鼓起勇气来到晰的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句:“一起回去把?”晰楞了一下,答应了。他们走在林间的小道上,她一直看着地面,不敢看晰的脸,两个人都很沉默。“桃花很漂亮呢。”晰淡淡地说。她猛地抬头,说了句:“是吗,还好吧。即使再美丽的花也会枯萎,到那时候你大概就不会这么说了。”她的眼睛里闪过嘲讽,怨恨。晰看了看她,说:“别这样好吗?”“嗯?”她很诧异“总是让自己生活在仇恨之中,你快乐吗?”晰说“仇恨,为什么这么说?”她有一点激动,但更多的是不懂。晰解释:“从见到你开始,没有见过你笑呢。”“那你呢,过分压抑自己又快乐到哪里去呢?”她冷冷地说,她好讨厌,好讨厌这种被人看穿了的感觉。“我,呵?!!!!!”晰冷笑:“我,我的生命快要结束了!”“什么,晰,你在看玩笑吗?”她一脸关心焦急的模样。“没有,我从小就有先天性心脏病,昨天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我活不过这个学期!”晰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是眼中一闪而过的痛楚却被她捕捉到了。她哭了,她在喃喃自语:“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为什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啊,不可能的,5555555555,晰,你骗我吗?”晰扶住她,轻轻的说:“不要这样子,我在有生之年可以交到你这个好朋友,我真的好欣慰,我们快乐一点好吗?就算我求你,不要这么悲观,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好朋友流泪,我们都要幸福快乐!”“晰,你骗人的,你人这么好啊?!!!!!!!!”女孩泪流满面。“别哭了,我们要快乐,我都不哭,你为什么哭呢?”晰急得团团转,他平时接触的人不多,不会安慰人,他嘻嘻一笑,说了句:“这个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吗?”“你!”女孩子不哭了,她瞪着晰。晰轻轻一笑,说:“答应我,我们都要快乐,幸福好吗?”女孩浅浅一笑,说了句“好”在那个晴天,夕阳那淡淡的余晖总算照进了女孩的信访。隔日,在班队会上,女孩请求老师给她15分钟,老师答应了。女孩在晰的眼神鼓励下上了讲台,台下有一点轰动。她清了清嗓子,说到:“同学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知道我家境不好。可是就算家境不好的人也需要朋友啊。我好想和大家一起玩,一起笑,可是大家总是排斥我,我很伤心,我不会说话,我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可是我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朋友。所以请大家不要排斥我好吗?不要让我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也变成奢求好吗?”女孩流泪了,她向大家鞠了一个躬。台下所有的嬉笑声都没有了,大家都沉默着,许久,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同学们都在卖力地鼓着掌了,也都流下眼泪。小K班长站了起来,说:“欢迎你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还有,我代表同学向你道歉,对不起。”她笑了,这是有史以来她最开心的一天。但是随后,她说:“各位同学,晰是我交的第一个好朋友。可是他得病了,绝症。我希望大家能在他有生之年让他开心,幸福好吗?”大家都愣了,随后传出了一声声的抽泣声音,大家一下子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还是答应了。接下来的这半个学期,她还有晰跟班级里的同学关系都十分融洽,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就在六月十九日那天,她接到晰的电话,晰要她马上到当初那个林荫小道来一趟。她赶了过去,晰坐在地上,脸色苍白,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水。她连忙跑过去,让晰靠在她的怀里,好让晰舒服一点:“时间到了吗?”“嗯,时间到了,我该走了!”晰咬了咬嘴唇,好让嘴唇看起来有血色一点。。“那,你还有什么愿望吗?”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一些颤抖。晰惨淡一笑:“没有了。如果还有的话……那就是……你……你要幸福哦……”她哭了,泪水落在晰的唇上,晰尝了一下,咸咸的。晰笑笑说:“乖哦。我……我们来一个约定,每当……每当晴天时,你见到太阳就是见到我,就到阳光落在你身上,那……那就是我在向你打招呼哦……”晰说完,手垂了下来在那个夏天,阳光洒落在他们的身上,晰化成天使在天上默默祝福着她……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
文人的怪癖乾隆年间,一个小镇上有个叫苏一凡的文人。这个苏一凡,不只是诗文好,更擅长鉴赏古董。任何古董到手,他一摸一敲,哪朝哪代,什么来历,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但是,大家渐渐发现苏一凡有个怪癖:再好的古董,他说出年代后,绝不看第二眼,更不会露出艳羡的神色。这不合乎鉴赏者的习惯啊。一般的鉴赏者都是古董爱好者,他们见了珍品,一定会鉴赏再三,才依依不舍地放手。一次,苏一凡去茶馆喝茶,有人认出他来,特意上前询问其中的原因。苏一凡听了,品了口茶,长声吟诵:“天机不可泄露啊。”大家互相望望,不懂其中的意思,还想继续问。苏一凡已经站起来,双手一揖,飘然离去了。大家带着一肚皮的疑问,猜测着苏一凡的意思。恰好,苏一凡的朋友曾复也在茶馆喝茶,他听了议论,淡淡一笑道:“大家别猜了,就是猜破脑袋,也难得其中奥妙。”大家听话听音,知道曾复知道内情,就忙请教:“曾兄难道知道其中的奥妙?”曾复品着茶告诉大家,自己当然知道,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大家一愣,忙问为什么。曾复说,苏一凡曾反复告诫自己,这事只有他们两人知道,千万别告诉第三个人,不然的话,两人就绝交。大家听了,更是大张着嘴,急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曾复就是摇头不说。其中一个人呵呵一笑说:“我看曾兄是在说谎,恐怕你自己也不知道真实原因吧?”曾复是有名的君子,从不说谎,听了这话,顿时急红了脸:“我什么时候说过谎?”那人一乐,继续激他:“你现在就在说谎啊,不然,你就说出来啊。”曾复显然中了那人的激将法,他神神秘秘地告诉大家,自己说出来可以,但是大家必须保密。大家一听,纷纷答应了。曾复问大家,是否知道苏一凡为什么隐居在此小镇。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曾复看了看左右,轻声地说:“因为苏一凡收藏着一件绝世古董,引起了家乡一个恶霸的觊觎,迫于无奈,只好逃到此地。”大家看曾复不像在说谎,便追问他苏一凡藏了什么宝贝,如此贵重。曾复再次左右望望,用手拢在嘴上告诉大家,是一尊瓷瓶,东坡先生烧制的瓷瓶。这些人都是读书人,都知道东坡先生的大名,他是大学者,才华横溢,但没听说他会烧制瓷器啊。曾复一笑,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先生被贬谪后,和他的儿子苏迈一起烧制瓷器解闷,由于烧制成功的极少,因此不曾见于记载,但还是流传下来了那么几件。苏一凡是他的后人,因此保留了一件。”大家都有点不相信,大家和苏一凡相处很久,没听说他是东坡先生的后人啊。曾复说,人家本来就想保密啊,哪会到处宣扬。看大家不信,曾复又说:“我亲眼见过这尊瓷瓶,上有东坡先生手笔——大苏烧制。”大家一听,都啧啧赞叹。随后,有人找到苏一凡,希望欣赏一下东坡先生的瓷瓶。苏一凡一听,忙连连摇头说:“绝无此瓷,都是曾复谎言欺众。”他气得写信和曾复绝交,说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不配做自己的朋友。曾复接到信,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把信撕得粉碎。第二天一早,苏一凡正在家里饮茶,本县周县令坐着轿子来访。一杯茶后,周县令直接说明来意:“听说先生有一件古董,能不能让本官鉴赏一番?”他见苏一凡摇头否认,又略带深意地说,“先生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宝物放在家中,并不是好事。”苏一凡淡淡地回答道:“没有宝物,又何来好坏之说呢?”周县令不再多说,一拂袖子走了。当晚,一群差役气势汹汹地冲进苏一凡家,不容分说,捆上他就走。到了县衙,苏一凡才清楚,自己被人告了。告状人声称,自己家最近遭贼偷窃,丢失一尊东坡手制瓷瓶。周县令说完,拿出状纸扔在苏一凡面前。苏一凡一看字迹,大叫道:“是曾复写的,他在诬告我。”周县令冷冷一笑:“拿出瓷瓶便放了你,不然的话,就以盗贼论处。”苏一凡望着周县令嘿嘿冷笑,一言不发。无奈之下,周县令一挥手,带着一群差役亲自去苏一凡家搜索,但掘地三尺也没找到那件古董。就在周县令垂头丧气,准备打道回府时,曾复来了,他带着周县令他们来到书斋,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前,朝画旁一枚钉子上轻轻一按,那幅画缓缓移开,后面竟然出现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个精巧的檀木盒子。打开盒子,一尊瓷瓶赫然在目,莹润如玉。周县令急忙拿起瓷瓶一看,瓶底果然有“大苏烧制”的字样,不由得大喜,对曾复道:“当今皇上十分喜爱东坡先生的遗物,如果得到这尊瓷瓶,定会龙颜大悦的。”曾复满脸堆笑,说:“大人献上瓷瓶,一定会平步青云的,到时,千万要提携学生啊。”周县令乐得哈哈大笑,连连说:“一定,一定!”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抱着瓷瓶,坐上轿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后来,大家都传开了,苏一凡入狱之事,是他的好朋友曾复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巴结那个爱搜刮民脂民膏的周县令,为自己出仕做准备。一时间,大家都咒骂曾复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曾复却得意洋洋的,整天去茶馆喝茶,等着自己的喜讯。几天后,曾复正在茶馆饮早茶,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周县令被打入大牢了。原来,周县令献给乾隆的并不是什么东坡手制瓷,而是一件赝品。乾隆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准备秋后问斩。人们听了,纷纷奔走相告。周县令入狱后,苏一凡被放了出来。大家料定,这次苏一凡一出来,一定会去找曾复算账。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苏一凡出狱那天,曾复居然主动去迎接他。两人见面后,曾复对苏一凡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苏兄,受苦了。“苏一凡一笑,摇着头道:“为百姓除去贪官,我受点苦又何足挂齿?倒是曾兄背负一身骂名,你受委屈了。”说完,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大家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朝他们赞赏地说:“高,实在是高!”1200字以上
-
文人的美文人有大美,墨赠灵珠妹。人在世上走,风雨一程霜雪又一程,踏过生命的经途,总会有几段难忘的美丽让我们铭记。这种美可以是自然美、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与伤怀美。若说美是上天厚赠的礼物,我们且把文人称作是这些美的记录者。文人与美有着数不清的纠葛。文人爱写作,善美心中藏,偶尔文思兴起时,总会忍不住挥毫指点;情至沉醉处,也会忍不住的忘我流连。古时,文人驱车采风、踏青策马,诗情喷涌下便能成就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如今,文人端坐书案、屏观天下,方寸空间中也会有鲤鱼过江般的驰骋纵横。悲悯感怀,谱《楚辞》、《史记》是文人引类譬喻孤苦忧愤的伤怀美;临水而歌,咏《诗经》、《汉赋》是文人情致脱俗铺陈推新的艺术美;安枕而卧,诵《论语》、《春秋》是文人之乎者也褒贬世俗的生活美;意浮天外,窥《老子》、《庄子》是文人意象旷达清静无为的自然美。无美则难立文,无文则难济天下。纵观历史潮流,每一个年代的崛起都离不开文字的恣行,每一个时期的烙印都离不开文字的框架,若说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必备条件,那么文人与文字的通行则是一个时代繁盛的象征。循规蹈矩也好,文思怪诞也罢,没有哪个文人会置美于不顾,立文者心必存美,反之岂不成了画饼充饥的痛苦……唯存大美乃可慈悲,无习九思不以君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讲究五行八卦,其间错综复杂深奥难明,不作详说。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对文人而言,只有先参五行方可立文。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即是万物之母,也即是美之源。这是个需要阐明,并且谨记的问题。文至此句,也许有人心里将要发问,你写的是文人的美,扯到君子干什么?这算什么事儿呢?君可知,最是书香怡神啊,古来多少奇葩,现下几多豪杰,你是独领风潮的鳌头,他是一枝独秀的骚客,不尽数的总是掌舵前行的先驱者。闲话莫说,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文人的生平呢?而文人与君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看官莫急,放眼瀚海滔滔,苍茫渊深,中华典籍滚如狼烟,且待在下慢慢道来,以求沧海掬水,取之点滴。这君子不一定就是文人,但文人一定得是君子。隋朝著名诗人杨素,有让却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佳话,时下有金岳霖舍爱林徽因,甘愿孤身终老寂寞一生的美传。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文人何逊乎?要做文人,先做君子,君子所具备的品格与操节,文人当一丝不落,反而要更加完善并修持自身的品性。敢称自己是文人,那你就要经得住世人考盘的眼光,那你就要经得起世俗暗礁的拷打,过得了这斩马关,你,就是最美的。三国时期,魏曹丕曾言:“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人醉墨留香的前提下,必有一颗认识美、欣赏美及追求美的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美,继而创造美。但是,文人知道,对于美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见解与诠释,而真正的文人是不会排除异己,唯我而尊的。文人对于美的品味各有不同。君可见,蒲松龄浸淫鬼诞,郑板桥善画兰竹,曹雪芹大旨谈情,王国维人间词话;君可见,油盐酱醋皆是料,风霜雨雪尽其妙,春花秋月俱美景,梅兰竹菊各娉婷。一切来源于美的思想都不应该打击,一切纯洁的物事都不应该玷污,不拘一格出真知,百花争艳才是春呐。以己之准,苛世人同则者,心中并无大美;以自我感知的美,令百家同尊者,不是真正的文人。心存此念者,与假酸儒,伪道学何异?作为文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偏爱与执着追求,而对于另类风格下的另类内涵,是否应该在“求同”的前提下而“存异”呢?区区不才,只喜搬弄几本典籍,闲来翻阅。每当走进文人留下的墨香中,读着那些各有千秋,刚柔并济般的文字,便似与多位充满智慧的圣贤隔空对话,体味人生百态,尘世冷暖,让人感觉到那么的亲切与儒雅。若说文人如云片片,何事晓言分说,待化雨滴落,润紫尘灿烂,那么文人的心则是一颗沉默的水晶。初念学堂时,我也就五岁。我不知道母亲要把我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弱小的心湖像几只点水的蜻蜓在闹,扑腾扑腾地不安分起来。母亲拉着我,拿着小书包向前面走去,我则在后面用手指缠绕着衣角不知所措地跟随着。我知道今后我将在这个地方度过一段很长远的时光,伴着郎朗的读书声,开始我的求知路。先生在讲台念一句,我跟着读一句,渐渐地,我知晓了文字,渐渐地,我了解了人文。懵懵懂懂的我,意识懵懵懂懂的清晰,我知道,书本中记载的东西离我很远很远,但我不知道,写东西的人去了何处,会不会被我惊醒。只有这些如汲甘露、开胸启智的文字,如一颗沉默的水晶般,照亮了我年少的梦……文人心中的美是寂寞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四季的风雨也在不断的更迭。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文人的了解也从最初的表象渐渐深入到了内涵。文人的一生都有着寂寞的经历,相对漫长的岁月来说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心却寂寞了一辈子。我知道,这种寂寞可以令文人用生花妙笔写意尘世的种种,但是心中会有很多话,却又无从诉说。随着岁月的迁流,文人心中的寂寞便会尤为厚重。天色正浓,风声入耳。萧条的季节里,文人总是会站在一旁,呆呆地眺望着天空远去的雁影,直至日落西山残红,直至夜来凉月初升。文人与美,长话短说;文人与我,不说也罢。当岁月飘落了花满径,当时光消退了人事休,还有文人的笔墨,可以在寂寞的回望中相得益彰已然足够。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