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精神之我见600字

长城精神之我见

600字 初二 议论文

长城精神之我见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长城,如果让我们单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的工程浩大,确实堪称得上雄伟;如果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它蕴藏了历史变迁形成的政治、经济、建筑设计和建造工艺、军事等不少历史信息,确实堪称得上丰富;如果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确实堪称得上财富。但是,从它的另一面来看,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长城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区域界线,而是精神上封闭和保守的象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的惟我独尊、自闭自大的劣根。

历史上,修筑长城的耗费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繁荣的情况。最早出现的是楚、齐长城,随后秦、魏、燕、赵等国修建的长城规模更大,耗费更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大。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国力强盛,民生安定,称雄四海。却没有耗费巨资修筑长城,而是实行了积极的民族政策,同周边民族加强经济文化的融合交流,保证了国泰民安。虽然长城在历史上的防御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它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我们向其他民族取长补短的枷锁。

长城作为旅游景观,是一座标志性建筑。那山巅上蜿蜒的巨龙,气势磅礴,动人心魄。在历史发展中,它使人们产生强烈自豪感的同时,也是使人们滋生了自高自大的情绪。

如今,长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情结。我们在看到长城所蕴涵的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应意识到长城发展的历史渊源,缔结在我们骨子里的惟我独尊、自高自大的情绪,仍是我们改革发展中挥之不去的痛。

青海湖

500字 四年级 叙事

今年七月,我们一家去了美丽的青海湖,这一次旅游令我很难忘。

在路上行驶了3个小时以后,我妈妈忽然叫我看远处一片蓝蓝的地方,我赶紧看那个既不像天也不像湖的地方,猜那里就是青海湖了,当时很兴奋。

下了车后,感到湖边很冷,紫外线很强,尽管太阳光不是很强,但我们还是都擦上了防晒霜,我也赶紧戴上了帽子。青海湖边的游人很多,有骑马的有游水的,有拍照的,青海湖湖边有块大石头,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青海湖”,湖水很清澈,可以用来洗脸洗手,连牦牛都在水里喝水呢。

青海湖边的地上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石头,被水冲上来的死鱼也很多,都是退潮时没能游回到水里的。湖中还有几只鸟在悠闲的游来游去,还有的在湖面上盘旋。

青海湖是中国的最大的咸水湖,我仔细的观察水面,看见了一些东西在湖面上,会是什么呢?那东西一会黑一会蓝的,真搞不懂这奇怪的东西是什么。我问爸爸,他说:“这种东西我也没见过,大概是中央10套里说过的湖怪吧。”真是奇怪。

我们一路上在不同的地点看青海湖,发觉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想想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杨桃》,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它就会变化,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青海湖真是名不虚传,真是太美了。

(文章介绍了到青海湖旅游的所见,描写的比较具体,还加上了对学过课文的理解,运用的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