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领奖演说
(这是索尔仁尼琴因无法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而对外发表的演说词)
一 正如那个困惑的野蛮人拣起了--大洋中的一块奇怪的废弃物?--沙漠中的某件出土物?--或者从天上掉下来的某个无名的物件?--它有着复杂的曲线,一开始单调地闪着光,然后又刺射出明亮的光。他在手中把玩着它,把它翻转过来,试图发现如何处置它,试图在自己的把握中发现某种世俗的功能,却从来梦想到它会有更高的功能。
我们也是这般状况,手里拿着艺术,自信地以为我们自己是艺术的主人;我们大胆地指挥着它,更新它,改造它并显示它;我们出售它以挣钱,用它取悦于当权者;时而用它来消遣--径直到唱流行歌曲的地方和夜总会,时而又为了转瞬即逝的政治需要和狭隘的社会目的而抓住最近的武器,不管那是软木塞还是短棍棒。但艺术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而被亵渎,它也并未因此而偏离开自己的天性,而是在每一个场合、在每一次应用中它都把其秘密的内心的光的一部分给了我们。但是我们能理解那道光的全部吗?谁敢说他已经为艺术下了定义,已列举了它的所有的方面?或许曾几何时有个人已理解了并且告诉了我们,但我们却不能长期满足于此;我们倾听着,忽略着,当场立即把它掷了出去,一如既往匆匆地把甚至最优秀的也交换出去--但愿是为了换得某种新的东西!而当我们再次被告知那个古老的真理时,我们将甚至不记得我们曾经拥有过它。
有一位艺术家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的创造者;他把这样一个任务扛在肩上,那就是创造这个世界,让它居住芸芸众生并为它承担包容一切的责任;但他却在这个世界的下面崩溃了,因为一个凡人的天才是没有能力承担这样一个负担的。这完全就像普通人一样,他宣称自己是存在的中心,但却没有成功地创造出一个达到了平衡的精神体系。而且如果不幸压倒了他的话,那他就责备世界的时间久远的不和谐,责备今天的断裂的灵魂的复杂,或者责备公众的愚蠢。
另外一位艺术家看出天上有另外一种权力,于是乐得在上帝的天国的下面做一名谦恭的学徒;然而,那被写出的或被绘出的他对一切的责任,他对感知到他的工作的人们的责任,却比以往更为苛求。但是,作为回报,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却并不是他,也不是他指导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其基础来说是没有什么不确定之处的;这位艺家只须比其他人更加敏锐地意识到世界的和谐,意识到
人类对世界所做的贡献的美和丑,并把这一点敏锐地传播给他的同胞。而当不幸的时候,即使是在存在的最深处--陷于穷困、入狱、患病--他的稳定的和谐感也从未抛弃他。 但是艺术的一切非理性、它的令人目眩的特色、它的不可预知的发现、它对人的毁坏性的影响--它们充溢着魔力,不会被这位艺术家对世界的想像所用尽,不会被他的艺术概念或者他的拙劣的作品所用尽。
考古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人类存在早期那些没有艺术的时期。就在人类的熹微晨光中,我们从我们未能及时看清的手中接受了它。而且我们也没有能及时询问:给了我们这个礼物是为了什么目的?我们要用它做什么?
那些预言艺术将会解体、预言艺术将比它的形式活得长久并死去的人们,他们是错了,并且将总是错。注定要死的是我们--艺术将永存。那么即使是在我们的毁灭之日,我们会理解艺术的一切方面和艺术的一切可能性吗?
并不是一切都有个名字,有些事情是不可言传的。艺术甚至能使一个冷淡忧郁的灵魂激动起来,达到一种高度的精神经历。通过艺术,不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所产生的那种启示有时就来到我们身旁--隐隐约约地、短暂地来到我们的身旁。
就像童话中的那个小镜子一样:你只要朝镜子里看,就会看到--并不是你本人,而是在一秒钟之内看到那个难以得到之物,谁也不能奔到那儿,谁也飞不起来。而只有灵魂发出一声呻吟……
二 有一天,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出了这句费解的话:"美将拯救世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陈述?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只不过是话语而已。这怎么会可能呢?在嗜血成性的历史中美又何曾拯救过何人免于难呢?使人高尚了,使人精神振奋了,是的--但它又拯救过谁呢? 然而,在美的本质之中却有某种独特之处,那是在艺术的地位中的一种独特之处;即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的说服力完全是无可辩驳的,它甚至迫使一颗反抗的心投降。要想在既是错误又是谎言的基础上写出一篇外表上流畅典雅的政治演讲、或写出一篇刚愎自用的文章,或勾勒出一套社会计划,或创造出一个哲学体系,这都是可能的。但被隐藏的事物,被歪曲的事物,却不会立即变得显而易见。
然后一篇矛盾的演讲、文章、计划,一种立场不同的哲学又为了进行反抗而聚集在一起--并且完全同样典雅流畅,并且再次产生效果。这种事物之所以既被人相信又被人怀疑,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重述不能触及灵魂的事物是徒劳的。
但是艺术作品却在自身之内拥有着自身的证明:被设计出来或者被滥用的概念并不能忍受被用形象刻画出来,它们都轰然落下了,显出苍白的病色,不能令任何人信服。但是那些将真理挖掘了出来并且把真理当作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力量呈现给我们的艺术作品--它们控制着我们,迫使我们屈服,而且从未有人似乎要反驳它们,甚至在未来的时代也似乎无人要反驳它们。
因而也许真、善、美的那个古老的三位一体并不纯粹是我们在我们的自信的、实利主义的青年时代所以为的一种空虚的、褪了色的公式吗?倘若如学者们所坚持的那样,这三棵树的树梢聚合在一起,但是真和善的过于显眼的、过于笔直的树干又被压坏,被砍掉,不被允许穿过去--那么也许那怪诞的、不可预言的、意外的美的树干将会穿过去并高飞到那个相同的地方本身,并同时完成这所有三者的工作吗?
如此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美将拯救世界"就不是漫不经心之语,而是一个预言吗?毕竟,一位具有怪诞的启发的人,他被允许多人看。
而且如此看来,艺术、文学果真能够帮助今天的世界吗?我在多年之后终于多少看透了这个问题,今天我想在这儿呈现给诸位的,就是这个小小的见解。
三 这个讲台远非是提供给每一个作家的,而且被提供的作家一生也只有一次,为了登上这个宣讲诺贝尔奖获奖演说的讲台,我并不是登了三四级临时性的台阶,而是几百级台阶,甚至是几千级台阶;这些是不屈的、险峻的、冻结的台阶,从我注定要从那儿幸存的黑暗与寒冷之中延伸了出来,而其他人--也许比我更有天赋,更坚强--却死去了。我本人在中央劳改营的群岛里只遇见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这劳改营被打碎成零零碎碎的大量岛屿;在秘密尾随和怀疑的重负之下,我并没有和他们所有的人说话,有一些人我只是听说过,别的我只是瞎猜而已。那些已经享有文名的落入那个深渊的人起码还被人所知,但又有多少人从未被认出过,从未在公开场合被提及过一次?而且实际上没有人曾设法返回。一整个民族文学留存在那儿,湮没无闻,不仅没有坟墓,而且甚至没有贴身衣裤,赤裸着,脚趾上贴着号码。俄国文学没有一刻停止过,但是在外界看来却似乎是一片荒原!在一片和平的森林能够长成的地方,经过一阵砍伐之后,却仍有两三棵侥幸生存的树。
我今天站在这儿,伴随着倒下的人的阴影,低下头好让以前的其他合格者在我前头通过来到这个地方,当我站在这儿,我又怎能推测他们想说的话并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呢?
这个义务长期压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懂得这个义务。用符拉基米尔.索洛耶夫的话来说: 甚至锁着锁链我们自己也必须完成众神为我什计划好的循环。
频繁地,在劳改营的痛苦的激动中,站在囚徒的纵队里,当时一连串的灯笼刺破了阴暗的晚霜,这时在我们的心中就涌起我们想朝整个世界呼喊出的话语,倘若整个世界能听到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的话。然后似乎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的飞黄腾达的大使会说些什么世界又会怎样用自己的评论来立即作出反应。我们的地平线十分醒目地既拥抱着物质事物,又拥抱着精神的运动,而且在这个不可分割的世界上并没有看到不平衡。这些思想并非来自书本,也不是为了表达清楚而从国外引入。它们是在与现在已经死去的人们交谈中形成的,那是在囚室里和篝火旁,它们受到那种生活的考验,它们从那种存在中生长出来。
当外部压力终于稍微小了一些时,我的和我们的地平线变得开阔了,而且尽管是通过一个微小的缝隙,我们却也逐渐看见并知道了那"整个世界"。令我们吃惊的是,这整个世界与我们所预期的、所希望的根本不同;这就是说,并不是一个"不是靠那个"而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不"引向"那儿"的世界,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一世界,它看见一个泥泞的沼泽就会惊呼;"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脏水潭啊!"看见具体的领带就会惊呼:"一条多么精美的项圈啊!"相反却是一个这样的世界,一些人流着伤心的泪水,而另一些人则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喜剧翩翩起舞。
这怎么会发生呢?为什么会有这个裂开的隔阂呢?难道是我们感觉迟钝?难道是世界感觉迟钝?或者是由于语言的不同所致?为什么人们不能够听清彼此说的每一句清清楚楚的话?词语再也不像水那样发出声响奔流着--没有情趣、色彩、味道,没有痕迹。
随着我逐渐理解了这一点,也在多年的期间一再改变了我的潜在的演讲的结构、内容和风格。也就是我今天所作的演讲。
而且这个演讲与在严寒的劳改营的夜晚里所构思的最初的计划初也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四 自太古以来人就是被这样制造出来的,使得他对世界的只要不是在催眠状态下被灌输送去的看法、他的动机和价值标准、他的行动和目的都为他的个人的和群体的生活经历所决定。俄国有句谚语,"别相信你兄弟说的话,要相信你自己的斜眼",而这就是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及人在世界里的行为的最可靠的基础。在我们的世界伸展在神秘和荒凉之中的漫长时代里,在它受到普通的传播线路侵犯以前,在它被改造成一个单独的、痉挛地跳动着的肿块以前--人们在他们的有限的领域之内,在他们的社区之内,在他们的社会之内,最后又在他们的国土上,依靠经验治理着而无灾祸发生。在那个时候,单独的个人有可能感知并接受一种普通的价值标准:有可能将被认为是正常的事物和难以置信的事物区分开来;有可能将残酷的事物和位于邪恶的边界之外的事物区分开来;有可能将诚实的事物和欺骗的事物区分开来。尽管散居各地的人民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而且他们的社会价值往往惊人地不一致,正如他们的度量衡体系不一致一样,但这些不一致仍然只是令偶尔前来的旅行者吃惊,在杂志上以奇闻的名义报道着,对尚未成为一体的人类并不构成威胁。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知不觉地,突然地,人类变成了一体--满怀希望地成为一体而且又是危险地成为一体--结果它的一个部分的震动和激动就几乎被同时传递到其他的部分,有时任何一种免疫性都欠缺。人类变成了一体,但又不是像社区甚至国家本来那样固定不变地变成一体的;不是经过多年的相互经验团结起来,既不是通过拥有一只单独的眼睛,那是只被亲切称之的"斜眼",也不是通过一种共同的民族语言,而是通过国际广播和印刷越过一切障碍变成了一体。大量事件雪崩似地降临在我们身上一分钟以后半个世界就听见它们的崩溅声。但是按照世界的陌生地区的法律衡量这些事件并估价这些事件时所依赖的尺度,这却并未通过声波和在报纸的栏目中被传播出来,而且也不能够这样传播出来。这是因为,这些尺度是在单独的国家和社会里在年代过于久远的过于特殊的情况下获得了成熟并被吸收的,它们不能在半空中被交换。在世界各地,人们把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价值应用在事件上,他们固执地、自信地、只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进行判断,而从未按照任何其他的价值标准来进行判断。
如果说世界上并没有许多这样迥然不同的价值标准,那么起码也有几种这样迥然不同的价值标准。一种价值标准是为了估价就近的事件,而另一种是为了估价远方的事件,苍老的社会拥有一种价值标准,而年轻的社会又拥有另一种,不成功的人民是一种价植标准,而成功的人民又是另一种。这些背道而驰的价值标准不和谐地尖叫着,令我们目眩惶惑,因而倘若我们避开所有其他的价值也就不会痛苦,那就好像避开疯狂一般,好像避开错觉一般,而且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本国的价值自信地判断着整个世界。我们之所以不把那事实上更大的、更痛苦而又更难以忍受的灾难看做更大的、更痛苦而又更难以忍受的灾难,而是把那最靠近我们的灾难误认为那更大的、更痛苦而又更难以忍受的灾难,其原因也就在于此。凡是离开更远的事物,凡是今时今刻并不威胁着要侵入我们的门口的事物--尽管它发出呻吟,发出压抑的呼喊,生命由此毁灭,即使由此带来几百万牺牲者--我们都认为,总的看来都是完全可以忍受的,在可以容忍之列。
不太久以前,在世界的一个地方,在与古罗马人的迫害相比毫不逊色的迫害之下,成千上万的缄默的基督教徒为了对上帝的信仰而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在另外一个半球有某个疯子(而且无疑他并非孤身一人),他急速穿过大洋把我们从宗教解救出来--而且刀剑径直刺入祭司长!他按照他本人的价值标准对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进行推测。
一件事物从远处看,按照一种价值标准,似乎是令人艳羡的、欣欣向荣的自由,可是如果在就近看,并且按照其他的价值标准,就令人感到是那种要把汽车掀翻的令人狂怒的压抑。一件事物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可能代表着一个难以置信的繁荣之梦,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却具有需要立即用罢工对其作出反应的疯狂剥削的那种使人激怒的效果。自然灾难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一场殃及二十万条生命的水灾似乎不如我们当地的一个事故那么严重。个人受到的侮辱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有时甚至一个反讽的微笑或者一个打发人走的姿式就是令人丢脸的,而在其他的时刻残酷的拷打也被当作一个不幸的玩笑而被原谅了。惩罚和邪恶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按照一种价值标准,被捕一个月、被放逐到乡村,或者人呆在里面吃白面包卷喝牛奶的隔离室,都打碎了人的想像并用愤怒充塞着报纸上的栏目,而按照另一种价值标准,判决二十五年刑期,四壁寒冰覆盖而里面的囚徒又被剥得只剩内衣裤的隔离室,为神智健全的人设的疯人院,以及无数的非理智的人,他们由于某种原因老是逃跑,又在边境遭到射击--所有这一切却又是司空见惯并为人们所认可。而涉及到世界的那个外国的部分时头脑又是尤其平静,我们对那个部分实际上是一无所知,我们从那儿甚至得不到有关事件的消息,而只有几位记者的琐碎的、过时的猜测。
然而我们却木能因为这种两重性,因为对另外一个人的深沉的悲哀,对这种惊得发呆的不理解而责备人的看法,要知道人就是这样组成的。但是对被压缩成一个单一的肿块的整个人类来说,这样的相互不理解却显示出迫在眉睫的猛烈毁灭的威胁。面临着六个、四个或者甚至两个价值标准,一个世界、一个人类是不能够存在的:我们将被节奏的这种不一致、被颤动的这种不一致扯开。
一个有两颗心脏的人并不是为这个世界而存在的,我们也将不能够在一个地球上肩并肩地生活着。
五 但是谁又将协调这些价值标准呢,而且又将怎样使这些价值标准达到协调呢?谁将为人类创造一个阐释系统,它又是既适用于善行又适用于恶行,既适用于不可忍受的事物又适用于可以忍受的事物呢?这些善行和恶行,不可忍受的事物和可以忍受的事物在今天是有区别的了。谁将向人类说清楚何为真正令人忧郁、无法容忍之事,何为仅仅局部地擦伤皮肤之事?谁将把愤怒引向那最可怕的事物而不是那更近的事物?谁会成功地把这样一种理解转移到在他本人的经历的界限之外的地方?谁会成功地让一个心胸狭隘、固执的人强烈地感受到其他人的遥远的欢乐和悲哀,感受到对他本人所从来体验到的种种方面或者蒙蔽的一种理解呢?宣传、压抑、科学证明--这一切都是无用的。但是幸而在我们的世界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手段!这个手段就是艺术,这个手段就是文学。
它们能够创造奇迹:它们能够战胜人的那种有害的特征,那就是只从个人的经验中进行学习,结果别人的经验徒劳地从他身边经过。当人在地球上度过他的短暂一生的时候,艺术就把一个陌生的终生的经历的全部分量,连同它的一切负担、色彩、其生命的力量,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了;它在肉体上再次创造出一个未知的经历,并允许我们拥有它,把它当作我们自己的东西。
而且不止如此,远远不止如此。随着相当于数世纪之久的时间的逝去,不论是国家还是整个大洲都在重复着相互的错误。这样一来,人们就会以为这是多么明显啊!但并非如此,某些国家已经经历过、考虑过并且摒弃了的东西,却突然被别的国家发现是刚到的新闻。这儿又是如此,我们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一种经验的唯一替代物就是艺术,就是文学。艺术和文学拥有一种奇妙的才能:它们能够超出语言、习惯、社会结构的区别而将一整个民族的生活传达给另一个民族。它们能够向一个没有经验的民族传达一种持续许多个十年的严苛的民族磨练,甚至能够使一整个民族免于走着一条不必要的,或者错误的,或者甚至是灾难的历程,从而使人类历史少走弯路。
我今天从诺贝尔的讲坛上急迫地向你们提醒的,就是艺术的这种伟大而又崇高的性质。 而且文学又朝着另一个无价的方向传达着无可辩驳的、浓缩的经验,亦即一代代地传下去。这样它就变成了民族的活的记忆,这样它就在自身之内保存着并且点燃了她的已经度过的历史之火,而保存和点燃这历史之火所采用的形式又免遭畸形和低毁。文学就是以这种方式,和语言一起保护着民族的灵魂。
(近来有一种时髦的说法,即应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别,不同的民族应该在当代文明的熔化炉里消失。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对它的讨论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这儿作如下说法是恰当的,即民族的消失,就如同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样,有着一个人格一张脸一样,会同样使我们贫瘠。民族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的集体的人格,最无足轻重的民族也有着其特殊的色彩,并在自身之内拥有着神的意图的一个特殊的方面。)
但一个民族的文学如果受到权力的干涉而被扰乱,那就是太不幸了,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印刷品的自由"的侵犯,而且也是民族心灵的关闭,是将民族的记忆击成碎片。这个民族就不再注意其自身了,它已被剥夺了其精神上的团结,而且尽管据说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可是同胞们却突然不再互相理解了。一代又一代的缄默不语的人变老了,死去了,可从来连自己都没有谈论过,也不互相交谈,不对后人交谈。当像阿赫玛托娃和赞加亭--他们终生都处于活埋状态--这样的人注定一直到死都要在缄默中进行创作,而又从未听到对他们的作品的反响,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民族的一种悲哀,是整个民族的一种危险。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中一当由于这样的缄默而使得整个历史不再被人从整体上予以理解时--它就是整个人类的一种危险。
六 在各个不同的时刻,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人们曾进行了热烈的、愤怒的和微妙的争论,争论的问题就是,艺术和艺术家是否应自由地为自己而生活,或者应总是注意到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并且不带偏见地为社会服务。对我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左右为难之处,但我将避免再次引起这一系列的争论。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个最令人赞叹的讲话实际上就是阿尔贝.加谬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我乐于赞同他的结论。确实,俄国文学在几十年的期间展现了一种倾向,那就是不太沉溺于对自身的沉思默想,不是太轻浮地焦躁不安。我并不耻于竭尽所能使这个传统再继续下去。俄国文学长期以来对下述概念并不陌生,即一个作家在他的社会之内是能做许多事情的,而且这样做也是他的责任。
我们不可侵犯艺术家只是表现他自己的经历和内省而不顾及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的权利。我们不可要求艺术家允许我们侵犯他的这个权利,而是--责备他,乞求他,敦促他,诱惑他允许我们侵犯他的这个权利。毕竟,他的才能只是有几分是他本人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则是在出生时像一件成品一样炸进他身上的,而这个才能的天赋又将责任强加在他的自由意志上。我们可以假定艺术家并没有受惠于任何人;然而看到下述状况却是痛苦的,即当他隐退进他的自我制造的世界里或者他的主观怪想的空间时,他就有可能将真实的世界拱手交到贪财的人的手中,如果不是交到卑劣的人、不是交到疯狂的人的手中的话。
我们的二十世纪已证明比先前的若干世纪更为残酷,而本世纪的头五十年并没有将其所有的恐怖抹掉。我们的世界被贪婪、嫉妒、缺乏控制、相互的敌意等这些同样古老的穴居时代的情感撕得四分五裂,而这些情感又顺便拣起了诸如阶级斗争、种族冲突、群众的斗争、工会的争端之类体面的假名。原始时代的那种拒不接受妥协已被变成了一种理论原则,并被认为是正统的美德。它需要几百万人在无休止的内战中作出牺牲,它朝我们的灵魂鼓吹,像不变的、普遍的善良与正义的概念这类事物是不存在的,而且这类概念完全是起伏不定的、变化无常的。因而这个规则也就应运而生--总是做对你的一方最有利的事情。任何专业组织一见到有将一个部分折断的方便机会,即使这个机会是不劳而获的;即使这个机会是多余的,那它也就当即把它折断,而不管整个社会是否会倒塌下来。从外部来看,西方社会的巨大动荡不安正在达到这种程度,再超越一步这个系统就要不那么稳定,就要崩溃。暴力愈来愈不为若干世纪的守法行为所强加上的限制所困扰,而是正在厚颜无耻地和胜利地阔步跨过整个世界,可又对历史多次显示并证明它什么也生产不出来这一点不感兴趣。除此之外,广泛获得胜利的不仅仅是那赤裸裸的暴力,而且还有暴力的得意洋洋的借口。世界正在被那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魔鬼--显然是上个世纪的一种局部地区的梦质的想像物--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爬过整个世界,骚扰着它们当时所不可能梦想到的国家,而且正在通过近年来的劫机、绑架、爆炸和纵火来宣告它们要震撼并毁灭文明的决心!而且它们可能会获得完全的成功。年轻人除了性经验之外尚无别的经验,尚未经历过多年的个人的苦难和个人的理解,他们在这样一个成长的时代里正在兴高采烈地重复着我们十九世纪的堕落的俄国错误,而又误以为他们是在发现某种新的东西。他们肤浅地缺乏对人类的古老的实质的理解,用没有经验的心脏的天真的自信呼喊着:让我们赶走那些残酷的、贪婪的压迫者,亦即政府,而新的政府(我们!)在把手榴弹和来复枪放在一边之后,就将会是公正的,通情达理的。远非如此!……但是那些年龄大的并通情达理的人,那些能够反对这些年轻人的人--他们中有许多人却并不敢反对,他们甚至拍马奉承,只要不显得"保守"就行。这是另一个十九世纪的俄国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它称之为对进步的古怪警句的奴性。
慕尼黑的幽灵决非已退却到过去,它并非仅是个短暂的插曲。我甚至斗胆说,慕尼黑的幽灵在二十世纪无处不在。面对着一种突然复活的无耻暴行的猛烈进攻,胆怯的文明除了让步的微笑之外,并没有找到什么可用来进行反抗。慕尼黑的幽灵是获得成功的人的意志上的疾病,它是那些沉溺于不惜以任何代价渴望得到的兴隆、渴望得到作为尘世存在的主要目的的物质福利的人的日常状态。这样的人--而且在今天的世界里为数甚多--选择了被动和退却,只是为了使他们已过惯了的生活得以更长一点儿苟延残喘,只是为了不迈过今天的艰苦的门槛--而到了明天,你就会看到,一切都会安然无恙。(但是永远不会安然无恙的!怯懦的代价只能是邪恶,我们只有在敢于作出牺牲时才将获得勇气和胜利。)
此外,我们又由于下述事实而受着毁灭的威胁,那就是这个在物质上被压缩的、被扭伤的世界不被允许在精神上融合在一起,知识和同情的分子不被允许从这一半跳到那一半。这就呈现出一种未受遏止的危险:在这个行星上各部分之间的信息的压抑。当代科学知道,信息的压抑导致熵和完全的毁灭。信息的压抑使得国际的签名和协议成为虚幻,在一个被捂住的区域之内不费任何代价就可再次阐述任何协议,甚至更为简单--把它忘掉,就好像它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一般(奥威尔对这一点有最高超的理解)。被捂住的区域就好像不是在地球上的居民居住着似的,而是好像由来自火星的一个远征队所居住;那儿的人民对地球其他地方没有一点理解力上的了解,他们抱着他们是作为"解放者"而来的神圣的信念随时准备去把地球的其他地方践踏在脚下。
二十五年以前,抱着人类的伟大希望,联合国组织诞生了。可叹的是,在一个不道德的世界里,这个组织也变得不道德了。它不是一个联合国组织,而是一个所有的政府平起平坐的联合政府组织;在那些政府当中,有些是自由选举的,有些是用暴力强加上的,有些是用武器夺取的。联合国组织依赖着大多数成员的唯利是图的癖好,戒备地保卫着某些国家的自由而忽略其他国家的自由。由于有一种恭顺的表决,致使它拒绝对个人的呼吁进行调查,所谓个人的呼吁系指谦卑的、单独的平民百姓的呻吟、尖叫和恳求--而这对这样一个伟大的组织来说是不足挂齿的。
似乎当代世界的外貌主要掌握在科学家的手里,因为全人类的技术步伐系由他们所决定。似乎世界的方向所应该信赖的恰恰是科学家的国际好意,而不是政治家的国际好意。而且既然那几个少数人的榜样表明倘若他们同心协力的话那就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因而也就似乎愈加是如此了。但是并非如此。科学家们并没有展现出做出过任何明显的努力,以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独立的积极力量。他们消磨了一个个完整的会议,而与其他人的苦难脱离关系。他们最好是安全地呆在科学的领域之内。那种同样的慕尼黑的幽灵已在他们的头上将其使人衰弱的翅膀张开。
当世界处于可能毁灭的边缘,那么作家在这个残忍的、有力的、分裂的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什么呢?尽管,我们与发射火箭毫不相干,我们甚至推不动载重最轻的手推车,我们受尽了那些只尊敬物质力量的人的冷嘲热讽。我们也退却,认为善良不可动摇,真理不可分割,却又丧失信心,而只是将世界给予我们的辛酸作超然的观摩,这难道不是自然而然的吗?那种辛酸而又超然的观摩就是:人类已腐败得不可救药,人已堕落了,为数不多的美丽而又高雅的人在他们当中生活是非常困难的。
但我们甚至不能依赖于这种逃避。凡是曾拿起过《圣经》的人就永远也不能逃避它;作家并不是他的同胞和同时代人的超然的法官,而是在他的祖国里的或由他的同胞所做的一切邪恶行径的同谋,如果他的祖国的坦克用鲜血淹没了一个外国首都的柏油马路,那么褐色的污点也就永远掴在作家的脸上。如果在一个致命的夜晚他们把那个信任他人的朋友闷死在睡眠中,那么作家的手掌就带有那条绳子上留下的伤痕。如果他的年轻的公民伙伴活泼地宣称堕落比诚实的工作优越,如果他们沉溺于毒品或扣押人质之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他们的臭气也就与作家的呼吸混合在一起。
我们能轻率地宣称我们对当前世界的创伤不负责任吗?
七 然而,我由于意识到世界文学是由一个单独的巨大心脏组成而感到快慰,这是种十分重要的意识,因为世界文学把我们的世界的焦虑和烦恼搞清楚了,尽管这些焦虑和烦恼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被展现和被感知的方式不同。 除了年代久远的民族文学之外,甚至在过去的时代也存在着有关世界文学的概念,它是环绕着民族文学的高峰的选集,是文学间的相互影响的总和。但又出现了时间上的一种间隔:读者和作家只有在一段时间间隔之后才认识使用别的语言的作家,有时这个间隔持续数世纪之久,因而相互间的影响也延迟了,而民族文学的高峰的选集只显现在后人的眼前,而不是显现在同时代的人的眼前。 但是今天,在一个国家的作家和另一个国家的作家及读者之间有着一种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如果不是同时发生的话也是几乎如此。我本人就有这种体验。我的那些还没有在我的祖国印行的书,令人可叹,却很快就找到了易起反应的、遍及全球的读者,尽管译文是匆忙的,并且往往是拙劣的。像亨利希.伯尔这样的著名西方作家已对这些作品作了批评性的分析。在所有这些过去的岁月里,我的工作和自由还没有安身立命之地,与地球引力法则相反,它们就好像悬挂在空中一般,好像悬挂在虚无之中--悬挂在一种富有同情心的公众膜状物的看不见的无言的绷紧状态上;然后,我带着感激的温暖,而且也是完全出乎意料地得知,我得到了作家的国际兄弟之情的进一步的支持.在我五十岁的生日的时候,我吃惊地收到了来自西方著名的作家的祝贺。我所受到的一切压力并没有无人注意。在我被开除出作家协会的那些危险的几周里,世界杰出作家所推进的防护墙保护了我,使我免遭更糟糕的迫害;而且挪威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在倘若我的被放逐付诸实施时好客地为我准备了容身之地。最后,甚至我的获诺贝尔奖的提名也不是在我生活和写作的国度里被提出的,而是由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再到后来,所有作家协会也表达了对我的支持。 这样我就理解了并且感到,世界文学不再是一部抽象的作品选集,也不是文学史家们所杜撰的一种概括;更准确地讲,它是某种公共的躯体和一种公共的精神,是一种反映了人类的成长着的团结的一种有生命力的、内心感受到的团结。国家的边界仍然在变得深红,那是被电网和喷发的机枪烧红的;形形色色的内务部长们仍然认为文学也是在他们管辖范围之内的"内部事物";报纸的大字标题仍然醒目地排印着:"无权干涉我们的内政!"可是在我们的拥挤的地球上却并没有剩下任何内政!人类的唯一的拯救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把每一件事都当成他自己的事,在于东方的人民生命攸关地关切着西方在想着什么,而西方的人民又生命攸关在关切着东方在发生着什么。文学是人类所拥有的最为敏感、最易起反应的工具之一,因而也就成为最早采纳、吸收并且抓住对人类的增长的团结的这种感觉的工具之一。因而我充满信心地转向今天的世界文学--转向成百上千位我从未见过本人而且可能永远也见不到的朋友。 朋友们,如果我们毕竟还有价值的话,那就让我们努力有所帮动吧!咱太古以来,在你们的被不调和的政党、运动、社会等级和团作所撕裂的国家里,是谁构成了那种团结的而不是分裂的力量呢?然本质上讲那儿有着作家的位置:他们的民族语言的表达者--民族的主要凝固力,其人民所占据的土地本身的凝固力,尤其是其民族精神的凝固力。 尽管怀有偏见的人民和政党被灌输以种种思想和信仰,但我却相信,在人类的这些烦恼的时刻里,世界文学有帮助人类的力量,有看清人类的真相的力量。世界文学有力量将浓缩了的经验从一个国家传送到另一个国家,这样我们也就不再分裂和惶惑,不同的价值标准也就有可能得以取得一致,一个国家能正确而概括地学习另一个国家真正的历史,而且好似它也有同样经历般似的,以这样的承认和痛苦的意识的力量来学习,这样一来它也就得以不再重复那些相同的残酷的错误。也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做艺术家的也就将能够在我们自身之内培育出一种拥抱整个世界的视野;当位于中央时我们就像任何其他人一样观察就近的事物,而当处于边缘时我们将开始把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拉进来。而且我们将相互关联,我们将观察宏大的世界。如果不是作家的话,那又是要谁去作出判断呢?这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不成功的政府作出判断(在某些国家这是挣得面包的最轻而易举的方式,是任何一个不是懒汉的人的职业),而且也是对人民自身作出判断,在人民的怯懦的谦卑或者自我满足的软弱之中对人民自身作出判断。又要谁去对青年人的力不胜任的长跑冲刺作出判断,对挥舞着大刀的年轻海盗作出判断呢? 我们将被告知:针对公开的暴力的无情猛攻,文学又有可能做些什么呢?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暴力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它也不能够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与虚假交织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有着最亲密的、最深刻的自然结合。暴力在虚假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避难所,虚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支持。凡是曾经把暴力当作他的方式来欢呼的人就必然无情地把虚假选作他的原则。暴力在出生时就公开行动,甚至骄傲地行动着。但一旦它变得强大,得到了牢固的确立,它就立即感受到它周围的空气的稀薄,而且倘若不自贬成一团谎言的浓雾又用甜言蜜语将这些谎言包裹起来的话,它就不能够继续存在。它并非总是公开使喉咙窒息,也并不是必然使喉咙窒息,更为经常的是,它只要求其臣民发誓忠于虚假,只要求其臣民在虚假上共谋。 而一个纯朴而又勇敢的人所采取的简单的一步就是不参与虚假,就是不支持虚假的行动!让它进入世界,甚至让它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但是却没有得到我的帮助。但是作家和艺术家却能够做得更多:他们能够战胜虚假!在与虚假进行斗争中,艺术过去总是取得胜利,而且现在也总是取得胜利!对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公开的,无可辩驳的!在这个世界上虚假能够抵御许多东西,但就是不切实际能抵御艺术。 而且一旦虚假被驱散,那么赤裸裸的暴力就会立即显露出它的一切丑恶--而暴力也就变得老朽,将会死亡。 我的朋友们,我之所以相信我们能够在世界的白热的时刻帮助世界,其原因也就在此。而这并不是靠着为不拥有武器制造借口,不是靠着使我们自己沉溺于一种轻浮的生活--而是靠的是参战! 在俄语中有关真理的格言是被人们所深爱的,它们稳定地、有时又是引人注目地表达了那种并非微不足道的严酷的民族经验: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正因为如此,在这个想像的,亦即违反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的怪念头上,我既为我本人的行动也为我对整个世界的作家的呼吁找到了基础。
1984 和美丽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质疑——关于乌托邦的几点思考
关于乌托邦的思考
战争消失了,一切罪恶的源头——欲望,从此得到了根本的约束和满足,秩序遍布了文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类心中只剩下了一种情绪,那就是幸福,哦不,还有对福帝的虔诚。
似乎当文明的火光照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初,那样的世界便开始随着帝王将相的愿望,哲人的思考,和农夫的抱怨,在光与影中,若隐若现。有人开始把幻想变成墨迹,有人甚至把墨迹付诸于实践,但也有人开始反思,而首先构造这样一个世界无疑是反思的最佳开始。
1关于世界的构造:
我曾经有幸读过《1984》以及粗略的看过《乌托邦》,从《乌托邦》到《1984》再到《美丽新世界》,一切都开始趋向于完美,莫尔的《乌托邦》把一切的正常运行开始寄托于制度,但是还是希望人类本性中的“善”能解决一些问题。乔治奥威尔试图用强权下的完善制度来控制人的本性由此确保一切处于控制之下。而赫胥黎,他用科学改变了人的本性,于是《美丽新世界》诞生了。
于是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核心便是人性,随着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些处于人类思想深处的因素导致人类不可能作为社会的零件按照一个意志运转,但是乌托邦的本质其实就是稳定,真正意义上不可打破的稳定。于是必须对人类的本性加以控制甚至是改变。
乔治奥威尔选择了控制,监视,理念的灌输,还有制度。但是对于千万各不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控制方式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那样的世界中危机根基的事物,故事中的主人公无疑是这种不确定性的产物之一。并且人的本性中也存在着对这种控制的强烈反抗,人类总是会本能的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这种思考对于《1984》世界中对人的控制无疑是毁灭性的,虽然乔治奥威尔用最后主人公因为一系列教育从心底里真正向这个世界屈服,和“双想’等一系列方式去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这无疑是不全面而且是主观的,而这也正是乔治奥威尔在构造世界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而赫胥黎似乎意识到了这种缺陷,于是他对人类的本性选择了改造,从胚胎甚至从基因的构成开始,就让一切处于“社会”的控制之下。通过各种方式预定这个人的性格,生理形态,喜好以及,命运。他们将会本分的像一个零件规矩的随着社会的运转而运作,质疑作为一种本能已经被无限的压制甚至移除了。这无疑为一个真正稳定的世界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固的基础。所以相比较而言,赫胥黎的社会是最“完美”的
2关于世界的反思
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出,当乌托邦的构造之路开始触及人类的本性之时,也是对于乌托邦最严厉的批判开始之时,温斯顿最终“赢得了对自己的胜利,他热爱老大哥”,“野蛮人”最终的孤寂与疯狂,这些犹如一个个绝望的符号,无疑是赫胥黎与乔治奥威尔对自己构造的社会最猛烈的抨击。
并且从无数读者对这些书籍的反应来看,大部分人类愿意倾尽全力避免这一切的真正发生。但同时一个疑问也诞生了,为什么?为什么要反抗这样的“美丽新世界”?乍一眼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仔细想想要给出一个相对精确且合理的答案也不见得如此容易。
人类反抗这样的乌托邦,必定意味着人类在乌托邦里失去了一些东西,而且这些失去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超越了物质,甚至超越了对于完美世界的梦想。而人类到底失去了什么东西?我给出的回答是“质疑的权力”,为什么人类被剥夺了质疑的权力?因为“质疑”对于任何一个以稳定的人民为基础的社会来说都是毁灭性的。《1984》中“无知即力量”“2加2等于5”以及“权力是对人的权力。对肉体更是对心灵的权力”《美丽新世界》中“一切条件设置的目标都是:让人们喜欢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都显示出了易被控制绝对顺从的民众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质疑”这种人类的本性是绝对顺从的最大敌人。《1984》的社会在外部建立了对这种“质疑”的压制机制,而《美丽新世界》则在人的思维内部,通过后天条件反射原理建立了一套自我约束机制,显然,这些措施对于一个稳定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们给予人的印象却是黑暗以及绝望,由此可见这种“质疑“对于人类个体的重要性。
3质疑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质疑让人类变得不容易甚至无法真正控制,当对已有现实提出“为何如此”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很多时候往往是改变以及反抗的开始。但同时,也正是质疑才使每个人作为个体区分于他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当人类本能的开始质疑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困惑,而不同的困惑必定意味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方式,最终也将得到不同的结果。也正是这一个个不同的结果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人格,再次基础上,人们又本能的开始全新意义的质疑和思考,无所谓对错,但这对于人类个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当人们因为被要求绝对顺从,从而被剥夺质疑的权力的同时,实质上也被剥夺了作为完整个体存在的权力,这对个体是毁灭性的,所以人类本能的反对这样的社会。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一个被剥夺了所有个体存在权力的社会,真正可以达到奥威尔和赫胥黎等“构造者”所描述的真正稳定和完美吗?
4质疑对于整体的重要性
纵观人类历史,如果从科学发展来看,可以看做是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被解决的过程,而这些的问题提出的基础,是对客观现象的疑惑和对已有解释的质疑。如果人类被剥夺了质疑的权力,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人类物质方面的发展是否会陷入停滞?
《1984》和《美丽新世界》都对这个致命性的问题作出了一些解答,一些是认为可以对这些质疑作出选择性的制约,限制对于社会制度和权利的质疑,而让对于自然方面的探究继续存在,而其间产生的冲在《1984》中用“双想”给予解决。而一些文字则表达出“乌托邦”的形成的基础便是高度发达的科技,自此以后对于科学,所以人只需要知道“如何”,对于“为何”,人们没有权利且在一系列制度下也不会想知道,也就是说,人类的科技将陷入停滞。但是个人认为这些解答不能真正地解决这方面问题。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从封建趋向于民主,若再趋向“乌托邦”,都是基于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质疑上的,乌托邦在整体制度上是完美的,那么它可能不需要人来对此质疑从而进行完善,但是它必定需要有人明白它的运作机制从而维持它的运作,这些人便是“管理者”在《1984》中,它的最佳体现便是对温斯顿进行思想改造的奥布莱恩,在《美丽新世界》里它体现为所有最高种姓的人。
明白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甚至在细节上对机制进行完善和改造,必定意味着这些统治者或者说管理者知晓甚至深刻理解了,自己在整个社会体制下被要求剥夺个体思维,不准质疑。可是他们的使命又要求他们有一定自由思考的能力,这其间必定会造就致命的矛盾。
在《1984》中经常需要进行政治清洗显现出了这种矛盾必定意味着社会不可能完全稳定。而《美丽新世界》中亨利·福斯特出现的孤寂感,赫姆霍尔兹·华生总有一些莫名的情怀需要倾诉,甚至正统的典范命运预定局主任慌乱辩解自己“没有产生感情”,以及总统在解释规则时语调中产生的漫不经心,都体现了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
小说中出现的这些细节体现出了作者清楚意识到了这个致命性矛盾的存在,作者也的确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我认为《1984》中残酷的清洗和对个例进行教导无疑不是成功的解决方案,甚至在现实世界上已经有某些国家的历史证实这种方式最终将导致自身社会机制的毁灭。而《美丽新世界》则用强大的社会氛围和机制压制了这样的矛盾,可无法否认它还是存在的而且对社会机制一直存在着致命的威胁。也就是说这种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不可能真正稳定。但是基于剥夺人类质疑权力而建立的社会意味着这种矛盾必然存在,而之后的一系列机制仅仅是在尽力缩小这种矛盾带来的“不良后果”
6世界并不美丽
可是漫长的历史表明人类本性中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约束的反抗,不是一些所谓的“措施”可以消灭的,没人可以保证在哪一天这种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潜藏在所有人心灵深处的力量不会突然爆发,让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完美世界趋向于毁灭。真正的美丽新世界并不存在。
所以人类只能在无限的自我斗争,和欲望的泥潭中挣扎吗?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悲剧,可是悲剧的另一面是人类的反思,我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新生的婴儿同时也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诞生并在将来重建新的制度。我们经历了惨无人道的文化大革命,但是希望的火种并没有泯灭并且在之后带来了奇迹般的发展。人类的本性并不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无比丑恶,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丑恶从而对它的发展进行扼杀,这样带来的可能会毁灭人存在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去认知自己,去引导自己,世界并不美丽,人类也并不完美,所以世界和社会需要我们去质疑并且去创造。
高一:包容洲
相关推荐
-
百炼成钢的尼尔斯从前,在瑞典的农村,住着尼尔斯一家。尼尔斯很淘气,经常欺负牛。马。鸡。狗和鹅。动物们很讨厌尼尔斯,怀恨在心。有一天尼尔斯的父母去教堂做礼拜,尼尔斯在家里捉了一个只狐狸,它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为了获得自由,狐仙给了尼尔斯一枚金币,可贪得无厌的尼尔斯还想要,小狐仙很生气,施了魔法,把尼尔斯和他的老鼠“加洛特”都变小了。动物们报仇雪恨。一只鹅“毛真”叫尼尔斯拉车。 这时,鹰击长空的大雁在这里降落了,毛真急忙飞了起来,尼尔斯和加洛特便骑着毛真去旅行了。雁群的目的是北方的拉普兰。它们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尼尔斯只能吃生鱼和野果。在一个湖边,一只大雁被一只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狐狸抓走了。尼尔斯见了,急中生智把大雁救走了。大雁和尼尔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它们鹏展九天,精诚团结,向目的地飞去。历经磨难,百炼成钢,尼尔斯变成一个勇敢、正义、坚强、善良的少年。 冬天来了,大雁们向南方飞去,毛真和尼尔斯。加洛特回到了故乡。尼尔斯听得懂动物的话,治好了马的病。圣诞节到了,尼尔斯的父母打算把毛真杀了,小尼尔斯冲进屋里,救了毛真,与此同时,魔法也失效了,尼尔斯变回了原样。古人云,动物是朋友,不是食物,也不是囚犯。动物园是动物的监狱,是人类恶劣的发明。我们要爱护动物,不伤害它们,和它们做朋友。450字 初三 说明文
-
《诺贝尔》读后感寒假,我到图书馆借书,看到一本有关介绍诺贝尔的书,早就对他充满好奇的我,就把这本书借回了家。翻开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原来,诺贝尔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诺贝尔带他的弟弟来参观他的实验室,中途他有事出去了,在实验室里的弟弟发现诺贝尔刚研制好的炸药出现异常状况,正想逃出去,突然”嘭”的一声,实验室爆炸了,诺贝尔的弟弟就此葬身于火海之中。面对这个沉重的打击,诺贝尔的家人坚决反对他继续研制炸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停止自己的脚步,那么诺贝尔会不会停下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呢?带着疑问,我继续往下看。哎呀,诺贝尔又一次遭受到了打击。在一次运输诺贝尔炸药的轮船上,突然发生爆炸,船上的一百多人一下子炸死了八十一人。从那天起,人们对诺贝尔都产生了排斥的态度,甚至都远离他,连警察也不准他再研制炸药。这些压力仍然改变不了他研制炸药的狂热,于是诺贝尔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偷偷地研制他热爱的炸药。这种行为在当今可是谁也做不到的呀!诺贝尔对梦想执着的精神,让我特别震撼。但更令我惊讶的事又发生了,靠着坚持诺贝尔终于完成自己梦想,五十四岁的他已生命垂危,临死前他写下了遗嘱。他将设立诺贝尔奖金,用来奖励全世界最杰出的人物,不管他是男是女,是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不管他属于什么民族,来自哪片大陆,只要够得上资格,就能获奖。他竟然将他毕生所得全部拿来帮助为梦想坚持不懈的人!看完整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诺贝尔的一生的心血全部用在研制炸药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感动。尽管他被社会排斥,父母反对……但是他从未放弃过,还将自己辛苦所得拿来奖励更多追求梦想的人们。我要向诺贝尔学习,树立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梦想,我相信,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7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千年琴魂我在这儿静静的躺着,已经躺了千年。我在这儿苦苦地寻觅着,已经寻觅了千年。我曾是一把精妙的琴,我曾有着光滑如镜的质地和精美绝伦的妙音,和我的主人一样绝世无双。但现在,我却拖着残破的身躯,僵硬地固守在主人的青冢旁。故事,要从那一天开始讲起。那是让我永生难忘的一天。像往常一样,主人抱起了我,清秀的眉眼似在沉沉的思索。我知道,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无边的寂寞了。我在三生石上轻轻的落下,伯牙盘腿坐下,手指在我的身上轻轻地抚过,奏出一串音符的笑靥。忽然,在远处的山林中传出一声慷慨激昂的吟咏:“巍巍乎若泰山!“我忽然悟到,你,伯牙,已将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了每一个音符。主人一直渴望着一个能听懂自己幽幽琴声中隐藏着的缕缕情思的知音者的出现,你多么希望友情能永远陪伴着你孤寂的凄凉的灵魂。现在,终于有了一点曙光。那声吟咏究竟来自何方?主人再次拨响了我的弦,尽情的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挥舞手指弹出波涛汹涌的水之声。咏叹又一次传来:“荡荡乎若江河!“主人转过身,抬起头,看见的却不是白衣飘飘的文人书生,而是一个手握利斧,衣着破烂的樵夫--钟子期。伯牙高山流水的浅吟低唱,却在这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胸中产生了共鸣!偶然的一次相会。一个词在两个人的头脑中闪现--知音。无须更多的交流,两个人的灵魂已经走到了一起,相伴相随且相知相印。5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论李太白文学奖有作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我国应该设立一个世界性文学奖项----李太白文学奖。我对于这个设想感到诧异,设立这一个奖项有益也有弊,但是最终一定会不断向”变质“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变质“的文学奖,用中国人的眼光评判世界文学过于片面,以狭隘的眼光和一个奖项来争夺世界文学话语权,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弊大于利。首先,这个奖项会使中国文学走上商业文学的道路。放眼纵观如今中国社会,大街小巷公交地铁,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台智能手机,话语之间讨论着游戏,电视剧,然而讨论一本优质文学作品的话语却成为了一种奢侈品。相反,商业文学引领了时代潮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例如《大主宰》,《斗破苍穹》等等小说都成为商业文学中的领军品牌。这些小说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内容新奇、有趣、扣人心弦、可持续性等特点,将读者的目光牢牢抓住,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中国文学自身不能与商业文学形成有效市场竞争,形成”有金钱、有质量、有作者、没人看“的尴尬局面。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作者转投商业文学,以”混口饭吃“。由此可见,设立该奖项会形成使得其反的效果,加速中国文学走向灭亡。其次,设立这个奖项显示了我们中国文学过于自信。中国文学发展如今迫在眉睫,在和世界高级别文学作品竞争中屡次甘败下风。2012年10月11日莫言荣获第一个中国人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国人关注,然而这一次获奖看似为中国文学打入一剂强心剂,可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获得李太白文学奖的中国作品在国内势必会受到热捧,却不被国际认可,对李太白文学奖和中国文学盲目自信的批评声就会日益高涨。中国文学亟待进步,发展好比老牛拉车。李太白文学奖,我们不需要!我们不需要一个让自己独有的文学”变质“的奖项,一成不变引领中国文学前进的唯有”工匠精神“,带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争夺世界文学话语权不能以一个奖项来衡量文学作品的含金量,”是金子总会发光“!更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才能代表中国文学,向新时代、新标准的世界文学进军;汲取世界文学有益经验,这才是真正进步的中国文学!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演说稿一则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是12号选手。很高兴能再一次站在这里参加竞选,在这里,我想感谢支持和信任我的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感谢你们。今天我竞选的是学习部部长,我是九(8)班班长,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能认真做好老师交给我的每一次任务,我是老师的小助手。因此我相信我能胜任此工作。如果我是学习部部长,我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班级的各项评比,让同学们在评比中发现不足,评比后改正不足,继续加油。如果我是学习部部长,在我的心中会有一杆公平的称,我绝不会厚此薄彼的,而是一视同仁,课余,我会经常与学习部各位成员交流,发现彼此的不足,然后扬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做的更好。既然是学习部部长,我一定会做好这个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将学习部工作做好,我记得徐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也许不能做的尽善尽美,但可以尽心尽力的去做”。我相信他说的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尽心尽力的去做,向更好进军。相信我吧!我会给同学们带来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校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的。在初三的学习生涯中,因为语文老师的帮助,我获得了“我爱阅读”征文竞赛一等奖,“走进父母”征文竞赛二等奖的殊荣。今天可以提到,我在这里也想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谢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则故事吧!因为没有艺术细胞,不能为大家进行才艺展示,于是带来一则故事。希望可以给大家但来心灵的震撼。这里还有我画的一幅画,题目为《在花丛中成长》看!这就是我,一个相当学习部部长,没有艺术细胞的阳光女孩,一个希望得到你们支持的号选手,请支持我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再见!600字 初三 书信
-
结婚演说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我儿子刘学礼与赵体敏小姐。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承蒙各位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远道而来,参加他们的新婚庆典,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表示热烈欢迎,和中心的感谢!再这大喜的日子里,我代表全家向他们这对新人,表示隆重的祝贺,祝他们夫妻恩爱渡百年。互敬互爱。常相守。勤劳致富。永相爱。白头偕老。建家园。并希望他们。以家庭事业为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去创建自己美好的未来。最后,祝他们新婚快乐。幸福美满。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的光临。由于昨晚春雨来临,我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再这里献给大家:春雨贵如油。佳女贵如金。家门迎佳女。取进我家门。财雨送进家。财女送进门。财雨迎财女。同进我家门。刘祝赵家女。亲朋来道喜。300字 高三 演讲稿
-
保险演说稿很荣欣,今天你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同事们共同分享我所喜爱的保险产品—万能理财计划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金钱是财富、股票也是财富,知识、感情、时间同样都是财富,但是是否有人想过:理财也是一种财富呢?而且是伴随你一生,在你慢慢走入暮年之时,呵护与关心你的又一个贴心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帆风顺且无忧无虑的,而当今以保险的储蓄方式也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更好的改变旧观念从而养成自我良好的储蓄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会理智的选择用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诸多的问题,社会越发展,这种趋势就相对越明显。起源于79年的美国万能险,现如今已占据全美40%的寿险市场,我们公司今年推出的万能理财产品更加以缴费灵活、存取方便、收益丰富等多种优势受到客户的欢迎。中国老百姓已习惯将一生的血汗钱存于银行作为一种看似落后的理财方式,而取出的仅是一点可怜的利息,也没有针对于疾病等风险的相关保障,万能理财计划却是终身保底、年利率4。25%、月复利滚存、可自由存取,并连存三年从第四年奖励2%。当然,风险无处不在,同时也具有对意外、重大疾病防控的保障,全面的呵护,以满足人生养老、医疗、等多重保障的需求。好的产品,是你我的选择;全面的保障,是永久的承诺;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是我们的原则;人生数载,万能理财计划为您保驾护航;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550字 初中 演讲稿
-
竞选演说词大家好,我是来自常州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的王婕。我活泼开朗,做事果断,是老师的好帮手,我还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同学。今天,我竞选的岗位是班长,班长是要由一位有责任心,任劳任怨的同学担任,而我正是这样的一位同学。我竞选的理由是:我做事利索,不怠慢,而且胆大心细。别看我平时容易鲁莽,其实我做起事来会很认真,很细心的。我在学校里也是班长,我觉得我能胜任,为老师减轻负担,不让老师操心。在学校班级里也是班长,我觉得我能胜任,为老师减轻负担,不让老师操心。在工作和作业方面做到最好!如果我能当上班长,我会把班级管理好,完成老师教给我的任务。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和学习较差的同学结伴学习,让学习较差的同学从中提高成绩,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从中培养责任心和爱心。我觉得第一名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要做的,而是要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做自己的第一名,我还会在班级中设立的方面的第一名,让从未登上过第一名宝座的同学,过一次第一名的瘾,让他们知道自己也会有能力,成为第一名。不仅如此,我还会带领同学开展各类有趣的活动。春天快到了,我会带领大家去郊外观赏春天美丽的景色,让他们放松心情。我的演讲完了,请大家给我投上神圣的一票!实小五年级:王婕450字 五年级 演讲稿
-
人?仁?大家都是人,可是为什么有的是仁,有的却不是人???21世纪,新的一个世纪,大家都是新一代的人,是否有些习惯也要新一下呢???有垃圾干嘛不丢进垃圾桶?多走两步就那么困难吗?还有那些批评这些人的人,你以为你很文明吗?你不是一样的不文明吗?批评他们,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固然是好的,但是,请你文明一点,不要脏话连篇!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你们可不可以为这个世界积一点德???有钱了不起吗?有势了不起吗?有地位了不起吗?真正了不起的是文化和文明!现在大家都在争创文明人,不是有钱人,不是有势人,也不是有地位的人!钱多又怎样?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钱能买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钱能买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钱能买来精确的钟表,但买不来流逝的光阴。有势又怎样?你有国家总统有势吗?有地位又怎样?可以拿来换文明吗?请你们用大脑想一想,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金钱?地位?势力?还是文明?麻烦你们深思一下……列五联中初一:***400字 初一 演讲稿
-
离职发言就职演说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刚才,xxx同志代表市局党组宣布了xx烟草局(公司)领导班子变动情况的决定。首先,我对市局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拥护,因为这是工作的需要。同时,我也非常感谢组织对我的关爱和照顾。从1999年到XX年,xx烟草经历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期间,xx烟草克服99年接连暴露出三起经济案件的影响,一年一个台阶,XX年度首次实现零贷款,xx烟草实现了“511”工程(烟叶生产实现5万担规模、卷烟销售实现1万大箱、企业利润实现1千万元),XX年收购烟叶5.09万担,比1999年的3.58万担增长了43%,销售卷烟10659.86箱,比1999年的8088.69箱增长了32.79%,实现税利1619.26万元,比1999年的663.03万元增长了144%,其中实现利润1250.65万元,比1999年的192.39万元增长了550%;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这期间,两烟经营、专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在99年被取消市级文明单位的情况下,通过努力XX年xx县局(公司)又重新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的称号,XX年、XX年连续两年被xx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系统,局(公司)支部XX年至XX年,连续三年被xx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期间,办公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县局(公司)办公楼、大院进行重要装修修缮,现已焕然一新,基层站所的标准化改造已全面完成,基层站所职工生活配套设置也进一步完善,职工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我在xx工作了17年多,其中担任一把手5年零9个月有余,在此期间,我和大家朝夕相处,一起生活和工作,我认为跟大家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从班子来看,我们xx的班子,始终是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班子,是一个能够战斗的堡垒。从xx的干部队伍来看,是一支素质较高,业务较强,步调一致,能打善战的一支较为整齐的队伍。从我们xx烟草工作来看,多年来对上级交办和地方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两烟经营专卖管理工作目标,都能够按时、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去完成。从xx烟草内部环境来看,也得到了彻底的改观,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和个人待遇也得到很大改变和提高。从xx烟草外部环境来说,通过我们多年坚持严带队,重服务,善协调,得到了广大烟农和零售客户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xx烟草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认可和肯定。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局党组正确领导和支持的结果,是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和关爱的结果,是各职能部门配合帮助的结果,是我们xx烟草全部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其心协力,积极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忠心的感谢各级领导和大家,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对我生活的关爱和照顾。做为我个人,在xx工作以来得到了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和帮助、配合和支持,我深深感受到大家对我本人是信任的,对我的能力是认可的。在工作能力上,我个人的能力并不强,但我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总的讲我们班子还是能够总揽全局,在决策议事上还没有大的失误,在协调内外关系上,我们xx烟草应该说基础已打好,和谐氛围已形成。所谓基础,就是班子队伍团结,整体政治、业务素质相对较强,,管理相对规范,两烟经营专卖管理工作相对扎实,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所谓和谐氛围:就是内部风气正,人心齐,心情舒畅,这一支队伍能拉得出,打得胜。在过去的工作中,作为xx烟草一把手,在班子成员的支持下,我尽最大的努力,做了一些有利于全局、有利于同志们的事情,有一些还在实施之中,有一些没能够实现,我也倍感遗憾!尤其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在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事情,难以做到恰到好处,虽然我讲原则重感情,但由于对工作要求过严、过急,难免会伤害一些同志的情感和自尊,在此我深表谦意恳请谅解!我相信,同志们都能从工作角度对我个人和我的工作给予理解,1200字以上 演讲稿
-
领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弱项数学竟然在竞赛中得了三等奖。当老师报到她的名字,通知她下周一去领奖时,她真以为是老师搞错了。然后她陷入极度的兴奋。旁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她自己知道。下午的课她完全听不进去,好不容易集中思想,过一会儿思绪又开始飘零。她幻想着爸妈听到她得奖后惊喜的表情;幻想着周围同学们对她崇拜的眼神;幻想着平时数学比她好得多的人嫉妒的神态……当然,最重要的是下周一她上台领奖时的无限风光:当主持人报到自己的名字时,台下的那些人投来仰慕的目光,然后她神气地接过奖状,底下还有工作人员为她拍照留念……还没等她幻想完,放学铃声就响了。于是她走在路上,边继续她刚才的幻想。没有任何时刻比她现在更希望快点见到父母,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此刻世界在她眼中是如此的美好,充满希望,好似路旁被人丢下的烟蒂都在朝她微笑。她比往常快了足足5分钟到家。还没进屋她就嚷开了:“奇迹!奇迹!我数学第三名!”这确实是个奇迹,如她所意料,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父亲又是给她端茶又是为她削苹果。平时回到家,她总是第一件事掏出作业写起来,可今天她决定给自己放个假。无论作业多么得多,她还是要好好慰劳一下自己,奖励一下自己。她开始继续刚才在回家路上完成一半的幻想。在她眼里,她的这个三等奖好似比诺贝尔奖都珍贵伟大。她傻傻地在书桌前微笑,一边笑一边想。突然,她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上台领奖时大家都穿着校服,台下观众也许根本看不清每个人的脸,也不会记得每个人的名字。这样她上台有什么意义!别人关注不到她,更不会记得她,那还谈什么仰慕、嫉妒!她停止了笑容,开始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接下来的一个双休日,她完全沉浸在这个十分困扰她的问题中。她打开衣橱,把衣服一件件掏出来,又一件件放回去。尽管衣服多把整个橱都塞满了,但她还是觉得没什么衣服可以配在校服里还能使她亮眼的。如此看来,得奖不但不使她高兴,反而给她增加了负担。正当她焦虑时,她瞥见了放在钢琴上的那见吊带衫。在平时看来,这是一件普通得毫无创意的吊带衫,可现在它却有了用武之地。重点是它胸口及下摆的地方缝有蕾丝,穿在校服里刚好露出底下那条蕾丝边,把校服领子处第三粒纽扣解开,就能看到胸口的那串蕾丝闪闪发亮。她欣喜若狂,好像发现了一件宝藏。那晚,那件吊带衫是陪她入睡的。终于盼来了星期一。那天早上她起得很早,特地把头发盘成一个花状,还夹了个蝴蝶结。一到教室,细心的小C就发现她今天打扮很不一样。一想到她今天要上台领奖,聪明的小C马上揭穿了她的想法:“要上台露脸啊!怪不得穿这么艳!”她笑着否认,脸上浮现一抹红晕。规定是要7:30分到领操台后台的教室里集合,她早早地7:20分就到了。陆陆续续有人进来了。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得奖!几乎坐满了半个教室。她还以为前三名只有3个人呢!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没这么了不起了。然后她看到校长进来,说了一番令她难以置信的话:“由于时间原因,今天上台只颁发一等奖的同学,其他人拿完奖就可以回自己教室了。”什么!她辛辛苦苦打扮了这么久,居然不能上台!她情绪跌落到极点,但她还是要假装一副不屑的样子,对旁边的人努力挤出笑容说:“还好不用上台露面,不然我一定会紧张死,手都不知道放哪儿。”她拿完奖一个人静静地回到教室。然后大家三三两两地回来了。她看到小C进来,赶紧低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她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糗死了。幸好小C也没有说什么就走过去了,不过谁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她坐到座位上,打开数学笔记本看了起来,心想:下次要得就得第一,否则干脆别得!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领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弱项数学竟然在竞赛中得了三等奖。当老师报到她的名字,通知她下周一去领奖时,她真以为是老师搞错了。然后她陷入极度的兴奋。旁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她自己知道。下午的课她完全听不进去,好不容易集中思想,过一会儿思绪又开始飘零。她幻想着爸妈听到她得奖后惊喜的表情;幻想着周围同学们对她崇拜的眼神;幻想着平时数学比她好得多的人嫉妒的神态……当然,最重要的是下周一她上台领奖时的无限风光:当主持人报到自己的名字时,台下的那些人投来仰慕的目光,然后她神气地接过奖状,底下还有工作人员为她拍照留念……还没等她幻想完,放学铃声就响了。于是她走在路上,边继续她刚才的幻想。没有任何时刻比她现在更希望快点见到父母,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此刻世界在她眼中是如此的美好,充满希望,好似路旁被人丢下的烟蒂都在朝她微笑。她比往常快了足足5分钟到家。还没进屋她就嚷开了:“奇迹!奇迹!我数学第三名!”这确实是个奇迹,如她所意料,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父亲又是给她端茶又是为她削苹果。平时回到家,她总是第一件事掏出作业写起来,可今天她决定给自己放个假。无论作业多么得多,她还是要好好慰劳一下自己,奖励一下自己。她开始继续刚才在回家路上完成一半的幻想。在她眼里,她的这个三等奖好似比诺贝尔奖都珍贵伟大。她傻傻地在书桌前微笑,一边笑一边想。突然,她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上台领奖时大家都穿着校服,台下观众也许根本看不清每个人的脸,也不会记得每个人的名字。这样她上台有什么意义!别人关注不到她,更不会记得她,那还谈什么仰慕、嫉妒!她停止了笑容,开始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接下来的一个双休日,她完全沉浸在这个十分困扰她的问题中。她打开衣橱,把衣服一件件掏出来,又一件件放回去。尽管衣服多把整个橱都塞满了,但她还是觉得没什么衣服可以配在校服里还能使她亮眼的。如此看来,得奖不但不使她高兴,反而给她增加了负担。正当她焦虑时,她瞥见了放在钢琴上的那见吊带衫。在平时看来,这是一件普通得毫无创意的吊带衫,可现在它却有了用武之地。重点是它胸口及下摆的地方缝有蕾丝,穿在校服里刚好露出底下那条蕾丝边,把校服领子处第三粒纽扣解开,就能看到胸口的那串蕾丝闪闪发亮。她欣喜若狂,好像发现了一件宝藏。那晚,那件吊带衫是陪她入睡的。终于盼来了星期一。那天早上她起得很早,特地把头发盘成一个花状,还夹了个蝴蝶结。一到教室,细心的小C就发现她今天打扮很不一样。一想到她今天要上台领奖,聪明的小C马上揭穿了她的想法:“要上台露脸啊!怪不得穿这么艳!”她笑着否认,脸上浮现一抹红晕。规定是要7:30分到领操台后台的教室里集合,她早早地7:20分就到了。陆陆续续有人进来了。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得奖!几乎坐满了半个教室。她还以为前三名只有3个人呢!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没这么了不起了。然后她看到校长进来,说了一番令她难以置信的话:“由于时间原因,今天上台只颁发一等奖的同学,其他人拿完奖就可以回自己教室了。”什么!她辛辛苦苦打扮了这么久,居然不能上台!她情绪跌落到极点,但她还是要假装一副不屑的样子,对旁边的人努力挤出笑容说:“还好不用上台露面,不然我一定会紧张死,手都不知道放哪儿。”她拿完奖一个人静静地回到教室。然后大家三三两两地回来了。她看到小C进来,赶紧低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她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糗死了。幸好小C也没有说什么就走过去了,不过谁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她坐到座位上,打开数学笔记本看了起来,心想:下次要得就得第一,否则干脆别得!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高三:奚奕祺作文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
寻找梦想的尼尔第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我是一只在外面流浪的尼尔,我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开我了,是吉尔们把我抚养大的。有一天,我闯了祸,打伤了一只吉尔,吉尔们把我赶了出去。几个月后,我到了云霄星,这里很广阔。除了地上有个大洞外,几乎没什么障碍物。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群毛毛,他们总是在那里飞,无忧无虑,有同伴和自己玩,真羡慕啊!这时,一只毛毛飞了过来,对我说:“欢迎你到云霄星!” 我问他:“可以交个朋友吗?”毛毛回答:当然可以!我乐意!”那只毛毛把我带到一个向操场一样的地方,与操场不同的是,旁边有一圈围着操场的楼梯,楼梯上有许多毛毛…………我问那个带我过来的毛毛:“这是哪里?” 那个毛毛脸上露出了冷笑:“欢迎来到竞技场!”竞技场?竞技场有什么好怕的!他们只不过是三级或四级的毛毛!有什么好怕的!呼…~~竞技场上吹起了大风,许多瘦弱的毛毛被吹上了天。一个大影子出现在了我对面的大门里,只见那个影子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一个比毛毛还要丑的大怪物在我面前,一对有力的翅膀扇出巨大的旋风,可他连吹灰之力都不用(大家应该猜出来了,巴洛卡)。这个怪物让我有点害怕,我一看对方的等级……四十!这可比我要高很多啊!那个大怪物刮起一阵风,我被吹跑了。我听见了一些声音:“大王万岁!”难道我真的一个朋友也交不到吗?我只是想要个朋友啊!我重重的摔在地上,这时,我感觉云霄星已不再那么广阔,不再适合我,我必须马上离开这里!我看见一个紫色的精灵朝我走来,他对我说:“你想交朋友吗?”我回答:“当然想!可是我一个朋友也交不到……大家都讨厌我!”紫色精灵说:“你只要变成我的样子,大家就会敬佩你,和你玩,试试吧!”说完,他就走了。是啊!我们尼尔最擅长的是变!我怎么没想到呢?当我再站起来时,我已经变成了那个紫色精灵,毛毛都在我身边:“你看,是莫比,我们和他一起玩吧!”“啊!莫比!”一个赛尔尖叫着过来,她身边带着一只粉红大鸟,毛毛们都被赛尔和大鸟吓跑了。那个赛尔朝我走来,对大鸟说:“波科尔!使用手下留情!”第二章 我的伙伴们原来大鸟叫波克尔呀!她可真漂亮…………哎呀!现在不是说漂亮的时候了,快逃命吧!我害怕的变回了原型,那个赛尔又尖叫道:“啊!尼尔!"我的速度没有大鸟快,想逃都逃不了,那只大鸟飞上天,从天上冲下来,用尖利的嘴刺伤了我。我觉得伤口处十分痛。我的体力只有一点了,可那只大鸟为什么一定要把我打到一点血呢?刚刚想完,那个赛尔朝我丢了一种东西,大鸟也不攻击了,可那个东西有点像胶囊……难道是精灵胶囊?我见过,大大小小的精灵都被装进这个东西里了。那个胶囊打开了,一种力量把我往里面吸,我挣扎着,逃了出去,那个胶囊消失了。可那个赛尔连续朝我丢了几个胶囊,我都避开了,可我却觉得快没力气了,那个赛尔又拿出一个胶囊朝我丢来,我没有力气挣扎,被吸了进去。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个明亮的铁箱子里,身边围着许多精灵。一个浑身白色,脖子上有一圈黄毛的精灵说:“这是什么精灵?”一个黄色圆鼓鼓肚子的精灵说:“好像是传说的尼尔。”“尼尔?”一些精灵惊呼了起来。我看看我的伤口,发现那里一点点痕迹都没有了。那些精灵见我起来了,一个个地做起了自我介绍,黄毛说:“我叫缇雅,我是一只林克。”黄肚子说:“我叫贝米,我是一只小豆芽!”有个紫色精灵被丢进了这里,他看到我时,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尼尔?你是那只尼尔?”我回答:“是的,我被抓起来了。”莫比说:“我也是,你被抓去后,那个赛尔发现了我,把我抓了起来。”我说:“没办法,听天由命吧!”莫比说:“主人给我取了好听的名字,叫比鲁,还叫我带话,告诉你你叫索妮(电脑的牌子,实在想不来了嘛)。”我叹口气:“有名字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没有朋友?”那些精灵听到我的话,惊讶地望着我,我觉得奇怪。贝米说:“我们怎么不是朋友呢?以后我们就是朋友啦!”其它的精灵也对点点头:“就是就是,我们以后就是朋友了!”我听了他们的话,哭了起来。我终于有朋友了!!!!!!!!!第三章强大的艾斯菲亚,我想要进化!在这里生活了几天,我觉得这里就像家,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叫雪玲,她是个爱打扮的女孩子,说话时很亲切,而且总是穿着那条粉红的裙子。“听说你抓到了四只精灵,真厉害啊!所以我就来看看!”精灵仓库外传来又一个女孩的声音。“是啊!它们可费了我不少心血,你要不要看看?”我们的主人说道。“恩!我真想见见!”那个女生说。仓库的门被打开了,我们的主人和一个白色赛尔把头探进来,那个白色赛尔也穿着和主人一样的裙子。“你看!莫比、豆芽、林克、还有这个,尼尔,她可不常见呢!豆芽叫贝米,莫比叫比鲁,林克叫缇雅,这个尼尔叫索妮,你觉得他们怎么样?”“恩……豆芽、莫比,挺常见!但是林克和尼尔可就挺难抓了!”我听到白色赛尔夸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我扭过头去看缇雅,她的脸通红。“看!这两个小家伙不好意思了呢!”那个白色赛尔指着我,笑了起来。白色赛尔的笑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那个白色赛尔离开了,主人对我说:“你还不认识她吧,她叫诺米,是我的朋友。”过了几天,诺米又来拜访,可她身边多了一个庞然大物,看起来……很像我!“尼尔你好!这是艾斯菲亚,你的最终进化形态,你要和他交朋友哟!”说完,诺米把那个艾什么什么亚推到我身边,去和主人谈话了。“Hi!你……你好。”我胆怯地说。“你这种身份低泛的尼尔,不配和我说话!”那个艾什么什么亚高傲的说道。“你……你什么意思!难道你的身份就是贵族吗?你一开始还不是尼尔吗?你凭什么说我!”我不知哪来的勇气,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激怒了他,他大声喊道:“奇幻光波!”一道五彩的光芒朝我射来,我浑身疼痛,晕了过去。我醒了,发现自己被许多精灵围在中间。贝米说:“你还好吧?”缇雅说:“那个艾斯菲亚什么意思……”比鲁只是咬咬嘴,眼睛里充满了愤怒。那只平常不理我的波克尔也过来了:“你没事吧?我叫雪琳,那个艾斯菲亚真过分呢,不过它被臭骂了一顿,呵呵!”我从精灵群中走出去,发现平常温和的诺米却板着脸责备艾斯菲亚:“你不要太过分!人家只是尼尔,你也只是尼尔,你们应该和睦相处,而不是吵架!不要因为我重视你你就放肆!”诺米的表情慢慢平静下来:“下次,你不能再这样了!”然后她对雪玲说再见,离开了。从那之后,一直有种力量驱使着我变强,我也不知为什么老是无缘无故攻击同伴,这会不会是我未知的疯狂念头呢?第四章 管家NONO 幸福的时光“嘿!醒醒!!!”一个不熟悉的声音传过来。我想,可能是主人新抓的怪物吧,还是别理他好!“起来啦!早餐是某某人爱吃的巧克力饼干和橙汁哦!”那个不熟悉的声音说。我连忙坐了起来,但是,那个陌生的声音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些东西呢?“你好,我叫NONO!我是你们的管家!你们的主人有事,今天由我来照顾你们,你们都要听话哦!”“nono是什么啊?”我问他。“是智能管家,每个赛尔都有,放心,我会把你们照顾的舒舒服服的!!!”说完,他给了我一盘巧克力饼干和一杯橙汁。我再看看缇雅的手上正拿着几条鱼津津有味的吃着,而贝米却在那里狂啃薯片,比鲁的动作很惊人,像只乖狗狗一样啃骨头。“你们想出去玩吗?”NONO突然问。“熊,丹然熊!(想!当然想)”贝米边狼狈的吃薯片边说。“慢点!别噎着,吃完饭我就带你们出去玩!”NONO用亲切的语气说着。“我们玩什么呢?”NONO问。“回到自己原来的的家看看!”我建议。“ok!”精灵们和NONO说。“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去呢?”贝米一脸疑惑。NONO听见了,脸上变出一张地图,你们想要去哪里,就点一下!”“先去看比鲁的家吧!”NONO说道。缇雅点了一下云霄星,刷的一下我们就站在那里了。比鲁不说话,钻进一个地洞里。“比鲁!!!!!你去哪呀?”我大声喊道。过一会,比鲁从一个洞里钻出来,后面跟着十几只莫比。“我跟被抓去和没有被抓去的家人联系了一下,我们在这里集合!”“恭喜你呀!可以去看我的家了吗?”贝米迫不及待的问。“好!好!贝米最乖了,马上去看你的家!!!!!!!”NONO说。到了贝米家,一大堆豆芽朝我们扑过来,不过准确说是朝贝米扑过去。“丫丫!想死你了!”一个磨花仙子钻出来。“母亲我现在叫贝米!”那个豆芽说道。“大小姐你没事吧?”“大小姐要不要吃点东西?”“大小姐累了没,要不要坐坐。”一大堆穿着燕尾服和的叮叮挤了过来。“原来贝米是贵族呀!”缇雅小声对我说。“我才不是要回家呢!我只是来看望看望你们,我和我的朋友们过的很好!”贝米傲慢的说。“大小姐再见!”又是一堆叮叮传来的声音。“看我家吧!”缇雅说。来到塞西莉亚,我和贝米还有比鲁忍不住打起了喷嚏。我们到了一个黑暗的洞里,总是觉得有几双眼睛盯着我们。“哥哥姐姐们,出来吧!”缇雅叫道。溶洞里渐渐亮起来,几只林思奇望着我们。“妹妹,你回来了啊?”一个林思奇对缇雅说。“是的我回来了,我来看你们了!”缇雅高兴地叫道。“你拿着,这是几条鱼,你拿回去吃吧!”林思奇说。“那么索妮,要看你的家了!”NONO说。“我……没有家。”我伤心的说。“你没有家?”NONO吃惊得问,其它的精灵也很吃惊。“那么,我们回家吧!!!”NONO笑着说。回到家,我们吃完了晚饭,nono便安排我们睡觉了。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领奖作文引导语:领奖作文500字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领奖作文500字范文,欢迎阅读!第1篇:领奖作文500字我有很多第一次,有第一次打蓝球,有第一次跟老师辩论题目的做法……我一生中最难的第一次竟在二年级的散学典礼中“诞生”了。还记得那天,全校师生在宽阔的操场上开会……“放暑假时要注意安全……”校长说,“下面是这两个学期的三好学生的名单……”终于被我盼到这一句了。“先一年级。”一年级领奖完了,到我们二年级了。这时,班上人人看着我,老师也向我点头。我向领奖台走去,非常紧张。到了领奖台上,只见下面黑压压的一片脑袋,无数双眼睛看着我,我更紧张了,心好像要从心里跳出来了。“二(6)班的。”我从校长手里恭恭恭敬敬地接过奖状。还是第一次上台领奖,毕竟有些紧张。我转过身来准备敬礼……就在我的手举到头般高的时候,校长忽然对我说:“等等其它班的代表。”幸亏我急中生智,用手摸了摸后脑勺。这一连串的动作逗得下面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也不禁“嘻”一声笑起来。等其它班的代表也转过身来了,我们着才真真正正地敬礼。这件事真是让我没齿难忘。第2篇:领奖作文500字我第一次领奖,是我一年级上学期行散学典礼那天。当我拿到通知书时,我高兴不已,因为老师说总分上了195分,就可以领奖。刚好我是198分,就可以上领奖台领奖了,这可是我第一次上领奖台。领奖从一年级开始,我心里非常紧张,生怕上台后出丑。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咚咚”地跳个不停。终于念到我的名字了,我怯怯地走向领奖台。上了领奖台,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即高兴又紧张。开始发奖了,每人一张奖状,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还带一个毛茸茸的玩具。这可是我得的第一张奖状。我把奖状看了又看,嘴上还不时露出微笑。我看完奖状,又来看笔记本,一打开扉页,上面写着:语文全年级第一,数学全年级第二,二0一七年六月十八日。还有一个印章。看到这儿,我更是激动不已,语文第一名,我太高兴了。心想:要继续努力,不能骄傲,不然成绩会下降的。这时校长讲话了,她说:“这是一批新生,虽然他们才读一年级,但他们的总分成绩在市里夺魁,请大家为他(她)们鼓掌。”顿时,全场掌声雷动,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情不自禁地笑开了。回家的路上,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山野是那么的葱郁,微风是那么的凉爽。鸣叫的鸟儿仿佛在说:“恭喜你,恭喜你。”“叮咚”的溪流仿佛在说:“你好棒!你好棒!”我不禁加快脚步,要赶回家向妈妈报喜。第3篇:领奖作文500字这个学期,我参加了大帝学校的奥数学习。唉,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叹一口气,因为大帝学校的很多奥数题做起来很难。这是最后一节奥数课了,上完我就轻松了!不过,一个人走进教室后,我的日子不再轻松了,他就是蒋老师。蒋老师走进来,一边看手里的奖状,一边说:“本学期有不少同学进步很大,所以每一个班有4名‘优秀学员’。其中2名有奖学金100元,另2名个是50元。”六神无主得同学们突然打起精神来了。不过我可苦恼了,如果我没有领到奖学金,回到家妈妈一定会审问我。蒋老师开始念有100元奖学金的人得名字了。突然,一个熟悉得名字传入我的耳朵里:郭璐。这是谁的名字呀,在哪尔听过。这时,耳朵先生对我说:“你这个糊涂蛋!这是你的名字!快上去令奖状吧。”不一会儿,头脑小组对我说:“不要听信耳朵的话,那一定是耳朵听错了。你想想,你在大帝学校表现不怎么好,怎么会评上‘优秀学员’呢?不能上去!”我还是比较相信耳朵,便走上去领奖状。天哪!奖状上的名字真的是“郭璐”。我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座位。下了课,我一路小跑到领奖处领取100元奖学金。当我看见自己手里的100元人民币时,我真正的相信了:我领到了第一笔奖学金!1200字以上
-
诺贝尔简介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生前的确拥有Bofors(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一项。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人物生平家庭家族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很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的语言。1850离开俄国赴往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该工厂破产了为止。他出生在一个技师家庭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诺贝尔的母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观豁达,谦虚有礼。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爱情生活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1876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1876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维也纳的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一说18年)。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1891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并通过一位律师为她提供30万匈牙利克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诺贝尔逝世后,索菲还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说,如果不给她比遗嘱规定还多的东西,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出卖掉。这时,索尔曼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执行人有条件地买下了这些信件,这样就保证使他们在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诺贝尔曾经在这些信上珍重地称Sofie为MadameSofieNobel。那些信在诺贝尔死后一直被锁在了Stockholm沉淀。一直到了1955才随诺贝尔的自传公开。诺贝尔(Nobel)这个姓(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过去曾引起过很多猜想。然而,我们能够肯定地说,这完全是一个瑞典姓,是从这个家庭原来居住的教区的名字,拉丁文“诺贝利叶斯”(Nobelius)略写而来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同他的先人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因此,对他的家室祖先也就很少知道。他的整个一生,都被别的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所吸引去。他曾写过:“我充分认真地问过自己:谁有时间去读传记呢?而谁又会如此天真可爱地去对这类东西感兴趣呢?”然而,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从现存的调查良好的谱系里,从十七世纪以来的五代瑞典衣民和资产阶级中,找到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二名直系先辈。他的祖先似乎是来源于斯科纳省,这个省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他父亲之前的几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他母亲的祖先中,有一半是斯科纳北部的斯莫兰省里的农民世系,另一半则是完全由瑞典中部地区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构成。父母双方所有的先人,都有着完全是瑞典农民和中产阶级的名字,父方的一两位先人,还是瑞典文化历史上著名学者,其中之一的奥洛夫·鲁德伯克,曾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祖先中最光彩的一位。他之所以值得提及,是因为诺贝尔家族明显地继承了他的一些卓越品质。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这位精力充沛、学识渊博、激励人心的天才,具有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他改革了乌普萨拉大学,并且一度当过它的校长;他还教授过诸如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如此绝然不同的课程。诺贝尔家族后来几代人为之献身的,也正是这些异常雷同的课题,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取得这种兴趣的。这位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之所以名传后世,是由于他发现了淋巴系统(1653),以及由于在一六七九至一七0二间,出版了他的巨部历史考古学著作《大西洋》。鲁德伯克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祖父的曾外祖父。早年求学1841,诺贝尔8岁,他终于达到了上学的年龄,诺贝尔进了当地的约台小学,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学校。诺贝尔由于生病,上课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学校里,他学习努力,所以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当时,诺贝尔的父亲因谋生困难,已经到邻国芬兰去工作了。他和母亲仍然留在斯德哥尔摩。没有多久,诺贝尔的父亲创制的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公使参观了他的产品,十分赏识,盛情邀请他到俄国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宁格勒)。他创制的水雷,在1853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军用来阻挡英国舰队的前进。1842,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他父亲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辅导他兄弟三人学习文化。老师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诺贝尔进步很快。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碎活。诺贝尔跟着父亲,看父亲设计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药,耳闻目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父亲也非常希望他学机械,长大后成为机械师。1850,17岁的诺贝尔,便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处,就立即开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别勤奋,1854的夏天,他的病越来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放下工作去医治。治病期间,他给父亲去信说:“我希望不久能结束这种游牧生活,开始活动内容较多的新生活。目前这种生活,消磨我的时间,实在令人讨厌。”没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学习了。与世长辞1896,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生建议他服用硝化甘油(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获得1998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去世前于1895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9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