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1200字以上

《我与地坛》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惨痛的灾难降临到了他头上,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在经历了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是母亲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他决定把自己的心变成一片沃土,母亲已在这片沃土上洒下了第一把种子。然后,是一对老夫妇、一个唱歌的青年、女教师、长跑运动员、弱智的女孩……无数次给作者鼓励和感动的人无心地创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坚强地走了过来。

然而,面对挫折和苦难,有些人却选择了亲手扼杀自己的生命: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西班牙作家马利亚诺?拉腊的住宅里响起了沉闷的枪声;德国剧作家克莱斯特和陪伴着他的妻子一起自杀;中国当代诗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卧轨自杀……这些事实让人触目惊心,追其根源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对生命的不重视,其留给世人的只有感叹和惋惜。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对于这仅有的一次,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诚然,人生难免有许多坎坷,但这不应成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与其悲伤痛苦,草率结束自己的生命,何不将它看作是生活赐予我们磨练自己的机会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有了这些磨练,才使我们体味到人生的乐趣。我们应该懂得热爱生命,重视生活的磨练,体验友爱、负责、学会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古人尚知“留须蓄发”,谓之“父母所赐”,我们当代青年又岂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最起码的责任;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对他的母亲的敬重。

作者朴实的一句话应当成为名言:“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这让人的脑海里立即涌现出朱自清散文里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也让我想到母亲戴着花镜坐在灯下为我织毛衣,深夜里为我掖被子的情景,我们应该懂得亲情。自己了却了生命,逃离了痛苦,却把痛苦转移到母亲身上。难道,我们的母亲天生就是来为我们承担苦难的?难道,你真的忍心你的母亲注定成为世界上最痛苦的母亲?难道,你真的愿意让你的母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哭泣?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她为我们这些孩子做的太多了,而我们又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即使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活,也算是为了爱我们的母亲,报答我们的母亲而活下去,否则会把她的心伤透的。

哪个母亲愿意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慢慢凋零?但是有时,她也不敢直说出来,怕刺激了孩子。史铁生天天在轮椅上过着,他的母亲为了他不再受到伤害,便让“跳”“跑”等字眼在嘴里消失了。我们也应该为这一细节而感动,那是一种默默的伟大的母爱。

史铁生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顽强地走了过来,文坛上多了一个新秀。当他的第一篇文章被发表的时候,他想与母亲分享快乐,但母亲没有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恪守的教诲,只是让他活下去,简简单单真正做到善待生命。作者感受到了母亲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很遗憾的是,他的母亲再也不知道了,已经永远在天涯守护着他。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很多东西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才知道他的珍贵,但有时已经晚了。对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引自《韩诗外传》),何必要让自己感到悔恨时才醒悟呢?还是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对他们好一点,狼且有反哺之事,何况人呢?且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对他们多好,而是希望你过得好。文中作者多次问到:“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在自己内心深处回答的是:为了母亲,为了亲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未尽的责任。

我与地坛》就起着文化导向的作用,它赞扬伟大的母爱,号召人们思索人生,增进对社会的关怀,给人们引导了正确的方向。如果文化的导向出现偏差时,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其的深重——二战期间的德国,有多少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学者沦为纳粹思想的走卒,为纳粹的思想摇旗呐喊?所以说,在“育人”方面《我与地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变革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相当活跃,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难问题也不少。比如,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怎样处理国家发展和个人成才的关系;怎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等等,这都需要教育和引导的。青年人的思维最终将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学校尤其是在大学里大学生中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要坚决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树立远大理想,矢志报效祖国,推动我们的民族再次腾飞。在这些方面,《我与地坛》都给予我们了警示——要勇敢面对挫折,正确对待人生,不要轻言放弃,要懂得理解,要坚强等等,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史铁生的文章让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正视。也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我亲爱的甜橙树》读后感

900字 初二 读后感

《我亲爱的甜橙树》是巴西的作家若泽对自己童年的阐述,这是一个温柔而让人心碎的真实故事。在巴西的黑人阶层,孩子们不会有圣诞的礼物,生活仅是无趣,许多人因此放弃生命。泽泽代表着他们的希望,一个认为活着有意思的孩子。

泽泽是个爱幻想,爱发现的孩子,他把甜橙树当成自己的朋友,给他取名,和他一起唱歌跳舞,和他一起探索“新大陆”。在他们一家因为还债而不得不搬进新家时,泽泽知道“贫穷伸出干枯的手指”,于是泽泽又背起自己的擦鞋箱。

泽泽有一个弟弟,叫做路易斯,泽泽很爱他,因为路易斯很乖,简直是个天使。泽泽把自己心爱的“月光马”送给了路易斯,让路易斯有圣诞的礼物。

泽泽很调皮,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魔鬼的儿子。”一旦他的家人发现他干的“好事”,就会用一顿揍来收场。泽泽认为自己太坏了,却又管不住自己。父亲下手重,在剧烈的痛苦下泽泽对父亲毫无好感,甚至恨他。突然,一个葡萄牙人瓦拉达雷斯.曼鲁埃尔出现在泽泽的生命中,这个葡萄牙人对待泽泽总是温柔和善,甚至让泽泽叫他老葡,这让泽泽倍感亲切。当泽泽伤心时,老葡总会想着法子哄泽泽,逐渐的,泽泽从老葡这儿感受到了温暖的父爱。

一天,泽泽在家里唱着从叫卖歌篇的阿里奥瓦尔多那里学来的歌曲,突然,父亲因为这些歌词而用带铁链的皮带把泽泽抽得昏了过去,泽泽差点儿因此丧失生命,也差一点儿躺到“曼加拉迪巴”号(火车名)的下面,泽泽说,“这是刻骨铭心的一顿打。我要杀死父亲,当我的心里停止爱一个人时,那个人就会在我的心里慢慢死去。”当泽泽养好伤后,却发生了两件几乎让他失去生活的希望的事:老葡的车被“曼加拉迪把”号压扁了,甜橙树也要被砍掉了。泽泽哭着求天使能在乎他一回,把老葡和甜橙树还给他。

泽泽大病了一场,病得几乎要死了,但老天并没有做带走泽泽的决定。迷迷糊糊的泽泽梦到了甜橙树,他想要和甜橙树告别了,在梦中,甜橙树被“曼加拉迪巴”号压倒了。醒来后,姐姐把甜橙树开的第一朵花给了泽泽,泽泽知道甜橙树已经失去了魅力,它用代表成熟的花献给泽泽。泽泽是个早熟的孩子,那时,他只有5岁。

悲伤的童年并没有给作者留下太多阴影,因为他是勇敢的,他愿意从容面对,他也想用这本书纪念疼他的姐姐(终年24岁)和他最疼爱的弟弟(终年20岁)。最后我想用作者的一句话作结尾:“人的心是很大的,放得下我们喜欢的每一样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