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感
大地哀号,天悲泪,山河崩决。
三十万,不辜黎庶,惨遭屠灭。
手足同胞尸遍野,江河湖泊腥污血。
惨人寰、烧杀抢凌奸,穷凶劣。
哀兵奋,金戈热。
兄弟睦,民心结。
地无分南北,抗日情切。
浴血八年扬浩气,捐躯百万名英烈。
祭国殇,义勇曲安魂,中华崛。
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聆听飞鸟的梵音
合书掩卷,不觉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飞鸟就这样的从《飞鸟集》中飞了出来,是你吗——我的诗人?鸟儿轻盈地飞过天空,不留一点痕迹。于是我选择了聆听,仿佛置身于深山明潭之中,倾心聆听着千古不逝的梵音。
“子夜的风雨,如一个巨大的孩子,在不得时宜的黑夜里醒来,开始游戏,和喊叫起来了。”于是我同你成了世界上一队小小的漂泊者,作为“永恒的旅客”。前行的路上,常常停下脚步,聆听这世界的微语妙音——蓝天、白云、太阳、小草……
“你离我有多少远呢,果实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于是我快乐的笑了,因为我知道了,爱或许只是一句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语,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温暖,融化了整个心灵。因为爱就在心里。爱亦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的温暖,如此的与往不同,如此的与神界相异,一切因而都变得那么美好。
“花儿问道,‘太阳啊,我要怎样对你歌唱、崇拜你呢?’太阳答道,‘用你纯真、质朴的沉默。’”——如此的简单,却让我明白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内心的纯真、质朴去体会、去感恩。
我们路过缤纷的花海,你的妙音在我耳边响起:“让睁眼的看着玫瑰花的人也看看它的刺。”这只言片语却包含着渺小与伟大的辨证。凡事都是两面的,不要被美丽的谎言蒙蔽了我们原来明亮的心灵。当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亦不能总说“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我们在幸福降临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质问过。
在花海中见到一群年幼的孩童,他们正在为一只鸟儿用花朵装扮。你便走过去,抚摩着那些孩童的头,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孩童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除去鸟儿身上的花朵。于是鸟儿便振翅高飞,翱翔于蔚蓝的天际。原来,人活着,就应该像飞鸟一样自由的飞翔,不要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累,使自己永远活在围城之中。我微微一笑,丢下肥大而无用的包袱,轻松前行。
夜色在深邃的天空中摇曳地下来,覆盖了整个大地。点起一堆篝火,瞬间照亮了世界。燃烧着的木块,熊熊地生出火光叫道——“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
……
最后,我们来到了地狱。经历了那么多,突然明白——死永远不能夺去我们的灵魂所获得的东西。“死之隶属于生命,正与出生一样”。一个完美的生命需要死亡。在黑暗中,花儿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留给了世界。而于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竭的。生命将在万物不息地繁衍中亘古不变的传承。——“雨点与大地接吻,微语道,——‘我们是你的思家的孩子,母亲,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
我微微一笑,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因为它已经飞过,却留下了空灵的梵音给了世界。而生命,正在前人后人的更替中永无止尽地前行……
相关推荐
-
公祭日公祭日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n1000字 高三 记叙文
-
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是血的事实,也是每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历史。“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生灵惨遭杀戮,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从此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85岁的夏淑琴老人,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时,年仅8岁的夏淑琴见证了日本人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罪行。刚吃过早饭,一群日本兵冲进了夏淑琴的家,一家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这些日本士兵就拿起了手中的刀开始屠杀,一家9口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夏淑琴自己身中三刀。失血过多的夏淑琴渐渐昏迷了过去,这些残暴的日本士兵以为一家人都已经没了命,离开了夏家。幸运的是,夏淑琴在下午慢慢地苏醒了过来。等她苏醒过来的时候,还有一个四岁的妹妹,躲在被窝里出来了,哭喊着要妈妈,后来爬过来,妹妹哭着摇摇大姐姐,大姐姐死在桌子上面。一家9口人,除了夏淑琴和妹妹,就这样被残忍地杀害了。夏淑琴家仅仅只是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最为细小的一个缩影。1994年,夏淑琴第一次接受日本友好团体邀请前往日本,与当地的学者、群众进行交流,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声音第一次被国际社会听到。促成夏淑琴日本之行的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日本,朱成山负责做学术报告,而夏淑琴主要讲述自己的遭遇。这是幸存者在战后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进行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诉说,在日本东京、大阪、广岛等地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响。1994年,在朱成山等人的游说之下,江苏省南京市第一次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举行地方性的公祭仪式。此后,《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南京大屠杀全史》等一批史料详实的着作得以陆续出版。而在海外,在美籍华人张纯如等人的寻访下,记录南京大屠杀见闻的《拉贝日记》得以曝光。拉贝在日记中记述的夏淑琴等人的故事,与幸存者证人证言等资料互为佐证,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的屠杀行为。1997年,张纯如用英文写作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在美国出版,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轰动,她改变了西方社会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然而,就在越来越多史实得以呈现的时候,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通过日本展转社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在书中夏淑琴等人被描述成了“假证人”,作者更指夏淑琴是“故意编造事实,欺世盗名”。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影片中,画面中站在中间个子最矮的小女孩就是当时年仅8岁的夏淑琴,这些镜头是在夏淑琴家人被杀之后在她家拍摄的。而在着名的拉贝日记之中,也早已记录了夏淑琴一家的故事。2000年,夏淑琴在南京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起诉这位右翼学者,2007年,夏淑琴又以侵害名誉和感情为由向东京地方法院提出诉讼。2009年2月5日,在铁证面前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判定夏淑琴胜诉。如今,已经85岁的夏淑琴一人独自生活在70多平米的房子里,有个女儿离她不远,时常能够照顾她的起居。她说自己有两个家,一个在这里,一个在城市那头的纪念馆里。想念死去的亲人时她常常站在窗头,一站就是很久。2014年12月1日,夏淑琴在亲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死去的7位亲人进行祭奠。从12月1日,夏淑琴开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天都有一名当年的幸存者和家人来到这里,以家庭的名义悼念死难者。以家庭的名义对遇难亲属进行悼念,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尚属首次。而伴随着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举行,一批珍贵史料得以首次呈现。国家档案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这是国家档案局首次以视频形式发布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南京市档案馆第一次以影印件的形式,陆续对外公布100份“市民呈文”,展示日军屠杀铁证。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摄制组,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现了当年在南京安全区营救难民的基督教青年会秘书长费奇先生的54箱重要资料,其中就包括大量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央视将首次对外公布这一珍贵资料。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城之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日军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恶不为。见到值钱的东西就抢,见到房屋就烧,见到女性就随意奸污。当时19岁的李秀英已经怀孕7个月,为了反抗3个日本兵的强暴,脸上、身上、腿上被戳了37刀。日本兵走后,李秀英父亲设法将奄奄一息的她送到南京鼓楼医院,经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抢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孩子却流产了。1937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日本兵会那么野蛮,整个星期都在杀人、强奸,许多人像兔子一样在街上被枪杀。最可怕的事是强奸妇女,随时随地进行,毫无顾忌。南京人民的惨痛经历就像一场噩梦,你一早醒来却发现并不是做梦,恶梦变成了事实。”然而,让这位牧师无法想象的日军暴行还有很多,进城之后,日军甚至将杀人变成了一种取乐的游戏,各种各样的杀人方式层出不穷。坐在椅子上射杀南京百姓成为日军的休闲方式;被日军砍下的死者头颅的嘴里竟被插进了烟头;田里行走的无辜农民顷刻间就成了日军枪下的冤魂;就连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成了日军刀尖上的玩物。在攻陷南京之后,日军除了对难民实施集体屠杀,还公然违背保护战俘的国际公约,大肆追捕、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日军第十六师团是进攻南京的主力之一,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沦陷的当天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写下:“大体上不保留俘虏,全部处理之。”他还写道:“到处都是俘虏,数量之大难以处理。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15000人。”1938年5月7日半夜,驻蓝村火车站的日军一个小分队在日伪蓝村维持会长陈世显和李德法带领下,来到了毛子埠村抓人。他们把村民赵永观家围得水泄不通,李德法朝屋里喊:“屋里的人快出来,不然就要放火、开枪了。”赵永观同其儿子赵复顺在屋里惊恐地问:“你们是为钱来的还是为仇来的?”话音刚落,屋里便开枪了,当场打死一个日本兵,日军翻译官也受了伤。一个日军军官也受了伤。日军军官立即下令开枪、放火。赵家的前后房火光冲天,枪声响成一片。毛子埠村村长赵永聚是赵永观的堂兄弟,两家为近邻。当时赵永聚有2支匣子枪、1支手枪、1支步枪及1杆子母炮。特别是这杆子母炮杀伤力很强,全是用黑药、铁砂和生铁片装成,射程30多米远,杀伤面宽达20米左右。赵永聚从睡梦中惊醒,只见火光冲天,枪声乱响,不知来的是什么人,前来抓谁,慌乱中命家人向外开枪。日军见赵永聚家也开了火,立即扑了过来,赵家便“轰”的一声打响了子母炮,当即打死了8个日军,并有多人受伤。赵永聚、赵永观、赵复顺趁乱之机从村后北逃跑了。日军头目见部下死的死、伤的伤,要抓的人又没了踪影,气得嗷嗷直叫。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只得拖着死尸和伤号狼狈离去。1938年5月8日,是毛子埠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拂晓,昨晚在这里损伤惨重的日军从胶县、南泉、蓝村调集了大批人马,将毛子埠村包围的像铁桶一般。架起了机枪和小炮,步枪上插着明晃晃的刺刀,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里。顿时,毛子埠村降临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大灾难!日军将抓到的44名青壮年锁在两间场院屋里,周围点上了高粱杆,外面架起了机枪。烈火中,人们在屋里被烧得连哭带叫,拼命挣扎,日军却在一旁拍手狂笑。可怜好端端的44个无辜同胞只冲出了7人,又被日军用机枪射死4人,只有3人得以幸免,其余37人全被烧死在场院屋内。事后死难者家属去认尸时,看到的是一个个烧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辨认不出哪个是自己的亲人,只好随便抬一个回去掩埋。另一群日军将抓到的15名小伙子,毒打后用机枪集体枪杀。郭车岩、郭洪丕、赵福河等村民,有的被日军用绳子套住脖子吊在树上,用刺刀从小腹挑到脖子根;有的被绑住双脚倒挂在树上,用刺刀从胸口豁到小腹,肝肠坠地,血流如注,其惨状目不忍睹!村民赵永风常年有病,瘫在炕上多年不能动弹,像这样的病人日军也不放过,硬把他拖到大街上用刺刀捅死。孕妇李姜氏眼看就要分娩了。她见日军如此残暴,吓得慌忙往村外跑,被日军抓住将她残忍地开了膛,母子二人活活地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郭洪德是一个老教书先生,平日说话谨慎,举止斯文。他满以为日本兵不会无辜杀害清白良民,所以日军来了他不跑不藏。岂知鬼子闯进了他家后首先给了他一刺刀,又连续在他前胸后背上捅了5刺刀。教了一辈子书的郭洪德,就这样含恨倒在血泊里。朱风春一家老少四口人被绑在一根绳子上。日军首先用刺刀捅死了他的爷爷、父亲和叔父,这时,刚满15岁的朱风春也顺势随着大人们一起倒下去。这样,他祖孙三代算逃出来朱风春一条活命。郭从先和两个叔父被鬼子抓起来后,他父亲趁机逃跑,当场被日军打死在麦田里;二叔被鬼子活活捅死;三叔被绑在树上用刺刀开了膛,然后,鬼子用刺刀比划着,逼着郭从先带领他们去搜枪。郭从先无奈,只好带领他们敷衍了几户,并在随时找机会逃跑。当走到村西头的一眼井旁时,趁其不备,迅速地跳到井里。鬼子搜过来后,便朝着井里开了一枪,子弹从郭从先的后背经前胸又穿透了胳膊,至今在他身上还留有4处伤疤。这次惨案,日军在毛子埠烧杀达7个小时之久。共杀害村民180多人,伤残多人,全家被杀绝的有四户;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耕畜20多头;烧毁粮食、家具、义务不计其数。这年秋天,由于惊吓、痛苦、忧虑,全村又连续病死50多人。一个仅有500人左右的村庄,被日本强盗一次就夺去将近半数的生命。惨案后,村中一片狼藉。被烧毁的残垣断壁余火未尽,大街小巷的血泊中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具具男女老幼的尸体,劫后的惨状使人战栗!当天下午,邻村的乡亲们纷纷到了毛子埠村,帮助死难家属掩埋亲人,扑灭余火。惨案后的半个多月中,村中没有一个人在家居住,整个毛子埠村变成了一个死寂的世界。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6个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多达三十万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残忍杀害。然而,就是这样令人发指的事实却屡屡被日本右翼歪曲,质疑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者后人代表、市民、学生、驻华使节等1万多人汇聚于此,祭奠77年前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的30万同胞,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中国政府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最高规格祭奠死去的同胞。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9时56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拉响的防空警报声回荡在南京上空。这一刻的南京,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路上行人停下脚步,默哀。这一刻的公祭现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并向死难同胞默哀,一万名各界代表手持菊花,佩戴着白花、紫金草徽章静静肃立。这一天的中华大地,以国之名悼念平民死难者,凝聚民族信念和力量,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宣言中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客观描述和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让很多现场公众落泪。据了解,之所以选择77名青少年诵读宣言,在于“77”这个数字寓意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周年。随后,在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在今天揭幕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有这样的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州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进,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发生77年之后,当夏淑琴,一位遇难者后人与习近平总书记揭开公祭鼎面纱之时,逝去的同胞将连同这个日子被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永远记住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永远记住三十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世界范围内,像德国,波兰,美国等国都设立了国家公祭日。各国希望借此让国民牢记战争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誓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扞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仪式的最后一项议程,是由6名来自南京市工、农、兵、科、学、企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次,每次间隔5秒,第一次钟声响起时,放飞3000羽和平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以上,这是经战后国际军事法庭认定的事实,不容任何诋毁与质疑。“3”声钟响和“3000”羽白鸽,寓意纪念30万遇难同胞,也是再次重申这一法定事实。今天我们悼念遇难同胞,不是要咀嚼战争的苦难,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缅怀过去,是我们每位炎黄子孙都不能忘却的纪念,也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中华儿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唯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加珍惜和平;只有凝心聚力强大我们的国家,才能更有效地保卫和平。让我们将历史的记忆永久保存,铭记先辈经受的苦难与付出的牺牲,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高三:林文华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满江红满江红江山如画,幸恰逢,美景良辰。凭栏眺,莺莺燕燕,鸟语花香。笑面桃花朵朵色,自在黄鹂声声啼。莫等闲,东风拂野遍,放纸鸳。盛年去,不重来。一日尽,难再晨。莫留春,韶华本易逝。盛年及时当勉励,岁月蹉跎不待人。莫等闲,暮雪染双鬓,空悲切。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200字 高三 诗歌
-
满江红江水滚滚逝不歇惊涛拍岸前后叠碧波浩渺满怀激烈千年冉冉静流歌万里滔滔波澜阔看古今浪花淘英豪刀剑冷赞忠杰风雨袭征途急人易老勇拼搏愿策马奔腾青骥奋蹄逐日月龙游太虚翔空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云崛100字 高三 诗歌
-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00字 高三 诗歌
-
满江红-湄公祭怒发冲冠,拍案起,震惊四野。哭华夏,山河共愤,苍天哽咽。压却心头伤似烙,一壶浊酒十三烈。归来兮,故土掩忠魂,铭碑刻。酿惨剧,谁之恶?无需问,何需解。朗朗乾坤下,怎容欺掠?亮剑誓将禽兽斩,澜沧江水涤悲切。慰英灵,血债血相还,无商榷。100字 初三 诗歌
-
公祭日感言难忘当年耻,腔腔恨未消。屠城尸垛嶺,溅血水红潮。势弱骄倭寇,兵衰陷国朝。民族精气尚,常计挽弓雕。50字 初三 诗歌
-
写在公祭日那天尸骨满山野那天无人能成眠长江翻腾掀巨浪南京城里血成江哀鸿遍地多白骨猿声凄凄人心慌南京同胞被埋葬国耻难忘激人强七十七年生巨变软弱中国已不见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华大地换新颜零八奥运展国威一零世博美名扬神舟上天惊世界蛟龙入海更显强今逢第一公祭日所有同学应起誓生活虽然已美好复兴之梦不能忘寒窗苦读数十年立下为民富国志再难再苦亦向前为国多多做奉献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0字 高一 诗歌
-
浪淘沙·记南京大屠杀有感丁丑又经年,几度烽烟,悲声犹自彻心间。一夜金陵殇万里,哀恸苍天。我华夏河山,儿女三千,叹国恨只见书宣。纵使一朝平倭寇,到底难眠。50字 初三 诗歌
-
满江红愁云惨淡,西风送。 淅淅雨声。凄望眼,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索问情事几多愁,恰似盈樽晃悠悠。但一抹彩虹将情送,看苍窘。天涯路,无情游。欲簖肠,朱颜改。空浪迹天涯,年华不再。须借酒消愁问是非,奈酒量有时情无极。怅空溟,引觞入银樽,烧胸臆。100字 四年级 诗歌
-
满江红来往世间,本是夜深人静时,为破败江山,辗转难眠。昔日岳飞为国,惨死风波亭。为残破河山,离家五年有余,不愿为,凡俗子,思作为,报国家。欲上阵,杀寇敌。际不遇,泪直流。一身肝胆无人识,独留别处。穷途末路尽受折,隐他乡,往尘世,觅知音。想问世间有无知己?寻之何处有。苦苦等候,泪落衣衫湿。龄五十,与妻局无所,有壮儿。此生空留叹,有抱负,无展施。风吹过,梦中醒,依仗出中庭,年已老,发以白。少时闻寇侵中华,吾之儿,略武艺,去退敌,至今还未逐敌归,望远方,空悲叹。天下英雄纷纷起,家中丁,朝中将,尽去战场退寇敌,啖寇肉,饮敌血。吾儿何时才能归,望早胜,希早归。苦悲痛。湖南衡阳石鼓区合江中学初二:宋俊杰250字 初二 抒情散文
-
满江红来往世间,本是夜深人静时,为破败江山,辗难眠。昔日岳飞为国,惨死风波亭。为残破河山,离家五年有余,不愿为,凡俗子,思作为,报国家。欲上阵,杀寇敌。际不遇,泪直流。一身肝胆无人识,独留别处。穷途末路尽受折,隐他乡,往尘世,觅知音。想问世间有无知己?寻之何处有。苦苦等候,泪落衣衫湿。龄五十,与妻局无所,有壮儿。此生空留叹,有抱负,无展施。风吹过,梦中醒,依仗出中庭,年已老,发以白。少时闻寇侵中华,吾之儿,略武艺,去退敌,至今还未逐敌归,望远方,空悲叹。天下英雄纷纷起,家中丁,朝中将,尽去战场退寇敌,啖寇肉,饮敌血。吾儿何时才能归,望早胜,希早归。苦悲痛。湖南衡阳石鼓区合江中学初二:宋俊杰250字 初二 散文
-
南京大屠杀今天是星期五,也是12.9纪念日。语文课,看了南京大屠杀这个电影,或者说史实纪录片。片中讲了日本在南京城中,所作所为,杀,烧,抢,掠…所过之处,无不备受侵害人民备受折磨,日本人性格里的黑暗的东西,在南京城里扩大释放。是啊,是中国人无心反抗么?并不是吧,谁不曾想过反抗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后代,说大了的民族,可是少年的思想束缚了有血性的我们,让我们做事不那么果断,硬气。片中有很多残忍的画面,有的人不好看,有的人哭了,不知为何而哭,为了自己么,为了民族么,为了国家么?为了什么呢都是为了国家,可以不喜欢一个党派,但一定要爱国。爱国,不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就这样,晚安。250字 高一 日记
-
步行上学日有感6月9日,学校开展了“走路步行,大手牵小手”的活动。一大早,天下着雨,大伯把车停在了离学校300米左右的地方。我下了车,背着书包,撑着伞,自己步行向学校走去。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分钟左右路程,我却发现:步行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呀!首先,步行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强壮我们的体魄,还可以减肥呢!而且它是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其次,步行可以愉悦我们的心情。在走路的时候,我们呼吸着早晨清新的空气,放松自己的身心,大脑会变得更清晰,我们一天的学习也会更有效率。最后,步行是一种低碳环保的运动。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每天少开几分钟车,多走几步路,就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缓解空气的污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起来吧!250字 四年级 叙事
-
读5月35日有感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在那里,背着书包上学的是大人;而拎着公文包上班的却是小孩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这个国家里,大人总是虐待小孩,让他们受冷,饿肚子……为了让大人们知错就改,所以,就让这个世界颠倒了,让大人到成人班里受教育。如果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换一下,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辛苦,也让老师明白学生的苦恼。那么,学生上课就不会大呼小叫,乱吵乱闹了,老师也不会布置那么多让人望而生畏的作业了。这就是“颠倒世界”,5月35日只是一个荒唐的称号。但它将会向你展示一个木马在草地上吃草,袋鼠在编织袜子……一个另人发笑而神往的地方,它将向你打开对未来世界的幻想。指导老师:张志祥250字 五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