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
书是什么?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智慧、意志、理想的最佳体现。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而装帧艺术则是这个物质载体的结构和形态的设计,是人类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二个自然界”。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历史上的中国古籍,天头地脚、行栏牌界、版式、字体等等,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色。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与审美意识。
20世纪对于人类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代,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促成了世界性的经济繁荣,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来到,科学文化的日新月异,人类越来越不满足仅仅是现实所提供的某些物质条件。近乎于持一种挑剔的态度去接受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性、精神性的享受。而今的书籍装帧设计,也只有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人类的信息传播从以语言和烽火的方式作为第一期开始,便逐步进入了第二期的文字和纸的发明;第三期的印刷和出版;第四期的有线与无线电话以及电报的发明应用;直至第五期的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利用。而今天,我们正处在第四期与第五期的过渡。在以视觉传达为主的印刷出版物之外,还有以视、听两种传达手段同时运用称之为多媒体光盘的新型书籍,等等。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所谓现代书籍装帧将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形式。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现代书籍装帧的艺术特性。要看到它的发展,关注它的变化。一成不变的模式将不复存在。新时期对设计师、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不断提高充实,丰富自己的艺术积累,又要努力学习与装帧艺术关联的科学技术知识。坚持独立创意,不断进取,才能将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中国书籍装帧风格,从而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取得一个独特的地位。这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纵观书籍装帧的发展史,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形式。
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装帧形态与所用的材料因各个历史时期书籍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世界装帧艺术经历了一个“原始→古代→现代的发展过程。原始时期从甲骨刻字,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发明之前的原始装帧艺术。在形式上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的现成物质材料,如在石头、甲壳、兽骨、金属、陶瓷、砖瓦上刻写文字,成为当时的“书籍”。在国外有莎草纸书、蜡版书、泥版书、手抄书、羊皮纸书,迄今出土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古埃及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典籍。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帕加马城开始制作的羊皮纸,在传入欧洲后,得到大量推广,成为华丽的羊皮纸书。在中国出现了简策、帛书等装帧形态。在西方,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张、印刷术以后,便进入了古代时期到现代时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书籍装帧形式,有哥特式宗教手抄本书籍、谷腾堡的平装本、袖珍本以及王室特装书籍,接近现代的精装本形式是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19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出现了以莫里斯、格罗佩斯为代表的最初现代设计端倪的书籍装帧设计。在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只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才有了现代装帧艺术形式的书籍。
书的结构和形态的演变,展示着人类智慧的足迹。今天,现代印刷装订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它促使书籍装帧设计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探讨与研究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对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索传统的书卷美与现代书籍相融合的方法,是倡导书籍形态变革的价值之所在。
书籍,给了我知识
清人涨潮曾说:“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可见,这“以诗词为心”尤为重要。为了锻炼我成为一位淑女,妈妈买来了诗集。于是,生活就在每天的咿咿呀呀背古诗声中开始了……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自小喜欢李清照的词,也为她辛苦的一生委屈过,不平过。黄昏夕阳,香炉中透出的阵阵烟雾,与金黄色的阳光融为一体。现在已经是中秋佳节,为何这个女子,却倚在窗边,眼神空洞,脸上没有一点喜色呢?她缓缓转过身,抚摸玉制的枕头,薄如蝉翼的纱幕。躺下,为何却有一种刺骨的凉意从心底蔓延而上呢?东篱下端着酒杯欣赏黄昏,手中握着折下的盛开的菊花,暗香浮动。不要说这眼前的景色不会使人悲伤寂寞。西风卷进帘中,女子的脸庞却比那枯萎的菊花还要消瘦啊!
“书是人精神的食粮。”莎士比亚如是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弃了诵读古诗词的我却爱上了外国的名著。我为简•爱的经历、遭遇而愤怒,也为她找到心爱的罗切斯特先生而欢乐。但当她知道她的未婚夫对她隐瞒秘密后,她却毅然选择了出走,这是一份对爱情、对爱人的最坦然的解释!
我读《羊脂球》为莫泊桑的精湛语言所折服。一个有廉耻心的正义的妓女却被一群道貌岸然、地位崇高的上层阶级人士推向了普鲁士官兵的怀抱!这部作品已不仅仅是对伯爵夫妇、棉织厂老板夫妇和狡猾的葡萄酒商卢白佐夫妇的批判,它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批判。它无情地撕开了笼罩在那个黑暗的法国社会上的貌似光明的面纱。但是我们还是在这部作品中找到了希望,那就是民主党人科尼尔代的觉醒,他看清了这个社会,他同情羊脂球却遭到同伴的冷嘲热讽。莫泊桑给我们留了一个希望,是希望在他批判社会之后,会有人去践行,去改变,去我们看清那个时代法国上层阶级的无知和懦弱。
书籍是我人生中的伙伴,优异的教师,锋利的匕首。书籍给予我知识,送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知识指南针指引着我,让我在人生的航道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谢谢你,书籍!
相关推荐
-
感恩书籍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我说:“书,让我感受到思绪的自由与辽阔;书,让我触摸到血肉丰满的灵魂;书,让我领悟人生的真谛。感恩书籍,充实了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聆听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感慨,倾听岳飞在抗金途中歌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百里路云和月”;领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我还可以和李白“举杯邀明月”,和白居易倾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曲,和李商隐“共剪西窗住烛”,和苏轼“把酒问青天”。在书的世界里,我感受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体验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叹,忘情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直着,羡慕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永恒,了解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也曾为陆游“错错错,莫莫莫”和唐婉“难难难,瞒瞒瞒”的爱情悲剧深感惋惜。伴着双调三弦四书五经六艺七律八股,时代渐渐离我越来越近。于是犀利的鲁迅、浪漫的徐志摩向我走来,再一看,来自印度的泰戈尔也来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仿佛是康河柔波里的一棵水草,望着诗人远去的背影,感受着诗人那份伤感与洒脱。徐志摩的生命是短暂的,“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但他的光芒将永远“投影在诗坛”,他的诗所散发的魅力永不消逝。犀利的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日月挑灯夜战,坚持用他犀利的笔锋抨击社会的黑暗,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小说《祝福》就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强烈摧残,在他的笔下,封建礼教思想的丑陋、弊端赤裸裸地在人们的面前。印度诗人泰戈尔“用生命把爱的灯点上”,他说:“知识是自由的;话是从真理深处说出的;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深臂。”他也曾祈求上苍“赐给我力量,使我的爱在服务中得到果实。赐给我力量,使我永远不抛弃穷人,也永不向淫威屈膝。”他的心灵是阔大的:宇宙万物在他心中,民族、人类的命运在他心中,最贫最失所的人们在他心中。在他的短章里,充满了博大的爱,给我以心灵的顿悟。除此以外,冰心为我递来了一盏《小橘灯》,沈从文向我讲述了《边城》那段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还有雨果、托尔斯泰、普希金、莫泊桑……我望着书架上逐渐增多的书籍,一丝感激之情缓缓沁入心田。书陶冶了我的情操,荡涤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赐予我深挚的热爱和追求。我想大声地说:“感恩书籍,感恩将一生倾注于笔端的人们。1000字 高三 散文
-
感恩书籍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我说:“书,让我感受到思绪的自由与辽阔;书,让我触摸到血肉丰满的灵魂;书,让我领悟人生的真谛。感恩书籍,充实了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聆听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感慨,倾听岳飞在抗金途中歌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百里路云和月”;领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我还可以和李白“举杯邀明月”,和白居易倾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曲,和李商隐“共剪西窗住烛”,和苏轼“把酒问青天”。在书的世界里,我感受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体验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叹,忘情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直着,羡慕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永恒,了解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也曾为陆游“错错错,莫莫莫”和唐婉“难难难,瞒瞒瞒”的爱情悲剧深感惋惜。伴着双调三弦四书五经六艺七律八股,时代渐渐离我越来越近。于是犀利的鲁迅、浪漫的徐志摩向我走来,再一看,来自印度的泰戈尔也来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仿佛是康河柔波里的一棵水草,望着诗人远去的背影,感受着诗人那份伤感与洒脱。徐志摩的生命是短暂的,“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但他的光芒将永远“投影在诗坛”,他的诗所散发的魅力永不消逝。犀利的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日月挑灯夜战,坚持用他犀利的笔锋抨击社会的黑暗,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小说《祝福》就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强烈摧残,在他的笔下,封建礼教思想的丑陋、弊端赤裸裸地在人们的面前。印度诗人泰戈尔“用生命把爱的灯点上”,他说:“知识是自由的;话是从真理深处说出的;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深臂。”他也曾祈求上苍“赐给我力量,使我的爱在服务中得到果实。赐给我力量,使我永远不抛弃穷人,也永不向淫威屈膝。”他的心灵是阔大的:宇宙万物在他心中,民族、人类的命运在他心中,最贫最失所的人们在他心中。在他的短章里,充满了博大的爱,给我以心灵的顿悟。除此以外,冰心为我递来了一盏《小橘灯》,沈从文向我讲述了《边城》那段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还有雨果、托尔斯泰、普希金、莫泊桑……我望着书架上逐渐增多的书籍,一丝感激之情缓缓沁入心田。书陶冶了我的情操,荡涤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赐予我深挚的热爱和追求。我想大声地说:“感恩书籍,感恩将一生倾注于笔端的人们。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网络书籍从前,逛书店是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倒不是因为自己不爱读书,只是其中实在是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在心头,不是心仪已久的书因货源不足而购买不到,就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无法随心所欲。正因为如此,我与其他书迷们不同,从不喜欢徘徊在书店当中。因为这一缘故,我也因此与许多好书失之交臂。直到有一次,我在逛完深圳书城之后,发现购书小票的最后一栏上印着一行字母。“http://……”噢,原来是个网址,大概是个与书有关的网站吧。那时的我,才刚刚学会上网,完全是个“菜鸟”级的新手,自然也还没有试过在网上读书。于是我照着那个网址在键盘上敲下了一串字母,再用鼠标轻轻一点,激扬的文字便立刻展现于眼前。那绝对是个书的海洋,各类书籍井然有序地出现在屏幕上,再看子目录,就会有许多关于具体书籍的介绍:书籍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情况一览无余,当然更多的是书中的内容摘要。透过冰冷的电脑屏幕,我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览众山小”是如此神奇和美妙。这对于我这条“懒惰的蛀书虫”来说,当然是个无可厚非的理想空间。不必再去挤通往书店的公交车,不必再担心遇上买书不够钱的尴尬。只需坐在电脑前面,用手轻轻一点,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知识宝库就可以随着互联网的宽频传输带出现在眼前。网络书籍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方便、快捷和惬意的代名词,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否定它的出现,并且避而远之。大多数持反对态度的人都认为,传统的读书方式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物。拿上一本好书,或是伏首案头,或是香茗相伴,绝对是种享受。的确,书本所散发出来的墨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无穷的魅力。而白纸黑字的存在,更是让人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知识和文化的气息。但是,面对造纸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面对森林树木的所剩无几,坚持自己习惯的读书方式难道还是可取的吗?因为自己喜欢白纸黑字就无视资源的日益贫乏,这种做法难道是饱读白纸黑字的我们应该做的吗?相信,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网络书籍的到来,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它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自然还有许多的不尽人意。比如说,有人认为网络书籍犹如茫茫书海,形形色色的书目会使人眼花缭乱,同时也造成不少人在读书时不再认真吸取,以浏览代替了精读。的确,网络书籍就像一个大宝库,毫不夸张地说,里面的宝藏完全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这就要求我们得有目的地去读书。不少人会因为对书名感兴趣或盲目崇拜某位作者而大量泛读,以至于所读内容在几天之后便成了过眼云烟,这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这也同时告诉我们,网络书籍的弊处其实并不完全在它本身,能否读好一本书,关键是在读者自己。网络书籍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得益与否是因人而异的。与传统书籍相比,网络书籍显然还十分幼稚。虽然它囊括的内容很多,却远不及我们手中的书籍那么精致,它只是一个文化的雏形,所以粗糙是难免的。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对它有太多的指责和挑剔,毕竟,网络书籍只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生事物。辩证地看问题,是马克思老先生在好久好久以前就告诫过我们的。而雨果也曾经说过:“每一片被阳光照耀的叶子都会有阴影,阳光越大,阴影越深。”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拘泥于网络书籍的不足呢?走出风雨天地宽,让我们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进入Intemet的世界,去感受网络书籍那丰富多彩的一切。走到中国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我们可以与余秋雨一起《千年一叹》,与叶君健一块儿高歌《冬天畅想曲》,与巴金一起替觉新和梅表姐悲哀,与叶圣陶一起走进粜米的世界。乘上文学快车的“巴颜喀啦”,我们可以看郁秀的《太阳鸟》展翅飞翔,听王安忆吟唱《长恨歌》。漫步“紫丁香花园”,我们可以让川端康成带我们去看《雪国·古都》,请尼葛洛庞蒂教我们如何进行《数字化生存》。这就是网络书籍的精彩。它真实地存在于虚幻空间当中,不同于漫无边际的网上聊天。不同于虚无缥缈的网络爱情。网络书籍的可贵在于它毫无保留地对我们倾其所有,让我们在茫茫书海当中拥有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在未来的这个E时代中,网络书籍将渐渐取代传统的书籍,渐渐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点,是不可否认的。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地读好每一本书,这就已经足够了。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历史书籍读后感在我们初中学语文的时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们强调,史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通史即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另一类叫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这段话被我奉为真理,为此形成了我基本的历史观。直到我看到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书中描绘了以万历在他的即为的第十五年为起点描绘了万历、张居正(虽然张首辅已经驾鹤西游5年有余了)、申时行、戚继光和海瑞在这一年前前后后的人生变化,描绘了一幅帝国黄昏的众生相。如果说以往的史书都是宏观历史的化,那么这本书应该可以叫微观历史了。在万历十五年年发生了以下事件。这些事情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历史大轮回的神秘力量在安排这一切吧。事件一:戚继光死了。就像黄仁宇先生的评价,戚继光的死,我们失去了使军事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机会,而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的国运。32年后,大明的军队与努尔哈赤所部交锋,没有戚将军所强调的纪律及苦心拟定的战术的明军众不敌寡,一举丧失了明金对峙时期大明的优势,而后八旗军作为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最终取代大明王朝,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事件二:海瑞死了。一个人民的偶像,中华民族的门神走了,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能办事的官员,但我认为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吏治的清廉,象征百姓的福音,然而他去了,并且终大明王朝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高级官员;事件三:一直勤政的万历突然在这一年开始了长达32年的怠政罢工,我认为这是三件事里最严重的一件,从此君王不早朝,32年中,前5年有申时行撑着,大明的国力还不至于江河日下,申退休后可以说明白人都死光了,从此大明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看完此书我不经想,假如戚继光多活几年,能和孙承宗并肩剿灭大明的内忧外患吗?如果海瑞多活几年,那么一个清廉的偶像,一个顽固的斗士依旧会同官场上的黑战斗到底,大明还会死鱼内忧外患的国库空虚吗?假如万历依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么万历年间中华大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还会迅速发展,中国会是世界第一强国吗?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有很多缺憾,没有假如。所以我说,自755年繁荣的中华谢幕后,1587年昌盛的中华又一次凋谢!这一年是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华帝国由盛及衰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起来便注定了历史的滚滚洪流。历史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进程,好的积累就能及盛,反之则衰。结合我们工作,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基础数据,如果能好好利用,例如分析好缺陷发生的设备类型,部件类型,发生的条件等等运行人员能分析出缺陷是怎么来的,而检修人员能研究出缺陷应该怎么送走,通过一点一点的数据积累,那么我们的缺陷率肯定会降低,缺陷消除率也会提高,不也就提升了我们的工作质量?当然说比做来得容易。企业的兴衰和王朝的盛亡一样,匹夫有责!1200字 高三 读后感
-
历史书籍读后感作为一个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的兴趣爱好者,我前段时间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读完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全册(上下册),其中有大概六分之一的阅读时间都花在了查阅文中繁体字上。好在自认为读的还算认真,于是就想写点读后感作为对自己初读此著作后的一个小结。当然,钱穆先生的这套书值得再次精读,我保证再读的时候如果不看注释,很多字和词我仍不知如何发音,作何解释。《国史大纲》是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就个人整体的观感而言,首先非常佩服大师们视野之广阔、学识之丰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都有信手拈来之感。历史如同一张刻在他们脑中的画卷,似乎每一个细节他们都熟谙于心,对每一历史事件得失总结、评论观点独到而犀利。这也是长期积累和思考的结果。大家的大师之作,尽管读起来略微吃力,但正因吃力才读的慢且细,细细品读让人受益匪浅的一点在于,不但开拓视野,更重要是启发思考。其次,当我读到那些描述浩瀚如烟的历史进程的文字时,过往时空中一些片段就会如电影桥段般跃然眼前。我知道它们并不是电影桥段,它们有的也许曾真实发生,过程被亲历者拿笔记下而流传下来;有的也许只是来自历代人们的口口相传,真相在传播过程中经或多或少的加工而变得模糊不清;有的来自于今人通过学术研究及科技手段,对历史进行还原、推断或假设。无论如何,历史本来的面目对于我们来讲,只能是一种隔着时空之窗的遥望。但我认为,我们仍要多读历史,不仅是因为通过这扇窗,我们可以在历史浩瀚的遗物中尽可能寻找线索,对于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以及我们自身进行追根溯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有趣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置身其中的每个人,对于自身与过去,自身与当下,自身与未来这三层关系将会有更多的思考。因为只读了一遍,我可能还做不到就书中内容的解读或延伸来分享自己的拙见,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大事与小事在历史整个语境下,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个需要从不同维度来看。对于君民二元关系来讲,皇帝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制定的一条国家政策,任命一个地方官员,在天下黎民百姓看来是事关自身命运的大事。开明的统治者能明察秋毫,感受到社会中变化,民情的动向,他们不是不犯错,只是能掌控事态,在小事演变成大事之前及时解决。所以历史上那些所谓“盛世”,都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所绝对领导。相反,那些亡国的君主既看不到这些变化,又掌控不了局势。秦二世制定《七科谪》与《闾左戍》时,陈胜、吴广只是千万劳役中不起眼的角色,履行着在皇帝看来为民者天生的义务。最终他们不堪忍受徭役,燎起了社会反抗革命的星星之火,导致了一个大帝国的灭亡。细细想来,那些决定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并非突然爆发出来,追根刨底可能都是由各种小矛盾聚合而成的。如果其中的一些小矛盾能被及时处理,这些大的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那历史是不是该是另外一番模样?从这个意义讲,历史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决定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面貌的因素之一。尽管,只有那些大事件能被记住。许多人的小事情,加在一起就是国家的大事件,这大概就是“民心”的含义。多数与少数《国史大纲》里有相当的篇幅都在讲民族关系,也就是华夏民族与“蛮狄戎夷”的关系。“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春秋》)大概就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总指导思想。在中原华夏文化语境中,我们华夏民族不但人数比少数民族多,文明程度还比他们高,于是我们就跟他们取一些特难听的名字恶心他们。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鄙视,更多是一种防卫的心理,从一开始就说明你跟我不一样。但是,当低文明程度的少数民族通过武力征服取得高文明程度地区的统治权之后,如何维持统治就成了统治阶层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少数统治多数,光靠武力显然不行,吸收、融入中原文化,然后尽量把自己变得和华夏民族一样,所谓“同化”,是必由之路。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不言而喻,不但是民族间融合的矛盾,更有本民族内各势力间关于“汉化”的分歧而导致的矛盾。对于数量占有、文化占优的华夏民族来讲,被异族统治在文化上是不可接受的,开始的反抗很激烈,反抗不过就慢慢妥协,最后从文化上同化异族,能被同化的最后都变成了华夏的一部分,不能被同化的统治也维持不了多久(比如元朝)。总之,从历史上看,民族问题背后都是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伴随着大规模人口减少,甚至有些民族被灭亡。但同时,民族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而正是因为融合多于冲突,才能让我们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完整与断裂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大概是说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朝代吧。以前也有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比如五胡乱华时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过其疆域只是局部,远不比元朝统治全境。关于元朝算不算中国这个问题我暂且不做谈论,我想如果把历史比作一个链条,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历史,更像是一次次链条节点的断裂,然后又组成新的链条的过程。历史上各个朝代更替,新的当朝者在执政中既会学习前朝,也有自己创新,但这些创新不足以推动社会发生根本性的跨时代的变革,顶多算是前朝的plus版。如果对比唐代和清代两个时代的社会情况,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做一个全面对比,相隔几百年的两个朝代,不过是同处在农业社会的不同阶段而已。看看从19世纪以来的200多年间人类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现在信息时代,如果19世纪以前的中国社会也发生了这些巨变,现在的中国又是何种面貌?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社会之所以几千年历经各种变乱而文化不断的原因,也许就是太过于稳定,我们的文化一脉传承,导致社会变革的结果只是后来者沿着前人的方向和脚步在走。社会变乱只是打断了原来生锈的链条,社会思想和文化让链条重新连接,于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又重新开始工作,社会又按照原来的轨迹在运行。如此循环,直到近代才被打破。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说:“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的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当我们读到史书里每一段寥寥数语的记载,更应该透过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文字,看到它们背后可能是一大群人的故事,有生有死,有血有泪,有痛苦欢笑,有喜乐哀伤。厚厚的历史卷本,记录的那些征战杀伐中的善恶选择,艰难岁月里的人性光辉,至今读来仍震撼和敬佩的人生故事,以及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它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跳过冰冷的文字,直抵我们脑海,让我们有感受到历史中的不同一面。还有一些人,我们读他们的故事时可能不那么欣赏,甚至有些厌恶。面对他们,我们不妨少些痛斥和辱骂,多些批判和反思。如果我们是他们,我们在面对他们遇到的那些状况时又将如何选择?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也没有毫无污点的历史,有的只是各种各样的选择。古代与当今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如果用当今的价值取向去判断古代人们的一些选择,也许会觉得古人有时难以理喻。可是,当我们以当时的视角,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如果可以的话)来看待那些事情,也许会对他们那些选择一些保留态度和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如同我们人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我们长大了看小时候的事,有多少是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在我们当时做那些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不妥。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历史中的是非曲直自有后人的定论,我们当然也有权力去评判我们先民的一些做法。只是,以史为鉴,过去的事情不正是我们当下所作所为的一个参照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抬头望向照耀千古的皓月繁星的时候,是否也曾想过,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是否会记得我们?将以何提起我们?该如何评价我们?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阅读经典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经典的书籍,更是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因为阅读经典书籍,真的非常的有用。阅读经典的书籍,就像发掘属灵的宝藏。历代伟人的遗产,大都埋藏在书籍里面。如果我们不好好阅读,就等于埋没了前人的宝藏。基督教在教会历史中不断进步都是因为有这些留存在属灵书籍中的宝藏。经典书籍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一位伟人,在漆黑的某个晚上,在直接某个偏僻的地方,为你讲一篇切合你心灵需要的信息。但是阅读属灵书籍,几乎就可以完全做到,只是传道人以文字代替了语言而已。阅读经典书籍的好处说也说不完,只有我们用心的去读书,品味书香,阅读经典,才能更好的成长。250字 小学 议论文
-
请善待书籍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给人以知识与力量,开阔了眼界,使人成熟,可谓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人们若没了它,简直就学不到知识,将难以生存,生活将是枯燥乏味之至,什么都是空虚的。对我们如此重要的书,我们本应善待它,但却有人去糟蹋它,完全不爱护它。人们在阅读一本书时,爱用手去揉搓书角,过不多久许多书页都被揉得皱巴巴的,不成样子,像凋零的花朵。翻页时也是动作粗暴,翻得快而猛,有时还会不慎将书页撕破,撕破了也不心疼,十分麻木。一本新书在他们手中不久就变得皱而且破,像是用了多年的旧书,甚至更破旧。这些人若不用书时,随便一扔,沙发上桌子上或是床上,哪里都扔,这样很容易弄丢。尤其是倘扔在餐桌上,不久把书弄得沾满了污渍,使得好好的一本书变得又脏又难闻。他们竟还将书摔来摔去,拿书当投掷武器,都摔变形了,有时甚至会摔散。有时是为了别的事不如意不顺遂而拿其发泄,迁怒于书算什么本事!有时却是无端地折磨书,纯属是吃多了盐,不知道该干什么,闲得发慌。书又没有得罪他们,他们却抽风了似的虐待书。书在他们那里成了毫无价值的工具,爱怎么处置怎么处置。有些人的书很破旧,那是因为书被读的遍数太多而变得破旧;而另一类人则是读得次数不多,书却破烂不堪,这拜他们摧残手段所赐。一个人爱书与否,几乎体现出他整个人的素养,他的灵魂以及道德和性格。还有些人真搞不懂他们怎么想的,竟将好好的书撕成一张一张的,当折纸叠东西玩,他们撕得每每是教科书,它们于他们而言毫无用处,如果真有点用处,那就是当破烂儿卖了。他们向来就是这般对待书的,对待人类的良师益友的,简直是丧尽天良的大罪人。书们并没有得罪你们,何必那般歇斯底里似的对待书,这样于你们本身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的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反倒体现了你们的凶残与丑恶。书也是有灵魂的,也需要呵护,所以请不要把书当成敌人似的,那么痛恨书,请善待书籍,善待这默默无闻的朋友吧!河南洛阳孟津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张晨光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书籍,值得品味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身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之久,令人难忘……书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书籍的身影。书籍,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更能够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从古至今,书籍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籍中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人类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更是文明的载体。《本草纲目》,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方面的巨着,是编者李时珍历经艰辛,跋山涉水,四处寻访编着而成,书中还附有各种草药的图片及其药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历史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写人物传记的史书。司马迁写《史记》的这段时光是在牢狱中度过的,他遭人暗算,受到宫刑,但他丝毫没有放弃,说出了“人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豪言壮语,让人为之钦佩。可以这样说,《史记》就是司马迁用血写成的,司马迁不朽的灵魂就寄托在此书中。有许多书籍是值得去品味的。相信你一定读过四大名着吧,这四本小说之所以能够如此的成功,是因为其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生动,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机智的诸葛孔明,英勇神武的梁山好汉,娇柔多病的林黛玉,这些人物早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又比如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成功。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轻言放弃,即使跌倒了,也能够顽强地站起来,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去选择一本好书吧,趁着自己还在青春年少,用心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真理,相信一定能够使你受益匪浅。南安中学初二:dylyx05600字 初二 议论文
-
书籍与心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这样说。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书籍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从古至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的命运。想想看吧,书籍有什么强大的魔力,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心,进而改变我们命运的呢?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第一,书籍影响着人的智慧,书籍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每读一本书,就好似经历了一次神圣的洗礼,我们会被不同的思想所触动,或是温柔的诉说,或是强烈的电击,或是使人灵光一线的清风。乘风而去,飞向心灵的黄金殿堂。一路上,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方向和目标。这时,我们似乎见到了给予我们知识之光的万能的上帝。那是知识所给予的幸福,是其他一切的一切都无法给予的。第二,书籍影响着人的品德,书籍是作者灵魂的寄托,是灵魂的延续。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传递给读者,读者便能接受并利用这种思想,而这一切,仅仅凭借一个散发着墨香的朋友为载体,不是很奇妙吗?好书会给予读者优秀的品德,比如:文学名着,美好的描写,或是独立的经验见解等等。而暴力、黄色、凶杀的书籍则是培养罪犯的最佳教科书。第三,书籍是人类文明和灵魂的载体。从远古的壁画和结绳到现代的书籍与计算机,人类想出了无数的方法存放它们发现的大自然的奥秘,但只有书籍才是最佳选择。计算机固然方便,耐用,而他所受外力影响的不稳定性太大,或许只需一个电子病毒,就能把一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搞瘫痪,并会丢失所有重要资料。正因为有了书籍,人类文明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才使得人类能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进步。亲爱的朋友,不要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捧起一本书吧,让心灵享受恬静的熟睡,一本书,世代相传。因为,书籍,使人进步;书籍,使人丰富;书籍,使人打开心灵的窗……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二:张霆宇650字 初二 议论文
-
与书籍同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题记一路与书籍同行,在书籍中获取知识;一路与书籍同行,在书籍中提升品味;一路与书籍同行,在书籍中体会人生……与书籍同行,跟贾宝玉一起历经沉浮,体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与唐僧师徒,度过九九八十一难,求得真经;与诸葛亮在茅庐“隆中对”;与一百单八将一起揭竿起义,义结金兰;与骆驼祥子一起经历风雨人生,冷对事态万千。与书籍同行,与鲁滨逊孤岛求生,拯救野人“星期五”;与福克先生八十天环游地球;与汤姆索亚一起历险;和阿廖沙一起了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发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黑暗。与书籍同行,和天文学家,研究宇宙黑洞;在比萨斜塔上与权威对抗,见证真理;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鲁迅一起抨击人吃人的封建礼教。与书籍同行,体味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与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起起浮浮,悲欢离合。与书籍同行,充实自我、武装自我、战胜自我。一路与书籍同行,人生不再空虚;一路与书籍同行,心灵得到净化,一路与书籍同行,精神得以升华。一路与书籍同行,书香与我为伴,一路伴我成长……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打开书本,那油墨香就扑鼻而来,使我沉醉其中。我曾感叹“国破山河在”的凄景;我曾婉叹“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情;我曾与陶渊明一同“采菊东篱下”的乐事;我曾佩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思想。春的芬芳,有人赞美,有人抒情,有人描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的春景,越开越盛的红杏,预报着春的来临,大地苏醒,被春姑娘撒满了绿。夏的葱茏,夏的炎热,夏蝉的乐鸣,好一孤夏的景象。“接天莲叶天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使夏有了一丝清凉的醉意。青葱高大的树木,宛如守城的官兵,向远方眺望,它的怀中,挤满了鸣唱的蝉儿。秋的萧瑟,秋的精神,秋的快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恩精神,花的一生注定不平凡的,它虽饱受了风雨的折磨,却展现了多彩的自己,它不后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那快乐便会挂在脸上,露出内心的喜悦。冬的雄伟,冬的残酷,冬的折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长城上,毛泽东毅立在雪中远视万里长城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立直”揭示了顽强的信念。我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从中我得到启示,从而丰富我的知识,并提升我的价值。与书籍名士在一起,我懂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乡情感,我懂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爱国精神……与书籍名士在一起,限期:一辈子!星星与月亮在一起,夜空更加璀璨;小草和鲜花在一起,大地更加缤纷;心与心在一起,牵挂更加浓烈;不不慌不忙,亲朋好友在一起,生活更加丰富;与书籍名士在一起,思想更加深刻……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
书籍唐代诗人杜甫有句千古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好的诗文,诚哉斯言!书籍,特别是课外书,对我充满了无限魅力!书籍,好象小船,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犹如阶梯,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书籍,仿佛伙伴,陪伴着我们成长;书籍,是美丽的翅膀,使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小时候,我并不爱看书。但有一次,我漫不经心地打开一本“小人书”,只看了两页,就被那丰富多采的画面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觉得书是那么的富有魅力,那么的神奇奇妙,我仿佛被引领到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中,不能自拔。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胃口越来越大,故事书、作文书、文学着名等我无所不读。在书的大千世界里,我学会了一些写作的技巧;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也了解了我们祖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书籍,滋养着我的精神,撩拨着我的情思。当我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中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街头的遭遇,使我的心灵充满了悲哀,不禁泪落纷纷;当我读到《征途》中英勇的解放军叔叔机智地歼灭了敌人时,不由得开心大笑起来;当我读到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豪言壮语时,顿时心潮沸腾;当我读到无数陌生人对一个残疾小女孩进行热情的帮助时,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比的温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多,我对书的喜爱之情也日益浓厚,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的书柜里,上上下下全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凡是对我学习有帮助、对陶冶自己情操有好处的书,我都认认真真地阅读。书籍,已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精神的营养品。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给了我智慧和信念,也赐予了我积极向上的力量。书籍呀,我的最爱,我的知心好友,让我们厮守一生。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着特高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一—排名老二了。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每当看着一本本书“退休”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半。我把书小心翼翼地藏进书柜里,我不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不仅如此,我还为书“卖过命”呢?说起来倒也难以相信,不过,那绝对不是谎言,而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哥哥为我习了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但是由于我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看起来非常费劲——总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一个很浅的小池的岸边,夕阳无限美好,但我无心欣赏,双手还是捧着那本书看着,可当我留心注意查字典时,那本珍爱的书就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声掉在那池里。一刹那间,我就像一只失了魂的动物,一下子把头扎进池里,想去抢救那本落了水的课本,书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遗憾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不公游泳啊!我身体又不高,难以踏着地。我搂住书在池里挣扎着。也许就是天意,大兄就在这时出现了,我得救了。但是,回家后又是挨打又是挨骂的。我哭了,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痛苦与忧愁,但是,那并不是因为那一顿打,而是对那本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忧愁。书都浸烂了,翻开书面,眼见的是那浑浊的一片……我又哭了。也许你会取笑我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我有了同感,那恐怕你也会情不自禁。书,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全世界的书。我是连做梦都想,但也许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不过,我不感到绝望,因为,在度过每个春夏秋冬中,是书,它培养了我的情操,陪伴着我成长、生活,因此,我无比欣慰。但是提醒一点:那全都是健康的,有意义的书!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
书籍唐代诗人杜甫有句千古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好的诗文,诚哉斯言!书籍,特别是课外书,对我充满了无限魅力!书籍,好象小船,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犹如阶梯,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书籍,仿佛伙伴,陪伴着我们成长;书籍,是美丽的翅膀,使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小时候,我并不爱看书。但有一次,我漫不经心地打开一本“小人书”,只看了两页,就被那丰富多采的画面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觉得书是那么的富有魅力,那么的神奇奇妙,我仿佛被引领到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中,不能自拔。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胃口越来越大,故事书、作文书、文学着名等我无所不读。在书的大千世界里,我学会了一些写作的技巧;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也了解了我们祖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书籍,滋养着我的精神,撩拨着我的情思。当我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中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街头的遭遇,使我的心灵充满了悲哀,不禁泪落纷纷;当我读到《征途》中英勇的解放军叔叔机智地歼灭了敌人时,不由得开心大笑起来;当我读到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豪言壮语时,顿时心潮沸腾;当我读到无数陌生人对一个残疾小女孩进行热情的帮助时,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比的温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多,我对书的喜爱之情也日益浓厚,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的书柜里,上上下下全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凡是对我学习有帮助、对陶冶自己情操有好处的书,我都认认真真地阅读。书籍,已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精神的营养品。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给了我智慧和信念,也赐予了我积极向上的力量。书籍呀,我的最爱,我的知心好友,让我们厮守一生。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着特高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一—排名老二了。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每当看着一本本书“退休”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半。我把书小心翼翼地藏进书柜里,我不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不仅如此,我还为书“卖过命”呢?说起来倒也难以相信,不过,那绝对不是谎言,而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哥哥为我习了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但是由于我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看起来非常费劲——总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一个很浅的小池的岸边,夕阳无限美好,但我无心欣赏,双手还是捧着那本书看着,可当我留心注意查字典时,那本珍爱的书就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声掉在那池里。一刹那间,我就像一只失了魂的动物,一下子把头扎进池里,想去抢救那本落了水的课本,书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遗憾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不公游泳啊!我身体又不高,难以踏着地。我搂住书在池里挣扎着。也许就是天意,大兄就在这时出现了,我得救了。但是,回家后又是挨打又是挨骂的。我哭了,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痛苦与忧愁,但是,那并不是因为那一顿打,而是对那本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忧愁。书都浸烂了,翻开书面,眼见的是那浑浊的一片……我又哭了。也许你会取笑我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我有了同感,那恐怕你也会情不自禁。书,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全世界的书。我是连做梦都想,但也许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不过,我不感到绝望,因为,在度过每个春夏秋冬中,是书,它培养了我的情操,陪伴着我成长、生活,因此,我无比欣慰。但是提醒一点:那全都是健康的,有意义的书!五年级:璎珞项圈1200字以上 五年级 状物
-
网络书籍从前,逛书店是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倒不是因为自己不爱读书,只是其中实在是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在心头,不是心仪已久的书因货源不足而购买不到,就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无法随心所欲。正因为如此,我与其他书迷们不同,从不喜欢徘徊在书店当中。因为这一缘故,我也因此与许多好书失之交臂。直到有一次,我在逛完深圳书城之后,发现购书小票的最后一栏上印着一行字母。“http://……”噢,原来是个网址,大概是个与书有关的网站吧。那时的我,才刚刚学会上网,完全是个“菜鸟”,自然也还没有试过在网上读书。于是我照着那个网址在键盘上敲下了一串字母,再用鼠标轻轻一点,激扬的文字便立刻展现于眼前。那绝对是个书的海洋,各类书籍井然有序地出现在屏幕上,再看子目录,就会有许多关于具体书籍的介绍:书籍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情况一览无余,当然更多的是书中的内容摘要。透过冰冷的电脑屏幕,我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览众山小”是如此神奇和美妙。这对于我这条“懒惰的蛀书虫”来说,当然是个无比满意的理想空间。不必再去挤通往书店的公交车,不必再担心遇上买书钱不够的尴尬。只需坐在电脑前面,用手轻轻一点,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知识宝库就可以随着互联网的宽频传输带出现在眼前。网络书籍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方便、快捷和惬意的代名词,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否定它的出现,并且避而远之。大多数持反对态度的人都认为,传统的读书方式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物。拿上一本好书,或是伏首案头,或是香茗相伴,绝对是种享受。的确,书本所散发出来的墨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无穷的魅力。而白纸黑字的存在,更是让人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知识和文化的气息。但是,面对造纸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面对森林树木的所剩无几,坚持自己习惯的读书方式难道还是可取的吗?因为自己喜欢白纸黑字就无视资源的日益贫乏,这种做法难道是饱读白纸黑字的我们应该做的吗?相信,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网络书籍的到来,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它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自然还有许多的不尽人意。比如说,有人认为网络书籍犹如茫茫书海,形形色色的书目会使人眼花缭乱,同时也造成不少人在读书时不再认真吸取,以浏览代替了精读。的确,网络书籍就像一个大宝库,毫不夸张地说,里面的宝藏完全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这就要求我们得有目的地去读书。不少人会因为对书名感兴趣或盲目崇拜某位作者而大量泛读,以至于所读内容在几天之后便成了过眼云烟,这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这也同时告诉我们,网络书籍的弊处其实并不完全在它本身,能否读好一本书,关键是在读者自己。网络书籍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得益与否是因人而异的。与传统书籍相比,网络书籍显然还十分幼稚。虽然它囊括的内容很多,却远不及我们手中的书籍那么精致,它只是一个文化的雏形,所以粗糙是难免的。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对它有太多的指责和挑剔,毕竟,网络书籍只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生事物。辩证地看问题,是马克思老先生在好久好久以前就告诫过我们的。而雨果也曾经说过:“每一片被阳光照耀的叶子都会有阴影,阳光越大,阴影越深。”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拘泥于网络书籍的不足呢?走出风雨天地宽,让我们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进入Intemet的世界,去感受网络书籍那丰富多彩的一切。走到中国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我们可以与余秋雨一起《千年一叹》,与叶君健一块儿高歌《冬天畅想曲》,与巴金一起替觉新和梅表姐悲哀,与叶圣陶一起走进粜米的世界。乘上文学快车的“巴颜喀啦”,我们可以看郁秀的《太阳鸟》展翅飞翔,听王安忆吟唱《长恨歌》。漫步“紫丁香花园”,我们可以让川端康成带我们去看《雪国·古都》,请尼葛洛庞蒂教我们如何进行《数字化生存》。这就是网络书籍的精彩。它真实地存在于虚幻空间当中,不同于漫无边际的网上聊天。不同于虚无缥缈的网络爱情。网络书籍的可贵在于它毫无保留地对我们倾其所有,让我们在茫茫书海当中拥有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在未来的这个E时代中,网络书籍将渐渐取代传统的书籍,渐渐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点,是不可否认的。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地读好每一本书,这就已经足够了。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
书籍,音乐仿佛习惯了,在漆黑的夜里,一盏台灯,一个电台,在暖黄柔亮的灯光和音符中,噼里啪啦地敲下内心真实的感悟与想法。暂时工作的清闲、不用陪谁让我有了大把沉思和反省的时间,由此,我对上苍真是充满了感激。音乐是打开思索大门的首选,跳跃的鼓点以及夜晚幽静的环境总能勾起我对过往以及当下的感悟,让我思绪敏捷、文思泉涌,我享受这份空灵,如果非要说有些不妥的地方,便是好久没有翻阅身后那些有血有肉挚爱的书籍了。社会日新月异,人却变懒了。儿时一碗花生米就能读完一本书的情景仿佛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也加入了低头族的潮流,看起了电子书。智能手机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那么轻巧的玩意拿在手里,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杖一样,可以让任何你想看的东西出现,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新奇,也很方便,日子久了,便开始想念墨香的味道了,于是疯也似的回到家,手拿软布,把那些早已落满灰尘备受冷落的书籍挖掘出来,花了几个小时逐本擦拭干净,挑了几本最爱读的出来,其余的都各归各位,开始重温往日的时光。醉人的墨香,真实的质感,翻阅时哗哗的声音都那么令我雀跃,我就像一个被困沙漠中数日的人,望见了绿洲,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我饥渴地吞噬着书中的营养,丝毫不觉厌倦,真想就这样,到永远。基于环境的原因,造就了我沉默寡言的性格,所以陪伴我最多的就是书籍和音乐,我酷爱这两种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在我眼里,她们都是有生命力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高尚的人谈话,沉寂的时候,选一个午后,在一天之中阳光最温柔的时刻,泡一壶茶,净手,捧一本书,带着虔诚虚心的心,开始和几个世纪以前亦或是当代的哲人交流,这种心灵上的沟通,不仅净化了心灵,亦洗涤了灵魂。这种与书对饮,我把茶沏的生活岂不快哉?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牢骚满腹,怨上天给的时间太少,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太多,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边的学问,哪里学得完。现实也总不能如人所愿,每日要为了生活去奔波,偶有闲暇便视若瑰宝,丝毫不敢浪费一分一秒,做些别的事就像是犯了罪一般。再次与儿时的书籍对话,心里有一丝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期盼已久实现目标的冲动喜悦,还是离儿时憧憬梦想现在的自己相差太远的怅然若失。心中顿时五味杂陈,其中的酸甜苦辣,说不清,道不明,连我这当事人,都丈二和尚,蒙在鼓里。一直觉得,我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溜须拍马、各种应酬让我觉得好像背上压了一座永远搬不走的大山,就连孙悟空只要等五百年也会有唐僧来解救他,我只希望过恬静安静的生活,没有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而我,却看不到我的永远,似乎有人类就会有这些,我开始怀疑我适不适合在这个星球住了。或许从我身上还能投射出八十年代的影子吧,所以我需要另一味良药,就是音乐。每一天我都不遗余力地找寻真正符合自己血液的旋律,能够真正融入灵魂的节奏,仿佛借助她,我的生命又焕发了生机,整个人都变得鲜活起来。如果说读书是与高尚的大师对话,那么聆听优美的旋律就是热爱生命最好的表现。我觉得每一段节奏和曲子都有一个故事和一段经历,而每一个聆听的人,也都会凭借她看到符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继而更深入的参透。说起音乐,其实我是有一种愧疚在里面的,这份内疚来源于父亲的喜爱和母亲的期待,长笛落寞地躺在那,犹如有鲠在喉,不碰不疼,一旦提起,就直击心窝。从第一次接触粤语歌曲,六年多以来,已爱到不能自拔,尤其对这个语系的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和对写词人言简意赅直击要害的佩服油然而生。写作的时候更多的是放着轻音乐,这种钢琴与鼓点的邂逅真是天作之合,不但配合得天衣无缝,使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更是将主旨表现的淋漓尽致。紧闭双眼,一个个音符由耳朵有节奏地钻入心里,每一个音符都像母亲的双手,爱抚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抚平我的伤口,带我走出心灵的泥潭,借我一对翅膀助我飞过生活的深渊。听过之后,打开双眼,如获新生。有生之年,嗅着墨香,随着音符,有你们作伴,内心不再空虚孤单,脚步不再踌躇彷徨,亦不会像迷航的船,我就是一名水手,惊涛骇浪,也勇往直前,就算看不见,也有旋律为我照亮返航的路。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
历史书籍读后感历史书籍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历史书籍读后感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