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母爱一般同1000字

天下母爱一般同

1000字 初一 散文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里,更显出 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十万活泼的生命,随房的轰然倒塌,霎时归为沉寂。在紧张抢救中,在清理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许多年轻的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不难想象在那天崩地裂的一瞬间,她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方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小生命,想抵挡死神无情的打击。孩子们在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身体却毫发未伤。

年轻的母亲们的生命随时间的流逝渐淡渐远,但这种姿势,却凝固成永远的感动,与日月争辉。

人类如此,动物界亦如此。

寒冷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凄厉地扫过空荡荡的原野,小鸟们在母亲的翅膀下绝望地叽喳着。母鸟的目光搜遍了整个世界,最终选择了悲壮地献身。

它坚硬的喙咬住如铁的枯枝,挂在小鸟们头顶的树枝上。小鸟们奋起俯冲,吞噬着甘愿献身的母亲。母鸟败羽零落,血点点滴滴,一天天过去,最后只剩下一个骨架。小生命终于长大了,飞去了,独立了,母亲的骨架在风中晃荡,终于铿然落地,只有头还高高挂在天空,因为它的喙还紧咬着树枝。冬天作证,鸟类母亲的灵旗,飘扬于雪地冰天。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窝里,窝里有9只幼鼠,闭着眼吱吱叫,它们还需要24天才能断奶生存。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坚持给幼鼠喂奶,在最后的时间里,就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自己的断腿被啃得只剩一根白骨了,终于熬满了24天,幼鼠们吱吱吱地走了,母鼠一声轻轻的叹息,溘然而逝。

紫燕母亲们则合奏了另一曲生命的颂歌。

它们是候鸟,从大洋彼岸来,回大洋彼岸去。但它们望着快活的雏燕,望着茫茫大海,陷入痛苦。雏燕虽然能飞,但体力不行,只能飞到大洋一半。母燕们在孵育一季后所剩的体力也只能抵达彼岸,而雏燕们如果不走就会被很快到来的寒流夺去生命。

千百只紫燕飞上了天空,母亲们背上驮着一只几乎接近自己体重的雏燕,飞到大洋的一半,下面是茫茫无际的大海。母燕们终于累得吐血了,像断了翅膀似的一只只坠入海中,而一只只雏燕则从母亲的背上腾空而起。

一次飞机失事,飞机从3000米高空坠落。一位年轻的母亲,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从白云里掉下来,先跌在树枝上,又跌在草丛中,全机人惟独母子俩一息尚存,其他人全部遇难。到医院紧急抢救,母亲昏迷不醒,但总有一息不断。奇迹发生了,隔壁抢救孩子的医生终于露出了笑容。似乎是心灵感应,年轻的母校在孩子脱险的一刹那,心脏才如释重负般永远停止了跳动。

这一切定格于母爱的辉煌!

情感悟语——世间万物,一代代生命消失,一代代生命生长。在生命的流程中,母亲的位置最重要,而母爱的光辉也是最永恒的。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永远相通的,那就是母爱。母亲是伟大的,她永远是孩子停泊栖息的港湾。

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

5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赏析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体味。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影响不无关系。儒家倡礼,主张以礼节制人的情志,否则,过激的言行便会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反对露己直言,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就提出了温柔敦厚的标准。道家倡无为,主张摆脱一切束缚、包括语言文字。只要体道自然,则天下大治。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有无言之教一条,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而它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我们看到,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意在言外、玩味不已。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读。它表面看来,是作者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屈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山东菏泽牡丹区山东省菏泽市实验小学(南)六年级七班六年级:李易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