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思乡的那份情结总让我梦萦,家乡的习俗、家乡的味道,也总让我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石柱县,那是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的衣服都偏素色,女的头上都会佩戴银饰,给人一种很朴实的感觉。石柱县是中国著名的辣椒之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辣椒销往外地,因此,辣椒也就成为土家人的经济来源之一;更是成为土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每次回到家乡,虽然满身疲惫,可闻到那迎面扑来的火锅香味,都会让我们忘却奔波的疲乏,忍不住来到这家全城生意最好的火锅店一饱口福。一到火锅店,那火爆的生意会让每个人排队一个多小时,店里的每个服务员都忙得满头大汗,让人感觉很暖心的是,她们再忙都会很热情地招呼每一位顾客。好不容易轮到我们用餐了,一家人围坐一张桌子,这时,服务员端上红红的一锅汤放在炉上,这就是我们土家人最正宗的火锅。过了一会儿,汤锅沸腾了,那翻滚的辣椒、花椒,还有一些不认识的调料,像在对着每个顾客笑呢。我们把各种食料煮在锅里,片刻功夫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夹了一块肉吃了起来,哇,那浑厚的麻辣味,是我最熟悉的味道,顿时让我胃口大开。当然,对于不会吃麻辣的顾客,此店还会用我们当地的蘑菇等食材做成清汤,这样不辣的火锅也很具有特色。
土家人对羊肉的吃法也很具有特色,可以炒、可以炖,而最让我难忘的是蒸羊肉,他们把羊肉切成小方块,用他们自己的秘方腌制几小时除去膻味,再裹上米粉及各种佐料,然后放在小竹笼里蒸上十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光说着就觉得很香是吧?确实,等到老板端上热腾腾的羊肉时,那香气早让我垂涎三尺,据说,这家店的老板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好,还会举行吃羊肉比赛呢。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份,才饱饱地离开。
除此之外,我们家乡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吃,如:麻辣土豆、特色混沌、各式各样的面条……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都在咽口水了?那就来吧,来到我们美丽的家乡,来尽情品尝我们家乡的美食,尽情体验我们土家人的风土人情吧。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
每当我看见橱窗里的奇装异服,那渴望成为设计师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假如我是设计师,我要设计出一件多功能的裙子。这条裙子分两层,里面那一层可自动感应到身体的冷热程度,一旦身体发汗,或者皮肤出现热量,裙子内层就会自动给予人类空调般的情爽,反之,人体如果感到冷或者出现其他不适状况,裙子内层就会自动开启温暖模式,通过热敷的方法,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裙子的外层设计着五彩缤纷的花纹,裙子的上部分有两种图案,一种是立体的玫瑰花图案,奇妙之处在于,玫瑰花的花瓣可以一张一合,自由伸展,中间的花蕊还可以进行人工智能对话。在你无聊或有小情绪的时候,可以与它交流,它会让你瞬间改变心情,变得神情气爽。另一种是熠熠生辉的小星星图案,还可以随意移动,摆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呢。如果你穿上它,一定能与它交上朋友。在黑夜里,穿上它,裙子上的这些小星星会发光,照亮前方的道路。在路上遇到坏人时,裙子上的小星星会自动报警,坏人就会落荒而逃。
参观完裙子的上部分,再来看看裙子的下部分。下部分是彩色的百褶裙,一层一层的彩色可以变幻。只要穿上它,一转动裙子,就可以自由摆动,就像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女,走在路上,大家投来羡慕的眼神。
我希望未来的我,好好学习,努力学好本领,设计出一条这样神奇的裙子。
相似题目
-
家乡的味道我的家乡是芦溪县周边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是一个充满味道的地方。春天的家乡甜甜的。小雨细细的,密密的,轻轻地沾在嫩嫩的柳枝上。不时有几丝雨调皮地钻进人们的嘴里,甜甜的。一个操外地口音的叔叔扛着一把冰糖葫芦,正在村头叫卖。小朋友的眼都被惹红了,非缠着妈妈买上一串,美美地吃上一口,才能止住满嘴的口水。夏天的家乡辣辣的。正午的太阳就像一炉燃烧正旺的炭火,炙烤着万物,辣辣的。此时,几个扛着锄头的老伯穿着工作服,戴着太阳镜,在田间劳作。门前的鹅卵石散乱地堆着,几只小鸡一会儿扑扑翅膀跳上去,一会又扑扑翅膀飞下来。也许是石头烫到脚板了吧!秋天的家乡苦苦的。树上的果子一多,果农们就辛苦了。他们起早贪黑,采摘果实。你看,他们一会儿爬上这棵树,一会爬向另一棵树,像一只只小猴子。稻田里满是收割稻子的人,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把一袋袋稻谷搬回家,像一只只奋战的蚂蚁。村口的小集市上满是卖农产品的小商贩,他们有的半蹲着抽一袋烟,有的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和着汗水喝一口苦苦的凉茶。冬天的家乡咸咸的。火堆上方挂着一串串熏肉,黑透着红,油脂渗出来,一滴一滴落在火苗上,引来一阵阵“呼呼”声。空气中弥漫着咸咸的气味。好客的主人端来一大盆盐果子,一大壶茶水,爱聊天的人们,好不开心。每逢过年,家乡的空气中有种混合的酸味。那是家家户户燃放焰火释放出的气味,红红的对联也散发出酸酸的墨水味,酸中有甜,甜中带酸呀!我的家乡味道十足,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600字 三年级
-
家乡的味道在我记忆中,家乡总是和辣脱离不开关系。每到家乡,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辣的滋味。家乡的辣是热烈的。在家乡每盆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辣椒。鲜红似火的辣椒点缀着每一盘菜。娇艳欲滴的红色仿佛要流出来似的。被切成丁的椒块,浸润在汤内,完美地释放出了属于他们的滋味。挑起一块肉放入嘴中,刚一接触舌尖那灼热、热烈的辣便在舌头上弥漫开来。咬上一口那早已被辣侵入的肉片,无时无刻都在刺激你的味蕾,挑拨你的心弦。要是不怎么能吃辣的人物吃了,必会被辣得痛不欲生。家乡的辣是内敛的。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小青椒没有红椒般鲜红似火的颜色,也没有黄椒般辣味刺鼻的气息,看起来人畜无害。如果你把它归为甜椒一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的辣是内敛的,不在表面浮现出来,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要是剥去那层朴实无华的外皮,你就会看到它那“多姿多彩”的内心。它的辣,非一般嗜辣之人所能忍受的。家乡的辣,是“成群结队”的。一盘菜中有着数不尽的辣椒横卧在上面。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菜上工作。用自己的辣,去哺育他人的辣。正是这互补之下,使每个辣椒的辣,都会不停地叠加,越来越辣,释放出那独特的属于辣椒的滋味,为这整盘菜添上家乡的味道。不仅家乡的辣椒是辣的,家乡的人也是“辣”的,他们像辣椒一样,敢于挑战更高的困难,不畏艰险,也像青椒一样朴实无华。外表平平淡淡,可是却有着许多本领。他们更是团结互助,家乡在辣的滋养下也“辣”起来了,将所有属于辣的文化都贮存在一起,留给人们来发现这属于辣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辣的,辣正是我所喜爱的味道。6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甜甜的,淡淡的,充满诗意的,因为家乡有爱我的外公外婆,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和我爱的柔软的小弟弟。我穿梭在林间小道上,在没有边际的田野里奔跑,我喜欢这种感觉,肆无忌惮,我曾用深沉却又满副情感的眸子注视着家乡的田野,这儿发生过很多很多事,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五年级时回家乡,待久了,忽得想吃小外公家种的白萝卜,但看着他怜惜它跟自己家亲闺女的样子,就秘密地决定与大姐和弟弟去小外公地理偷萝卜。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栈道上,仗着农作物的高度,一会儿趴下,一会儿鬼鬼祟祟地走到萝卜地,不一会儿,全身就沾满了泥土,我们把住萝卜上的菜叶硬是拽了出来很,一个水灵灵略显青色的萝卜出现在我们眼前,定睛一看,倒真挺像一个白-胖胖的小子。把它放到溪流里冲一下,我们半半分,白罗卜的味道不错,清爽,略带苦涩,后来我们一人带个小篮子,把一个个小胖子全拔出来,一顿通吃。嗯,这是白萝卜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乡里的邻居,一位大哥哥,他总喜欢带着我满地跑,有一次,他骑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旁边也有几位哥哥骑车,他们挑衅似的向哥哥笑了笑,骑得飞快,哥哥笑了下,问我:“追他们吗”?‘嗯‘’!听到肯定的回笑后,他也骑得飞快,路过油菜花田,此时正是花开灿漫时,阳光下,它们盛开的模样,就好比行走在路上的,抛弃一切世俗烦恼只管洒下一路青春飞扬的我们。嗯,淡淡的清香,不声张,不虚荣,外表平静内心却炽热似火,这是家乡的味道。不管是深埋泥土里,只露出青叶却又甘甜的白罗卜,还是未曾散发浓郁香气,却又身着明丽黄色乐观迎接春天的花朵,它们的不拘尘世,都是家乡的味道。650字 初二
-
家乡的味道一到星期五,我就特别兴奋,因为——又可以回老家喽!回到老家,听说爷爷在地里种花生,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田间小路上长满不知名的小草,绿绿的,软软的,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她们应该是一群小姑娘吧,不然哪里会有这么柔软的腰肢啊!草丛里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像绒球,像圆盘,像小姑娘的刘海……我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耳边是虫子的呢喃,调皮的小草在我的脸上挠痒痒,鼻尖氤氲着家乡花草特有的清香,哇,真好!抬起头来,天空像纯净的蓝宝石,几片白云轻盈地散着步,我的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阳光比城市里灿烂得多,一点也不刺眼,洒在脸上,暖暖的,特别舒服!风轻轻柔柔地抚过脸颊,新翻的泥土气息迎面扑来,弥漫全身,仿佛身上每一个毛孔也全都张开,贪婪地吮吸着。哦,我喜欢这醇醇的泥土味!不远处爷爷正在田里耕地,牛拉着犁,褐色的泥土持续不断地翻起来,边上几头牛悠闲地吃着草。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跑过去,跳进地里,也学着拿起锄头把地翻了起来,惹得爷爷抿着嘴笑个不停。不一会儿,地耕好了,爸爸也来了,还提着装满花生种子的篮子。我们脱下鞋子,卷起裤管,弯下腰,把花生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犁沟里,再踩进土里。听爷爷说,只要勤浇水、施肥,很快就能长出花生来。我心想:等花生成熟了,还要来拔花生。嗯,一言为定!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的我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牛粪,我跳起来大叫:“臭!”爸爸笑嘻嘻地说:“这可是家乡原汁原味的牛粪,城里想要还没有呢!”爸爸的话让我忍俊不禁。是啊,牛粪肥沃了家乡的田野,家乡的田野又养育了家乡的人民。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想起那股牛粪的味道,还有那花草香,还有那醇醇的泥土味……65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也许是那团聚的幸福,也许是那秀丽的山水,也许是那一桌丰盛的午餐。它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无穷。那叮叮咚咚的碗筷碰撞的声音,那黛绿色连绵不绝的青山,那熟悉的地方口音,无一不在诉说着,家乡的味道。那熟悉的吆喝声是引言。早晨,楼下传来的吆喝声把我唤醒,少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家乡显得更加具有风土人情。缕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向地板,软绵绵而又让人觉得温暖的味道扑面而来。居民傍着阳光,闲散地站在小道上聊着天,那熟悉又苍老了不少的面孔映入我的眼帘。还好,那些曾望着我长大,陪我一起玩耍的他们,都还在。说话的声音不时飘到楼上,那只属于老家的地方话总是不经意地勾起思念,在心中泛起点点涟漪。微风传送着的吆喝声越来越小,逐渐飘散在风中。那可口的饭菜是正文。每个地方都有几道属于当地特色的家常菜,也许制作过程十分简单,但也只有本地的人才能做出那独特的韵味。在我的家乡也有许多土特产,比如松花皮蛋、扎粉,都让我十分回味。我比较喜欢吃辣,特别是家乡独特的辣味,那种味道无法用语言形容。当在外的游子吃到家乡的一碗炒扎粉,那唤起的思念总会让人眼眸氤氲。那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也不能够替代,不能够磨灭的,它鲜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独一无二。那瑰丽的景色是后记。我的家乡有许多小山,每一座山都有属于他们的一个小故事。也许是有诗人曾在此作诗,也许是这儿曾出过状元,那些故事都被当做给山起名的依据,比如明月山。话说那儿的名字与嫦娥奔月有关,可我却觉得这名字定跟在明月山顶看见的月亮独特而又分外秀美的有关。明月山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景点——青云栈道。它傍着山修筑,栏杆旁总有些许云雾缭绕,让人有行走于青云之上的感觉。顺着栈道一路向上,到达顶峰,如果夜晚在此留宿,定能看见那剪独特的月亮,和缕缕清冷的月光。那延绵不绝的群山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加醒目,愈发幽青。家乡的味道永远是那样独特,扣人心弦,交织心底……750字 初一
相关推荐
-
家乡的味道家乡是一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因为家乡的人们是和蔼可亲的,家乡的景色是美不胜收的,家乡的味道是浓浓的——家乡是人们心中的天堂!我想要来20年前的故乡看一看,发现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以前的我穿着花裙子在花丛里尽情玩耍、歌唱,现在那些花儿依然争芳斗艳、花团锦簇。这里的鸟儿在枝头婉转的歌唱,天也依然是蔚蓝的,我是多么喜欢这清新的空气,这红艳艳的花、这机灵可爱的小鸟!回到家中,大家见了我依旧那么热情、热心,我从小的玩伴也已经和我一样成熟了。以前我们在一起玩捉迷藏、123木头人——那时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现在我们依然有说有笑。我是多么喜欢这里和蔼可亲的人们和朋友们!我急切想吃一张只有故乡才有的烧饼啊!那烧饼咔吱咔吱的可脆了,焦黄色的烧饼再撒上一层小小的芝麻。我比较喜欢吃咸的,因为脆脆的还有一种淡淡的咸味。以前饿了时总嚷着要吃烧饼,爸爸就去买,现在爸爸买回来的烧饼还是那个味。我是多么喜欢那香香的烧饼啊,那浓浓的味道!而且听妈妈说: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那几个比较穷的村子,国家都捐助他们,让全中国都实现了“小康社会”。以前回老家路上不平,开车不方便,现在老家也修了大马路,开车可方便了呢!小时候总盼望长大,因为天真、可爱,现在总想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故乡给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50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味道我的家乡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昆山。土地膏腴,物产丰富,是她的特征;历史悠久,传统优秀,是她的财富;市井繁华,景观优美,是她的名片。然而,最让我为之倾心的,正是她的味道。去年的一天,一大清早,我和爸爸来到了位于亭林公园南面的奥灶馆,来首次品味品味家乡的这一久负盛名的特产。进入馆内,只见一张张桌旁,坐满了前来品尝的食客。我和爸爸“艰难”地挤过人群,寻到位置坐定。点好面食,我俩便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我看到,来吃面的人,形形色色,有穿戴整齐的上班族,有咿呀学语的孩童,有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们汇集一桌,时不时评价口味,点头称赞,时不时唠唠家常,相视而笑。这碗奥灶面仿佛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与人的关系,因为面,他们亲近,因为面,他们相识。终于,随着一声吆喝,我们的面来了。香喷喷的面端上来,只见那印着青花的瓷碗古朴而典雅,又大又深。用这样的碗,才能盛的下足够的面条和交头。奥灶面的面条细而顺滑,咬上一口,口感富有嚼劲。奥灶面的交头丰富而美味,有排骨、爆鱼、焖肉、卤鸭、牛肉,雪菜和素交,食客可随意搭配。接着说说这面汤,这才是奥灶面的精华之所在呢!面汤的制作,话说十分讲究和严格。先准备好新鲜的鱼或者大骨头熬制的原汁;再备好红油,即炸过爆鱼的老油,色泽保持咖啡色;接着备齐葱姜蒜等佐料;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冲出面汤。此时的面汤真味不变,鲜美十足。喝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不一会儿,我和爸爸两人点的大排面,就被一扫而光。我摸着圆滚滚的肚皮,舔了舔嘴唇,满意地说“爸爸,下次我们还来。”爸爸看着我,笑着点了点头。家乡的奥灶面,家乡的这份滋味,让我回味,让我永记,亦让我内心升出一份自豪与欢快。家乡的味道,愿你我共享。70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家乡四季,味道不同。春季,春风习习,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约几个好朋友,一起到公园放风筝。大家一边放风筝,一边说笑。这时,家乡的味道就是快乐。夏季,烈日炎炎,太阳烤得大地直冒火。可爱的蜜蜂不怕炎热,在花间忙碌,为了让我们喝上又香又甜的蜂蜜。这时,家乡的味道就是甜蜜。秋季,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田野里,高粱涨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果园里,苹果害羞得染红了脸颊,一个个圆溜溜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娃娃的胖脸蛋。农民伯伯高兴极了,连忙下地、上树去收割,处处响起农民伯伯的欢笑声。这时,家乡的味道就是丰收。冬季,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买年货。年三十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小朋友聚在一起放花炮。这时,家乡的味道就是幸福。家乡的味道是丰富多彩,回味无穷的。我认为,最让人高兴的,莫过于一家人过得快快乐乐、幸幸福福。35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一种甜蜜的、妙不可言的、唇齿留香的、亲切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甜蜜的。家乡的果园胜产石榴,那一个个带有光泽的、色彩鲜艳的水果,便是鲜嫩多汁的大石榴。它们一个个高高的挂在果树上,让人一见就生了爱慕之心,想立刻尝一口。剥开石榴外皮,里面一粒粒的果肉含着一颗颗小小的籽儿,使石榴增添了几分可爱的生机,一口嚼下去,清凉的,甜甜的,多汁的口感让你过足了果汁瘾!家乡有味道是妙不可言的。家乡的任何地方几乎都有卖小吃的,而最受欢迎的就是烧饼夹里脊了。两个布满了芝麻和葱花的油酥烧饼,中间夹着一块橙色的、冒着热气“滋啦滋啦”淌着油的大里脊,甜酱、辣酱各放一些,再洒上一些孜然,最后店主将它熟练的卷在一个袋子里递给你,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你会发现,肉香混合着甜辣酱还有孜然粉的味道,说甜不腻,说辣不辣,混合着里脊肉和芝麻烧饼的味道,那味儿,麻、辣、鲜、香、甜,简直就是妙不可言!家乡的味道是唇齿留香的。家乡里的小龙虾可是名不虚传的。看着那刚上桌的小龙虾,红红的身体,散发着阵阵诱人香味,拔开虾头,金黄色的虾脑浸满了调料香味,断尾抽肠,黄嫩的虾尾肉弹性十足,又辣又香,吃了一个又一个……家乡的味道是亲切的。在家乡的张公山公园南门,有一个巨大的珍珠女雕像,她的手举着珍珠,双眼炯炯有神,注视着远方,好像在看着我们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是我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我爱家乡的味道。55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味道我是洛阳人,而洛阳人又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爱喝汤。据说在古时候,因为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导致洛阳人饥一顿饱一顿,所以他们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粮食不够,用水来补。久而久之,洛阳人就养成了爱喝汤的习惯。洛阳有许多汤,比如不翻汤,丸子汤,羊肉汤,驴肉汤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汤就是牛肉汤了。牛肉汤是由牛骨头和瘦肉加上花椒,草果,八角,肉桂等配料熬制而成。在人们去盛汤时,服务员会拿着一个长柄水舀子,先用勺底在翻腾的牛肉汤面上画个圈,把旁边的浮油荡开,再用水舀子在滚头上摇一勺清汤,放入一个跟脸一样大的碗,里面放上葱花,牛肉,牛筋,鸭血,丸子等料。汤呈灰褐色,上面放有大葱葱花儿,顿时,空气中弥漫出一种浓厚醇香的味道。你不用怕不够,因为在洛阳可以无限添汤。喝牛肉汤必不可少的就是饼丝了。从字面来看,饼丝就是用饼切成的丝。喝汤时,将饼丝放到汤里,等它泡软了再吃。吃下的那一瞬间,浓郁的香味就充斥在嘴里的每个角落。它不像吃火锅时那么热烈,也不像喝水那样平淡无奇,而是在两者之间。牛肉汤也是我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在三岁多时,因为说话不清晰,总是叫成“扭扭汤”。渐渐的才意识到说错了。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我只能和妈妈吃一碗,接着能吃半碗,现在能吃一碗,牛肉汤也见证了我的成长。牛肉汤不仅是家乡的一道美食,也是我对家乡美好的回忆。55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味道我的家乡不靠山,不临海,没有山珍海味,只有乡野间朴素的食材。但我的家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谱写出一曲曲美食的乐章。我的幼年是在爷爷家渡过的。爷爷喜欢吃饸饹,在爷爷的引导下,我也爱上了这种美食。放学了,爷爷总会拉着我的小手,点上一碗汤饸饹。我总会眼馋的盯着厨师,看他将荞面面团放入压面机中,奋力一压,那黄色的精灵就跳入了沸腾的汤锅中玩耍。不一会厨师就将煮熟的饸饹捞起来,放入大碗中,再将一勺高汤交到饸饹上,放上香菜、香油、香醋以及一些调料,便吼上一嗓子:“好咧--”声音粗矿豪爽,正如我们陕西人的性格。夹起一筷子饸饹放入嘴中,香味便刺激着我的味蕾,让我欲罢不能,吃了还想再吃。喝完高汤,豪迈的一抹嘴巴,跨着大步走了出去,感觉空气都清新了好多。饸饹的酸辣如同我们陕西人的性格,从内到外都是热情的。说到肉,陕西人必定会想起肉夹馍。我每天都好吃这一口。闻到肉夹馍的香味,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咽口水,忍不住去买一个。厨师娴熟的从肉锅里捞出一块瘦肉,剁成碎屑,将酥脆的烧饼切开,再将肉屑放进切开的烧饼里,浇上一小勺肉汤,装进袋子里,递送到你手上。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和酥烂的肉让人欲罢不能。肉夹馍渗入了肉汤,吃起来香喷无比。这也让我想起了陕西人的热情。中午最常吃的便是奶奶手擀的菠菜面了。当看见奶奶将菠菜和入面团里,我总是下意识地吞咽起了口水。奶奶将菠菜面团擀成比案板还大的面片,然后切成条,下入汤锅里。等上一会儿,奶奶将煮熟的面捞出来,放进碗中,放上葱花和辣椒面,将滚烫的油往辣椒面上一倒,只听见“吱——”的一声,一碗红绿相间的菠菜面就好了。闻一下,香喷喷的;吃一口,就一个字“香”。嚼一嚼,葱花的香味融入到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中。我吃着它,不仅感到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也仿佛看到了陕西人的善良淳朴的本质。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也不例外。原本普通的食材被我的家乡人变成了美味的佳肴。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人!80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味道每次回外婆家,便是去吃食饼筒。外公负责买菜,外婆负责炒菜。去菜场买几只蟹,挑几只虾,抓几把螺,再捎带上几种蔬菜。回头,把菜洗好,丢进铁锅里,洒下油,将它们快速地翻炒,不会儿,屋里便充斥着那诱人的香气。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总在楼下啃着瓜子聊聊琐事,阿姨妈妈她们则去帮外婆做饭。而小孩呢,便在楼上玩游戏,追逐打闹。玩得累了就跑下来冲到厨房口看看饭菜做好了没有,妈妈总是拦着我们不让我们进去添麻烦。没办法了,我们只能在厨房门口把脖子伸得老长,眼巴巴地看着正在大锅中被翻炒着的美食,吞咽着口水。而妈妈看我们这幅德行,总是说道:“看你们猴急的,别急别急!马上就可以吃饭了。”炒好后的菜一盆盆躺在桌上。外公便开始摆好架子吆喝着大家吃饭。有时候,我正玩着兴奋,外公便走上来,说了我们一顿:“刚刚急着要吃,现在又不吃,快下去!”说完便嘟着嘴走了,而那香气早已钻入我的鼻中了。老家的习俗似乎有个规定,吃食饼筒必须先放米线,而且要放最多。我摊开面皮,盯着那红红绿绿的食材,看到什么便夹什么,丝毫没有不好意思,一副不管不顾大吃到底的样子。夹完后,便卷起面皮,料理在其中,鼓鼓胀胀的,正想一饱口福,却没想到,“咝”一声,这面皮竟被我撑破了。无奈,只得不甘心地放回碗里,心里也一下没了那情趣。大家边吃边聊天。哈哈哈,累了一上午的外婆坐下来,也受到了大家的盛待,我们争先恐后地为外婆夹这夹那,外婆只是笑呵呵的,时不时说道:“够了,够了。”说完,又开始发笑。屋子里打着暖气,我们的脸上红得像个红苹果,不仅仅是热的更多的是那其乐融融的亲情散发出来的温暖吧。吃不完了,便开始“打包”。不过,食饼筒的打包方式有所不同,要一个个先用面皮把它裹起来,第二天便可以煎着吃。我特别喜欢吃煎过后的面皮,不像之前那样易碎,而是极脆极脆,咬一口,整排牙齿发出“咔嚓”的声音,满嘴的油腻却显得异常的香。回到宁波后,便很少吃到食饼筒,偶尔看到路边的小店在买,总会忍不住想起外婆做的食饼筒。咬一口,是香的,只是少了那味,那是故乡特有的味。我知道,故乡其实和许多地方也一样,只不过其间蕴含了一种特别情感。那是家人淡淡浓浓的亲情。800字 初一
-
家乡的味道深秋,门外的桂花又开了。小小的,白白的。轻柔的秋风,“呼一一”一声吹过,空气里漫布着的,就是桂花淡淡的香。记得小时候奶奶家。每当秋天来临时,心心念念的,就是桂花。终于,盼来了桂花开,奶奶就带着我到门口的小院里抖桂花。桂花树很矮,深绿的叶片里,躲着、藏着的就是那小小的桂花。桂花大多是淡黄色的,也有白,映衬着深绿的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美丽。秋风轻轻地一吹,几朵桂花便摇曳着自己的身子,在空中起舞,摆弄自己淡黄的裙摆散发出阵阵清香。奶奶要抖桂花了,她先把一张白色的布铺在地上,铺平,铺开,接着她轻轻摇着桂花树干。只是轻轻一摇那桂花便自投罗网--全部都扑进了白布上。每当这时,我就要凑进脑袋,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恨不得把空气中的香味都恨恨地为自己所有。抖完了桂花,奶奶便小心地抓起白布四角,把抖落的桂花拿回家。拿出个大碗,把里面搓留的叶片,树枝扔去。再用清水把桂花仔细地冲洗一遍。桂花在水里打转,就似几个小精灵穿着白色的小裙子,欢乐地跳着舞。桃花洗净后沥干,用餐巾纸铺在上面,小心地把水吸干。奶奶拿了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再准备一袋白砂糖。她先把一小勺桂花放进瓶里,再撒上一层砂糖,再放一勺桂花,再放一小勺糖。我喜欢吃糖,便在旁边叫着:“多放点糖,多放点。”奶奶便又加点糖。“多放点!”“够了,够了!”就这样一勺桂花一勺糖,把玻璃瓶填满,再最后压实,再撒上点砂糖。盖紧盖子前,在瓶口隔了个塑料袋,更密封。然后就是漫长又煎熬的等待了……过了两三天,拿出来,就可以吃了。奶奶经常在煮酒酿圆子里,用筷挖出一点点,放在锅里。经过腌制的桂花变得更小了,颜色变得深褐色,在锅里翻滚着,旋转着,猛得打开锅盖,阵阵白汽升上空,香香甜甜的气味扑鼻而来。带着桂花香的酒酿圆子又别有一番风味。小小的桂花吃在嘴里,细细咀嚼。带着香味的甜,带着甜味的香。吃碗酒酿圆子都能叫人心旷神怡,沉浸在甜蜜之中。刚打好的小年糕,趁着热,趁着软,沾着桂花吃,香甜的桂花和软糯的年糕相衬,在齿尖留香。总之,桂花的吃法,千奇百怪,口齿中一次又次地涌出那魂牵梦絮的清香,那是家乡的味道。800字 初三
-
家乡的味道都说“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我的妈妈就是湘潭人,那里不仅人杰地灵,风俗也是别具一格。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整个小镇都会格外热闹。腊月二十七,外婆早早地叫我起床,带着全家老小一同前往集市。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我们挤了半天才来到集市里。辗转几个摊位后,我们的双手便拎上了五花八门的年货——甜甜的柿饼,各式的瓜子和坚果……人依旧熙熙攘攘,我们也在这人海中挑选着做年夜饭需要的食材。时间随之飞逝,我们满载而归……除夕,外公叫上家里的年轻人贴起了春联。我负责在门上贴“福”字,这下可闹了个乌龙,我把“福”正摆着贴在门上,正想向外公展示,可没想到外公却说:“哈哈,这‘福’字要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我急忙把“福”倒过来。这接下来,便是做年夜饭了。“湘菜”最大的特色就是——辣,几乎所有的菜都掺杂着辣椒。长期生活在杭州的我可不擅长吃辣,即使爸妈都是“无辣不欢”的人,但我却没能遗传到这一点。来到厨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大土灶,扑面而来的是煸炒辣椒时的油烟味。“咳咳!”我被呛到了,连忙捏着鼻子跑出厨房。晚上的年夜饭,果然不出我所料,放眼望去,几乎所有菜都放了辣椒,辣椒扣肉、剁椒鱼头、腊肉鱼……真是“湘味十足”啊!好不容易有个看似没有辣椒的菜,我便夹了一筷子,没想到被辣的够呛。最后幸亏有糖油粑粑和毛氏红烧肉来填饱我的肚子。我想:以后一定要学会吃辣,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湘妹子。一个暖炉,一张小桌,把全家人都围在了一起。家人齐聚看春晚,一起听着新年的钟声响起:“5——4——3——2——1——新年快乐!”与此同时,新年的鞭炮声、众人的欢呼声也随之响起,这个寒冷的夜晚也变得温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的早晨,鞭炮声响彻云霄。长辈们会在今天给孩子们发红包,祝愿他们新年学业有成。孩子们这可高兴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天真……火红的辣椒,鲜艳的春联,喜庆的鞭炮声,还有那收到红包时灿烂无比的笑容……这些事物无不充满浓浓的家乡味。但家乡的味道,不止有“湘味”,有压岁钱,更有家人围坐炉边时的温馨与快乐,更有长辈们对晚辈们真挚的祝愿……家乡的味道,真好……800字 初三
-
家乡的味道清晨的兴福寺,有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圣感。一层薄薄的雾气环绕寺中,到处朦朦胧胧的。一碗蕈油面安放在红木桌上,白茫茫的热气升到半空中,与晨雾交织在一起,香气渐渐弥散开来……“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句诗便是对我家乡常熟最好的特写。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拥有“虞山福地”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细雨润育了常熟人民细腻温和的性情。常熟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令我百吃不厌的还是兴福寺老面馆里的那一碗松树蕈油面。松树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虞山上遍布松林,每到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后,松树根部便会长出许多蕈来。蕈的颜色呈淡棕色,形似打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采摘回来的蕈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膜,清洗掉杂质,然后把处理好的蕈放在笼屉里蒸熟,晾干后放入油锅中大火颠勺爆炒,炒出蕈油后起锅备用。用蕈油作为“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菌菇可比。有客人来了,抓一把面煮熟后浇上红汤,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葱白和葱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树蕈油面就华丽丽地上桌了!蕈油面没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却永远是常熟老食客们的精神寄托。有一次,我和爸妈去兴福寺附近爬山,归来时肚中早已饥肠辘辘,天空中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找了家老面馆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三碗热气腾腾的蕈油面端上了桌。棕红色的松树蕈浸在面汤表面那一层金灿灿的蕈油中,下面是鲜美的面汤,一根根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在汤中晃动,夹上一筷面,尝几片蕈,再来一口汤,全身的寒意都被驱散了,暖意漾开,不经意间流到我们灵魂深处。如果觉得太油腻,餐后问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赏着细雨下的江南美景,细品着白茶的清香,看着杯中茶叶的漫卷起伏,再听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惬意。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这碗蕈油面撩拨着我们常熟人的舌尖,更成为了常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点缀。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极的鲜美,还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味!800字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