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闲话
对于诗词,我也不算是内行之人,只能说是比一般同龄人懂得更多一些罢了。
其实最初的时候,我对诗词也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我想激发我对诗词的爱好也应该是好强吧。四年纪的时候,有一回班里举行背诵诗词比赛,有很多同学很厉害,但我却不会。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每天背一首,一直坚持到初一,少说也有几百首了。可惜时间一长大都不记得了。
但是读多了,总会有效果。渐渐也就对诗词有了自己的认识。读诗词若只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读,容易失其意境。我读诗词,往往是把自己当作作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后,便更能悟出个中的内涵。
我写诗词也有整整三年的经历了。第一首还是在五年纪的时候作的,是因为学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很不服气,便写了首《怨梅》,不过自然是差得不能说了,连韵也没有押。自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写了很多,大都佚失了。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懂很多,也不知道诗词有这么多的规矩。因为身边的人都不爱好这个,写了也没人看,后来上了网,遭到教训之后,才一本正经地学起来。
我觉得诗词创作最重要的是找感觉,感觉对了,读起来也有韵味了。我读诗词喜欢朴实无华的,喜欢白描手法,对那些堆砌辞藻的很是反感,想西蜀花间词就不大喜欢。
其实现在网络文学中,诗词也是很火的,但现在毕竟不是古时候,所以诗词文坛中就分出了两个流派,一是格律派,二是反格律派。格律派说反格律派无知,反格律派说格律派迂腐,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我也渐渐发现,所谓反格律派大都是初学诗词的,但凡对诗词有了更深入一些的学习,便会知道格律还是应该遵守的,我就是一个例子。但遵守格律并不意味着只讲究格律,这往往是一个误区。其实我认为,每种文体都它自己的格式,诗词也一样,假如说脱离了它的基本要求那还能算是诗词吗?就想介绍信少了姓名就不是介绍信是一样道理的。
其实当代诗词还有一个弊端,似乎通俗易懂的就是次品,而越是繁难就越好。其实历代名家的上乘之作,都没有繁难晦涩的字眼,平白无华并不等于肤浅。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龄比较大学生学作诗词,往往懂得了一点皮毛就很自满,自以为了不起,不能接受别人的一点批评,我在网上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实际上这些人的作品不过只是一些肤浅之作。我自己也曾一度如此,但后来读多了别人的佳作,才发现自己跟人家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当然,我对于诗词的学习也并不久,见地也很不成熟,提出的也就只是一些我的愚见。我并不敢以大家自居,不过是说些自己的想法。
做好自己
山有山的高度,
水有水的深度,
没必要攀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风有风的自由,
云有云的温柔,
没必要模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你认为快乐的,
就去寻找;
你认为值得的,
就去守候;
你认为幸福的,
就去珍惜。
没有不被评说的事,
没有不被猜测的人。
做最真实最漂亮的自己,
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人生要为自己而活,
不必要活在他人的世界中。
相关推荐
-
闲话活到现在已经有十六年多,总共五千八百零几个日子,不算太多,连百年人生的五分之一也未曾达到,但是我厌烦了。产生这样的思想,应该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个特征。青春期的孩子所顶着的压力是巨大的,一些人死挺了过去,还是好孩子;另一些不听话、反抗,成了怪(坏)孩子。我就属于后者。选择成为后者不是堕落、放弃,而是不甘心随着大众走一样的路线,迈着同样的步伐,却达到不一样的彼岸,由此便萌发一个想法,为何不以相反的路线,迈出个性的步伐而达到相同的彼岸?走这条路的人遇到的困难都没有绝对的相同的,终究是自己所选的,虽然一路上一次又一次被荆棘划伤,也不觉得什么是痛。在外人看起来,无疑的这是条歧路。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是个嗜书瘾君子,但是像那种在市场上满天飞舞的青春爱情小说是根本看不下两页的,它们比白开水还要淡,又带不来营养,只有垃圾。我所爱看的是通常人们都不很关注的,比较阴暗、晦涩的书。一个人喜欢某些东西,如果不能时时完完全全地得到,那他(她)就会加倍的渴求得到。十几天前在创网发了一篇文章,一出手就是开门红,十分地高兴。没过几久,收到一些邀请加入他们的文学社。起先是拒绝的,因为我渴求的是自由,而不是受到束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加,自由总是得不到的太多。没有时间即是没有自由,时间可以锁定躯体,但却禁锢不住飞翔的思绪。再见,理想,朋友。等我。500字 高三 叙事
-
一些闲话近年来,常有一些同事或朋友将他们孩子的拿来给我看,让我帮忙“指点”,以便应付高考,也曾多次应邀担任中学生大赛的评委,因此,对于时下中学生朋友的倒是看了不少,也有一些感受。每当我面对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和他们谈论作文的时候,心情既矛盾,又痛苦。写作靠平时的积累,临时抱佛脚,已于事无补;随便给人家支几招,不仅无益,往往反而有害。碰上领悟力强的学生,他倒是能够理解你的意图,果真按照你的指点去做,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一定能讨阅卷人的欢心,无意之中耽误了人家的前程,这罪过也不算小。最近也常常看到一些朋友大声疾呼,呼吁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其中不少的感慨、观点和建议,我亦深表同意。中学生写作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促使我们去反思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应试模式。于是,各色各样作文大赛应运而生。作文大赛的初衷,按照我的理解,是为了在现有的应试评价模式之外,另外建立一个评价系统,作为高考作文的补充机制。客观地说,这个评价系统的建立,对于改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也有一点担忧。从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解放出来的中学生写作者,犹如笼中放飞的小鸟,一旦获得“自由”,锐意求新,刻意求变就成了一种必然。就我读到的文章而言,为了使评委大吃一惊而一味求新者亦不在少数,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谓“变而未达,况而愈下”,所谓宿患未除,又染新疾。其实,写文章靠的还是一颗平常心,不及为不及,过犹不及也。好文章最需要“分寸感”,由于压抑和担心作文分数而自缚手脚固然不行,而一味信马由缰,浮夸矫饰亦成问题。很多“新”文章、“新”形式、“新”文体从表面上看倒是满纸云烟,气势赫赫,骨子里的“观念”亦属陈旧,只不过是在给旧衣架套了一身华丽的衣服而已。有一次与叶兆言一起给中学生作文比赛出题目,叶兆言当时出了一个题目。叫做“幸福的十种感受”(大意如此)。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就投了他的票,结果在讨论时未获通过。叶兆言为什么要出这个题目,我没有问过他,不知道他是出于何种考虑。那么,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个题目好呢?原因之一是我也曾给另一次作文大赛出过类似的题目,叫做“日常生活的快乐瞬间”,这个题目交上去,也未获得主办方的认可,可谓惺惺相惜吧。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我倒不是说中学生不该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我也不是说中学生作文就不能写“反腐败”“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一般来说,大题目不易写好,另外,除了大题目,其实日常生活中值得写的题材十分丰富(退一步说,即使你决定要去写大题目,也应当从个人经验、感受出发,而不能去“做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如果说,中学生写作有什么不能让我满意的地方,我以为首先是:“不够活泼、新鲜。”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我总觉得心理问题的根子往往在中小学就埋下了。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中学生写文章,虽说有相当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提高驾驭汉语的能力,但只重“器”,不重“道”,年深日久,必然形成定势,积重难返。当然,我并不是说,现在中学生的写作根本没有值得我们欣喜之处。平心而论,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甚至于写作技巧亦常常让人眼光为之一亮。但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中学生作文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怎么写之外,还应当关注“写什么”,其实,严格来说,两者本来是不可分割的。“写什么”当中已经包含了“怎么写”,反之也一样。片面地强调“怎么写”,其结果是,我们在一开始就给了写作者一个错误的信号。我个人以为,这是造成中学生作文种种弊端的关键原因。1200字以上 高三
-
闲话商州闲话商州商州,在那遥远的地方。从蕨溪乘车出发过龙池,经“飞流真下三千尺”的飙水岩,好似汽车的一个轮子在岩外边,有落空之感,使人胆战心惊。要是春雨暴发,那从岩边直泻的溪水溅起千万朵浪花,然后磕磕绊绊,在乱石中穿行;从岩上甩下的溪水撞击乱石发出雷呜般的轰鸣,溅起万斛珍珠,在阳光下幻化成七色的彩虹。汽车沿飘带似的盘山公路下行,再沿溪呜河逆流上行,与河相依相亲,不离不弃。抬头望见高高的寒坡岭在云朵下,山头还缭绕着云雾,公路顺山渐行愈近,与小溪垂直距离也逐渐抬高。在寒坡岭下。公路又沿60°的山崖盘旋而上,公路呈“之”字形,汽车在上行,杂草什么的时不时敲击车窗。在寒坡岭最险处,坐外边的旅客可以直看到沟心,疑是1/3个车子在空中,非常害怕。翻过龙神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家岩,包家岩的山红彤彤的,似丹霞,在那山下边那深不可测的地方便是商州。商州是一个小乡镇,它孕育着两三万纯朴善良的商州人,它四面环山,坐落在似锅底的河谷台地上。商州的山是美的。这里的山颜色有两种,一种是红色的山,就是包家岩和英雄山。从资料上了解到这种红色的山在地质上被称为丹霞地貌,在全国都比较少有,如武夷山,张家界等。它是1亿年前形成的,是白垩纪的。早晨阳光射向这两座山,煞是好看,红彤彤的山,似朝霞,与山上的绿树杂草相映成趣。包家岩和英雄山犹如商州的两扇大门,在两山之间,商州河从其间徜徉流向远方;这两座山又宛如两面红旗,平展在商州人面前。另一种是青山,一岸山与另一岸山,犬牙交错,在低矮处互相超拢。近处的山青翠明亮,稍远的山仍然青绿但明亮似逊色了些,再远的山呈青灰色,但山的轮廓也比较清楚。山的形状不很多,没有似箭一样的山,能看见的是线条柔美的波浪形的山,我认为与中国画中的青山没有什么两样,在某种程度上还比它更美,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罢了。在乡镇的有些村的山的山峰就要尖得多,使人看了有狰狞的感觉。商州人都生活在山里,因而皮肤比较白晰,可能是日照少吸收的紫外线少的缘故吧。商州人与岷江河谷地带的人相比明显少了几分高原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商州人以农耕为主,在山顶、山腰、山脚、河岸、河谷小坝子上,到处都有梯田,与云南的云阳梯田相比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倒映着青青的草,绿绿的树。这些梯田是商州人祖祖辈辈开垦出来的,梯田依山就势,弯弯曲曲,宛如一张书页,重重叠叠散落山间,它记载了千千万万商州人的足迹,承载了商州人年轻而久远的厚重历史,它是商州人赖以生存的根本。除种水稻外,商州还种玉米、红苕、高粱、大豆、小麦等,小暑大暑时节,可见漫山遍野的玉米,似一行行列队的士兵站在山冈上,田角边,柳荫旁。玉米绿得可爱,老年人忍不住说:“今年老天爷照顾,包谷比那年都好。”接着紧锁的皱纹也舒展开了,似年轻了十来岁。慈竹以其柔软见长,说它婀娜多姿完全不过分。慈竹也是商州人的一大经济来源,可造纸,可以变卖成钱换回盐巴、洗衣粉什么的,也可以当作燃料,慈竹从竿到枝,从根到叶都有可用之处。除了慈竹外,还有苦竹、金竹、白夹竹、水竹等等。作为山区树是不可少的,名贵的有桢楠、银杏、水杉、女贞子……一般的有杉树、润楠、撕栗……商州的水也同样的美。整个水系呈树枝状分布,从“老山前线”(人们说商州是宜宾县的老山前线)的“猫儿洞”(商州的新华村)发源的涓涓细流越多少急流险滩来到商州,它是款款漫步的男子,厂坝河、松龙溪、民乐河似柔情的女子,小溪沟、黄泥凹河似孩子,它们相约呼喊着来到了商州场汇成了商州河再雄心勃勃地流向前方,后而汇入岷江。商州大小河的水以清亮闻名,有时水在石头间淙淙地流,轻轻地低吟;有时在石头上平铺开来缓慢地流,我不由得想起了古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来。河水一路走来在沿途形成大小不一的深浅不等的潭,绿茵茵的。水清亮时,阳光可以直射到河底形成光圈在乱石间晃动,小鱼儿在阳光照射的水里欢畅地游。河水将山切割成今天这样的优美形态,山的形态决定着水的流向,水的冲刷也可以造就山的形态。山围着水转,水围着山转,形成了山水和谐的统一体。荷锄的人儿伴着夕阳淌过清凌凌的河水,捣衣的妇女那脆生生的笑撒落在每一朵小小的浪花上,光着屁股的孩童在河里学蛙泳、练狗刨……人们无时无刻不依恋着水,“水是生命之源”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三十年来,商州人也不甘落后,与其步伐一致并且和谐。八一、二年的黑白电视机极少,用室外天线收看《霍元甲》《陈真》要卖5分钱一张的票。人们早早吃了晚饭等候,有的小孩无钱在门缝里往里瞧,一样随武打的动作而心情起伏。一直等到电视里出现“再见”“晚安”字样,才打着灯笼火把各自回家。往后是黑白电视机的增多,但收不了多少台,只有峨眉差转的《四川电视台》,有些地方能收《乐山电视台》,再往后,能收到龙华差转的电视节目,商州差转的电视节目;接着是模拟卫星地面接收器,价钱高,有十一二个台,且清楚的只有1/3。2000年以后,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出现,能收40-50个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电视机呢,由十二?己诎椎绞己诎祝?墒疾实绲绞疾实纾?儆?1?疾实绲?5?疾实纾5?疾实绲?9、34?疾实绲谋浠蹋?壳芭┐?5?颊级嗍褂幸徊糠?9?嫉钠桨宓缡樱?灿屑?俨糠?4?嫉牟实绾鸵壕У缡印5缁白阕慵?ち巳嗣巧?畹母纳疲?0世纪80年代,商州只有手摇电话,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子母机,座机、手机极少。进入21世纪才几年,手机基本普及,建成了两个手机接收塔,手机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人们的出行问题,八几年商州至宜宾只有一班车对开,(再往前是用尖头解放牌货车拉人到蕨溪,人在车里像竖立的柴块,车一开动东倒西歪,左摇右摆。)现在中巴车从商州到柏溪每天5班,从宜宾(柏溪)到商州5班,另有沐川到商州每天来回的班车,商州到沐川每天来回的班车,蕨溪到商州每天来回的班车。八几年年轻人有辆永久牌或五羊或凤凰或飞鸽牌自行车就比较时髦了,而现在摩托车发展到了两三百辆,私人面包车都有了几辆,私人货车也在增加。人们的居住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层小楼随处可见,洗衣机,冰箱,电脑,沙发,床垫等时不时看见乡亲们购回家,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商州人不再沉默,也不必沉默,也会享受生活。也能享受生活。商州会越来越好。最后允许我以商州地名诗结尾吧。官筒麻裹映山红,洞口开田过五同。青龙土龙大冢?鹩愣撬贰八担黄泥归道海,两河黑水下天宫。陈发扬2009年7月13日晚12:002009年10月8日中午打字1200字以上 高三 书信
-
闲话高考年年高考年年雨,人人期盼人人虑。字字句句细斟酌,篇篇卷卷有神奇。50字 高三 诗歌
-
孩子的闲话像我这样一个孩子,眼睛里看到的只是虚假,认为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灰暗,不想面对现实,不想尽我最大的努力给我自己,也给我身边爱我的人们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孩子呢?找不到事情发生的根源,只有一个声音在隐隐约约告诉我:这是因为,你在长大啊。长大?我不要长大,我不想长大!这该死的成长,夺走了我心爱的童年,夺去了我原本快乐的人生!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想前进,但我已不能后退。人生是条不归路啊,后面走过的路在不断消失,逼得我不得不向前去,这由不得我。我觉得成长就好像被抓进笼子里的企鹅,刚开始它会反抗,会想南极的家,可是时间长了,它也就麻木了。它会慢慢忘了自由的重要,忘了自己的家,只知伸着脖子张开嘴巴去接饲养员喂来的小鱼,然后呆呆的坐着,等待下一次的喂养。哦,不,这太可怕了!可是在成长面前,我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低头。能把“成长”一个这么美丽的词描述成那样,我想天底下也没有几个了吧,呵呵。我讨厌成长,但我毕竟不是它的对手,无论我怎么挣扎怎么抗议结果都还是一样,那就是:我长大了,成了一个肩负无数责任的成年人,进入了一个早就等待我去冒险的大人世界;然后,我会变得虚伪,变得圆滑,说着自己不想说的话,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我会忘了我所钟爱的动画,忘了我曾有过一颗那么真的童心……真希望这一切只是梦而已,梦醒了,一切又都会变得美好起来。然而,梦醒何处呢?其实梦永远都不会醒,因为自始至终梦就没有开始过。要想从一个不是梦的梦中醒来还真的是很难呢。无所谓了,我既然已经成为了这世界的一部分,那就该好好地去做这一部分,何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事伤神呢?那么,这就算是,我成长中的一些闲话吧。但愿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因为一个合格的大人是决不能说出这种话的。650字 高三 叙事
-
诗词古往今,有不少诗人留下来美词佳句,而我却情有独钟于李煜的《渔父词》。唐朝有李白写有《把酒问月》:宋朝有苏轼留有思乡的《水调歌头》;清朝有郑燮留有出尘脱俗的诗句;当代有叶挺,写有雄心壮志的《囚歌》;现有朱自清文笔清新的《荷塘月色》......张满红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让我记忆犹新,“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则让我一段时间内沉迷其中,后来,经过上网查询,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秦始皇一统七国,荆轲去刺秦王,所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渔父词》这首诗,是我偶然从一首歌末尾听来的,刚开始,没什么,后来,不知不觉,竟开始喜欢这首诗了,这首诗表现出文人绝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万顷波中再得自由"则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起现代的诗词散文,我最喜欢的还是古诗词,《洞仙歌》、《湘妃怨》、《玉楼春》、《虞美人》、《临江仙》都别具一番风昧,有的凄美惨凉;有的则是抒景感怀;而那宫妃,也是众多诗人锁描写人物:花蕊夫人、杨贵妃、虞美人、梅妃......”我欲乘风归去,有恐......“诗、词是一个朝代、一个人的代表,具有历史风范,不恐绝代风华,往事已去,只是那往事背后令人心酸的回忆。风华绝代,往事如烟;乱世之中,那些唐诗宋词,一一保存完整,流芳百世,细细品味时,会让你收获意外的惊喜,这也是一种乐趣,意料之中的乐趣。六年级:彭晨5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闲话饥饿感说到饥饿感,笔者想起来鲁迅前辈多篇著作中阐述了“饥饿意识”,当然他老人家说的“饥饿意识”包括着“精神饥饿”,忘记了他在那一篇文章中说人在饥饿的时候,鼻子特别的灵敏。 饥饿意识大概是人类生理本能最原始的一种基本求生欲望,就像植物的生命离不开适宜的温度、阳光和水。人为什么会懒惰呢?定然是他缺少“饥饿感”,衣食无忧之人容易“肚腹饱胀、消化不良”,他何苦去自寻“饥饿感”呢?蚂蚁为什么能搬动重自己身体几十倍的食物呢?它的壮举就是在饥饿感的驱使下完成的,看来饥饿感就像生活中的危机感,是人生迫于生存而去奋斗的一种动力。笔者还是喜欢高尔基前辈的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行笔至此,想到《名贤集》有几句话说的好:“寒门生贵子 ,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读着至理名言眼前浮现出了宋代豪放词祖范仲淹前辈,这位宋代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从小家境就特别的艰难,两岁失父,家贫无依,母亲改嫁了长山朱氏。他懂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挥泪辞别母亲去南都学舍求学,进入学堂不分昼夜发愤读书,五年没有脱衣睡过懒觉。因为家贫带到学堂的米根本不够他吃饱饭,只能天天煮一碗稠一点的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剩下的两块饿到太阳落山了还舍不得吃,因为他晚上熬夜读书还要以它充饥,饥饿常使他发昏疲惫,但他用冷水洗脸后继续苦读。一同窗学友,家境殷实,一日,家里捎话让他回去,在临行前他把带到学堂吃的肉菜都送给了范前辈。过了几天同窗学友探亲回来,看到他送的肉菜范前辈根本动也没动,早发霉变质了,就问到:“家父知道你过的清贫,让我把肉菜送给你,你为什么不吃呢?”范前辈回答道:“不是我不怀感激之情,是我吃粥久了感觉心安口顺,如果享受了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怎能静心吃下这些粥呢?”笔者感悟范前辈拒受馈赠的原因,是他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害怕自己染上了奢侈的不良习惯。所以他一生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饥饿感”。时下,年轻家长们一提到教育孩子就大倒苦水,诉说着现代孩子教育的困难。其实家长就是立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孩子厌学、贪玩、虚荣等不良习惯,还是习染了家长的不良嗜好。在一个家庭中必须存在着一种“饥饿感” ,衣食无忧的家长就难以培养出勤奋学习的子女。“饥饿感”在家庭中并不是吃不饱肚子,而是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具有一种积极向上进取的好家风。家庭中的“饥饿感”还能滋生出勤俭持家来,勤,是具有勤学、勤劳、勤奋的辛勤观;俭,是具有生活勤俭节约的朴素观;持,是家庭成员具有温和、善良、恭敬的美德观;家,是要具有欢笑声、读书声、琴声和淡泊的幸福观。世上没有天生好逸恶劳之人,但是和家教中的娇生惯养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伟大的饥饿感周恩来前辈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为伟大的饥饿感李白前辈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因为伟大的饥饿感王之涣前辈才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因为伟大的饥饿感文天祥前辈才具有了“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的浩然正气;因为伟大的饥饿感岳飞前辈才具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精忠报国……黄河母亲就是为了具有饥饿感的炎黄子孙们,才在中华大地上大大地走了一个几字。遥望大中华古道上的圣贤之人,哪一个不是在饥饿感的引领下激情地进发。饥饿感定然是点燃梦想的火种,饥饿感会喷发出奋发图强卧薪尝胆的战斗力。看来饥饿感是一个人才华横溢的源泉,也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起跑线。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
毛泽东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4)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1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闲话洋人的嘴写这篇文章并没有要贬低外国朋友的意思。嘴,都是用来吃饭、呼吸的。但中国某些人非要把洋人的嘴吹捧成“权威”“国际化”,所以,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我的认识。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洋人,于中国人而言,不是‘禽兽’,就是‘圣人’。早些年,外国人侵略中国,可能全国人都把洋人当禽兽,而最近,某些人认为洋人就是圣人。一块普普通通的饼干,几个美国小孩一吃,便成了“国际口味”,马上被抢购一空;一张平平常常的大饼,送到意大利人嘴里一尝,就是“意大利风情比萨”;一碗白生生的米饭,加上韩国人喜欢吃的辣酱,胡乱搅拌一下后,马上挂招牌“韩国米饭”,宾客如云。照这样看,洋人的嘴,就是“圣嘴”,要是某某餐厅挂出“中国风味”的招牌,定会招来白眼,别人都会想,难道你这餐厅还在“打倒帝国主义”么?中国人的嘴似乎只配啃地瓜、萝卜,“国粹”是万万不可的。洋人的嘴似乎最具有权威。中国人自己拍的几部大片,国人还没饱眼福,便送到洋人那里去了,人家随变瞅瞅,说几句评个什么奖。再拿回来给中国人看,中国人看了,觉得倒胃口,可是又一想,人家这是“国际大奖”,肯定好,应该是自己水平低吧!你看,洋人的品头论足就是权威,中国人认真细致的评论就是水平低。没办法,洋人的嘴嘛,是“国际级!洋人的西餐没有中餐好吃暂且不提,洋人的评论也有分岔的时候。就拿1993年诺贝尔医学奖来说吧,由瑞典皇家学院敲定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一位英国人和一位美国人获得,他们发现了“断裂基因”。然而,历史证明,中国生物学家周芷早在1970年就发现了“断裂基因”,有人问诺贝尔的评委,可某评委却来了个“无法答复”,看,嘴也会出错,也会敷衍了事。洋人的嘴并非吐出的就是“金花”、“玉莲”,在这里我要奉劝各位同胞,不要把洋人的嘴当作上帝。也许,嘴与嘴的不同,只是因为嘴的主人的心态不同,这可能就是洋人如此神通广大的原因。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自作诗词1.忏尽红情犹有恨,隔帘羞见牵牛。凄凉佛火黯高楼,拥衾无一语,敲折玉搔头。但愿君休再梦,梦醒时也还休。倩魂频断莫勾留,好乘今夜月,一探广寒秋。2.二妃哭出,无花无语见朝露。待何时,香径无人竹枝触,天地齐哀苦。二妃愁处,相偎相依动天都。忆往事,情到深处无人诉,泪满天涯路。3.浪迹天涯似水无,梦里追逐。花下人蝶曾共舞,几时化作相思苦,觉醒梦断路。云游四海如梦蛊,独坐寒屋。蝶去人空舞也住,夜夜难眠断肠处,念止泪如初。150字 初二 议论文
-
闲话楹联楹联,即为人们所熟知的对联。对联的雅称就是楹联,是我国文艺艺圃中的一朵奇葩。从恒古远的时代就流传起来,有着古老的汉文化沃土根基,并具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现在,楹联习俗也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楹联,人们一般想到的就是过年春节贴的对联。但春联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根据考证,春联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从门神再到桃符,后来才发展为现在的春联。还在汉朝的时候,祖先们先是在门上的桃符板上画着神荼,郁垒两个神像,神荼,郁垒是远古时代两个大神的名字。根《据山海经》注,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由此可见。由刚开始的,在门上的桃符板上画神荼郁垒两个神像,再演变为后来的桃符上的左边写神荼,右边写郁垒的名字。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对联。而到了唐宋时期。人们不仅在桃符板上写了郁垒和神荼二神的名字。那时的文人们还开始在门的两侧,写对仗的句子,叫题桃符。但对联的起源,却还有一种说法。有些史学家认为对联是在唐代出现的。根据1991年,敦煌院研究发表的一篇《我国最早的对联》一文,推论认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斯坦因劫经敦煌遗书中,记录的内容才是最早的对联。而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对的?专家意见不一。那桃符是什么时候演变为春联的呢?根据清初陈云瞻在《簪云楼杂说》中记载。在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除夕突然传旨。京城所有人家门上需用红纸贴上春联一副。朱元璋还亲自去查看贴春联的情况。从此以后,桃符才被叫做为春联,题桃符才被叫做写春联。对联的发展历程,可谓是经久弥古不衰。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可是现在,大众在使用楹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却出现了很多错误。比如有很多风景名胜的楹联撰写的都不伦不类。楹联张贴和悬挂左右颠倒。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对联,比如医院门口竟然贴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这不是希望人们多多生病吗?这一看让人不禁觉得连基本的医德都丢失了。和以往药店贴的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柜上药生尘相比。对人的关怀,真是云泥之别。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枚瑰宝,更要注意传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作为继承者的我们,更要积极学习楹联文化,才不至于在以后使用的过程中闹笑话。900字 初三 说明文
-
闲话“端午“端午——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我很喜欢这一天,因为有很多故事在里面,让我们一起聊聊端午吧!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艾草、戴香包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是“午”月,所以“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端午节这天,人们一大早就要系五彩绳、戴香包,插艾草,以求辟邪,祈福、平安。端午节这天,我便早早地起床(太阳没出来前),拿出姥姥缝制的香包戴在脖子上,身上便香气围绕;把五彩绳系在手上,使皮肤也增色不少。期盼已久的端午节终于在五彩绳的五色中开始了!“青”端午节是在那青青的艾草中开始的。农历五月是“恶月”。所以,大家要在天亮前把艾草插在门上,来驱避“五毒”:蜈蚣、蛇、蛤蟆、蝎子、蜥蜴。挂在门口,还有招百福,祛百病的意思,真是好处多多啊!“白”提起白色,我就想起那端午节的特色食品——香喷喷的粽子。粽子可真好吃,黏黏的糯米是主原料,里面配上各种果仁,又香又脆;配上各种水果,整个粽子都弥漫着水果的香味;配上腊肉,糯米也成咸咸的啦!对于我这吃惯甜味的孩子,咸粽子也别有一番风味。不过,我还可以在前两项甜的粽子上,在加一点调料——白糖、蜂蜜,吃起来更加香甜,也更有一番风味。小小的粽子,口味变幻无穷,真是端午节的“点睛之笔”。(每年端午节,都能吃到姥姥、姥爷包的各种粽子,好期待今年的端午节呀!)“黄”在端午节,我们这里的小孩要穿底色是黄色的衣服(或是肚兜),上绣五毒图案,这可以避五毒,也是家里人对小孩的一种祝福——平平安安。“红”端午节最特别也最有趣的一个活动是赛龙舟。相传古时候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入汨罗江,人们划着龙舟,纷纷去打捞屈原的尸体。这种运动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赛龙舟活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这项活动,所以我也与赛龙舟那热烈红火的场面无缘了,真是遗憾啊!!“黑”在端午节这一天,大家如果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这五种动物会没了踪影。大概它们也知道这一天是它们的“黑色日”。所以,便躲在洞里不出来了。“青白黄红黑”这五种颜色绘制了一个精彩的端午节,这也变成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祝福和期盼!900字 四年级 叙事
-
闲话“大雅之堂”日前和“不是的”同学一同看某君的杂文,我不禁为其犀利精辟的言论折服,问起“不是的”同学感觉如何,她蹙眉良久,道:“言语虽然精辟,只是太过直白,难登大雅之堂。”听到这种评价,我不禁愕然。何为“大雅”?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风雅”的书面语。我看现在的社会不像是风雅,却像是在附庸风雅。一夜之间,网吧改名为网络会所,理发店改为形象设计中心,歌舞厅改名为休闲沙龙。包括身边的女同学,两只纤纤玉手捧着一只烧饼,开咬前还要先说一声:“我要吃中国式pizza了。”呜呼,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只怕是小偷也要改名为“社会收入平衡调解者”,妓女也要改名为“性文化传播人员”,那可是处处皆风雅,人人皆风雅,达到那个理想中的大雅社会了!所谓难登大雅之堂的说法,古来有之,庄周妻死,他却敲打着盆子唱歌;王羲之的上司来巡查,他却“坦腹东床”;更有甚者,“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裸身而居,“以屋舍为衣裤”,在若是发生在当今社会都令人瞠目,更毋论是在那社会风气相当保守的古代了!封建士大夫对此强烈抨击,慷慨陈词,称其为坏治世之风纪,乱礼义之纲常,衣服痛心疾首欲除之而后快的模样。我却有八个字来形容他们“纵情任性,名士风流”。撕下那些“身披儒服,行若狗彘”的道学家伪面具,露出的嘴脸也未必比屁股好看多少。现在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把风雅理解成了一种地位,一种超然于众人之上的优越感。只不过是文章的定语长了一点,辞藻华丽了一点,称谓迂回了一点,似乎就比众人高了一筹。脱离大众化并不代表风雅,故作高深更是对风雅的一种歪曲。现今文坛不少人就有这一弊病,写些东西大量卖弄词汇,弄得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却还要以身深长的点头赞叹“好文好文”似乎已成了一种畸形的病态。何时才能有一把快刀,切除沉疴,一扫现今文坛的萎靡风气!当风雅被我们异化为一种地位的外罩时,它也就成了一群白痴头顶的桂冠。就我而言,风雅应该是人性的一种仁善,而不应该是言语上刻意的矫饰。甚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平时的言行到底有多少是做给别人看的,有多少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整日为别人而活,这样的生活确实累也不累?什么时候,这个社会才能摆脱这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风雅,去实现真正的仁善和对生命本质的热爱和追求?就目前的情况而看,这似乎是一场镜花水月的幻梦了!900字 高中 议论文
-
闲话《谈概》已经不记得《谈概》这本书是去年买的还是前年买的了,可以想见时间之久,说起来自己都觉得有点惭愧。买过来,冷落了人家这么久,才又捡起来读。幸而,它不会言语,要不然还不知要怎样埋怨我了。像是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一朝又被薄情的帝王想起,重获恩宠。可惜,好景不长,接下来是更加可悲的命运,将被永远打入冷宫,兴许再也没有人问津。这个比喻有点不伦不类,恰似它的命运写照。看完之后,势必要被搁在空寂的书架上,不知何年何月谁会去翻动下。看过的书,就这么丢开了,未免可惜。然而,好书太多,我又不能每一本都再重新翻动一遍。《谈概》算不上有趣,刻薄点讲还有几分枯燥。它的命运,不言而喻。无论如何,为了不忘今日读你的这份心情,还是会涂鸦点文字。回想起来,竟不知如何去概括这样一本书籍,零零碎碎的故事很多,奇人异事兼而有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当然,这个古今中外,指的是作者冯梦龙所在的那个时期。一些志怪故事就不提了,毕竟怪力乱神的事情还是不宜宣扬的(其实是本人记不得了)。一些关于爱情的故事,倒是可以读读,譬如说《爱痴》里苦等心爱女子而无果的尾生,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诚如作者所言,乃万世情痴之祖。再如《眇娼》篇中的少年,得一眇娼而视天下双目之女子如无目,又该是怎样的情有独钟呢?作为女子,其实是羡慕她们的,能得一心人,而不去计较生死、美丑、贫富、身份与地位。老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负尾生之女子,还能再遇到如尾生一般愿意生死不相负的人吗?问世间情为何物?有人视如敝履,有人奉若珍宝。只盼,有情人遇有情人,痴心终不负痴心。当然,有痴情之人,必有薄情之人。古时,男子滥情者,纳三妻四妾,眠花宿柳,反怪妻子没有度量,不能容人,称为悍妇或者妒妇。这些践踏女子尊严,摧残女性人格的故事,不谈也罢。其实,除了痴情之外,还有痴迷于其它事物的,比如说,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当然,作者还提到了另类痴迷,主角非人而为畜生,如《痴畜生》篇提到的螳螂怒臂、锦鸡爱羽等。其实,也是借物讽人。不管是物还是人,有些痴可以戒,有些痴不必戒,看我们自己想法如何。除痴之外,作者还提到愚、迂、误、癖、侈、佻、贪等,这类故事多为讽谏,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其中。余读之后,故事大都记不清了,也就不去无病呻吟了。借用一句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欲知其中分晓,还需大家自己去翻阅。哈哈,这是矫情之言,恕我囫囵吞枣,有愧佳作。因是粗粗而读,写至此处,竟已词穷,只得打住。虽然说所有的信誓旦旦都是擦肩而过的风,做不得数,俺还是想套用灰太狼的一句话:我会再读的!900字 五年级 散文
-
诗词歌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朗朗的读书声,从屋内传出,而我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词时,思绪便会跟随它穿越到三国鼎立时期,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耳边时时传来急促的战鼓声。你还记得吗?当桃花开满枝头的时候,三个有着同样志向的青年在树下许下: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从此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誓言。在那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变革等待这他们。国家的分裂,导致战争一触即发,也就在这时,你们所看到的三国逐渐形成,蜀,魏吴三个有着不同宗旨的国家———开战了。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耳有所闻了。曹丕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贤臣的帮助,而登上了皇位,统一了三国,归于了西晋。这些重要的历史事迹,被所有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古文的魅力吧。我虽然知道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古代的诗词歌赋,可我却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它们而更加绚丽多彩,才配的上“文明古国”的称号。正如“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猜李白在写这首诗时,心中一定有着对祖国浓浓的眷恋,对祖国大好河山深深的爱意,所以在他眼中,庐山瀑布才会那样的壮观,那样的阔达吧!可我却不明白,“醉卧沙场军莫笑,古今征战几人会”的王翰为什么会醉卧沙场?我想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他的幽怨。可当我有一天看见战士们在出征前,最后一次放纵自己,玩乐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他的情感。或许诗词就是这样,含蓄的诗词中释放这自己炙热灼痛的感情,这就是它的精髓所在吧。清明节到了,当我看见那漫天飞舞的纸币和那席卷着狂沙的阴沉天气时,心情总是很沉闷,唯独看见那开的正旺的菊花,心情才些许平静了,我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确实绝美啊。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想我愿意去到那个充满战争,却洋溢着诗性的世界,那一定很棒。到了那时,我一定会去看看诗人笔下那壮美绝伦的风光。有时,我也觉的自己很惭愧,看到《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嚣张时,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作者写作,却不了解诗人那缕精魂所留下的千百年来不曾消减的残韵。我曾经想过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词歌赋,没有了千古绝唱,那这个世界会怎样一番景象,我不敢想下去了……郎朗的读书声回响在深长深长的青石板上,仿佛一首古老的童谣荡进幽静的城堡,扣动着心弦,随着“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延伸向远方无尽的天空。900字 高中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