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舍己为人”650字

议“舍己为人”

650字 初二 议论文

很多年,中国都被这种观念束缚着,“舍己为人,奋不顾身…”这真的是正确的吗?

“某市某某为救失足落水者而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一定对这样的新闻习以为常,这是“舍己救人”的过错吗?人们长期错误认识此类观念,并被其牢牢束缚,当看到别人“身陷重围”总是“奋不顾身”的前去营救。殊不知,这位大的举动,却为自己种下了恶果。这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表现,很有可能,不但没救出别人,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有一句话说,“最幸福的,便是黄泉路上有人陪。”也许,即使你没有成功,但对遇难者也是一种安慰。可是这种安慰是否代价太大呢?所以救人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以免真的把自己“舍出去了!”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失足落水,三名大学生因而献出宝贵生命。”首先,我想问一句,“值吗?”三位正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青年的后半生去换一位年近八旬老人的生命,值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三位那么不理智的话,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没有必要实施。还是那句话“舍己为人要量力而行!”从这件事来看,此类观念并不是非常正确的。

是的,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要有社会公德心,有帮助弱小。只是危险时刻,要冷静,不要盲目的,不自量力的“拔刀相助”,只怕到最后被“两肋插刀”“一命呜呼,驾鹤西去”了!

中国传统固然是好的,只是有些人理解性错误。“舍己为人”就真的为了别人——一个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而献出宝贵生命吗?即使你献出生命,此人便一定能得救吗?传统教育我们这样,只是让我们不要冷眼旁观,尽自己的全力救人。当你没有能力亲自救人时,可寻求公安局,消防队的帮助。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自私的表现,可是难道他的莽撞,不自量力就是对生命的负责吗?

我认为“舍己救人“是正确的,但要在正确认识它的基础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看待和认识“舍己救人”

初二:李博文

看对病开错方

600字 高三 议论文

5年培养100万小孝子,可谓踌躇满志、轰轰烈烈,但在笔者看来,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形象工程,只具观赏性。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孝文化的普及教育,孝亲敬老美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个“工程”。而5年培养100万小孝子,给人的感觉是——小孝子好比工厂里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产品”,可以速成、可以批发,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其次,小孝子这个标签本身就似是而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既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也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自己尚需要父母监护与养育,又何谈什么孝与不孝呢?孩子即便想做小孝子,可他们有这个条件与能力吗?他能理解孝的心理意义和现实意义吗? 

再说,孝与不孝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据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调研发现,96%的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而有网瘾和犯罪行为的孩子,听父母话和有孝心的仅占3%。把是否有孝心和学习成绩、听不听父母话联系起来,这实在是把质朴的孝心庸俗化、功利化了。以此观之,高分学生、乖乖听话的学生岂不都成了孝子贤孙?我们难道就需要这样的小孝子? 

可见,小孝子这个标签贴在部分孩子身上太沉重,让他们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更是荒唐。在笔者看来,真正为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的应该是成年人。大人们对自己父母孝与不孝,孩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大、最重要的。 

5年培养百万小孝子有些本末倒置,比如本应该成年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廉洁教育、孝道教育等等,都要一窝蜂地从娃娃抓起……这么一来,从娃娃抓起往往就会变成一种“道德绑架”,沦为彻头彻尾的形象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