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_1200字1200字

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_1200字

1200字 初三 议论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早在许久以前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真理”,许多成功人士以这句话为题论述自己的成功经历,似乎“兴趣”就是他们成功之路的起点,就是他们成功最好的老师,这好像很正确;但也有人不这样认为,那兴趣究竟是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呢?

“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本身有两个论点,一是“是否”,二是“最好的”。大概你们第一想到的是“是否”,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而说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未免极端了:亿万个人,亿万条成功之路,实在是松龄鹤寿——各有千秋,又怎么能保证在每条成功之路上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各自的兴趣呢?

而在这里,我们就讨论“是否”二字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也有人曾对此提出过质疑。如潘小娴就写过以“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为题的论文。据文中所述,潘小娴在大学初期兴趣广泛,每天都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她也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此以往,她渐渐发现,虽然自己会的东西很多,但却没有一技之长,直到她们中文系的新任副主任让她们每人背诵一百首古代文学作品,当她努力完成了任务时,她明白了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长,并为此坚持不懈,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限于启蒙阶段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罢了。

她说的也有道理,但只说明了问题的一部分。为什么呢?我认为,对于一些兴趣广泛的人来说,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过多,还想要鱼和熊掌兼得,这便要出问题了,单纯依赖自己的兴趣任意而为,只能带来浮光掠影的收获。一个人的事业不能像穿的衣服一样各式各样,要想成功就必定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奋斗,不能什么工作都想尝试一番,如果三心二意、任意妄为,又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然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有些人就是因为发展自己的一种兴趣而取得成功的。比如说牛顿,牛顿在一棵苹果树底下乘凉时,突然被一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他便产生疑惑:“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机牛顿本身对此的兴趣使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万有引力。再比如说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从小就对夜空中的星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着这个兴趣及他的不断努力使他画出了我国第一张星空图,首创天文仪器“浑天仪”,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合上述,“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问题应该有了答案: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又可以不是最好的老师。我的意见是更倾向于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而这要结合自身情况判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孩子们启蒙阶段应该知道的,这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学习,但不能硬加,兴趣过于广泛未必是好事,过犹不及!既然因兴趣广泛而应接不暇,不如通过改变兴趣来使“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变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专一的兴趣真正地成为你成功之路的起点。

初三:孙芳玉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爱惜芳心莫轻吐_900字

800字 初三 议论文

21世纪,一个无论是科学,经济,社会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成了一个新的火热话题。竞争充满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国家之间,单位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通过竞争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努力,奋进,与此之间,人与人的潜力也在不断地刷新着,就像新时代的科学武器,今天别的国家火箭速度更快一点,明天我国的火箭的承载量有可能更大一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在今天一定不可能的事。因为在每一天的清晨都会有着不同的不可思议去等待我们了解。

然而,将视野范围缩小,看看我们的周围,同学之间的竞争也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次考试的成绩,一道题答案的个数,一首诗的理解深度甚至是背会的速度都能成为竞争的问题,想要胜利,我们就必须提前下辛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超人,不能拥有“雨人”的记忆,所以补课班,一对一,家教......几乎成了所有家长的第一选择,就连每天所说的话都成了“看别人家的孩子......”

当今许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去读这班,学那班的,其实我认为“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盲目跟风与拔苗助长只能使娇嫩的花朵凋零的更快。现实生活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学霸,更需要品格优秀和有才气的人才。

有一个真实的事例,8年前,四川凉山人刘宁凭借着所在的县理科状元身份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刘宁想留在安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忙着找工作。然而他只干过一份仅仅持续了几个月的工作。那是一家在网络游戏公司,做网络客服和销售,干了几个月他就觉得没意思了,辞职了。有一次刘宁对父亲说“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在老家县城,刘宁的现状屡屡被亲戚或当年的老师问起,每当这时刘宁的父亲也只能摆摆手。最后刘宁经历了短暂的就业随即失业的几经反复,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只会考试的他在荣誉的光环退去后面对残酷的现实需要拿出吃苦耐劳,责任感,人际交往等诸多“内功”时,才发现尽然一无所有。

初三:王嘉敏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