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
又是一年佳节到,空气中开始若有若无地飘起年的味道,相信不少人都会寻找自己眼中的年。
年味或许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绚烂;年味或许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习俗;年味或许是“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的守夜;其实,年味不过是家人在一起时的欢笑,不过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年味,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它徘徊于你的心头,却又迟迟不肯出现。在过年之际,贴窗花,放爆竹,贴春联,备年货,当然,过春节怎么能没有众望所归的春节联欢晚会呢?
春晚,大年三十的隆重庆典,它是中国的新兴传统,不论你在何方,不论你是否和家人一起,春晚,始终是你要看的,最隆重的节目,尽管它节目的槽点,历来为广大群众的饭后闲谈,但它始终是我们的春晚,是远在他乡游子的精神寄托,更是中国人的春节象征。
过年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能使人热泪盈眶。是啊,过年了,不论成功与否,不论人生跌宕起伏,仅仅只是一句“过年了,回来就好。”
在年里,没有悲伤,更没有痛苦,有的,只是快乐,只是温暖。过年就是全家团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围着火炉唠唠家常,感受家的温暖,当然,无论你是否和家人一起。即便人没有在一起,但心是紧紧的联结的。
就像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寻找年味,年味于家中;于心中。
心有意,即团聚。
身边的年味
记忆中寒假的许多时间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唯有过年那几天,才过得真真切切、有滋有味。
越近年关,年味越浓。
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的花炮,在空中以一种傲慢的姿态绽放,闪现出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但转眼又消失在黛蓝色的空中。它们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华丽丽的展示给我们它们绚丽而短暂的存在。我从小就喜欢这种美丽的花炮,一颗接着一颗,仿佛是空中花园中那朵最闪、最绚丽的花朵,有的还镶着水钻,甚是耀眼,给萧瑟的冬天,添上最美的一抹色彩。呼吸空气,里面虽然夹杂着浓浓的硝烟味,不好闻也不环保,但我想这也是中国人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吧,少了这股味道,总感觉年味就缺了一出重头戏。
我的家乡是鲁西南的一座小城,这座城市虽然不酿酒,但是这里的人过年都钟情于品酒。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好像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香。大年三十这天,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家里珍藏的美酒。上好的陈年老酒、珍藏的佳酿,这些都被人们纷纷摆上饭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喝上几杯,觥筹交错中,互道新年祝福。沾沾酒气、品品酒香,在一声声新年祝福中,大家举起酒杯,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在新年这天,也被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提起新年,不得不说年夜饭。北方的年夜饭,最重要的一味佳肴当属饺子了。北方人对于饺子有一种特殊的情结:重大节日要吃,合家团圆要吃,家里有大型庆典更要吃。年夜饭上的饺子,是每家每户展示自家拿手绝活的好机会,肥中带瘦的肉馅,加入葱、姜、蒜入味,菜馅是一定要新鲜的蔬菜,切碎,加入肉馅,放上盐、味精、香油、花生油等等搅拌均匀。一家人围坐一起,拌好的饺子馅准备好,和面、擀皮、包饺子,我想许多人爱吃饺子也更爱一家人在一起合作分工、一起劳动的这种快乐吧!热腾腾的饺子上桌,再倒上一碗腊八醋,就着几瓣腊八蒜,那种美味,想想就让人直流口水呢。
十里一风俗,百里一传统。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过年的风俗也各不相同,但都饱含着人们对幸福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品身边的年味,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真好!
相似题目
-
寻找年味过年啦!几乎每个地方都炮竹声声,震耳欲聋。每家每户都贴上窗花、贴上红对联。大家都着急探亲访友,拜年、烧香、拜财神、求平安、求发财······烧香拜佛是每年过年人们都在做的民间习俗。每到过年,去灵隐寺里烧香的人不计其数,人们去寺庙烧香大多是求财神让他们发财、求菩萨保他们平安。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对联,在室外放鞭炮,热闹非凡。关于过年贴红对联和放鞭炮有个传说,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很久很久以前,每到除夕,村里就会来一只叫“年”的怪兽,每次来都会吃掉很多无辜的人。有次在除夕的前一天,一个乞丐来到这个村子里,他对一个老婆婆说,只要借她家住一个晚上,明天就可以让“年”再也不敢进这个村子。老婆婆让这个乞丐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年”来了,而村民们早已逃到山顶了,就剩乞丐一个人,他在每家每户的门上贴了红对联,再在地上放了几个鞭炮,一点燃鞭炮就“噼里啪啦”地响,“年”被吓得不敢往前,逃走了。村民们得知“年”走了就下了山,回到村里。老婆婆说起了乞丐的诺言,后来乞丐说“年”最怕红色,也怕鞭炮的响声。从此,“年”再也没去过那个村庄,而习俗却留传了下来。我说的年味是不是很有趣呀?你们也去寻找寻找不一样的年味吧!500字 四年级 应用文
-
寻找年味大家都知道过年是最开心的事情,过年的味道是甜蜜的。在这期间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还可以拿红包,如果天天过年就好了。可妈妈却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这个寒假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我去找找年味。难道说过年还有其他的味道?小年夜那天,妈妈让我和她一起贴春联,我立马说:“我来贴‘福’!”说完拿了‘福’字就去帖,左边门上一个,右边门上一个,贴得可端正了!妈妈看了连忙说:“‘福’要倒着贴!”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倒着贴,说明‘福’到了,我家就有福了。”原来贴个‘福’字还有这么多讲究。我灵机一动把“福”字贴到了天花板上,“抬头见福呀!”“就你鬼点子多。”妈妈又拿过手机,说:“对着‘福’字,扫扫看。”我赶紧拿出手机一扫,居然扫到了“友善福”,“看来我家宝贝今年又要交上好朋友,与大家友善相处啦!”妈妈笑开了花。哇!福字后面有这么多学问呀!我要继续找‘福’啦。我拿着手机从隔壁家的‘福’字扫起来,先后扫到了“爱国福、富强福、和谐福、敬业福!”集满五福,五福临门啊!福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啊!大年夜那天,我们开车去舅舅家过年,一路上车水马龙,每一辆车都开得像飞一样,你超过我,我超过你,你追我赶,妈妈说这是归心似箭!都急着赶回家过年呢!到了服务区更是人山人海,简直是寸步难移!加油站前也排起了长龙,我打开窗户,空中飘过来一阵汽油的味道,我感到也有了芳香的年味。到了舅舅家已经下午了,我们稍作休息,就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大家又说又笑,聊聊工作,聊聊学习,小孩子呢?就是拿着面皮捣乱。不一会儿,一个个饺子摆满了桌子。我一看,饺子居然在大人的手里就像变戏法一样,这样一捏,那样一捏,就包出来各式各样的饺子。有的像金元宝一样鼓鼓的,姥姥说,是让你们财源滚滚;有的像小船一样弯弯的,我连忙说,是让我们一帆风顺!“聪明,棒棒就是棒!”;这个呢?像两只手合在一起,是代表什么呢?姥姥笑着说:“这是希望你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能百年合好,永结同心!”噢,怪不得大家拼命往家赶,原来可以得到这么多祝福啊!“还有呢,棒棒快看……”妈妈连忙招呼我。我看到姥姥把洗干净的一角硬币包进了饺子。“这是干什么呀?吃到这个饺子会不会卡住呀!”姥姥说“不会啊,这是我们过年的习俗,谁吃到这个饺子,就预示着谁明年会发大财!人人都想吃到呢!”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吃着,我也是迫不及待地咬破碗里的饺子,没有发现带硬币的。等大家都吃完了,还是没有发现。这时姥姥开心地说:“明年我们家里每一位都会发大财,都会旺旺旺!”只见她从锅底找到那个硬币。这个饺子沉在锅底,代表全家福!“哈哈哈哈!干杯!”年味在笑声中回荡。过年的味道原来是家的味道,福的味道啊!1200字 四年级
-
寻找年味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个节日里,会发生许许多多的趣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年味吧!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的传统过年习俗:挂起高高的、红彤彤的灯笼;换去门边以前的春联,贴上一幅新的春联;点燃一串串的鞭炮和烟花;还有观看大年三十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国人民一起为大年初一的到来倒计时……这些,都是过节必备的项目,可是,还有什么更重要呢?没错,就是全家人从外地赶回家乡,吃一顿年夜饭,也是一顿珍贵的团圆饭。这一顿饭,我想,你一定会觉得很幸福。在我心里,年夜饭是一顿很神圣的饭,在外四处奔波的大人们,得到了一年的犒劳和休息,全家人也在这一刻,聚到了一起,好不容易一起吃一顿饭。为了吃这一顿年夜饭,大人们会炸出各样的食物,如:鸡腿、鲨鱼、地瓜、肉丸子紫菜……还会不惜花下时间和功夫,去做由萝卜、米粉、豆干、鸡蛋、豆子掺杂在一起的春卷。每次我都会吃得满手的油,嘴角也尽是油,但我却不觉得油腻,反而会感觉很香。我想,这就是我所寻找的年味吧!除了这儿有年味,哪儿还有年味呢?你说得对,是妈妈和家人为了过年忙碌的身影,是十二点钟声敲响的那一瞬,是孩子们放着烟花时的那一抹灿烂的笑容,是大红灯笼的红光照亮着房间的那一幅美好的图。什么是年味?这就是我寻找到的年味。500字 六年级
-
寻找年味“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什么?”我心中充满了疑惑,爷爷说年味是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奶奶说年味是全家一起吃丰盛的团圆饭,爸爸说年味是小时候吃的东西,妈妈说年味是准备年货守更待岁……可我仍不明白年味到底是什么东西,但非遗馆的年货节让我终于茅塞顿开,同时也品尝了长辈们心心念念的“桐乡味道”。在非遗馆的年糕比赛场地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打年糕的师傅们先把糯米粉在锅中蒸熟,再把蒸好的糯米粉放入打年糕的石臼中,然后一个人抡起木槌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粉中间立刻出现了一个大坑,另一个人沾了点水,把年糕翻了个个儿,“咚”的一声,槌子又落了下来。大家围在石臼边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轮到爸爸时,他学着师傅们的样子,把槌子举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年糕变得扁扁的,爸爸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槌槌地敲打在黏黏糊糊的年糕上,等到捶得差不多时,师傅们就把年糕切成了一块块小年糕,再印上漂亮的图案,年糕就大功告成了。打完年糕,我又观看了制作划雪糕。先把面粉均匀地撒进模具中,把事先刻制好的图案印在面粉上并用小锤子轻轻地敲打几下固定住形状,再小心翼翼地拿开模具,再把一个个成型的划雪糕放进蒸笼。我们便眼巴巴地等待着热腾腾的划雪糕出炉,好一饱口福。终于等到它出炉了,软软的划雪糕放入口中,真是美味极了。在年货节上,引人注目的活动还有很多,如做糖人,制作大汤圆,胡峰窟等等,让人见了口水直流三千尺。年味有很多,关键是要花时间去寻找,今天这一行让我找到了不少年味。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寻找年味寻找年味一年一度的新年即将到来。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牛通社的小慧姐姐来到了嘉善的碧云花园。参加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听牛通社大哥哥介绍,今天年俗活动主要有:写春联,打年糕,做腊肉,采草莓。听见消息我们兴奋不已。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打年糕了。首先,我看见一个石头做的大缸,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木锤子。只见示范的两个阿姨,一个抡起木锤,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中间立刻变成了一个大坑,另一个阿姨沾了点水,把年糕翻了个身。只听“咚”一声,锤子又落了下来。我们一个个都围着石缸,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轮到我了!我学着阿姨的样子,与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把锤子举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呀!年糕变成扁扁的了。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涨红了脸,一锤一锤地敲打在黏糊糊的米糕上。原来年糕是由糯米、粳米和水,掺在一起,靠着这木锤子敲打才诞生的,还是挺费力的。打完年糕,我们又围着圆桌开始制作喜糕了。喜糕的原材料和年糕一样、我们先把面粉均匀地撒进模具,再倒出,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米糕捏一小团,放进模具,最后敲打模具,将喜糕整个儿倒出来,放在一张粽叶上。只见碧绿的粽叶衬着雪白的喜糕,有的像鱼儿,有的像小花,有的像葫芦,还有的像寿桃。一个个是那么小巧精致,让人馋涎欲滴!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将喜糕放进了蒸笼,等待着热腾腾的喜糕早些出炉,好让我们一饱口福。噢!香喷喷的喜糕出炉啦!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制作的那一笼,立刻放进嘴里。软软的喜糕,甜中夹杂着桂花的香味,真是美味极了!大厅里回响着我们欢快的笑声,这一幕幕充满年味儿的活动,随着相机“咔嚓、咔嚓”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回首望去,那碧云花园天台上一串串的酱鸭、屋檐下一块块的腊肉、还有草堂里一幅幅的春联,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我们还将继续循着年味,迎接马年的到来!750字
相关推荐
-
寻找年味腊月二十九……在外打工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在精心置办年货,瓜子花生小糖、烟花爆竹、春联……爸爸带着我来到一个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店里,那里卖的全是适合孩子们玩的小烟花爆竹,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我们挑了许多好玩的小东西,其中有今年最畅销的“小金鱼”、“黑虎炮”、“小猫烟花”……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此,在二十九这天拿着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到街上买点自己中意的小炮竹,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那真是最难忘的年味。年三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听到妈妈的口令:可以吃年夜饭了!哇!明炉小火锅、各式各样的腊味、红烧肉、红烧鱼……看的我两眼放光,口水直流。爸爸吃着红烧肉回味着说: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红烧肉,即使偶尔吃一次,也只能浅尝辄止,只有过年这一天能敞开着肚皮吃。每每想起这幸福的年味还是意犹未尽!年初一……清晨,“起床了、起床了、拜年去咯”,爸爸大声喊到。还在睡梦中的我立马清醒过来,以光的速度把衣服穿好,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快,因为等下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等着我做:那就是拜年!首先给爷爷奶奶拜年。听爸爸说,他们以前给爷爷奶奶拜年是要磕头祝福的,现在到我们这里都省略了。但是有一样最重要的却不能省,那就是红包!每年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都会包个大红包给我。红包不管大小,那都是长辈给予我们的祝福与希望,也是过年之必不可少的年味!每至年底,踏上归途,寻一口年的味道!600字 初一
-
年味年味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学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雪味真巧!这个年有雪!在风中飘飘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它好似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物,因为我们也有和学一样纯洁的心灵。银装素裹,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我突然被姐姐的雪球达到了才转过神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姐姐还了一个,就这样,一场打雪仗开始爆发了……当我们玩到疲惫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时候,雪花亲吻着我们的小脸,很凉,很舒服。可就当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睡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冷!火药味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药味是很难闻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觉得火药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烟味,我也一样觉得。第一颗爆竹响起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要过年了,当几十颗爆竹同响的时候我知道过年了。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吞噬了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我感觉到了这个年有味儿……可是我们这儿远远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有了这个火药味,就算是一点点我已经满足了。餐味夜,宁静。耳边没有爆竹声了,可是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的声音把我的听觉覆盖了,我的耳朵好似失去听觉了一般……桌上的丰盛的晚餐应有尽有。年糕啊,水饺啊,烤鸭啊,烧鸡啊……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个个都不客气,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个精光了。啊!好香的餐味!年味=餐味+雪味+火药味。这个年真过火。650字 初一 叙事
-
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春来到,春节,也随着吹面不寒的杨柳清风,悄然而至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燃烧竹子来庆贺春节的习俗,今人谓之曰“爆竹”。只不过,我们以火药和纸代替了火炭和木柴,用爆鸣声取代竹子受热的破裂声。这不,年初一一清早,院门外就像晴天里打了个霹雳,一时间充满了喜庆的嗡鸣,各个颜色的火光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这,应该是一种年味吧。用过早餐,就是去拜年的时候了。在中国人眼中,若是春节少了拜年这个重要环节,就好比满桌的佳肴一下子香气全无,其所蕴含的年味必然减去大半。说到拜年,长辈的压岁钱固然是小孩子们最渴盼的东西,但更让他们开心的是彻底的休息。我也属于这群小孩子中的一个,平日里被繁重的学业和父母老师的叮咛压得喘不过气来,可一到过年,就像是解放了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更不用担心家长的责怪。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是不会有长辈们的约束的。平日里难以见面的各门亲戚都欢聚一堂,大家谈笑风生,而这种暖意融融的亲情的味道,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年味。拜年后的压轴大戏,便是年夜饭了。暂且不提这饭菜的口味,光是准备,就要花去长辈们几个星期的心思。食材,一定选用当季的,怕冷库中运出的蔬菜口感不佳。调味,必然反复斟酌,大到改花刀、腌制食物,小到一勺盐、一片辣椒,都无比精心。当华灯初上,亲人入座的时候,数菜齐出,使人恍若置身蓬莱仙境,位列仙班,挟一筷入口,虽不曾烹江南之赤鲤、塞北之黄羊,却也尽了人间之味:蒸肘子味咸,酸菜鱼味酸,发肉味甜,苦瓜丝味苦,酱椒鸡味辣。五味俱齐,游子尽觞,若是明年也如此,何愁故乡隔千山。年夜饭,吃尽人间真味,品得离愁欢伤,这,也是一种年味。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愿天下旅人,共为《游子吟》。年味浓矣,但总有人回不到故乡。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年味呵,希望你载上家的温暖,去抚慰所有离家之人孤寂的心!750字 初一
-
“年”味这些年,“年”味真是越来越淡了—赴不完的饭局,送不完的礼品,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啦,我们可以找到足够多的替代品,比如说网络,比如说电视,比如说睡觉……有社会的安定与文明;只有对违法犯罪者严惩不贷,才能使守法者安居乐业。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中央和地方立法之多,平均几天就有一部,这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欣慰的。但也不可不注意到,我们有些地方在有些事情上,无论立法与司法,还远远不够严厉,致使法治很难形成应有的威慑力。以商品的明码标价而论,虽然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但又有多少人严守此规定?违者有谁被重罚过?上海反暴利闹得轰轰烈烈,可日前看到公布反暴利的罚款,总数也不过几十万元而已。或许是无暴利可反所致吧,倘是如此,那自然幸莫大焉。当然,相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走私贩私、贩毒吸毒、**缥娟、贪污受贿、制售假货等严重犯罪问题,商品是否明码标价,尚属“小事”,不提也罢。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憔点访淤节目披露:西安有人假办所谓“综合大学”,骗钱上百万元,数百名受骗学子云集西安无着无落。“访谈”表明,此骗局涉及不少为骗子提供种种方便的正牌大学、广告公司以及刊发不法广告的官方报社等等。令人困惑的是,这么大的骗案,却居然很少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汉书》曾云“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法律关系万民性命,其重要功能,在于禁止暴力与邪恶,使天下百姓得以平安生息。法律只有使人慑于严酷而能警戒于卒后,其作用才能够充分显现。这些古训,都说明了法不严厉,则难以抑恶安良。过去有句话说的是:“对坏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或曰:我们要向文明社会迈进,法律不宜过分严峻,应以教育感化、治病救人为要。此说自然不无道理,但教育感化难以“治病”时,严厉惩治则不可或缺。750字 初一
-
年味年,是什么味道的?在我看来,年是各种味道的混合,年味是复杂的。一过小年,人们便忙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到超市买年货,在门口贴春联,穿新衣。这一切看似热闹,实际却冷清的很手机的介入,已经让大部分人离不开它,所谓的团圆就没有了意义。一进家门,只有电视在唱独角戏吸引眼球,手里的手机不时地响两声,低下头本只想看看有什么重要消息,结果却久久回不过神来。年味一年年变了,一年年淡了初四,应该是过年期间最热闹的一天了。亲戚朋友们都在这一天来拜年,原本冷冷清清的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年轻人多是捧着手机进门的,老年人则是坐在一起扯扯家常,脸上常挂着仁慈的笑容。没多久就到了中饭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聊着几个人偶尔拿出手机来看看,拍拍照,刷刷微博、朋友圈,几乎是低着头吃完这顿饭的,那些小朋友没有手机所以只能规规矩矩的坐着吃饭,老年人依旧是谈着自己身边的一些趣事。很多家庭很多人没有手机,能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团圆,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谈过去一年的经历和收获这样的时光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应该很少吧?年味,对他们来说,也就不存在吧?!忆一种别致的年味,曾经相聚一堂,拉长长的家常,把旧年画上充满笑声的句号;现在纵使分隔两地,时代在冲散旧俗的原味,却以另一种崭新的方式,使亲人间放下担忧,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年,那样的温馨,那样的幸运。信息时代发展飞快,年味,都变了,从前的面对面交流变成了用手机视频聊天。这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我更喜欢从前的年,喜欢从前的年味。年在,味却渐渐淡了600字 初一
-
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新的一年,又是新的春节。随着春节的到来,我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年味是吉祥的。除夕前几天,春节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大街上早已摆满了春联与花炮。还有的当场写对联。我们家贴好了对联。上联是“富水长流鸿福地”,下联是“财源涌进吉祥门”,横批是“福星高照”,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富贵。年味是充满希望的。店铺的玻璃上都贴上了倒着的“福”,代表着“福到(倒)了”,也是对新的一年的企盼与希望。年味是温馨的。到了除夕,所有店铺都回家团圆了。一家子坐在桌前,夹着菜,喝着酒,聊着天,看着春晚。大家哈哈大笑,热闹喜庆,年味浓浓的。除夕晚上还得守岁,表示着祝愿长辈长寿,祝愿晚辈健康。年味是热闹的。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小孩们就跑去楼顶看烟花,放花炮。整个城市炮声不断,火光把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年味是和谐友好的。除夕过后,小孩儿最喜欢了。到亲戚家去,给长辈拜个年,就可能得到一个红包。小孩儿笑得脸像一朵花一样。每个人在路上碰到陌生人,也都要说声“新年好”。我很高兴,因为我依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因为我们并没有丢弃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习俗。我希望每年,大家都能感受到春节传统文化带来的年味,都能在年味中感受到快乐并充满希望!500字 初一
-
年味我家的年味儿,是从一口大锅中氤氲而生的。锅铲的翻炒声杂着客人来时的鞭炮炸裂声,饭菜的香气和着空气中火药的味道,这,便是年了。也不知是何时的习俗,每到年前总有人邀请各家去吃饭,年后,年前被邀请的人便邀请回来。也因此过年的那段时间总是一大堆人围在一起吃的饭,热热闹闹的特别幸福。因为奶奶和爷爷总只有两个人在家,所以受到的照顾特别多。每次到这时候,奶奶和爷爷总想着要煮一锅好菜来谢谢帮助过他们的人,故而年前年后听得最多的反而是锅铲翻炒的声音。这声音总是翻腾着、活跃着,有着无尽的喜意,似乎只要听着这声音便会使人快活。我最喜欢客人们刚来的时候。爷爷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拿一条红色的鞭炮走到门口,点燃丢出去;奶奶会放下还没准备好的食材,拿起准备好的,开始炒菜。鞭炮爆炸声先行响起,炒菜声紧随其后,客人们在爸爸妈妈的招待下走入客厅,边走还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些抱着小孩的客人和一些与奶奶年纪相近的奶奶,在拜完年后会寻着炒菜的声音来到厨房边聊天边帮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待所有客人都坐上桌,我便把炒好的菜端上桌,身边时不时还有几个淘气孩子跑过,相互追逐,都享受着这得来不易的快乐时光。锅铲翻炒声、鞭炮炸裂声、祝福声,饭菜的香味、火药的气味,逐渐在我家的大锅中相交、相融,产生了浓浓的故乡的年味儿。500字 初一
-
年味透过窗看看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花日白鹅毛般的落下。房顶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难忘的年味。在难忘的年味,老妈就宣布让我们包饺子。消息一传开,全家都动起手来,一会儿功夫各种材料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包饺子啦。姐姐先把肉、姜、葱剁碎后混合在一起,再放一点盐和酱油,搅拌均匀做成了饺子馅儿;爸爸这边正在和面,爸爸在面粉里放了几个鸡蛋,把温水慢慢地倒进面粉盆里,用筷子搅个不停,所有的干面粉都粘在一起像面疙瘩的时候,又开始用手揉,直到揉的面团变光滑为止,就说明和好了。接下来轮到我来擀皮,把面团揉啊揉,揉成像一条条长长的蛇,然后用刀切成一小段,再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爷爷走过来说:“饺子皮要中间厚边上薄,中间厚能防止饺子漏馅儿,边上薄吃起来口感好。”听完爷爷的话,我又修改了一下饺子皮的薄厚,让饺子皮像爷爷说的那样。我和哥哥姐姐们用手指沾一点点水在饺子皮边上抹一圈,把做好的肉馅放进擀好的饺子皮中,再把饺子皮合拢、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们齐心协力,一眨眼的功夫饺子挺着将军肚整整齐齐站了一桌。现在妈妈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饺子就煮好了。我们全家围在一起,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欢快地谈着。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难忘的一次,我从中深深的体会到年味。500字 六年级
-
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似乎只要有了烟火、美酒、鱼肉、红包,就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小时候过年,常看到家家户户家门口贴着新对联,桌上摆满了各种糖果,屋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烟花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绽放,和那绽放的瞬间流光溢彩的闪亮,无不让人欣喜和惊撼。春节的早晨,亦常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惊醒,感觉一睁开眼,环抱着你的,便是一个春意融融的温馨世界。我家每当过年的时候,爷爷、爸爸都会都会准时放鞭炮,这是家乡约定俗成的事情。从我记事起,每年的除夕守岁之后和正月初一凌晨,爷爷和爸爸都会燃放鞭炮辞旧迎新,记忆中从未间断。除夕之夜,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中会有平时难以吃到的美味佳肴,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感觉过去的一年里所有的烦心事都烟消云散了。吃罢年夜饭,大家会一齐坐在烤火箱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节目形式多样,有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除夕过后,正月初一大家开始走家串户拜年。每到一个亲戚家,会在他们家中坐坐,聊聊天,喝喝茶,通常大人会给孩子一个压岁包。我想,这就是年味吧,久别的亲人团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家乡酒,互相问候,这就够了。500字 初二
-
年味“千年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新的春联,于是新的一年又来了。过年了。我们总和小伙伴聚在一起,总是玩着炮仗。我们挥舞着“火杖”,那那星星点点的火花如花绽放,开出了一片快乐的天地。火药也是极好玩的。一堆灰色的火药,如同小山丘一般。插上一根引线,一下点燃,大伙便站得远远的。快乐的引线被我们意念的火花烧尽。一点火花,一些火花,一堆火花!灰不溜秋的火药一眨眼就燃烧成了一个小太阳,耀眼的光芒洒向四周,火星四溅,金光闪烁。令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比玩电脑还要开心。拜年时。妈妈带着我去亲戚家。我只要送上几句祝福语,红包就势在必得,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字千金”了。逛了几家后,钱包就如同一个大胖子,那沉甸甸的肚子便是我的“劳动成果”。我随身都带着它,如同拿着一部手机,怎么也不肯放下。吃年夜饭时。一家人聚在一起,迅速形成了两级分化,大人一级,小孩一级。大人干杯时,我们便拿起饮料凑热闹;大人谈话时,小孩在桌底下联机开房。玩的不亦乐乎。桌上的佳肴也是看起来很好吃,吃起来更好吃。我们这些“低头族”也抬起头来狼吞虎咽。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随着菜香共同飘向远方。过年了,我们吃年夜饭,拜年,玩游戏令我开心地度过春节,这就是年味。500字 五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