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历史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它那神秘的罐子里,不知装了什么仙露琼浆,让我沉醉其中。
第一次接触历史,是在小学三年级。那天,妈妈给我带回了一套书,也是我看过的第一套历史书,名字叫作《穿越报》。看到书名,我感到很新奇,便翻开了它。它不同于普通的历史书籍,里面的内容虽简单易懂,但却详实有趣,语言也很幽默,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就这样,我的心魂被历史勾走,再也回不来了。
后来,我就不断央着父母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历史书。虽然我识字不多,懂的知识也比较少,但我通过阅读,从易到难,不断学习。《中国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各式各样的历史书籍伴随着我,走过了我的小学时光。我的父母都很惊奇,在最喜欢闹腾的儿童时期,我竟能静下心来学习历史。
因为对历史的学习,我似乎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一些。我会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的发展,得到许多的感悟,也会有很多的想法。我喜欢太平的盛世,敬佩高明的君主;我也会为四分五裂的乱世而紧锁眉头,为昏庸软弱的统治者而感到心寒。我从不会把历史看作是以前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事,我总会觉得,各种各样的事件就好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它们会牵动我的心绪,让我随着事件的发展,时而高兴,时而沉迷,仿佛在看电视连续剧。每当看到英雄出现、战争胜利、国家统一时,我都会心头一震,从而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舒适感涌到全身。或许我极其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情感,就是在研究历史时产生的。
历史像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而我则是被吸引来的小蜜蜂,被香气萦绕着,畅游在历史的世界中,看秦朝一统天下,陪张骞出使西域,同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历史在我的童年陪伴着我,让我一步一步的向知识的殿堂攀登。就这样,我慢慢长大。
上了初中,期待许久的历史课终于来了。上课时,听到老师讲解我曾了解过的知识,我总会有一种自豪感。但这并没有让我飘飘然,我反而会听得更加认真,因为我希望得到更多的新知识。由于提前接触的缘故,我第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十分轻松,成绩也很理想。渐渐地,我发现,课上讲的内容远不及书籍里介绍得多,也不十分详细。随着语文课上对文言文的学习,我慢慢能读懂一些古文了,于是,我便开始阅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前人对于历史的解读,让我大开眼界,“无韵之离骚”的评价一点不为过。我不断汲取着其中的营养,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中国古代的历史,在初一的上学期就学习完了,我当时很纳闷,接下来我们该学什么?当我拿到后来的课本时,我才知道,原来历史课上不仅仅要学中国古代史,还要学近代史、世界史,各种我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我有些心慌,我从没了解过,甚至没听说过这些知识,能学得懂吗?但是,当真正开始学习时,我的困难与担心便迎刃而解了。我发现,其实各国的历史都是相通的,只要有了学习的思想,就都能明白。我像一个待哺育的婴儿,贪婪地吮吸着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来填满我自己的仓库。虽然我了解的不多,但我在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对世界历史的学习,也让我把眼光放到全世界,而不再是井底之蛙。
历史是无穷无尽的,也是随时都在发生的。所以,对历史的学习,当然也不能停止。学习历史,参透历史,让我懂得了坚持,拥有了信念。
历史,这个神秘而又令人热爱的词语,在我金色的童年留下了美丽的童话。
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像一个电子日记本一样,记录着我们各自的生活,记录下了我和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
朋友圈,让我感受到朋友间的友爱。那天学校组织去博物馆玩,我们纷纷化身为脱缰的野马,雀跃着冲向了各个展厅。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短暂,经历了一天玩乐的我们疲倦地回到家中,就想发几张图片到朋友圈上,却发现还有人比我更快,她发了一组图片把我们参观的美好瞬间记录了下来。有一张是我们将脚相连组成了一个圈,她写道:“我们就像这个圆,不管缺了谁,都会不再完美。”另外一张是我在光滑的地面上不小心摔倒了,而她连忙跑过来一边取笑一边温柔地将我扶起来,她写道:“哼哼!还是我对你好!”我用一贯的打闹作风回复:“那你还取笑我!”隔着屏,都能感受到暖暖的情谊。朋友圈,记录了我和朋友的生活点滴,让我感动。
朋友圈,让我感受到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因为饮食不规律,我得了“肠胃炎”,没有上学。晚上一放学,各种问候和祝福简直刷爆朋友圈!有人祝我“早日康复,尽快回到学校上课”,有人问我“什么病?有没有去医院”,有人告诉我作业,有人跟我说老师的要求……只是一天没有到校,同学们的关心如潮水一般涌来,让我感动。
朋友圈,这本“日记”记录了我与朋友之间美好地回忆,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情谊。
相似题目
-
我与历史新洲区第一初级中学八(5)班 郭彤洲历史犹如灿烂的星河,漫长而充满魅力。在那长长的历史星河中有无数的新星,他们主宰着星空的的魅力,也有无数的流星,留给后人无尽的感叹,还有变幻万千、美丽动人的星云,引起人们绵长的思恋。历史的灿烂、美丽与神秘是那样地吸引着我,让我魂牵梦萦。战国风云春天,手捧历史长卷,踯躅在油菜花香的田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硝烟弥漫的群雄争霸的古战场,从中领略到白起将军长平之战的英勇神武;看到了商鞅变法的富国强兵之政;欣赏到苏秦游说六国共同攻打秦国的智慧;经历了秦始皇力拔山河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伟大历程;我曾被秦始皇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更被他焚书坑儒的国策感到愤怒;感慨于秦始皇的伟大,惊鸿于他的愚昧与无知。战国风云,这历史最辉煌的一页,让我欢喜让我忧。安史之乱夏天,不顾酷暑的炙烤,与唐史神交。唐玄宗后期,藩镇割据,安禄山与史思明先后发动军变,侵扰长安,兵临城下,可怜的玄宗皇帝如丧家之犬,逃亡临潼,眼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也失去往日的娇媚,眸子里充满了焦急、失落、无奈、恐惧,耳旁传来兵士将领震天的吼声:“杀死杨玉环”,原来将士们将安史之乱的罪行归咎于一弱女子,真是“红颜薄命”,可悲的唐玄宗用他那善舞的双手,签下历史上最沉重的判决书,贵妃娇艳的容颜化为一捧黄土,历史的衰败让我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主的胜利秋天,满眼金黄,硕果飘香,我的思绪漂洋过海,站在美国军舰上,目睹了日军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个践踏民主与自由的大和民族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反抗下,终于低下了罪恶的头颅,南京大屠杀的30万同胞终于可以安息了,民主与自由的旗帜,终于在神州大地飘扬了年10月1日,我随着涌动的人群来到天安门城楼下,耳畔响起那震惊世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民主与自由的旗帜再一次飘扬,中华民族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我深感民主力量的宏大。尽揽历史,畅游书海,可以知历史的兴替,探寻历史兴替的原因,解密历史之谜,是我痴迷历史的缘故,每当抚摸秦砖汉瓦,吟诵唐诗宋词,欣赏元曲,明小说之时,内心莫名的感动,激励我前行,找到我前行的方向,历史就是夜空中的一颗最亮的星星,照我前行的路。(指导老师:杨红香)800字 初二 散文
-
我与历史史犹如灿烂的星河,漫长而充满魅力。在那长长的历史星河中有无数的新星,他们主宰着星空的的魅力,也有无数的流星,留给后人无尽的感叹,还有变幻万千、美丽动人的星云,引起人们绵长的思恋。历史的灿烂、美丽与神秘是那样地吸引着我,让我魂牵梦萦。战国风云春天,手捧历史长卷,踯躅在油菜花香的田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硝烟弥漫的群雄争霸的古战场,从中领略到白起将军长平之战的英勇神武;看到了商鞅变法的富国强兵之政;欣赏到苏秦游说六国共同攻打秦国的智慧;经历了秦始皇力拔山河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伟大历程;我曾被秦始皇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更被他焚书坑儒的国策感到愤怒;感慨于秦始皇的伟大,惊鸿于他的愚昧与无知。战国风云,这历史最辉煌的一页,让我欢喜让我忧。安史之乱夏天,不顾酷暑的炙烤,与唐史神交。唐玄宗后期,藩镇割据,安禄山与史思明先后发动军变,侵扰长安,兵临城下,可怜的玄宗皇帝如丧家之犬,逃亡临潼,眼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也失去往日的娇媚,眸子里充满了焦急、失落、无奈、恐惧,耳旁传来兵士将领震天的吼声:“杀死杨玉环”,原来将士们将安史之乱的罪行归咎于一弱女子,真是“红颜薄命”,可悲的唐玄宗用他那善舞的双手,签下历史上最沉重的判决书,贵妃娇艳的容颜化为一捧黄土,历史的衰败让我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00字 初一 散文
相关推荐
-
与历史相遇看着沿途风光不断从窗边飞逝,郁郁葱葱的青山翠林,方兴未艾的城市群体。北京,正向我们敞开怀抱。燥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京城以别样的方式在展示它的热情。虽炎热难耐,但始终燃不尽我对那条长龙的期盼。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无数人的心之所往。那些文人墨客对长城从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词,以前未游历时颇有不解,待来到长城脚下,方才感悟到他们对于长城的真挚情感。长城的躯干蜿蜿蜒蜒,伏于青山之上,远远望去,不见边际。“关锁山海,万里走龙蛇。”它仿佛伸展自己的身体,将祖国山河揽于怀抱之中。收回视野,近处的城墙曲曲折折,长城的台阶杂乱无章,却又显现出它的悠久历史。城墙内每隔百米,便会出现一座烽火台,在长城庄严气势的渲染下,它仿佛还燃着昔日的烽烟。昔始皇帝为抗击边境匈奴,号召天下三十万人马,大肆修建万里长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未来的国之象征。它诞生的使命,或许就是为了我们战争的胜利。建成后,它见证的战争便不在少数,那时,它在这里,见证了烽烟四起,战马悲鸣,它见证无数的勇士为了守护身后的家乡,却再也回不去,那里又埋着多少白骨,他们随着长城一起守护祖国的山河,守护自己的家乡。经历了种种战争,见过无数帝王豪杰的风云变幻,它,早已成为一个中华的象征。历史的书页不断向后翻过,帝王们不断地对长城进行修补建设,明朝,最后一次对它进行了修建,直至今日,我们所游历的,大多为明长城。这,就是它的故事。听完它的故事,又对长城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时代在变化,人们也在变化,但它一直矗立于此,用它绵延万里的脊梁,撑起国家傲骨。长城之历史,早已成为国之历史,任何人都应心存敬畏。走下长城,乃至返回家乡,对长城的印象一直都不会变,它的历史会永留心间,在未来道路也不会变,它时刻给予我身为中华人民的自豪。一脉贯神州,沧桑几度峰烟里;两关连海域,锦绣依然怀抱中。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长城的相遇,是与历史的相遇,永生难忘。800字 初一
-
与历史人物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我有一个愿望,它跟随我有七八年了,而且从来就没变过,那就是和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对话。我知道这个愿望是基本上办不到的,但我依然保留着这个愿望,直到我有一天看完《中国历史通史》后。我疲惫得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的想要睡一觉,这时已然是深夜了,万籁俱寂中我隐隐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掀起了被,一起身穿上了衣服,站起来后四下寻找起来,那个声音是来自阳台的方向,我好奇地走了过去。我离阳台越近,越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我刚想转身回到我的卧室,但身体却像不受控制一样,两条腿带着我的身体径直奔向了阳台。我的双手打开了阳台的门,仰望天空好像有一颗星在不停召唤我,我的冷汗直冒,深夜的冷风一吹好像被冻住了一样。我想要叫,但是我的喉咙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我的双腿竟然一弹跳了起来,我从来就没跳过这么高。我的身体一跃出了阳台,在空中转了两个圈后,直线的向下坠落。我的心脏剧烈的跳动,我感觉冷风迎面打来,像刀子在割一样。我即使再没常识,但我一百七八十斤的体重,从二十三楼跳下来,不摔成肉泥才怪。我心里的恐惧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虽然看过不少怪诞的小说,但这种事情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换了是谁都接受不了。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身体好像忽然变轻了,冷风一吹我竟飞向了那颗星星。我的思维被这种非正常的现象所扰乱了,我的眼前呈现出各种诡异的图像,这时刚才那个呼唤我的声音再次在我耳边响起:“张继锟,今天我就让你的愿望成真,现在我赐予你穿越时空地能力,当你心中默念时空之神带我到我想去的时空吧!你就可以到达你想要的时空,但如果你一旦回到现代后,就会失去这能力。记好了,我现在就把你发到春秋战国时期去。”我的思绪一阵混乱,但真实的现实却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考虑,只见眼前一花,我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我惊奇的发现:我临时套上的运动服,已经变成一件古代的衣服;我的身体不但没有任何损伤,反而变得比以前灵活多了。我大步跑了几步,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人和我撞了一个满怀,我连忙道歉对方说:“此皆吾之过也,非君之过。”我一听,转念一想:这下可好,我在古代可要出丑了,我的文言文虽然看了不少书,但在春秋战国里用,那不是“孔夫子面前卖文,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吗?我连忙按着礼仪老师教过的古代行礼礼节,对着那人作了个揖,说到:“未知兄台,高兴大名。此处为何地?”那人回答道:“吾乃秦国安国君之子异人是也,此地即是赵国。”我又是一愣,异人?赢楚?秦始皇嬴政他爹?有没搞错?我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暴政,立即下定了一个决心,我说:“异人兄台,子今后如若位极富贵,断然不可以娶那个帮你之人的妾室。子此时断然不能理解,只希望子切勿忘记我说的话。”说完心中默念“空间之神带我到东汉末年吧!”,没过几秒钟,我就感觉又是眼前一花,身上又换了一件衣服。我四处望了一阵,发现了一个茅庐,我快步飞奔起来,要知道我的体育成绩中最不好的就是耐力类跑步了,这次跑到那茅庐前竟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疲惫。我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一个书童伸出头来,嘟嘟囔囔的说:“真有意思,刚才那三个将军第三次来才见到我家先生,这回又有人来了。”我转念一想:这次肯定是刘备第三次来见诸葛亮,要不然哪来的三个将军三次来见阿!我对那书童说:“我叫张继锟,今日特来求见诸葛先生。”那书童说:“我家先生正好在家,请进来吧!”我跟着他进了院子,只见院中间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虎目豹眼,满脸扎须;另一个面如红枣,长须直垂到胸前。我上前对二人一抱拳,说道:“两位将军想来就是张翼德和关云长将军吧!在下张继锟,今日特来与刘皇叔和卧龙先生一谈。”张飞一抱拳,转身不理我了。关羽向前走了两步,一抱拳之后和我谈了一会。我转身步向刘备,这时诸葛亮已然要起身了,诸葛亮刚刚念了一句“大梦谁先觉”,我立即接道:“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先生,有俗客来也。”诸葛亮“嗖”的一下站了起来,冲着我走来。刘备此时也站了起来,对诸葛亮作了一揖,诸葛亮草草的回了一个揖后,对我问道:“不知尊驾何人?为何竟预先知晓我所欲吟之诗?”我笑着回答道:“诸葛先生,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吟诗作对亦不能行文房之墨。但只有一点,我敢担保无人可及,那便是预测未来。今日我到此,只是为了告诉尊驾几件事。”之后,我就将之后天下必然三分的情况说了。我又告诫诸葛亮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日后不可派关羽镇守荆州;第二件,不可重用马谡;第三件,劝诫刘备夺取蜀之前,找一名刺客刺杀张任,且必须骑一匹普通马。诸葛亮再想说些什么,我就说:“诸葛先生,您的命太短了,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别让自己太操劳,这样的话你或许还能活过55岁。”我又问了关羽、张飞、刘备和诸葛亮一些其它问题,我刚想再去一趟宋朝。可是感觉身体在剧烈的晃动,一个异常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起来,起来。到点了该吃饭了。”我艰难的睁开了眼睛,刺眼的阳光直直的透过窗子照在我的脸上,妈妈正站在旁边看着我呢,原来是个梦!我就说想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在我身上的吗,但是在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不知道我何时能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让我和所有我想了解的历史人物促膝长谈一番。我只希望我的愿望能够有一天实现,这样的话也不枉这个梦了!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
铭记历史,与爱同行历史是一面照现映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或许70多年前的天也这般的干净、这般的晴朗、这般的明澈,只不过多了一份执着,一份弥漫在硝烟中的执着。明澈的天曾一度被硝烟笼罩,那执着的人也是。冲破硝烟的最终还是那执着的心……年7月7日,一声枪响震惊中国。从此,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这片美丽而古老的上无情地杀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永远是中国的痛,华夏儿女的伤。我看着关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影片,那鲜血淋淋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一位妇女手中抱着死去的婴儿失声痛哭,在这场屠杀中,多少的生死离别,悲欢离合,我们无从得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侵华日军在中国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可是,中国没有被打倒,中国人绝不会就此倒下。他们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打败了日军侵略者,现在的中国,高楼林立,条条马路宽又长,过江大桥跨天堑,这些无不成为中国的骄傲。看着现在的中国,怎能不忆起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的峥嵘岁月呢?真的,岁月给予我们的震撼真的十分巨大,可我们更要明白,光荣的岁月是由英雄们殷红的鲜血组成的!血铸中华,祖国永在我心中!500字 初一 记叙文
-
历史炎黄二帝,智启历史。秦始暴皇,过大于功。汉武慧帝,功盖天下。唐始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齐,唯一女皇。唐玄宗怪,由好转坏。………因为我是七年级的学生,历史只学了这么多,突发齐感,写下了这首诗。希望不要被退稿。100字 初一 散文
-
历史在公路的小旁边我看见:一匹高头大马,灰沉沉的迈着老步,无奈可潇洒我首先想到这片土地的解放它的功劳,定是难以估量我也看见它成了蓄牧的良种历史的交通工具,不是人们把你遗忘千里马成了机动的雅号余地人们为自己的天才骄傲伟大的造化绿洲依旧依然我看见的天空变化刻不容缓诗,已成了历史100字 初一
-
我与历史对话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从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庆来到延安,面对革命圣地的新气象连连感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但同时也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从而也被称为“黄炎培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历朝历代,古今中外都没有能解决这个难题,更别说康熙大帝了。与历史对话,我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源头俾路支斯坦山区的河谷中进发,看到了古印度的哈拉巴都市文明:用黄金、贝壳、赤陶、玛瑙、珍珠、天青石和绿松石等打造串缀的精美绝伦的装饰品,用装有木柄的石器投枪、金镖、弓箭狩猎,还看到了哈拉巴铭文(文字)。当我仰视哈拉巴文明的顶峰时,我发现在公元1800年前后,曾经辉煌的哈拉巴文明突然消失了,昔日繁华的城市成了一片废墟。取而代之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他们用武力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创建了梵语(文字),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及佛教经典《梨俱吠陀》,比希腊的荷马史诗早了几百年;叙述伟大的婆罗多族故事的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成为世界文化瑰宝之一;“1”到“0”的“阿拉伯数字”和十位进法来源于古印度。这一切,将古印度文明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可是,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中亚民族匈奴的入侵和笈多王朝的衰落,古印度史就此终结。如此辉煌的古印度文明如同其突然兴起一样,突然衰落了,这不禁令我深深地惋惜和无尽地遐思。中国也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同样经历了一朝又一朝的战乱,遭受了一茬又一茬的外族入侵,遇到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灾害。“文景之治”成了过眼云烟,始皇帝仅到了二世便灰飞烟灭,威震四海的大明朝随着清军入关而覆亡,即便是推翻清朝的孙中山先生最终也只能叹息“革命尚未成功”。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是中国值得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但是,国人却将火药用来做驱邪降魔的爆竹,将指南针用来相风水,而西人则将指南针、火药用于武装侵略中国的坚船利炮,让中国人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下不平等条约。与历史对话,不免让人心情沉重。像庞贝古城那样破败的圆明园,似巴米扬大佛那样已不复存在的古丝绸之路,总让我心如刀绞。前不久,我静下心来将全套10盘的《新中国50年》碟片一气看完,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正以自己的勇气和胆略破解“黄炎培难题”,我看到了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也让我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心情舒缓了好多。我们在默诵凝固的史诗的同时,勿忘有人朝思暮想地要把中国大卸八块,他们不仅想使古中国文明像古印度文明那样“失落”,而且更想使现代中国“失落”;我们在吟唱辉煌的乐章的同时,勿忘韩国人将“汉城”改为“首尔”,法国人避免巴黎“伦敦化”,以至今天印度的国旗、国徽的中心图案,仍用当年阿育王所立石柱的柱头及四只尾部相联,头部各向一方的雄狮石雕,这无不给我们中华民族以启示。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庆幸,我们有了这样一位睿智的“民族脊梁”;我还庆幸,我们有发出“当掉短裤也要搞原子弹”铮铮誓言的陈毅元帅,不然我们今天还将受制于人;我更庆幸,我们有位国人无不敬仰的周恩来总理,正是由于他的力争,才最终使我们把写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振聋发聩和令国人警醒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是啊,我们要居安思危永不懈怠,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千千万万个鲁迅,人亡政息的悲剧才不会重演,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历史与演绎朱买臣在西汉,不算一个大人物,但他的名气在后世出奇的大。不为别的,只因他是一个刻苦学习、靠苦读做官的模范典型。白衣致卿相的故事,在科举制实行之后,倒是有不少。但在汉朝,这样的美事并不多见。刘邦在沛县的那帮偷鸡摸狗的兄弟,布衣致卿相,是因为跟着主子打了天下。天下已定之后,小百姓要想混官场,一般都得从小吏干起,还要有牛人推荐。大把的机会,都给了富人。像朱买臣这样,虽能读书识字,但家贫如洗,最后靠讲经得到皇帝赏识的,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个异数。宣称要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急切需要若干通经之人做装饰,他欣赏的博士公孙弘以及朱买臣,都是这样的饰件。这样的饰件,像班固说的那样,无非“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即使是模范典型,如果故事缺乏戏剧性,也不大容易走红。而朱买臣的故事,恰好有这样的因素。这个靠砍柴卖柴为生、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居然有一个妻子。妻子开始并没有嫌弃他,只是觉得自己的丈夫边卖柴边大声朗读文章有点搞笑,总是制止他,又制止不住。最终,到朱买臣四十多岁时,她看看日子毫无起色,实在熬不住了,离开他另找了人家。朱买臣还劝,说自己五十岁肯定能发迹,没几年就会熬出头了。显然,这样的安慰是没法让人信的。另嫁他人的买臣前妻,对朱买臣并未恩断义绝,跟丈夫上坟,看见朱买臣吃不上饭,还“呼饭炊之”。但是,没有了妻子的朱买臣,生活终于有了变化。他不再卖柴,而是跟着太守的上计吏做跟班了。所谓上计,就是每年进京负责应付上级的考核。为了应付考核,各个郡不仅要有专门人员,还有驻京办事机构——守邸。就这样,朱买臣进了长安,伏阙上书,没有消息。正在饥寒交迫之际,幸好得到了乡人严助的推荐,得以面见皇帝。朱买臣见皇帝,说《春秋》,言《楚辞》,说得汉武帝挺高兴。于是就做了官,中大夫,皇帝的侍从。恰好武帝要置朔方郡,宰相公孙弘以为不可,于是武帝便令朱买臣去跟公孙弘辩论。朱买臣看来杂书读得比较多,口才也好,辩来辩去,把公孙弘辩得没脾气了。再后来,东边的越人老是叛乱。朱买臣献策,说他有平叛之法。于是,汉武帝就命朱买臣做了他家乡会稽的太守。朱买臣进京做官期间,也有不走运的时候,有一阵儿官也丢过,他就跑到会稽郡的驻京办去混饭吃。那年月,一郡的太守,跟九卿同品级,而且在郡里大权在握,可以生杀予夺。属吏们给太守拜寿,是要呼万岁的。发现向来不起眼的朱买臣,猛然之间变成了太守,所有人都惊呆了,发呆完毕,呼啦啦跪倒一大片。朱买臣富贵还乡,家乡人无论贵贱,都来迎接。朱买臣发现,他的前妻和其时任丈夫——一个修路工人,也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于是,朱买臣命人将他俩带进了太守官邸,养了起来。但是,从卖柴人到太守,这个反差实在太大,刺激也够大,一个月后,他的前妻还是自杀了。后来,朱买臣和他前妻的这段故事,被后人演绎成《马前泼水》的杂剧,清朝后又变成京剧经典剧目,一直演到今天。说是朱买臣还乡,看到前妻之后,前妻要求回来,朱买臣命人在马前泼了一桶水,让他前妻收起来,能收起来,就收她回家。最后的结果,当然也是以前妻自杀告终。这个编出来的戏剧故事,还产生了一个成语:覆水难收。其实呢,朱买臣没有这样做。他仅仅是令人把前妻和其丈夫带上后面的一辆车,也就完了。从此,夫妻二人过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只是,需要天天面对这个威风八面的前夫,未免懊悔,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估计也挺不住。把朱买臣当作刻苦学习的榜样,倒也罢了,但把朱的前妻打成嫌贫爱富的反面典型,加以鞭笞,一鞭笞就好几百年,真的有点过。那个年月,女人也是要吃饭的,一个连老婆都养不活的人,人家跟了好些年,改嫁之后,还能给前夫饭吃,要论人品,其实真的也不差。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我与历史的距离翻开中华数千年的历史,磅礴而沉重的画面涌来。先秦的灿烂,盛唐的辉煌,近代的耻辱,一个个或鼎盛会衰弱的朝代如山,沉重的历史感压得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喘不过气来。但历史又像灵动飘逸的水,蜿蜒在华夏大地上。一源头先秦时代总是笼罩在迷雾之中,令人看不透。正如水的源头,发源于高耸的雪山,流淌在神秘的峡谷。贫瘠的土地上流过明净的小溪,谁也不会想到它将来会是一条大河,可就在这迷雾般的山谷中,孕育了中华民族千年的辉煌。《诗经》奠定了中华诗赋的基础。其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爱情,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情流露,也有“蜉蝣掘阅,麻衣如雪”的辛辣讽刺。秦朝开创的封建制度在华夏大地上延续了数千年,打下了中华文明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华历史的开端,水的源头。它离我很远…。二上游随着大风歌起,中华历史终于摆脱了迷雾,迎来了她的第一次辉煌。水也流出了崎岖的山地。虽告别了小溪的欢畅却拥有了容纳的力量,正如中华文化开始接纳四方思想。文景之治是水在积蓄力量,汉武大帝是水在爆发,大汉的铁骑击溃了称霸西域的匈奴,指引了中华通向世界的方向。中华的河水依然明亮清澈,在清澈的河水中有大气华丽的汉赋,有“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王者之风。在这时,出现一道瀑布,这是三国乱世。虽是乱世,却呈现安定与富强;虽有瀑布,河水却始终沿着河床流向远方。三国魏晋时期,水可能有些浑浊,但不能掩盖其间珍珠般的光芒。“乱世出英才。”就是在这个乱世,出现了七步成诗的曹植,空城抚琴的孔明,忠勇无双的云长,还有闻鸡起舞的祖逖,海纳百川的元宏。这是中华历史的奠基,水的上游。它源远流长……三中游几经波折,几多磨难,水翻越了崇山峻岭,来到了平坦开阔的高原。在这里,不被人注意的清浅细流成了可以气蒸云梦的浩瀚大江;在这里,中华历史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精华。唐宋,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告别了数十年的战火纷飞,告别了几十载的颠沛流离。水终于平静下来,中华大地也迎来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大唐帝国。倘若中华文化是一顶王冠,那唐诗就是王冠上最亮的那颗珍珠。上游的曲折狭窄造就了中游的汹涌澎湃。唐诗那诵不尽的千古佳句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时而婉,时而豪放,时而离情别绪,时而国仇家恨。在大唐盛世的光环下,宋词,如一个才貌俱佳的歌姬,用撩人心弦的歌喉唱出那一折三叹的韵味,飘然荡出馥郁的芳香。太白的豪迈,子美的感怀,子同的孤独还有李煜的忧伤,这些都是在水的缠绕中,盛开的芬芳。除了文化的鼎盛,大唐也以她的富强吸引了西域番邦、东瀛来访。这是中华的辉煌,是自豪的炎黄在华夏大地上创造的辉煌。苍白的笔触写不出强盛的大唐,无力的文字道不清此时水的形状。我知道,这时的水被金色的太阳照耀,映出金色耀眼的光芒。大唐帝国,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唱。这是中华历史的辉煌,水的中游。他得光芒也同样映照着我的面庞……四下游经历了源头的迷茫、上游的清亮、中游的辉煌,水终于到了下游,开始了平静的流淌。元朝的铁骑横扫欧亚,明朝的船队远游大洋,清朝的财富震惊西方。曲是反抗统治的武器,明八股却是禁锢思想的刑具,而清文章则是启蒙近代的力量。结束了忽必烈辽阔的疆域,结束了康乾无比的富强。中华历史步入了低潮,水中也布满了险礁与暗岛。就是在海上,中华被人用坚船利炮敲碎了抵抗。就是在海上,中华被人用鸦片大麻腐蚀了思想。近代的屈辱涌来,曾经的大汉,昔日的盛唐,都无力挽救危亡的中华,中华就如纸鹤,被水沾湿,飘落在海上。水已浑浊,鱼已死亡。但水终究流向光明的前方。这是中华历史的耻辱,水的下游。它牵动着我小小的心……五 入海口中华沉重的历史已然过去,我们迎来了新生的朝阳。此时此刻,我就站在21世纪中国融入世界大潮的入海口上。这时的她,离我很近,近得我可以听到她稳健的心跳,可以感受到她强有力的步伐。我相信中国会重现千年的辉煌,炎黄子孙会再次谱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我与历史的距离很近也很远……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与历史的碰撞历史到底是什么?是划破数前年时间的越来越锋利的刀刃还是遍布裂痕残缺不全却依然精美的玉石?是一笔一画刻在载体上满含故事的花纹还是埋在土里等待被发现的千年的渴望?我不懂历史,我只是在 一个没有阳光的早晨,隔着厚厚的玻璃观望了历史,一切都发生的很随意,就好像历史在不经意间远远流去。尽管我的历史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但是我对历史的热爱却远远超过六十分,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就好像喜欢一个被千千万万人包围着的人,明知道走不到他的身边却仍旧坚持不懈的喜欢着。只因为心里那一个可能很模糊的感觉,就一路追寻,一路守望,没有目的性,其实比喜欢一个人单纯太多了。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几乎全部来自于历史书和授课老师,有兴趣的人也会和我一样在电视上看一些解密,比如前段时间某台的“玄武门之变背后的真相”。大概都是这样了解历史的,至少上大学之前的我,是这样漫不经心的熟悉着零零碎碎的历史,而那些只是历史长河中微小的片段,人类的历史,实在是太长太长了,也许我用完这一辈子都不能真正全部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我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发生在身边的历史,碰面了。古都是西安的另外一个名字,代表了西安悠久的历史,所以保存着历史痕迹的博物馆,更是古香古色。不是从电视里看到,也不是在书刊上幻想,是真真切切的接近,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快速的跳动,仿佛感受到了几千年的文化正平静的欢迎我的到来。堆积着尘土的砖瓦,高高扬起的房檐,来自灵魂深处的浓郁的气息,这些纷纷撞击着我的感官,这是几千年前的文明,是人类最初的文明,就是它们让我沉浸在这样一条沉淀几千年的河流里,不能自拔。最早看到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学过历史的人肯定都知道,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就是磨制石器。在没有如今这样高端的机器之前,我们的祖先运用只有人类才拥有的智慧开始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用来生存以及生活。灯光柔和的展架里摆放着大小各不相同的石头,有的在我们看来可能很普通,但它却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因为它承载着原始人类的智慧和文化,它是历史的产物。让我叹为观止的是这些玉器,经历了几千年在土里的黑暗时光,它们仍旧散发着玉器的光泽,残缺的纹理仿佛诉说着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变故然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切割技术,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怎样使它们变得如此光滑和棱角分明,但我知道,这是属于他们的文化,也是遗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物。新石器时代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发明了陶器,这个时候人类已经开始自给自足,有了农业,和如今的我们一样有规律的生活着,陶器的出现无可厚非。只是我很好奇,第一个做出陶器的人,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完成的,这些我无从得知,其他人也只不过是猜测,用自己的想法去估计几千年前人的想法。我想,他们只是需要容器,而陶器就这么顺应他们需要的诞生了,静静缓缓的拉开了陶器的序幕。可能是因为《盗墓笔记》中过多的描写,我对青铜器格外的喜欢,一看见就舍不得离开。青铜器有着特别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然后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时期,商周青铜器以精美闻名,虽说如此,青铜器最鼎盛的时期,非西周莫属。器型多种多样,无论是酒器,食器,水器,乐器,炊器,兵器还是铜镜都做的浑厚精美。隔着玻璃,我细细的打量它们,说不出的愉悦,好像看到了几千年前人类制造它们时的用心和创意,每一件都是珍贵的宝贝,每一件都是历史的沉淀。假如我可以摸一摸,我想这大概是我这一生最值得纪念的,可惜不能摸,历史的价值,放在心里就好。鸟盖瓠壶是战国时期的文物,也是一件做工精美的青铜器,不仅是外形,靠近了也可以看到细节上的工艺。 史书上记载着,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称之为“玄酒”,听起来就觉得很有来头的样子。至于是不是用来自己用的就不知道了,毕竟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 战国时期一件与祀天有关的重要酒器。祭祀向来是古代一大特色,我对这类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不由得多看几眼,然后在心里感叹古人的工艺。说起历史就不得不谈到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我们初学历史的时候就接触了这个朝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虽然秦始皇暴戾但他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东西,只是牺牲了太多人。最出名的莫过于长城与兵马俑, 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兵马俑则是嬴政大规模用陶器制造的兵马,为嬴政陪葬而生。尽管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不可否认, 它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是秦朝不可磨灭的辉煌的历史证据,更是秦王嬴政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属于他的排面。汉代大家应该不陌生,电视里华美的服装也曾吸引着我,而在历史博物馆里,可以轻易吸引我的,非明器莫属。“ 明器是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也称冥器。有房屋、亭阁、瓷俑、器物、动物模型之类。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即随葬明器,明器是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艺术的有价值的考古实物”,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时,我真的很激动,这是时代的产物,它们随着生前的主人一起被掩埋在底下,漫长的变迁之后重见天日,该是怎么愉悦的像我们诉说着这几千年的变化。听到博物馆里工作人员介绍文物的时候,我也竖起耳朵仔细偷听了一些,关于小型玉器的故事。在盗墓小说里不乏那些不腐烂的尸身,多半是人死后他们的亲人在舌头上压了一块玉,至于是不是真的不会腐烂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确定这种风俗确实存在过,在我们看不到的过去,真切的发生过。而最后这个金怪兽,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它一定价值连城。抛开它是金子做的这一点,单是它的做工就让人唏嘘不已,某人看到的第一眼就啧啧称奇。“纯金质,捶揲成型。立体圆雕,腹下开口,体内中空,表壳较薄。匈奴金银饰件以其独特的动物纹饰著称于世。在众多的动物饰件中,以这件金怪兽的造型最为独特,它显示了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至今人们仍未辨清其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有些学者推测,其应是传说中的怪兽形象".前段时间武媚娘传奇热播的时候,不仅范冰冰成了话题人物,唐朝的历史“玄武门之变”也一下活跃在了荧屏之上,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些,我掌握了好几个玄武门之变的版本,自己也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就更不敢拿出来祸害群众了。走进唐朝的展厅,目光触及之处,全都是彩色的陶瓷,也就是唐朝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 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我找到这些资料并展示出来是因为唐三彩也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多作明器出现,用于殉葬。其实博物馆内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太过丰富我无法一一道来,也没办法绘声绘色传神的展示出它们带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历史的厚重感,是我们无法复制的,只能去感受去膜拜去赞叹去珍惜保护。假如你真的喜欢历史,不妨去亲自看一看它们,听它们亲自去说时代的变迁,光阴的流逝,去听一听它们的故事,感受一下人类自古的文明。那是丰富而充满智慧的时代,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珍贵的文化,就在那里,等待与你灵魂的接轨与碰撞。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
文学形象与历史真相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题记我这人自幼喜爱阅读,在书房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最钟意的非《三国演义》莫属。《三国演义》出自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改编而成,同《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被列为“四大名着”,其中《红楼梦》文学地位最高,有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而鲁迅先生则表示:“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而正因为许多老百姓对这两本书的热衷,使得他们很容易将历史与文学混淆起来,而我由于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就爱屋及乌地去了解历史真相,结果发现其中许多地方较之历史有着很大的出入。许多人一谈到三国便想到那位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可诸葛亮到底有那么神吗?先说空城计,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军浩浩荡荡兵临城下,只有两千五百人马的诸葛亮急中生智,上演一出“空城计”。结果大家是知道的。司马懿因担心有埋伏而撤军了。这个故事罗贯中应在写得太精彩了,以致人们都忽略了故事的真实性。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解的时候就说了:诸葛亮当时屯兵阳平,司马懿驻兵宛城,若真按裴松之所言,那么这个故事一开头就在忽悠人,若裴松之记载有误,我认为空城戏这出戏也是唱不下去的。大家推断一下,司马懿这个“少有奇节,聪明多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自幼聪明的军事天才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在此我想了用一下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一?司马懿为何不派一组侦察兵进去一探虚实。二?“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既然都能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为何不派一组弓箭手来个万箭穿心,动摇西蜀之根本以绝后患。三?为何不“围而不攻”。围他个三天三夜。再说赤壁,赤壁直至今日仍有两种说法,一是以裴松之的《江表传》为代表的曹操烧船自退。其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奇隆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二是以《吴书,周瑜传》和《资治通鉴》为代表的黄盖诈降,《吴书·周瑜传》是这样记载的:“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舰船,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极曹公,期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名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引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放火,时风盛猛,悉廷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资治通鉴》与《吴书·周瑜传》基本相同:“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军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中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之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大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系船以次俱前,操军吏士皆出营主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放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兆船,延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众。”看完了史书现在再看回《三国演义》:“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洛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看到这使我想到香港早期的僵尸电影,摆个神坛便能呼风唤雨。若孔明真能像《三国演义》中所说那样,那为何在孔明的军旅生涯中败战仍还不占少数?为何只活了54岁,而不使自己延年益寿?又为何不早早带着刘备平定天下?所以说,孔明借东风这一说法明显是靠不住的,要借东风也是周瑜借,不然杜牧怎么会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火烧博望是有的,但火是刘备放的,据《资治通鉴》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谴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等追之。《三国志。先主传》也有过相关记载:使拒夏候惇、于禁等人拒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草船借箭也是有的,不过借箭的是孙权,本意是为了嘲笑曹操,而不是借箭。只不过这件事后来也被罗贯中移花接木,成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上面这几个故事只是罗贯中神化诸葛亮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希望大家能自己也发掘。这也难怪鲁迅先生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感慨道:“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胡适先生甚至将诸葛亮看作“奸险刁诈的小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这么说诸葛亮的:“奇谋为短,治戎为长”,这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而《三国演义》却刻意将他“神化”,这也难怪诸葛亮的形象在许多文人眼中大打折扣。《三国演义》不仅喜欢抬举人,还喜欢贬低人;不仅《三国演义》喜欢扭曲真相地褒贬人,其它许多作品也是如此;不仅书籍喜欢有意褒贬,许多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何?前些日子看过一部电影,一句台词令我至今难忘:“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大家都处于一个黑白交接的灰色地带。”一语道破天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更多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人。在这种“缺少刺激”的生活中,文学作品给了人们一个追求刺激的渠道。许多的文学作品里都会有意无意地去追求一些激烈的矛盾。矛盾愈是激烈,我们愈是觉得精彩,觉得爽。诸如唐僧与妖精、高俅与宋江,他们均被刻意塑造出善恶的鲜明对比以激化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会忽视“善”的恶,略掉“恶”的善,这样才能激化矛盾吸引读者去读。余华的《活着》、鲁迅的《阿Q正传》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作者成功地激化了矛盾,将一个时代的不幸集中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我们生活中愈是缺少什么,就愈是希望从文学作品中寻得什么。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缺少这种极端的刺激与矛盾,我们才会去文学作品中寻找。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孔明全知全能,庞统早死,司马懿撤军了吧。高一:徐力帆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