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有个爱800字

粽子里有个爱

800字 四年级

端午到了,满街弥漫着粽香,我们一家照例去姨婆家过端午。

“囡囡,你爱吃什么粽?”每年端午前,姨婆都会这么问我。我便答“鲜肉蛋黄粽!”,又或者“五谷蜜枣粽!”

“姨婆,我们来了!”不出所料,姨婆在厨房里忙活,大盆小盆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类食材。泡了一夜的糯米,又白又香,一粒粒透亮饱满。鲜肉、蛋黄、蜜枣等,也各自等待着。翠绿色的箬叶好像在发光……

“姨婆,我也想包粽子。”姨婆慈爱地看着我:“好啊,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拿起一张粽叶,折成一个小窝,抓起一把糯米垫在底部,用手指将其铺平后给鲜肉滑出一条藏身之地,上面再来一把糯米像被子一样将它盖上。可当我要用粽叶把糯米全部包裹起来的时候却犯难了,尝试了很多遍不是这里漏米,就是那里缺角。我只能大声喊我的救兵,姨婆娴熟地给我演示了几遍之后,我才勉强把粽子的衣服穿好,再缠上绳子。就这样,姨婆和我,坐在门口,慢慢地、仔细地包着粽子,不知不觉,盆里的糯米见了底,竹筐里堆满了粽子。

接下来当然是煮粽子啦。将粽子放入锅中,加水没过它们,盖上盖子,点火。而我进入到漫长的等待之中。“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等待的心开始躁动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丝丝蒸汽在厨房上空飘荡,阵阵粽香也开始弥漫。“姨婆,好香啊,可以吃了吧?”“哟,小馋猫,这才刚开始呢,现在我们要改用小火,慢慢煮,这样粽子才入味,粽叶也不会爆开。”等待粽熟的过程如此漫长,我恨不得将粽子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里温度更高,粽子就能熟得更快一点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姨婆一声令下——开锅。我这只小馋猫迅速跳到了灶台旁,“红绳系的,是囡囡要吃的五谷蜜枣粽!黄绳系的,是鲜肉蛋黄粽!……”在姨婆的帮助下我将粽子小心翼翼地请到了我的碗里。解开箬叶,眼前登时被雾气所笼罩,一股清香扑面而来。白色的糯米已经变成米黄色,我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不顾温度咬上一口。

“馋猫,慢点吃慢点吃!”姨婆那慈爱的声音,包裹在每一粒糯米里,融化在每一颗蜜枣里,最后都化成舌尖上的清香。

原来,端午的粽子里,藏着这样温暖的疼爱!

又到粽子飘香时

900字 四年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桅子花开了,一年一度的粽香又飘起来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外婆就忙开了。她先把泡好的糯米捞起来沥水,再把青青的箬叶刷洗干净,将卤好的大块五花肉、甜甜的豆沙、蜜枣分类装进盆里。“万事俱备,只欠动手”了。

只见外婆拿出两片箬叶,一折、一挽、一按,放入米和肉,像变魔术似的,三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精致的四角粽子。

哇,原来包粽子那么简单!很好玩的样子。于是,我就去尝试着包粽子。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过两片箬叶,折成漏斗形,将一勺米放进漏斗,哪知米刚从“前门”进,就从“后门”出了。外婆见了,笑了,说:“你折的是真正的漏斗啦!”我不好意思伸伸舌头,重新把箬叶折成漏斗形,认认真真地检查了好几遍,确定不会再有漏洞后,才把米装进去。我左手拿漏斗,右手一勺一勺地装米,装了三分之一后,就把一块五花肉放上去,再把米盖上去,现在,可以封顶啦!我把漏斗的尖顶往上折,想把米都封住,没想到米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从两边的缝里挤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外婆见了,连忙接过我手中的粽子,进行补救。她把多余的米刮掉一些,重新把箬叶盖好,按紧,再熟练地折了一个完整的角。开始绑线了,我觉得绑线还不是小菜一碟,我平常也玩过,我自已动手。结果,没绕几圈,那个粽子就彻底“凉凉”了,米和肉都撒了。我沮丧地说:“不包了!”说完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想干了。外婆语重心长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好一项本领哪有这么容易啊,来,再试试!”外婆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谈不上好看,但也算是对我努力的肯定吧。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的兴趣又来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标准,外婆直夸我真能干。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开始煮粽子了。不一会儿,灶间就飘满了粽叶香,闻着诱人的粽香,我不禁想起端午包粽子这个习俗的来历。春秋时期,楚国灭亡,屈原万念俱灰,在农历五月初五,投进汩罗江自尽。楚国的百姓怕鱼来吃屈原的尸首,就用箬叶包了米团,扔进江里喂鱼,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于是这个习俗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晚上吃着香香糯糯的粽子,真爽!

粽子是传统,是故事,也是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