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事致敬——读《生命中的来来往往》有感_1500字1200字以上

向往事致敬——读《生命中的来来往往》有感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寒月如纱,星辰寥落,又是一个祥和的夜晚。我总爱在这安静的氛围中,抛开一切杂念,执一卷书,泡一杯香茗,透过书中的文字与另一个心灵交流。这些字或感伤或温馨,或令人热血沸腾,或使人潸然泪下。字字都拨动着我心底的琴弦,发出一种由衷的共鸣。而当我走进《生命中的来来往往》这本书时,更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一种呼唤:举起酒杯,向往事致敬!

女作家王晓明笔下的《生命中的来来往往》是一本很有亲和力的散文集。她以细腻的笔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个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读这本书,如同品饮一杯沁人心脾的菊花茶,略带伤感的扉页之间,透着一股清新的花香,淡雅而悠长。

“人世间的事谁也无法掌握,该执着的,永不悔恨;该舍弃的,不再牵挂;该珍惜的,好好把握!”掩卷沉思,我不禁莞尔。

是啊,该执着的,永不悔恨。我想起了德国茶文化代表人物吉塞拉的故事。吉塞拉从小热爱茶文化,从九岁起就开始收集茶具,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开一家茶博物馆。吉塞拉没有上过大学,父母也只是平民阶层,这样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但吉塞拉从来没觉得办茶博物馆有什么不可能。为此,她在瓷器贸易工作,进入过瓷器贸易圈,甚至还当面顶撞过德国产业贸易集团的老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吉塞拉四十九岁时,她终于开出了自己的茶博物馆——而最初,这只是一个九岁女孩的小小梦想而已。的确,梦想的力量很伟大,可如果没有从始至终的执着,又怎么会成功呢?我想,这说的便是我自己吧!儿时的我也一样有过美好的梦想,也曾意气风发地为梦想前进。而在一个个困难面前,我望而却步了,最终没有一个坚持到底。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执着是攀登梦想之山的手杖,唯有它可以助我们一步步前行。

该舍弃的,不再牵挂。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准备进城探亲,然而在她挤火车时,不小心将一只宝贵的布鞋遗失了。当众人为此唏嘘时,老太太出乎意料地将另一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众人不解,她便笑着答道:“既然一只鞋丢了,另一只留着也没用。倒不如把它也扔了,兴许有人会捡到,凑成一双。”真是个大度的老太太!敬佩之余,我不禁心生惭愧。以前的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害怕有一天会失去,真的失去时,便承受不了打击。然而,愈是计较得失,愈是患得患失。现在,换个角度想,失去了也许并不可惜,与其沉沦在悲痛之中,不如潇洒地放下,抬起头向前看。

该珍惜的,好好把握。我听过一个佛经禅理故事《得不到与已失去》。在故事结尾当佛再问珠儿:“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珠儿似乎一瞬间恍然大悟:“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现在,现在能够把握的幸福。”人生在世,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我们的生命、健康、亲青春......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无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在不断累积自己的财富。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惜自己的青春,因为青春是人生旅途中最美丽的风景;珍惜每一个路过你生命的人,因为他们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和宇宙、长江相比,我们的生命显的渺小而短暂。然而,渺小又如何,短暂又如何?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人生观,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把握未来,生命就可以活出无限光彩。哪怕有一天走到了人生尽头,我也可以自豪地举起酒杯,向往事致敬!我可以大声对自己说:“今生无悔!”

合上书本,我抬头。心中,一团新的火苗正在燃烧,发光......

高一:陈璞瑜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那些花儿》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她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她还在开吗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她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她还在开吗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一名患有深度抑郁症的男子,在1999年发表了《那些花儿》。

韵脚a,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愁苦,音调绵绵。

全歌以“花儿”象征着青春路上同行过的女孩吧,反复咏叹那些花儿,加强了画面感,闭眼凝神,循着朴树沧桑唱腔你能找到一幅幅泛黄卷边的老画,上头画着簇簇花儿,让你感到对美好已逝的叹惋,略带忧伤。再仔细地看着歌词,这一情感也愈来愈浓。

歌首与第二段前部分的词遥相呼应,却也是这首小曲情节的发展。开端有花开身旁静静地方暖,但紧接着“曾以为”又将这一幅画卷撕碎,镜头一转对着“人海茫茫”。人头涌动、各自奔走的不安与画上的花开静雅对比鲜明;反衬着那些花儿的温情、突出的是朴树对过往的惋惜。而“曾以为”与“现如今”的落差,也将回忆的美好扯进了冷酷现实。

第贰段开头,朴树以释然的口吻平静地叙述着,看似是不再留念,对于没有结果的感情选择埋藏;又以“难辨真假”开脱,说服自己放下。“难辨真假”并不是朴树的理由,而是他反复回忆却又找不到答案的体现,是他那段青涩里迷茫的映射。“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能看出两点,一是青春不再,二是朴树还是回到了老地方,回到了最初启程的地方,回到了花儿静开的地方。而如今这里的萧条又与花儿们完全对立,一幅落魄模样。朴树回到的老地方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但两者内在联系同建立在朴树孤单一人故地重游之上。难免冒出物是人非的慨叹。画卷的最后“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又一头扎进回忆,又从荒草丛生跳回到花开静雅。

虚虚实实、过往如今、静雅萧瑟;随着《那些花儿》跳进回忆又惊醒而今。完全对立的情感、画面,回环往复环环相扣,交织在一起成了《那些花儿》。有趣的是,歌曲以忆起,又以忆结,以回忆的美好作为开端和结尾。朴树的本意要么是纪念他身边走过的女孩们,要么就是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想起有个报导,说某地某年高考语文中一题问“作者为何在文章末再次写到窗外还下着雨?”参考答案十分花哨,采分点甚多,而此文原作者浏览完参考答案后却说:“我当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写这段文章的时候,窗外的确还下着雨啊!”

也许有些作品就不适合把某一句拿出来强加所谓“作者为何”上去,《那些花儿》也可能不全会有这么些朴树故意设计的“程序”,可能就只是“我没想那么多,顺手就写了。”

我个人有点悲观吧,所以才认为这首歌以美好的回忆起又结,是为了反衬朴树的叹惋。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反正花儿们都已各自奔天涯。

高一:梁舒建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