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亚细亚的孤儿》有感1200字以上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亚细亚的孤儿》有感

1200字以上 高三 应用文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气魄和自信,一句“谁主沉浮”仿佛暗含着自己即将获取胜利的那种轻狂和自在。但在时代的大潮中,浪淘尽的风流人物毕竟只有区区那么几位,大多数的我们,可能只能是这社会汪洋的一页扁舟,循着命运的轨迹一沉一浮。而这正是我读完《亚细亚的孤儿》后的感受。说来也巧,在看完《亚细亚的孤儿》之前正好读完了路遥的《人生》。两本书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产物,但却同样描写了青年人在时代和命运左右后的无奈与迷茫。不管是《亚细亚的孤儿》中描写的抗战年代的台湾,还是《人生》中展现的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虽然与我们现在的时代有着一定的距离,但书中主人公的那种心态却格外的让人熟悉与感同身受——那是在面对无形规范和约束后的一种迷惘,一种疑惑。在没有了战火的今天,我们似乎依旧被束缚的很紧,踌躇满志的我们依旧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与多年前的青年才俊,似乎相差无几。 

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描写了日据台湾时期,主人公胡太明这个知识分子曲折蜿蜒的一生。他早年依照爷爷的意思,接受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骨子里就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敬仰和尊重。但好景不长,日本所谓的“国民教育”逼迫着他不得不半路放弃他对传统的追随,进而进入日办学校进行奴化教育。成年后,这种文化认同的模糊感,让胡太明更加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他跑去日本,但日本人并没有把他作为族人接纳;他跑去大陆,但大陆人却惶惶然要遣送他回台,生怕他是日本的间谍。两边都没有的得到认同的太明只能悻悻地回到台湾。但千辛万苦回到台湾之后,太明却越发认不清台湾的面目了——腐朽的政府,悲惨的人民,破坏的环境让太明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个没人要的孤儿。终于,在历经亲人相继离去的太明,最终疯了,或许只有在紊乱的精神世界中,他才能解脱自我。 

看罢《亚细亚的孤儿》,我总觉得太明跟自己很像。一样的理想主义,一样的热爱自由,一样的温顺随性。面对历史滚滚的洪流,我们不敢揭竿而起,不敢慷慨赴死;面对社会种种的不公,我们只能暗自反抗,只能忍气吞声;面对种种天灾人祸,我们习惯了默默接受,自己吞下那难咽的苦果。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顾虑和负担,在一次次的绝望后,我们能做的,终究还是隐忍。我想,或许我们中国人的宿命就是这样,至少大多数是这样罢。在经历了五千年风和雨的洗礼后,我们早已没有了棱角分明的轮廓,早已学会了强权下的屈服。在一次次的抗争中,其实我们努力守卫的东西实在是少的可怜——无非是自己那一片小天地的安然与自在。不管是哪个时期,中国人民都称得上的是最忠诚的“良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中华儿女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物质层面的范畴,已经深深浸染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中。我非常爱用“和稀泥”这个词来形容我们自己——只要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我们常采用一种极近中庸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温和,谦逊是我们一贯的态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我们一贯的做法;不伤和气、和谐发展是我们一贯的目的。哪怕是遇到极其荒诞可怕的事,只要没让我们活不下去,我们依旧习惯于自嘲式的笑笑,然后还是像和稀泥一样,忍一忍就这么“和”过去了。当然,中国不乏充满激情、义愤填膺之人,他们往往是时代的弄潮儿,敢于挑战世俗的一切。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习惯随着命运的安排,重复着自己人生的起起落落。但让人难过的是,我们的这种温顺往往又有点极致的让人心疼——多少妇女在男权主义的价值体系中丧失了自己最起码的独立和尊严,在绝对服从丈夫的观念下竟连失去了自我都毫不自知;多少农民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随着社会的舆论和别有用心之人的招摇拐骗而随风飘摇;多少人民被历史一次次的抛弃与践踏,在历经了灭顶之灾之后只能独自躲在屋里添着那流血的伤口,硬生生的吞下本不属于他的恶果。当自己的一切都被剥夺殆尽,一无所有的我们这时才会揭竿而起,才会不怕流血牺牲,才会争夺自己的权利。当一个如此温和的民族都忍无可忍之时,这将不仅仅是国家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但很多时候,我又着实很迷茫。我常常思考,作为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面对我们的国民,抑或是我们自己,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如果我们处在战争年代,我们中的大多数是否也像太明那样,既不能超然于战争之外,又不能完全立足于现实,在自我的矛盾中,失去了那种奋不顾身、慷慨赴死的决心,失去了那种不问世事、淡然一切的洒脱。人的命,天注定,每当听到这种宿命感极强的话语时,我的自身却总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反感与排斥——我们的命运不应该早早的被钉死,或许我们要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难,或许我们只是需要一点点的改变。当我们明知自身的努力不能改变时代的步伐时,稍稍偏向一下我们心中的天平,一切好像都不那么困惑了。前进一步,我们在洪流中努力释放自己的能量,尽可能的感化唤醒更多的人,尽可能的打开人们心灵的枷锁。后退一步,我们在烟雨中退避三舍,找到自己心灵的依托,努力经营自己的世界、找到万物的真谛,同样的海阔天空。当我们不再纠结于眼前的现状,不再纠结于繁琐世俗的约束之后,你会找到心的方向。哪怕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头破血流,我想,我们亦是无悔的了罢。 

人生苦短,与其碌碌无为一生,何不让你的生命在那一刹那绽放出只属于你自己的独特光芒呢?碌碌有为,敢进敢退,能攻能守,或许,这才是我们该有的人生态度。

问路

650字 高二 议论文

一直寻觅着七彩贝壳的我,拾到的却是时间的浪花。

——题记

夕阳西下,血红的余晖铺天盖地而来,大地一片寂静。

我久欠伫立窗前,望着那一成不变的风景——田野、河流、山川、草木、房屋,却久久没有看到我要走的那条路。中考没上线的我,背着沉重的包袱站在人生的叉路口徘徊着。亲人的质问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再也不敢正视他们,他们的目光足以刺进我的心脏,我再也忍不住盈眶的泪水。

路,还有多远,还有多长,该往哪走,不知这样的路何时才是一个尽头。爷爷每天不是带我去砍柴就是带我去割稻子。炎炎烈日下,蚂蟥吸脚,蚊虫叮咬,荆棘一路。我不断的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却怎么也挥之不去。爷爷只是低着头对我说“路,就在你脚下,由你自己选择,能否坚持下去,全靠你自己。”我扔下镰刀,跑向那条没有方向的路,泪水迷失了我的眼睛。我鼓不起勇气面对自己。这就是我以后要走的路吗?烈日、汗水、泪水与我相伴。我不停的问自己,以后的路要怎样走,该往哪走。这一切的问题让我的脑袋似乎要爆炸了,初中三年的生活不断浮现在我眼前,贪玩、逃避、荒废学业,这样的路让我无可回头。

时间一天天填满岁月的空格,我的眼前还是一片迷茫。各个学校都已开学,我却不知道哪条才是明智之路。回忆起那段与爷爷度过的日子,快乐吗?不,那不是我要走的路。我要考高中,我要上大学。重读,那是我最好的选择。路,就在脚下。如今,当我坐在这个高一的教室里,心里更多的是欣慰。对啊!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和欣赏风景时的心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是前进的方向,是天边的一道彩虹。

当我再一次走过那条徘徊多次的人生之路,回忆起那时的风景,那时的音乐,熟悉而温馨。有一天,我的学妹失落的问我:“学姐,我的期中考试考砸了,我该怎么办?”我微笑着平静的回答她:“路在何方呢?路,就在你自己的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应用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