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听取忠告800字

善于听取忠告

800字 高一

“给你个忠告……”“你听我一句劝……”生活中常常会听闻这样的句子,并且它们也或多或少从自己口中讲出。这便是人们熟知的好言相劝,但不知是否有人将这忠告的闻与讲结合起来,是否有人曾对比过自己讲和自己听时的感受,是否将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做过对比。

若是真正仔细思考这些变回发觉新的问题。忠言该不该听,自己的忠言对方未采纳还该不该说。那么,我认为忠言该学会听,明辨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说忠言则点到为止。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这是孔夫子的话便明确诉出了忠告说一两遍是人的善心,说的多了便会惹得别人厌烦,自取其辱。正如商纣王时期那位忠心不二的比干。他明知纣王已经无药可救,却仍旧坚持上谏着纣王不爱听的话,坚持要杀了妲己。淡然,这样的行为说好听了叫做舍生取义,难听了便叫自寻死路。想拯救国家自然没有错,可实际上这种君王已经无法再带领国家复苏了,此时的拼死进谏只会使这世间少了一个忠臣,却没能为时间发挥自身的能力。

相反之下,扁鹊就要更懂得变通。他提醒过蔡桓公三次,而每每蔡桓公不信他,他也没有拼死拼活要医他。但每次都会尽全力去想出医治的方法,为蔡桓公带上最诚心得忠告。但最终蔡桓公也没有信他,他便也溜走了,意识到蔡桓公已经没有救了,他便不强求,自己强大的医术不医他,还能再医几百人,为何偏要医他。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歌德发的这句话是我观点的一部分,不全面却也是我想说的。唐太宗身边有一位名人——魏征。人人都知道他敢于进谏,虽然他的行为我并不喜欢,但让太宗的做法我很欣赏。也只有他这样的皇帝身边容得下魏征,他深知忠告能给他带来的能力。因此,纵使他很多次都因魏征在大殿上丝毫不给他留情面而生气,却一次次的忍了下来。正因如此,他接受了对他有益的忠告,才使得他创下大业。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便可概括。既然“逆耳”就应明白谁都不爱听,所以切勿多说,“利于行”则应懂得,自己要学会压制自己的厌烦情绪,学会采纳有用的建议。这忠告的闻与讲都应有自己的看法,以此使忠告变成生活的瑰宝。

忠言逆耳利于行

800字 高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便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历史上每一位功成名就的人,其身后都有一群贤士为其出谋划策。每当我们听到令我们不舒服的话时,不要生气,因为只有忠言才逆耳,只有忠言才能增进一个人的能力。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二人起兵抗秦,弹指之间,咸阳沦陷,项羽手握四十万重兵,身边更有范增为其出谋划策;而刘邦仅有十万人,实力两相对比之下相差悬殊,可在鸿门宴中项羽却自持实力强大,未听从范增之意诛杀刘邦,从此楚汉争霸四年,项王兵败垓下,项羽也未听他人之见渡过乌江,也便只好留下一段“不肯过江东”的传奇。可是他若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也许国号便为楚;如果他回到了江东,那历史上也会少几分定数。

项羽一生戎马,却只因未听忠言而淹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让人好不叹息。

有人说,刘备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便是将诸葛亮纳入麾下,他最大的优点便是善言纳谏。刘备本一介匹夫,机缘巧合下与关、张二人结为兄弟,前后多少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刘备很谦虚,听从徐庶之言三顾茅庐,从此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成就了一番大业。从计取荆州一路西进,拿下了成都和汉中,这其中诸葛亮功不可没,刘备也看到了复兴汉室的希望。从跟随何进平反黄巾,到魏蜀吴的三国鼎立,刘备在发挥自身才智的同时,也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能在有生之年建立与魏吴两国分庭抗礼的蜀国,而也是因为当年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前后几十年誓死追随刘备。

刘备虽终心愿未了,但他却因善言纳谏在其麾下聚集了一群誓死追随的人。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能进忠言,固而能在历史上留下“贞观之治”的记载,他自己也同样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的警句。再比如中国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成功背后少不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开国将领的支持与谋划。可反观希特勒,只因一意孤行最终输掉战争。

文学家歌德说过“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的能力。”当我们难以寸进的时候,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不妨问问他人的见解,因为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