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亚人的来历
2007-07-0321:16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在一个叫做贝吉塔的行星,那里有两支民族,分别是赛亚人和祖夫鲁人。贝吉塔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十倍,所以占贝吉塔行星大半人口的祖夫鲁人是体型只有赛亚人一半的人种,但是他们智慧很高,拥有高度的文明。而另一边的赛亚人本来只是属于极少数的民族,他们体型庞大,而且体力超强,是极为好战的原始民族,赛亚人的最大特征是屁股有一根尾巴,全体民族个个都是战士。
有一天那些战士露出了獠牙,开始展开对祖夫鲁人的侵略,祖夫鲁人拿起自己制造的高度文明的武器(能量探测器,枪械等)来迎击,但是占少数民族的赛亚人强得超乎寻常,渐渐地把祖夫鲁人给压下去,最具决定性的,是贝吉塔行星八年一度的满月时刻,赛亚人看见满月会变身成为怪物(地球人称猩猩,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太阳光只有照射到月亮被反射的时候会产生布鲁兹光波,布鲁兹光波在满月的时候就会超过1700。0000以上,赛亚人眼睛吸收了17000000以上光波后,尾巴会产生反应,开始变身,只有少数的赛亚人才有办法以人工的方式制造出反射17000000单位以上布鲁兹光波的人工月亮。在龙珠GT里面贝吉塔就是利用布鲁兹光波变身为第四级超级赛亚人。),赛亚人变成大猩猩以后战斗力会增强10倍,这件事情对祖夫鲁人是最大的威胁,而且给他们的伤害也是最大。就这样,赛亚人一边学习祖夫鲁人的文明,一边增加族群的数目,最后贝吉塔行星完全被赛亚人占据了。
但事情并不因此而结束,赛亚人转而向外宇宙追求战斗,但是由于祖夫鲁人已经被他们消灭了,使得他们的文明发展整个停滞了下来,赛亚人也了解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到更远的外宇宙打仗,于是赛亚人跟富有而且拥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联手,赛亚人提供那些外星人建造别墅的舒适星球,而外星人则回馈他们文明与金钱,对于喜好战斗的赛亚人而言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赛亚人快速的发展扩散,最后甚至把婴儿送到各种行星去(孙悟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发展出了长远的作战计划,让婴儿在外星球长大以后毁灭当地所有的人。
但是,贝吉塔星也有他们自己的神明,最后他受不了赛亚人的恶行,以自己的神力招来了巨大的陨石,撞上贝吉塔行星,使它爆炸了。(后来证实是弗利萨毁灭了贝吉塔行星)
幸存的赛亚人连悟空在内只剩下4个人(不包括混有地球人血统的):贝吉塔,悟空,那巴,拉蒂兹(后来证剧场版出现两个新赛亚人,分别是真正超级赛亚人罗布利和在地球种精神之树的达列斯)。
赛亚人一出生就会接受素质测试,分开几个等级,例如:悟空就是最低级的低级战士,那巴是二级战士,贝吉塔是一级战士。赛亚人的封建思想很严重(估计是日本的天皇统治制度),等级制度很明确,下级的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传说每隔一千年就会出现一个超级赛亚人,嗜血如命,在剧场版出现的罗布利就是天生的赛亚人,贝吉塔王(贝吉塔的爸爸)由于害怕他将来会夺取自己的王位,所以在罗布利出世的时候把他流放到其他的星球了。
北京王子岛实验小学四年级:王冰浩
给和?的一封信
和先生:
进来无恙乎?地狱之苦难受乎?
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银幕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臭名远播。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不忧其民,专事收刮,贪污受贿,弄得个脑满肥肠,却不料机关算尽落得个千载骂名,先生若泉下有知,可曾有愧?有悔乎?你可知全国人民以你为耻乎?
先生当是明理之人,如何却因为那一点银子而迷失良知呢?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却没有忧虑民生疾苦的焦灼?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权杖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却没有为国操劳的疲倦不堪?你可知因为你的贪欲,有多少人成了刀下亡魂。他们死得冤,死得冤啊!你错了,你大错特错。你想知道你落得身败名裂是为什么吗?小女子不揣冒昧,愿为先生做指点,以当戒子暗示之后来者。
先生可知现代的“八荣八耻”,认识你的错,可从此下手。这八荣八耻中“耻”正是你的罪行之所在。我想如果你把敏捷思维放在以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那么你不仅不会遗臭万年,反而会流芳千古。先生之错,在于只看到银子和权力,既不爱人民,也不爱国家;既不为人民谋利,也不为国家谋利,致使误入歧途,殊为可憾,可叹。人之在世,“德”为立身之根,"才”为处世之本。有德者,如孔孟二贤,皆勤勉自修。如牛顿
、达尔文皆艰苦风斗。如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服务。如周恩来
、刘少奇为国操劳。有才者,如唐太宗等,以铜为镜,一方面严于己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任贤用能,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物阜民丰。如诸葛亮等,神机妙算,舌战群儒,即使匡扶社稷之才,又是民间百姓之福也。他们没有被名利和美色乃至金钱遮住双眼,所以赢得了历史的赞许和无数的美誉,人民敬仰,千世万世为人们所称誉,国家以他们为荣。
先生乃凡人,本无法抑制欲念可能将某种道德颠覆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无从迸发,并扶正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法制社会。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而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知先生此时有何感想,是否知错?是否悔恨?你的道德与良心是否如利刃般刺痛你的心?你痛吗?先生生前的日子可谓一片黑暗,先生会恐惧,会害怕吗?奈何先生没有看透“荣”“耻”之关系,走上歧路,身败名裂,尝到如此苦果,当不宜怨天尤人。
愿先生早日转生,重新做一个对人民有利之人,知荣明耻,以洗先生恶名之污浊,赢得后世之赞誉。
相关推荐
-
元旦的来历"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点评: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6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元旦的来历元旦节了,今天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元旦节的.传说和来由。元旦,中国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新年”,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中华民国始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1月1日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称为“旧历年”、“阴历年”等)。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好了,以上的呢,就是元旦节的具体资料,顺便祝大家:元旦节快乐!450字 四年级
-
东坡肉的来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句大家都很熟悉吧?这是九百多年以前宋朝大诗人苏轼的名句。苏轼又叫苏东坡,曾经两次到杭州做官。在两次做官的中间,他被下放到湖北黄州做了一任地方官。奇怪的是,当时黄州人不喜欢吃猪肉,所以当地猪肉非常便宜。苏东坡就每天吃猪肉,还变着花样烧。后来他第二次到杭州为官,疏浚西湖,筑起闻名天下的苏堤。苏堤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沿湖开着笑盈盈的桃花,蓝天、绿柳、粉花,映入湖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因此,杭州的老百姓都很感谢他,杀了很多猪送去。苏东坡让大师傅按照他在黄州的方法烧好,全部送到刚刚造好的苏堤上,和杭州的百姓一起享用。这一开锅盖,不得了,五里长堤飘散阵阵肉香。从此,人们给这道菜起了个名字叫“东坡肉”。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东坡肉已经成为杭州的特色菜了。我很喜欢吃东坡肉,它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来杭州的朋友,我们也会请你品尝这道菜。坐在西湖边,看着西湖美景,吃一吃杭州名菜。想到这,我都流口水。怎么样?你们认识东坡肉这道杭州名菜了吧!400字 四年级
-
腊八粥的来历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人们总爱在这一天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在我国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礼。人们常在新旧交替时,用猎获的禽兽来举行大祭。古时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要喝腊八粥。哪怕是襁褓中的小儿,做母亲的也要喂他吃几口腊八粥,以示祛灾除病,人畜兴旺。腊八习俗始于佛门。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29岁那年舍弃王室的豪华生活,出家修行。由于他在苦行道中劳累过度,加之又饥又渴,昏倒在地。恰巧有位牧羊姑娘路过,将自己随身带的杂粮和瓜果用泉水熬成稀粥,喂给他喝。自从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献佛的活动也随之日益盛行起来。这便是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来历。250字 四年级
-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350字 四年级
-
中秋来历今天我在爸爸工作的地方写作业。在爸爸给我布置的作业中我看到了中秋二字,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问爸爸:‘爸爸,中秋有什么来历呀?’爸爸说:‘你不知道的话自己动手上网去查嘛!’我不耐烦地说:‘你明明知道,就是不想告诉我嘛,嗯哼!’爸爸见我满脸疑惑的样子又笑笑说:‘好吧,既然我的乖女儿遇到不懂就问,那我就给你讲讲吧。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礼周》。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日旬,故称‘中秋’。一年四季,每季都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习俗中秋祭月、赏月、月光马儿、兔儿爷、宴俗、玩花灯、舞火龙食俗。我大叫一声‘啊’,原来中秋节是这么来的啊!3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元旦来历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900字 初三 说明文
-
元旦的来历“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100字 小学 说明文
-
元旦的来历元旦的由来(之一)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元旦的来历(之二)"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元旦的来历(之三)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初三 说明文
-
元旦的来历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指导教师:王学英初二:韩欣悦初二:韩欣悦700字 初二 说明文
-
亚里亚公主亚里亚公主(童话故事)从前,在遥远的大海对面,有一个美丽的国度——奥利国。在王宫里,有一个美丽的女孩——金黄的长发,白皙的脸,大眼睛比天上的月亮还要亮。她就是这个国家的公主——亚里亚公主。王宫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地,那简直是一个动物王国,住着蝴蝶、蜜蜂、蚂蚁、小松鼠……每当小公主玩累了的时候,她就会躺在草地上,小动物们就围在她身边,给小公主讲外面的世界发生的事。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在这位可爱的小公主头上。公主在十二岁生日的那天,她又来到草地上吹笛子。忽然,一只小蜜蜂和一只蝴蝶落在公主的肩头,惊慌失措地对她说:“不好了!亚里亚公主,赶快逃命吧!”小公主吃了一惊,问:“怎么了?”“今天我和露珊(蝴蝶)去找吃的,飞过一幢奇怪的房子,听到一阵刺耳的声音,是老巫婆把诅咒封印在一根毒针里,‘亚里亚公主今天十二岁了,只要用这根毒针在她的额头中央刺一下,她就会沉睡一年。一年之后,她就会死去,她的生命、青春和美貌就都属于我了!’我们吓了一跳,赶紧回来告诉你。小公主,快走吧!赶快逃命去吧!”一只叫斯地亚的小蚂蚁爬到公主手上,说:“卫斯(蜜蜂)说得对!前几天,我去小溪喝水,没想到喝完之后,肚子象针扎一样,差点被毒死了,一定是老巫婆制造毒针时干的。”忽然,天空中划过一道黑线,亚里亚公主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额头正中一阵疼痛,便昏死过去了。与此同时,王宫里的一切都变成了石头。这时,一位仙女出现在露珊、卫斯和斯地亚的面前,对她(他)们说:“现在王宫里的一切都变成了石头,这都是老巫婆干的。现在我要求你们去找一朵花,它是天地间灵气的结晶,只有找到这朵花,才能救亚里亚公主以及整个奥利国,记住,你们只有一年的时间。”说完,仙女就消失了。三个小伙伴立刻就上路了。在寻找神花的路上,渴了就喝山泉、溪水;饿了就喝花蜜、摘野果吃。有一次,她(他)们在翻过一座山的时候,斯地亚差点掉下去摔死,把三个小伙伴吓出一身冷汗。但是,却丝毫没有减少寻找神花的勇气。一转眼,七八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三个小伙伴在爬山的过程中发现阴天了,马上就要下雨了。慌慌张张地钻进一个山洞。进去才发现,这个山洞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夫人。露珊对那位夫人说:“你好!我们正要寻找一朵神花救亚里亚公主,外面下雨了,请您允许我们在这里避雨。”“哦?神花?是这个吗?”那位夫人指着她身边一朵花问,只见那朵花美丽而神秘,焕发着柔和、炫丽而又耀眼的光芒。“啊!是!是神花!就是它!我们找到了!”“请问,您能把神花送给我们吗?”卫斯红着脸问。“可以。但是——你们必须以生命交换!”“我们同意!”“不,不!你们太傻了!只要你们再找一个地方安家,就能幸福地过日子,何必为了一个公主送命呢?”“不!您错了!有一次,我们三个误吃了毒草,是公主花了三天三夜找草药治好了我们。现在,公主性命难保,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呢?”“你们想好了吗?你们不后悔吗?”“想好了!我们绝不后悔!”“哈哈!告诉你们吧!我就是花神蒂丝玛里亚,刚才我在考验你们,祝贺你们,你们通过了!”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卷走了三个小伙伴和神花,带着她们回到期公主身边。斯地亚把神花放在公主额头上,神花迅速和公主融洽为一体,公主苏醒了!王宫里的一切也都恢复了生命了。奥利国得救了!几天之后,草地上又跳动起亚里亚公主的身影。只是她的额头上多了一个神花的印记。12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汉字来历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及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这就是汉字的来历。一年级:十月1200字 一年级 叙事
-
红枫叶的来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住在一座深山里,那里长满枫树,青青翠翠的,非常秀丽。他们有一间温暖的小屋。当晚风吹进小屋时,小鸟就会来到窗前起劲地唱歌,年轻的母亲便带着孩子下地劳作,然后上山摘野果、抓野兔;当夜幕降临时,母亲便给她的孩子讲故事唱歌谣。快乐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孩子慢慢地长大。突然有一天,孩子觉得这座山使他厌倦,除了花草树木,除了飞禽走兽,除了阳光雨露,除了自然的一切,没有其他。他开始讨厌这一切了,却忘了它们曾经带给他快乐。他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了,但却不知怎样改变这一切。他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母亲,以往的爱都在这恨中消失了。可怜的母亲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却依然深深爱着他。她孤独地下地上山,小鸟依然动听地歌声只能让她伤心地想起孩子在身旁时的笑语。渐渐地小屋变得有些凄凉。日子又一天天地过去。突然有一天,雷雨交加,惊走了一切飞禽走兽。孩子怕极了,躲在母亲的怀里哭,哭累后睡着了,母亲却一夜未眠。第二天,风雨停歇,但太阳却恶毒地猛晒着。许多天过去了,依然如此。外面没有小鸟的声音,水源也枯竭了。家里的最后一粮食都吃完了。看着孩子干咳着,母亲决定出去碰碰运气。孩子挣扎着要跟着去,此时他的眼里只有爱。这是母亲这段日子以来多么希望的事啊,可这回她却坚决把孩子留在家里。外面的太阳把它火一般地阳光裹住瘦弱的母亲。放眼看去,花草死了,树也枯了。当她蹒跚地来到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个苹果。”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于是拿起身边的石头割破了自己的手。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长出了一苹果。她摘下苹果继续往前走。当她来到另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口只兔子。”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她拿起石头又割破了自己的手。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吊着一只兔子。母亲把兔子兜在怀里继续往前走。当她来到又一棵枯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张虎皮。”这时母亲快不行了,但想到秋天快到了,孩子应该有件暖和的衣裳。于是便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她拿起石头又割破自己的手。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挂着一张虎皮。她拿着虎皮继续往前走。当她来到一口枯了的泉眼时,泉眼说:“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碗水。”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当母亲再次拿起石头割破自己的手,把最后一滴血滴在泉眼上时,泉眼流出了水。母亲端着那碗水回去了。当母亲把水送入孩子的口中,把食物与虎皮放在孩子身时,对孩子说:“孩子,妈妈走了,等你穿上这件虎皮时,秋天就来了,秋天来了妈妈也回来了。”孩子只知道母亲离去时没有血色,他想留住母亲却无法牵住母亲的手。就在那天晚上,天空下起了雨,从此深山又活过来了。日子一天天在孩子的盼望中过去。秋天终于到来,孩子披上虎皮。母亲始终没有回来,满山绿色的枫叶却在刹那间变成了红色,随着风一片一片飘到孩子的身边。孩子的眼泪一颗一颗往下掉,持久的,没有声音的。从此,枫叶便成了红色。1200字 初二
-
风雨桥的来历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油酥饼的来历古城西安的街头巷尾,常有卖油酥饼的摊头和店铺,这些摊头和店铺经常顾客盈门,排队争买香气扑鼻的油酥饼。品尝油酥饼的,不但有西安城里的常客和全国各地的旅游者,还有不少高鼻碧眼的外国旅游观光者哩。普普通通的油酥饼为啥能招来如此众多的食客呢?据说不但由于它油而不腻、香酥适口,还因为它有一个古老而有意义的来历。相传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从西天取回经后,便在大慈恩寺里废寝忘食地译经,以至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但他不顾这些,发愿要在自己坐化归佛前译出一些经卷,使中国的佛学得以发扬光大,因此,越在他的晚年,他越是勤奋地译经、译经、译经!案上译出的经卷高过他的身体时,他便把经卷搬到大雁塔上去妥为保存,然后继续伏案译经,昼夜不息。大慈恩寺本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后长孙太后修的“家庙”,笃信佛教的武则天更带头献出自己的脂粉钱及六宫亡故宫女的衣物,作为重修藏经大雁塔的资金,重建起了雄伟高耸的七层藏经大雁塔,这时候,在视朝理政上无所做为,怯弱无能的高宗李治,却偏偏爱到大慈恩寺里去随喜、游逛,以显示他的孝道和笃佛。这天,唐高宗闲暇无事,便携群臣到大慈恩寺里来随喜,他先登上高耸的大雁塔,北望昭陵,以显他的孝心,然后到各殿里去礼佛、随喜。后来,他走进一间密室,见一位老僧正伏案译经,专心致志,连圣上的到来都不知道!跟随进来的内侍正要喧嚷,高宗摇手制止住他,悄声问闻讯赶来的大慈恩寺主持窥基法师;“这位专心译经的老僧是谁?”窥基双手合十答道:“启奏圣上,此位就是恩师玄奘法师。”高宗“啊”了一声说:“玄奘法师我见过,那年还亲负砖石修筑大雁塔呢。不意今日竟憔悴得让朕认不出来了!定是日夜译经过度操劳所致!”他让窥基多做些好的吃食,给玄奘补养身子。窥基指了玄奘案上高耸的经卷和一边放置的丰盛斋饭说;“师傅专心译经,往往忘了用食,斋饭已热过数次了,他还未顾上吃!”听到这里,高宗被玄奘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想,“法师译经,也象当年万里取经时那样百折不挠,孜孜不倦啊!但怎样才能让他吃到一种热冷都能吃的斋食呢?”高宗回宫后,便召来宫中御厨,命他们立即研制出一种热冷吃了都无害的斋食,供奉玄奘法师。御厨领旨后,出于对玄奘法师的崇敬,他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绞尽了脑汁,终于用清油制成一种名贵的“千层烙饼”。这种千层烙饼色泽金黄、层次鲜明,真象那叠放着的经卷。它脆而不碎,油而不腻,不论热吃冷食都香酥适口。高宗见状大喜,便在玄奘译经达千卷的那天,把一盒“千层烙饼”赏赐给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在译经过程中以这种千层油酥饼充饥,不但食欲大增,而且面色也渐渐红润起来,译经的工作效率大增。后来,这种做“千层油酥饼”的由来和方法传到了民间,人们争相做出油酥饼,敬献玄奘法师和与他一起译经的众法师。玄奘法师终因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了。在举行遗体安葬仪式的那天,京城长安,以至方圆五百里内外的百姓人民都赶来送葬,人数达百余万。百余万人的手中都高擎着寓意千卷佛经的各种斋食,而其中最多的是“千层油酥饼”。此后,京都长安的众厨师,怀着对玄奘法师的崇敬之情,对“千层油酥饼”又不断地作了精细改进,使它在色、形、味等方面都更加出色。1200字 初一 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