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张骞的故事
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rùzhī)国,恨匈奴,想报仇。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出发。陇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张骞他们走了几天,终于给匈奴兵围住,做了俘虏,只好住在那边,一住就是十多年。别人都分散了,只有堂邑父跟张骞在一起。日子久了,他们说话、做事,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不同,匈奴人对他们的看管也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带着干粮,趁着别人不留心时,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只往西走。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葡萄和苜蓿(mùsù)的地方。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连忙欢迎。
张骞见了大宛王,要求国王派人送他们去月氏。大宛王就派人送张骞他们到了月氏。张骞见了月氏王,说汉朝愿意跟月氏联合起来共同去打匈奴。
可是,月氏王不想这样。原来月氏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
张骞和堂邑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同堂邑父就逃回来了。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汉武帝说:“我在大夏看见邛(qióng)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juāndǔ)——天竺(今印度)买来的。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官员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汉朝从西域那边得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中国得到了丝和丝织品,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
编辑
贵州遵义凤冈县凤冈县凤凰中学初一:甑緟乀
丝语四章
(一)遗忘
想起这个词语,多少心绪会在心底翻转若时。遗忘,是幸福和痛苦并存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管是心底深藏的还是外表凸显,这种顾念时时都在进行中,源自于主动或是被动,总会产生许多的想法。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自我久存,不经意间留驻心海的多少就会潜藏一时,事物或情感的留与不留有时候不是自我所控制,而是沿着周边的河岸缓缓畸变。
遗忘从理论上来讲,是一种记忆从脑海中抹去的过程。遗忘和永存往往是相对的,权且论其生意,那些曾经固游在脑海的片段,瞬间或数月,以至于深埋心底之时,选与不选就会将自我抛弃在外。就如同人们给幸福下定义一样,那些所谓的观点都是由自我的情感而出发,没有说既定的方向和正确的目标。它只是也只能是一个人的感应罢了。
记得沈从文曾说,诗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实的。一种是华丽的。同样,遗忘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一种是被动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当你翻开扉页的时候,那些深藏的内容在目录上的显示,只是一种表象,深层的内涵到底有多深,谁也不曾知晓,当你翻到末尾之时,生命也就随之走到了尽头。
在这本厚重的人生知识中,遗忘总是伴随着你左右。初始的快乐,柔美的景观,时隐时现,那些唯美的画面、甜美的举动、温柔的话语、在某些时刻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时光荏苒,随之就会将其逝去。时光流走但是定格只会在回忆的相册里,那些深藏着的,或是不需言语的唯美就已经被你我遗忘。剩下的只是残缺的梦而已。自然的遗忘一般来讲不会有任何的戳伤而言,如同一首音乐般,只是从舒缓的前奏到尾声而已。
论及另外一种遗忘,像久旱的土地,那些可求的甘露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你总是随着别人的思维而游走。这种,遗忘是最痛苦的也是最伤感的,那些由人任意摆布的思想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般,出了壳体而不定的游走。时值此刻,再完美而富有诱惑力的事物,也不会吸引本人的注意力,或许,痛楚的根源已经根深蒂固,然而没有人能说,即便是带着血渍的毒刺,你也不能拒之于千里之外。就如同荆棘鸟那一声嘶鸣般,让人痛彻心扉。
人生之境遇,若缓若急,在这些荆棘丛生的丛林中,还是慎行而为妙!
(二)沉睡
其实这里一直是保持着一定的温度,不管文字里描绘的是什么,码字的人一直都在用心去码字。似乎天气的炎热会将一只耐不住高温的青蛙慢慢的烤到窒息,即便有些时日是保持着沉默的状态,似乎自己的内心也是翻腾的。
我不想做一只安逸的青蛙,却又不能跳出久居的井,如此这般也就顺应了一些周边的环境,偶尔的打打闹闹,哭哭啼啼也被这深邃的井壁给湮没了。
六月的阳光,过早的让人们看到了它的霸气。当五月的雨水还在挥洒在大地上的时候,那片土地似乎已经没有自我控制的力量,在一些吐着气泡的水面上翻转,游动的鱼儿在仅有的空间里,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等待着生命的终结。曾经的那个同伴,已经在一个落幕的时分给了自己不明晰的言语,似乎一语中的般的这样讲述着自己的未来。
在那个看似花团锦簇的院落里,充满了自己曾经梦想依旧的故事,徒劳的是那些高耸的白墙和唯美的故事,都只是自己心底的一个梦而已,谁又能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这个权利似乎永远被挂在了高高的门楣之上。
夜间的寂静,如同一个需要倾诉的老者,带着自己喜欢的文字静坐在漆黑的长廊里,嗅着那树丛里散发出来的栀子花的香气,默默的在心里筑起一道心墙,将那堵文字墙用花瓣的香气慢慢的砌在身边这桩曾经梦想过的庄园。
那个有魅力的老者,就这样一点一滴的,一字不落的将自己的一生讲给了众人听,许是自己的经历坎坷,那些沟坎里的泥水总是会将一个涉世尚浅的人,牢牢的吸附在那里,如此这样般静静的做一位忠实的聆听者,没有必要去攀附一些莫须有的取舍,如此这般的等待。
喜欢做一件事情,源自于这件事情的根源是快乐的,即便是自己累到没有精力去考虑其他的杂念。有些时候的委屈似乎也会被别人的理解所化解。我知道,前一阵子的事情是容不的我去回旋的,但是那些舒心的态度和文字,又为我找到了一些安慰之处。即便自己的心累到某些不能言语的程度,我也是感谢这些心灵的慰藉者,舒展着紧蹙的眉头,那位曾经也恼怒和愤怒过的朋友,如今都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还能需求于什么?一些小小的满足让自己的心思沉淀了下来,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何不公平之处,此刻的自己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罢了。
带着感恩之心去对某些人,以及做某些事情,原本不会觉得负累的,但是有些时候却会为了自己的执着和偏执往往让对方觉得不自在,所以人涉及的恩情太多的时候,有些时候适当的也就忽略不计吧。将恩德往往挂在嘴上的时候,会不会让对方觉得不真实呢?
看一个人的度量往往不是在都高兴的时候,如何的谦让而是在彼此都需要某些事物的时候,他是否为了你而做出一些让步。有些时候的怒气会无名的发泄,让人觉得修养这个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很好的,许是带着某些度量一般将一些自己心里的水准生搬硬套的搁置与某个场合或是某个人身上。这些潜在的比较就会是一个人喜怒的来源,事情看重了,就会觉得彼此的心变得很狭隘,那些平日里的宽容也就荡然无存了。
时不时的喜欢静坐,当心沉淀下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些时候的心胸还是狭隘的,拿一些容不得的事情,去装满自己承受不了的心里,就会觉得很委屈,而当心搁置于大自然间的时候,那些曾经过往的过往也就不足挂齿了。
恍惚间,那些日历被翻到了中途,然而这个世界在什么时候能够停止转动似乎并不重要。当自己心不能沉睡的时候,那些外界的言语就会如雷贯耳般的陈述着一个又一个悲戚或是欢快的故事,它的吸引力就在于那颗沉睡了的心是不是还能在醒来。
(三)等待
如果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有着生命力的词语的话,那么我想会将人生的意义提到首位。“等待”这个有着生意和动感的词语会将如何被哲学家所理解,或许这并不重要,然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这种行为已经成了一种不期的定式,不管你是否能感知得到,它都会在人们举手投足间停留、驻足。
若用一种标点符号来代替“等待”的话,那么一定是“省略号”。一种未知就是等待的整个过程。不管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还是黎明前黑暗的煎熬,都能表现出等待着内心复杂的想法。古人有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来体现对夫君的等待是如此的痛彻心扉;《史记》中曾记载的尾生等待自己心上人的故事,体现了对恋情的忠贞。以及那些山中的隐士等待着一朝获得明君的赏识而出山入仕。归咎其根本都是有着自己的信念,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此支撑着一个人的力量和命脉的传承。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等待中沉浮。在关注结果时候,又有多少人在意了这个过程。人生如同一道道沟壑,在那里布满了荆棘和生禽猛兽,没有哪一个胜利者不是带着血迹斑斑的伤痕而跨越这个沟壑的。有了一些明枪暗箭的历练又何谈那些唯美的诱惑。
我知道,自己的每个等同的三年都是为了一种既定的目标,或是一种执着的期待,在你等待的同时,就会有人在享受着或是共同与你共眠着这种等待,它是需要时间做伴,需要你的呵护,需要上天的眷顾。直到看到花开的时节,然后在目睹着另外一轮花开的过程,就会欣慰的笑了。
此刻的等待,不仅仅是具有一定含义的词语,而是将整个人生涵盖其中,谁又能说它只是一种寂寞时候的一杯清茶而已。
此刻的等待,不仅仅是用两个字书写出来的,而是将一个人的思绪赋予了一定的意义,谁又能说,在这个世界上你的想法是最完美绝伦呢?
此刻的等待,再无需哲学家去用另外一种深度的视角度描绘,它只是属于我们,我们这些平淡而又有着梦想的人……
(四)信任
人与人交往,首要条件是信任。通常人们说:信任是通往友谊桥梁的纽带。一个人的信任度高与否,都能体现他的真诚度。或许,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是能摒弃的,但是有些东西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
很少去超市买东西,原因是人多,付款要排队,觉得很多时间都浪费了。偶尔也就是在闲暇的时日去逛逛。今天,我也算是在里面游荡了几个钟头,在还赶得及回来做午饭的时间内,排着队等着付款呢。眼看着这就快轮到我结账了,我前面的那位女士可能与收银员发生了小的摩擦。
仔细一听才知道,是因为这位女士付款时用的是信用卡,而刷卡的机子不显示了,收银员只好告诉对方用现金,而这位女士楞是说,卡里的钱若是刷了怎么办?收银员与她讲了很长时间的道理,但是这位执拗的买者还是不相信。我后面的人着急了问道:“是不是机子坏了,不能收费了?”看着收银员得脸即便是在室温很凉爽的情况下,显得那么着急。
这种小事在生活中随时都能出现,其实结果都是认同的,机子坏了是不能刷卡的,也许是出于信任度的情况,这时候对陌生人的信任就存在了缺失性。
也可能是中国市场上,信任度的缺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到利益问题就会反复的咀嚼,不管是对方对了还是错了,都会有一万种不好的猜测。在杂志上,报纸上,新闻等都对中国人造假的商品曝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隔着一层面纱,这种有着异样想法的人在如今都是存在的,俗话说的好:人心隔肚皮。或许,这种想法是一种自我的防御意识在作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有些时候,遇见真诚的人也如此较真便成了,一种执拗了。
也许,信任是有条件的,那么就让这些条件在每个人都心里都能以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存。
相关推荐
-
骞腾浮华追梦领,凡夫迫智擎。多有暗湿地,山坳赴高轻。路游骞百弯,凤鸟翥天坛。一踏掀万里,两翼越青蓝。50字 初一 诗歌
-
张老师的故事小学的时候,我共换过四位班主任,其中最令我难以忘却的便是对我有着启蒙意义的班主任——张老师。我还能准确的写出她的名字,那个一笔一画都带给我太多美好回忆的名字——张敬宁。还记得刚入学时,她扎着及腰的长马尾辫,脸上是淡淡的微笑为我们的到来忙前忙后。如果不是看到岁月在她眼角留下的痕迹,我不会知道,她已经身为人母早已过了而立之年。还记得,我和几个女生还偷偷的羡慕过她的长发。可是后来,她把头发剪了,我还觉得有些可惜。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或者说永远也忘不了:那天同位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我陪他去找老师,推开门,老师正伏在桌前仔细地批着同学们的作业。我们生怕打扰了老师,蹑手蹑脚地走到老师跟前,连同位都止住了哭声。老师终于发现了我们!她停下了笔,看到同位手上的伤口,并没有细问,而是轻轻地拿起来,用她的一只手捧着同位的小手,而另一只手则快速地在抽屉里拿出棉签和消毒水。慢慢地擦着伤口,还不时吹几下。同时,还说些好玩的话,我和同位开心起来。同位一会儿就好了,老师嘴里责怪着她,但却为他拭去泪水。我还是能从老师微微皱起的眉头和那轻又缓的动作中看出来老师对他的关心。时隔四年,每每和同学回想起那段时光,久久不能忘怀。她对我们的爱就如同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一样。我是多么想念她呀。初一:亓佳禾500字 初一 写人
-
张太婆的故事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住在张太婆家里。张太婆是个乐观的人,任何大事在她嘴里都成了芝麻小事。她顶多拍拍胸脯,闭上眼睛说“阿弥陀佛”。而她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心急,心急会生囡咯。”太婆喜欢叫我“囡囡”。对我来说,年老瘦小的太婆人前人后不离口地叫着“囡囡”,是件丢脸的事,尤其是在小伙伴们面前。只要我想出去和小伙伴们玩耍,她就会挥起桌上擦东西的脏毛巾,往我脸上擦来,我嫌脏,又嫌麻烦,随手推开伸过来的毛巾,急急忙忙要往外走。太婆还是慢悠悠的,她朝我笑着说:“不要心急,心急会生囡咯。”我也只好耐心地接过毛巾,擦了擦手,才往外走去。太婆好像一直都没有烦恼,即使遇上什么事,总能看到她的微笑和不急不慢的身影,这些仿佛就有魔力一样,往往让我在烦躁的心情中静下来。那是在一个暑假的一天,我又住在张太婆家里。七月份的天气又闷又热,偏偏暑假作业又多又难,没有老师,太婆家也没有电脑,妈妈说过几天就来检查我的暑假作业,可我却卡在几道数学题上,怎么也做不出来。想到妈妈很快就要来检查作业了,而作业却完成不好,因此会挨骂,我内心烦躁起来。我盯着本子上的数字,连眼睛都开始发酸,我的脑子还是一片空白。外头的知了“吱吱吱”欢快地叫着,我越来越不安,随手操起桌上的塑料瓶往窗外砸去“吵什么吵!”我吼道。“怎么了,囡囡?”外婆听到了我的骂声,踮着脚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不做了!不做了!烦死了!反正做不出来!”我把身前的作业一推,倒在床上闷头生气。“不要心急,心急会生囡咯。今天做不出来明天做,总会做出来的嘛。”太婆的语调不紧不慢,她拍拍我的背,慈祥地说:“你歇会,等一下再做,心急做不了事情咯。”太婆的话就像夏日里的冰淇淋,让我焦急的心渐渐平复下来,我从床上起来,重新理了理思绪,发现数学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经过一番思考,我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思路。我也曾经问太婆,为什么心急会生囡,太婆眯着眼睛,躺在摇椅上悠闲自得地抿着冰糖,“这是老古话了。”太婆睁开眼睛看着我我微笑地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奶奶跟我说的,老人传下来的话嘛,肯定是有大道理的。”说完,外婆咂了咂嘴,闭上眼睛在躺椅上沉沉睡去,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时光带走了许多东西,张太婆也坐上了时光的马车离我远去,但她那句话“不要心急,心急会生囡咯。”伴随着太婆慈祥的微笑,即使我离开老家许久了,也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900字 初一 记叙文
-
一张假币的故事在我残缺不全的记忆中,有着一张假币的故事。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一大清早,我家房前的一棵大柳树上有一只耐不住炎热的蝉就扯开了它那嘶哑的嗓子,“知了、知了……”地一个劲的鸣叫,使人们觉得更热了。奶奶想叫我一起去菜场里买几个西瓜,我因为怕热,所以不想出去,就找了个借口要做作业,躲在卧室里看起了电视。大约在十点钟左右,忽然从门外传来了一阵奶奶十分生气的怨骂声。我顿时觉得很奇怪!奶奶平日里与邻里之间十分和善,从没和谁争吵过;就算对我的淘气,她也是菩萨心肠,从没有过大声斥责过我的时候。今天,这是怎么了?吃火药了?我连忙从卧室里跑了出来。“唉!这个缺德的小贩,竟敢找给我假钱!”奶奶见到了我就愤愤地说。我忙问:“几元?”“50!”我经不住叫了一声。“走,咱们去找他讨理去。”或许是奶奶见到我,胆子就壮大了一点,语气一下子从埋怨变成理直气壮而又十分坚决,拉着我便要去找那小贩算账。“啊!不用了吧,直接放着吧。”我连忙推辞道。可奶奶就是不听,一下子把拉我回了菜场,找到了那个缺德的小摊。那个小摊不是很小,大概有4~5米长的样子,用帆布在地上铺了一层,满地堆着的都是大西瓜。摊主是一个非常年轻小伙子,中等的个子,操着外地口音。或许是他长期暴晒在阳光底下的缘故吧,浑身的皮肤黑黑的,身上一条条青筋都暴涨着,似乎就要快暴裂开来似的。奶奶远远地对他喊道:“小伙子,卖瓜也要讲道德呀,不该找假钞吧。”那小贩正忙着替顾客挑选西瓜呢,一听见奶奶大声的嚷嚷,随口就对我奶奶吼道:“说什么呢?假钞?老太婆,我做事一向为人正直,我看你这张钞票说不定是从别的地方拿来让我当替死鬼的吧。”奶奶的嚷嚷,让原本非常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复杂化,奶奶心里也顿感到刚才的嚷嚷有些欠妥,但被这小贩翻脸不认人地说了一顿,心里顿时有点恼怒。结果可想而知,两人越吵这气越大,要是我不在旁边劝着,说不定两人将会打起来。想到这我忙劝奶奶:“奶奶,我们快走吧!这样还会伤了元气。为了区区五十块钱,不值得。”奶奶见势,也只好悻悻离去。就在走回家的路上,奶奶就想用掉这50元钱。终于,我们碰见了一位70多岁蹲在菜场大门外几十米远的那棵大树下卖鸡蛋的老爷爷,他正在招呼路人:“蛋要不?蛋!放养的鸡蛋,很有营养的鸡蛋!”那鸡蛋看上去确实个个很光鲜,不像超市里的那些盒装的鸡蛋黄白色的壳,一看就不新鲜。奶奶是最识货的。一瞧这蛋,就知道这些鸡蛋是吃蚯蚓等活食料的土鸡产的,因为它们跟奶奶以前养的鸡产的蛋是一个模样的。奶奶忙问他:”您老的土鸡蛋,咋个卖法呢?”老爷爷见有人问,非常的高兴,忙站起来回答道:“五元。”“贵!”奶奶一听就摇了摇头。老爷爷忙向奶奶解释道:“这些个土鸡蛋可有营养了……”奶奶立在一旁犹豫了一会,拎起老爷爷手中的篮子掂了掂,说:“这样吧,我全要了,什么价?”老爷爷一听,很高兴,连忙说:“便宜些给你,便宜些给你,四元五角一斤,怎样?”顺手操起地上的小钩称称了起来。两人仔仔细细地验过称,去掉篮子的份量,一共是十斤八两,我仔细地算了算,告诉老爷爷一共是48元5角,老爷爷非常客气地说:“就给45元就好了。”奶奶一听从包里掏出那50元假币递给了老爷爷,老爷爷接过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塞进他的衣服袋里,并在外面按了几下,一边从手中的一只塑料袋里翻出五个一元的硬币来,一边唠叨道:“这些个鸡蛋我原本是给我孙女养身子用的,哪知道我没有抱外孙的福气,前天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我这钱是给她……”老爷爷一边说一边揉眼睛。外婆一听,楞住了!我听了以后,连忙推了推奶奶,奶奶一激灵,忙说:“老爷爷,请等一等,我想起来那张50元钱上面有我很重要的电话号码,咱们换一张吧。”说完,从包里重新取出一张50元递给了老爷爷,把假钞换了过来。回到家,奶奶让我把假钞收藏起来,以免它继续被贪得无厌的人利用!那一刻,我高兴地笑了。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600字 初一 叙事
-
张骞纪念馆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是导游袁浩岚,大家可以叫我袁导。我很荣幸为大家服务,今天我们将去参观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张骞,城固县人,他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是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建立了西汉和新疆等地各民族的联系,为我多民族的团结统一奠定了基础。它“凿空万里”打开了中西通道,使中国和西亚及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元朔六年病卒,归葬故里——白崖村北四公里处的饶家营村。当我们走进张骞纪念馆的大门,绕过售票厅,就来到张骞的雕像前,这尊雕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张骞手持节杖,威风凛凛的挺立在这里,一动不动。这尊雕像的下面是以黑色大理石为基座的,上面刻着有关张骞的简介,朋友请随我到大殿看看,大殿两侧的对联“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由张保庆题写,门的顶部悬挂着“大汉之魂”的横匾。献殿的墙上是两幅油画,一幅是《张骞出使西域图》,描绘的是汉武帝向张骞授节杖的情景,节杖是由竹竿所制,红色的是赤色的牦牛尾,节杖比使者的性命还要重要。另一幅是《凿空图》,描绘的是西域人民热烈欢迎张骞的情形。再往后就是石虎亭和张骞墓,张骞墓风景优美,有大柏树、花草、小鸟,还有一些古怪的石头。张骞墓,座北向南,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略呈长方形,墓顶状如覆斗,古柏笼罩,四季苍翠,前竖碑三通。张骞纪念馆被国家评为AA级旅游景点,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地方。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中午十二点在大门口集合,请保管好随身物品,不要乱扔垃圾。谢谢大家!6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泥人张“泥人张”大家都知道吧!传说他所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张明山早已不在人世,但他流传至今的“泥人张”工艺品,我始终心心向往。今天,我终于有幸现场见识了我们慈溪的“泥人张”,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天中午,我和妈妈参加了表弟的满月宴,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泥人张”现场表演。只见他带着他的百宝箱自信的走上舞台,并邀请我上台做他的小助手。开始了,首先他用红色和黄色的粘土分别做了几朵美丽娇艳的花儿。红花需要绿叶配,所以,“泥人张”又飞快地做了几片绿叶点缀在红花旁。随后他又用黄色的粘土做了鹦鹉的身体,用黑色和白色做了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用红色的粘土捏出了灵活的嘴巴和展翅欲飞的翅膀。一眨眼的功夫,一只可爱的鹦鹉就面世啦,真美!呵呵,这就是我说的“泥人张”,你认识吗?想不想拜他学艺呢?300字 三年级 说明文
-
泥人张泥人张彩塑堪称天津一绝,兼具艺术内涵和美学风貌。它的创始人张明山祖籍浙江绍兴,六岁随父亲到天津八岁学艺,18岁成名,人称泥人张。他的作品题材以肖像,历史人物,文学人物为主。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天津博物馆,泥人张美术馆等地。张明杉师从父亲从小就练就了一手泥造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而坐,谈笑间就能完成对方的肖像,张明山的技法严谨流畅,富裕变化。你人从不造不利。能存放很长时间。泥人张彩塑形象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是以色彩和道具之后陈列在室内的案头叫上艾去会展满室生辉,所以又有架上雕塑的美誉。2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生命的张力暴风雨写着郑雪席卷了整个冬天,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筑起一道又一道高大的雪墙。想要将余下的秋赶尽杀绝。我走进房子,注视着已经被灰尘覆盖的钢琴,它依旧掩饰不了那与生俱来的贵气。我将手轻轻的搭在钢琴那宏伟的肩膀上,想要为它擦拭。它却固执地拗过头躲开了我。我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先开乞丐看着那错落有致的黑白琴键。伸出手缓缓的拂过一道又一道被冬天侵蚀过的伤痕。想要用自己微弱的体温来温暖它,却劳而无功。心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冷,而那断续的音符却仍然无法谱成一首动人的乐曲。坐到外面看着雪花忍受不了冬日的冷库化膜的逃离,却依旧摆脱不了冰冷和融化的命运。忽然,一株梅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走近它,却发现曾经一度保护它的堡垒,不知何时已经被风雪攻破。残落一地,曾经象征着活力的花瓣无可奈何的落下,将自己掩埋于泥土,是互相验证,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有些讽刺的笑了笑,花都快死了,还谈什么护花?只不过是垂死前的一些悼词罢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将最后一片土地覆盖。仿佛为即将逝去了的它穿上白色的礼服。我将梅花花瓣上残留的雪花抹去,叹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命运,就像我毫无长进的琴艺一样。只能静静的向命运屈服,然后等待死亡。时间总是和我赛跑,我却永远追不上它的尾巴。终于,一个星期过去了,心却依旧放不下墙角的那只梅花。终于我又走到了它的面前。那只垣残壁依旧在那病恹恹地躺着,仿佛已经被命运征服,成为了它的臣子,可梅花却早已变了样。开始用自己的身躯来阻挡席卷而来的风雪,在那乌黑的枝丫发出了新芽。到处透露着生的希望,是什么让他在命运中顽强生存了下来,是生命的张力,是一种永不屈服的力量。这上面的张力就一道充满力量的阳光,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希望。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是濒危的生命燃起希望的火焰。这就是生命张力给万物的力量,让整个世界都美丽明亮。永远不要在困境中绝望,让生命的张力带你走向希望,拥抱未来。800字 初三 说明文
-
一张稿纸我有一张稿纸,它的外形很朴素,但作用可不小,别不相信,你继续往下看。先来说一说它的声音。当你提起纸,抖一抖,它就会“哗啦哗啦”地唱起歌来,像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像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像雨打芭蕉的声音,如果你撕破它时,别以为它只会裂成两瓣,它会发出“嗞啦嗞啦”的声音,那声音是它在伤心地哭泣,痛苦地呻吟,那哭声和呻吟声可正提醒着我们要节约用纸,不能浪费纸,纸是用树木或竹子做的,浪费纸也就是破坏大自然。如果你不再需要这张稿纸了,那你就会将它揉成一团,那揉时的“渣渣”声,就像小鸟的叫声,那叫声似乎在说:“确定不要我了吗?要节约用纸哟。”再来说说纸的味道吧。你低下头,仔细地闻一闻这一张白色的稿纸,那是一种油墨的味道,油墨的味道后透着一层淡淡的书香,这书香使我们常读书,爱读书。再仔细闻,你就可以闻到木头的味道,那感觉,是多么美妙,如同置身于丛林一般,让我们如同在森林里飞速奔跑、跳跃。嗅觉下的稿纸是多么美妙,让我们那双勤劳的双手来触摸,用心感受一张普通的稿纸吧。我们的双手一摸到纸的正面,那光滑的正面,如刚出生的婴儿的脸颊,那样平整、那样舒服。可是摸到纸的背面,却是那样的粗糙,就像干枯了的松树皮一样凹凸不平,可这正说明了纸有着伟大的,把好的一面留给人类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把双手放到光滑的那一面上时,那冰冷的表面传到我们的手心,这正像是那一些没有朋友,孤独的人们,他们迫切地需要一双温暖的大手,去温暖他们冰冷的内心啊。说完了触觉对我们的感受,我们再来说一说视觉。先来说它的颜色。它的颜色是白色,白色代表洁白无瑕,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而形状是长方形的,方形的四边有棱有角,代表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稿纸的作用是给我们写字,它从来不会嫌弃你写的字是丑,还是美,是多还是少,它的大度值得学习。纸的精神有很多,稿纸是那么软,可是多对折几次就会变得更加硬,这正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浓缩就是精华。通过稿纸,我们学习到了看事物不能只从一个点来看,外观朴素不是什么用都没有,这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一样吧。800字 高一 说明文
-
张骞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西域都护的设立: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简介: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1200字以上
-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故事一】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故事二】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1200字以上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作文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篇一: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奉汉武帝之名,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篇二: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说起丝绸之路这个在中国历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的交通走廊,我们大家在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也应该了解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民族,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荤粥”、“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奴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各部分别形成奴隶制小国,其国王称“单于”。楚汉战争时期,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相继征服周围的部落,灭东胡、破月氏,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骑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力。结果,刘邦反被冒顿围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七日不得食,只得采用陈平的“奇计”,暗中遣人纳贿于冒顿的阏氏夫人,始得解围。从此,刘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后来的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考虑到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奴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文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深入甘泉,进逼长安,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建元元年(前140年)即位时,年仅十六岁。此时,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文景之治”,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据史书记载,政府方面,是“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甚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在民间,是“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以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汉武帝正是凭借这种雄厚的物力财力,及时地把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也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使一代英才俊杰,得以施展宏图,建功立业。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中国古书上称“禺氏”。秦汉之际,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汉代的所谓“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讲,包括今天中国新疆天山南北及葱岭(即帕米尔)以西的中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狭义地讲,则仅指敦煌、祁连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即今天的新疆地区。天山北路,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西北部伊犁河一带原住着一支“塞人”,后被迁来的月氏人所驱逐。而大月氏后又为乌孙赶走。天山南路,因北阻天山,南障昆仑,气候特别干燥,仅少数水草地宜于种植,缺少牧场,汉初形成三十六国,多以农业为生,兼营牧畜,有城廓庐舍,故称“城廓诸国”。从其地理分布来看,由甘肃出玉门、阳关南行,傍昆仑山北麓向西,经且未(今且未县)、于阗(今于田县),至莎车(今莎车县),为南道诸国。出玉门、阳关后北行,由姑师(今吐鲁番)沿天山南麓向西,经焉耆(今焉耆县)、轮台(今轮台县)、龟兹(今库车县),至疏勒,为北道诸国。南北道之间,横亘着一望无际的塔里木沙漠。这些国家包括氐、羌、突厥、匈奴、塞人等各种民族,人口总计约三十余万。张骞通西域前,天山南路诸国也已被匈奴所征服,并设“僮仆都尉”,常驻焉耆,往来诸国征收粮食、羊马。南路诸国实际已成匈奴侵略势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三十多万各族人民遭受着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葱岭以西,当时有大宛、乌孙、大月氏、康居、大夏诸国。由于距匈奴较远,尚未直接沦为匈奴的属国。但在张骞出使之前,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对它们都还没有什么影响。故匈奴成了唯一有影响的强大力量,它们或多或少也间接地受制于匈奴。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以上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通过对于这篇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的学习,相信我们大家对于丝绸之路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故事一】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故事二】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1200字以上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典故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单于杀死了。于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片大地又复天地开辟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域:新疆及与之山水相连的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直到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一带。然而,要越过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与荒漠,绝非小可,横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辩舌,又要有探险家的胆魄。宫廷用招贤榜的方式,想全国招募贤能之士。张骞义无返顾地应招了。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肩负出使大月氏的任务。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冒险西行。张骞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乱蹄踪迹,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明攻暗袭。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们还是一出甘肃临挑就与一队匈奴马队遭遇。除张骞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无一幸免。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张骞和堂邑父被迫分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他们还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过了11个春秋。一个月黑之夜,张骞带上匈奴妻子和向导堂邑父,趁匈奴不备,逃离了匈奴。大惊初定,张骞依然初衷不改,又继续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神之手。他们沿天山南麓,经过焉耆、龟兹、疏勒,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这里是中亚的一个富裕之邦,人口数十万,有70余城镇,盛产“天马”。大宛王早有通汉之念,所以欣然派出向导、翻译,护送张骞来到大月氏国,但是,此时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新王朝,改称“小月氏”,事农耕,国富民强,时过境迁,对匈奴已无图报之志。张骞仔细考察了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城网市镇和民风民俗。他还来到这一带的大邦大夏国都蓝氏城,发现这里有高度集权的王室,民多事商贾,兵弱怯战。这些情况,张骞一一记在心上。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道向南。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被扣押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等3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情况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封他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队从四川出发,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探险活动,但因蛮人阻杀而失败。之后,他又以中郎将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进展。公元114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张骞病逝于长安。人们以“张骞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张骞出使西域后15年,汉朝军队在西域大败匈奴,控制了张掖、酒泉等关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线。约公元前105年,汉朝派出了一个丝绸商队到达安息,使边境出现了中国与西域间的物产大交流。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