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350字

昭君

350字 初一 记叙文

拂眼追忆千古,百千回,催人愁肠,琵琶弹奏出《出塞曲》荡涤在风中,滚滚马蹄声在草野间回响。一个淡装素衣的女子手托心爱的琵琶。立于风中。这就是昭君。

我们不只钦慕于她绝美的容姿,而且更钦慕于她深明大义,为国捐驱的精神,她为了汉族和匈奴之间的和平作出了重大牺牲。她背井离乡,前与匈奴和亲。这一路上她尝尽了辛酸,可她却无处倾诉。但她那颗忧忧爱国心,还是促使她留了下来

具说在与呼朝邪结婚没多久,呼朝邪单于就去世了。于是,昭君写信给汉成帝,希望早日回归故土。可是在胡俗中丈夫死了便要嫁给儿子。汉成帝怕昭君回归,破坏当地风俗,引起两族战争,便没有答应昭君的要求,让她继续留在这里。然而,昭君怕引发战争便从了他的要求嫁给了儿子。

她是那样伟大,她不像世俗女子,只想享尽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是多麽可贵呀!

“春江秋水总流淌,王嫱芳名总流芳,汉家桃花开不败,清溪青冢一样香”。

昭君的选择

700字 初二 散文

高高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慵懒的妆容,沉寂的汉宫。犹如宫廷的车轮碾向这个有着倾国倾城容貌的少女—昭君。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见不到皇帝的踪影.

珠钗玉饰金步摇,散之一地。青铜古镜映之的是一腔愁绪,两弯峨眉。最初进宫的自信早已不在,曾经的笑如黛花也渐渐隐去。诺大的汉宫,怎就成了她的囚笼呢?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蛾儿一头栽在灯芯上,霎时发出了“滋滋”的燃烧声—那只蛾儿的外衣已被烧毁了。昭君拔下玉钗,试图将蛾儿解救

就在这时传来汉王要挑选宫女与胡和亲的消息,如春日的地一声惊雷在冷寂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碎为两段,那双捡起玉钗的手却不住的颤抖起来。此时那单薄的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此时在飘的火焰中狂乱的挣扎着,挣扎着。最后,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冲出了火海。烈火吞噬了它那粉嫩的外衣,却无法消灭那倔强不屈的心灵,在生死之巅,幼小的生命发出了对生的渴求,爆发出那样震撼的生命力,求生的本能使它振翅飞出,昭君若有所思的看着那蛾儿向外冲去飞出那深深的宫墙外,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异域的冷清,和亲的艰险宫廷的孤独,寂寞,伪装,隐忍。又想到了边塞的凄凉,孤寂,思乡。脑中频频跳动的是双亲的容颜,更多的是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无辜的父兄喋血沙场,城内的平民无辜的眼神。然而,这一切是可以阻止的。只需要

这一夜,昭君未眠。

天亮了,奉旨挑选宫女的官员到来了。一遍遍复述着皇帝的封御是多么的荣耀,出塞的嫁妆是多么的奢华。但宫女们一想到塞外的冷清,异域的排挤,她们胆怯了,头低低的,双手使劲搓着衣角,生怕官员把她们带走。看到这种情况,那官员失望的摇摇头,口中哀叹着准备离开。这时,一位素衣淡妆的少女拦住了他,站在那,依旧浅浅的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送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之边塞。

昭君出塞的传奇,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遐想,可是诗人们都错了。什么“分明怨恨曲中论”什么“公主琵琶幽怨多”。他们同情的是只身塞外的少女,却误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3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