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诸葛亮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三秒环游世界,真理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同学一句哲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现在大多愚昧之人都只是忙着专注现象而忽略了本质,忽略了那最为重要的东西。
题记
这已经是今天第五十三次播放此新闻了。
“在中国黑龙江地区,有几位超凡级别的科学教授,联手组成了一支科学小队。今日,他们发明出一种机器,可以在三秒中误差不超过0.1毫秒的时间内带人环游地球,而每次乘坐只需50万美元。消费者还可以领到一本环游世界证明作为荣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家赶紧抓住机会拨打我们的热线吧!前100名订购者还能获赠再次免费环游世界哦!”
老胡深知此信的荒诞。他虽不是大学教授,不是硕士博士,但也明白三秒环球的道理。他分明的感到虚假易解,可惜还是只能无奈地瞪着电视上不断飙升的订购数量。荒诞虚无的事情他倒是见过不少,只是从没听说过居然上当率如此之多。
说此荒诞见过不少那是假的。实话实说老胡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可笑的骗局。以前的广告送机,电话骗费各种新意层出不穷,老胡都能够轻易化解;可惜这次的骗局分明的搞笑,令人无奈的是就只能瞪眼谩骂了。老胡认为这件事必须要解决掉,自己首先担当起来或是不错。他知道此商品订购已经在网上出了名,比LOL都火的迅速传遍了每个地球人的耳中。可惜还是无人站出来发指,不知道是愚昧不知还是想放任不管,反正最终结局都是那些科学家咎由自取,与自己毫无关系。可越是这样老胡越要站出来,他最喜欢吵架,喜欢写那些极具有讽刺性的文章。这不,他又敲起键盘,立马给自己的博客更上新的色彩。
“…。。三秒环游地球…。这分明是欺骗人类的说法。若三秒环游了地球,那么请问怎样才能一睹地球的真容?…我们人类环游地球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欣赏美景,瞅瞅那些从未见过的地方…。如今此说法风靡全球,却实质是一天大谎言,虽然易解,可却无人揭开。…老胡我今天正义之心奋起,坚决保卫人民利益…请各位开张圣听,亲贤士远小人!”老胡这么激情澎湃的在博客里这样写道。他也不知道写了多久,只知写完清醒时已经大汗淋漓,如同落汤鸡般湿透了全身。
写完过了约莫一刻钟。老胡又点开博客,惊奇的发现点击率居然寥寥无几。并且还有一位网友评论,说老胡不该多管闲事…消费者一切都知悉,他们消费是他们的权利…。看完老胡立刻怒气冲天。正准备回复着,电话却叮铃铃的响了。
是上司打来的。上司说他们与那个环球机器企业签了合同,要帮他们做广告。上司还要老胡帮忙多多宣传,他们要继续提高这个火热知名度。
老胡顿时懵了。因为他的心里开始纠结。若是挺向正义那一方的话,工作就要丢失;若是支持上司,那么这骗局即将无人揭开。
老胡正打算删掉自己要揭露骗局的博客,又一个电话狠狠地敲了他脑门一下。
这电话正是老胡的情人打来的。她自从看了三秒环游世界的新闻就鬼迷心窍了,不管怎样非要老胡请她坐一次。老胡支支吾吾完毕回应顿时没了底气,因为他知道这姑奶奶特难照顾,不请就要威胁,看来自己只能默默叹息了。老胡立刻就停了删博客的手指头,这狗血太恶心了,迷倒害人这么多,数不胜数。
老胡本打算静一静,再去银行去取钱。可惜他的静谧思考时光再次被打破,不过这次是好事。
老胡一接电话就被吓了一跳。电话里头那清爽活泼的年轻人正是他的儿子小胡。小胡神色奕奕的告诉老爹,他们发明了一种机器,就是现在电视网络里头赤手可热的环球机器。老胡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忙说了许多开心的话,讨好儿子为他自豪。电话一挂,老胡立刻毫不犹豫的删掉了那讽刺腐败的博客,为那机器撰写了一篇赞扬稿子。立刻红遍网络。
“哎呀,这环球机器可是人类史上的一个新奇迹。有了这个机器说不准能使咱人类更进一步呢!从而使人类进化。哈哈!后生可畏啊!”老胡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其实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有了亲情损了道德,有了利益没了正义。人们都是或是被复杂难解的情感遮住双眼,或是为了一己之私损害他人。人虽然都是想做个出淤泥而不染,清清白白的人。可是,很难,这如同带有杂质的水一样,不纯净就会导电,从而危害他人,损坏文明,无视道德。
相关推荐
-
诸葛亮《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常称赞“卧龙“诸葛亮“智绝天下,后来人们也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说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罢。先来看看诸葛亮“智“的地方: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将东吴群雄视作儿戏;七擒孟获,使南蛮永不再反;空城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看来,诸葛亮似乎的确是“智“到了极点,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然而,若你睁大眼睛,将全书再仔细看一遍,就会感到诸葛亮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火烧新野,是因为被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没法子,只好烧了自己的老巢,撑撑面子;逃到江东,找别人帮忙,却还要故作姿态,若孙权一怒拒之,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来“平定”可言;说到空城计则更是他不智的表现,诸葛亮将兵马全部外派,却不知自身系举国之安危,而敌将司马懿却能察其弱点,攻其要害,将诸葛亮至于极度危险当中,由此看,司马懿的才能岂不是高出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获等人却屡受欺骗,可见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较为聪明的一个。诸葛亮真正不智之处,是他不识大体。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他却还要六出祁山,攻打实力是自己几倍的强敌,凭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荆州”表面看来似乎是关羽过于自负而造成的,却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将荆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交予一个自负、目空一切的人呢?诸葛亮一生东征西讨,却忽略了储君的教育问题,对于流产后来的懦弱以致蜀国的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说到底,诸葛亮不过是颗任刘备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话,刘备“善于将将”。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挥千军万马打几场胜仗难多了。所以,刘备才是三国时期“智绝天下”的人。650字 初三 写人
-
诸葛亮《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常称赞“卧龙“诸葛亮“智绝天下,后来人们也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说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罢。先来看看诸葛亮“智“的地方: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将东吴群雄视作儿戏;七擒孟获,使南蛮永不再反;空城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看来,诸葛亮似乎的确是“智“到了极点,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然而,若你睁大眼睛,将全书再仔细看一遍,就会感到诸葛亮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火烧新野,是因为被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没法子,只好烧了自己的老巢,撑撑面子;逃到江东,找别人帮忙,却还要故作姿态,若孙权一怒拒之,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来“平定”可言;说到空城计则更是他不智的表现,诸葛亮将兵马全部外派,却不知自身系举国之安危,而敌将司马懿却能察其弱点,攻其要害,将诸葛亮至于极度危险当中,由此看,司马懿的才能岂不是高出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获等人却屡受欺骗,可见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较为聪明的一个。诸葛亮真正不智之处,是他不识大体。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他却还要六出祁山,攻打实力是自己几倍的强敌,凭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荆州”表面看来似乎是关羽过于自负而造成的,却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将荆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交予一个自负、目空一切的人呢?诸葛亮一生东征西讨,却忽略了储君的教育问题,对于流产后来的懦弱以致蜀国的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说到底,诸葛亮不过是颗任刘备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话,刘备“善于将将”。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挥千军万马打几场胜仗难多了。所以,刘备才是三国时期“智绝天下”的人。650字 初三 书信
-
诸葛亮诸葛孔明计谋多,舌战群儒世无双。 隆中绝对三分定,赤壁大战助周郎。草船借箭出奇谋,火烧战船绝代无。锦囊妙计气公瑾,白帝城下八阵图。六出祁山失街亭,空城一人来抚琴。木牛流马出师表,五丈原上殒巨星。100字 初三 诗歌
-
诸葛亮旷世伟才出卧龙,三国谋划鼎足成;堪悲伐魏没捷死,天不帮贤陨巨星!50字 初三 诗歌
-
三种元素中考,我把它比作一顶高高的t望塔,而登上塔的目的是为了看清远方的路。这里引用汪国真的一句名言――“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就只顾风雨兼程”。――小 北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风雨打湿着这个夜晚,灯光支离破碎地落在桌上,映出那已疲惫了的文字――现在已经深夜12点了,我的思维里有两个矛盾的东西在交战――一个说:“快睡觉吧,明天早起再做。”另一个说:“继续吧,这些作业明天一早就要交的!”而我,只是呆呆地坐在桌前,木木地陷入沉思――中考,真烦人!突然想起初三以来,日记本上留下了好多凝固的记忆,那些点滴心情的旋律化作的文字。20xx年6月7日 半夜今天是我15岁生日,也是初二生活的结束,今天一过,初三来临了,还有中考也将不期而至,噢~~回想走过的路,忆起两年前才在书的海洋上刚刚起航,而两年后已快上岸,真有点感叹‘逝者如斯夫’……”现在回到正题,该谈谈那两个正在交战的家伙的胜负情况了――结果是打了三百个回合,想睡觉的151胜,149负。所以我安然进入了梦乡……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刻,我正站在教室门外充当“站神”――由于昨晚望天涯路望得太久,以致今早误了时间,结果自然是主演“站神”了,可怜我连早饭都还没吃,呜呜呜……正当我饥累交迫之际,班主任兼英语老师Mr。 Hu大发慈悲地把我叫回了教室,为庆祝这难以形容的喜悦心情,我的“五脏庙”大开音乐Party,还念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终于快撑到放学了,最后一节课是化学。“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的组成元素是什么吗?那就是C3H3。”台下一片茫然,老师解释道:“C3H3就是Clear Head Clever Head Clear Habit!”我细细想来,这三种元素自己是一无所有,真惭愧……750字 初三
-
三国-诸葛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再变回儿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再一次天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再幼稚一回……“童年”,多么美好的字眼,但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嘻闹,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拘无束……童年,我可以随意奔跑,没有父母那“不好好学习”的责骂;没有学校里关于成绩的攀比,也没有好学生对其它人的冷嘲热讽。可以坐在自家的小椅子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站在楼顶,吹凉凉的凤,玩凉凉的云……而现在的我们呢?多出了烦恼,多出了忧愁,童年时候的快乐,早已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愁容。作业,每天堆积如山,除了写家庭作业,还要做父母买来的习题,每天只能在写字的“沙沙”声度过,我,还快乐得起来吗?我总是幻想着,有一天,时光会倒流,我会再次变回儿童,重新过一次那没有烦恼,处处充满欢声笑语的生活,但是,我知道,时光是无法倒流的,童年,对于人只有一次,我,只能继续烦恼下去……不过,我仍然希望,我那“时光倒流”的梦想,会在某一天,突然实现。与其变得成熟,倒不如,让自己永远幼稚下去……4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诸葛亮三国里面我最欣赏和崇拜的就是诸葛亮了,因为他不仅忠厚,而且还很聪明,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宰相。公元23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我之所以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而且他对刘备非常忠心,他不顾一切代价保护刘备。刘备死后,他本来可以坐上刘备的位子的,可是他没有,他让刘备的儿子刘禅坐上了这个位子!但是刘禅实在是不争气,他贪玩、无能,但是诸葛亮还是耐心的帮助他,最后没有成功。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也开始喜欢诸葛亮了吧!300字 初二 散文
-
三国--诸葛亮(读书笔记)“童年”,多么美好的字眼,但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嘻闹,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拘无束……童年,我可以随意奔跑,没有父母那“不好好学习”的责骂;没有学校里关于成绩的攀比,也没有好学生对其它人的冷嘲热讽。可以坐在自家的小椅子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站在楼顶,吹凉凉的凤,玩凉凉的云……而现在的我们呢?多出了烦恼,多出了忧愁,童年时候的快乐,早已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愁容。作业,每天堆积如山,除了写家庭作业,还要做父母买来的习题,每天只能在写字的“沙沙”声度过,我,还快乐得起来吗?我总是幻想着,有一天,时光会倒流,我会再次变回儿童,重新过一次那没有烦恼,处处充满欢声笑语的生活,但是,我知道,时光是无法倒流的,童年,对于人只有一次,我,只能继续烦恼下去……不过,我仍然希望,我那“时光倒流”的梦想,会在某一天,突然实现。与其变得成熟,倒不如,让自己永远幼稚下去……350字 初一 散文
-
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吐血。这也就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俗语的由来了。三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五年级:街角绝恋500字 五年级 抒情散文
-
三种泪每一个人都流过眼泪。有时是因为感动而流泪;有时是因为被伤害而流泪;有时是因为痛苦而流泪;有时则是因为爱而流泪。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流出不同的眼泪。当然,我也流过泪。那是在我三岁的时候,刚好是个夏天,我的妈妈让哥哥去给我取牛奶。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哥哥刚到家门口的那一刻,哥哥的身体突然向前倒了下去。就在这时,哥哥急忙拼命地去保护手中的牛奶。在摔倒之后,哥哥的膝盖、胳膊全都摩破了。可是更糟糕的是,哥哥的手中紧紧地保护着奶瓶。就在奶瓶在地上发出震耳欲聋般的“啪”的一声的时候,只见哥哥的手上立刻流出了血红血红的鲜血。当我看到这一场面跑过去扶哥哥的时候,我的脚也被飞溅出来的玻璃片扎破了。当哥哥起来的时候,哥哥的手上还扎着一些细小的玻璃渣片。我依旧清晰地记得那时哥哥强忍着疼痛的那种表情。就因为这件事,哥哥的手上也留下了这辈子永远都抹不掉的疤痕。当我看到哥哥满手鲜血的时候,我失声大哭了起来。哥哥看到我哭了,他自己也哭了起来。这时,妈妈也急忙赶了出来,她一边安慰着我们,一边查看着我们的伤口,看着看着也掉下了滚大滚大的眼泪。当我看到哥哥哭了,妈妈也哭了的时候,我哭得更厉害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我为什么会哭得那么厉害,现在想起来,也许哥哥是想让我在那天早上喝上他亲手给我端回来的最新鲜也最温暖的牛奶吧,但他的这一小小的愿望也随着牛奶瓶发出的“啪”的一声破灭掉了,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我。那么,妈妈为什么哭呢?这种世界上最温暖最感动的哭声依旧在记忆中回荡。600字 初一 散文
-
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军事上的成就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三种人生态度依中国的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竟难免于笼统。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他们最彻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为佛家。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的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更深而言之,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郑重。这条路发挥得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地尽力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如后来儒家之“寡欲”“节欲”“窒欲”等说,都是要人清楚地自觉地尽力于当下的生活。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催逼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此话可以包含一切道理,如“正心诚意”“慎独”“仁义”“忠恕”等,都是以自觉的力量去生活。再如普通所谓“仁至义尽”“心情俱到”等,亦皆此意。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将此三者排列而为比较,当以逐求态度为较浅,以郑重与厌离两种态度相较,则郑重较难,从逐求态度进步转变到郑重态度自然也可能,但很不容易。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再转入郑重态度,宋明之理学家大多如此,所谓出入儒释,都是经过厌离生活,然后重又归来尽力于当下之生活。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佛家,最后方归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诸葛亮之死在诸葛亮感到自己已经快不行的时候,点了一盏灯向天"借"命,只要灯不熄,诸葛亮就可再活下去.可灯最终还是灭了,诸葛亮就挂了..于是..就有了不同版本的"诸葛亮之死"~魏延闯进来,大喊:“丞相!不好了,敌军偷营!”诸葛亮:“别慌,小股骚扰,不足为奇,瞧把你急得,进来也不关门,外面风大别把我的灯都吹灭了。那个......伯约,火不够旺了,加点灯油。”姜维:“是,师父,您放心,我手脚麻利,说干就干。”诸葛亮:“嗯!还是徒弟好,这个......不对,姜维,你拿的那瓶是水,灯油在那边。”姜维:“啊?什么?可是我已经倒下去了,这、这......主灯怎么灭的。”但根据魏延以后发表的自传《我与诸葛亮--明争暗斗20年》中描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魏延:“丞相!大事不好了!”“慌什么?没礼貌,进来不打招呼不敲门,有组织无纪律!出去!”诸葛亮非常生气,说着一扬手把手中宝剑扔了过去。,魏延身为大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连忙一个“黄龙大转身”,闪过宝剑。宝剑没有打中魏延,但打中了脸盆架,脸盆飞起撞翻了书桌上的竹简,竹简翻倒一地带倒了饭桌,饭桌上一大碗鸡汤打翻,正巧浇灭了主灯......(很复杂)但根据日后姜维所写的《伟大的恩师--诸葛孔明》中所述,当时是这样的......魏延:“不好了,丞相!魏军来袭!”姜维:“小心,别踩到主灯。”可是魏延收脚不及,还是一脚将主灯踢飞,灯在空中飞舞,这叫迟那叫快,只见姜维腾身而起,空中一个大鹏展翅,而后空中翻腾三周半抱膝转体,最后团身后空翻接燕子后手翻720度下,双脚稳稳落地。(轻功+跳水+体操)诸葛亮:“好徒弟,你把主灯接住啦?”姜维:“没有,刚才光顾着翻跟头耍酷,忘了拿灯了。”诸葛亮吐血中......“丞相不用急,他没接住,我接住了。”只见魏延双手将主灯举到自己面前说道:“其实不用这么多假动作,我站在地上就接住灯了。怎么样,厉害吧!哈哈......啊、啊、啊!不好意思,这几天感冒,啊?灯咋灭了?”(关键时刻岂能感冒)但根据当时门口站岗的小兵的回忆录《战争血泪史》的描述,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寨外人声嘈杂,诸葛亮:“伯约!快出去看看,出什么事了。”“是!”姜维领命,飞奔而出,跑到门口正好和跑进来的魏延撞了个满怀。“哎呦!”姜维被撞的飞了起来,四脚朝天倒在地上。魏延:“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敌军来袭,我着急啊,所以没注意你。”姜维:“我怎么觉得这么热呀?不好了,我屁股着火了!”(没办法,满地的油灯,难免的)“伯约,别怕!我来帮你灭火!我踩,我踩,我踩踩踩,我扑、我扑、我扑扑扑,我灭、我灭、我灭灭灭。”经过魏延一阵“奋战”终于把火熄灭。姜维从地上站起来:“文长,谢谢你了,我......诶?灯、灯......灯怎么全灭了!”魏延:“啊?我不知道啊,我只记得刚才我见了火苗就踩,估计、大概、可能、没准、也许是......被我顺便弄灭了。”,后来“谁弄灭了主灯”这个问题,虽经多方专家反复论证,但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不过有一定是值得肯定的,那盏灯的确是灭了,随后也逐步见证了“油尽灯枯”、“人死灯灭”、“吹灯拔蜡”等民间俗语的科学性,诸葛亮不行了......几天后,大帐中。诸葛亮:“我......我不行了,我......”众将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别急着哭,我还没死呢,不交待完后事我能放心去吗?”姜维眼中含泪道:“师父,有话您将交代吧。”诸葛亮:“我死之后,不可发丧,需缓缓退兵,不可急......骤......”说完把头一歪......众将再次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没事儿,我还没这么快死。”杨仪:“丞相!你还有什么话快说吧。”诸葛亮:“我的丧事,一定要从简,国家现在经济不太好,省一点......是一点,当年先主刘备葬礼的仪仗队三......百多人,我不用这么多,有二......千人就够了。”杨仪小声嘀咕:“丞相是不行了,都不识数了。”诸葛亮:“伯约!”姜维:“弟子在。”诸葛亮:“这是连弩之法,不曾用得。一弩可发十矢,图纸在这里。你可依法造用。”,姜维:“是!”诸葛亮:“记住,连弩一定要申请专利,有了专利就可以受法律保护,不要像木牛流马那样,被司马懿他们盗版,另外木牛流马也一定要降价销售,这样可以鼓励消费者抵制盗版,购买正版。”姜维:“知道了。”“我......要......去了......”诸葛亮说着突然又把头一歪......众将又一次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别急,我先演习一下。”众将:“#¥%¥?#¥%”诸葛亮:“伯约,这本是我著的兵书,特别是布阵篇,里面讲述了几十种作战的阵形,有3-5-2;4-4-2;4-5-1;3-4-3......”姜维:“师父,你拿错了,这本是我看的足球杂志。”“啊?怪不得拿着这么不顺手。”诸葛亮:“看,这本才是我的兵书,里面讲述了各种阵形,有方阵、圆阵、锥形阵、天阵、地阵、雁行阵、构型阵、堰月阵、黄龙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行梅花阵、六丁六甲阵、七星连珠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金龙交尾阵、卷地长蛇阵、八荒六合阵、浑天一气阵......”,姜维小声嘀咕:“说得这么溜儿,这么精神,像是要死的人吗?”“我......这回,真的......要......去了......”诸葛亮说着再次把头一歪......众将继续又一次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等等,我还没死,还有些话要说。”姜维一边哭一边道:“师父,求求你,有什么话快说吧,你躺着说不觉得,我们跪着听很累啊!麻烦你快一点。”诸葛亮:“很快的,很快的。伯约,记住,中原自古是我们大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收复中原的大旗一定不能倒。”姜维:“知道了,不倒不倒,一定不倒。”诸葛亮:“北伐要继续下去,万一一次不成功也不要放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身体不好,打了六次就不行了,你年轻力壮的,打个九次十次得不成问题,所以仗一定坚持要打。”姜维:“知道,打打,一定打!”,诸葛亮:“对士兵一定要宽厚。”姜维:“厚厚,一定厚!”诸葛亮:“还有对后主一定要拥护。”姜维:“护护,一定护!”诸葛亮:“切不可造反。”姜维:“反反,一定反!”诸葛亮:“什么?姜维:“不,不......是,一定不反,一定不会反。”诸葛亮:“那我可以放心的去了。”姜维:“那您就快点儿去吧,时候不早了,那边先主刘备和五虎上将都在盼着您去呢,快去吧!大伙说是吧?”众将齐声附和道:“对,对......丞相快点去吧。”诸葛亮:“你们是盼着我早死啊?这么快就想抢班夺权啊!”杨仪:“丞相,不是我们盼着你死,可是你再不死我们就快死了,大伙跪在地上很久了,天气又热,跪在门外的小兵,已经有6个中暑晕倒了。时间再长我们也快不行了。”诸葛亮:“这能怪我吗?导演交待的,说原来剧本上戏太少了,要我把时间拖长点。”杨仪:“行了,那稍微快一点,帮帮忙,晚上宵夜我请。”,诸葛亮:“行了,我遗言交待完了,我......去......了......”说着又一次把头一歪......众将暂时没哭,看了一会儿,姜维小声问道:“这回真死了吗?”杨仪:“好像这回是来真的,应该死了。”“噢!”众将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又一次伏地痛哭道:“丞相!!!”“等一等,我还有件事。”诸葛亮居然还没死。“有话快说,有......‘那个’快放,再这样下去你就算不死也会有人上来吧你掐死的。”姜维说着还作了个掐脖子的动作。诸葛亮:“别急,我就这一件事了,办完了我马上死。”杨仪:“啥事儿,快说!”诸葛亮:“我死以后,那个......悼词写好了没有。”杨仪:“写好了。”诸葛亮:“念出来我听听。”杨仪:“这你也要听?”诸葛亮:“对呀,我死了以后你们再念我就听不到了,当然要活着的时候念,我听听写得好不好。”姜维:“算了,满足他最后一个要求吧,不然他死不了。”“行,听好,嗯嗯......”杨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丞相......”诸葛亮:“停,怎么我才两头衔。”杨仪:“政治家、军事家不够吗?”诸葛亮:“当然不够,我可是写过兵书的,军事理论家总算的上吧?”杨仪:“行,给你加上去。”诸葛亮:“还有,我未出茅庐先定三分,隆中对啊,战略家也算得上吧?”杨仪:“行,也给加上去。”诸葛亮:“这个,我文采还不错,写过出师表......”杨仪:“行,再加上文学家。”诸葛亮:“我还联合东吴......”杨仪:“行,再加上外交家。”诸葛亮:“我还整顿蜀国经济......”杨仪:“行,再加上经济学家。”诸葛亮:“我还教了个好徒弟姜维......”杨仪:“行,再加上教育家。”诸葛亮:“我还......”杨仪:“还有什么?”诸葛亮:“......暂时没有了。”杨仪:“那现在改成,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蜀汉国的缔造者之一,诸葛亮丞相,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XX月XX日,病逝于XXX......”诸葛亮:“什么XXXXXX的?”杨仪:“我又不知道你到底哪天死,死在那里,只能用XXX了,”诸葛亮:“我不就是今天死,死在这儿。”杨仪:“就今天?”诸葛亮:“就今天!”杨仪:“你确定?”诸葛亮:“确定!”杨仪:“不改了?”诸葛亮:“不改了!”杨仪:“肯定不改了?”诸葛亮:“肯定!”“恭喜你,答对了!噢,不是,是......死定了。”杨仪:“那现在悼词改成: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蜀汉国的缔造者之一,诸葛亮丞相,因病医治无效,于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享年五十四岁。诸葛丞相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那诸侯割据,天下纷争的年代......”诸葛亮:“写得多好,我可以放心去了,大家不要急,这次我是来真的了,我......死了......”李福:“哎!等等,等等,先别死!”诸葛亮:“怎么回事儿,我不想死么,你们盼着我死,我真得要死了,又不让我死。”李福:“不是,我忘了还有件事情没问,丞相,你在坚持一会儿。”诸葛亮:“什么事儿快说,我没时间了,那边刘、关、张在催我去呢,他们现在三缺一就等我了。”李福:“我是想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诸葛亮:“就问这点事儿,讲完了......”李福:“噢!蒋琬(讲完)。好,好人选,我记下来。那蒋琬之后谁可继任?”诸葛亮:“啊?我还没说呢,你听错了,非一定......”李福:“噢!蒋琬之后,让费?顶(非一定)替,明白了,明白了!那费?之后谁可继任?”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绝气身亡。(估计是郁闷死的),杨仪:“这回是真死了?”姜维:“是真死了。”杨仪:“你确定?”姜维:“确定!”杨仪:“不改了?”姜维:“不改了!”杨仪:“肯定不改了?”姜维:“肯定不改了!”杨仪:“恭喜你,再哭几声,我们就可是收工了。”姜维:“可是我们已经哭不出来了,哭了六回,没有力气了。”“大家再努把力,听我指挥。”杨仪说着把手一举,喊道:“一、二、三!”“丞相!!”众将最后一次伏地痛哭......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我评诸葛亮为何写作文?如何写作文?怎样写出好作文?这些不成问题的问题一直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先说为什么写作文吧?大概作文跟说话一样,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憋得难受就说出来,心里有感就写出来,就像我现在这样。不过,有时候确实想的跟写的是不一样的,你想的可以是零散的,无中心无目的的,而写的却必须是让人能看懂的,应是符合语言习惯的,或许想的时候是很美的很自然的一个思想,而表达的时候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叙述了,或只有一两句话就把那个浅陋的思想给写完了,倘若要再写下去的话,便要调动全部脑细胞来思索了。谁说写作是快乐的?谁说写作有什么密诀?谁说写作是轻松的?不,我全然不这么认为。只要是一种劳动,哪怕是你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也是辛苦的,只不过你在做的时候不讨厌罢了。我是语文老师,在教作文的,总想让一些后进生能喜欢上作文,却总是没有办法,多次鼓励下,有一点好转,但总不成文,特别是任其发挥更是不可收拾,所谓快乐作文都是胡扯,有人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如果即使是几句话,学生也不愿写呢?如果他只喜欢一个字也不写呢?如果他不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如果他就是讨厌作文呢?实际上就是有那么几个学生。相反,对学生正儿八经提出规定,死搬硬套一些方法,明确要求内容字数,倒是能写出一二较完整的文章来。不过,这样的文章却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我不喜欢这样的文章,但更不喜欢学生不写文章。那么究竟为何要作文呢?很简单,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成才,为了出人投地,为了光宗耀祖,为了飞黄腾达……太远了,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在这个以“考”取“仕”的背景下,你能不这样做吗?我喜欢学生有创意的作文,但我不得不告诉他们这样的文章只可以给我看,或在平时写,可不能在考试的时候用上去,因为那可是有规范的哦。那么,我们的作文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太空了?但这是写作的动力,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这样被迫的写。当然,另一种大家都喜欢看到和听到的一种写作动力就是自发的写作,即自己喜欢写作,这是最好不过的事了,谁不希望如此呢?老师们可是求之不得啊。像我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学生一样,他们非常喜欢写作,有不少已投了百余篇了,这样的学生,写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成就,是一种非做不可的事,是一日三餐一般平常的活,这样的学生作文写不好才怪呢?他们哪一个不是文笔斐然?他们表达的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想,有真有幻,有实有虚,但无不是他们内心的表露,我觉得作文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我们能在作文中寻找到一份快乐,那么这就是作文的目的了。但如何找到快乐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接下来,就谈一谈如何作文吧。要找到作文的快乐就要知道如何作文,我是提倡每天要写字的,就像每天吃饭一样,我们最好能坚持写日记,哪怕一句半句也好,只要能坚持,在两年之后,你就能找到作文的快乐了,不信吗?试一下。可惜的是能坚持这么做的人实在太少。就拿我自己的班来说吧,在我提出这个不是要求的要求的时候,全班的兴致都很高,几乎人人在写,我很高兴,但我不作为必做作业,也不做任何检查,全是自愿,自已写自己看,自己保存,自己受益。在过了一个星期以后,我问有多少人坚持了,这时就只有一半了,而在一个月以后再问,就只有二十来个了,到现在近半年了,有一次我问有几人坚持了,举手的只有9个人。或许这9个人已经找着快乐了,否则他们可能也要坚持不了的。我想快乐是来自于不快乐的,或许先前不喜欢写作的同学,不断努力有了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受到了别人的赞许和肯定,他就产生了兴趣,就获得了快乐,也因此喜欢了写作。为什么会坚持不了?我觉得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意志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能信守自己诺言的人,这很重要。如果每个提出写日记的同学都能坚持的话,就都能成功了。其次,是做一个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人,试想一个对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对每天发生的事物都不在意的人怎么能希望他写出东西来?所以,作文先是做人,去感受生活,才能将它们溢之于笔端。就像许多老师和作家说的那样,作文其实就是将心里想的、眼里看的、耳里听的经过大脑的加工表达出来。说话谁都会说,但一些人就只能在私下里说,却不会正式地说,将这些话记录下来,再整理一下也可能是文章的。至于如何写好作文,我想阅读应是捷径了,既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以后再详叙吧。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曹操胜过诸葛亮一个丛林中的强人,一度几乎要统一天下秩序,重建山河规范。为此他不能不使尽心计,用尽手段,来争夺丛林中的其他权势领地。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成功,终于战胜了所有对手,却没有能够战胜自己的寿数和天命,在取得最后成功前离开了人世。如果他亲自取得了最后成功,开创了又一个比较长久的盛世,那么,以前的一切心计和手段都会染上金色。但是,他没有这般幸运,他的儿子又没有这般能耐,因此只能永久地把自己的政治业绩,沉埋在非议的泥沙之下。人人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猜测他、议论他、丑化他。他的全部行为和成就都受到了质疑。无可争议的只有一项:他的诗。想起他的诗,使我产生了一种怪异的设想:如果三国对垒不是从军事上着眼,而是从文化上着眼,互相之间将如何一分高下?首先出局的应该是东边的孙吴集团。骨干是一帮年轻军人,英姿勃勃。周瑜全面指挥赤壁之战击败曹军时,只有三十岁;陆逊全面指挥夷陵之役击败蜀军时,也只有三十岁。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史札记》中说,三国对垒,曹操张罗的是一种权术组合,刘备张罗的是一种性情组合,孙权张罗的是一种意气组合。沿用这种说法,当时孙权手下的年轻军人们确实是意气风发。这样的年轻军人,天天追求着硝烟烈焰中的潇洒形象,完全不屑于吟诗作文。这种心态也左右着上层社会的整体气氛,因此,孙吴集团中没有出现过值得我们今天一谈的文化现象。顺便提一句,当时的东吴地区,农桑经济倒是不错,航海事业也比较发达。但是,经济与军事一样,都不能直接通达文化。对于西边刘备领导的巴蜀集团,本来也不能在文化上抱太大的希望。谁知,诸葛亮的两篇军事文件,改变了这个局面。一篇是军事形势的宏观分析,叫《隆中对》;一篇是出征之前的政治嘱托,叫《出师表》。《隆中对》的文学价值,在于对乱世的清晰梳理。清晰未必有文学价值,但是,大混乱中的大清晰却会产生一种逻辑快感。当这种逻辑快感转换成水银泻地般的气势和节奏,文学价值也就出现了。相比之下,《出师表》的文学价值要高得多。这种价值,首先来自于文章背后全部人际关系的整体背景。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开始就全力辅佐刘备了,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四十六岁,正好整整二十年。这时刘备已死,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残局和一个懦弱无能的儿子。刘备遗嘱中曾说,如果儿子实在不行,诸葛亮可以“自取”最高权位。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领军征伐。这次出征前他觉得胜败未卜,因此要对刘备的儿子好好嘱咐一番。为了表明自己的话语权,还要把自己和刘备的感情关系说一说,一说,眼泪就出来了。这个情景,就是一篇好文章的由来。文章开头,干脆利落地指出局势之危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文章中间,由军政大局转向个人感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章结尾,更是万马阵前老臣泪,足以让所有人动容:“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么一篇文章,美学效能强烈,当然留得下来。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那么,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杜甫一写,《出师表》的文学地位也就更巩固了。说过了诸葛亮,我们就要回到曹操身上了。不管人们给《出师表》以多高的评价,不管人们因《出师表》而对诸葛亮产生多大的好感,我还是不能不说:在文学地位上,曹操不仅高于诸葛亮,而且高出太多太多。同样是战阵中的作品,曹操的那几首诗,已经足可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文学家,但诸葛亮不是。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遗漏了曹操是难于想象的,而加入了诸葛亮也是难于想象的。那么,曹操在文学上高于诸葛亮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生命格局。诸葛亮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君臣之情,曹操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曹操显然看不起那种阵前涕泪。他眼前的天地是这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他心中的生命是这样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天年。当天地与生命产生抵牾,他是这样来处置人生定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在抄写这些熟悉的句子时,不能不再一次惊叹其间的从容大气。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这些诗作传达出一个身陷乱世权谋而心在浩阔时空的强大生命,强大到没有一个不够强大的生命所能够摹仿。这些诗作还表明,曹操一心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但是,这也不是偶然所得。与诸葛亮起草军事文件不同,曹操是把诗当作真正的诗来写的。他又与历来喜欢写诗的政治人物不同,没有丝毫附庸风雅的嫌疑。这也就是说,他具有充分的文学自觉。他所表述的,都是宏大话语,这很容易流于空洞,但他却溶入了强烈的个性特色。这种把宏大话语和个性特色合为一体而酿造浓厚气氛的本事,就来自于文学自觉。此外,在《却东西门行》、《苦寒行》、《蒿里行》等诗作中,他又频频使用象征手法,甚至与古代将士和当代将士进行移位体验,进一步证明他在文学上的专业水准。曹操的诗,干净朴实,简约精悍,与我历来厌烦的侈糜铺陈正好南辕北辙,这就更让我倾心。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