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目送,目送一生
这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生命的反思。
——题记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性散文,“把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化作”刻骨铭心的痛”。
(一)
也许这部书正应了书中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不同的年龄对这句话(正如这本书),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这些理解也会因人而异:
生命中常常会有朋友的离去,亲人的离去,顾名思义——生离死别。“天下无不散之席”,总不会有永恒的相聚,而我们,活在当下,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时光的流失是世间万物的规律,它会带走我们的亲人朋友,还有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那是因为我们不断在成长,当我们正感叹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在改变。
一生目送——我的理解也许并不够深刻,并不够成熟,还没有经历深思熟虑的锤炼。但我往往会经过仔细思考,来写下这些阅读中的心得,理解中的体会。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我们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慢慢变成了别人眼里的背影。我们的一生都在目送。
(二)
也许是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的心也容易变得忧伤罢,曾经视若无睹的东西,不知不觉间也在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们都是自己的主宰,目送自己的时光归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看见人生道路上行人蹒跚也好,平整顺利也好,回望自己的脚步,会不会有所彷徨已走了那么长?
人生的道路中,我们怀揣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看世间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成就背后,也许还有必不可少的奋斗过程;他们华丽的外表下,也许还有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只有从人生中理解他人的人,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番成就,总是无用的羡慕欣赏,对自己是毫无帮助和意义的。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们知道他们的成就,但却不知道他们“孤独”的人生。
目送一生——每个人都会随岁月的流逝而老去,也许没人回望自己的一生会完完全全满足吧?人性都是贪婪的,尤其在可贵的生命面前,他们往往叹息自己的财富不够,权利不大,但在这时光中,我们丢失的最珍贵的是什么?难道你愿意拥有永恒的生命?人生是旅程,一个旅伴在不断变化的旅程。可以想象当你孤独的行走于人生,周围的景色变了,亲人离去,人生又有何意义?J.K罗琳在书中曾说:死亡对于勇敢的人来说是一次冒险。对于生命来说——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挽留不住的是生命的脚步,能留下的就是回忆。好好目送自己的一生,同等于好好珍惜。
(三)
世间大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终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凡是描写人所经历的故事,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许我们有些伤痛不曾经历,但我们可以在别人的体会中体会,这岂不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过早的体会让我们理解——再多的遗憾与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填补过去的空白与伤口,带着爱与释怀,与生命和解!
一生走不出您的爱
时间改变了花的容貌,时间阻挡了水的流动,时间磨平了山的棱角,可时间却无法模糊我心中那张永恒的面孔———我那敬爱可爱的“胖妈妈”!
您是我在异乡的“妈妈”,是除了我母亲外,第一个给我母爱般呵护的人,我们是命中注定,今生会有此般母子情。
那是十多年前一个难忘的秋天,那天下午,秋风瑟瑟,天下着凄凉的雨,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离乡之路,去了河北。年幼的我甚是想家,尤其是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当时的心情就和天气一样凄凉,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掉下来。父亲令我和母亲去了他事先安排好的出租屋里,屋里的一切 看起来似乎那么陌生,那么破旧,使我思乡之绪倍加万分!
我们一家正在为我上学的问题发愁,因为我年纪太小,无法上学,母亲只好在家里照看我,但那样只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养一家三口 是不够的,要想还账更是不可能!我父母正讨论着,这时来了一个体态肥胖,左脚患有残疾的中年妇人,她一瘸一拐费力的走进屋里,她就是我们的房东。他进来对我们说:“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这孩子我帮你照看,反正我在家也是待着,况且我有喜欢孩子!”她微笑着说。在一旁的我听了这话心中倍感温暖,母亲说:“谢谢大姐,怎么好意思麻烦您呢?”她有不假思索道:哎!别跟我客气,这孩子我看定了!”父母脸上的愁意消去了许多,说罢她便抱起了我!我当时感到她的怀抱是那么温暖!
第二天,我就去了她家,我们两家离的很近,只隔一堵墙,时左右两个院子!她家中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比我大很多,所以我叫他们大姐,小哥,他们一家人对我都很好,就如同亲人一般,尤其我的“胖妈妈”,她给我讲故事,做好吃的,还对我昵称“老儿”,意思是“小儿子”,我就叫她胖妈妈。有时候,父母加班,我就在她家住,有时候她家做好吃的,就从那堵小墙上递过来,不论吃什么都想着我们。于是,那堵小墙便有了新名字——真情小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胖妈妈还是那么疼我,有时候母亲责骂我了我就去胖妈妈那撒娇,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不再是那简简单单的呵护而已而是一段母子情,一段伟大的母子情!
时间在胖妈妈的皱纹间溜走,时间在我的足迹下溜走,时间悄无声息的溜到了我的青春,而胖妈妈也年过五旬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应了那句古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要还乡了,要离开胖妈妈了。
“呜呜……”临走的那天,胖妈妈站在门口送我的情景,我此生难忘,胖妈妈对我说:“老儿,走了,记得回来看胖妈妈!好好学昂”这些话现在仿佛回响在我耳边。
如今已经快两年了,今年过年时候,他还做了他的拿手饭——肉饼,让爸爸给我千里迢迢带回来,那不仅仅是肉饼,那是一份份满满的甜蜜的母爱呀!这种爱到现在都在身边包围着我,它是无形的,是让我永远报答不完的!
胖妈妈,我相信时间与距离不是问题,胖妈妈,今生有您此生何求?
我爱您!我会报答您给我一生走不出的爱!
相关推荐
-
目送“所谓母女父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之所以对这段话印象深刻,是因为它适用于每一种心怀不舍的告别,甚至可以形容作者与笔下文字的关系。每写一行字,都是在目送自己的过往经历。你与此事此人此场景的缘分,也就此别过。每一篇点击保存的终稿,每一篇标记为已发送的文章,都是在目送自己人生的某一个节点的所遇所思,最终变成一个个不必执著的省略号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当时的细微感受,那时的天气、温度、颜色,各种调遭事物遗留的各种痕迹都太熟悉,熟悉得就好像一个了解自己孩子每个表情的母亲,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大脑皮层的褶皱里歇息。而在唤醒它们的时候,你能做到的只是尽量不夸张不做作的去重新描述它们。你并不清楚它们会与何人在何地以何种心情相会,你也无法预计他们在阅读者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涟漪,甚至你并不求他们为你带来盛名厚利,你只是尽量忠实地跟随内心表达自然的韵律完成它们。当然,你并不是最有天赋的写作者,也不是以写生为主的人,所以你写的随心随意,惟愿悦人悦己。就像一位母亲,只求自己的孩子健康开心,对社会有用。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让母亲觉得自豪欣慰,也并不是每次的目送离别都很圆满。很多比是欣慰的告别后还有让人不安的再见,曾觉得得意地连编辑部都赞过的文章,有些在日后看来,竟会让自己认为羞愧,因为他们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有那么一两段话有刻意取悦读者的谄媚气,有的太刻薄还抖机灵,有的掉书袋得过分,有的只是满篇情绪泛滥……很多表达方式上的不节制和不自省,真的会脸红。就如一个没有料到有一天竟然被儿子提出爱的建议和意见的母亲,那种既高兴又羞愧的心情。高兴的是渐行渐远的儿子终于会偶尔回望,羞愧的是一心向圆满的自己真的还需要再进步。写作不就和目送一样吗?7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目送在身边,一些亲人离我们渐渐远去,到了另一个快乐的世界。他们自由自在,却换来我们的悲伤痛苦……在我的记忆中,外婆总是坐在那片苍翠的竹林下,戴着老花眼镜专心致志地做着布鞋,那时的我,常常偎依在她的身旁,拿剪刀剪布条玩,可总是剪不断。外婆现在年纪大了,穿不了针,也做不了鞋,连走路也是走一步停一步……在某一天,也许,她会离开我们……我焦急的跑上了公交车,不时地抽泣,坐立不安,脑中回荡着大姨的话‘柏璇,快来外婆家,外婆快去世了’,外婆很早以前就被病痛折磨,现在终于撑不住了……一路上我沉默不语,不哭也不笑,心情非常沉重。平常很短的一段路,今天却那样的漫长。原本晴朗的天空也暗下来了,奔跑在外婆居住的乡间小路上,天空里填塞着铅色的密云,每一团都灌满了沉重的气息,空气闷得凝集着滴水的感觉,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呆滞木纳的表情,迈着疲惫的步子走着自已的路,连墙根下倦缩的小狗也不愿意睁一下眼,路边的柳树比平日垂得更弯,以往风中婆娑的样子消失得无影踪……外婆家,终于到了,门是开着的,全家人都以泪洗面。外婆那慈祥的脸上少了点往常的生机,原本就瘦小的脸,好像只剩下了点皮包骨,眼角和嘴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像一块老柏树皮,喉咙也在微微颤动着,好久才说出一句话来‘你们都出去吧’,我走出门,隔着窗,看着外婆,好不容易收拾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黄昏将至,外婆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我看着外婆,守护着外婆,走进了一生的终点……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有些烦闷……看着还健在的外婆,心中有一丝庆幸,也有一丝惋惜,万一有一天,您真的离开了我们,我会坚强,毕竟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也因为,我让您感受到了我对您的爱,在您不多的日子中,我会加倍的对您好,让您完整的人生没有遗憾……死亡除了坚强并未教会我什么真理,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爱是什么,人生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纵然历经风雨伤痕累累,我们始终无法参透很多东西。直到最后的生命之光也消耗殆尽,直到所有花瓣全部凋零想到这里,我决定把现在的自己当成未来的自己,把现在的一切当成早已经过去的曾经,惟其如此,自己才能学会珍惜。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息,留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淡淡的回忆,多少人事物,不过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我知道,我要更坚强的面对人生,让我的亲人安息。900字 初一 记叙文
-
目送作文“所谓母女父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之所以对这段话印象深刻,是因为它适用于每一种心怀不舍的告别,甚至可以形容作者与笔下文字的关系。每写一行字,都是在目送自己的过往经历。你与此事此人此场景的缘分,也就此别过。每一篇点击保存的终稿,每一篇标记为已发送的文章,都是在目送自己人生的某一个节点的所遇所思,最终变成一个个不必执著的省略号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当时的细微感受,那时的天气、温度、颜色,各种调遭事物遗留的各种痕迹都太熟悉,熟悉得就好像一个了解自己孩子每个表情的母亲,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大脑皮层的褶皱里歇息。而在唤醒它们的时候,你能做到的只是尽量不夸张不做作的去重新描述它们。你并不清楚它们会与何人在何地以何种心情相会,你也无法预计他们在阅读者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涟漪,甚至你并不求他们为你带来盛名厚利,你只是尽量忠实地跟随内心表达自然的韵律完成它们。当然,你并不是最有天赋的写作者,也不是以写生为主的人,所以你写的随心随意,惟愿悦人悦己。就像一位母亲,只求自己的孩子健康开心,对社会有用。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让母亲觉得自豪欣慰,也并不是每次的目送离别都很圆满。很多比是欣慰的告别后还有让人不安的再见,曾觉得得意地连编辑部都赞过的文章,有些在日后看来,竟会让自己认为羞愧,因为他们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有那么一两段话有刻意取悦读者的谄媚气,有的太刻薄还抖机灵,有的掉书袋得过分,有的只是满篇情绪泛滥……很多表达方式上的不节制和不自省,真的会脸红。就如一个没有料到有一天竟然被儿子提出爱的建议和意见的母亲,那种既高兴又羞愧的心情。高兴的是渐行渐远的儿子终于会偶尔回望,羞愧的是一心向圆满的自己真的还需要再进步。写作不就和目送一样吗?750字 初一
-
目送读后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对《目送》的第一印象。那时,它出现在某次月考考试中。短短的一片散文,读来却有一番苦涩的滋味:关于时间,关于亲情。儿时,我们离开父母,去了“外面的世界”,头也不回。爸妈就站在离别的车站,目送我们离去,在我们被外面的世界吸引时,独自承受落幕的落寞。或许,他们也和龙应台一样,“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没有,一次也没有,让夕阳把两代人的影子分离,拖着蹒跚的步子回家。任街口的告别无力、风化……待事业有成时,回头一瞥,会很惊奇得发现——就是现在也有这种感触——爸妈头上,怎么多了那么多的白发,眼角的细纹是何时,织得那么密,那么深!在那个年代里,爸妈已算是晚婚一族。故在我出生时,爸爸已近而立之年。而今十七年过去,在老师还在谆谆教诲早恋的弊端时,已经有胖嘟嘟、白嫩水灵的孩子唤他们“阿公”“阿婆”了。今年,我又多了个可爱的小侄子,昔日玩耍的表姐堂姐们都为人妇,相夫教子,好不幸福。妈妈才是徐娘半老的模样,因为他们的到来,却不得不提前迈入“欧巴桑”的行列。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不知不觉中,爸妈开始老了。来到台州这个“新城市”也有了十年,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的十年,当中的艰辛坎坷有谁知晓,其间的苦,又如何能说。岁月磨人老……几十年前,爷爷目送爸爸远去,赴杭求学;两年后,爸爸也要像当年的爷爷一般,目送我离去。儿女就像林间的鸟儿,离开了此地,之后半年、一年,甚至永远都不会来。直到双亲离去,才赶来见他们的最后一面,“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有人说,夫妻之间,留下的那个最是痛苦;也有人说,最悲伤,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边是千年修得的共眠人,一边是十月怀胎的骨肉至亲,无论是目送谁离去,这身心便像是受了凌迟,掏心剜肉的痛!人生自古伤离别,却阻止不了月的阴晴圆缺。短暂的相聚后,不得不久久地目送故人远去。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800字 初一 读后感
-
目送读后感目送读后感父女母子之间的缘分,是将你和他手上系了一根线,他的渐行渐远不能拉动你,却有了一丝痛楚,是牵挂,是回忆,是生的意义。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得,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一个人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记忆最深的一次,每次回老家,出去玩的时候:总会看见奶奶一脸不舍的神情,双手急促缠着围裙,那时的我总以为:又不是不会回来,担心什么。便一脸不耐烦走开了。却不曾想这却是最后一次见面。奶奶因为摔了一跤,不幸走了。我十分伤心当生命里最关心的人走了,我们才知道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再多的遗憾都只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与释怀与生命的和解。小时候,每当遇到两难时候。我们总是喜欢问爸爸妈妈:你说我选哪一个好?我们总是喜欢把问题丢给父母,当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必须学会一个人面对,然后去解决。昨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让他们的眼睛多落点在我们的脸庞上,而不是含泪看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有些路,只能一人走,你给孩子的只是些精神上安慰与支持,让他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人过。有些关,只能一人过。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见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初一:forget65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目送》有感“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是《目送》里的一句话。这学期,我读了《目送》这本书,作者是龙应台。书中一共包含七十多篇散文。分别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年迈、儿子的别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了人生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了对亲情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三章——《冬,一九一八》这篇文章。该文是在父亲逝世不久后写的。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述说了父亲的坚强、好学、仁爱处人、忠诚处事的品质。文章最后一句“文字,彻底被你删掉”,深深表露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敬爱,而父亲人已逝去,就像删掉的文字一般,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整篇文章富有情感,蕴含哲理,令人不禁流连在作者的文字中一遍遍地细细品味。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我们记得他如何退回人们藏在礼盒底的红包,又如何将自己口袋里最后一叠微薄的钱给了比他更窘迫的朋友。”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件小事。还记得在六年级的一次美术课上,一名A同学忘记带画纸,只好找班上的同学借。很多同学都只带了一张画纸,其中有位B同学刚好带了很多画纸,于是A同学就去找B同学借,但B同学却把嘴一撅,摇了摇头,冷漠地拒绝了。A同学非常着急,怎么办?借不到画纸就不能在下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都埋头在纸上沙沙地画着,而他只能坐在座位上,手足无措地焦急中。这时,另一名同学从身后传给他一张画纸,轻声说:“我今天刚好多带了一张画纸,你先用吧。”A同学万分感激,连连道谢。在同学的帮助下,A同学顺利地完成了美术课的作业。这件事让我想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连借一张画纸这样的举手这劳都不愿意帮助,那又怎么可能在紧要关头帮助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呢?文章中父亲仁爱处人的品质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影响了我。我们要怀有仁爱之心,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这种仁爱之心不仅要体现在紧要关头,而更多地是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小事中。700字 初一 应用文
-
读《目送》有感这是一本奇妙的书。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语调,细腻的感受,完全没有华丽的影子,也没什么大悲大喜。但却能让人很认真地读下去,在无形间净化着我们那被尘埃腐蚀的心灵。这是一次关于亲情的坦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多么朴实的文字,却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仔细想想,好像也真的是这样。年幼时的我们,总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向着朝阳迈去,而顺着我们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会发现,在那个最隐蔽的角落里,总有一个或两个人,他们的眼神,从我们出现在这世界上时,就从未离开过。他们或许期待,或许渴望我们的一回眸,一丝观注,但我们一直没给过。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们的眼神时,那里总是带着说不清的深情与期盼。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也成为那个望背影的人时,才会真切的体会到父母那份痛楚与沉默。小时候父母把我们当孩子,父母老了我们把他们当成孩子。我们会懊悔,懊悔曾经的无知,但时间不留给我们一点机会,我们想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一切的感受,可被时间悄声无息地挡住了。时间让我们变了,让我们懂得了一切,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真的是这样,有些感受只能一个人体会,有些眼泪只能一个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个人承担,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个人走。明白了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长了吧。这是一个人生命的历程。不管是时间也好,亲情、爱情、友情也好,该经历的会经历,该遗失的会遗失。生命是一条无法回转的轨道,我们必须按照这轨道上的路标走,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目送》这个光阴岁月的故事是属于别人的,但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时光消逝中成长度过,我们的皮肤会由光滑到粗糙,我们的背影会由高大到佝偻,我们曾经拥有的也都会一一消失。这看起来是一场永恒的遗憾,但我们却能从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炼出最纯净的心灵,最温馨的回忆。龙应台的文字是我最欣赏的,它如清晨的雨露,清新朝气,如黑暗的火焰,温暖明亮,带给我一种很平静的感觉。在喧嚣吵闹的课间读她的书,我的世界竟也莫名的变得安详了。900字 初二 应用文
-
精彩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榕树,它的枝叶漫无边际地在这片茫茫的土地上撑起一片天地,它的根系有力坚韧地在这茫茫的地底下打下一个地府。千丝万缕的藤条从它的头上垂挂下来,缠在了它的身体上,依在它棕绿色的枝干,仿佛告诉我们岁月的流逝,一千年,一万年,都是宁静,而又深沉的。村里人说,这棵树是一棵神树,听说是好几万年前,王母不忍心看着这个村子大闹干旱,便派遣青鸟,闲着一颗仙种,飞往人间。也就是在那个遥远的时候,这棵神树在这个寸草不生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好几万年了,这树苍老得仿佛随时都会悄然死去,完结它几万年的使命。然而终于,就我看到这树的第二天的晚上,一场电闪雷鸣的骤雨,折倒了它挺立了千万年的腰杆。那一天,天刚亮,屋外就传来了妇女的哭声,接着哭声越来越多,每一声都像淅沥的雨滴一样,多了,就又成了一次暴雨。我走出屋外,看见那棵巨树横躺在地上,此时周围已经围满了人,几个妇女们都跪在树前,一边痛哭,一边磕头。男人们手握农具,头顶草帽,不拘言笑地站在一边。夏日的烈日从天空打下来,一阵明晰,一阵阴暗的,空气潮湿,在此时却像是悲伤的苦水,一点,一点地渗入人心。它老了,老得死了,却依然有人为它祭拜,却依然有风儿吹拂它的头发,却依然有鸟儿在它的耳畔鸣叫,却依然有阳光为它照耀。我仿佛看见千万年前这棵年轻的树木,是如何如何地破土而出,是如何如何地茁壮成长,是如何如何地终成绿荫,是如何如何地耗尽毕生的力量,挣扎与辗转,将地下封锁已久的水源一点一滴地吸收,然后一点一滴地输送,再一点一滴地散发在干竭的空气中,让天际形成云彩,让云彩形成雨水,让雨水成为甘露,让甘露拯救人类……如此如此,直至它死去的前一秒钟。我仿佛看见农田因为它,而得以丰收;果园因为它,而得以成熟;花园因为它,而得以绽放。我仿佛看见这千万年来,曾经有多少孩子在它的身旁追逐,曾经有多少老人在它身旁乘凉,曾经有多少情侣在它身旁许愿。嬉戏声,闲谈声,喃喃细语声,一代,又一代,在它的身旁水一样地流走,而同样的事,在它身旁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演绎。它目睹了人生,见证了爱情,感悟了成长,惊叹了变迁。它眼望人的一生一世,轮回了又轮回,而最终是凝成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长久久地保存在了记忆中,于是什么沧海桑田、天崩地裂、海枯石烂,在它心里,只不过是一丝微颤,却始终J溅不出宁静的湖水。它的岁月,成就了它的博大精深,它的岁月,影响了它的宁静深沉。它垂下的眉须,是智慧的思索,它阔大的绿荫和紧锁的根系,是天地混沌之中的一尊清楚造型。它充满了博大的智慧,却始终一动不动,却始终立足在这个小小的村子,看天亮起,看日落幕,看这漫漫人生路……我缓缓地从我的遐想中跳出来,微微喘了一口气,男人们早早已经离去,但还有几个妇女正在互相搀扶,准备离去。四周又恢复了淡淡的宁静,我望一眼西天的光芒,才发现漫天映成了红色,夕阳已经在云霞中波动它的光芒。“这个景色,这棵树已经看了几万年了”我想,于是,我望着这棵倒下的巨树,它依旧散发着宁静,哪怕它已经死去。不,它依旧活着,只是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俯视这地上的子孙,俯视这它漫漫长长的,精彩的,一生。1200字 初三 书信
-
借用一生你把你的双手放在我的手心让我带你去寻去寻那片百合盛开的乐土我会把对你的爱意写在青鸟身上托它带给明媚的蓝天让我们一路光明我会折断自己的羽翼放在你瘦弱的双肩让你在危险来临之际能靠它离开我会将百合催眠让春天来得更晚些因为我们的爱情如一个青色的苹果还需要时间我会把星零的萤火虫编织成曲在某个寂寞的月夜在你耳边低鸣在找到那片土地之后我会单膝跪下用写满你名字的百合借用你的一生200字 初三 书信
-
如此一生如此•一生南昌市团结路学校初三班饶佳明房间里经过一夜的沉睡,还是昏暗无力,破旧的窗帘透射出几缕晨曦。我安静地伫立等待,门吱地一声开了,他站在门口,背对着光,无法看清他那隐藏在黑暗中的沧桑。他慢慢地走到我面前,轻轻地挪动椅子坐下来,把琴谱放在我身上,两只手悬在空中,手指很灵活很轻巧地按着我身上的琴键。我身体内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和他应和。他舞动的手指在各个琴键上渐次走过,画面变换着黑白两色,节奏与时俱进,快到眼花缭乱,沉醉的快感破空而来。空气里充斥着潦草的音符升华出的烽火,他却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将军在指挥日复一日的战争。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张扬孱弱的个性,让生命在音乐的长河中荡漾,如此璀璨夺目。我早就知道。当我被人砍伐,制作成精美的钢琴时,我就知道;当我伫立在这座小房子里时,我就知道;当他第一次走近我,敲打我时,我就知道—我置身在华丽的音乐殿堂中。可我不知道,最近几天他为什么没有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会痛苦地泪流满面,仰天大啸。他咬着一根木棒,另一端抵着我的身体。开始轻轻地慢慢地敲打琴键。突然,他破涕为笑,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手指渐渐地越来越快,越来越重地敲打琴键,战争的鼓点再次打响。随着他按下最后一个键,乐谱满天飞舞,似乎整个世界在一瞬间安静下来,一片沉寂,满地狼藉。他趴在我身上,向我低声地诉说着他的苦闷。那一夜,我无眠,我想了很多。黎明破晓,他又来了。手上是一本陌生的琴谱。他一如既往地敲打着琴键。最后,随着他按下最后一个琴键,乐谱,尘土满天飞扬,我耗尽了我所有的力量,粉身碎骨。临终,我看到乐谱上几个血红的大字--《英雄交响曲》。600字 初三 书信
-
目送天色不早,阿太要回家了,爸爸搀扶着阿太,我与妈妈在小区门口望着阿太渐行渐远的背影。 在阿太衰弱的背影中,我看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她的背驼了,行动不是那么方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爸爸,慢悠悠地走着。她已是满头白发,每一根银丝似乎都在诉说一个老去的故事。 我这才发现,阿太真的老了,不再是那个我一喊饿就立马煮水果羹给我,每天把我抱在腿上听京剧的阿太了。那个时候还小,不懂得这种伤感,只是挥挥手,大声喊着:“阿太,再见!”阿太一听到,就会转过身来,在那慈祥的笑着,金边老花镜的上方,是布满了皱纹的额头,一笑起来,就皱到一起。 一年后,是我最后一次目送阿太,那场景不是渐行渐远的背影,而是不复苏醒的年迈的老人,她永远地闭上了眼,躺在了那冰冷、巨大而沉重的棺材里。 那时候的我四岁,不明白什么是死亡,不明白死亡的可怕。轮到我们一家前去鞠躬时,我依旧是那个招牌动作,挥手说着再见,只是声音压低了很多,周围出奇得安静,所有人低头默哀着,唯一的声音,只剩那前去鞠躬的脚步声。 鞠完躬后,便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望着阿太的棺材被抬走,在我眼中,阿太只是睡着了,对于抬走棺材这一画面,我虽很是好奇,但却吭也不敢吭一声。 棺材里我们越来越远,渐渐离开了视线,直到只能默默瞻仰阿太高挂的黑白遗像时,大家才散了。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祖孙一场,也许意味着在无数次目送阿太的过程中,她渐渐老去,乌黑的发褪成了银灰色,我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目送早上,闹钟似乎久久未响,带着朦胧的睡意,我瞄了一眼:已经6:40了。一下子睡意全无,边穿衣服边向爸爸房间跑去,“老爸,您怎么不叫我?我要迟到啦!”说完马上就出发。一路上,我不停向爸爸抱怨,“怎么办?那么晚了,我今天必定迟到……我怎么办?会被扣文明分的!唉呀……”我焦急地望着车窗外,老爸却一句没说,我想:是他自己知道错了吧,所以不想跟我吵。很快,我到了学校,望了望车窗外没车经过,我便把早餐往车里一丢,书包一拉,急匆匆地大跨步下车。迟到的难过几乎让我热泪盈眶,我时不时用手抹泪,故作镇定走向学校大门,但是我好像落了什么的,眼神不定,东张西望。“喂!”一个声音拦住了我的步伐,并不是因为我迟到,“你校牌呢?”原来我的随手一丢,便把校牌也落老爸车上了。算了,老爸车子都走了,被记就记吧。“毛毛,你的校牌!”老爸正从车窗里向我招手,脸上略带担忧的笑。原本以为爸爸很快已经离开,却让我惊讶他一直在等我进校。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种对我的关爱,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我向车跑去,拿了校牌狂奔向学校,我回头看了看,见老爸的车在原位依旧不动,只是透过那一扇小小的车窗,我看到了一个含着笑意,一双已有皱纹的眼睛。学校越来越近,最后,直到看不见车,但我知道,车里一直有目送着我远去的眼睛。在小学、初中的日子里,老爸几乎天天送我,他是否每天都这样默默注视着我离开,一路目送着我,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七年来,爸爸天天这样,或许他也习以为常吧。其实有时,我们不必要去羡慕电视剧里,新闻里看到那些惊天动地的父爱,我们身边也有,只是这种爱很多未曾用言语表达罢了,它就是那么平凡而简单。目送650字 初二
-
目送每次离别,从来都是极痛苦的。当我从老家回杭州时,几乎每次都会落下难舍的泪水……那年冬天,我与父亲一同回老家,见着了朝思暮想的奶奶。她的头发又花白了许多,她总是穿着那件暗红色但看上去很温暖的棉袄,脖子上依然挂着那串佛珠,脸上的笑容就跟家乡的美景一样,从未消失过……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又到了离别之时。那是一个飘雨的清晨,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整个世界似乎都盖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如雾,如风。天气有些寒冷,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裹紧了衣服。望了眼家门口的大树,一片金黄的落叶正缓缓飘落,在空无人迹的街道上飘舞,“哦,是冬天了。”奶奶念叨着,和从前一样,将土鸡蛋和蔬菜拎上,虚掩上了门。执意要送我们上车。路很长。但奶奶坚持着,将东西放到了我们车的后背箱,直了直腰,望着我与父亲,脸上的皱纹舒张开来,如同一朵盛开的菊花。用她那和蔼,亲切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摸了摸我的头:“甜甜,下次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可要记得,有空就多回家来看看啊!”“知道了,奶奶!”我总是一如既往的草率回答。父亲催促着奶奶:“妈,下着雨呢,您赶紧回去吧。”’“好吧,那我回去了,路上注意安全哪。”奶奶带着不舍的神情,一步一回头,沿着那长长的小路的往回走了。我下了车,站立在小路的这一头,目送着奶奶那穿着灰色棉袄、挂着佛珠、撑着伞又略显苍老的的身影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开心快乐的假期为什么总是那么短呢?”我迟疑着,有些哽咽了。却又无可奈何的上了车,此时雨却已经停了,灿亮的阳光也钻了出来,透过车窗,望着那一片熟悉而美丽的风景,我不禁破涕为笑:“离开,不正是为了下一次相聚吗?直到现在,我总是会经常想起那次离别,在那个飘雨的清晨,奶奶那个穿着灰色棉袄、挂着佛珠、撑着伞又略显苍老的背影,她就是我奶奶的背影,我最亲爱的奶奶的背影,祝她健康长寿,开心快乐!四年级:钱苏瑶650字 四年级 叙事
-
目送读后感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遇,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目送》。它讲述了作者龙应台与身边的人所发生的目送故事,让我深有感触。龙应台的儿子第一天上小学时,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往前走,但他时不时回头,视线与母亲的目光隔空交汇。母亲依依不舍地目送自己的儿子一步一步向独立走去。读到这里,我顿时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上学的情景。我与妈妈互相目送,一刹那,我隐约看见妈妈的眼角出现了一道泪光,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我们是多么舍不得啊!但我知道,这时我们只可以离别,因为我要学会坚强、独立的生活。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别了。目送亲人的生死离别是多么的伤感。当龙应台父亲的棺材被抬入火葬场时,她深深地凝望着,因为这是今生最后一次目送父亲。朦胧中,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那是在2018年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很舍不得地望着她的棺材被移入炉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我最后一次目送奶奶,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生死离别是多么痛苦!看完这本书,我恍然大悟:最应珍惜的人,原来就是自己身边的人,不管是亲人、熟人还是陌生人,都要珍惜每一次相遇或送别。人生就如一次次的目送,让人念念不忘。正如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让我体会到亲情是多么珍贵,一定要好好地去陪伴、关爱身边的人。如果你喜欢身边的人,那就不要只停留在心上,要大声地说出来,让对方知道,让对方开心,用心为对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650字 读后感
-
永远的目送我们回去了,爷爷站在泥路上,像一棵半枯的藤蔓,挥着他满是老茧的双手,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似乎他的生活里只有迎和送。我们去时,他激动;我们回时,他孤寂,一次次地来了又离去,爷爷的心情,起伏很大。爷爷与奶奶住在乡下。每回我们回去,他就从房间里颤颤巍巍地走到院子里欢迎我们的到来。一说离去,他又从房间里颤颤巍巍地走上村口的泥路,目送我们。此时爷爷的心里,一定充满了不舍。我印象中的爷爷一直很健朗,直到有一次,爷爷中了风,虽然不严重,但已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妈妈爸爸叫他不要再去种菜,自己的身体要紧,但他不听。或许,在他的心目中,种菜的时候,是唯一可以散心,解除孤独的时候吧。奶奶自然也帮助着爷爷。我们经常打电话给爷爷,让他宽心。那一天下午,风雨交加,我们准备回宁波,临走前,爷爷依然如往常一样,和奶奶一起与我们告别。当我坐在车上向他们挥手告别的时候,我才开始注意到爷爷那张逐渐衰老的脸,上面布满了皱纹,一说话眼睛都是眯着的。那天气,我们都劝爷爷赶紧回去,但他执意要送。车子开了,爷爷一直目送着我们离去,我看着后车窗,爷爷一直在那里,目送着车子渐行渐远,直到只剩下了一个小点,慢慢消失在他的视线里……每一次的目送,都是爷爷深深的关切,我知道,爷爷的余生或许就在这样的迎送中慢慢萎缩,清冷的目光照着那些房子,或许,爷爷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次的目送,甚至是再下一次……爱是没有距离的,无论阻隔着多少的千山万水,爷爷仍在那儿等着我们,等着那一次的欢迎,当然了,还有那一次的目送……看着爷爷,我仿佛看到了我父母的全部将来,还有我自己的。650字 五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