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无疆_1200字1200字

唯心无疆_1200字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第一次看到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便让我有了触动。某种深邃的色调洞穿全身,而后注入的却是一种静默的温暖。缓缓流动的文字就如他的足迹般无疆无界。我无法定义自己的行走,因此我只能携着心底的暗涌站在他思想的边缘——文化,境界超越了时空与地域的隔阂终于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某种微妙的默契。

想起了栖身在柏林郊外的那座墓地——在那个狭小阴冷的墓地中安息着的,都是些伟大的灵魂。黑格尔,希费特,布莱希特……一座座冰冷的墓碑泛出黝暗的光芒,似乎在讲述着他们拥有者的灵魂依然存在于世间。在这里所谓富丽,是对无知者的嘲弄,而荒芜,则是对思想者的安抚,沉默足以在杂草与颓败中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我甚至可以想像出在墓地一角安静读书的男青年他的内心——于一片文化内涵支撑起的土地上,杂草与荒芜再也掩盖不了什么,溢满灵魂的文化背景,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世界。

提到《行者无疆》中的奥地利山村时,突然又想起了水韵江南中的小镇。奥地利山村与江南小镇一样,主调是静谧的,只不过是奥地利山村较为明快而江南小镇更加婉约罢了。江南小镇最具韵味的时候是在雨中,大片气势恢宏的屋顶默默地承载着一切来物。此刻雨巷中总会出现一个擎着油纸伞身着旗袍宛若丁香般结怨的姑娘,屋檐下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倚在门上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雨帘。历史中曾在这里出现过的人物故事便都浓缩在老人脸上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皱纹里,留与独自回味。奥地利山村似乎少了些丁香情节,于是它便把感情转化成了对连绵青山的敬仰。山在奥地利人眼中的地位是早已经超越了水的,山的巍峨大概是支撑起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奥地利山村简洁而明快,不像江南小镇那样绵长,然而奥地利山村却终究没有江南一样的历史归属感,但对世外桃源般景致的追求,却是两个民族思想的碰撞。

第一次看到了屹立在中欧土地上的萨尔茨堡,它在历史的纷扰与纠葛中早已变得败落不堪,却依旧有着一副王室的威严。城堡中的雕塑也早已经成为了历史,唯独壁上挂着的画像中考沙赫的眼神还在熠熠地闪着些光芒。考沙赫——这位昔日万人敬仰的大教主此刻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然后以沉默的表情接受历史终结的审判——历史就是这样被搪塞在一个弹丸大小的城堡中,任凭后人肆意地翻览。欧洲的城堡颇有尊贵的意味,然而东方的皇宫却是大气磅礴。且不说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单是一座紫禁城便无处能及,只是诺大的皇城却禁锢了太多的东西,爱情,友情,亲情在权势面前早以算不上什么,而伫立在皇城门前百年未动的石尊才算得上真正的永恒。城堡与皇城兴衰和颓败的历史,也都一并化作后人嘲弄的口水,最终在穿越了几千里的时空分隔后有了些相似的影子。

面对着余先生沉稳深邃的表情,我开始寻找他曾经涉足的一片片古老的或者悲壮的文明。走过黑格尔的墓地,似乎看到了现代文明的缺失;江南纵然深沉,但丁香般结怨的姑娘也终究只是个符号;历史和人物于威严与禁锢中构筑的宫墙也终会化作浮尘漫天飞去……

这便是心旅了吧。是的,心旅,一个行者真正的精神。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1000字 读后感

三毛说,对于撒哈拉沙漠,她感应到一种前世的乡愁。说着便去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所见的《撒哈拉的故事》。风沙,热浪,潇洒,最令人神往的叹息的;没有觥筹交错没有纸醉金迷,在没有尽头的黄沙中,仍穿一条鲜艳的长裙子。风是决绝酷烈的,然而经过这裙摆,亦无端地生出许多柔情来。扬起、展开,鼓噪的成为涓涓缓流,涵养了这贫瘠的土地上更残酷的。

我未曾想这所谓残酷;我应想到这残酷,却无法意识到其如何痛烈。异乡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了。三毛究竟为什么要去沙漠?十岁的女孩子就要嫁人了,迎娶之时其必须挣扎、哭叫,所谓婚礼只不过是用暴力夺取贞操;黑人仍被作为奴隶,世代卑微不得翻身,在“高贵的人”眼里与一只人形耕牛无异;还有美丽的沙伊达,终于委顿在狼藉的沙土中了:她的求死大概扫了好些施暴者和看戏人的兴。成百上千的骆驼将死的悲鸣隆隆震响在这热而白的天空了。

“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抱里了。”荷西说。

三毛是独一无二的。为多少个追求自由的灵魂的意愿总和而降生!诉求普遍存在,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最终长久拼搏的天地或许是初生的自己不敢相信之狭小。三毛要的平静永远不是平淡,她追逐精彩。因此,她绝不以游人的心情爱着薄暮时悲壮的红日:当将热烈的爱献给这片土地,给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不为安定喜乐,为的是“生活”。

这时沙漠在她的怀抱里了。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并不窘迫,却也少不了无奈和受苦受难。撒哈拉威邻居的不礼貌和无理取闹,部落观念的陈旧落后——算是小事,一一包容下了。入夜了还要开车去沙漠找化石,结果两人险些丧命;对此的答复是“当然要再去的”“明天下午就去”。对于生活,是这样令人吃惊的热诚的姿态!枯燥的单调的日复一日的沙漠里,一粒外来的种子落入了——粗糙的风也盖不熄这活力,有什么在不可抵挡地生长。那安立在不修边幅的一切中的精致小屋,是三毛的家。

令人心倾的亦是三毛独特的人格魅力。勇敢,包容,同时脊梁也笔直。很难想象她的一生结交了多少朋友。在这里,与难以相处的撒哈拉威人,与地位卑下的哑奴,与受人排挤的沙伊达。三毛是一朵旋转的花;她在此处略略逗留,与其偕来的仍是芬芳。为愚昧的注入包容;为悲惨的注入关怀;为麻木的注入愤怒。她为这片土地带来的,不仅仅是不枯萎的生活,更是不枯萎的人性与价值!也只有这样美好又坚韧的灵魂,能够面对那些残酷而无力改变的:具有掩面大哭的能力,也不背过身去,干脆逃跑。沙漠中的真与善,恶与丑,始终关切地注视着的:那是三毛的眼睛。

她来去如风。留下一册《撒哈拉的故事》,赠予沙漠一个拥抱,一朵明亮而柔和的花。花儿在扭曲的热浪中轻盈地立着,自此,芳华永不衰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