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义工800字

第一次当义工

800字 六年级

义工,很平凡。他们穿梭在世间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点亮这个社会!

昨天,我就在雨花斋第一次当义工。

我们一行人来到雨花斋门前,有一个工作人员将我们分成男女两组,然后,我们轮流签到,领衣服。等所有人都领到衣服后,她又命令我们站好,告诉我们穿上衣服后,心里只有他人,没有自己。接着,我们将衣服打开,刚想穿上的时候,她又说:“今天我们要好好地穿一次衣服,不像平常一样,所以每扣一个扣子就要念一句话‘够了就好,了了就好,舍了就好’。”大家都按照她的去做。完了之后,她还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义工的介绍。

接下来,就到了我们干活的环节了。

我被分配到了切菜,第一个是切南瓜,这个玩意儿软软的,切起来没什么意思,不给劲。第二个是包菜,这个硬一点儿,我们一共有6个人在切菜,边切边聊天,感觉真好。我在家里从来不干这种活的,但是看也看了十几年,总会一点儿,这把刀真像我的好伙伴,一拿在手上就有一种好感,切下去十分给力,一刀一片,真爽。第三样是盖菜,这个也很好切片,我就按在家里吃菜的那种大小来切。最后我们六个人切了将近一箱了。

这时,那个工作人员过来检查,说:“太大了,来这里吃饭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了,这么大,他们咬不动。”我看了看旁人切的,也和我差不多,所以我们又一起把菜对半切,还是不行。她看了只好示范一遍给我们看。于是我们又将菜再一次对半切,总算完成了。原来看似简单的切菜,做起来也并非那么轻松,大家的额头都渐渐渗出细汗,不过我可以从大家脸上感受到喜悦。

第二个环节是装菜。我负责装馒头,有的人可以放在饭里,有人要用手拿着,有的人要装袋子里。半个小时了,我就只能装馒头,我想尝试下其他的工作。我就和旁边装菜的同学说交换一下工作。我打了几勺,对他说:“我觉得我比较适合打菜。”“哈哈,我比较适合打馒头。”他笑了笑说道。看着饭桌上老人们其乐融融吃饭的场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第一次为老人切菜,第一次为老人装菜,第一次感受当义工的快乐。我想这不一样的第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我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把义工的默默无私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样的美征服了我

800字 初二

黄山西南麓,有着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叫宏村,她以她独特的淡雅之美,使人陶醉其中,将游人征服。

我走在通往村庄中心的小路上。小路是由一块块参差不齐的石板铺成的,还有些许的圆形状的卵石。几乎每一条石板上都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坑坑洼洼的记号,因为刚刚雨停不久,这些小坑里还有一些的积水。循声,我在小路的一旁看到潺潺的流水,它随着道路的宽窄,改变着流速。当它流过墙边那布满苍翠的苔藓的岩石的时候,能听到更清脆的声响。两旁的墙,是略微发黄的白,它在风雨的打磨后,留下了一道道渐变的灰黑色,有些地方还露出了砖的本色。我不觉放慢了脚步,伸手去触摸一下斑驳的墙,仿佛自己走进明清时代。

到了村落的中央,淡雅大气的徽派建筑和清澈的月沼便印入我的眼帘。远观,那白墙黛瓦赏心悦目。那有比两边山墙都高出一截的马头墙,墙黑色的边缘向上微微地勾起。马头墙下那一座座房子,都错纵有序地排列着,在黄山余脉,山头那缭绕的云雾的衬托下,它和那池中的倒影,共同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令人如痴如醉的水墨画。

靠近了些,那些老宅的门口或悬挂或雕刻着些牌匾,那一个个结构优美的繁体字,也为这老宅增添了不少古色古香。家家户户都在老宅前挂着大红灯笼,我见一棵树从老宅中生长出来,往外延伸,虽然年代久远,但仍呈现出郁郁葱葱的生机。斑驳的墙面,已不再雪白,那上面依附着些许的灰色,像是用淡墨轻轻地皴上了几笔。再细观那马头墙。工匠们曾将这黑色的砖瓦精心地打磨,勾勒出近似马头的形状,旁边排列着的瓦片,又好像是那马的鬃毛,虽然这墙面有些脱落,但是几百年过去了,这马头墙仍然矗立在水墨嫣然的建筑之上。我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这份古朴。那屋顶也是由一块块瓦片堆叠起来的,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它闪烁着古代匠人聪明智慧的光芒。那窗户上,仍保留着当年的木雕,每一处的设计都经过了斟酌,每一处的镂空都经过了打磨。我伸出手来,框选住一扇窗,体味和想象明清时期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宏村,它拥有着一种淡雅的古风之美,漫步在此美景中,我享受着这份恬静,感到无比舒畅,这样的美,已经征服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