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成长》有感
往往越是重要的知识,在存在方式上就越为抽象,学习起来更为艰辛,应用起来就更为费事。虽然我们经常讲学习过程是乐在其中,但并不因此而否认学习不痛苦,只是学习的痛苦与学习的幸福并不冲突而已,这或许就是现在的流行语“痛,并快乐着”的意思吧。
理论阅读应该是教师不可放弃的责任。教师的确很忙,但这种忙碌靠时间是无法偿还的,它需要教育智慧去击碎它。在教育日常生活中,需要成倍的体力劳动才能够替代相应的脑力劳动;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就可以转化为成倍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越是繁忙时,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在这儿之所以强调理论阅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上有更深的造诣,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理论阅读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原本就不应该存在的感性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总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断断续续的教学工作串起来。当教师把日常教学生活串起来后,不但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到体现,而且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但是,串联工作本身却是艰辛的,甚至偶尔会觉得无聊,特别是当我们看不到这幅教育画卷何时才能成功时就更是如此了。不管你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还是乐于对教学生活本身进行叙事,你在串联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知识来整合这些故事,还需要有教育整体的思路来勾勒你人生中最为精彩的教育画卷。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我们还会不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不可能在教育实践这条路上寻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智慧。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验这条路上有所尝试。对待课堂教学生活,我们既需要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更需要在课堂教学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教育价值。对于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学习与应用,的确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要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教师主动地行进在“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致我的朋友
我亲爱的朋友啊,
我能感受到我们彼此间的疏远,
但我又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当初波涛汹涌的热情已经褪去,
渐渐地,
我们只剩下了隔阂与不爽。
我以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风暴,
可是千言万语只化作风平浪静。
哦!我亲爱的朋友,
我还想握着你的手走遍天涯走遍海角,
哦!我亲爱的朋友,
我还想抱着你的肩聆听鸟语聆听花香。
哦!我的朋友,别走好吗!我还需要你。
相关推荐
-
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感近段时间读了不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感近段时间读了不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塑造教师》有感用“心”去教育——读《塑造教师》有感化学教研组沈春英利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几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这本书。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人之一,他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往往对学生不够了解,也往往容易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会用很多不恰当的做法。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塑造教师》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琳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的学生相当广泛,有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在内容上也相当丰富,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其中所举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动形象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下面我就举其中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案例一:大量抄写。情节:上初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橡皮球,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们抄写几遍课文。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老师理所当然地会惩罚学生。实际上,学生偶尔犯点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惩罚,也应该找一些有意义的惩罚而不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罚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让学生抄课文,这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厌倦,而且大量的抄写会使得学生厌恶写字。案例二:大学梦破灭。情节: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差,这让老师很失望,于是就对我们说:“你们都考不上大学。”我不敢相信,老师竟然会这样说我们,她可是老师啊!在这情节中,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候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也许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宁可鼓励学生,也不要打击学生;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认同、鼓励和帮助,就更易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击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处于气馁与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案例三:有感情地再来一遍。情节:化学课上,老师总让我回答问题,好让我知道我是多么无知。然后她转转眼珠,深吸一口气。说出这样的话:“好吧,既然你没有专心听讲.那咱们就再来一遍吧!”她会重复一遍(和以前一模一样),对我来说一点都没有意义。有时候,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是我没有讲述清楚,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理解。在本情节中,这位老师责备学生不守纪律,指责他不认真听课。实际上可能是这位老师的解说能力欠佳。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老师用“再来一遍”的方法再次解释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地学习方式与学习偏好,采用多种讲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案例四:讽刺性地评论。情节:我成功地考入大学,成为一名新生。我还想成为一名作家,认为自己能实现理想。高中时,老师还不断鼓励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给P教授(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我写的第一篇英语论文,等待着他的表扬。论文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一页,期待老师的高度评价。红笔只简单地写着:“英语是你的母语吗?”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用了诋毁性地评价方式。事实上像这种带有人身攻击的评价方式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自信,破灭学生当作家的理想。对于老师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这种评价方式是于事无补的。鼓励型的老师知道,挖苦与嘲讽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业状况。他们会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作文题目是种子,学生尝试写作就是播种,老师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帮助学生进步,就是培育种子,鼓励与表扬是阳光,反复写作激励学生成长,出色的成稿是努力开出的花朵。讽刺性的评论只会将蓓蕾扼杀在萌芽中。我列举了四个简单又常见的教学案例,或许很多教学的理论,我们都清楚,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不一定能恰当地处理,这本书上还有很多教学案例,有关纪律问题、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策略、教师个性与专业、教学风格与行为等等。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学生,想要了解学生,就要真正学会用心去教育,教师有很多权力,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权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学习的,比如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是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我们的权力就在于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教。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而且这种伤痕有时候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有些言语和行为,却能给学生一辈子深刻的印象,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我愿我们一起努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前一段时间读了本《教师人文读本》,很多的内容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其中,我最爱读的就是《读本》中——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章节.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而活着!"而他们也大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创造了我们,让我们拥有生命这样一种单纯的答案.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曾经问过大人,他们总是说:"活着呀,就是要快快乐乐的感受生命啊!"曾经品读他人,我的脑海中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可是,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在《读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史怀哲,罗素等一些诗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读此章节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收录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章节中,不过由于自己也曾经苦苦思索过,不免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真味.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如果说,初读他们的时候是感动,那么在沉下心来仔细品味后,则是深深的震撼!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生命却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昆虫界的短短几分钟的生命到其他几百年的生命,时间虽各有不同,存在却是相同的.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杀,奔跑;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维系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读史以励其志,也许,在这短短的篇章中,在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想尽量把事做得最好,尽量让人生过得充实,也许当我白发髻首的时候,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得到"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吧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现代教师读本》有感时间有限,面对厚厚的五本现代教师读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读,只是大略看了一下,不过还是有些感触的!本套书共分为五卷:教育卷,科学卷,人文卷,艺术卷和生活情趣卷.现代的教育理念,学校,课程的今天和明天,教师的天职都是现代老师所关心的,教育卷就从各个方面给了教师一个满意的回答;教师的精神营养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更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人生修养,科学卷中专家的治学道路,兴趣爱好,思想方法,精神境界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教师的个人修养将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必须有人格尊严,有精神追求,有独立思考意识,并把自己的生命放进这个美丽的事业;既有进步的教育理念又有文化艺术美魅力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现代教师就应当向这个方向发展;教师又是现实的独立的人,教师的生活应该充满生机和情趣!所以现代教师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讲"现代教师",并非是要割断与历史的联系,"现代教师"首先应当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本职观念.教师的本职是什么就是教书育人,而教书就是教会学生去学,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现代教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并且与是俱进.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学会要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倾注所有的爱."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的是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也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如果让我的学生不能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所以我必须具备人格.这样,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才能够理直气壮,才能够挺直腰杆,才能够做学生们的镜子,让他们能有个明确的道德方向,能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如果一直直着腰,腰也会酸的.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不能保证我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永远不犯错,每个人做什么事都讲原则,不过我希望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的同时,同样不失人格.书中选取了很多国际知名作家,教育家的文章,教育理念独特,很值得学习!从我自身而言,我将通过阅读这套书,吸取其中精华,将其切实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将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自从以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开始,就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好老师,也想过能够做一个出名的好老师.就我一个人的力量,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今后他们的人生能够多一些阳光,对社会多做一些事,国家少一些负担,他们的后代同样能够得到他们的爱.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不仅仅要有学识,而且要有胆识,敢说敢做,凡事公正,无私利在心.《现代教师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现代教师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刚拿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心里一阵郁闷: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看苏联时期的书?这书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吗?……无奈校长之命难违,只得细细品味这本书。读完后,我不禁赞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令人折服!他的教育思想是永恒的经典!感悟一: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一个叫费佳的学生由令人头疼的学困生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他的成长经历使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呀,阅读能启迪人的心灵,但对于给后进生阅读的指导是我教育教学中的空白,想想自己平时的做法无非是:花时间与后进生磨,然而多数时间是双方两败俱伤。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这是给我努力方向的钥匙,我要想办法让书籍成为我的学生的精神食粮,伴随他们健康成长。2.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可我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备课、上课、批作业、补差等已忙得我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读书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觉得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使得我不阅读也心安理得。无意中,我在网上看了一段对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视频访谈,他说:我们每天的吃饭、刷牙、洗脸需不需要毅力?不,这是习惯。我读书、写日记就像每天吃饭、刷牙、洗脸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现在忽视了读书,忽视这习惯的养成,等于现在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也等于现在失去了提高自我的最佳机会。我相信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才学渊博,上课旁征博引,学生身临其境,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与平时自己的广泛涉猎是息息相关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领会以及再发挥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于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会有裨益;非专业书籍的阅读同样重要,它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拓宽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地增加我们的智慧。我会牢记书中所说“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养成习惯。感悟二: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大不及格分数的。”作为班主任为管理班级,我制定了一系列评分机制,我要求学生在早读、课间活动、文明午餐和做操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比,有每天的值日小干部记载情况,我根据记载情况一周总结汇总一次,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或是一本本子,或是一颗星等,同时对于扣分多的学生指出其努力的方向。我自以为做的不错,细想其实有时的评分太笼统,不够有分量,缺乏针对性,明显感觉这学期的效果不如上学期。再有我的英语教学方面,学生每天的口头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检查我都帮学生打好等第,有时急起来“较差”俩字“唰唰”写上了,有好几次个别女生被我弄得哭得稀里哗啦,现在想想真是糊涂,这样的评分根本没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感悟三:正确对待后进生。“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对于后进生我恰恰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学习,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我会千方百计让他掌握,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为了他的成绩能提高一、两分,我倾注了心血,牺牲了休息时间,经常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堪,曾经多次反问自己:这样做对吗?对学生的发展有用吗?读了这本书我决定做到“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都应当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显著的一步,都要取得一点点成绩……”这将成为我每一节课的目标。品味《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就如与智者交流,解决困惑,指引前行,洗礼心灵。它将是我工作、学习中的导航灯。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绍兴县管墅小学马国林有人说,读书应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常态。常读书,才能不断地充实自身,提升自己。近期我读了由赵国忠主编的《教师最需要什么》,感受颇深。书中说;“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如下是本人的几点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思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对教师而言,这句话可以改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站在课堂上,面对外界信息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教师需要思考的事很多,思考的多了就能胜人一筹。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而是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精心钻研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思考中用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其次,要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表现、品行修养等。教师应该用行动去告诉学生你是真心地在了解他、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了解学生以后,我们就要进行针对性耐心教导,我们每天面对着千差万别的、性格各异的学生。不管是学生学习上的教导,还是行为上的教导,,都离不开我们教师耐心,耐心里包含着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从另外一个层次上讲,教师要“本着良心”教学生。再次,要学会赞美和激励。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作为教师,无论何时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蓬勃向上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在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缺点,以为用放大镜寻找到学生的缺点,谆谆教导,并进行严厉地批评就可以改变学生,使他们优秀起来。对于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后进生的优点,那是会被教师们忽略不计的,他们的“闪光点”往往会被教师们掩藏在他们缺点的背后,根本没有被发现。所以,教师们要换一种眼光,变一个角度看后进生,变换一种教育思维,也许在你的面前就会海宽天空,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何教育教学是教师规划自己人生的重要内容,而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才能达到那种崇高的人生境界。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这是我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新世纪,新教育需要有新型的教师,同样也蕴育出新一代的教师。谁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谁就会把握职业生活中发展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内含的欢乐和尊严。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不断地提升自我,我会经常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最近我就看了一本由叶澜老师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感受颇多。此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这是一本与未来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全书由导论、教师道德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书中始终坚持一条主线,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师之“魅”在何处?——工作着是美丽的。在这一章节中,叶澜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魅”之所在。文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文中说道“生存型”的教师是无奈的苦捱。那些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即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或是把教师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或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叶澜先生说道: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更像一个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的队伍里也存在不少。他们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谈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呢?对于“享受型”的教师,他们认为吃苦也是享受处在享受状态下的教师,他们会让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并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们不安于此,不愿意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因而,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他们会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这些教师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了自己的全部生命,并把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他们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第三类是“发展型”的教师,他们会创造幸福在发展状态下,这些教师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们不是把这一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他们会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会以终生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会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主要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作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在看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是在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六年前,我浑浑噩噩被送到了“第一师范”学习怎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毕业后,我又迷迷糊糊地踏进了教师这一职业。当时我是抱着“生存型”教师的态度进入这个职业的。我最开始进入的是诺贝尔教育集团,原因是那里管吃管住,在开学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是进行员工集体培训。虽然在诺贝尔人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这个集团里没有一个人是抱着“生存型”的态度在工作的,因此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他们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还会将自己的奉献都当作一种幸福在享受。他们时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要认真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感在思考中前行——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感一直坚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的确,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苏格拉底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思想的先行者。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你有思想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应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应该让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应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成长的滋味》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涉及了关于童年,人生,人性,社会,命运等最基本的价值命题,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成长的酸辛”、“童年的难忘”、“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它们如微风拂过我的面颊,如甘泉滋润我的灵魂,如旧友与我再次相逢。在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中,有几篇如珍珠般璀璨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学会正视自己是重要一课曾经有哲人说过:“人们往往背负着两个口袋,一个装着别人的缺点,另一个装着自己的缺点,而我们却总是习以为常地将装有自己缺点的口袋背在身后”。这正是《劣迹人名录》的主题,它讲述的是一位名叫伊万诺芙娜的老师为了督促学生遵守纪律,便命令小组长成立“劣迹人名录”,记录违反制度的同学名单,而娜达莎便是组长中的一名,她非常严格,甚至连因病不写作业也要列入其中,逐渐,同学们为了博得她的好感,为她提供了许多便利,而她也认为理所应当受用,但,最终在母亲的批评下,她将自己违反纪律的事记入了《劣迹人名录》并重新评价了自己的事。凭心而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曾出现过“娜达莎”的身影。或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虚荣心,或许是被一时地荣耀蒙蔽了双眼,从而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导致了盲目自信和成绩的不理想。在一本杂志中,我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好比分母,自己的实际能力好比分子,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成功的几率就越小”因此,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都要学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正视自己,我们才可能实现更大的跨越。理解是心灵最大的慰藉《理解的礼物》讲述的是“我”幼时跟妈妈外出,经常收到妈妈馈赠的糖果,从而对这些彩色的糖果深深着迷,一次,“我”偷偷跑出家门,在摘取了6个樱桃后直奔糖果铺,向这家店铺的主人威登先生购买糖果,望着我沁出汗水的手心里静卧着的樱桃,威登先生为了保护“我”童真的快乐和童稚的尊严,亏本“卖”给了我价值30美元的糖果。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理解不可或缺。理解是心灵的鸡汤,带给我们温暖,理解是独特的润滑剂,让所有的矛盾涣然冰释,理解是万能钥匙,打开重重心锁,播洒缕缕阳光,多一些理解,就会多一些快乐,多一些理解,就会多一些关爱,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那么所有“秀丽的风光”都会尽收眼底。世界便会和谐美满。成长是颗怪味豆,也是段荆棘丛生的险路。但,我们一定要细细口味,勇敢前行,为的是要让青春的画册流光溢彩,青春的雄鹰搏击长空。9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炎炎夏日,我们迎来暑假,因室外过于炎热,所以我决定到书店买一本书来作为消遣。于是我选择了《成长的滋味》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是一篇小说,而是有10个小部分组成,分别是:人生的礼物,成长的滋味,作者笔下的童年,名字意味着什么,走不出的母爱……整本书在正文部分展现少儿文学的纯真和质朴,幻想和幽默,玄思和深邃,丰富和大气……我认为这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涵。 《成长的滋味》由许多故事串联而成,这些故事有的十分幽默,有的十分感人,还有的充满寓意。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片叫《童年絮味》的散文,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幼时的童年嬉戏和朋友之间的娱乐。讲他们捉蝴蝶,挖蚯蚓,钓鱼,采桑葚,玩捉迷藏……讲作者消失的伙伴和忠实的朋友。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我小时的伙伴,小时候就是那么无忧无虑。读完这本书术后,我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的滋味展开了思考。我从《理解的礼物》这一片小短文中读到做什么事只有你坦诚对待他人,才会得到好的回报。我也得到了一些小启示:在成长中,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折或麻烦,我们感受到的滋味往往是苦涩不堪的;当我们和最好的朋友死党发生争执时,这滋味往往是酸楚难言的;当我们付出努力得到回报时,这滋味总是甜美的;当我们被家长老师误会批评时,这滋味往往是辣不可言的,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请要相信有彩虹,因为只有尝过这些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我们才能感受到成长的滋味是完整美好的!这成长的滋味就如一杯柠檬水,虽然酸,但酸中却中夹杂着甜美;这成长的滋味又如一品可乐,时刻充满着激情与冒险;有些人则认为成长的滋味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但这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想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也不乏学习之涯的艰辛,但这些没有什么,因为这是成长中因该受到的。只有你努力拼搏,只要你努力拼搏,终究还是会迎来雨后绚丽多彩的那一道彩虹。蓦然回首,你会惊奇发现,其实,成长滋味中的那些酸甜苦辣咸早就一点点,一点点融入了我们的成长中。成长的滋味是由我们自己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拼搏,这滋味一定会是甜的,如果成长中有困难,不要畏惧,就如《阳光总在风雨后》中所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读《在感恩中成长》有感暑假里,妈妈给我看了一篇叫做《在感恩中成长》的作文,我原以为这只是一篇写怎样感恩父母的普通文章,但是我看了以后就不这么认为了。当我刚看到开头时,就有一首小诗展现在我的眼前:妈妈,你爱我吗?当然了,我爱你!很多,很多吗?很多,很多,而且会更多……妈妈,如果我变成了白熊,世界上最凶的动物,有着尖尖的锋利的牙齿,我追你跑,你会尖叫着跑回帐篷吗?我会很惊讶,也会非常害怕,但是不管怎样,在你的熊皮之下,你还是你,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永远,一直,一直到永远,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看完这首诗后十分感动,这不是虚言假语,这是真心汇聚成的诗,这是一个孩子对母爱最好的诠释、了解。下面我就把文章的大概内容讲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母亲鼓励孩子的事情。一个男孩的母亲,为了供那个男孩读书,在出晚归,不分昼夜地工作。那个男孩也很懂事,学习很用功。快要高考了,那个男孩害怕考不好,辜负他母亲对他的期望,所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这件事被他母亲发现了,于是,他的母亲便在除夕那天请了半天假,在家给他包饺子,还说:“我今天的饺子里有一个里面有五分钱,谁吃到谁就是运气好。”那个男孩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他在嘴里嚼了嚼,突然嚼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他便吐出来,呀!竟然是5分钱。他欣喜若狂,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考好。果然,在高考的时候,他自信满满地做起了试卷。最后以一个很好的成绩考入了大学。但这个男孩却不知道,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地吃到带钱的饺子,那个带钱的饺子其实是他母亲单独煮的,然后放在他的碗里,让他吃,这样就给了他一个精神上的鼓舞,使他没有压力来考试,这样他才考得这么好的。读完这篇作文,我深有感触:母亲所做的事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一定要懂得去报答父母,学会感恩,就像文中的男孩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只是我们像文中的那个男孩一样,没有发现罢了,但是这种精神上的鼓舞其实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懂得去感恩父母,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有的时候你和父母顶嘴,肯能你过一会就好了,可是父母却心如刀绞啊!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你说他们能不伤心难过吗?这篇文章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啊!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蜥蜴》有感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陈老师要求我们去读《读者》,其实我早就迷上了《读者》里面每一篇文章,不说全部是精读,但至少我一字一句都看了进去。不知是哪一期《读者》,里面有一篇文章,题目真的不怎么吸引人,叫《蜥蜴》,普普通通的开头,简简单单的结尾,可就是这朴实无华的语句,打入了我的心房,以至于让我提笔写下了这篇“不起眼”文章的读后感。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去沙漠旅行,走到了一棵仙人掌面前,有一只蜥蜴正仰着头,等着仙人掌上的露水滴落下来,作者没看两眼就走了。返程时,又遇到了那只蜥蜴,一成不变地仰着头,唯一变了的,是仙人掌上的水珠不见了,对!被太阳蒸发了。作者不忍心把蜥蜴丢在沙漠里,于是把它装入自己刚喝完的空塑料瓶中。第二天,当作者想把它埋葬时,奇迹地发现蜥蜴活了,于是把它又送回了原来的沙漠。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去旅游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我感受很深。蜥蜴可以说是起死回生。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文中这只蜥蜴的求生意识;塑料瓶中仅剩的一点点水滴救活了蜥蜴,这一点点水是蜥蜴唯一的希望,虽然很渺小,但它并没有放弃,反而用自己的意志战胜了死亡的威胁。蜥蜴很像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或许大家都已猜到,霍金。霍金一生十分的坎坷,一个有着如此多的智慧的人,身上都有着疾病的禁锢,有着疾病的烦扰。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他也能够完成一部部巨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没有消极,没有沉默,反而和正常人的心态一样,乐观,积极,向上……和霍金,和文中的蜥蜴一样的人有很多,海伦·凯勒,史铁生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让我感到一种挫败感,想到自己平时的抱怨,平时对生活的不满,惭愧油然而生。这些人,这些物,每一件都在启示着我们要在逆境中生长,我们有健全的身体,而他们没有,他们都没有抱怨自己,抱怨生活的不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这样做呢?由这篇《蜥蜴》我联想与感悟到了许多。希望大家可以像蜥蜴一样,在逆境中升华。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800字 高一 读后感
-
《家》读有感家,对我们来说是温馨,舒适,安心的代名词。它是幸福的港湾,庇佑着我们这些稚嫩又天真的孩童。而我们也满足地处于父母的怀抱中汲取温暖与幸福。但是,在《家》中,在这个由四四方方的砖瓦组成的院子里,在这个抬头看不到广阔天宇的囚笼中,在这个封建礼教压制灌输的孕育之下,里面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他们接受着同样的现实,但是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他们又处在怎样的漩涡中挣扎?这部书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有思想,不听天由命的抗争者。许是他的两个哥哥的经历让他处于理性的叛逆中。他关心时事,他热血沸腾,他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许是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注定了一段悲惨结局的恋情。他喜欢上了婢女鸣凤!这在那个时候是相当不允许的!鸣凤是一个机灵天真,清秀勤劳的姑娘。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是,彼此的心意是相同的。最后,在觉慧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老太爷不可更改的命令下,鸣凤宁死不愿嫁到别人家,不愿悔了清白。于是啊,她悄无声息地投入冷冽的湖泊中。在死前,她在挣扎,她在等那个喜欢的男人温柔的呼唤她的名字。可是,没有,没有人在意她的死活吧!她活着没有任何希望,她选择了死亡。不,她是选择了解脱!不知她在尚未沉底的那一刻,她是否后悔。可怜的觉慧是在第二天,她死后才得知的,他后悔,他悲痛,他跪在湖边等心中的她告诉自己这是一场梦。可惜啊,现实不是个善人。这一场悲剧就以她的死终结了,但在他心中留下的殇却怎么也挥不去。他发觉在这个所谓的“家”中,他没有任何思想,这个“家”中没有温馨,只有无穷无际的折磨!是呀,它要把人折磨成怎样才肯罢手呀。于是,已经失去信心的他选择了逃亡,逃离这个樊笼,逃离这个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家。同样老二觉民已失望,老大觉新也无可奈何的忍受着。于是啊,一个好端端的家变成了这样。若是这样的家拿到我们现实生活,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吧!即使如此,真正珍惜家的意义的又有几人?因为一些小事就离家出走,因为在一件衣服的颜色上有分歧闹离婚的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家暴的行为等等,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社会在进步,亲情却在淡泊。以史为戒,我们应该有些改变!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家》读有感800字 读后感
-
读《母亲》有感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驼背,宽宽的椭圆形脸庞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一双不安而哀愁的眼睛暗淡无光。在她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杂有一簇簇的白发了……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母亲,而然也正是这位未老先衰的母亲,使我产生了许多感叹。“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温暖的呼唤;多么伟大的人啊!而高尔基笔下的母亲不但是无私的,伟大的,亲切的,更是令人疼惜的,爱护的,也是十分让人喜欢的。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每天受尽丈夫的吼骂、殴打还有那副喝醉酒发酒疯的可怕模样……但她的情感色彩其实与普通母亲是一样的。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正在阅读一些“禁书”,正在慢慢的踏上非法道路时。心中也有忧虑,也有不明白,但他并没有怕儿子不理解她的心,而是勇敢的去问问他,问问他的想法。然而儿子也将自己的心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母亲。就是因为这几次的沟通,母亲明白了儿子真实目的——原来他们是在找寻真理。但母亲的心总有一丝忧虑怎样也去不了,因为她知道不论儿子做的正不正确,终究要受到监牢带给他的痛苦。 终于,一句话——“我们应该使那些骑在我们头上想蒙住我们眼睛的家伙知道,我们对一切都要看得一清二楚,我们并不是瞎子,不是动物,不是仅仅要吃饱肚子,我们希望过人的生活!……”是母亲将心中的忧虑转换成一些些自豪感——确实说得有道理!然而当巴维尔的母亲并不是如此轻松的!每天要承受各式各样的谣言,每天晚上那敲窗子的声响总会将她从睡梦中惊醒……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竟有如此的忍耐力,要是换做平常别的母亲呀!早抱怨啦!但这一系列的忍耐,一系列的保护都是徒劳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警察的耳朵里。巴维尔被捕了……之后又出狱了,然而他还是坚持寻找真理,有被捕了……母亲每天在家中以泪洗面,心痛不已……他担心巴维尔……我其实也十分困惑,为什么巴维尔如此心疼自己的母亲,还要做这种非法的事,是他离开心爱的母亲呢?也许他要追求真理吧……然而这位母亲,使我懂得了只要与对方沟通,什么事都可以清楚、明白的。沟通很重要!还有对一件事的坚持,对自己的肯定……800字 小学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