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_1200字1200字

新文化运动_1200字

1200字 初二 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在大家眼中的医生是怎样的职业呢?(点一个)

也许在大家的眼中,医生是一个和蔼可亲、一丝不苟、以救人为荣的形象。但是在新文化运动这个时期,医生似乎可不是什么好惹的。

历史上有这样的两个著名医生。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鲁迅。前者转行去干革命,让清政府与列祖列宗完美团聚,另一个,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之一—鲁迅先生则转行当了作家,骂的当权者有了一种当了畜生的感觉。

正所谓乱世出大师,不好的环境总是可以把一些人的潜力挖掘出来,成就更大的业绩,文化也同样,往往时代越动乱,文化越繁荣,大师也便越云集。

那么当时文化的繁荣可以怎么反应呢?随便把当时的一个二流文人给拉出来,到了今天也绝对是一个泰斗级的人物。从而可见新文化运动时文化的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文化和封建文化之间的矛盾。其产生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大肆叫嚷复辟帝制,在文化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于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的组织,整个就只差一个孔子大学了。这时,复古的逆流看似浩浩荡荡。然而在经历了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潮得到了传播,老百姓可没有当初那么好糊弄了。许多走在时代前面的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以笔为枪,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主要人物有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

当时,陈独秀是第一个吹响号角的人,可是,光靠他一本《新青年》有什么用呢?再厉害也不过一个小小的阵地而已,要想成功,基地可是必须。

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是北京大学,而校长是蔡元培。当然,他的身份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校长”这么简单,毫不夸张的说,蔡元培之于北大,甚至是中国教育就相当于华盛顿于美国,毛泽东于新中国。

那时的北大,与其说这是一所大学倒不如说是一座衙门,校长更是享受内阁大臣的待遇,校园里一片乌烟瘴气。蔡元培到任后见如此情况,首先认为必须确立北大的办学方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最终成功。

有了基地和阵地,新文化运动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其掀起的时候,恰值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革命后的第三天,即1917年11月10日,后来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中国舆论逐渐明朗起来,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先进分子,积极宣传十月革命,甚至包括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对这场革命采取真诚欢迎的态度。

新文化运动是一群先进知识分子的呐喊,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大都成为了大师级的人物。通过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知识分子们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这些思想得到发展,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的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甚至起到了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作用。

而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绝对不是结束,而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在大家眼中的医生是怎样的职业呢?

初二:陶奕辰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百听不厌的一首歌_650字

650字 初二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百听不厌的一首歌”。

最喜欢的一首歌是久石让的“GoingOut”.一首不太为人所知的轻音乐,它不同于有人唱的歌曲,没有歌词,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随着它轻快的节奏,轻声哼起......

简单,平凡,心境平和,与世无争。最初听到,还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吧,记得那时刚开始学习二胡,每周都要去学校上课,楼里的学生没几个,教室的墙还不是隔音的,旁边的班说什么这边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有一次,我比以往提前了半小时来到教室,听到隔壁班传来了练琴声,就是这首“GoingOut”了,这种轻快的,让人身心愉悦的声音一下将我感染了,后来我每次都提前三四十分钟,躲在班里听隔壁弹钢琴。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钢琴响起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十天半月才能听到一次,于是我抓住每次能够听歌的机会,后来老师到家里上课,我也不去学校了。在一些商场,超市,还有电视的配音里,总能听到“GoingOut”,我开始用各种方法来找这首歌,几年前,有一个手机软件叫“猎曲奇兵”,功能就和听歌识曲一样,一听到旋律响起,我就拿手机来搜,但每次不是时间太短就是周围环境太乱,都与它失之交臂。

知道小学六年级时,一个宣传片上又响起了这个熟悉的旋律,迅速拿出手机,手指轻轻舞动“菊次郎的夏天,GoingOut”这几个字差点让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从那之后,我开始没日没夜的听这首歌,坐车上听,睡觉前听,甚至想练琴时听,我就这样一直沉醉其中。

其实,有时不需要多么知名的音乐人,只是想用“简单平凡”来满足这双耳的小小贪婪。

初二:许燦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演讲稿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