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900字

论中国教育

900字 高二 议论文

中国的教育总能用死板来形容。

为什么说是死板呢?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来寻找答案。

从古时科举到近代应试教育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纸定人生。

古时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内容僵硬,造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书呆子。仿佛这是自古天成的一样,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纸上的皇帝,没有一点实际才干!可悲的中国教育…

再来说中国近代的应试教育,这是古科举发展到现代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所有国民都在灵魂深处烙下了应试教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国民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领。这一身非凡的本领是什么呢?是用一刻钟背下一本书,是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去消化,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华,也只能被这种教育将才华点点抹平,让你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人。

应试教育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在应试教育的概念都还在人门脑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谈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以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潜能,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学生。这概念说得美仑美奂,但实际呢?

在学生中最流行这样一句话,‘减负课本少,教辅资料多。减负不减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说素质,笔下是应试。’这句话真是形象啊!

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到了素质教育,就马上提出“减负”这个概念。刚开始,学生们还欢喜了一阵,可到后来,大家却发现减负其实是形势上的减,实际是在加大我们的负担。课本上的知识变少了,课本变薄了,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师要求买的资料越来越多,课桌里早已被书塞满了,课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资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减负吗?

素质教育到底是何种教育啊?有人说这是变了称号的应试教育,对啊,打从一开始那些个教育专家就在那儿挂羊头卖狗肉,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简直把我们当猴耍。

我们这一代人,科举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科举到底怎么样,但是我们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批先者,我们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所谓的精英云集的时代,国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于是便引进了所谓的精英人才教育,在这些这样那样的教育背后,其实还不是那一纸定人生。

我们还是学生,看着中国的教育之路,虽不如那些老师学者看得透彻明了,但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份子,也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学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先贤圣明,学习科学计算,为人生后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础。

但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让我们心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出路,是一种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这个时代下教育的牺牲品。

论中国的宫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大凡中国的宫,多数都是一些欣于“独任制”而反对“合议制”的“落落寡合”之辈。“明修栈道”是他们的“为官法宝”,“暗渡陈仓”是他们的“腹甲鳞片”。表面上这些恪守着“三纲八目”的“君子风范”的官人们礼贤下土,打着“社稷为轻,民为贵”的大旗与百姓“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可实际上这些“异徒”在长期的“侵蚀”进化过程中拥有一双习惯了黑暗的黑眼睛,总喜欢栖居在最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做一些不为人知的“悖事”。譬如类似“私访”“暗访”“度蜜月”“微服”一些涉及官人们自己“劳作”的行事,都是这些“心绞”的官人们头破血流也要“身体力行”的“大事”,而对于这些“大事件”的内容,官人们是不在自己的政治大旗上有所表列的。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赢政改封制为郡县制以后,国家的政权就完全步入了“中央集权”的轨道,政府对于地方集团和一些黎蔗的管理也跟着同步变得更加的轻而易“举”起来。尤其是对自己手中权力的挥使,官人们更是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白热化状态。因此后来也就跟着有了“学而优则仕”“官逼民反”的说法和事例。而为了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利益,集权者便开始“合谋而事”,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文之类的“官样”和“官品”,以便在他们“名、权、义”三者都保全的情况下,以一些正当的理由来镇压百姓,使百姓们屈服于自己,信服于自己。表面上这些“官人”有礼数、讲礼治,求礼贤,可暗地里这些“口含于宪”的“劣士”们却官官相互,勾心斗角,“口惠而实不至”,今日怒忿之余给百姓来了“掏心”,明日嚣气未咽又给奴人来个“腐刑”,后日雅兴未尽又给硕言者来个“凌迟”,另外还时不时为了自己的一丝“兽性”给自己的国民来个“烽火戏诸候”。可是由于国人愚钝势利的劣根性,这些集权者却还当着全天下人的面给这些“受刑者”强加了个“逆民”的衔帽。

事情倒戈,这些百姓不得不道路相告“克已复礼”,于是乎“文以人传,人以文传,”几经波折之后于是便形成了一条“炙火可热”的“新闻”。可是中国的百姓和人民都是一些爱伸长了颈项做看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们瓦上霜”且不爱“立言”之人,百姓“为虎添翼”,“官人”们又怎能不“为虎作伥”?在这种被动的直叙“舆论压力”下,官人们却个个“坐收渔翁之利”,反而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

因此,中国“集权主义”和“作揖主义”的猖獗,是缘于五千年来一直类于“虫豸”“蝼蛭”般的国人劣根性。过分青睐所谓的“官风”,国人的后果只有被瞰制,从形式上被降从。如果就此点出发来从根本上解决官民间的落差问题,其难度是强迫一只“驼鸟”从北极飞到南极,如果一味的让鸵鸟强行“进食”,为鸵鸟买“保险”,预作“后事”,“驼鸟”虽然“事后”能得到一笔“补偿金”,可“救济款”最后救得的只是一具形颜枯槁的“死尸”。

由此可见,中国的“官权主义”只有从某些较易“受立”的点去抑制。根本不可能从实质上“查除”。因为“查除”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大宋提刑管》中宋慈的结局,就是现代中国人的悲哀——贪官之多,范围之广,让人不禁叹为观止,“皇帝”又能奈何得了甚?

而最令人悲哀的是,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凤凰,原来只是一只不会飞的“驼鸟”。

而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鸵鸟根本就不会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