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清明果
虽说离清明还有一段时间,但我们农村人家已经开始采艾青,做些清明果尝个鲜了。
双休日,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村前的小溪边,采来了嫩嫩的艾青。收拾洗净后,妈妈把洗好的艾青放在水中煮了一会,并在水中放了少许碱末,说是这样煮出来的艾青不会变黄,当然,我是无法弄清这是什么缘故。当艾青煮熟后,妈妈就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进锅里,趁着热锅开始揉粉团。
做青果开始,妈妈边说边拧下一个青粉团,用大拇指与食指进行挤压使其成为一个“小碗”,放入一勺馅儿。妈妈说:“馅儿不能放得太多,否则拧花边时会拧不好。”说着手飞快地舞动着,花边是又漂亮又整齐,我看的是目瞪口呆,只顾着张大嘴巴,顾不上妈妈说的窍门了。
妈妈边做青果边给我讲清明果的来历: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接着,妈妈又告诉我家乡人做清明果分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加工成皮子,包入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冬笋丁、豆腐干、腌菜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
我一边听着妈妈的介绍,一边看妈妈的样子自己动手实践做青果。我拧了一块米粉团,像搓汤圆一样在我的手上滚啊滚,然后用手指捏,捏成了又薄又圆的一张面皮,再把馅儿放在面皮中央,像包饺子一样包了起来。刚开始包笨手笨脚的,把青果的花边拧得不成样子。不过,我没有放弃的,从失败中得出了经验:皮不能太薄,中间要厚一点,这样包出来的青果不会破皮。包了几只后,我做的青果有点像模像样了,为此妈妈直夸我有进步。
看着筛子里的一只只青果,我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它是一种最美的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行动。要懂得感恩,首先得学会感恩,认识感恩,单靠几句平平常常的口舌是不行的,而是要付出行动,付出真实的行动。犹记得我刚懂得感恩时,是在一个安静而寒冷的夜晚,那天,我与家人一同在街上散步,走到一个街头时,只见一个残疾的家庭正在卖唱,当父亲唱到“感恩的心”时,儿子自然的为父亲添上外衣。顿时,我的心中便不知不觉的涌上一股暖流,使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温暖。虽然当时我的年纪尚小,但是,我也仿佛感觉到了爱的力量。回家后,我一直对那个家庭耿耿于怀,于是,我便跑到父亲面前,问:“爸,何谓感恩呢?”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感恩,是一种使人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感恩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我点点头,跑回卧室。心想:那为父亲添衣的行动一定是一种感恩的行动。我带着这充满爱意的暖流,幸福的入梦了……渐渐地,我长大了,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时,我也学会了感恩,也懂得了感恩,也付出了许多爱的行动,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变得多姿。是的,我懂得了感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地表示,是每一位对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才会充满温馨,懂得感恩的人,终会幸福!
初一:李衍霖
相似题目
-
做清明果1月27日我们全家来到了外祖母家准备在这里过年。晚饭后,外祖母从冰箱里拿出一大盆青草一样的东西,听外祖母说这是在清明节时去山上采来的一种叫“青”的植物,外祖母将青放入大锅里煮。20分钟后又倒入一些白白的面粉,然后在锅里将青和面粉进行不停的搅拌。又20分钟过去了,只见锅里的青与白面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绿面团。外祖父将它取出锅放在桌子上,这时我和奶奶、爸爸都围到桌子边,阵阵“青”香闻扑鼻而来。奶奶将面团搓成一个个小青团,然后爸爸用擀面棍将小青团擀成一张张青皮,再用碗和小刀扣在青皮上划一圈,这样一张张圆圆的清明果皮就做好了。外祖母和奶奶在清明果皮里包上咸菜、肉、笋还有豆沙。接着外祖母就把包好的清明果下到锅里蒸。一会儿的功夫就可以吃了,看到这一个个月亮型的清明果,我不知不觉流出了口水,一口气吃了三个。大家都开心极了!350字 二年级 叙事
-
做清明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在这传统佳节——清明节,我们家乡有祭祀先祖,吃清明果等习俗。可你们了解清明果的做法吗?今天就跟我来做个清明果diy吧!外婆告诉我,清明果的外皮是由清明草和一些米粉搅拌放在石臼里锤打而成的。前个星期天,我就跟着外婆到附近田野采摘了一篮清明草,洗干净捣碎预备着,就等着我清明节放假回家继续做了。我们先将米粉蒸熟,然后跟打成泥的清明草一起放在石臼里锤打,直到清明草与米粉完全融入到一起,果胚已经变成淡绿色了。外婆将果胚弄成条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每一小段可以做一个清明果。然后拿起一小段,揉成碗形,加入馅。馅可分为咸馅和甜馅。咸馅主要由笋干,榨菜,粉干组成,甜馅是芝麻加糖。最后封上封口就大功告成。其实做清明果的过程与包饺子差不多,只是花边比较别致,我拥包饺子的方法做,外形还可以不断变换花样呢!我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清明果叶上,就这样不断地做,够一笼以后就放到蒸笼上一起蒸。我还要告诉你一点,清明果叶也是清明果是否好吃的关键一环,这种叶子是古代一直口口相传延续而专用的。这张叶子,一来不让清明果粘在蒸笼上,二来让叶子的清香沁入清明果中。放入蒸锅后,过了大约30分钟,就闻一股树叶的清香和食物的香味混合而入,逐渐弥漫整个空间。让人不禁很想品尝一下清明果的滋味,我强忍着没有揭开锅盖偷吃。终于,清明出笼了。我接过妈妈随手递过来的一个,走到门口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巴大大地咬下一口。妈呀!烫得清明果在我嘴巴里不停地打转,我却还是舍不得吐掉。春春艾叶绿,年年果泛香。这次做清明果,让我增加了一项生活能力,还让我多地了解了清明节的传统与习俗。650字 六年级
-
做清明果清明果是我最喜欢吃的点心。今年外婆已经给我做了三次清明果了,可我还是百吃不厌。但是,做清明果工序繁琐,所以我打算这个清明节到外婆家好好学习这门手艺。一大早外婆就到菜市场买了豆腐干、酸菜、猪肉、榨菜、笋、豆芽……外婆先把菜切碎,再把菜拿去炒,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馅儿就出锅了。吃好中饭,外婆把浸泡好的糯米及粳米以及糊状草泥拿到加工厂的机器上榨成粉团。外婆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也就是说,我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我接过外婆给我的小面团,我用大拇指捅了一个洞,然后慢慢地把面团捏成一个小碗的形状,为了清明果的馅儿多一点,我把面团捏得稍微薄一点。我舀了两大瓢馅儿,然后就是把馅儿封起来。我放到果酱盒里,使劲一按,馅儿都跑出来了。外婆说:“这个清明果破了,你自食其果吧!”虽然是破果子,我觉得还是很美味。第二个我吸取了教训,我给面团捏了一个小洞,然后放了一点点馅儿,封口以后放在外婆的作品边上,显得很小,简直就是一个饺子。我赶紧放进嘴巴,把它毁尸灭迹了。第三次,我把面团捏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碗儿,放进适量的馅儿,封口以后,外婆仔细端详了一番,说:“咦,还不错嘛!继续努力吧!”接下来,我就慢慢地掌握了包清明果的技巧。晚上,外婆给我们煮了自己包清明果。我觉得包清明果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清明果,感觉味道更好。550字 四年级 叙事
-
做清明果“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之后我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我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清明果叶上,就这样不断地做,够一笼以后就放到蒸笼上一起蒸。我还要告诉你一点,清明果叶也是清明果是否好吃的关键一环,这种叶子是古代一直口口相传延续而专用的。这张叶子,一来不让清明果粘在蒸笼上,二来让叶子的清香沁入清明果中。放入蒸锅后,过了大约30分钟,就闻一股树叶的清香和食物的香味混合而入,逐渐弥漫整个空间。让人不禁很想品尝一下清明果的滋味,我强忍着没有揭开锅盖偷吃。终于,清明出笼了。我接过妈妈随手递过来的一个,走到门口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巴大大地咬下一口。妈呀!烫得清明果在我嘴巴里不停地打转,我却还是舍不得吐掉。春春艾叶绿,年年果泛香。这次做清明果,让我增加了一项生活能力,还让我多地了解了清明节的传统与习俗。9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做清明果清明节的活动真是又多又丰富:有祭拜祖先、制作清明果、踏青等。其中我们过节的习俗是制作清明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吧!首先来看看需要哪些材料吧!不一会儿,穿着绿衣服的青团子,有着长长卷发的肉松,甚至住在非洲的芝麻、豆沙都来了。我先拿一些青团子揉圆。快看呀,青团子立刻变成了一个皮球,真好玩!接着把皮球压扁,皮球又如孙悟空一般霎时间变成了一个大肉饼,然后把大肉饼捏成碗状的,在里面放上自己最爱吃的馅。把馅儿包裹起来,哈!馅儿宝宝正舒舒服服的裹着被子睡大觉呢!最后把青团子搓得圆鼓鼓,并放入模具当中,过一会儿再把清明果拍出来。但是我力气太小了,根本拍不出来呀!正当我被急得团团转时,又看了看其他小朋友的,他们有的在用拳头敲,有的用手指甲把清明果抠出来,还有的和我一样被急得直跺脚。于是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用尽力气敲磨具,这次我终于成功了。看!清明果的花纹多漂亮呀!虽然清明节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但是做清明果可真有趣呀!400字 四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做清明果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今天,我们做了清明果第一步找艾草。我和妈妈来到菜地,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什么是蔬菜什么是野草什么是艾草都分不清了。我不禁犯了苦恼,挠了挠后脑勺。妈妈见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说:“要辨认艾草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艾草叶的两面颜色明显不同,还有就是它特别的香味。”我听了,豁然开朗,马上找了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艾草真的有两面颜色明显不同:一面是深绿色,一面是淡绿色。我摘下艾草闻了闻,真的有一股味道!可我又犯迷糊了,难道是要把艾草连根拔起吗?妈妈笑了笑说:“做清明果只能摘艾草的叶子来做,下面部分不能做的。”说着,摘了起来。我也立刻手忙脚乱乱摘了起来。摘了满满的艾草叶子就可以做清明果了。先将艾草叶子洗干净;接着把艾草叶子煮一下,剁碎了放进碗里;然后准备糖水、糯米粉。下一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把艾草叶子、糖水、糯米粉和起来。妈妈将糯米粉倒在桌子上,加入糖水,艾草叶子,一起揉了起来,必须让艾草叶子融合在糯米粉中。我见了也跃跃欲试,洗了一下手,挽起袖子揉了起来。只见妈妈把面团翻来覆去,一会将面团对折再揉起来;一会像搓衣服似的,往前一推又返回来;一会将面团扔在空中再落下来揉起来。面团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样,让妈妈捏捏脸,拍拍头。下面就是搓清明团子了。先把面团擀成长条,再从一头揪下一些,开始搓起来。看妈妈得心应手,运自如,看起来很好玩,我也做了起来。我揪下一团放在手心,两手合闭,只将清明团子放在放在中间搓了起来,没想到这可恶的团子碎了,怎么也合不拢了,我越看越着急,索性不干了。后来,还是妈妈帮忙“破镜重圆”的呢!下面就是蒸清明果了,妈妈把清明团子一个个秩序井然地放进蒸笼里蒸了起来。在蒸的时候,不断有一股艾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引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等星星,等月亮,终于把蒸好的清明团子等来了。蒸好后的清明果看上去像一颗颗翡翠一样,让人忍不住吃掉它,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清明团子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让人恨不得全吃完。这时,一只手伸向清明团子,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弟弟,看来他也被清明团子的香味引了过来。我爱清明团子!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清明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清明节包清明果清明节下午,我们举行了一次活动——包清明果。中午,同学们虽然坐在教室里捧着书,可那激动的心却早已飞到了食堂。“叮零零”熬了一中午的时间,换来的是同学们一片欢腾。我排着队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心里琢磨个不停:清明果怎么包?会不会很复杂呢?真让我恨不得飞到食堂去。终于到食堂了。同学们马蜂窝似的拥进显得窄小的门,来到自己的座位上。真幸运,那些材料正好在我们那桌。不一会儿,我们那桌上就挤满了同学,有的趴在桌上,有的站在长凳上。在拥挤的人群中,我隐隐约约看到有一个大盆,里边睡着雪白雪白的面粉。首先要让水来大盆里当“指挥员”,让散开的面粉宝宝们拥抱得紧紧的,成个大大的面团。这一步称之为和面。面和好以后,该让我们大显身手了:先取一段差不多手掌心一半的面团,搓圆后压扁成碗形,再往“碗”里装馅,最后把开口封起就完成了。听完规则,我迫不及待地开工,可我那手中的面团总不听使唤,一压扁边圈就干裂,等我把裂缝补上后,定睛一瞧,这哪是只“碗”呀!厚得要命,分明是我吃的趣多多饼干嘛。好不容易做好了两个“汤圆儿”。随后,我用铰子皮做了个“圆环圈”。看看其它同学的杰作,嘿,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的像一个可笑的奶嘴;有的像迷你窝窝头;有的像新鲜出炉的包子;有的像一个“吃”得撑撑的大胖子,我也不甘示弱,一连做了三个奇形怪状的清明团。做完清明铰子,我们就该回教室了,又将等待下一段美好的时光——尝清明团。度过了漫长的蒸清明果时间,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又来到了食堂。可惜,那些好好的造形成了一糊黏黏的粥。同学们却垂涎三尺,忍着烫也要把它塞进嘴里,生怕被其它同学抢光了。虽然那味道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它让我尝到了劳动的快乐与辛苦。这一次有意义的清明节包饺子活动,给我留下了小学时代永不忘怀的记忆。7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包清明果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时节,我们都要上坟祭祖,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上坟的时候我们要准备祭品,清明果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外婆家里亲自做了一次清明果。我们去采了点艾草,买了三斤糯米粉,要做成面团。做面团的过程很麻烦。因为外婆家在农村,所以有炉灶可以烧艾草。我先拿了一把干草,拿火柴点燃,然后放进火塘,放进两三根柴,把火烧旺。再放稻草,直到把艾草的汁烧出来。然后把熟的艾草放进面粉里,用手搓。刚盛出来的艾草很烫,所以要很小心。我们用手搓,搓成绿色的,把艾草和糯米粉融成一团。把面团搓好后,用热毛巾裹起来,然后去烧陷。陷是用咸菜、香豆干、肉丁、笋丁炒成的。先把咸菜、肉写成碎末,把香豆干、笋切成小丁,然后在锅子里面翻炒,等入味了后盛起。然后就是做清明果了。从面团上摘下一团,先搓成团状,然后捏成一只碗的样子,放入陷。然后再捏成饺子的样子,接着把饺子的两个角忘里面一摺,再把边往里面搓,再搓成团子,一个可爱的清明果做成了。然后我们按着这个方法做,把所有的面团都做成了园子,我们的劳动成果就大功告成了。清明果做好后,我们就要开始蒸了。蒸的方法跟烧艾草的方法一样,只不过要在生的清明果下垫一层荷叶,等到锅子上冒热气的时候,清明果就熟了。我们把热气腾腾的清明果拿出来,塞进自己的嘴巴里,味道很好:清明果的皮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咬一口陷,陷咸咸的,味道刚刚好,油而不腻,很好吃。我们一口气吃了好几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是自己劳动成果的原因,才使这么普通的清明果变得如此好吃、奇特。600字 六年级
-
做清明饼“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诗时,我便会想起童年,想起那做清明饼的快乐。那天正是清明,只不过院子外并没有传来“滴答滴答”的下雨声,也没有太阳,是个凉爽的阴天。只见外婆变法戏似的拿出了一团青色粉团。这青色的面粉团子引起了我的好奇,要知道,面粉通常都是白色的:“这是什么呀?”我跑到外婆身边,好奇地问,还伸出手捏了下。“这是清明粉。”外婆笑着说,又取出面粉与白糖,“要开始做清明饼了。”爸爸妈妈也走了过来,外婆把挂在墙壁上的模子取下来。“我来做,我来做。”我迫不及待的喊着,并学习妈妈的做法,抓了一小团清明粉,做了起来,可非但没做成,还弄得满脸都是粉,我生气极了,去做清明饼的成型工序去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把小圆球的清明饼按部就班地放进模子里,将它压得平平整整,随后只要敲下来就行了!我充满信心,一敲、两敲······可恶的清明饼却迟迟不肯下来,想扯下来又怕弄坏,我不耐烦地敲的桌子砰砰响,可清明饼就是赖在模子上面,不肯下来。我生气极了,仿佛看到清明饼在向我做鬼脸,用尽全身力气,重重的一敲,清明饼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干脆落到了地上。“哈哈哈哈······”大家都乐坏了。“小笨蛋。”妈妈笑着对我说,“要抹上面粉再做,这样就不会粘在上面了。”“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面粉做呢?”我奇怪的问。“哈哈哈哈哈”又一阵更猛烈的笑声爆发出来。55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清明节做清明果清明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包清明。星期六,妈妈带着我去外婆家包清明果。到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准备好一大盘包清明果的菜,有猪肉,豆腐干、春笋、榨菜、咸菜、大蒜……真丰富啊!看上去很好吃,我不由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口吃。外公和外婆在忙着,只见外婆从大锅里捞出艾叶和糯米粉混合煮成面团,是一块白一块青,再放到石臼里,让外公用产捶,下一下用力的敲捶,外婆在边上翻面。一块白一块青的艾叶团,已被外公用产捶敲成的砖青翠的艾叶团了,外婆把青翠的艾叶团从石臼里拿出来,放在菜板上揉成一条麻绳一样,又一小节一小节拧下来,搓成圆形。我和妈妈就准备拿着这小圆形的艾叶小团开始包清明果了。我抢了一个小艾叶团,把大拇指沾了油,把艾叶团捏成了一个碗状形,我看到妈妈捏的十分像碗,而我像一叶小舟。妈妈说:“要捏小些,做时洞捏深一点。这样就能做漂亮些。”我按着妈妈的方法,果然,这样做起来就很漂亮。接着我把一勺菜装进去,把两边用力一捏,皮就破了,轻轻捏,就粘不起来了。我又向妈妈求助,妈妈只好手把手教我。看来,一个简单的清明果,到可以吃真的挺费心思的。外婆把我们刚包好的清明果,烝给我们吃,我一口气吃了三个,吃着美味又挺费心思的清明果,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清明果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如第一次学骑车、第一次学画画、第一次学习作……其中第一次包清明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月4日是清明节,妈妈在家里包清明果。我看见了,喜笑颜开地说:“妈妈,我也要包清明果!”“好,我来教你。”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起来:先抓了一团艾团,把它搓成了一个圆圆的球;接着,我在大拇指上沾了点油,把艾团中心压了个小洞;然后一边儿捏一边儿转,把皮捏薄了。不一会儿,我把它捏成了像小碗一样的馃胚。现在可以往里面放好吃的馅儿了,这些馅儿里面有笋粒、瘦肉、豆腐干等,闻闻就很香了。最后一步是把封口封上,可是,我怎么也捏不上,有点不耐烦了。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红艳,不要急,慢慢来。做事要有耐心,慢慢学,就一定能成功的。”然后,妈妈教我馅儿不要放太多,封口处不要沾油。经妈妈的细心教导,照着妈妈说的去做,我终于做好了一个像样的清明果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做的清明果越来越像,一个比一个好。妈妈称赞道:“第一次做就能做得那么好,你的手很巧!”我听了,比吃了蜜还甜。妈妈把做好的清明果放进蒸笼里,大约过了十多分钟,香喷喷的清明果出炉了,我立刻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哇,真香!吃着一个个可口的清明果,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事只要认真去做,用心做,一定能成功!5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清明果今天是传统的清明时节,不能否认是有点想家了。清明节,当然是要吃清明果的,这小东西,对我来说,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清明果熟悉的是,以前每年都会吃到它,而我,不光是清明时节里吃一次,其他时候也会偶尔吃到,这跟母亲同村里的其他妇女不同多少有点关系。母亲她是个很看得开的人,可以说是活得很“潇洒”的人,她不总是把农活放在心上,也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说她是个很“随意”的人应该更确切一点,我就喜欢她这样的生活态度。还没到清明的时候她会给家里人做一次清明果吃,到了清明时节她照样做,过了清明一段时间她还会悠闲地做一两次,也许有人会问,这吃不腻的吗?我敢保证,至少在农村里都是有口皆碑的,顶好吃的。而对于那些村里人眼中的“劳模”女人的孩子来说,吃清明果,一年就只有期待已久而又回味无穷的一次机会了。今年的我,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读书,就只能遵照佛家人的做法——“意念”它,呵呵,我这就是在意念它啦。清明果陌生的是,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还是今天在老乡的“人人”相册里看到图片下标明“清明果”,顿时有种欣喜若狂的感觉,也有点笑话自己的“无知”,也许大家会疑惑:我这么多年在和人谈到这东西时是怎么交流的?呵呵,当然,我们自是有它的称呼。因为它外形酷似饺子,而它的外皮是由鼠曲花做成的,自然,我和爸妈就一直管它叫“鼠曲花饺子”,或许只有我的祖辈甚至曾祖辈人知道它叫清明果,这真的是有点好笑。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方言众多的南方是很常见的,尤其在乡下,吃的小东西就更多了,只能用方言来交流的,以致于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出现“水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纠结心情,偶尔自己写出来也会写错字,而惹得众人捧腹大笑。清明果陌生的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二十年来,母亲每年都会做给老爸、我和弟弟吃。可是我都一直没看到母亲是怎么一步步做成的,现在却真有种强烈地想知道这一套完整的工序的感觉。时光不再,我业已快成人、成业、成家,以后想在母亲面前欣赏她的这个杰作的机会就必然少了很多了。清明果清明果知道清明果的名字后,我立刻在百度百科里搜了一下,知道它的外皮是由鼠鞠草做成,是一种草本植物,也因清明又名清明草。800字 初二 叙事
-
清明果还记得去年,我去外婆家过清明节。我拿着小篮子,和妈妈、外婆一起去采艾青,我们走到田边采来了嫩嫩的艾青,我们回到家,先把艾青洗干净,再把艾青放在水里煮,当艾青煮熟后,外婆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进锅里,趁着热锅开始揉粉团。外婆教我做清明果,外婆先把煮好的艾青做成像碗一样的外形,我也学着做了一个,外婆接着做下一步,就这样我和外婆都做了一个清明果,我捏了一下我做的清明果,清明果马上就破了;我问外婆:“为什么我捏了一下,清明果就破了?”外婆说:“你做的清明果皮太薄了。我又试着做了一个,我又捏了一下,很坚固,我拿着清明果,飞快的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看我做的清明果,放在锅里蒸熟。吃着大家一起做的清明果,我心里美滋滋的……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包清明果大家知道吗?清明节除了传统的扫墓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包清明果。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一起包清明果。清明果是我们家乡人过清明节必吃的食物。清明果的皮很特别,是绿色的。那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因为是用绿色的艾草汁和在面粉里做成的。清明果有很多种味道的,有红糖馅儿的,白糖馅儿的,还有肉馅的。我不仅喜欢吃清明果,也会做清明果。首先把面皮放在手心里,再放点馅儿在面皮上,最后在把面皮捏起来。我会包兔子,还会包小狗的呢!这样就成了绿色的兔子和绿色的小狗了,哈哈,可真特别!包清明果真是有意思,大家吃过清明果吗?没吃过的一定要去尝试下哦。250字 四年级 叙事
-
清明果作文每年清明节前,妈妈都会做一种美食——清明果,也叫青团。每次吃它的时候我都在想,这么可口又漂亮的食物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于是今年我自告奋勇,成了妈妈做清明果的小帮手。我们准备了糯米粉、绿豆、白糖、竹叶,但还差最关键的一种青草,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叫“鼠鞠草”。怎么办呢?妈妈说这种草需要我们自己去找,于是,我们来到了一片菜地,开始了我们的寻草之旅。妈妈先告诉了我它大致的形状,然后我也低着头仔细地寻找着,一会儿,妈妈就找了,我一看,它是一种嫩绿的小草,开有黄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而且闻一闻它的叶子,还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我们只摘取鼠鞠草上面的部分,因为下面的茎太粗了,吃起来口感不好。摘完鼠鞠草,妈妈把它们洗干净,然后放到热腾腾的热水里煮。一会儿,嫩绿鲜活的叶子就蔫了,变成了深绿色。这时,妈妈赶紧把它们捞出来,过冷水,沥干,然后放案板上用菜刀切碎,再放入石臼里,把它们彻底捣烂,最后拿出来放入盆子里,加上适量的糯米粉和糖,用筷子搅拌起来。搅拌到一定程度,妈妈就开始动手和起来。我也想帮忙,于是洗干净手,接过妈妈手上的盆子。揉、压、按,哇,这可真是项力气活啊!在我们的努力下,光滑的面团终于准备好了。弄好了面团还有最重要的馅料。妈妈事先已经把绿豆泡水,现在看起来,它们一颗颗涨得老大,非常的饱满,像一个个小胖子。妈妈用手使劲搓洗,把绿豆去皮,然后放在高压锅里压。绿豆很快就煮好了,妈妈再用勺子压一压、搅一搅,很快就成绿豆泥了,最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馅料就准备好了。接下来,到了关键的一步——包青明果。妈妈先把面团搓成条,然后揪出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剂子,再把小剂子搓圆、压扁、摊薄、放馅、收口、再搓圆,放在剪得圆圆的竹叶上,当当当,一个圆鼓鼓的青团做好啦!这动作一气呵成,妈妈真是心灵手巧啊!我也跃跃欲试,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也做成了几个,看着自己的作品,我真想马上吃了它们!终于,我们把一个个清明果放入蒸笼,大火蒸。等待的过程真是漫长啊!特别是香气随着蒸汽冒出来时,“熏”得我直咽口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清明果给“盼”熟了!蒸好的清明果碧绿碧绿的,像翡翠,真是美极了。来不及等它凉,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试试它的味道,美美地咬上一口,真是清香滑糯!今年的清明果真是最最最好吃呀!900字 三年级
-
第一次包清明果作文左右第一次包清明果作文500字左右清明节即将来临,大家早早地开始包清明果了。这天,妈妈带着我去姨奶奶家帮忙包清明果。一大早,姨奶奶就开始忙上了。她先把米倒进一个大盆子里,用水泡着,等把米泡得软软的,就拿到邻居家去磨成粉。姨奶奶接着开始处理最重要的东西——艾草。艾草的处理相对来说就简单得多,只是把艾草放在锅里煮一煮,然后用刀切碎。最后把切碎的艾草和磨好的粉用煮艾草的水调匀,上锅蒸熟就可以了。接下来,外婆把蒸熟的面团不停地揉,刹那间,满屋子都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又用刀把一大团面切成小小的一个个球状的面,由姨奶奶压平,压得平平的,这才算是一张可以包的面皮。考验大家的时刻到了。几个人围着桌子站成一圈,开始做清明果,我从来没有做过,看着大家不停地舞动双手,我也不禁心头痒痒,也想做几个清明果。首先,妈妈用左手托起一块面皮,然后用勺子勺一勺掐放在皮的正中央,接着将皮儿的两头粘在一起,做成一个半圆形,最后在半圆的项上折两下,就成功了。啊!妈妈的手一刻不停,不到一分钟,一个胖娃娃似的清明果就稳稳地坐在大圆桌上了。我一看,原来那么简单,真是小菜一碟,信心满满地开始尝试,还对妈妈说:“看我的!绝对不会比你做的差多少!”谁知,做第一个,就闹了一个大笑话。我把馅放得太少,结果做出来的清明果站不住,一放手就叭在桌子上,像在说:“我先睡个觉!”无论我如何摆弄,就是赖在桌子上,不肯起来。我只好将它交给妈妈来处理。我又拿起一张皮,这一次我放了整整两大勺的馅,心想:“我看你这次还要不要立起来!”但是,我又放太多了,皮老是合不上,似乎是一个大嘴巴,在嘲笑我。我生气了,用力一捏,“哈哈”口子合上啦!我正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只听“噗嗤”一声,清明果底下裂开了,馅全部都趁机逃了出来。我耐着性子,又拿起一块皮儿,认认真真地完成手上的“作品”,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馅放得不多也不少,仔细地把边捏好,折上两下,放在桌上。虽然不及妈妈做的漂亮,但也可以看看了。我信心大增,拿起皮,又做了起来……“开饭喽!”姨奶奶打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香气就散开来,钻进不家的鼻子。咬一口自己亲手包的清明果,心里乐开了花,不知是因为清明果太好吃了,还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果。吃完了一个,回味无穷,于是高举着碗,大声嚷嚷:“我还要!我还要!”,姨奶奶笑得合不笼嘴,又给我夹一个。美好的一天过去了,这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我学会做清明果了。900字 叙事
-
果果历险记在一个楼脚下,住着两只蜗牛:蜗牛妈妈和他的孩子——果果。一天,果果在家里呆够了,准备去大森林里玩玩。就在当天中午,蜗牛妈妈睡午觉时,果果悄悄地走出了家门。他来到燕子姐姐家里,让燕子姐姐带他飞到大森林里,燕子姐姐答应了。蜗牛妈妈醒来后,见果果不见了,就到处寻找:“果果,果果。”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她十分难过。这时,果果已经到了大森林里,她谢过燕子姐姐后,就欣赏起大森林的风景来。果果正看得入神时一只花蛇从果果身后出现了,这下可把果果吓坏了,她急忙钻进“小房子”里,才逃过了一难,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果果才知道大森林并不是安全的,他十分想回家,十分想念妈妈,可他却不知道怎样走出这片森林。一天,果果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乌龟,果果把自己的事情跟老乌龟讲清后,请老乌龟帮忙。老乌龟说:“我可以帮你,能不能找到你家就不好说了。在大森林的东边,又一个村庄,有不少蜗牛在那生活,如果那不是你家,你也别着急,那儿是比较安全的,你可以在那儿住上几天。”果果听了,十分高兴。向森林东边爬去,经过了许多风风险险后,终于来到了这个村庄。这里的确是蜗牛乐园,却不是自己的家。果果想起老乌龟的话,就来到蜗牛乐园里,蜗牛们正在进行爬树比赛,果果看后十分羡慕。他想好了,在这住几天,跟蜗牛们学爬树。当果果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给予帮助,他不仅没得到蜗牛们的帮助,还遭到了奚落:“就凭你这本是,想找到自己的家,还没等找到,就被大动物给吃了!自己闯的祸自己收摊子,我们不会帮助你的!”他们说着,就把果果赶出了蜗牛乐园。果果十分难过,又回到大森林里。他想起蜗牛们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就自己认真的学习爬树,每次失败了都总结经验。经过几个星期的练习,果果终于学会了爬树,而且爬的速度非常快。学会了爬树的本领后,大动物们都不容易抓住果果了,就这样果果顺利地通过了一个难关。一天,从城里开来了一辆卡车,原来是几个伐木工人来树林里伐树了。果果心想:坐上这辆车,我就可以走出森林,找到家了。果果香了一个爬上车的好办法,他先爬到一棵砍倒的大树上,过了一会儿,大吊车就把大树连果果一起吊上了车。的那车走出了森林,果果正巧看到了燕子姐姐,“燕子姐姐!”燕子姐姐顺着叫喊声来到了卡车上看到了果果,“我带你回家吧!”说这就带着果果飞回了果果家。从那以后蜗牛妈妈和果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过。苦难,是一次锻炼自我,发挥才能的机会。如果果果永远生活在蜜罐里,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永远都不会明白一切都需要拼搏。9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清明正值三月,柳絮纷飞,小雨绵绵里,清明时节便来了。想起雨水里饱满的草莓,屋里想起黑瓦,白烟,青团;深山里想起密密的草叶遮住的大坟,和跳跃的火;想起稻草下的棉菜。与清明的绿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到了清明这一天,清晨早早地就起了床,赶往老家的大堂。大堂里的酒席,是外公兄弟留人轮流操办的。老人们翻着日历数着日期,提前购好了肉和海鮮,菜则在家后院的田中收来。一大家子百十号人,聚在大厅里,热热闹闹的,我们小孩子站在大堂里,怯怯地叫着面生的叔叔阿姨,只等着快快上山扫墓。除了操办酒席的亲戚,其余的人都带着镰刀斧头上了山。因为是乡下,每个坟几乎占了小半面的山,翠绿之中呈现出一片惨白。但这景象在那时的我是乐土,腋窝里夹一根树枝,跳上打坟,假装迎着敌人沖锋陷阵,最后站到了大坟上,自觉有一种侠客的气派。坟下的大人们有在忙着叠纸钱的,有忙着点烛上贡品的,烧了纸钱,那贡品就立即端下来给大家分了吃。这时的我也顾不上侠客的清高,丢了树枝和几个伙伴下坟抢食。往往嘴里嚼着一块花生糖,手上已经麻利地剥好了龙眼。吃过后要放鞭炮,才由大人领着下了山,口袋里更是多了ー张十元零花钱一一打了鞭炮,小孩都能领到“赏钱"。但我的意趣并不在于吃贡品、爬坟墓或分钱。最好是回了大堂,拎着篮子摘鼠曲草去。鼠曲草用家乡话说叫做“棉菜”,小小的,摸上去,毛茸茸的。棉菜能用来做青团,我们总高兴摘棉菜。大堂院后的二爷早就为我们备好了篮子,打发我们上他的草莓地去摘棉菜去。“下过雨,棉菜长得好着哩!”二爷笑道,也请我们尝尝田里新出的草莓。我们一哄地出了门,跑进草莓地,争先恐后地摘起棉菜。要说最好的棉菜,一定是稻草下的那些。稻草下泥土湿润,温度正好,一掀开,数十棵水灵灵的棉菜直挺挺地立着,我忙不迭地掐断草茎,拾起装进子,生怕有人抢了这可爱的棉菜。我们都不多言语,在草莓叶中挑拣,累了,就摘颗草莓吃,但不敢贪多,若是让大人知道,是要骂的。至饭点,常能拾个小半篮。我们像交税一样把棉菜交给二爷,请他为我们做青团。这样的青团,沁人心脾,似是整个春天都融化在里面了。清明过后,亲成们又离了家乡,各自投入自己的生活。小时不懂离乡的伤感,只觉得清明时节和过年一般有趣。直到自己也离了家乡,オ发现,坐在石阶边数棉菜的时间都是那么奢侈。田地荒芜,人去楼空,剩下的只有绵绵细雨令我回味了。那伤感,是回忆,亦是思乡…900字 初二
-
清明清明下点小雨是最好的,这样洒在绿油油的小草伤,突出几丝初春的盎然,再轻柔点,加点风,飘荡在天地只间,说不出的淡淡哀愁,而我,胸口别着一朵别致的浅黄色小花,从花店里挑选出一束最美丽的菊花,送到外公墓前诉说着这一年的点点滴滴,说到伤心处,必定会落下眼泪,而说到开心时,唇角则会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看着外公的照片,眉间有则薄入蝉翼的忧伤,最后离别时再道一句“外公,梦蝶,明年,再来看你”然后回到家,再任泪水大颗大颗的落下。可惜,这些都是我的幻想,做为一个小女生的幻想,清明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踏青,登高,祭祖,感受着春天的美好,而外公走后,这个节日对我来说,空气里都夹杂着咸咸的气息,教人,无法呼吸。而每次清明,我,只是冷漠地看着外公的墓碑,心,默默的抽痛。今年的清明节,爸妈去祭拜外公,而我,呆在了家里,沉沉的睡着,在我的的浅绿色小床上记得外公下葬的那一天,我也是这样,沉睡着,却做了一个噩梦,梦早就忘了,只知道,那个梦很可怕,很可怕,而醒来,我哭了,很脆弱的哭了,因为,我多希望,一些事情,也是个梦,该多好!我很怕有关死人的这天睡着,不是害怕做噩梦,而是,害怕自己再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事后,再痴笑自己一场,多天真,多可笑。可我,还是睡着了,有什么办法,谁叫我天生嗜睡呢?我也做了一个梦,我分不清,是好梦还是噩梦,因为,我记下了这次的梦,梦见的,是外公。我的外公,是一个脚有点跛的残疾人,身体也多病,却经常拿买药的钱给我买糖吃,那时,天真的我以为,外公肯定是怕药苦,所以才不喝,而自己,心安理得地舔着糖,对外公,甜甜地笑着,而外公也笑了,慈爱的摸了摸我的头发,一言不发;外公的钢笔字也写的很好,他曾经要教我,说我的字,和那外边卖的麻花没两样,都是扭在一起的,谁看的清?他教我写字,就连那时的我也不得不承认,这字,真的很漂亮,但我还是不学,嘟着嘴在纸上乱画一气,外公只淡淡的叹气,一言不发而我的梦,则是很外公的一点一滴,最后,外公出现在我面前,可是,他不理我,我哭道“外公,你为什么不理梦蝶,梦蝶有做错什么么?”可是,外公没有说话,他的眼睛,已经没有了聚光点,空洞,更让我心痛,我哭,我闹,我大声嚷嚷,可是,外公还是不理我,我瘫软在地上,低低地哭着,哭了好久,好久,可外公,还是没有理我,实际,我一直,很清楚,很清楚,无论,我再怎么努力,外公,永远,都不可能再管我了,永远,不可能,再疼惜,关心我了我只祝愿,外公,你在那遥远的天堂,一切安好,梦蝶相信,你一直守护在梦蝶的身边,所以,梦蝶要加油,不能让你失望。900字 初二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