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擦亮我人生的眼睛
以前,我总是认为看《百家讲坛》没用,尽管家人提倡多看“《论语》心得”等节目。可是,三分钟热度,看一会儿便想入非非了。因此,于丹的讲座,对于我来说也只是对牛弹琴。自然,于丹的印象在我脑海里也只是一片空白。纵使我错过了他唯一的一次签售活动。
进入初中后的我,似乎已厌倦了从前那些幼稚的游戏,再加上近来对语文兴趣的变浓,我发觉自己渐渐地爱上了古典文学。我把假期全给了《百家讲坛》。
今天的我已进入了于丹的世界,哇,她说话是如此的有品味,精辟;用词又是那样的准确,别出新意,像“悲悯”等词都是我从未听过的。在她讲座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个人的智慧,将孔子、庄子的那些圣贤之言灵活运用,这样的一个女才人,能不让我为之动情
吗?因此他所说的人生哲理,被我如实的记录了下来,奉为人生真谛。
在于丹写的《旷达人生》中,她运用了庄子的这样一句话“达生知情者,不务生死之所无以为;达命知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这是什么意思呢?于丹给出了我们答案,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命运中达不到的目标。是呀,有时候,一个人考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的是什么呢?因为这个专业在名牌大学。仅仅因为这个专业在名牌大学,家长便可以骄傲地说:“我家孩子,在……大学。”这个孩子说:“我带着……大学的校徽啊。”可能在他说这句话的同时,他心中怀着一种隐痛。他真正喜欢的专业,可能不在著名大学。我想:他有可能追求了一个对自己来说无用的东西,而放弃了一个圆梦的机遇。有可能就这么一个人生的转折,使你的人生不再充满快乐,不能让你发挥出真正的自我,此生他错过了。人的一生一定要活的有价值,活出快乐,如果你只是为一种标签活着,那么你的一生就是失败的。而我呢?也曾为一种片面的东西而追求者,最后换来的只是一种虚荣,白白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通过看完《旷达人生》后,我终于明白了,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发挥到极至,就要好好把握自己有限的生命,向自己理想的人生坐标而不懈努力。
也许“解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境界,可是这种境界的达到,是需要经历一番波折的。其实,并没有必要,正如于丹所为我们讲的一个故事一样:有一个弟子问:老师,我如何才能解脱?老师答:“是谁绑住了你?”也就是说,导致你陷入困境的原因,是自己为自己挂上了一把枷锁,如果我们把每件不快之事都看的很小,那么我们又怎能跳进自己为自己建立的痛苦的深渊呢?
自从看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觉得我的心胸开阔了,平日的那些困扰着我,为我分神的琐屑小事也都迎刃而解。以上两点就是我的一点感悟,这五期的于丹心得感悟,真的使我感受至深,收获了很多很多。
可惜的是我错过了那场签售会,如果我早发现于丹的魅力,体味于丹心得所带给我们《论语》的精神食粮,不就不会放弃这唯一的机会了吗?正如于丹所说的另一个故事:机遇就像一个怪物,她的头发长在脸上,而后脑勺光秃秃的,当他向你走来时,你若不牢牢抓紧,等它从你身边越过后,你在想抓它也抓不着了。
嗯,曾经的机遇错过了,就让它随风而去吧,希望今后于丹《论语》能为我带来更多惊喜,这个机遇我可要牢牢的抓紧喽。
我的一生离不开《论语》,正因于丹的独特讲解,为我擦亮了一个又一个心灵的眼睛。
回眸初中生活
悠悠岁月,似一条长河,泛着银光向东流去。驻足,回首,凝视,原来,有那么一段日子,正在闪着楚楚动人的光彩。
——题记
又值冬季,如今,已是第十五次落叶。伏在窗边,望着飞舞的黄叶,那些日子,那些事情,又涌上心头。
曾经的自己,尽享了成长的喜悦。在学海中游泳时,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有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赤子之心;有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凌云壮志;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在初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坚持不懈,懂得了“滴水穿石”的道理。有那书史相伴,自己很是快乐。
曾经的自己,尽享了读名着的快乐。在漫漫的课余生活中,自己时而为“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而哭泣;时而为《水浒传》中的一个个迷奇故事而拍手叫绝;时而为“桃园三结义”而潸然泪下;时而为孙悟空降妖制魔而连连赞叹……在初中的时光里,有那如香醇美酒般美妙的名着相伴,自己很是幸福。
曾经的自己,尽享了爱的温馨。在三年的时光里,那生病时同学的问候,如三月的春风,温暖怡人;那迷茫时老师的帮助,似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引领方向;那难过时父母安慰的眼神,似寂静冬日的一个火炉,暖人心扉……初中的时光里,有那爱的陪伴,自己不再孤单。
曾经的自己,尽享了……
呼呼的风声如轻快的乐曲,将我唤回。走下楼,拾起一片金黄的落叶。捧在手心,一股清香蹿入鼻中。是啊,曾经的日子,是快乐幸福的,而今后的日子,更会像这黄叶,闪着永不褪色的金光!
安徽省淮南二十中九年级
王悦
相关推荐
-
擦亮眼睛某市十二岁的小孩与舅舅走散后,八次含泪向路人借手机以便联系舅舅,但均遭拒绝。而该市一位善良的市民倾心帮助“无钱回家”的少年,最终发现这是个司空见惯的骗局。前不久公安人员抓捕一名专靠骗人钱财生活的“假乞丐”,他白天假装是无依无靠的孤儿,衣着破烂;而在晚上,却西装革履,出入豪华酒店,用骗的钱来潇洒,“快活赛神仙”。当他被捕时,身上还装着三张上千元的存折。两件事情引出一个让人尴尬的社会问题:真假难辩。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就凭着一身乔装,不仅骗取别人用汗水换来的报酬,更骗取了善良人们的眼泪和同情,令人痛心疾首。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种种骗局的真相后,气愤之余也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不愿、也不敢施以援手了。与此同时,货真价实的“真乞丐”在大街上乞讨时,却遭到白眼,受到冷嘲热讽,人们说肯定是假的,是骗子,不要相信他的谎言。该施舍的不施舍。“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乐施者心甘情愿的有所作为,对那些恶意伤害、欺骗公众的行为,给予舆论的谴责,甚至要严厉的打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全部否定,好人好事还是很多的:残联募捐,希望工程……多少华夏儿女献出了他们的真诚与爱心。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还主导着我们这个社会。就让我们这些有感情,有爱心的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制那阻碍我们国家发展的“假”字。“假”固然是可怕的,但我们的眼睛始终是亮的。600字 初二
-
擦亮眼睛“啊,怎么会这样?”数学成绩出来了,本来自信满满的我竟然比同桌低了十分,这让我很惊讶。我赶快翻出那个意料之外的大题,满面愁绪:“没错啊,过程都是对的,可结果怎么……”这时,我同桌也凑过来看,她扫视一遍我的答案,不一会儿就舒展开眉头,“嘿,同学,擦亮双眼吧,你思绪都是对的,可在这一步时,你错将‘3’抄成‘2’了,可惜啊可惜。”“哎呀”我懊恼地叹息一声,假如我再认真一点,那么……算了,时光是不会倒流的。仔细想想,我也不止一次有这种错误了,经常做题时,老师给的答案怎么也想不通,就在我怀疑答案时,同学的一句话就能让我败下阵来。老师也拿我没办法,将这一种失误归类“眼瞎”,可这都是很简单的问题,擦亮双眼即可解决。再深入想想,导致这种错误发生的原因真的是“眼瞎”吗?并不是,是因为自己当时太急,压力大,才造成的疏忽,所以每每擦亮双眼时才能恍然大悟。在这一学期,我已经不止一次没在考卷上写错字了,就是因为心急而疏漏的,这在我以前是完全料想不到我会犯这样的错误。在我四处翻找卷子时,万万没想到挂在黑板上那张没名字的竟是我的。如果我擦亮双眼仔细辨认那卷子上的字迹,那我定会立即结束我无用的翻找,这就节约了不少时间。这样,我就必须养成检查的习惯,在完成作业时,擦亮双眼,重新审视一下字迹的答案,每次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做英语时,把题干读第二遍时,呀!这个时态我没注意到,快改正过来;在做语文时,这个选项有明显错误,我还选了它,快改正过来……当你擦亮双眼时,许多困扰你许久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一道物理计算题,我的答案和正解差距很大,我纠结了许久,改变了自己的原来方法,换了一个公式,但结果更加离谱,结果这道题我用了近十五分钟才将它解决。最终还是因为我静下心来擦亮双眼重新来过,读题发现原来的方法正确,X是数值代入错误,白白浪费了时间。擦亮双眼,在让我们纠结困惑的时候,帮我们找到突破口;在我们束手无策时,为我们指引一个新方向。所以,在你迷茫的时候,先擦亮双眼吧,说不定就会豁然开朗。800字 初二
-
擦亮眼睛人们的眼睛是各式各样的。有雪亮的,水灵灵的,滴溜溜的,骨碌碌的,炯炯有神的,它们是主人与外界沟通窗户。更是心灵的一个窗户。自私者的眼睛装的是一个自大的自己。他们从不会去关心一下别人,只注意“自己吃饱了吗?”“自己睡够了吗?”“自己满足了吗?”所以这些人从不会牺牲一下自己,从来就只从自己的立场去看世界,他们最终只会成为大家的憎对象,使自己难以立足与社会。但是,无私者的眼睛装的却是大众。常常给人送来温暖,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充实。还很受大家欢迎。他们眼睛里传递的是博爱,一颗大心,输得出力量,将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可以说,这些人生活在这世上,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了。其他人也如此。就像是足球迷,他们眼睛里装的是一个足球世界。他们可废枕忘餐,不就是为了能看上他们喜欢的足球赛吗?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被足球紧紧牵绊住,他们简直就像把生命都融入了足球之中,可以说足球是他们的命根子了。政治家的眼睛里装的是整个世界,他们天天关心国家大事,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去讲说他们对这事的看法,给青年人以启迪。他们或许不像科学家那样能直接为社会带来方便,却用着一种独特的方式默默作用于人类。世界上最伟大的可靠算是他了。小孩的眼睛里有一个单纯的世界。青年人眼睛里有一团雄雄的烈火。老人眼睛里是一本厚厚的回忆录。我也有一双眼睛,但在我眼睛里并没有装下那么大的东西,只装着一缕阳光,它是我人生的希望,也是我人生的方向。请擦亮你的双眼,放开眼光胸怀宽容地去看生活,看世界!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于丹趣品人生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于丹选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能够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能够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处。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人能够憧憬未来,能够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此刻。于丹透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搞笑,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750字 初二 读后感
-
于丹印象端午节晚上,我收看了央视《艺术人生•端午访谈》节目。节目现场前一汪江水清波荡漾,江上几艘龙舟悠闲地漂游着,几株大槐树苍翠婆娑,树上用红线系着香包,听众中有200多位留学生。节目现场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于丹着一袭纯白上装,简洁而精干的发型,面带笑容,显得温婉,落落大方,双目熠熠平视。 于丹教授的演讲可以说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也许是因为面对国外留学生的缘故,她的语速比平日慢许多,听起来就有了一些从容的意味。“我们为什么要过节呢?”于丹一上来就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当时,我感到很意外。每每过节都那么理所当然,从没有想过这些。“过节也许是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为了继承,为了怀念历史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时场内也轻微出现了议论声。 然而于丹的回答却令我更为意外:“过节是一个古老的仪式,在现代文明中,给自己一点缅怀手工时代的理由,今天过端午节,我们看到龙舟竞渡的时候,知道它是一种快乐的节日,奔放的节日,我们需要一种文化底蕴,滋养我们的性情。”话音未了,场内便响起的一片掌声,那些外国留学生尤其露出惊羡之情。这短短一番话,使我看到了于丹对端午节的一种理性的解读,这是一种知性美,使端午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含义。 这就是于丹,听她的文字犹如一剂心灵鸡汤,她的语言不是表达,而是一种流露,流露出的是真情与内涵,更有对国学的热爱。 于丹说话频率之稳、发音的清晰度之高,与以往略有不同,令我叹服。总觉得荡漾在空气中的每一字每一句不是来源于她的双唇之前,而是逐字逐句地被雕刻、被精心打磨出来的,棱角分明,掷地有声。那声响,那音质,似乎都被抛过光、涂过蜡。短短几十分钟的谈话,便被掌声打断四、五次。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国语的美,国学的博。我想那些外国留学生也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节日的底蕴。于丹的谈话在继续,我如同在听一支寓含哲理的歌。这使我想到她在《百家讲坛》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音符”。人生是由诸多瞬间连接起来的,而每一个瞬间都由与人相处的点滴揉合而成。也就像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朋友之间亦要控制好距离,近到不至于彼此伤害,远到不至于寒冷。” 于丹语言优美,诗一般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亲切生动,娓娓道来,讲述中国的美与神。她有备而来,每一句话都是心灵的体现,她将人性与知性高度融合,于是我们听到的便是她心灵的浓缩、历史的汇聚。于丹给我的印象是一种温暖,古典气息,她的笑容,她的语言,都带着一种亲和力,磁石般吸引着我。在她看来,读书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学国学,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这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与启迪,告诉我读书是快乐的,读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听着听着,我陶醉了,如同来到了国学的殿堂,这使我想到了: 内涵至情至性,风格入流入心。1200字 初二 写人
-
擦亮眼睛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时候读的时候,只晓得作为“镜子”表面的意思,而当我渐渐长大,读的书、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才渐渐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父母是我生活中的最近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我的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电信工程师,专业技术非常精湛,工作认真负责,他的敬业精神像一面反光的“镜子”,折射到我身上,不知不觉中,我养成了爱思考、爱读书、做事认真的好习惯。我的妈妈是一位特别“有心”的人,她能清楚地说出家中每个人的生日和喜好,为大家精心准备各种礼物表达爱意,她能做出美味的菜肴,让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繁忙工作之余,她都尽量抽出时间,和我谈心,陪我旅游,还告诉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她就像她的名字“镜”一样,从她身上我读到了爱和友善。在爱的氛围中,我尝试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收叠衣服、拿碗摆筷……,做一个关心理解他人的人。书本是我成长环境中帮助最大的一面镜子读,书中的人和事,让我看到另一个世界中的真善美,让我身在其中,看到美,看到爱。最喜欢黄蓓佳的《我要做个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爱上了书中聪明伶俐、爱心助人,积极进取的金铃,她像一面镜子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在比照中取长补短。最喜欢读唐诗,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杜甫的诗歌稳重大气,忧国忧民,让我感受到诗人不一样的情怀。而我身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更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笑脸也是最美的。记得去年学校组织的“雏鹰展翅”活动中,丁老师带领我们去孤寡老人家,我准备了适合老年人的糕点和日常必需的洗漱用品,还为奶奶表演了精心准备的魔术节目,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今日我还记得老奶奶开心的笑容,就像镜子一样闪亮,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身边的镜子许许多多,让我们擦亮眼睛,看清美,欣赏美,学习美;也读懂黑暗,抹去丑陋,让我们的心灵像镜子一样纯净,照亮自己,照亮别人。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擦亮心底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你的眼睛中可以看你心灵的透明度。窗户需要你经常的擦拭才可以每天都明亮,当然心灵也是要你每天的清洗才可以让自己干净整洁的站在别人的面前……眼睛可以识别某种东西是否该看,而今我的眼睛告诉我――现在的社会真得很难以入眼!我试图闭上眼睛,可是种种原因又使我不得不睁开眼去目睹这个社会的一切一切……小时侯,和别人说话时,总喜欢看着他的眼睛,去读取他的那份快乐或悲伤。可现在,我不想再去和别人用眼神交流,因为我知道,在他的眼睛里并没有我想得到的那份情感,失望……现在我看到见利忘义,趋炎附势,自私自利的人太多了,表面看上去很美好,实质却很糟糕的东西也太多了!人们的眼睛渐渐地被灰尘所侵蚀,刚刚拭去,却又被弄脏,无奈……其实如果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地把心底的眼睛擦干净,那么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擦亮心底的眼睛,太阳会把春天的第一缕阳光送给你。擦亮心底的眼睛,花儿会把夏天的第一丝微笑送给你。擦亮心底的眼睛,落叶会把秋天的第一支舞蹈送给你。擦亮心底的眼睛,白雪会把冬天的第一件棉袄送给你。擦亮心底的眼睛,你的人生四季会因明亮而美好!450字 高三 议论文
-
品于丹于丹,因为平凡,所以她能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险峰。于丹,因为非凡,所以她能攻破中国古典文学的堡垒。品于丹,读出一个平凡又奇特的女性。一品,平凡感恩心,奠定非凡。有谁能够相信,于丹的非凡首先并不来自她超人的记忆力和不同凡响的聪慧,而是出自感恩的心?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于丹的老师有一个梦想:希望在他所教出的学生中有能够在古典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于丹进入了他的视野。由于改革开放,经济浪潮焕发出了每一个人身上的活力与经济潜能。能变为快餐的文化变为快餐,不能变为快餐的文化开始沉寂。于丹动摇过。但为了报答恩师多年的培育,最终,她坚持下来了。心怀感恩,点亮一生。于丹以她的成功告诉我们,在感恩中生活,同样可以走自己的路。二品,格物致知的勇气,造就非凡。于丹是一个充满勇气的人,认准了,就决不放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与先哲对话,语言不通,心灵相隔,谈何容易。食古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化今。有时为了探究一个问题,用功达到了废寝忘食,皓首穷经的程度。是的,书山之路,学海之途,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挫折,只有具有十二分勇气的人,才可以飞跃。三品,自然、本色的个性,挥洒非凡。有一次,于丹和她的学生在参观一处古迹时,率先带着学生像猴儿一样的爬树,最后引来了保安,迫使让一个看似老师的同学向保安道歉。这正是《中庸》里的“天命之谓性”的写照。这是一种多么淳朴的个性:它褪去了汲汲于功利,戚戚于贫贱的世俗纷争,恢复到人与人最初的本性。当今社会,压力重重,许多人为此或思虑,或忧伤。我们应该学习淡化烦恼,保持自然心态。人生要积极进取,但不必狂热追求,要争取一种中庸的境界,淡定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于丹,一个从平凡走出来的奇女子,一个在非凡中飞扬的北师大教授。700字 高三 议论文
-
读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是中国古代的四书之一,一直以来作为中华名族的子孙,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去领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今天有幸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不由豁然开朗。通过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诠释,在那简短的文字、朴素的语言里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精神的升华,穿越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沧桑,感受到远古圣贤们那种温暖,平和而不失庄严的人格魅力。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论语》的思想精髓之一“忠恕”。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激烈的时代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做最好的自己,不强人所难,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包容和理解。拿于丹教授的话说,就是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谓,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宽广的胸怀足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爱人”,“知人”是《论语》里孔子的另一个思想精髓所在。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我们只有具备了一种仁爱之心,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其譬,可谓人之方也已。”的理想境界。当我们在做好自己有所建树的同时,还应该身怀仁爱之心,帮助他人,助人为乐,使我们的内心有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满足感。细读《论语》,仔细体会一番,它所带给我们的那种平和、淡定的精神之光时时触动着我们躁动游移的心灵。它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当我们贫穷时学学颜回吧,“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无论生活多么的清苦,颜回都不改变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被物资生活所累,始终保持一份恬淡安宁的心境。《论语》告诉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还教给我们君子之道,孔子谦虚的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内心无比仁厚,宽和的人,不会计较得失,可以真正做到内心的安静、坦然。而强大的内心足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君子不忧不惧,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纵然我们离君子的距离还远,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做最好的的自己,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我们才不会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不断得以提升,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价值,充满意义。900字 初一 议论文
-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笔记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总有路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谈笑论生死。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大道与自然。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于丹论语读后感这是无限崇高的荣誉,只是孔丘自己享受不到了,只能让他的画像接受后世学子的膜拜。他的话不容质疑,每一句都是圣旨纶音,都是金科玉律。他说君子要守孝三年,结果后世出现了“丁忧”这个词,无数官员因此失去了升官发财的好运气;他讲“夫夫妻妻”,结果几千年中中国妇女的自由被剥夺了,沦为被统治阶层;他回忆说自己十五岁时要学习了,结果无数八股文高手为此累秃了笔……孔丘啊孔丘,你在陈蔡间饿肚子时,能想到后世的辉煌吗? 你如此受人尊敬,因为你是“圣人”。韩愈、朱熹那些人就差没写篇文章证明你的排泄物也要比麝香还香了! 可惜,当封建思想落伍的时候,被骂的人中你是首当其冲的,你的名誉与地位一落千丈。“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让你的庙宇发抖?“批林批孔”的运动是否让你的画像沾满唾沫?一些专家谈到封建社会余毒时对你的指责是否让你的“几十几代某某孙”蒙羞?…… 你要面对如此大的舆论压力,因为你是“圣人”。“擒贼先擒王”,要否定封建的腐朽思想,就要拿你开刀!好在事过境迁,现在人们对你的观点以恢复平稳,大家都辨证的看你,你的功过是非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不会再让你时而在波峰、时而在波谷了。你备受尊敬与惨遭批判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你是圣人。庄周说:“圣人无名 ”。你这个“圣人”不是无名,而是得到名的两个极端:盛名与骂名。 你说过对一个人不能只看大家的评价(“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我想了解你,所以我读《论语》。因为虽然相传《易》、《书》、《礼》、《诗》和《春秋》等是你整理的,一来这种说法未必正确,二来即使是你整理的也不是你写的,反映不出你思想。而《论语》则不同,它甚至记载你“挑食”(“不得其酱,不食。”见《论语•乡党第十》)的问题。《论语》的特点是写的很平实,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等等,似乎与现在很多小学校园里经常能听到的“认真完成作业”、“和小朋友友爱相处”一样。这些话,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有高度,不及“北冥有鱼”(《庄子》的第一句话)吸引人,不及“如是我闻”(《金刚经》中佛祖的第一句话)深奥。 可是,《论语》就是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孔丘谈仁,认为仁是修为的最高境界。他的“仁”不同于我们今天的“仁”,其含义不仅仅是仁慈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仁慈的意思。“仁”到底是什么,我读过《论语》后还是一头雾水,只觉得仁是一种境界。我甚至认为,佛,道,儒三家,最高境界是很接近的,见性成佛和参悟大道也只是比仁者高一点而已。佛、道是类似于通过自我约束而达到终极约束的境界,即无拘无束,顺其自然,反璞归真。而仁者是达到了自我约束的最高程度,虽然还没有突破极限,实现质变,却也达到临界点。关于仁是什么的问题,《论语》中提到九十余次;孔门弟子也不止一次问,仅樊迟一人就问了三次,孔丘给的回答却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分别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爱人”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三者虽然都是修身的重要准则,可是也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其中,“爱人”似乎含义最深,但由于只有两个字,还需要通过其他语句理解。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确定什么是仁的本质了。颜回是孔丘最得意的弟子,他问仁时,得到的答案也不过是“克己复礼”而已。因此,我说“仁”对于儒家来说,就如“祖师西来意”对于佛家、“道”对于道家一样,是一个境界,而非实在的修身途径。1200字 高一 读后感
-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优秀」【篇一】今天,我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让我深有感触。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于丹老师举了一个生活的事例: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过于宠爱,导致女儿从小缺少自理能力。有一次,母亲不在家,女儿口渴了,去打水,却不小心把手弄伤了。听到这里,女儿连打杯水都能烫伤手的原因了吗?就是因为妈妈对她过于宠爱,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在生活中,我也有过这种经历。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是妈妈帮我收拾书包,我从来没有自己收拾过。有一次,妈妈回老家了,是爸爸送我去学校,而爸爸又是个大手大脚的人,没怎么帮我收拾。结果,去学校后,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没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从那次以后,我开始学会让妈妈放手,尽量让我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上一年级之后,我都会自己扎头发了。现在更不用说了。同学们,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对你们有过度的宠爱,你们也应该请他们放手,让我们从小学会自理!【篇二】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1200字 六年级 观后感
-
眼睛“妈妈,我的眼睛有点刺痛,怎么回事嘛?好难受啊。”正在写作业的阳阳大声的叫道。“怎么了,怎么了,妈妈看看”听到阳阳的呼声妈妈一路小跑了过来,扒开阳阳的眼皮,轻轻吹了几下,“没事吧,坐好了,再趴着写作业就该近视了。”“近视?那如果近视了是不是要带眼镜啊?”“当然了,很难受的,你一定要注意用眼哦!”“恩,好了,妈妈你出去吧,我要写作业了。”“坐正了啊。”“恩。”班里好几个同学都戴眼镜了,没看出来他们有多痛苦啊。阳阳心里嘀咕着,他又想自己也许有一点近视,最近眼总是有点别扭……二:诉苦之章我是阳阳的眼睛,最近我生病了,经过我自己的初步诊断,将有一场大病降临到我身上,那就是在我们眼睛界中视为癌症的、最可怕的、得了就没有什么几率能治好的:近视!一旦患上近视眼就要戴上眼镜,而且度数还会不断飙升。只要贪上一个不注意用眼卫生的主人,那这种病是在所难免的。都怪那个臭阳阳,天天趴着写字,总是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严重破坏了我的内部结构。我可不想为自己拉上一层窗帘啊!他妈妈说让他注意一点,但他却不以为然,还是死性不改,让我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我的命运难道注定要这么悲惨吗?三:配镜之章今天学校体检,结果出来,阳阳迫不及待地拿起体检单看了起来。终于,阳阳发现,自己不光超重,而且近视了!难怪最近看见的东西总是有点模糊呢。到了家里,阳阳把体检单给了妈妈,妈妈看了之后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阳阳:“我说了无数遍让你注意用眼卫生,你就是不听我的话,现在好了,已经将近二百度了,你不是一直想要眼镜吗!好,走,咱们配眼镜去,走!”妈妈一边大声呵斥,一边将阳阳拽出了家门,拉着他上了车,带着阳阳直奔配镜中心。妈妈边开车边生气的说:“自作孽不可活!你自己要找苦头吃,以后可别怨我没提醒你!”到了配镜中心,妈妈把阳阳拖下车,又是测眼又是配镜。折腾了半天,一副蓝色长方形的眼睛耀武扬威、趾高气昂地站在了阳阳的鼻子上。阳阳再看任何东西都变得很清晰了,他心里高兴极了,但他实在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呢。不过是近视了而已。阳阳很喜欢眼镜,把它擦得干干静静的,把它当做自己的大功臣。四:后悔之章自打戴上眼镜之后,阳阳总感觉有点别扭,虽然能看清东西了,但是眼睛总是很痛,有的时候还会感觉眼里面痒痒的,但是想挠又挠不了,很别扭。他开始渐渐地后悔了,他也渐渐相信妈妈说的话,戴上眼镜真的是太痛苦了!他想回到以前没有近视眼时的日子,但那只是个遥远的梦,遥远的触不可及,遥远的只有去怀念。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阳阳没有一天不再想,如果上天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我一定保护好眼镜,不让它受一点伤害。绝对不再患上近视眼。但是想又有什么用,后悔又有什么用…五落幕之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只有靠它才能看见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如果说盲人是个悲剧,那么,已经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还剩很多美景没有欣赏却由于没有保护好眼睛而戴上了眼镜,摘下眼镜后什么都看不清得人更是比悲剧还可悲啊。保护好眼睛吧,不要给眼睛拉上一层窗帘!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瞿宇恒1200字 五年级
-
眼睛我深爱着一个男人,过去,现在,未来。不为别的,只为他那双美丽的眼睛,只为他眼睛里沉积着的生命的痕迹。男人的孩提时代并不幸福。父亲的小商铺在“文革”中被洗劫得干干净净,维系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树倒猢狲散。家里的亲戚分的分,散的散,拿着本已不多的财物离开了破败的老屋,各自去了别处讨生活,独留下男人一家八口的妇孺弱小在寒风中瑟缩。为了生存,男人的父母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孩子去田里干活,用血汗换取一些微薄的工分。男人因为年龄太小被锁在家里,每天早晨当公鸡悠闲地鸣叫的时候,他就扒着窗子看父母带着哥哥姐姐消失在视线里。然后,他就这么扒着窗,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夕阳在他晶亮的眼中消失,他知道他们该回来了,他知道终于可以喝上一碗稀饭了,即使饭里稀得只剩下水,唯一的菜也只是咸菜,但这于他也是美味。命运逼迫,男人家里情况变得越来越窘迫,于是男人的时间也被利用了起来:白天做家务,喂猪,放鸭子,打扫……晚上就和家人一起搓着比自己手指还粗的麻绳,直到磨烂了手上的绷带,再将里面已经磨烂了的伤口重新磨出血,这平凡的一天才算过去。可无论如何,那时男人的眼睛是纯净的,带着笑的,就像淤泥里的莲花,不染纤尘。男人就这么过了十四年,没有上过学,没有出过远门。男人渴望学习,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每天都自学着从邻家借来的旧书、旧报,这是他黯淡日子的唯一的一点色彩。从报上获取的信息点燃了他的眼睛,他想要更多更好的教育,希望充满了他的全部身心。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崩地裂彻底粉碎了他的一切梦想与希望。这天,男人的父亲因为劳累过度永远地离开了他,家里的重担落在了柔弱的母亲肩上。男人知道他不得不提前进入社会,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养活这一大家子人。这时,男人眼睛变了,里面有了责任、承担、不甘、无奈,最后都化成了一湖浓浓的忧愁。男人告别亲人独自闯荡,在各个城市里辗转迁徙,做过苦力,当过幼师,最后成了一名士兵。这时的男人甚至还未成年,在这个本该萦绕着鸟语与花香的年岁,他已学会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于是,男人的眼睛不再纯净,生活扬起的尘埃给他的眼睛附上了一层雾霭,但这浓雾中仍会不时闪现几道渺茫的希望。后来,男人成了家,有了事业也有了孩子,这该是一切美好的开端。但仿佛厄运总是偏爱着他,他离婚了,放弃了成功的事业,带着孩子和身上仅有的500元钱远离了那如南柯一梦般的生活,远离了那个曾经的、他以为会幸福的家。他又开始了漂泊。但男人的眼神累了,被岁月的蹉跎镀上了膜片,再也看不清坚毅的希望,再也看不清那带着笑的如白莲盛开般的眼神了。他的眼睛和生活融成了一体。岁月飞逝,孩子渐渐长大,男人将全部的心血和灵魂都奉献在她身上,自己默默承受着苦与累。男人在灯光攀爬不到的幽暗角落无声叹息着,仿佛有咸涩的液体坠地的声音。终于,男人的眼睛彻底变了,变得昏黄,黑灰色的瞳孔旁爬满了红色的张牙舞爪的血丝。但在那眼眸深处却映射着一个纯净的、带着笑的、充满希望的身影——是那孩子的身影,那个被男人刻在眼里、烙在心上的孩子的身影。我深爱着这个男人,过去,现在,未来。不为别的,只为他那双不再美丽的眼睛,只为他眼里我的倒影。那个男人就是我的父亲——伟大的父亲。1200字 初一 议论文
-
之于我宇宙无穷,而盈虚有数,时空的无限与人生的短暂往往因巨大的落差而形成莫名的悲剧。但我在感慨的同时,却又如此欣喜地感激:因为记忆,人类得以有与历史抗衡的底气。正如记忆之于李源,是“三生石上旧精魂”。正如记忆之于张爱玲,是“甜而稳妥的樟脑的香。”正如记忆之于余秋雨,是“平一平心跳,回归历史理性的严峻”的沧桑。记忆之于我,是夏日风雨后带着雨露而粲然盛开的莲花,芬芳却又掺杂着些许苦痛挣扎。(一)记忆之于我——风筝童年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风筝与棉花糖。孩提时我的梦想是羽化飞天,风筝便承担起这一天真的愿望。于是记忆中一个风和日暖的下午,我满怀希望地拉着它开始奔跑。我还那样清楚而明晰地记得,彼时的阳光覆在我小小的身子上,温暖而美好。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阳光似乎也在一分一寸的冷掉。记忆中的我不知奔跑了多少趟,不知摔倒了多少次,裤管上已沾满泥沙,但风筝却仍无法飞扬。我眼巴巴地看着周围同伴的风筝,在空中自由嬉闹,而我的灰头土脸地躺在地上。快接近黄昏了吧,夕阳给天边染上了一层血红的薄纱。邻居已带着他的小儿子回返,好意地想帮我完成“飞天梦想”。可不知那时的我,怎会拥有那样一种原始而又狂野的勇气?拍拍泥土,继续奔跑。我没有去质疑自己的能力,我没有去深究他们看我的奇怪眼光,胸腔里只有一种声音“放上去”,成为我隐隐的骄傲。长大后,母亲告诉我她当时多么为那小小的人儿自豪。那样的执着和勇气已被太多人遗忘。是啊,记忆的风筝之于我,是梦,是希望,是敢于飞天的豪迈意向。(二)记忆之于我——黑夜如果对于风筝的记忆是甜,则黑夜于我,无疑是苦涩难咽。当时年纪还小,幼稚的心灵还无法承受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的孤寂。每每在午夜时分,意识都清醒异常。日历每翻一页,我的焦虑就灼上一分。身边传来同学匀称而又绵长的呼吸,我如同被万蚁噬咬一般难耐。我尝试了各种方法,跑步企图让自己疲劳,看书企图让自己放松,可任何一种都收效甚微,无济于事。那日试卷上鲜红的数字更成为我思想上的桎梏,在黑夜来临时变本加厉,让我无处可逃。于是我索性起身,待那些恐惧的泪水流尽之后,冥想那些记忆中的金色时光。第一日,心情平和些许;第二日,精神放松许多;第三日,第四日……我已不记得我具体用了多少的时间,来完成这一项在常人看来平凡无异的事件。但至少在最后,记忆里的我安然入眠。这场与自己的战役,终究以我的胜利而告终。记忆里的黑夜于我,有惧,有迷惘,更有破茧重生的力量。那些已老去的时光,沉淀于记忆之中,酿成了微醺的美酒,以喜悦为酒曲,以苦痛为酒糟。而现实的车辙还在不断地向前,一味沉湎于记忆,无疑等于自戕。但丁说:“看一眼,就继续向前走吧。”是啊,在你欲窒息而无法走出困境时,重温你的记忆,将爱融为纪念,将苦痛化成歌曲,再微笑着去唱生命的歌谣。记忆之于我,是春暖花开,是生命的延续与启发……1200字 高二 散文