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篇一:中学生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这本书是我在8月中旬买的。所以读的时间比较紧凑…况且这本书本身就有点深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网上查过,这本书的推荐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决定就买它了!
一本挺厚的书…现在终于看完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这本书比较趋向于成人化,但我觉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读!但是要做好重读的准备…
有人对我说:这样一本小说,不仅难懂,而且读来让人饱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就不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或许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一开始我还不相信,但当我读了之后,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懂,难以理解的是作者无处不在的议论!很痛苦…真的好难读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历史性的人物、剧作…比如作者从“永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希特勒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轻”这一字无疑是文章的文眼。说到“轻”,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就是有位国王要他的手下比赛,看谁是大力士。比赛的内容就是谁能将一根鸡毛扔过墙。很多人都是以失败告终的。然而有一位大臣非常地聪明,他将整只鸡扔过了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将整只鸡扔过墙,何况是鸡身上的鸡毛呢?!没错,最后是他赢了。靠的是他的智慧!“轻”之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看来,我们以前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昆德拉真是不走寻常路噢~
一开始,还没读这本书的是时候,看书名…好深奥…难以理解。
读完这本书,虽然有的还是不明白,但是大致有个轮廓。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篇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因为一个人往往从怀疑一个最小的细节开始,最终会怀疑生活本身。”
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生活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失恋了,或生意失败了,或失业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人生,整个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其实,人生有很多面的,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无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时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个失落的时刻,彻底地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的人生相当失败、彻底失败!我会想起许多能证明我失败的例子与状况,然后去对比别人的成功,对比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我也会写在日记里,然后去反省,只是这样的文字不免带着许多消极情绪,故不想让人看到,不会公开上传,我希望我所传播的思想都是积极乐观的。有些问题过于沉重,还是不适宜公开讨论的,故还是自己去思考吧。)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为一时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觉到你这一生都是幸福的。当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动的时候,静下心来,我总是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无以复加!——感谢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我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及后面的几篇有关于幸福的文章。
人,不免有时会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快乐,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乐夸大,把痛苦缩小。夸大痛苦的时候少一些,夸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缩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却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夸大快乐的时候多一些,夸得大一些。
人与人之间,也常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引发争吵,然后引出许多事情来,不断升级,到了最后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击。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人生的时候,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个暂时的状态而已!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别人对你的看法及情感时,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个小误会,一点小矛盾而已!
有时我们要利用“无限扩大的思想”,让快乐幸福洒满整个人生,整个世界;有时则要去限制,让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
【篇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舞动生命的羽翼作文】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在地。但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便越贴近大地,他就变得越真实。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那么他的生命就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米兰?昆德拉对生命的终极意义曾经表示出了这段怀疑,那么我们到底该选择什么呢?是重?还是轻?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实则却让人难以承受。米兰·昆德拉说过,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昆德拉就是一个世界性的人,他说:“如果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只能令该国的人了解,则他不但对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人,更对不起他的同胞,因为他的同胞读了他的作品,只能变得目光短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而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得可叹外科医生)、摄影爱好者特丽莎(托马斯真心爱的人)、画家萨宾娜(托马斯曾经的情妇之一,她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大学教师弗兰茨(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昆德拉认为,媚俗是以做作的态度取悦大众的行为,这种行为侵蚀人类最初美好的心灵,是一种文明病。他甚至指出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在眼下几乎也变成了一种新的时髦,新的Kitsch,失掉了最开始那种解放个性的初衷。媚俗不仅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自己。
可是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所以也许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着。正如小说中,
他们靠在了一起,就像一对还没有亲吻过的情侣。“一切都好吗?”他问。“是的。”“你去过报社了?”“我打了电话。”“怎么样?”“没什么。我在等着。”“等什么?”她没有回答。她不能对他说,她一直在等他。
其实生命本身就是这样,无论你是否想选择什么,但是你都必须承受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那么人生也许就会像托马斯和特里莎那样,即使让彼此都觉得折磨与悲凉,但彼此都是快乐的,都能让彼此感觉到,也许那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自己生命中最甜美的负担,最幸福的重。
【篇四:读后感】
“因为一个人往往从怀疑一个最小的细节开始,最终会怀疑生活本身。”
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生活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失恋了,或生意失败了,或失业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人生,整个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其实,人生有很多面的,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无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时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个失落的时刻,彻底地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的人生相当失败、彻底失败!我会想起许多能证明我失败的例子与状况,然后去对比别人的成功,对比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我也会写在日记里,然后去反省,只是这样的文字不免带着许多消极情绪,故不想让人看到,不会公开上传,我希望我所传播的思想都是积极乐观的。有些问题过于沉重,还是不适宜公开讨论的,故还是自己去思考吧。)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为一时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觉到你这一生都是幸福的。当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动的时候,静下心来,我总是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幸福的
【篇十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广为人知的书,但它却可以留给读者一个源长的思索。
作者在这本小说中通过几个主人公的经历,通过他们对于生命的选择——并不是发出了作者本身的直观感受,而是留给我们自己的思考。
“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作者用简单的一句话,将我们的思绪引到了一个问题上“我们到底追求什么?”
可以说,作为一个学生,这应该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但从更深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学习,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
难道我们单单只是为了学好而已而用一种虚伪的姿态用尽全力去做好?我们参加的每一次活动,难道单纯是为了得到名次么?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得出一个轻飘飘的“不是”。只是事实是每个人在面对了这样的选择时却是茫然无措,而且大多数人的结果都是令人悲哀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没有初排没有草稿,但却要一步一小心的去面对并尽量不做错。但不做错可能么?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完全避免做错呢?如果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那倒也是未必。
我们根本也用不着去研读这些来非评出个对或者不对。既然生命对于我们时轻时重,我们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去做好。
虽然学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学习搞好,但这也绝不是唯一,学习只是对我们以后长远人生的铺垫,是一种作用使你适应。
比如说马上我们南京的青奥会,这何尝不是生命中一次重大的体会,也就是“生命之重”用自己最好的表现去面对它,事实上已经是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不再是轻飘飘的了。
人生的意义又是一个抽象却又是数年来人们争相追捧的事物。但书里却是带有释然感地说了“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不是么?
只要我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带着自己从没改变过的信念,人生就有意义了。
而现在,不说机遇,青奥会的机会就摆在你眼前,用自己的信念把,用自己的努力汗水,用自己的拼搏精神。
不说结果吧,仅仅为了自己的生命,它的意义和轻重,就是一次青奥会,它一样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
【篇十二: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一直觉得,生命仿佛一首哀艳的歌谣,唯有承受过生命重量的人,方能将其演绎到极致。安之若素就真的好吗?与其在碌碌无为中等待生命的逝去,倒不如选择在光辉与绚烂中任其挥洒奔纵。但是,米兰昆德拉却诠释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生命,一种悲楚不羁的泯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四个人的悲剧,却也是一部人性的悲歌,它洞悉了生命的轻与重,爱与恨,忠诚与背叛,鄙俚与拔俗……或许,我们真正的抉择是释放生命中虚无的轻,而勇敢地担起永恒的重。
托马斯对女人的信仰是轻浮的,从她们那获得的永远只是肉体上的快感。无徳为轻,轻让托马斯在生命的轨道上无法负重。而特雷莎,却第一次让托马斯在离婚后品味到了爱情的重量。无论是对他,还是对她,这份爱都是灵魂上的滋润。他们从不在乎世人的议论,他为了她,一次次地打破自己的所谓爱情的原则;而她也为了他几乎牺牲了一切。当两颗空若寂苦的心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时,恍若百炼成钢的生命第一次变得这么轻,以至于使人无法承受。到达苏黎世后,尽管他们彼此都受了伤,尽管特雷莎早已心灰意冷,但感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即使爱情已逼仄得足以让人窒息,托马斯最终还是选择了追寻爱情的真实——与特雷莎一起隐逸田园。这绝不会使他们抱憾终身,因为他们都问心无愧。即便是一场使两人双双毕命的车祸,也能使他们安之若素地携手走进天堂。如果说这个悲剧发人深省,那弗兰茨的故事更加充满了悲剧色彩。那个一心只想着忠诚于幸福的大学教授却被崇尚背叛的萨宾那一次次地从爱情的至高点重重地摔下,这却促使他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面对纠缠不清的妻子和心中真爱着的学生,他以一次“义举”结束了徘徊在爱与被爱中的一生。但他的泯灭却远没有托马斯和特雷莎一般超然洒脱,因为面对弗兰茨的依旧是卑俗的妻子,他的肉体最终还是归属了那个恶妇。生命的轨道上,他依旧不堪重负。
爱是轻的,非爱是重的。也就是这种不一样的轻,让人无法承受,当然,这绝不是轻浮。正因为彼此深爱着对方,才对这种令人无法释怀的爱情感到如此迷茫。托马斯和特雷莎的爱几经波折,终成正果。当托马斯还在享受着灵肉分离的乐趣时,全心爱他的特丽莎却一次次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并怀有恐怖想像。我想,这便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一种不敢恨,却爱不到的轻度。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背叛是轻的,忠诚是重的。当萨宾那一次次选择背叛时,便产生了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萨宾那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但这种轻岂是人人都能承受的?所谓“反俗媚主义”却是一步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此“拔俗”,令人汗颜。比况之下,敢于定义“忠诚”的弗兰茨则更让人怜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背影。当他躺在寒冬的车站上奄奄一息时,他内心的呼喊竟是:“不要让我见到我的妻子。”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出生命的轻度了。与其选择背叛的轻浮,倒不如勇敢地肩负起忠诚的重担。
俗媚是轻的,脱俗是重的。小说中的四大悲情人物不管遭遇如何,但在他们心中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反对俗媚。其实,在生活中,俗媚与脱俗是两个完全没有界限的概念。俗与不俗,仅在一念之间,看的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也许,一个事物,极少人拥有它时,自然超凡脱俗,但当自以为脱俗的人多了,自然就变得俗不可耐了。因此,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绝对意义上的“拔俗”。可以说,这个永恒的悲剧正是“反俗媚主义”的产物。那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呢?正如先哲所说:“历史的天空中不存在偶然,所有偶然皆因必然而起。”在俗与不俗的较量中,很多人宁可选择俗媚的轻松,但权衡之下,我们更应承受脱俗的重量,至少生命的载重量完全大于脱俗的重量。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生命的轻与重又到底是什么?我想,在每个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在我心中,历史是轮回的浩劫,不断地伤害,却又不断地被遗忘。刚开始我不停地逃离,不停地背弃,我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却又偏偏害怕,命运被天注定。因为我没有勇气去面对生命的重担。曾经,我迷惘过,逃离过,却又无助地回到了原点。既然如此,与其像一个懦夫般地逃离,倒不如避开这无可救药的生命之轻,勇敢地去担起生命的重担,生活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勇气。
读完这本书,仍觉得意犹未尽,米兰昆德拉所塑造的悲,岂可用言语表达出来。不过,它赋予我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美感,更是一种无畏承担的勇气!
蹉跎岁月,流金年华,更需要我们去品味生命之美,去释放那些虚无缥缈的生命之轻,去承担那些属于勇者的生命之重。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星期天的晚上,我准时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
在第一节课“探索美”上,刘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太空,告诉我们,她在太空中就像一条鱼儿游,自由自在,但是,她还是认为祖国最美好,在太空上,特希望早早踏上祖国的土地。
在第二节课“创造美”创造美上,焦刘洋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的是她15年游泳生涯的历程。她还提醒同学,“兴趣也许是最大的动力,却不一定是持久的动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出最美的感受,需要我们常说的‘贵在坚持’。”
在第三节课“传递美”上,于丹老师讲,人生如一锅煮沸的水,放入什么将煮成什么,是做越煮越硬守着自己内心和利益的熟鸡蛋,是做越煮越软完全失去自我的胡萝卜泥,还是做保持真我自然舒展自在融合的茶叶呢?就从开学的第一天,就从开学的第一课,就从我们每一位同学开始,让我们把美传递出去。
在第四节课“和谐美”上,陈一冰老师讲:只有让我的队友,让我们所有人都放下这种压力,才会在决赛中表现更出色,我们已经触底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反弹呢?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没有放弃任何的希望,也没有放弃任何的努力,我们之间传递着就是一种互相信任。而作为团队,你需要做的是把自己那份责任做好,没有完美的一个人,只有一个完美的团队。
《开学第一课》——探索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四个章节都很精彩,特别是杭州司机吴斌的事迹,支教乡村女教师邓丽等等,真是美在身边。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以“美在你身边”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生活的美好和榜样人物的高尚品格,鼓励中小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努力展现美,传递美,创造美,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这也就是2012年《开学第一课》想教给我们的东西吧!
相关推荐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从没有体验过惊涛拍岸,也没有体验过地动山摇.没有经历过痛楚,就不会知道生命居然如此之轻.曾经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带着一个婴儿,当地震来临时,她抱着孩子四处逃窜,可时间太突然了,她无法离开,就在这时,房梁压了下来,母亲迅速将孩子藏在怀中,用自己那瘦小的肩膀支撑了一块小小的天地,此时的她似乎支起了一片天空,而她的孩子在那片天空下熟睡,余震不断.身上的重量一点一点加剧,母亲这时已经快吃不消了,孩子大哭起来,母亲温柔的安慰她:孩子,别怕,妈妈在这,有什么事妈妈会在你身边的.’孩子停止了哭泣,抬头看着母亲,甜甜的笑了一声,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落下了一滴眼泪.她的孩子那么小,那么可爱.居然还要被掩埋在这里,不,不行,她一定能出去.于是,母亲的肩膀上便多了一份力量.时间慢慢消磨了人类的意志,也消耗了这位母亲的能量.她越来越觉得体力不支,她便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睡的那么甜啊,可想到自己即将离去,潸然泪下.可是她觉得总要留下点什么,于是便拿出了手机,写了一条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的话,你要记住,妈妈是爱你的.”写完这条短信,她轻轻放入襁褓中.渐渐她累了,慢慢闭上眼睛.过了一段时间,一位消防队长救出了那个孩子,母亲已经死了,她却依然保持了哪个弓形的形状.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这撞击我们的心灵.我们记住了那一刻,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她的孩子,苦苦奋斗.生命在地震中显得那么轻一场前所未见的地震,一秒前,一朵花儿还盛开在阳关下,天那么蓝,花儿那么美,母亲抱着她的孩子笑得那么甜,可一秒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灰蒙蒙的天,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看着电视上一副副的画幕,那不断攀升的死亡数字,振撼人心。有多少孩子那渴望求生的眼神,有多少青年那充满祈求的目光,还有老人那丧子之痛的无奈,现在剩下什么,奋力拼搏的战士,老泪纵横的老人,那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当世界嘎然于一片黑暗中,生命显得如此渺小。一朵白色的菊花开在墓地,纪念着死去的人们,花儿在风中摇曳,似乎告诉着活着的人生命是如此轻微,珍重生命。800字 初三 散文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有人说,生命如海洋,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有人说,生命如道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有人说,生命如花朵,俏丽多姿,姹紫嫣红。一千个人谈生命就用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因为生命是神奇的造物主,他很伟大,可以书写一切奇迹;他又脆弱,薄弱蝉翼,承载着我们不可获知的未来,然而生命也有着他所无法承受之轻,那就是——信念。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曾不止一次对着电视机默默地滚下泪水。永远无法忘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我无法接受眼前的残垣断壁,更无法让自己从痛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可我看到你微笑的脸,看到了你激动着对救援人员说谢谢,看到了你奋不顾身一次次冲上废墟的身影……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是信念让你们在被掩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是信念让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的你坚持到了最后,是信念让你不放弃生的希望,昼夜不停地营救遇难人员。是信念,是强大的生命所无法承载的那一份重量,就算获救后会面临截肢等残酷的现实,你们依然可以笑着面对一切。因为,思想的残缺才是最可怕的。只要你不放弃,不抛弃,拥有坚持到底的信念,你就是最后的赢家!就好象残运会上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挑战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用思想的完整克服肢体的残缺,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他们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笑容里更多是坚持,是决心!是比奖牌还要珍贵的信念!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莫过于生命。可是经历了2008这多灾多喜的一年,我才明白:再强大的生命也有他无法承受起的信念。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信念是冬日的暖阳,点燃坚持的火把,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信念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挽起失落抚平伤感,拭去眼角的泪痕!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乘着自己的信念之船迎接风浪的袭击,感受风雨的洗礼,风再大,浪再急,也掀不翻信念的船,那时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是力量之源!700字 初三 议论文
-
生命不能承受之华裳大雨滂沱,街上漆黑一片,父亲吃力得骑着他那八十年代的小破车,送女儿去城里上学。叶儿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他家境贫寒,再加上母亲重病,使本来就贫寒的家庭开支更拮据。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叶儿从小就懂得照顾母亲,学习成绩在学校也总是名列前茅。如今他要去城里上学,他看着父亲苍老的背影,暗暗许下诺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给咱山里人丢脸。我要证明山里人并不比城里人逊色。到了学校,她发现她太“古”了——同学们都穿着五花十色的衣服,佩戴着“闪闪”的首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阳光”,格外美丽。再看看她——衣服正好合身,上面有着七八个补丁,并且褪了色,与同学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她开始自卑起来,感觉到了自己根本不合“时代”,无法与同学们相处。但这一切并未因他的自卑而改变,就这样过去了两个春秋。有一天,她在一家百货里看到一条白裙子,他的心里莫名的生出强烈的占有欲。回到宿舍,他拿起电话,犹豫了很久,最终按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苍老无力的声音从那边传来。“爸,学校要交复习资料的钱,最少三十元。”“那你等几天。”两天之后,他在收发室收到了父亲邮的钱。打开纸张一看——一张一张的零钱被铺得整整齐齐的。她去那个百货,买下了那条她心仪已久的裙子。回到宿舍,她本想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番,她看到桌子上有一张纸,叶儿看了一眼,眼前一片迷蒙——原来,那是父亲的卖血单。叶儿将那条裙子收了起来,她要将那条裙子珍藏一生,同时也把父亲的爱珍藏一生。550字 初三 书信
-
生命不分轻重天晴了。在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雨季总是不会太长。雨后,我漫步在行人稀少的大街,嗅不到空气中的清香,却闻到世故之味。看不到一丝生意,或许是少了那些比人思想单纯的生物,这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残忍气息。不知不觉间到了附近的公园,清脆的笑声传进耳间,抬眸,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我走进,月季不知什么时候开花了,花瓣上的水滴是她努力开花的汗水吧。也许这座城池里还有那些值得留恋的东西吧。我绕着花走,一只蜜蜂闯入视线。我停住脚步,不再靠前,怕把它吓走。我很欣慰,在这里,还有蜜蜂存在。“来追我呀,哈哈,来追我呀……”“你别跑呀,我来啦……”我听到笑声慢慢靠近,没去在意什么,只以为他们会绕去别的地方,可是偏偏这样的想法,我看到了我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两个小小的身影掠过眼前,我还没回过神来,稚嫩的哭声便有些刺痛我的耳膜。微微蹙眉,不知道他究竟在哭什么。“死蜜蜂,臭蜜蜂,刺我弟弟,踩死你踩死你……”一个显得略胖的男孩恶狠狠的说道。“宝宝,不哭了,妈妈看看,没事了啊,你看,哥哥都把那只蜜蜂踩死了呢……”一位妇女安慰的声音响起。语毕,被蜜蜂刺了的小男孩破涕为笑。看着这出苦肉计,我嘲讽的轻笑,就连这么稚气的孩子都有了心机么,这物是人非的季节……我望着已经被踩得陷入草地的蜜蜂,它似是还在挣扎,只有那两片微小的翅膀若有若无地震动两下。渺小的身体再也飞不起来,或许它自己也知道了自己的下场,不再试图挣扎,安静地躺在那里。我却不知它是累得不想再挣扎了,还是这条小生命已经离开。我苦笑,你的劳动成果奉献给人类,却换来这样的对待,为何这样不公? 我仰望天空,不适时阳光刺痛我的眼,为何人总自以为他们的生命重要过一切,难道一朵花、一棵草不比人命?它们只是显得渺小了点罢了,为何却被这样不公的对待?也许一条毛毛虫化茧成蝶的时候,一个新生命正诞生;也许最后一片落叶带走秋天的时候,一位老者正悄然逝去;也许……当一个人的生命失去时,会有眼泪为他的灵魂送别,可是如果是一条不起眼的小生命离开时,又有谁会为此落泪?我想说,生命不分轻重彼此,能不能有人也会想起保护它们……800字 初三 散文
-
读《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有感经济学家,重之何为?——读《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有感有一次和一个读经济学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家?他回答得很快,“张五常嘛,听说他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的经济学家。”当然,这并非是我所希望得到的答案,于是我进一步发问,那么中国大陆的经济学家又有哪些呢?记得当时的他显得很尴尬,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一阵子,最后他给出了一个似乎文不对题的回答,“研究经济的并不一定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当然不是一般的经济工作者。”就像初中语文常常做的练习一样,刘胡兰是共产党员,而共产党员不是刘胡兰,从语言逻辑的层面来看,“搞经济的不一定是经济学家”此话果然不假。但若把它当作一个可以无限放大的天网,并结合在当下中国本土实践的语境之下,说中国大陆没有经济学家,最多不过是一些研究经济的学者抑或是经济工作者,这未免就有失偏颇了。能成为一个“家”的,按照传统的看法,那就是得在某一个领域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突破,有一定的创新体系,有一定的名誉地位,有一定的学术权威。反观国内,若参照这样标准,毫无疑问,大陆不仅有经济学家,而且是有许许多多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时代感,有历史使命感的本土经济学家。譬如有“厉股份”之称的厉以宁先生,有“吴市场”之谓的吴敬琏先生,或者还有林毅夫、樊刚、茅于轼、张维迎、汪丁丁等诸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经济学人们。在市场化、自由化、竞争化日益彰显的今天,他们的浮出海面,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常人对于经济学家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理论多于实践”等错误解读的余缺,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经济改革的中坚力量的存在让我们切实地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然而,在激情和希望之余,正如前面我的那位研习经济的朋友所遭遇的话语的尴尬,中国经济学家们的本土化实践似乎并不很好,或者说,他们身上所遭遇的不仅是中国现有体制的局限和束缚,更多的是,传承千百年来的旧有观念对学术、理念、实践等诸多方面的陈见。真理就是现象自身的呈现和去蔽。同理如此,经济学家的称谓应该是他们(经济学人)日常学术实践过后自然被赋予的一种荣誉。而至于中国的当下,对于集体话语上(区别与自封、媒体追捧等形式造就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的稀缺,我以为个中缘由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就是西方经济学帝国主义(套用法学家苏力先生语)的兵临城下。在所谓那些跨领域打造下的现代经济,早已超然于亚当·斯密当时所界定的经济,什么信息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伦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科的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块领域或者经过“百花错拳”一番掺杂柔和之后形成的非纯粹的经济学,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掌握了一个领域也便控制了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在对中国学术的“西学东渐”之后,我们的学者往往止步在引进推广的阶段上,有的学者干脆痴迷在了“拿来主义”、“全盘西化”之上,今日博弈论,明日信息论,因此也便没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一张一弛,一快一慢,本是相互谐和的有利因素,但在普遍急功近利的现实实践中,我们的有些经济学家往往便被湮没在了强大的西方经济学体系中,深陷其中,难以超脱。而在此前因之下,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注重“走进来”(指导中国实践)的同时,难免忽略了“走出去”的战略,少了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往往也减少了国际学界对中国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感。“许多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历史上都经过坚苦的斗争或者思考,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大法官这句话若用在对中国经济学家本土化生存的思考之上,也是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最近在读一本书,是北大教授夏业良先生写的名为《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的经济学随笔。随笔这个形式,它本来的目的在于以一种轻松拉家常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观点,不求高深,但求传真,这就是随笔的精髓所在,也是商业化经营下知识大众化传播的一种实践,或者把它放在本文预设的语境下来说,也正是中国经济学家本土化的另外一种生存形态。全书分为“经济自由与选择”、“经济学与经济学家”、“思想渐进与制度建设”、“生活随想曲”以及“书评”五个部门。其中,作者花很大篇幅介绍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在谈到国内外经济学界的著名人物,介绍他们学术成就和研究经历同时,也有对个别问题提出一己之见,进行学术批评的。特别是作者在留美期间,有机会和几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们面对面地讨论、提问或采访,能让我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大师们的风采。从这一部分的几篇文章来看,作者对经济学界新发展的密切关注,“他能够在较大跨度的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之间较为轻松地游弋和探索,实在是不可多得。”(茅于轼语)作者研究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制度、道德、政治层面的问题,这集中在文集的第三部分。通过《个人主义辩》、《制度要考大家建设》、《中国若干制度改革措施的进展及展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等四篇互为体系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我国社会生活前途的关心,对人类社会自身所面临的困难、障碍、迷茫及人为局限的忧虑。从而不难看出,作者身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他所追求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等和自由,在利益博弈之下,对解放人性,崇尚个人自由的渴望。夏业良先生的文章给人以朴实平和,简练流畅之感,这可能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有关(他原来是研习英美语言文学的)。在文集的“经济自由与选择”和“书评”这两个部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是如何运用经济学思维来解读当前的现实生活以及从人性和生活出发,作者是怎样来理解和评论某些文化现象的。文化的多元,多元的文化,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日益打破壁垒,相互融合的当今学界,作者这种写作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讨巧”的方法,从此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到作者治学的兴趣点,也更加能直观我国经济学家精神领域中多彩的一面。本书是中信出版社“经济学家随笔”系列中的一本(其他四本是梁小民的《小民说话》,汪丁丁的《海的语言》、《知识印象》,王则柯《经济学家的学问故事》),在市场上日益充斥着大量随笔式经济学著作的同时,《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最大的看点在于作者采取导向性的写作姿态,像导游一般将读者引入经济学这一迷人的知识海洋之中,深切感受其中的奥秘与乐趣所在。此外,本书最大的一个焦点(争议点)在于,作者在整个经济学界内是第一个对“张五常现象”提出置疑和批评的学者,对此的文章主要是《给“张五常热”降温》、《经济解释和解释的“经济”》、《是是非非说五常》。“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此题目套用了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语词格式。这里作者冒了个风险,就像拍电影续集一样,往往后不如前,如果作品本身质量欠佳的话,则这样的套用往往会显得更加的愚昧无知。幸好,读完此书,你会发现,作者巧妙地换“轻”为“重”,不仅一语道出当前中国经济学家本土化实践过程所遇到的困苦和挫折,更加明确了经济学家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历史重任。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它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真谛,它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以及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等。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读完此书,感觉它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从树根到枝干,层层剥离后,才逐渐体会到作者在竭力想告诉我们,生命中所谓没有重量的轻松和自由,有时是让人无发忍受或无法承受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当我们的生命中无人打扰没有责任的重压和生活中的各种烦恼,甚至没有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摩擦争吵时,那份轻,反而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受的。因为那些让我们时时烦恼和痛苦的事情实际上组成了我们许多时候寻找不到意义的生命。是它们填补了我们的人生,也正是它们,赋予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意义。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个人都离不开“轻”。“轻”是人留恋的终极原因,比如:亲情,爱情,友情,音乐,欣赏大自然,艺术创作等这些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太轻的重量,我们反而觉得它沉重的像巨石,压在我们渴望轻松、向往自由的灵魂上。倘若,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了这些琐碎的“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有时候,那些看似很轻的东西,也会是生命中承受不住的情。正因如此,我们的生命才会那么的多姿多彩。每个人亦离不开“重”。“重”能给人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们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们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通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生除了“轻”与“重”外,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生命中的“重”与“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时时刻刻都存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这值得每个人思考。人生应一边赶路,一边观花。 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应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娱乐。学会有选择性的得失,学会如何把握自己、释放自己。我们的人生需要在同一生活段,完美地把学习工作娱乐结合起来。同时要学会“轻”与“重”的取舍,懂得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要用强大的内心与自由的灵魂去面对生活中的“轻”与“重”,感悟生命过程中的真谛,追求人生的幸福。1000字 初二 读后感
-
决不轻言放弃——读后感我喜欢读书,只要读到书,就把什么都忘记了。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这本书,其中一篇《失败的对面是成功》令我深深地感动。《失败的对面是成功》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个森林庄园,他为此感到自豪。可是在那年深秋,一道雷电引发了一场山火,烧毁了森林庄园,保罗决定贷款修建森林,可银行拒绝他的申贷。就在他陷入绝境开始绝望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人们排队争相购买木炭的情景。于是他灵机一动,把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木炭很快被抢购一空。他赚到钱后又购买了大批树苗,又恢复了森林庄园原来的模样。是啊,在任何处境里我们都不能绝望,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去年暑假,我开始学钢琴,开始感觉很简单,很好玩。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难度也在一天天加深。有一天,老师让我弹《车尔尼599》,这可把我难住了。我怎么弹也弹不会。我哭着说:“学钢琴太难了,我不学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想想,科学家每发明一件东西,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能成功。坚持到底,你一定会成功的。”我咬着牙开始练,五遍,十遍,二十遍……终于,一个个动听的音符从我的指间流淌出来。从此以后,我不再畏惧弹钢琴。500字 小学 读后感
-
决不轻言放弃读后感我喜欢读书,只要读到书,就把什么都忘记了。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这本书,其中一篇《失败的对面是成功》令我深深地感动。《失败的对面是成功》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个森林庄园,他为此感到自豪。可是在那年深秋,一道雷电引发了一场山火,烧毁了森林庄园,保罗决定贷款修建森林,可银行拒绝他的申贷。就在他陷入绝境开始绝望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人们排队争相购买木炭的情景。于是他灵机一动,把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木炭很快被抢购一空。他赚到钱后又购买了大批树苗,又恢复了森林庄园原来的模样。是啊,在任何处境里我们都不能绝望,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去年暑假,我开始学钢琴,开始感觉很简单,很好玩。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难度也在一天天加深。有一天,老师让我弹《车尔尼599》,这可把我难住了。我怎么弹也弹不会。我哭着说:“学钢琴太难了,我不学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想想,科学家每发明一件东西,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能成功。坚持到底,你一定会成功的。”我咬着牙开始练,五遍,十遍,二十遍……终于,一个个动听的音符从我的指间流淌出来。从此以后,我不再畏惧弹钢琴。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我不能倒下》读后感我在周末读了一个故事,叫《我不能倒下》。这是一个关于拳王阿里的故事。它是这样讲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拳王阿里因体重超过正常人二十多磅,所以速度和耐力不如以前,也代表着阿里随时可以告别拳坛的厄运。1975年9月的一天,四年末登上拳坛的拳王阿里要与猛将弗雷泽进行拳击比赛。在比赛进行到第十四回合的时候,阿里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可能倒下。可是他没有倒下,而是拼命地坚持着,因为他知道,对方弗雷泽也是筋疲力尽,在这样的时候,与其说比力气,不如说比毅力,只要我能再坚持一会,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于是他表现着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弗雷泽以为对方阿里还保存着实力,于是出现了变化,阿里知道对方已经马上要放弃了,于是更拼命地坚持着,最后,弗雷泽放弃了。裁判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阿里还没走到台中央,便双腿无力地跪在地上。弗雷泽看到这情景,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读了这篇小故事,我想起了《站起来就是成功》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可是一点男子汉气质都没有,它拜访了一位禅师。禅师说:“我只用三个月就能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男子汉气概的男孩。但是这三个月你不可以来看他。”男孩的爸爸答应了。三个月后,男孩的爸爸来了,禅师派了一名空手道教练来和小男孩打,小男孩一打就倒,一打就倒,但是每次被打倒后又重新站起来。禅师问:“你觉得你的孩子够不够男子汉气概?”小男孩的爸爸说:“我简直羞愧死了,竟然我的孩子被培养了三个月,竟然这么不经打!”这时禅师说:“你只看到了你的孩子的武功好不好。你的孩子虽然被打倒了,但是有站起来,这才是男子汉的气概!”没错,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能胜利。虽然弗雷泽输了,但是弗雷泽输的不是力气,而是毅力。只要弗雷泽最后坚持到底,就能胜利。所以,所谓的“坚持就是胜利”,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的汗水和忍耐。在拼搏的最后一刻,只要你不放弃,而是咬着牙坚持到底,那你就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编辑推荐: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800字 高中 读后感
-
我不能失信读后感一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名叫《我不能失信》,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他家有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还说准备送宋庆龄一只呢!宋庆龄刚走到门口,突然想到今天她要教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妈妈都劝宋庆龄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最终还是坚持留了下来。这个故事使我感动,让我懂得了“一诺千金”的道理。我们全世界的人都要做一个守信的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守信用,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更加快乐。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借我两元钱,她说:“明天还给你。”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望着门外。过了一会儿,我看她来到了座位上,我问她要我的两元钱,她说:“我忘记带了,明天再还你吧!”第三天,我来到座位上等她,看见她来了,我又问她要我的两元钱,她说:“我又忘记带了。”我气得火冒三丈,发誓再也不借给她东西了。诚信的品质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我们都要守信用,做一个受欢迎的人。400字 读后感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深夜,我反复翻阅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太过深奥,轻与重的意义,也在生命的概念里同空气一样难觅其形。昆德拉在这本小说中不仅勾画了西方社会的人生百态,更是折射出人生的虚无与空幻,细品之下,犹如回响。书中外科医生托马斯以六个巧合的机遇使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特丽莎,并且成为走进他内心深处的第一个女人,也融入进他剩余的生命中,但一切并没有童话中那么美好,相反,书中的他只感到了忧郁与迷茫.正如“永劫回归”的人生太过沉重一样,充满巧合机遇的人生又显太过轻飘和荒诞,难以把握的同时,也难以承受。而事实上,我们在一边不满于这偶然性的人生时,却一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正是由这一个个轻浮虚幻的巧合所组成的特殊事件而堆积组成的(或许,你的梦想本当一位艺术家,作家;可最后,却因种种巧合成为了我的阅卷老师。)也许只有死亡,才是必然的。而我又想到了金圣叹批《西厢记》: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挚,而疾去也。”笔锋一转,写道“既然天地偶然生我。”,那么“未生已前非我,既去已后又非我也,然则今虽犹尚暂在,实非我也”。于是,“以非我之日月,误而任我之唐突可也,以非我者之才情,而供我之挥霍可也。”是了,人不再是中心,生命不过是宇宙运转几万万年月的偶然产物罢了,这生命实质之轻溢于言表。在面对生命的重大选择时,芸芸众生不过是被环境、利益等等的外界因素推着向前罢了,有多少人有着贝多芬式“非如此不可”的信念呢?我相信这种信念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赋予我们的使命。正如昆德拉在书中这样写道:“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时刻隐藏在人不可猜想的部分。我们所能想像的,只是什么是人的共同之处,这各自的‘我’正是与这种一般估计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它不可猜测亦不可计算,它必须被揭示,被暴露,被征服。但在我们这个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又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认识仅限于镜子中的自己呢?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下,又有多少人想要一歌成名,“马上有钱”呢?又有多少人可以停下来,听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呢?在这媚俗的社会下,你的生命可以承受么?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也意识到了这些,他知道这唯一性的人生,决不能随波逐流,可他却没有像居里夫妇一样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而是以放下负担的方式,拒绝媚俗的社会。可没有负担的他变的太过轻飘,反而难以诗意的栖息在这片大地上。因为他努力去感受凡夫俗子所享受的轻松,而承受着‘轻’的痛苦。这种轻松的实质却是人生的虚幻。但事实上,这样的生活也绝非他想要的,他时常沉思于一句德国谚语:“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只有一次的人生,用于享受也无法通过经验对比得知对错,毕竟追求不平凡往往是平凡的,反之,追求平凡就显得那么不平凡了。然而这种平凡并非是托马斯那样的放纵享受。如果想要生命不朽,就必须创造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如果在此同时又不愿被世间的媚俗所感染,那就要向尼采说的一样:“个体必须始终在社会中挣扎求生,才能使自己不致幻灭”。那么这种超脱于媚俗的平凡就是像杨绛先生一样“无名无位自在”的平凡,超脱于世俗之外,又有着贝多芬式的非如此不可。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平凡的,淡然的心态,也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所想要的。相信他们的平凡,他们的执着,他们对自己的理解,会让他们在这宇宙的小小一角奏响生命的凯歌。这轻飘的生命,充满了偶然与虚幻,回不到过去看不见未来,刚刚看破滚滚红尘,却也难逃岁月的流沙,想要生命不朽,只有释放自己灵魂的真善美,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才能超然于世俗,点亮自己的人生。这并非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全部意义,但却是我感同身受的哲学内涵。窗外,疾行的车流从一个未知,驶向另一个未知……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世界上百转千回的感情有很多。如果花儿与阳光雨露、鱼儿与大海碧波、流水与高山断崖能懂,那它们便是最幸福的……这种感情的百转千回在于深沉,在于执着。如果时间注定要将它们变成记忆,我只想回忆。回忆至今,在我生命中,我永远不能回报尽的是给我爱的人。爸爸妈妈还有哥哥,他们给我的,是足以让我幸福一辈子的爱。这种爱并不多抽象,不多难以捉摸。却是别人不能给,而他们想给的。就像小时候因为断奶被亲戚接到很远的地方。当爸爸妈妈听说我哭了三天时不顾三更半夜,冒着大雨把我接回来……就像2002年的非典,板蓝根一时奇缺。爸爸妈妈甚至循着厂址,要铜鼓的亲戚联系,当天就开车去那儿买药。后来妈妈告诉我,因为天黑风大,车子在蕉溪岭上熄了火,下车却发现车头差点冲下山去了……就像今年,因为反映过敏,脸上手上都是红的,又痒又痛。中午请假回家后,他们说我的脸色很青,脸还肿了,哥哥开玩笑地说像小狼狗的脸,甚至等不及医院的上班时间,中午就找到了医生家里,打了针之后明明知道没事了,却还是等医院上班了,在医院这儿跑到那儿,她说全部都检查了没问题她才放心,最后证明没事,我都怀疑脸肿了是他们太关心我而有的错觉。如果说这样的爱是灿烂的阳光,我想我的心是永远温暖的,这样的温暖会让我永永远远地依恋我家,如果说我是恋家的,那么终有一天我也会离开。当这一天提前到来,我却逃避了。高中生活的开始似乎就代表了与家的远离,虽然距离并不能减少他们对我的关心,却让我觉得失落。8月24日,我几乎要哭了的打电话给妈妈,我要回去。第二天他们都来学校了,仍是温暖的感觉,而我,急于回去,妈妈却坚持我的独立,她和熟识的老师谈,和班主任谈,最终还是说服了我,只是在以后的每一天,都要和我打电话。等到有一天我回答她“过得很好”时,她才轻松地说了句“我终于放心了”。原来一直以来我以为最难过的人是我,而真正关心我的人,却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替我难过。还有王老师,我一年的班主任,我会永远感激于心。在那一年里,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他一点点地让我坚强,给我许许多多的关爱,也给了我刻骨铭心的感激。甚至会以我“特别热爱家乡”为理由让我回家。虽然最后我还是……但王老师,请你相信,你的付出已经给了我勇气,离开的理由不是脆弱。就是这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爱,让一个孩子,长大了,不再脆弱了。我得到的,是沉沉的关怀与爱,更是他们对我的了解与无止境的付出。就像哥哥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的一样:在我们心里,都有一个透透明明的你。哥哥亦同样用他的宽容包容我,宠爱我,让我总是骄傲地对别人说有一个哥哥,一个经我叙述之后别人无比羡慕的哥哥。爱是阳光雨露,让花儿健康成长;爱是大海碧波,让鱼儿自由自在;爱是高山断崖,让流水坚强地执着于飞瀑的壮观。我会感恩于心,铭记在心。在我的生活中,我总是匆匆地前行,甚至有时感慨。但我从未失去前行的勇气,因为我知道,我的生命承载的,是与日俱增的爱与希望,这是那么重,但带着幸福上路,再重我也是快乐的。虽然有时这种重是不够努力的我承受不了的,但我不会放弃,不会丢下任何一点爱。我会努力地感受、努力地付出,直到让爱我的他们,和我一样,感觉付出没有白费;没有爱错,没有错爱,那么我也终于可以心安。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生命会一点点刻上岁月的轮回,但改变不了记忆的永恒。幸福兜兜转转,却不会离我太远。而我要做的,就是感受爱,回答爱,回答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厚重。1200字以上 高三
-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疾时光总是在“匆匆”地流去。我们似乎一直在赶时间,但却从不曾追上他的脚步,到底是时间跑的太快,还是我们忽视的太多?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视频,猎豹奔驰着追逐羚羊,速度很快,可羚羊却突然变向,猎豹始料不及,速度快惯性大来不及转弯,就这么错失猎物。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说“速度”快有什么错,适者生存是万物生长不变的定律,只有跑得更快才能抓住猎物,只有跑得更快才能逃离生存,“速度”无罪。但这场竞争中有许多是我们看不到的,在我们看来,这也许只是一场猎豹失败的角逐,结局不过是猎豹饥肠辘辘的一个星期,也许那只逃出生天的羚羊会转角遇到狮子不幸遇难,这都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高速度并不等同于胜利。这是一个风一样的时代,火车进化成高铁,名著浓缩成简介,投机取巧的瞬间暴富,哗众取宠的一夜成名,我们在奔跑,一直在跑,因为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赛跑,需要的是速度和方向。可就算跑在最前方又怎样,到达终点又怎样,我们拿到了金牌站在了领奖台的最顶端,享受着整个世界的鲜花与掌声,最后却是……死亡。我们得到了什么?我奔跑了一整条路,却连沿途种了什么树,开了哪株花都未曾看清楚,终点不过一是点,而这个世界有无数个点,“高速度”不过到达这个点的一个方式,一种捷径。既是捷径,就必然错过许多。火车提速,却将沿途风景蹭落了一地,所经之处不过是模糊的绿化带,起点与终点毫无差别。我们过分的追逐速度,追逐效益,追逐所有看似华美的东西,不断的强调所谓的快节奏,快生活,但这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在与时间赛跑,超越了音速甚至于将来超越光速,但我们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人。时代是一辆巨大的黄包车,权势和金钱坐在上面,他们说这辆车的终点是“幸福”。所以无数人拉动它在通往所谓“幸福”的柏油路上艰难行走,车上的人越吃越胖,却还不停的叫嚣拉车的人没用,一个又一个人倒下,理由却是“天妒英才”。这不是一句“英年早逝”就能概括的悲剧,人的生存要有价值,死亡亦是。这群被叫做“精英”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被压死在车轮下,他们的一生被归结的“对科学的巨大贡献”“对经济的有力推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艰辛付出”,难道死亡的含义,就只是这几个字吗?我看得到的,这条路的终点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克隆池,克隆出一群一模一样苦役,被权利控制被金钱俘虏还笑呵呵的干着。他们说这是“幸福”,但我却哭了……抱歉,这种“高速度”我承担不起,这种“无意义”我承担不起,这种“幸福”我承担不起。生命最美的意义在于“活着”,不是碌碌无为的活着,也不是为了富贵名利忙碌奔波,我并不是说追求富贵有什么不对,但“富贵”不该被定义为幸福,更不该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终点,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不能因为有人说糖是甜的就全都奔去吃糖,中国的青年不能每一个人都成为公务员,每一个人都卯足了劲挤进清华北大,人的生命不是用“学习好”“工作体面”“有钱”这些词来定位的。这个世界的“疾速”压制了人的其他潜力,我们追求的并非我们想要的,于是我们茫然了,抑郁了,甚至有一批人“过劳死”或是自杀,死亡的方式就该局限于此吗?那位希腊哲人说“要有速度和方向”,但他并没有说要往同一个方向跑。诚然,这是一场赛跑,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同一个项目,更不是每个人都该为了同一个自己并不上心的目标玩命的跑。我们太在意结果了!因为在意结果,没有人去在乎刘翔的伤痛,只关心几分几秒,他是一个人啊,难道所有的努力就应该由这一连串的数字判决吗。刘翔他一定知道的,活着,开心的活着,让自己开心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这个时代就是那么急于求成,非要一群还未修身的人奔着“平天下”的大业就去了,他们担得起吗?或者说,他们愿意担吗?罗马死于帝国扩张,而中国却几千年一直走下来,为什么?凭的就是那份不紧不慢的淡定。过分追求“速度”不一定是件好事,尤其是用人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尽的时间。孔子强调“中庸”,不激进,不放缓,不急于求成也不席地不行,他知道生命有限,知道人各有志,知道因材施教,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强求,不谩骂,那是一种内在的从容。而我们呢,本着“速成主义”,“七天就见效”“十五天练成钢笔字。”“一日游遍九寨沟。”之类的言语遍地开花。大自然十万年的鬼斧神工经被我一朝踏遍,是我太伟大,还是时代太可怕。速效药的副作用是很大的,就如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但GDP高速增长需要很大的成本,文化“短腿”、生态污染、贫富不均……一连串的问题作为经济增长的并发症鱼贯而入,这就是代价。“慢慢走,欣赏啊。”这是阿尔卑斯山入口的标语,让步伐慢下来,才看得到一路的风景,我们走的太快了,所以什么都看不到。生命不在于速度,而在于适度。也许我们现在应该让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疾”尽快褪去,为生命减压,为“黄包车”降速,给未来一个适度的目标,给活着一个明媚的理由。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生命?这个词,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不陌生,但是它的真谛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即便是走过了16个春秋,经历过中考,我同样还那个懵懂的我,迷迷糊糊,就这么到了高中,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但是前途未定,未来等待的是什么,又有谁知道?生命中的轻,轻得如同蒲公英般随风而动,或像蜉蝣一般在这个世界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生命,也许,对于我们,这几个小时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它,却是一生的经历,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米兰昆德拉有一本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轻与重,灵与肉,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主人公托马斯却可以做到25年间有200余个情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他每年新增8个情妇!是对特丽莎的不忠,对自己灵魂的一种藐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我同情特丽莎,她为了她的爱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的童贞,身与心,都交给了托马斯,可她所爱的人却对她不忠,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或许是家庭的影响,她的父母离异,然后跟随母亲,母亲又再嫁,而母亲在家中可以一丝不挂地出入客厅与厨房,这是羞耻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特丽莎是在不幸的家庭中成长,塑造了她那隐忍的性格,连丈夫的不忠都可以隐忍,隐忍同床共枕的丈夫的头发里有其他女儿的香水味,如同飞蛾扑火,她义无返顾地陪伴了托马斯遇到她以后的后半生,直至两人一起死去,在卡列宁(特丽莎的一只狗)的微笑里,他们俩终于走完了一生,还有那个虚伪的萨比娜,托马斯的画家情妇,都死了!死了,生命是如此地轻,死了就死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似乎现在,很流行《庄子》,只因为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里对《庄子》讲了点心得,这是什么,潮流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庄子淡泊生死,以致于连妻子的死,还鼓盆而歌,这个例子有无数人举过了,所以我就不详写了。不过我认为,真正表现他对生死的淡泊,是《逍遥游》里的鲲鹏飞越生死大海的典故:“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连鲲鹏这样几千里大的“生物”,我想它应该是生物,都不能飞越生死大海,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所以,生命是重的,重的让我们不能承受,就像轻的一样!“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是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一句诗,是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即使现在不幸福,即使当下有太多不幸,从明天起,我们就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承受得了生命之轻的人,好的,不好,快乐的,悲伤的,都一一承受下来!可诗人却没有做到,他为了追寻理想国度的“太阳”,在自己的25岁生日那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去卧轨自杀,因为任何人的说法,都是揣测,只有他自己知道,就如他的诗——春天,十个孩子复活了!亦如他的最后一封遗书: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是的,与任何人无关,谁也不能肯定他为什么去死,包括我的想法——他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这个世界,人心的丑恶,让我们梦见了太美的梦,以至于无法承受生命中的那些轻——像《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只知他那些金子,除了金子,什么都不重要,连生命都可以抛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要望着金子死去,他抛弃了生命,生命的轻也就无法承受了;又像《穆斯林的葬礼》的韩子奇,在战乱的年代,为了混口饭,冒充回回民族,一直到死的那一刻,才公开于世,他给予他人的是什么?他背叛自己妻子,在国外流亡时爱上了小姨子,还生了孩子,后来回来,他又不肯随小姨子远走高飞,正是他不正视自己的生命,才导致了那么一个悲剧——女儿在花一样的年纪因病去世,而且是爱情的离散加速了她的死亡;儿子的婚姻是妻子促成的,却造成儿子与原来两情相悦的女友分手,到儿子当爸爸时才知道真相;还有他自己与妻子的爱情悲剧。也许,他把玉当成了生命,就是逃亡也不忘记带上它们,可它们却在文革时期给他的家庭带了灭顶之灾,扣上了“资本家”的帽子,儿子都不能翻身了。他们的生命都是不能承受那些轻而逝去的,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的轻,无论是谁,我们能做的,只能尽力去面对,当你无法面对时,只能放弃生命,或者,脱离这个世界的梦境,不再当局者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黎明,去下一个世纪,或者再下一个世纪,都可以!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生命?这个词,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不陌生,但是它的真谛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即便是走过了16个春秋,经历过中考,我同样还那个懵懂的我,迷迷糊糊,就这么到了高中,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但是前途未定,未来等待的是什么,又有谁知道?生命中的轻,轻得如同蒲公英般随风而动,或像蜉蝣一般在这个世界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生命,也许,对于我们,这几个小时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它,却是一生的经历,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米兰昆德拉有一本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轻与重,灵与肉,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主人公托马斯却可以做到25年间有200余个情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他每年新增8个情妇!是对特丽莎的不忠,对自己灵魂的一种藐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我同情特丽莎,她为了她的爱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的童贞,身与心,都交给了托马斯,可她所爱的人却对她不忠,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或许是家庭的影响,她的父母离异,然后跟随母亲,母亲又再嫁,而母亲在家中可以一丝不挂地出入客厅与厨房,这是羞耻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特丽莎是在不幸的家庭中成长,塑造了她那隐忍的性格,连丈夫的不忠都可以隐忍,隐忍同床共枕的丈夫的头发里有其他女儿的香水味,如同飞蛾扑火,她义无返顾地陪伴了托马斯遇到她以后的后半生,直至两人一起死去,在卡列宁(特丽莎的一只狗)的微笑里,他们俩终于走完了一生,还有那个虚伪的萨比娜,托马斯的画家情妇,都死了!死了,生命是如此地轻,死了就死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似乎现在,很流行《庄子》,只因为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里对《庄子》讲了点心得,这是什么,潮流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庄子淡泊生死,以致于连妻子的死,还鼓盆而歌,这个例子有无数人举过了,所以我就不详写了。不过我认为,真正表现他对生死的淡泊,是《逍遥游》里的鲲鹏飞越生死大海的典故:“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连鲲鹏这样几千里大的“生物”,我想它应该是生物,都不能飞越生死大海,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所以,生命是重的,重的让我们不能承受,就像轻的一样!“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是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一句诗,是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即使现在不幸福,即使当下有太多不幸,从明天起,我们就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承受得了生命之轻的人,好的,不好,快乐的,悲伤的,都一一承受下来!可诗人却没有做到,他为了追寻理想国度的“太阳”,在自己的25岁生日那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去卧轨自杀,因为任何人的说法,都是揣测,只有他自己知道,就如他的诗——春天,十个孩子复活了!亦如他的最后一封遗书: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是的,与任何人无关,谁也不能肯定他为什么去死,包括我的想法——他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这个世界,人心的丑恶,让我们梦见了太美的梦,以至于无法承受生命中的那些轻——像《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只知他那些金子,除了金子,什么都不重要,连生命都可以抛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要望着金子死去,他抛弃了生命,生命的轻也就无法承受了;又像《穆斯林的葬礼》的韩子奇,在战乱的年代,为了混口饭,冒充回回民族,一直到死的那一刻,才公开于世,他给予他人的是什么?他背叛自己妻子,在国外流亡时爱上了小姨子,还生了孩子,后来回来,他又不肯随小姨子远走高飞,正是他不正视自己的生命,才导致了那么一个悲剧——女儿在花一样的年纪因病去世,而且是爱情的离散加速了她的死亡;儿子的婚姻是妻子促成的,却造成儿子与原来两情相悦的女友分手,到儿子当爸爸时才知道真相;还有他自己与妻子的爱情悲剧。也许,他把玉当成了生命,就是逃亡也不忘记带上它们,可它们却在文革时期给他的家庭带了灭顶之灾,扣上了“资本家”的帽子,儿子都不能翻身了。他们的生命都是不能承受那些轻而逝去的,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的轻,无论是谁,我们能做的,只能尽力去面对,当你无法面对时,只能放弃生命,或者,脱离这个世界的梦境,不再当局者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黎明,去下一个世纪,或者再下一个世纪,都可以!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